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鉷走出房间,杨国忠已经到了。见到王鉷便扬起头高声喊道:“王鉷接旨﹗”王鉷立即跪下,杨国忠趾高气扬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罪臣王鉷,阴谋造反,按律应殊九族。念尔为官期间,做过益事,特赐死。”

    王鉷瘫倒在地上,伏地口颂:“吾皇万岁、万万岁﹗”趴在地上全身软了,不能站立。杨国忠说道:“怎么熊了,惜日的威风那里去了?”王鉷冷静了,缓慢的从地上爬起来接过圣旨,战战兢兢的举头望天。杨国忠得意洋洋,王鉷仰天大喊一声:“报应啊﹗”回过头来盯了杨国忠一眼,从容的说道:“这一切都是你做的吗?”

    “想不到吧,就让你死个明白,主要是你弟弟不争气,如果不是他那样草包,我也抓不到你的把柄。李林甫是在为你鸣冤,但他已经老了,皇上要找新人代替他,本来皇上看中了你。但我略施小计,你弟弟就上钩了,他的配合真好,将高力士都骗过了。皇上想保你,但法典不能容。圣旨已经下了,是你自己了断,还是要这些军士帮忙。”杨国忠甚是得意,脸上绽放着笑容。

    王鉷打开圣旨,看了之后整个人都崩溃了,喃喃的念叨:“我罪孽深重,早就该死了。但是为什么忠心做事的人,都要落到这样的下场。婊哥你等着我,我随你来了。”走进房间内,便悬梁自尽了。五年后他落得与杨慎矜一样的下场,也走上了一样的道路。

    处死王鉷之后,他担任的二十多个职位就空出来了,李林甫上奏,让吉温担任吏部侍郎,他的长子李岫担任御史大夫,女婿张博齐担任户部侍郎。唐玄宗看到老态龙钟的李林甫,将奏折放在桌案上说道:“奏折放在这里,朕要认真的看一看”李林甫懒洋洋的起身谢恩,出了皇宫第一次感到失落。

    唐玄宗进入后宫,杨贵妃迎上来,抱住他的一只胳膊说道:“林甫老了,朝廷的事务,今后得靠我哥哥了。”唐玄宗说道:“张氏兄弟也不错,以前他们与林甫不大合拍,林甫不行了,也该让他们担些担子了。”

    杨贵妃说道:“他们古板得很,能不能配合哥哥啊?”正在这时杨国忠来了,唐玄忠说道:“王鉷的空位都多出来了,朕想让张均兄弟兼任吏部和户部的职务,能不能与你配合啊?”

    杨国忠想起张渐曾经说过张氏兄弟能力强不好驾驭,当即跪在唐玄宗的面前说道:“起奏皇上,张氏兄弟与臣素有隔阂,一起共事很难。臣正当壮年能多做事,就让臣多挑重担子。”“唉”唐玄宗叹息一声说道:“起来吧,你能做多少事啊?”杨国忠说道:“将王鉷的职务都给臣,臣也能担当得起。”杨贵妃摇了一下唐玄宗的手臂说道:“我哥哥敢这样说,一定有底气,肯定能担当得起,就让他兼了王鉷的职务吧。”

    唐玄宗看了看杨国忠,又看了看杨贵妃。他明知道这样做不合朝廷的规矩,但为了博得杨贵妃的高兴,他还是答应了。王鉷的所有重要职务都被杨国忠兼任了,李林甫的上奏没有批准,他想捞好处,却半点也没有得到。

    杨国忠咄咄逼人,李林甫坐不住了。回到家里后一直想着心事,低着头在宅子里走动。小燕呆得无聊,走出房间看到李林甫低头想事,上前拉住他的手说道:“相爷,好久没有见到您了,快来房里歇息,我为大人按摩。”

    李林甫抬头看到小燕,佯装笑脸说道:“是小燕啊,我这阵子很忙,没时间陪你了。”有意避开小燕的纠缠。看到小燕他立即想到了张倚和苗晋卿。猛的一拍脑袋说道:“对呀,这两人的能力很强,为何不将他们调进京城,压一压杨国忠。”李岫跟在他的后面,只听到杨国忠三字,心中就有气,对李林甫说道:“这杨国忠也太霸道了,王鉷的重要职务都被他占了,我在朝廷辛辛苦苦二十年,一杯羹都分不到。这样下去,父亲的相位难保啊。”

