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吉温报到安禄山,安禄山派高尚到太原处理。高尚对窦华等人说道:“现在前线吃紧,要打大仗了,你们这样做是在扰乱军心,安元帅明确规定,不准你们进河东军镇,有事安元帅扛着。

    节度使不批准,御史台的人也不能随便查账,除非有圣旨。这正中窦华的下怀,他就是要将安禄山牵扯上。回到京城立即写了一份奏折,建议杨国忠上书唐玄宗,请求调查吉温主管的河东军镇的营田司。

    唐玄宗看了窦华的奏折,亲自查看了他们的调查材料。将他搁置一边,没有批示。杨国忠傻眼了,向唐玄宗又上了一个奏折,请求将吉温调任澧阳长史。

    唐玄宗说道:“吉温的兵部侍郎干得不错,为何要贬他到澧阳去做长史?你不要以为我不清楚,你是在想搞垮禄山。王忠嗣的事,朕已经范过一次错了,朕不会再犯那样的错误。”

    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吉温工作虽然无可挑剔,但有贪赃的嫌疑。调动一下位置,对朝廷有利。”唐玄忠说道:“他贪赃的材料我看过了,只有人证没有物证。全是无稽之谈,你们这样做为什么呀?朕不准奏。”

    “启奏皇上,窦华等人要查河东军镇的账目,安禄山不准,所以才没能拿到物证。虽然定罪证据不足,但说他有贪赃的嫌疑还是成立的。”杨国忠伏在地上。

    唐玄宗见杨国忠态度如此坚决,心里不快。正色说道:“朕已经明确不准了,你还在坚持已见,是不是要与朕对着干啊?要不是看在贵妃的面子上,你这个首席宰相只怕要换人了。”

    杨国忠跪在地上说道:“臣不敢顶撞皇上,但已经有了嫌疑,朝廷不能不管。”杨国忠趴在地上不起来,唐玄宗也不表态,僵持了一会。杨贵妃进来了,看到唐玄忠不言语,脸色也不好,便笑着说道:“皇上生气了,是不是朝廷的事不尽人意啊?棘手的事,就让我哥哥去办,皇上多享享清福。心平气和就能长命百岁。”

    唐玄宗站了起来,笑着对杨贵妃说道:“他们只知道窝里斗,硬要与禄山作对。这样不好,朕不准他的奏,他就不起来。”

    杨贵妃上前揽住唐玄宗的手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皇上既然将朝廷的事务交给了丞相,就应该相信他的办事能力。”

    唐玄宗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杨国忠说道:“要动兵部侍郎,也要与兵部尚书商量一下吧。让见素来说明情况,他如果也和你的意见一致,朕再考虑考虑。”

    “尊旨”杨国忠爬了起来,匆匆出了皇宫。便去了门下省。韦见素见杨国忠满头是汗的进来,上前问道:“杨丞相何事如此紧急啊?一头的汗水,快歇息一下。”

    “吓死我了,这次你一定要救救我。”杨国忠用衣袖擦试额头上的汗水,站在韦见素的面前展现出一脸的期盼。

    韦见素指着椅子说道:“快坐下说,从那里来呀,这副样子我从没见过,什么事能难倒你首席宰相啊?”

    杨国忠说道:“去年推荐你做丞相,得罪了吉温和安禄山。太原少尹王承业上奏吉温贪赃,御史台已经作了调查,证人证词俱在,但安禄山不让查河东军镇的营田司,拿不到物证。因此我上奏皇上,改任他为澧阳长史。皇上不准,非要你我同去向他启奏才行。”

    韦见素说道:“说老实话,吉温虽然不买我的账,但差事还是一丝不苟的。兵部侍郎的角色,也做得有声有色。如果从办差的角度出发,我不赞成让他离开兵部。”

    杨国忠说道:“虽然我和安禄山斗,想给他的亲信一点颜色看看。但吉温在皇上心中的分量不比你左相轻,他长期在兵部,对你也是一个威胁。让他离开兵部,你我都有利。”

第八十三章 国忠操纵吉温贬长史 迪辇部署思明重设防(四)() 
韦见素认真的思考一会,对杨国忠说道:“杨丞相说的是实话,为了个人的利益,有时候也会做点不公正的事的。就按杨丞相的意见,我们一起向皇上上奏。”

