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辅国在崔光远的面前说道:“太子殿下下棋,不喜欢旁人观看。崔大人可以回房间去了。”

    回到房间,崔光远自言自语的说道:“杨国忠的这套做法,太出格了,我本意是向太子建议,让他采取措施。不然的话,朝政搞乱了,将来想恢复都难。他怎么就不信任我呢?”他想起了李亨曾经对他说过,张均的左庶子做得他放心。立即出门到刑部去找张均。

    张均正在聚精会神的审阅案件卷宗,崔光远进门,他以为是部下送卷宗进来,头都没有抬一下,随口说道:“放在桌上。”

    崔光远说道:“张大人好认真啊,崔光远求见。”张均抬起头来笑着说道:“山南东道上报一件人命案,里面的证据有些牵强,我正在审查其中的疑点。崔大人进来,没有注意,失礼失礼。进了东宫,有何感受啊?怎么想来看我了?”

    崔光远关上房门说道:“不是很好,杨国忠要我监督太子,我不愿意。想跟紧太子,但是他对我也非常猜疑。我现在是两边都不是人,而且两边都不能得罪,真难啊。你以前也做过左庶子,而且太子殿下对你很好,我来就是向你求教的。”

    “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张均伸了伸手,示意他坐下。崔光远在张均的对面坐下说道:“我当然是要紧跟太子了,但是无法和他勾通,所以来找你。你以前也做个左庶子,而且做得很成功,因此想请你为我出些主意。”

    张均说道:“你在万年县的时候,与杨国忠打得火热,经常一起出入酒馆。又是杨国忠举荐你担任左庶子的,太子殿下对你猜疑,完全有理由。”

    崔光远说道:“这些我知道,因此我不怪太子殿下,而且很想为他做事。但是他对我的建言,完全持怀疑的态度。我的一片忠心,完全成了白废。”

    张均说道:“朝廷中都知道你和杨国忠好,殿下不能不防。他也知道,只要规规矩矩,就能等到接管大任的时候。但杨国忠怕啊,当年李林甫几次陷害太子,他都参与了。他的心里一定是想换掉太子,重新再扶持一个起来。这时候他举荐你去东宫,太子殿下能安心吗?”

    崔光远说道:“我和杨国忠并不是情投意合,而是都喜欢玩樗蒲,他刚来京城的时候,也只是小官。我在万年县,因此就玩到一起去了。他的那些作法,我并不赞成,尤其是现在的这些做法,有越格的嫌疑。昨天和杨暄一起玩,杨暄跋扈得很,杨言如果太子殿下敢得罪杨国忠,就让他去陪太子妃。”

    张均说道:“就目前而言,如果杨国忠抓到了太子殿下的把柄,就会立马下手。皇上年事已高,有贵妃娘娘在他耳旁吹风,很可能就会得逞。说句越格的话,杨国忠就象是宇文化及,但皇上不是隋阳帝。”

    崔光远说道:“皇上已经七十岁了,难免不发糊涂。要是贵妃娘娘成天在他耳边唠叨,也很难把握啊。”“你放心,皇上身体很好,不会犯糊涂的。”张均做了一下手势说道。

    崔光远看了张均一眼,本想起身离开,站起来后又坐了下来,拍了拍大腿,摇了一下头说道:“张大人也不信任我啊,我这一腔的热血,没处撒了。只是黎民百姓受苦,社稷不稳啊。杨国忠当政的日子越长,将来太子登基就越不易掌控了。唉,我求求张大人了。”

    张均说道:“我是三品尚书,没有皇上的圣旨,是不能参见太子殿下的,这点崔大人难道不懂吗?”“我当然懂,四天后,杨暄约我玩樗蒲,我一整天都在宏发酒楼,到时大人可以安心的去东宫,不会有人知道。”

    张均说道:“好吧,那天我就去拜见太子殿下,为你作说客,怎么样?现在太子是要有所准备,正需要帮手。”

    崔光远大喜,一下子跪在地上说道:“光远给大人行大礼,忠心感谢。我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大唐的社稷和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拜别张均,崔光远回到东宫,不再去见李亨,成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