    李林甫瞟了李岫一眼说道:“还不是你们没用,害得我七十岁了还要奔波劳碌。不过我现在还不会认输,还要跟他较量一番。”撇下李岫急匆匆出了大门,径直去了吏部。

    李麟正在忙着看卷宗,见李林甫进来,放下卷宗上前见礼。李林甫手一挥说道:“免了,快将张倚苗晋卿的考核资料找出来给我。”李麟顺手将两人的考核卷宗拿到李林甫的面前说道:“这两人非常出色,每年的考核都是上上等。在朝廷呆过的人就是不一样,差办得出色,当地百姓口碑载道。”

    李林甫认真看过卷宗,对李麟说道:“马上以吏部的名义起草一份奏折,任命张倚为黄门侍郎,苗晋卿为吏部侍郎。”“按政绩这两人早该调回朝廷了,不过现在办正是时候。”李麟一挥而就,将奏折递给李林甫。

    李林甫拿着奏折急匆匆进了皇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张倚在淮阳郡长乐郡干得很好,组织当地百姓抗风暴,生产自救,这多年来没有向朝廷要一文钱的救灾钱,深得民心。吏部上奏调他到门下省,担任黄门侍郎。苗晋卿在安康、扶风当太守,干得同样出色,百姓口碑载道。他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办学,鼓励读书,颂扬德政。吏部上奏调其进京,担任吏部侍郎。”将奏折连同两人的考核卷宗一起呈到唐玄宗的面前。

    唐玄宗看过之后说道:“这两人吸取教训,到州郡已经八九年了,差办的不错,同意调回朝廷。苗晋卿原来就是在吏部出事的,让他担任工部侍郎吧。”“臣领旨。”李林甫退出皇宫,总算挽回了一点面子。心想有这两人帮忙,还可与杨国忠一较高下。

第五十五章 结交重臣禄山拉帮派 星夜行动乾真击敌军(二)() 
再说东北边疆,自从安禄山打了败仗以后,边境地区就不得安宁。契丹人军事上不能与唐军对抗,却在不断的骚扰,不与唐军接战,专对平民百姓下手。安禄山一次又一次的向唐玄宗许诺,一定要彻底消灭契丹,活捉迪辇俎里。但几年过去了,诺言成了空话。契丹人并不好对付,他用大军征剿,契丹人向北奔逃,跑得不知去向,无影无踪。围剿的唐朝军队疲于奔命,费力伤财得不偿失。当唐朝军队回到驻地分散驻守的时候,契丹人就集中兵力袭挠,弄得安禄山顾此失彼,边境不得安宁。

    战事没有进展,安禄山如坐针毡,他自己都觉得对朝廷不好交待。这样下去,三镇节度使的头衔早晚得掉。严庄看到了安禄山的心思,对他说道:“启禀大帅,现在边境不得安静,如果有人揪住不放,将以前吃了败仗的事重新翻出来诋毁元帅。皇上一旦怪罪下来,大帅不好应付。我建议大帅到朝中活动,找代言人为大帅说话,大帅自己在皇上面前说得再好,也会打折扣,旁人为大帅说话,才能使皇上相信。”

    安禄山松开皱着的眉头说道:“你的这个建议很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人帮忙是摆脱困境的最好办法。本帅立即向贵妃娘娘上书,请求进京看望她。”

    接到贵妃娘娘的懿旨,安禄山带着大量的东北特产,貂皮、人参和鹿茸和刘骆谷一起进了京城。名义是看望义母,实则是进京打通关节。他对刘骆谷说道:“你的任务是重点结交吉温,吉温是李丞相的亲信,不但可以了解李丞相的动态,而且可以通过他拉紧与李丞相的关系。有首席宰相的帮助,我的心就放下一大半了。”

    两人分头行动,刘骆谷亲自到吉温的府上,将安禄山的信件和东北特产交到吉温的手上。吉温受宠若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安禄山会看中他。当即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将他请入书房。

    进入书房,刘骆谷将一全包袱放在桌上说道:“安元帅喜欢有能力的人,吉大人办事干练,我受元帅重托,特地带来一些东北特产,以示对吉大人的敬重,真心真意的交朋友,不知吉大人意下如何?”