    唐玄宗见两位宰相意见一致,没有再保吉温,同意免去他兵部侍郎、保留河东镇副节度使的职务,担任澧阳长史。

    杨国忠的目的达到了,立即奏报王承业为太原尹。圣旨下达之后,他还特地向王承业去了一封信。表扬他做得不错,今后要一如继往。

    再说平卢前线,田乾真升任四品将军,春风得意。史思明将安禄山为前营军官升职的名单,交给他,要他在军营中宣读。并且赐了许多酒肉,犒劳前营官兵。

    回到营地,田乾真命令中军官击鼓集中前营将士。他站在队伍的面前大声说道:“近半年以来,我们打了三次仗。头两次获得全胜,最近一次,我们被六倍的契丹骑兵包围,全营军士个个争先,在长途跋涉七个时辰后,仍在敌军的重围中奋斗两个时辰,杀死敌人两千余人,缴获一千二百多匹战马,而我们也失去了七百二十六位战友,可以说是一次惨胜。”

    他环视一周,庄严的说道:“现在我提议:为这次战斗中阵亡的七百二十六名将士默哀,超度他们的神灵升天归位。”全场一片寂静,多数人流出眼泪,少数人哭出了声音。

    默哀过后,田乾真抬起头来说道:“大家节哀﹗人死不能复生,这些人死得值,他们是为保卫大唐百姓的家园而死的,都是英雄。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为了边疆百姓的安宁,血战到底。”话音刚落,全体将士高喊:“为了百姓的安宁血战到底。”

    左天标做了一个手势,全场静了下来,他上前一步说道:“这几次战斗,我们前营将士功不可抹,安帅和史帅给予了奖励。并为功勋卓著之人升职,请田将军宣布升职人员名单。”

    田乾真上前一步高声喊道:“按照朝庭的旨意,昭武校尉韩德霖升任游击将军①,致果校尉祝林森升任振威副尉②,仁勇校尉林士勇升任宣节校尉③,归德执戟长余二虎升任仁勇校尉。朝庭还恩赐我们前营御酒和肉食,今天晚上大家一醉方休。”前营军士一个个傲傲叫,上次战争所留下的创伤一扫而空。

    迪辇俎里回到大帐后一个多月没有出门,而且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帐蓬里冥思苦想。耶律里思、萧远山和八部酋长急得团团转。年关马上就要到了,这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大雪早就封冻了,行动不便,各个部落的粮食短缺,再不想办法,牧民就只能宰杀牲口过年了。

    萧远山一腔怒火闯进可汗的大帐,迪辇俎里笑着说道:“沉不住气了,你把门外的人都叫进来吧。”契丹的首脑人物都进入了捺钵④,迪辇俎里说道:“你们闯我的捺钵,有什么好办法?献出来吧。”

    众人站在那里,默不作声,耶律里思说道:“安禄山对我们契丹人赶尽杀绝,封锁所有物资来源,这样下去,没法活了。”

    迪辇俎里说道:“我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对唐朝的依赖,任何国家都代替不了。现在成了敌国,只有战争一条路可走。我没有好办法,你们也没有好办法来解决,所以没有召见你们。这一个多月,我在研究汉人的战法,检讨我们失败的原因。我这里有一本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前几次之所以失败,就是只知已而不知彼,所以败了。汉人打仗喜欢声东击西,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一学,充分发挥我们优势,如何在局部形成兵员优势,消灭某一支大唐的军队?将他们打疼,迫使他们坐下来和我们谈判,保护我们契丹国的利益。”

    耶律里思说道:“我们以前只是小打小闹,已经在安禄山的脑袋里形成了没有大动作的思想。大唐的军队认为我们不能打大仗,已经麻痹了,他们各自守在自己的点上。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这次来个大的。探子报告,云中和妫川的防守都在加强,而平卢的防御有点松,他们打了几次胜仗,得意忘形。我们可乘其不备,一举拿下平卢城,消灭平卢军,挫伤一下大唐军队的士气。”

    迪辇俎里说道:“这提法很好,怎样打大仗?如何才能做到一战致胜?大家献计献策,好好研究一番。”大帐里顿时热闹起来。迭刺部首领耶律涅里说道:“可汗向回纥借兵可有希望?”迪辇俎里说道:“葛勤可汗药罗葛磨延啜已经答应借兵五万,过年后,我再亲自去一次,应该不成问题。”

