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熬不住了,可他还得熬,皇上健在,他就只能做太子。”杨国忠回头看了杨暄一眼说道。

    进了书房,杨国忠示意,杨暄关上房门。杨国忠说道:“张均兄弟都要出京城,到边远地区去了,为父去了一块心病。你姑姑说,去年,啊,应该是前年年底,皇上就想让太子参与朝政,而且亲口对他说了。是你姑姑在皇上面前流眼泪,才阻止了。太子对这事,一点反应都没有吗?”

    “没有,崔光远说太子规矩得很,没有说过想参与朝政的事。这次贬出张氏兄弟,就是打击太子。崔远远说太子虽然内心不愉快,但也不敢造次。”

    “好,这事先放一边,现在的主要对象是安禄山,那胡子猖獗得很,宋昱去蓟城有些日子了,安禄山应该有反应了,这次一定要去掉他的兵权。”杨国忠双手握拳,用力挥舞了一下。

第七十五章 复来京城边事惑玄宗 匆离皇都有心斗国忠(一)() 
树威整将传诏书,归来又招内心怵。

    圣意不明妄猜测,进退两难陷迷途。

    本欲强行违君令,王法难容定伏诛。

    无奈赌命再起程,至尊面前冤屈呼。

    安禄山拿着招他进京的圣旨,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两个时辰没有出来。杨国忠这个阴招,给他制造心里压力太大。虽然天气寒冷,但他额头上的汗珠清晰可见。他擦拭一下汗水,突然站起身来,丧气的说道:“无力对抗,别无他法,只得冒险。”打开房门,高尚严庄都站在门口,两人上前向他建议。安禄山说道:“我心意已决,休再多言。”立即上路,风尘仆仆,直奔京城。

    杨国忠在书房中与长子杨暄闲谈,杨国忠说道:“宋昱去蓟城已经有几天了,时间不短,估计应该回来了。”杨暄说道:“不会这么快吧,蓟城虽说地处边陲,但也是大城市,宋昱肯定会玩几天的。”不想说曹操,曹操就到了。门卫报告,宋昱在门外请见。

    杨国忠立即迎出大门,大声说道:“宋大人一路辛苦,一路辛苦啊。”携着他的手,直接进了书房。

    宋昱说道:“按照丞相的心意,下官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宣读圣旨。安禄山心神不定,趴在地上,迟迟不肯起身,掩盖内心的恐慌。我观察这次他是真的怕了,不怕他狡诈,让他去猜,看他如何处置。他想得越复杂越好,最好是对皇上猜疑,他们之间有了隔阂,对丞相就有利了。”

    杨国忠说道:“他安禄山来京城是定了的,他没有胆量违抗圣旨。但他要拖一段时日,我明天就去华清宫向皇上上奏,请求免去他三镇节度使的头衔,担任尚书左仆射,实现我们的第一步。”

    宋昱说道:“丞相上奏皇上,去掉安禄山的兵权,这一着很高明。但是,皇上不一定同意,如果能让贵妃娘娘帮着说话,成功的把握就要大得多。”

    “你提醒得好,妹妹一定是支持哥哥的。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真不敢与那胡子较真。还没有吃晚饭吧,就在我这里吃好了。”杨国忠说完起身向饭厅走去。

    宋昱跟在他的身后,笑着说道:“又要沾丞相的光了,丞相家里的宴会,比在酒楼上吃得舒服。”

    “那你就多来,我家的门对你是敞开的,什么时候想来,都可以。我们之间利益均沾,今后不分彼此。明天我们一起去华清宫,参见皇上。”

    “丞相说得有理,我们已经拴在一起了,今世是分不开了。我只有跟着丞相,保护大旗不倒。”宋昱紧跟在杨国忠的身后进了餐厅。

    辰时刚过,杨国忠和宋昱就到了华清宫,骑着马直接奔到九龙湖边。他们下了马,就向飞霜殿里闯,门卫不敢拦阻拦杨国忠。

    唐玄宗还没有起床,高力士让两人在外厅等待。杨国忠虽然受宠,但也不敢惊动唐玄宗,在外厅站立一会,就绕着墙边度起步来。

    杨贵妃的丫环喜儿出来对他说道:“娘娘让国舅爷进去,有要事说。”杨国忠进了杨贵妃的房间,喜儿端来坐椅,放在杨贵妃的侧面。杨国忠装做要行礼,杨贵妃说道:“内室之中,哥哥就不要行礼了,坐下来说吧。”