第六十七章 横加干涉项强得救助 挺身而出方岚挑重担(一)() 
沃野悲风生蒿草,红花藏匿隐怀抱。

    岂能随流甘自落,遥望金盘向大道。

    今天是张均与崔光远约好的日子,他一直想施展怀抱,但得不到重视。杨国忠当首席宰相以来,朝廷的风气越来越坏,唐玄宗一叶障目,只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他虽然想上奏,但怕惹火烧身,不但不能扳倒杨国忠,反而将自己搞垮了。不敢向唐玄宗上奏,便把希望寄托在太子李亨的身上,希望在他登基之后,再重整朝纲。

    虽然面对杨国忠的乱搞一气,十分气愤,张均却能忍气吞声明哲保身。保住自己的一摊子事不出差错,不让杨国忠找他的叉子,等待时间流逝,太子顺利登基。听了崔光远的一席话,觉得事态严重。但又担心崔光远是受杨国忠指派,故意说动他与太子联系,然后抓住不放,攻击太子。派人跟踪崔光远,到了这天,见崔光远果然早早的就和杨暄一起去宏发酒楼了,当即动身前往太子的住宅。

    张均来到东宫的门外,守门护卫立即入内上报。李辅国向李亨报告:“启禀太子殿下,张均请求拜见,已经到了宫门外等候。”

    李亨瞟了一眼崔光远的房间,李辅国说道:“左庶子昨天对我说,他今天不来,去陪杨暄玩樗蒲。”

    李亨说道:“快快有请张均,此事不要让左庶子的人知道。”“是﹗”李辅国到门外迎接。张均进来,立即下拜:“张均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李亨上前一把将他扶起来。携着张均的手,进入内室。

    两人坐下之后,李亨说道:“到刑部去了以后,今天是第一次来,怎么样?还惬意吗?”

    张均说道:“天宝六年的教训深刻,不敢随便进东宫,尤其是我原来侍候过殿下一段时间,更怕给殿下带来麻烦。刑部的事多,郡县的官员审理的大案,有很多疑点,不审清楚,便下结论。报到刑部来,返回去让他们重审,仍然审不清。郡县官员素质下降,对社稷有影响。”

    李亨说道:“父皇越来越重视养生,把精力都放在贵妃娘娘的身上。对朝中的事务不放在心上,交给了首席宰相。杨国忠任首席宰相一年多来,胆大妄为,仗着贵妃娘娘的支持,无法无天,什么事都敢做。将他的亲信派到我身边,来监督本宫。当年李林甫整我的时候,他就是干将之一。现在他掌握权柄,我只有等待。”

    张均说道:“杨国忠比李林甫专横,又没有李林甫的处事能力,靠张渐等人幕后操纵,玩弄权谋。他一上来就改变了朝廷的法典,将半年完成的选官程序,一天之内完成。选官完全由他一人说了算。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李亨说道:“这事我也听说过,事后他的亲信煽动那些得了好处的人,向父皇上奏折,歌颂他能干。父皇不但不处罚他的胡作非为,还听从鲜于仲通等人的上奏,为他立碑。”

    张均说道:“这选官可是朝廷的大事啊,如果这样下去,朝廷官员都去讨好杨国忠。那些不愿讨好杨国忠,主张正义的骨鲠之臣,都被他排挤出了朝廷。而那些向他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将充满庙堂。殿下即使能顺利登基,将来也无人可用,要重振朝纲也难啊。”

    李亨说道:“现在只想保住这东宫的位置,这杨国忠比李林甫还坏,无时无刻不在算计我。加上贵妃娘娘,在父皇身边吹耳旁风,我是如坐针毡啊。他让崔光远来监督本宫,我这个太子实在窝囊。他今天不在,如果在的话,我们还不能在这里推心置腹,因为隔墙有耳。”

    张均说道:“崔光远是聪明人,他为人也算正直,虽然和杨国忠打得火热,但也不敢得罪殿下。杨国忠再强,也只是一个宰相,永远也做不成皇帝。而殿下就不一样了,未来皇帝的接班人。加上皇上已经年过七十了,随时都可能升天,因此他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杨国忠,做不利于殿下的事,遇事会倒向殿下一边。”

    李亨说道:“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人心隔肚皮,如何能知道他是什么心思?所以平时还是要防范一些,不能轻易相信他。”

    张均说道:“几天前他到刑部去了,与我一席长谈。他与杨国忠的确不一样,不赞成杨国忠的这套做法。反应杨国忠的儿子杨暄,担任户部郎中不称职,还调任御史中丞,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有误国之嫌。对杨国忠的一套做法,也极其反感,要我来劝殿下,对杨国忠有所节制。不然的话,朝政风气坏了,到时候即使殿下想整治,也很难扭转过来。”