    “五万不少了,平卢城只有三万多唐军,我们倾全国之力,组织十万军队,合军十五万,围攻平卢城,五比一的比例,唐军再强,也能一举拿下,然后坚守,给唐朝一点颜色看看。为了表示决心,我们迭刺部出兵两万,交给可汗统一指挥。”

    其他部落酋长纷纷表态,愿意拿出全部兵力。迪辇俎里很高兴,他闭门一月,终于达到目的。总结说道:“为了我们的国家利益,各个部落表现极大的牺牲精神。现在就将军队组合到一起,由耶律里思和萧远山统一训练,开年后发起进攻,一定要部署好,不要落入唐军的圈套。”

    耶律里思站起来,豪迈的说道:“我们现在的总兵力超过了平卢和范阳地区唐军的总数,集中力量围攻平卢,简直是用牛刀杀鸡。如果设计得好,来个伏击打援,说不定能将安禄山捉住,那时候再与唐朝谈判,就有资本了。”

    迪辇俎里说道:“不能轻敌,安禄山善于用兵,唐军的作战能力也远远胜过我们,我们这次孤注一掷,一定要谋划好。”

    耶律里思挺胸说道:“我已经派出了三十组探子,化装成回纥人,在蓟城以及周边地区监视安禄山的行动。只要他有集结军队的迹象,我立刻就会知道。这次我们不能输,也不会输。”“很好,就按刚才的安排,各办各的事,契丹能不能争脱困境,在此一举。”迪辇俎里手一挥,众人出了捺钵。

    唐朝的平卢镇,田乾真正在组织骑兵训练,史思明补充了上次战役中,损失的兵员。两千五百人的骑兵队伍在训练场上列队奔驰,声势浩大,掀起满天尘土。

    韩德霖带领大队人马直东向西冲,林士勇带领突击队由西向东冲。两军相遇,交织在一起,双方使用没有枪尖的石灰枪攻击对方。

    ①注:游击将军为唐朝从五品(下)军官,

    ②注:振威副尉为唐朝从六品(下)军官,

    ③注:宣节校尉为唐朝正八品(上)军官,

    ④注:捺钵是契丹可汗的行宫。

第八十三章 国忠操纵吉温贬长史 迪辇部署思明重设防(五)() 
经过半个时辰的激斗,韩德霖带领的人马中有一千三百多人的身上有石灰印,而林士勇的五百人中有四百八十九人身中石灰印,最多的一人身中二十六个石灰印。田乾真打趣的对那名士兵说道:“全靠勇猛还不行,必须讲究方法。既要杀敌,还要保存自己,要是真打,你已经死几次了,但你只有一条命令。你要记住,不但要杀敌,还要保护好自己,那样才能杀更多的敌人。”正在这时,史思明的传令官到了,他来到田乾真的面前说道:“史元帅要田将军,立刻去史元帅的帅府,有要事相商。”

    田乾真进入史思明的帅帐,行礼毕。史思明说道:“契丹军又有两个月未动了,按照他们的惯例,近期内要侵犯骚扰边民了。如果你是契丹可汗,你会怎样进入大唐,用何种方法达到目的?”

    田乾真说道:“我会用少数人袭击刘家大湾,引诱平卢军队救援。然后主力直冲平卢镇,一举攻克平卢。然后修筑工事,围困打援,与唐军血战到底。”

    史思明说:“你说的意见很重要,平卢镇需要你这样的将军。今天早上安帅来了调函,要调你担任蓟城卫队的统领。保卫帅府,既安逸舒适又实惠重用。如果你想升官就到他身边去,如果想要战功,就留在平卢。何去何从,你自己决定,给你一天时间考虑。”

    田乾真又一次进入两难的选择,升官是他的追求,不想当元帅的军人,只能是傻子。但消灭契丹的好战分子,实现边境地区和谐是他的愿望,为朝廷当兵,拿朝廷的奉禄。就要保卫边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两边都不愿舍弃,但现在必须舍弃一方。

    回到军营,林仕勇、祝林森等人都来问他,史元帅找他何事?田乾真说道:“安帅要我回蓟城,担任帅府卫队统领。”祝林森说道:“将军留在平卢好,你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你在我们就一定能打胜仗。契丹人吃了大亏,肯定要来报复。我们就等着打大仗,立大功,将军就会和史元帅一样,穿紫袍,挂玉带了。”