    杨国忠说道:“妹妹一定要帮我,要去掉安禄山的兵权,让他到京城来。”杨贵妃说道:“你们两人之间不能调和吗?他是我的干儿子啊,哀家也有难处,你就让一步,他是胡人,不懂礼数。但胡人都憨直,比汉人的花花肠子少,好对付。我劝你退一步,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杨国忠说道:“那胡子的花花肠子可不少,现在已经骑上了虎背。不能让,各个军镇的节度使都看着呢?如果不把这胡子整趴下,他们都不会买我的账。我这首席宰相也做不长久,所以妹妹要帮为兄一把。”杨国忠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

    杨贵妃说道:“这么严重啊,但皇上还要用禄山。皇上决定的事,从来不听旁人的意见。我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干扰不了皇上的决策,你要小心。”

    杨国忠听了这话,立即转过身子,跪下向杨贵妃下拜,伏地说道:“请贵妃娘娘帮我一次,哥哥永世不忘。”

    杨贵妃上前一把扶起来说道:“哥哥这是为何?唉,还是你上奏,我在旁边敲边鼓好了。”“谢娘娘恩典。”杨国忠从地上爬起来。喜儿匆匆忙忙跑了进来,对杨贵妃说道:“启禀娘娘,皇上起床了。”

    两人匆匆出屋,杨贵妃去侍候唐玄宗,为唐玄宗穿好衣服。唐玄宗说道:“国忠来了,何事要向贵妃说呀?”杨贵妃说道:“还不是与禄山争宠,他要调禄山到京城来。”唐玄宗对着铜镜照了照,对杨贵妃说道:“禄山到京城来,谁来对付契丹人啊?这事你不要管,首席宰相,容不下一个边疆的将军,这样的肚量,能有多大的作为啊?”

    杨贵妃不敢再往下说了,她也知道杨国忠这样做太过霸道。为唐玄宗梳理好之后,与唐玄宗一起去早缮。

    杨国忠在外厅等候,他有些坐立不安,在来之前,他满有把握。但与杨贵妃对话之后,有些忐忑不安。宋昱见到杨国忠心事重重,在旁边说道:“咬住不放,在皇上面前不能有任何迟疑。”

    高力士大声喊道:“皇上招见首席宰相﹗”宋昱站起来观望了一下,又坐了下来。杨国忠整理一下衣冠,立即进宫行跪拜之礼,伏地说道:“启奏皇上,中书侍郎宋昱,已经到蓟城传达了皇上的圣旨,昨天回来了。他发现安禄山心神恍惚,接圣旨的时候,心猿意马全不将皇上的圣旨当回事。臣奏请皇上,立即免去安禄山三镇节度使的头衔,担任尚书左仆射。”

    唐玄宗说道:“宋昱去蓟城传旨,这样快就回来了,他人呢?”“启奏皇上,宋昱在外厅候旨。”高力士躬身说道。唐玄宗挪了一下身体,对高力士说道:“让他进来。”

    高力士对外厅高喊一声:“皇上招见中书侍郎。”宋昱进门就跪在地上,高声唱道:“臣宋昱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伏在地上,爬到唐玄宗的身前。

    唐玄宗说道:“朕下旨让禄山进京,并没有安排你去传旨,你为何去了蓟城?”宋昱趴在地上,浑身哆嗦,将头埋在地上,不敢说话。

    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蓟城传旨,至关重要。三省议定,让宋昱去最合适。他是中书侍郎,代表中书省,去传旨可以稳定蓟城军队的军心,保证安禄山不敢轻举妄动。”

    唐玄宗一拍桌子,大声质问道:“朕让你说话了吗?首席宰相,与边将争宠。这样的肚量,这样的胆略还能管理好朝廷。蓟城的军心不稳了吗?你们背着我还做了些什么事?让你学学蔺相如,你就是不学。国家强盛,边疆安宁是第一要务,现在契丹人与大唐作对,需要将军守卫。你们谁能到蓟城去?消灭契丹人。”

第七十五章 复来京城边事惑玄宗 匆离皇都有心斗国忠(二)() 
杨国忠见唐玄宗发怒,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下子跪在他的面前。杨贵妃突然来到,笑嘻嘻的说道:“皇上息怒,发怒对身子不好。他们也是为了大唐江山。禄山虽然忠心,但他毕竟是胡人,胡人与契丹人本有来往。朝廷对他有所防备也是应该的。”

    她走到唐玄宗的身边,唐玄宗的气就消了一半,握住她的手说道:“胡人是放荡不羁,但禄山是例外。丞相的职责是管理朝政,节度使的事,自有朕管,他这不是管得太宽了吗?”