    李亨说道:“前年贵妃娘娘向父皇推荐杨国忠兼任朔方节度使,父皇征求我的意见,我提出反对意见,父皇采纳了。并要我平时到紫宸殿旁听大臣上奏朝政事务,临时让高力士通知我。可到现在,高力士也没有来过一次东宫。而且不久,杨国忠就兼任剑南节度使。到那里去一趟之后,回来便接替李林甫担任首席宰相。父皇对贵妃娘娘宠爱无比,在后宫里,贵妃娘娘提出的要求,不管有没有道理,他都会同意。杨国忠之所以这样飞扬跋扈,与她的支持分不开。”

    张均说道:“我觉得崔光远说得有理,这大唐的江山将来一定是殿下的。如果朝廷的风气坏了,整顿起来很困难。不如现在就约束杨国忠,保护好朝廷的法典,对殿下登基后保持大唐盛世,大有好处。”

    “唉﹗”李亨叹气说道:“难那,父皇迷恋贵妃娘娘,我的身份特殊。主动上奏,很可能惹火烧身。还是稳妥一些好,将来能顺利登基,则要你多动些脑筋,重振朝纲。”

    张均说道:“谢殿下抬爱,这些年来,皇上只注意保养身体,放松了朝政,平时不上朝,而且已经成了习惯。李林甫专权十几年,许多有能力的大臣都被他打压,得不到重用荒废了。杨国忠变本加厉,乱改朝廷法典,臣认为殿下应该早做准备,联络一帮干练之臣,到时可以给予重任。”

    李亨说道:“东宫不能干政,不能招见朝中的大臣,所以现在急也没有用。如果你能从中联络,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我相信你。”

    张均起身向李亨行礼:“谢殿下,只要殿下需要,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我就按殿下的旨意,在外观察,考查一批能臣。再就是崔光远,臣做过调查。他虽然和杨国忠打得火热,但在京城的口碑很好。为官也很正直,与杨国忠及其死党有差别。对社稷忧心忡忡,主张节制杨国忠,主张将他拉下宰相的位置。所以殿下可以考察一下,如果能为殿下所用,也是一件大好事。”

第六十七章 横加干涉项强得救助 挺身而出方岚挑重担(二)() 
李亨对张均十分信任,当即说道:“你既然作了调查,我十分相信。崔光远的想法不切实际。父皇宠爱贵妃娘娘,对杨国忠宠信得很,拉他下位父皇舍不得。现在的父皇已经不比从前了,朝廷中的许多规矩就是从他那里破坏的。你可以联合其他担心国家安危的尚书、正卿,在父皇面前上奏,能给父皇提个醒,压制一下杨国忠的嚣张气焰。”

    张均说道:“臣愿做太子殿下的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暗中考察一批官员,即使他们被杨国忠赶出朝廷,到时候殿下也能重诏他们入朝。”李亨十分高兴,携着他的手并肩送出东宫。

    第二天崔光远去向李亨请安,李亨说道:“昨天与杨暄玩得尽兴吗?”崔光远说道:“启禀殿下,那杨暄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担任御史台的次官,不好好办差,考核官员不认真的考察,全凭他的印象好坏来叛定。这样下去,朝纲非乱不可。他逼着下官天天陪同他玩耍,下官无法推托,答应每五天陪他一次。下官虽然厌恶,但也不敢得罪杨丞相,只有敷衍他了。”

    李亨说道:“你不敢得罪杨国忠,却敢对本宫无礼啊。你在这理监督本宫,是不是想向杨国忠报功啊。”

    崔光远立即跪下说道:“启禀殿下,光远进了东宫,就愿永远为殿下驱使。臣虽然读书不多,也是识大体之人。敷衍杨国忠也是为了保护殿下啊。”

    李亨说道:“站起来说话。”崔光远说道:“谢殿下。”站了起来,垂手站立着,九尺的身躯,象一扇大门,挡在李亨的面前。

    李亨说道:“你是左庶子,是为本宫出谋划策的,你说该怎么办?”崔光远说道:“杨国忠仗着贵妃娘娘的支持,皇上的宠信,擅自更改朝中的办事程序,任何事情都由他一人说了算。长此以往,朝廷没有法度,非乱不可,到时想改过来就难了。臣请殿下向皇上上奏,对杨国忠的任意行为有所节制。”

