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酒菜已经端到桌上了,柔儿为安禄山上了一杯,端起酒杯说道:“我敬夫君一杯,祝贺夫君得到皇上的恩宠,晋升两镇节度史,主管东北的军政事务。”

    “好,好,这杯酒直得喝。”安禄山一仰脖子,干了杯中酒。柔儿将半个鱼头挟到安禄山的碗中说道:“这是我们家乡的名菜,红烧鱼头,你尝尝,看我的手艺是不是退步了。”

    “好吃,江南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你这烧菜的水平又有长进了。”“我敬夫君第二杯,祝夫君进入范阳之后,政通人和,建立奇功,得到皇上的更大信任,早日封侯、封王。”

    安禄山端起酒杯说道:“这话虽然是奉承我的,但我还是爱听,就按你的话来,五年之内封国公,十年之内封王。”干了杯中酒。

    柔儿又上了第三杯,“我敬夫君第三杯,祝夫君早进京城,出将入相,超过当朝宰相张说,与开国丞相李靖一样,功勋卓著,载入史册。”

    “这话最合我心,我就想创造历史,做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三杯酒下肚,安禄越发兴奋,一把抱起柔儿。柔儿则是百依百顺,百般温柔,把安禄山服侍的意趣未尽。

    到范阳帅府,安禄山的感觉与平卢完全不一样,九万多军士,穿紫袍的将军一大排,河北道几十个郡的太守,都前来祝贺,巴结他这位顶头上司,他真正的感到十分惬意。

    上班的第一天,他便打破常规,去检查军中大小部门的工作。他不去视察行军打仗的部门,而要到负责钱粮的后勤部门视察。

    他先到营田司察看,营田司是军镇的重要部门,掌管钱粮,营田使一般都由军镇的节度使兼任,具体管理工作,由营田副使负责。

    营田副使一直由副节度使贾循兼任,由于裴宽进京,贾循要全面负责范阳军镇的事务,对营田司没有具体管理,汇报了军粮的储备情况,他只能说出大致数目,没有详细的明细数据。

    安禄山对此有些不满,但初来乍到,加上贾循在他来蓟城之前一直全面负责军政事务。因此没有训斥办事人员,只是稍有不快。马上盘问了几个数据,而且问得很仔细。

    营田司的官员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安禄山拉下脸说道:“让知道的人来回答,这多人拿朝廷的奉禄,总有知道的。”

    屯田郎中、屯田员外郎将营田判官和田曹参军都找来了,几人翻阅了半天的资料,才勉强将数据准确的说出来。

    安禄山嘴上没说什么撤职之类的话语,内心之中对营田司的工作很不满意,已经作了调整的打算。

    查看营田司的工作之后,安禄山接着视察司户度支府。司户度支郎中将度支府的所有官员,都集中到官衙内,迎接安禄山。在汇报的时候,也很仔细,各种数据都很齐全,安禄山十分满意。

    安禄山抽问了几个具体的数字来源,问题十分刁钻,度支使虽然作了充分准备,一时之间也回答不上来,竟被问住了。安禄山说道:“你们之中谁清楚,请站出来回答。”

    一大排人都不敢吱声,颜杲卿只是一个户曹参军,站在最后。听到安禄山的问话,立即挤到前面来回答。

    颜杲卿没有翻阅任何资料,随口而答,十分清楚。安禄点头肯定,接着又一连追问了几个细节问题,颜杲卿都回答得非常好。

    安禄山很高兴不由得多问了几个比较难的问题,颜杲卿仍然没有翻阅资料,而且回答得清清楚楚,条理十分清析。

    这引起了安禄山的注意,立即提问一些与他本质工作无关的问题,谁知这位不起眼的小官竟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回答的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似乎有满腹经纶,一肚子的文章。

    颜杲卿的工作引起了安禄山的注意,对这个大他八岁的从八品的户曹参军能够这样尽职尽责十分满意。这对正在寻找人才要大干一场的雄心勃勃的安禄山来说,如获至宝。

    三天的视察,安禄山基本了解了范阳军镇的家底,对下属各级官员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发现了一些人才。

    因此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申报,提拔一批官员到重要岗位。写好奏折,他觉得要快速办理,如果按照正常程序,由兵部、吏部,再到宰相府,一步步来,只怕要拖到猴年马月。因此他准备立即进京,要向唐玄宗面奏。