    杨贵妃说道:“禄山虽然忠心,但也不能不防啊?就看他敢不敢进京了,他要是不敢来,就撤销他节度使的职务。”

    唐玄宗坐正身子,对跪在地上的二人说道:“起来吧,你们要撤销禄山节度使的职务,有何理由?谁来接任?”

    二人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担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已经十二年了,经营的时间长,手下军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贾循报告,安禄山在军队中树立权威,军队都听他的。加上安禄山是胡人,胡人的本性难移。臣认为这是朝廷的隐患,为了防范于未然,必须去掉他的兵权。奏请范阳节度副使贾循担任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担任平卢节度使,北京太原副留守杨光翙担任河东节度使。这三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将军,完全可以胜任。”

    唐玄宗对安禄山虽然信任,但对他手握重兵也有些忌惮,沉思一会说道:“此事不可声张,如果禄山不敢来京,就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对付契丹人的事,暂时交给这三人吧。如果他按时来了,另作别论。”他手一挥,起身挽起杨贵妃的手,回到内宫去了。

    宋昱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与杨国忠一起出了飞霜殿,骑上马对杨国忠说道:“多亏了贵妃娘娘,不然的话,丞相不好收场。而下官的命,只怕要去掉一半。”

    杨国忠说道:“你不要看皇上在我们面前十分威严,但在贵妃娘娘面前,是百依百顺。这叫一物降一物,这事发生在我身上,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已经好多次了。所以,我并没有象你那样害怕。你按照皇上的意见,马上起草诏书,我们明天再来华清宫,让皇上画押。”

    宋昱说道:“皇上的意思是说,如果安禄山不敢来京城,就下诏书。明天是不是太快了一点,等两天再说吧。”杨国忠说道:“不能等,免得夜长梦多,我这心里非常不踏实。皇上这样护着安禄山,如果不拿出狠招,还真没办法动他。明天不用象今天这样早,吃了中饭再来。”

    安禄山骑上花斑豹,在通向长安的官道上飞驰。马虽然跑得快,但他的内心却是翻江倒海,汹涌澎湃。出发之前严庄、高尚为他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他也认真的对当前的形势进行过分析,作出了对应措施,但他还是不放心。他最怕的就是唐玄宗不让他回蓟城,要他在长安履行尚书左仆射之职。他与军队分开,在杨国忠的手下,做一个闲官。那样,他就会逐渐淡出唐玄宗的视野,成了可有可无的人物了。他只有巴结杨国忠,才能保持地位不变。如果还是这样冷眼相对,他的结局比王忠嗣还要惨,会赴皇甫惟明的后尘。

    花斑豹速度特快,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到了太原。吉温将他接到河东军镇的帅府,安排酒宴为他洗尘。在餐桌上,吉温说道:“大帅刚回蓟城,怎么马上又去京城?”安禄山说道:“皇上诏见,不敢不去啊。”

    吉温说道:“这事反常,大帅要当心啊。”安禄山将一杯酒倒入口中,将杯子重重的磕了一下桌子说道:“你说得对,的确违反常规。但不去不行,违抗圣命,是要杀头的。”

    吉温站起来为安禄山倒酒,走到他的身边说道:“皇上让大帅去而复返,是对大帅不放心啊。一定是杨国忠在皇上面前进谗言,如果皇上猜疑,大帅此去很可能再也回不了蓟城了。”

    安禄山说道:“我一定要回蓟城,回不了蓟城,我就成了第二个皇甫惟明,将被杨国忠整死。”吉温说道:“大帅此次进京,只能用迪辇俎里来说事,让皇上相信只有大帅能够征服契丹,活捉迪辇俎里,大帅还有回归蓟城的可能。”

    安禄山说道:“这次诏书与以往的不同,以前皇上招见都是在华清宫或者皇宫面君。这次让我先到中书省报到,与宰相一起晋见皇上。我恐怕连单独面见皇上的机会都没有了,杨国忠的这一手很厉害。”

    吉温说道:“这就是暗示,以前晋见皇上,大帅是作为节度使,以军职参见。这次与宰相一起参见,是作为朝中的大臣。大帅要考虑好,怎样摆脱困境。”