    田乾真十分感动,他真的舍不得这些部下,对他说道:“我正在为难,你们帮我下了决心,我现在决定留下来。”

    田乾真没有回蓟城,他向安禄山写信,述说了当前平卢的形势,并特别强调他此行的任务没有完成。在征服契丹人之后,一定到安帅的身边,鞍前马后,保护大帅。

    安禄山同时也接到了史思明写给他的信,信上说近期有大仗要打,他制定的战略计划就要实现了。田乾真是平卢的主力,如果离开平卢,军队的攻击和防守的力量要大打折扣,请安禄山将他留下。

    安禄山将两封信看了三遍,他在思考史思明的分析是否正确?契丹人已经忍受一年多了,真的已经不能忍耐了吗?安庆绪和安忠志突然闯进了帅帐,打断了安禄山的思考。“什么事啊?这样莽莽撞撞的,能这样进帅帐吗?”

    “启禀父帅,有重要情报,契丹人在沈州集结军队,我们的探子传来信息,契丹人突然到了沈州,对沈州城进行戒严,不准人员出来,那里只进不出,我们的探子是晚上翻城墙出来的。”安庆绪说道。

    安忠志上前跪拜:“参见父帅,孩儿在蓟城城内巡查发现,突然增加了许多回纥的商人。此事甚为蹊跷,特来报告父帅。”

    安禄山说道:“忠志起来,以后用不着行这样的大礼,费事。你们的情报很好,契丹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看来他们要行动了。”

    安庆绪说道:“父帅运筹帷幄,孩儿认为他们的攻击目标一定是平卢,要抓住这个机会,赶快向平卢增兵。”

    安禄山说道:“你是要吓跑契丹人啊,不能向平卢增兵。为等这一天,我下了多大的功夫,岂能轻易放过。没能消灭契丹人,完不成活捉迪辇俎里的任务,一直是父帅的一块心病,我在皇上面前立了军令状,两年之内消灭迪辇俎里,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如果近期内能够在平卢打一场大仗,实现我当初的计划,在那里与契丹军决战,是最理想不过的好事。”

    安庆绪说道:“契丹人用全国之兵进攻平卢,没有增援,能守得住吗?如果平卢被契丹占领了,我们就被动了。”

    安禄山说道:“在平卢打仗对我们最有利,是消灭迪辇俎里的最佳地方。思明早有准备,他已经来信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做好了准备。打胜仗是要冒险的,我立即给思明回信,要他想办法引诱迪辇俎里,将其主力调到平卢附近,准备与契丹决战。对新来的回纥人,志忠不要惊动他们,外松内紧,表面上与平常一样,暗中查证,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要搜集情报,就让他们搜集好了。但是要将他们的组织搞清楚。”

    安禄山已经洞察到契丹人的报复心里,他本身就是胡人,对契丹人的心里十分了解。满足史思明的要求,让田乾真继续留在平卢。表面上风平浪静,蓟城的一切,都和以往一样。暗地他在调兵遣将,悄悄地将范阳、河东两镇的主力调到平卢附近的军营内。

    啊使那承庆、崔乾佑、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武将都接到命令,部队进入战争状态,随时准备出击。

    与此同时命令孙孝哲协助安忠志对蓟城加强保卫,孙孝哲派出大量秘密探子在蓟城城内以及周边地区,暗中清查来历不明之人,采用重点盯梢,掌握他们的动向,不惊动他们的策略。

    平卢城内,田承真建议修筑永久性工事。史思明说道:“这个建议很好,田乾真的前营负责修建城楼上的工事。骆悦的中营负责修理护城河,现在河水结冰,正好整修河边。其他军营抢修已经失修了的城内工事,你们各负其责,十天检查一次。达不到标准,一样要受处分。”

    田乾真日夜督促在城楼上,几千军士都在忙碌,将年久失修的城墙,重新砌好。在城楼的上方修建碉楼,泥工、木工一起上,忙得不亦乐乎。

    骆悦修缮护城河,开始修理河边,军士门站在河面的冰面上作业,还比较舒服。后来史思明要求加深河床,军士们要破冰,挖出污泥就辛苦了。

    军士们叫苦连天,骆悦向史思明诉苦。史思明说道:“苦一点算得什么?你告诉军士们,如果不想在战斗中死亡,只得吃苦。再苦也要完成任务,如果契丹人来了,护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