    安禄山快马加鞭赶到长安的时候,唐玄宗刚刚从华清池回宫。在皇宫内亲自接见他。

    进入大明宫③,安禄山又是一番感慨,拿范阳帅府作一番比较,那就显得很寒酸了。

    大明宫占地特大,纵横三百丈,以太液池为中心,建有几十幢宫殿,楼台。最大的麟德殿长四十丈,宽二十五丈,前中后毗连的三座大殿,分上下两层。东西侧分别有对称的郁仪楼和结邻楼以飞廊与主殿上层连通,楼前有亭,有阁,雄伟壮丽,极其奢华。

    见到唐玄宗,安禄山立即跪下,口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将奏折举在头顶上,伏地不起。

    高力士拿过奏折,递给唐玄宗。“平身,”听到皇帝的回话,安禄山成惶成恐的站立起来,垂手则立在一旁。

    唐玄宗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勉励了他一番后,观看他的奏折。看完之后唐玄宗的脸上,又堆起了笑容:“禄山啊,到任不到一月,看来你作实做了不少的事情,朕把东北地区交给你了,你要拿出卓有成效的业绩来,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哟。”安禄山再次跪到唐玄宗的跟前:“启奏皇上,”“起来、起来,跪过一次就行了,站起来说话。”唐玄宗摇手说道。

    “是,慎尊圣旨。”安禄山站起来说道:“臣接到圣上任命的圣旨后,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觉,深感责任重大,皇上让臣身兼两镇节度使,对臣如此信任,臣就是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皇上的恩情。因此,臣只有加倍的努力,拿出了臣的看家本领,起早贪黑,永不懈怠,兢兢业业的为皇上卖力,才能对得起皇上的恩惠。上任之后,考察了各个部门的现状,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了一批人才,因此,对各个部门的官员进行了调整,请皇上恩准。”

    他向唐玄宗信誓旦旦的表了一番忠心,使唐玄宗十分高兴,立刻就让翰林院拟旨,批准了他提名的官员名单。

    这是对安禄山的破格支持,按正常程序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办下来的事,他几天就办成了,这是此前朝廷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安禄山在军营中召开大会,宣读了朝廷的圣旨,史思明被任命为平卢军镇副节度使,具体负责平卢军镇的事务。

    啊史那承庆、蔡希德、崔乾佑、田承嗣、张献诚等人升任为将军。颜杲卿也被提拔为营田判官④,升了两级,属于破格晋升。

    这道圣旨的颁布,使安禄山的声誉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原因是,这次所提拔的人,都是有能力之人。在军士当中有相当的威信,军营中一片欢呼。

    紧接着安禄山公布了,范阳军镇的纪律,和奖励规则。因此在范阳和平卢,今后要想升官,必须具备两条,一是遵守安禄山的纪律,听从安禄山的指挥。二是要有军功或者业绩,找关系是行不通的。

    颜杲卿穿着浅绿色的官服回家,还没有进门便大声喊道:“娘子,敢快做一桌好菜,将那坛埋藏了十几年的酚酒拿出来庆贺庆贺。”

    欧阳氏看着满脸堆笑的颜杲卿,高兴的说道:“难得见到你有这样好的兴致,怎么衣服也换了,早上去军营的时候,穿的是青色袍子,回来就变成了绿色的了。”

    “妈,爸爸升官了,这浅绿色袍子是七品官服,爸爸至少升了两级。”颜泉明也很高兴。欧阳氏脸上立刻挂上了笑容:“我说今天怎么这样高兴的,原来是升了官,这官位二十几年都不动一下,可一动就是两级,看来你是遇上贵人了。”

    “你说的不错,我的确遇到贵人了。”颜杲卿十分高兴,笑容可掬的对颜泉明说道:“泉儿,你说的安禄山安元帅,的确不是寻常之人,爸爸穿青袍的时候,他才刚刚进入军营,是个普通士兵,爸爸的青袍没动,他就成了二品的两镇节度使,穿紫袍夸玉带。他很有抱负,喜欢有能力的人,对我也很重视,刚刚上任,就为爸爸我换上了绿袍,连升两级。”

