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木的考试位置在最里面的那间殿堂里,因为进来的时候天还很黑,也没看清楚扁额上写着什么。
  他运气也不好,恰好就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正好与坐在上首的柳知府面对面,一举一动无不落到人家眼里。
  看苏木心神不宁地坐在蒲团上,柳知府不禁皱起了眉头。
  对于苏木,他是闻名已久了。作为两榜进士,知府大人对于本府的文教非常看重,在看到苏木那首诗之后,就留意上了此人。
  这诗写得真是好,隐约有一丝唐人的开阔气象,这一点恰恰是同时代人作不出来的。
  后来有听说苏木将名下六十亩田产寄在清苑县学,治下的子民中出了这么一个急公好义,又文才出众的人物,心中怎能不高兴?
  便想像过这个苏木苏子乔究竟是个怎样风流儒雅之人。
  今日一见,儒雅倒是儒雅,风流却风流得让人心中恼火。
  好好一场考试,你苏子乔要来考,自来就是,怎么连带着风流帐也带过来了。
  真真是斯文扫地,不堪得紧。
  “不堪”对于读书人来说,已经是很严重的评语。
  内心中,苏木便被柳知府归类进狂生一类人物当中。国家取士,首重德行,此人已是不能用的。
  因此,他才说了苏木若不中第一,就不用来考的话来。
  如今,见苏木老神在在模样,知府大人更是有邪火一股股拱上来:你苏子乔有几分才气那不假,可府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今日定然要让你中不了!
  府试的卷子早已经印好,很快,引着横竖暗红色格子的卷子就发了下来。
  然后是经贴题目纸。
  苏木接过来一看,先松了一口气,这三道题目都会作。
  一道题来自《尚书》,一道来自《春秋》,另外一题是《书经》。
  三到题目都是一句话,让考生根据这一句话,将整个段落默写下来。
  以前那个苏木虽然智商有问题,可记性却好,早已经把《四书》、《五经》背得一字不差。
  因此,这三道题对苏木来说毫无压力。
  当下就磨了墨汁,提笔用工整的三馆体,一丝不苟地写了起来。
  这次若不能拿第一就是失败,苏木也不敢乱来,字也写得老实,一个个端庄方正,就好象是雕版印刷出来一般。却不敢在卷子上玩个性,秀书法。
  如此,正好投了柳知府之好。
  柳知府老牌进士出身,承的是道学衣钵,素来只喜欢《论语》,为人古板得紧。
  若苏木今天用董其昌的体来答卷子,他固然会一阵惊叹:此子当真是惊才艳绝。
  可未必会给苏木高分,至少在书法这一项上,苏木别想拿到一分。
  考场上的字讲究是的清晰工整,让人看起来不至于出错。你搞这么多花头做甚?
  ……
  一看到苏木答卷如此老实稳重,馆阁体也写得如此之好,柳知府只感觉有一到清凉之气由脚下升起,直冲到顶心,竟有种舒爽的感觉,对他的印象微微有所改观:能写出这种字的人,性子应该不至于飞扬跳脱,或者胸有静气。也许,我对苏木有些先入为主了,且再观察观察。
    
    
第五十五章 经帖题算是过了

      看到苏木工整得让人毛发直竖的馆阁体,柳知府心中畅快起来,看苏木也顺眼了许多。
  当下对此人也有了兴趣,就站起身背着手慢慢走到苏木身边,定睛看去。
  苏木正在做第一题,字虽然写得慢,却全对了。更奇怪的时候,每默写下一个完整的句子,他都会下意识地空上一格。
  古代的书籍都没有标点,读书人在看书的时候需要自己断句。当然,来参加考试的童生因为学养关系,有不少人还做不到这一点,也就是教书发蒙的先生怎么断,就跟着怎么断。
  而断句这种东西又是考较一个读书人基本功是否深厚的标志之一。因为圣人之言大多言简意赅,一句话因为断句不同,也能产生不少歧异,在学界也有许多不同的解读。
  比如最有名的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可以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就因为标点不同,含义却大相径庭。
  见苏木在断句的时候自动空了一格,柳知府一笑,心道:毕竟是个少年人,难免有炫耀之心。不过,他要空一格,你也不好说什么,科举考场上,也没有硬性规定不能空格。苏木是韶泰的学生,韶老夫子在保定府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儒。苏木今日的断句,估计也是韶泰自家对经义的理解。听人说,韶泰也是理学门徒,且看看他对圣人之言的理解与我可有不同。
  这一看,只十几句,柳知府倒是一惊。
  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气:韶泰果然厉害,对于经义的理解,别说是在整个保定,就算是放在全天下,也是第一流的。苏木能够拜在这样的名师门下,也是他的运气。若是本府当年也有这样的名师指点,又何至于蹉跎岁月,四十岁了才进士及第。
  “韶泰的学问果然精深,苏木一字一句断得如此之好,估计平日里也是下了苦功的,如果他今天的题目真的做得不错,倒不妨……”;柳知府有些犹豫:“我对苏木,却是有些苛刻了。”
  柳知府却不知道,苏木之所以断句,那是下意识所为,这也是现代人写作的习惯,倒不是有意炫耀。他进考场之前,两个女孩子又哭又闹,搞得人尽皆知,此刻惟恐不低调,又怎么会在关系到自己前程的科举场上出妖蛾子?