    安禄山说道:“皇上已经下旨,不能违抗,难道起兵造反不成?”吉温说道:“造反肯定不行,但可以兵谏,指明了要清除杨国忠。”

    安禄山说道:“那还不是与造反相同,就目前而言,这条路走不通。”吉温说道:“大帅下不了决心,就只有说服皇上。撬明了与杨国忠的对立关系,让皇上相信杨国忠在排挤你。”

    安禄说道:“到你这里,我就有了底。杨国忠能力一般,他要搞垮我,也不容易。这回我们就斗一斗,究竟鹿死谁手。”

    离开太原,安禄山直接奔向长安,因为马快,路上节约了两天时间。他先到他的京城府第,安庆宗亲自为他安排住处。

    安禄山很高兴,笑着说道:“宗儿,去将张氏兄弟请来,晚上我们开设宴会。”安庆宗说道:“他们已经不在京城了,皇上下旨,将张氏三兄弟,贬到边远地区担任太守、司马去了。”

    安禄山说道:“是为何事啊?”安庆宗说道:“是杨国忠搞的鬼,据说还添扯到您。这杨国忠办事,一点章法也没有。他大权独揽,全凭他的喜好,不讲规矩,没有法度。这样下去,朝政非乱不可。”

    安禄山一下子呆了,张氏兄弟虽然没有进宰相府,但在朝廷是很有影响的人物。杨国忠想整他们,就将他们贬到州郡去了。他有些六神无主,楞站着不言不语。安庆宗靠近他的身体说道:“现在皇上不上朝,朝廷中的事务,都由杨国忠上奏。他从中做手脚,皇上都相信。父皇要想回蓟城,就得面见皇上,用皇上最关切的事情,打动皇上的心”181

第七十五章 复来京城边事惑玄宗 匆离皇都有心斗国忠(三)() 
安禄山清醒了,僵硬的脸上扯出一丝笑意。拍了一下安庆宗的肩膀说道:“我儿说得对,和杨国忠当面过招,他不是为父的对手。现在的事情虽然严重,但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今天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就上华清宫面见皇上,与杨国忠当面斗一回。”

    他说得轻松,其实心中一点底都没有。安庆宗为了增加他的信心,表现得极为轻松,亲自为他整理好床铺,就到自己的房间里睡了。

    安禄山躺在床上不能合眼,他必须想好对策,不然的话真的要留在京城了。一个晚上都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取信于唐玄宗。

    第二天一大早,安禄山装出风尘仆仆的样子,突然出现在中书省。杨国忠傻眼了,呆在那里不知道如何对应?安禄山说道:“禄山前来报到,看样子丞相不大欢迎啊。”此时辰时刚到,朝廷各个部门都开始正常工作。门下省的陈希烈看到安禄山进了中书省,马上跟着他的身后过去。

    推开房门,陈希烈笑呵呵的说道:“东平郡王初一离开,没过十五又来京城,前方又出战事啦?是向朝廷要钱啊,还是要粮?”

    这句话提醒了安禄山。他装出十分焦急的样子说道:“迪辇俎里又在生事,企图卷土重来,双方一触即发。钱粮都很充足,如果双方打起来,开始的时候并不缺粮草,但时间长了就说不定了。我本脱不开身,现在皇上诏见,不能不来,接到圣旨便一刻不停地向京城赶来。连家门都没敢进,便到中书省来了。”

    杨国忠这时缓过神来了,对安禄山说道:“皇上诏见安将军,一定有事,我们现在就去华清宫。”

    他对陈希烈出来打圆场很高兴,又补充一句:“陈丞相如果没有重大事务,我们一同去华清宫可好。”陈希烈说道:“恭敬不如从命,就听首席宰相的安排。”

    从对话之中,安禄山判断陈希烈不知道皇帝下诏要他进京的事,进一步证明了是杨国忠在捣鬼。他与陈希烈关系不错,因此说道:“陈丞相任职多年,对朝廷的规矩十分熟悉,一同前往,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陈希烈说道:“安元帅抬举我了,朝廷中作主的是首席宰相,我只能敲敲边鼓。”安禄山说道:“朝廷设立三省,各有职能,除了皇上,怎能一人说了算呢?门下省的复议,也是很重要的。”他有意说给杨国忠听。

    杨国忠不以为然,内心想:“就让你现在嘴巴上快活一下,等你没有了兵权,看我如何整你?”骑上马,当先出了京城,向华清宫奔去。

    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