    “爸爸升的什么官?这样高兴。”颜泉明也兴奋得很。

    “营田判官,在营田使的领导之下,负责营田司的具体工作。不仅判案,还要出使和综合管理营田事务,保证营田收入供应军用,品级不是很高,责任却是很大。而且这营田使是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亲自兼任。你想想啊,爸爸直接接受安元帅的领导,在他的手下工作,只要做出了业绩,升发起来是不是要更快一些啊。”

    颜泉明说道:“那是自然,这回相信了吧,不了解情况就训我一通。”

    “呃,你小子还跟老子记着仇呢,我可告诉你啊,爸爸刚刚有了一个好的起点,你不要瞎扰和啊,还是一心一意的读书。不能与严庄高尚等人搞到一起去。听到了吗?”“听到了。”颜泉明轻轻的嘟哝一句:“就只知道为自己。”他想起了严庄和高尚。内心十分矛盾,觉得与他们有共同之言,但他的父亲却不许他们之间来往。不知道两人的命运怎样?他还是有些惦记。

    ①注:逍遥巾,古代的一种头巾名。也称荷叶巾。

    ②注:户曹参军,唐朝官名,从八品。

    ③注: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和朝廷机构所在地。

    ④注:唐朝官名,营田使下属官员,营田使一般由支度使兼任。

第八章(上)() 
第八章求职不成严庄投范阳暗献计策禄山筑高墙

    京城摘桂空手回,神疲意冷心已灰。

    无颜面对家乡人,掩面避邻低首归。

    严庄长途跋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老家。去的时候,街坊邻居都来为他送行,甚是热烈,寄托希望。现在回家,一无所获,感到没有颜面。进得村子,只好低着头,一声不响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见到这种情况。邻里就知道和前两次一样,他没有登上皇榜。都很识趣,虽然在背地里替他挽惜,但怕引起他的不快,都不愿上前与他闲话,以免勾起他的不愉快。许多非常熟识之人,都远远的避着他,不与其碰面,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严庄越发觉得脸面无光,低着头不愿搭理他人,自个儿走进自己的家门。

    看到这样的光景,他的妻子薛氏知道严庄又是没有中得进士。内心之中很不好受,对他说道:“平日里目空一切,去京城的时候,信誓旦旦,街坊邻居都认为你这次一定会胸前带花,光宗耀祖。想不到在京城转了一圈,钱花的不算少,却是空手而归。我看你是浪得虚名,见不得真章。”

    严庄说道:“娘子就别提了,朝廷不再重视读书之人。满腹经纶不如有个好出身。那些不学无术之人,只要有个好爸爸,就能中状元。”

    薛氏说道:“科举考试是最严格的,朝廷都说,进京赶考,只讲文章好坏,不讲出身贵贱。你文章不行,只往别处推。”

    严庄说道:“那是从前,现在不同了。这次负责科考的主考官,已经下了大狱。你可以去问问,我严庄是不是在说假话。”

    薛氏说道:“如今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了呢?那就再苦读三年,下一次科考再去拼搏一回。”

    严庄说道:“不考了,朝廷不讲文章,十年寒窗都是一场空,李林甫当道,再考也是白跑一趟。”

    薛氏说道:“既然如此,你要想办法赚钱了,一家人要吃要穿,总不能靠我的娘家养着。能不能到县衙去找个差事?”

    严庄双目放光,挺胸说道:“明天就去,我堂堂举子,到县衙求个事应该没有问题。”“别把话说得太满,县衙里也不容易进。”薛氏拿来一瓶酒说道:“奔波了几个月,平安到家也很好,考不上进士,举人还在,为你平安归来接风。”拿出酒杯,向里面倒酒。严庄叹息一声,接过来一口干了。

    第二天严庄来到县衙,衙役拦住他不让进。他对衙役说道:“我是举人,奉县令之命,到衙门来办事的。你不让我进去,县令怪罪下来,你受得了吗?”衙役见他穿着不俗,说着大话,不敢得罪,让他进去。

    进了县衙,县令坐在公堂之上,看到严庄举人打扮。斜眼望了一下,自与县丞说笑,并不理会他。

    严庄只好上前,向县令行礼说道:“扬州举人严庄,见过县令大人。”县令挪了一下身子,尧起二郎腿,一边用手踢着牙,一边摇晃着脑袋。听到严庄的话,缓慢的转过眼来,斜眼瞅着他,慢不经心的说道:“州郡里的举人,到县衙来何事啊?”