    吉温说道:““安元帅是我朝第一勇将,如此看重吉温,真是吉温前生修来的福份。”他知道安禄山选中他这个五品郎中,完全是因为李林甫的关系,李林甫因为杨慎矜、王鉷事件,对亲信都有防范,不愿大权旁落,对他不象对杨慎矜和王鉷一样,迅速提拔到重要部门担当一面。

    王鉷死后,唐玄宗将注意力集中到杨国忠的身上,对李林甫开始疏远,李林甫想提拔他,皇上没有批准。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心里当然不服。但没有办法,他只是一个走狗,主人对他限制,就没有反抗的能力了。现在安禄山拉拢他,他是求之不得。有了目前皇上面前最有分量,最得宠的将军的支持。等于已经攀上了这根高枝也很好,有他的帮助就多一份希望。

    刘骆谷说道:“安元帅现在进宫向皇上汇报,不然会亲自来看吉大人的。他让我转告吉大人,如果有时间,和安帅一起吃顿饭。安帅能进一步考察一下吉大人的能力,向皇上举荐。”吉温说道:“那能让安大帅请我呀,我应该请安大帅,只是吉温的职位太低,只怕高攀不上。今天我请你,我们一醉方休。”他野心勃勃,觉得自己能干,虽然官位不高,但早就盯住了相位,也想大展宏图。对刘骆谷的结交,表现得非常热情。

    立即吩咐家人摆酒,专门为他设宴。酒宴之上,说话就亲近多了,吉温对刘骆谷说道:“我舅舅张博济是李相爷的女婿,对李相爷行动了如指掌,安元帅如果要了解相爷的心思,我如实奉上。”

    刘骆谷虽然需要的正是吉温所说的情报,但不愿让对方了解到真正意图。他漫不经心的说道:“吉大人能力这样强,又有你舅舅与李宰相这层关系,早就应该高升了,现在还只是吏部郎中,屈才呀。安元帅十分重视人才,在范阳军唯才是用,只要有能力,越级提拔。吉大人如有需要,我转告安元帅,让他到皇上面前举荐你到军中兼职。”这话说到吉温的心坎上了,他马上给安禄山写了一封信,对刘骆谷说道:“请刘将军将这封信转呈安元帅,就说吉温愿意投在他的麾下,忠心为他办事。”

    唐玄宗虽然重用安禄山,但也对他防了一手,将他最喜欢的长子安庆宗调到京城,担任卫尉卿①兼秘书监,并且答应将荣义郡主许配于他。一方面是奖励安禄山,提拔他的儿子为三品官,另一方面也是牵制安禄山,让他的儿子在京城当人质,使他不能背叛唐朝。

    安禄山回到他的住宅,安庆宗迎接他进入内室。他对安禄山说道:“父帅现在进京,莫不是前方的战事不利?”安禄山说道:“我们的军队占有全面的优势,可是契丹人十分狡猾。不与我军正面交锋,采用躲藏、袭挠的办法对付。我军虽然强过他们,但要彻底消灭他们不容易。久无战功,担心朝廷对我不利,因此到京城来拉拉关系,渡过这个关口。”

    安庆宗说道:“父帅是要拉近与李丞相的关系,现在杨国忠当雄了,差不多已经与李丞相分庭抗礼了,不可忽视。”安禄山说道:“杨国忠什么东西?也值得为父与之结交,视之蔑如也。李丞相是我佩服的人,巴结一下是应该的。再就是皇上和贵妃娘娘,将他们服侍好了,什么事情都好办。”

    安庆宗说道:“翰林院是起草诏书的部门,不能马虎。张垍和他的哥哥张均是著名宰相张说的儿子,很有能力,而且与太子的关系很好,父帅应该结交一下。皇上已经老了,对朝廷中的事没有从前那样睿智。”

    安禄山说道:“他是驸马,皇上已经将荣义郡主许配给你,你们之间好说话,有机会你出面请他们吃酒,我作陪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

    安庆忠说道:“孩儿与荣义郡主已经有了婚约,父帅如果要进入相府,就得有朝廷中多人支持。现在将关系拉上,到时就有了关系网,自成一派。那样才能掌管朝政。”

    安禄山说道:“这事很重要,我将刘骆谷留在京城,你与他多联系,凡是有用的人,都得拉上关系。我明天进宫,向皇上和贵妃娘娘汇报。”

    清晨安禄山进了皇宫,唐玄宗还睡在床上没有起来。高力士对他说道:“皇上昨夜劳累过度,安将军就在宫内走走,这太液池②的风光很好,将军久居边关,欣赏一下这湖光春色也很不易。”安禄山不敢惊动唐玄宗,向太液池走去。

第五十五章 结交重臣禄山拉帮派 星夜行动乾真击敌军(三)() 
安禄山在太液池边游走,观看这大明宫内的豪华建筑,顿时被吸引住了。几十个殿堂围绕着太液池。太液池又名蓬莱池,位于大明宫北部居中地带,分东西两池。西池东西长一百五十丈,南北宽一百丈。东池较小,南北长六十六丈,东西宽四十五丈。沿岸回廊与附近宫殿建筑,都根据地貌特点,着意布置,错落有致。麟德殿③雄伟高大,清晖阁、蓬来亭别致高雅,安禄山已经完全沉浸于其中。时而摇头,时而叹息,旁人不知他是为何?