    李亨说道:“你也可以上奏啊,杨国忠一手遮天,所有的朝臣都可以向皇上上奏。”崔光远说道:“臣是东宫属官,身份特殊,对朝廷的事,不便评说。只能向皇上奏报东宫的事,殿下好得很,我如何上奏啊。”

    李亨说道:“你就奏东宫里发生的事情,可以换一个角度上奏啊。让父皇来问我,比我上奏的效果好。”崔光远说道:“殿下点拨的是,臣明白了,我这就找机会向皇上上奏。”

    崔光远进宫向唐玄宗上奏,唐玄宗非常慎重,只让高力士在场。崔光远伏在地上说道:“启奏皇上,臣到东宫任职以来,太子殿下一直是看书下棋,没有与大臣接触。但这段时间,精神萎靡不振,经常一人独自唉声叹气,吃不下饭,头上的头发也白了许多,不知是何缘故。”

    唐玄宗看了看崔光远说道:“你与国忠的关系很好吧。”崔光远说道:“启奏皇上,杨丞相兼任京兆尹,臣是万年县令,他是臣的直接领导,对臣熟悉一些。”“下去吧,”崔光远连呼万岁,退出皇宫。唐玄宗对高力士说道:“将军速传太子进宫,朕要亲自问问。”

    接到诏令,李亨火速进宫,跪在唐玄忠的面前高声说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

    唐玄宗说道:“坐着说话,什么事不开心啊?精神如此萎靡。头上的头发的确白了不少,脸色比朕还要差,看来你确实有心事,说与朕听听。”

    李亨说道:“启奏父皇,有人反映,朝廷官员办事过于求快,更改办事程序,半年完成的事,一天做完了。儿臣担心这样下去,朝廷的法典不起作用,官员办事敷衍塞责,成为社稷的隐患。”

    唐玄宗说道:“国忠事多,减少程序提高效率,试一下也可以,效果还不错,很多人都向朕说他的好话。你认为不妥,让他改过来就是了。你才四十多岁,精神面貌还不如朕这七十岁的老头子。要注意养生,身体好才能精力充沛。本想让你监国,但贵妃不同意,朕再说说。四十多岁的人不做事,也会憋出病来的。”

    李亨说道:“儿臣是想让大唐盛世永远强盛不衰,担忧多了,能得到父皇的亲自指导,是儿臣的荣幸。”

    “回去吧,有些事情,朕也很为难。还是那句话,听将军的通知。”唐玄宗一挥手,李亨起身走出了紫宸殿。内心燃起了希望,但事情并不象他想象的那样,宫廷内的争斗激烈得很。

    再说上官青等人按照欧阳明的指挥,向昆仑山进发,卢其儒对项猛说道:“昆仑派除了皇甫惟雄和你父亲之外,你还有几个师伯师叔。”

    项猛答道:“还有二师伯,四师叔和五师叔。”卢其儒对上官青说道:“我有一种不祥之感,项强很难控制昆仑派的局面。他的力量只占昆仑派的五分之一,如果昆仑派的其他人联合起来对付他,凶多吉少。”

    上官青说道:“我也有同感,我们加快速度,沿途少歇息。以最快的速度上山。”一行人加快步伐,赶往昆仑山。

    昆仑山上,项强在钱顺来、殷田园和李冉升的围攻下苦苦支撑,身上已中数剑,负了几处轻伤。

    李冉升说道:“三师伯,你投降吧,现在的局面,你还能掌管昆仑派吗?如果不是我们手下留情,你早就横尸地上了。”项强说:“不能降,宁可战死,你们不必手下留情,痛快些。”

    方岚大声疾呼:“二师伯,不能带有私情,以大局为重,不要辜息养奸啊。”钱顺来对项强说:“为了昆仑派,三师弟,对不住了。”他积蓄力量,使出“风卷残云”,宝剑快速劈向项强的脖子。

    此时项强的宝剑已被李冉升逼住,无法抵挡。眼看项强就要头颅落地,突然一个高大身躯从天而降,伸出宝剑挡在钱顺来的宝剑中间,钱顺来的宝剑断成两截,他见势不妙,向后疾退。

    那人同时飞起一脚,踢中了殷田园的手腕,宝剑脱手飞上半空。左手中指弹在李冉升的剑脊上,李冉升后退数步,用尽全力才保住了宝剑没有脱手。

    来人是上官青,他对昆仑派的众人说道:“你们以下犯上,围攻掌门人,我上官青不允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