    严庄心里有气,但求人办事,只好忍气吞声。上前说道:“我是开元二十四年的举子,请求在县衙做一份差事。”

    县令说道:“严举子是老举子,按理说应该到州郡当差,来县衙委屈你了。可是县衙的位置,现在都占得满满当当的,腾不出位子啊。这样吧,你过三个月之后再来,那时可能腾出了位置。”

    三个月过去了,严庄又来到县衙门前,就往门里进。看管衙门的衙役过来挡住他,大声说道:“干什么的?没带眼睛啊,这里是县衙知道吗?怎么乱闯呢?”

    严庄说道:“县令约我今天来的,你怎敢挡我的路,不让进去。”“有县令的文书吗?拿来看看。”衙役笔直的站在衙门口,挡住严庄,根本就不让道。

    严庄火了,对衙役说道:“你不就是一个看门的衙役吗?我堂堂举人要求见县令,有何不可?而且是与县令约好了的,就是普通百姓求见,你也不能阻拦,赶快让我进去。”

    衙役说道:“县尉吩咐,县令大人正在审案,闲杂人员不得入内,你就在这里等着,等案子审清了你再进去。”严庄说道:“我是举人,县令请我来的。”

    衙役说道:“又来骗人,上次你说是县令请你的,可你走后,县尉骂得我狗血喷头,好好的克了我一通。对我说,以后不管什么人,没有县令的传唤,不得进入县衙。我放你进去了,不只是要挨骂,甚至要挨板子。”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严庄没有办法,只好在衙门外等。

    衙役换班了,县衙的大门仍然关着,严庄还坐在县衙旁边的一个角落里,心想县令总要吃饭吧,我就再等一会。

    太阳已经向西边下坠了,严庄的肚子咕咕叫,饿得头都有些发晕,仍然不见县令出来。他忍不住问新来的衙役:“这案子审了快一天了,还没完吗?县令难道不吃饭吗?”

    “审什么案啊?县令早就从后门回府了。”衙役瞟了严庄一眼说道。严庄苦笑一声,摇摇头,无可奈何的回家去了。

    第二天又来,衙役仰面向天,对严庄说道:“县令已经出行,去察看民情去了,改天再来吧。”

    严庄心里不是滋味,但有求于人,只得放下身价说道:“县令什么时候回县衙呢?”衙役说道:“这个说不准,也许立马就回,也许到晚上都不回。你要有耐心,就等着吧。”严庄等到天黑,也没有见着县令。

    一连几天,县令的事情特别多,他始终没有见到。他不想再去了,就在家中生闷气。

    妻子薛氏唠叨道:“你这样也不是办法啊,你不能种田,又不会做生意,总不能老是这样靠我家来供养。再说我父亲已经年迈,还能供养几年呢?放下架子,求求人,先有碗饭吃就行了,不要要求太高。我这里有几贯钱,拿去打发县令身边的人吧。”

    严庄拿了钱,先给了看门的衙役一贯,衙役十分高兴,亲自带着他进县衙。县令不在,坐堂的是县丞,严庄说明原因。县丞两眼向天,迟顿一下说道:“县令没有交代这事,我不好作主,你还是改天再来吧。”

    严庄看到这派头,心想下次进来还得花钱买通衙役,不如今天就求好了。将剩下的几贯钱塞给了县丞说道:“请大人帮帮忙,我是十年的举人,到郡、县当差,符合朝廷规定。”县丞将钱收下,看了严庄一眼说道:“好,我向县令建议建议,你过几天再来吧。”

    严庄再次找到县丞,县丞高兴的对他说:“县令批准了,你就在我的手下,做个录事,事情也不多,就是抄抄写写。”

    严庄感到很失望,县丞手下做录事,是个不入品的差事。他非常沮丧,想不到十年的老举人,连个从九品的官位都找不到。

    回到家中,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生闷气。薛氏说道:“不是说县丞答应了吗?还没有职位啊?”

    严庄用手摸了一下头上的庄子巾,低声说道:“县丞手下一个抄写的录事,和看门的衙役差不多,那里能养家呀。”

    薛氏说道:“唉,还有其他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