    一名太监来到他的身前,“报告安将军,皇上已经在紫辰殿④等待将军,请将军进殿上奏。”安禄山如梦初醒,跟着太监来到殿前,人未进门便仆倒在地,匍匐向前,口中高喊:“皇上万岁,万万岁﹗”

    唐玄宗端坐在殿堂之上,笑着说道:“胡儿平身,契丹人训服了吗?”

    安禄山站起来说道:“启奏皇上,契丹人狡猾得紧,我们派大军征剿,他们跑到大草原的深处与我们捉迷藏,虽然打了胜仗,但不能彻底消灭他们。儿臣内心很不好受,正在研究新战法来对付他们,一定要活捉迪辇俎里,为静乐公主报仇,稳定边境地区的秩序。”

    唐玄宗说道:“契丹人背信弃义,朕最为痛恨。一定要他们俯首听命,对付小国,都不能使其称臣,我大唐的颜面何在?”

    安禄山说道:“启奏皇上,契丹人虽然狡猾,但他们的力量不足。儿臣全力围剿,他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终将被消灭。边防打仗的事,儿臣将另上奏折。儿臣担心的是皇上的身体,特地寻得宝物,送于皇父,能够益寿延年。”

    安禄山将千年人参献上,高力士接过送到唐玄宗的手中,唐玄宗看过之后说道:“这高丽参已经超过了千年,就是仙品了。难得你这份孝心,就在宫里吃中饭,见见你的母妃。”

    吃午饭的时候,安禄山说道:“母亲是古往今来的第一美人,是天上的仙女下凡。皇父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

    唐玄宗说道:“历史上有许多明君,是朕学习的榜样,比如朕的先祖太宗李世明,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英明君王。”安禄山说道:“儿臣胡人,只知皇上,不知历史。”唐玄宗说道:“这也难怪,不知者不罪,朕不治你妄言之罪,要多学汉人的东西。”

    “儿臣听父皇的话,用心学习,治理好边境,让父皇放心。”安禄山一番言语,博得唐玄宗的高兴,早将契丹的事忘记了。

    安禄山向义母杨贵妃献过殷勤之后,又上了宰相府,讨好李林甫。李林甫这一段时间焦躁不安,他最担心的事就要发生了。老毛病又犯了,整夜睡不着觉,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安禄山的到来,他不敢说身体有病,硬着头皮接见了他。

    安禄山说道:“丞相面有菜色,是操劳过度的表现,应该选一忠心的助手,帮你处理事务,你应该享受一下了。”

    李林甫说道:“不劳将军操心,本相的身体好得很,谢谢将军的强身的补药,我虽然不需要,也要感谢将军的心意。将军放心,有本相在朝,你的位置就动不了,安心守卫边防。”

    出了相府,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安禄山回到住所的时候,安庆宗利用荣义郡主这层关系,已经将张垍、张均兄弟邀请到他的官邸。

    张垍是当朝驸马,皇亲国戚,张均是翰林院大学士,兼任刑部尚书,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很有分量。安庆宗为他们引见,安禄山说道:“这还要你引见,大名鼎鼎的张氏兄弟,我还不知道?”

    张垍说道:“风云边陲的常胜将军,我们心仪已久,虽然在朝堂之上见过将军的风采,但从未单独相聚。今日得见,乃是缘分。”

    安禄山说道:“令尊出将入相,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在宫中皇上要留我吃饭,我都辞了,特地回来陪伴你们吃酒。”

    酒菜上来了,安禄山亲自把盏为张氏兄弟接风。他说道:“庆忠比驸马爷低一辈,我们正好是平辈,同在朝中为官,为皇上出力,这是缘分。令尊大人是我十分敬佩之人,他由节度使晋升宰相,对兵役进行改革,为皇上出谋划策,对现在的大唐盛世作出了很大贡献。两位张兄颇有张丞相之风,都有望进入宰相府,为皇上分担朝政事务。庆忠年轻,二位大人多多栽培。”这是他的策略,不说自己的处境,用儿子的事来打开情感之门。

    张均不知道安禄山最近的处境不大好,只知道唐玄宗十分宠信他,他自己的野心也很大,离宰相已经只有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