  不过,歪打正着,让柳知府对他的观感好了许多。
  可惜柳知府并不知道,现代出版的古文典籍中的标点都是经过近现代无数国学大师们斟酌推敲过无数次才最后定案的。这几题以前的那个苏木早已经背得熟了,现在的苏木在大学里研究的就是这个,也读过几次,两个身体的记忆一对照,就随手写了出来。
  可以说,他的断句融会了从民国到现代无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柳知府看得不住点头,越看下去,心中越惊。通常是一句话他以为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可苏木空上一格,却变成另外一种模样。看似意思大变,可微一琢磨,却别有一番滋味。
  “恩,本府刚到保定,还没来得及与地方上的饱学大儒交流,以后得闲,倒是要同韶老夫子多多交流。”
  作为一府之尊,又是本次府试的主考,老这么站在苏木身后看卷子不成体统,也有舞弊情疑。
  柳知府只能按捺住心中的期待,抬头看了看其他考生。
  考场里一片静谧,三四百名考生都将头埋在考卷上,但表情却各有不同。
  有的考生写得非快,只片刻就将第一题写完。不过看他的衣裳和双手,已粘满了墨汁,看起来很是狼狈,估计是个毛糙之人。
  有的考生写得很慢,写上一句话就停下来,咬着笔杆子皱起眉头,老半天才再次落笔。就仿佛手中的笔重逾千金,每写一个字都要耗尽全身力气一般。
  更有童子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看着前面发呆,目光空洞麻木,不用想,肯定是记不去这段文字。
  像苏木这种不紧不慢地答题,一脸从容淡定的并不多见。
  柳知府禁不住感叹一声:这童子试真是乏味,什么人都能进考场来。不像有功名的读书人,一提笔做卷子,都是潇洒自在,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心性啊!罢罢罢,这经帖题没意思得紧,等下交卷,让学政衙门的人审吧,反正都是死记硬背和书法上的工夫……不,倒是苏木卷子上的断句还值得一看,就由本府亲自阅卷好了。
  他摸了摸下颌上的胡须,不觉意动。
  三道题,又是默写,总字数也不过一千多字,不少考生很快将写完了,把卷子放到一边,等着考官收卷。
  府试的经帖题都安排在上午,做完之后,考生一般都会休息片刻,吃点东西。下午,才开始八股文写作。
  作完题目的考生有不少从考篮里拿出烧饼小心地啃着,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只苏木还是好整以暇地默默抄写着,竟拖延到正午时分才做完。
  轻轻转动着已经有些发热的手腕,苏木看了看自己的卷子,非常满意。所抄的文字散发出淡淡的墨汁香味,咋眼看去,就好象一本刚印刷出来的书籍,还是装帧最精美的那种。
  至于内容,肯定不会出半点错的。
  这第一关算是过了。
  出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已是正午,下了十几天的雨,今日却是个难得的艳阳天。明亮的阳光照耀而下,外面一片明亮,殿中采光十足,景物清晰。
  很快,卷子就被收了上去。
  柳知府伸手将苏木的卷子接了过去,慢慢地读了起来,细细品味着,他已经等许久了。
  在他看来,苏木的经帖题算是过了……不,应该排在头名。
  见柳知府一边看一边点头,苏木知道自己这一题算是过了,心中松了松。
  不过,一想到接下来的八股时文,他心中又是一紧。
  文言文写作是他的弱点,若这一关出点纰漏,就算自己的经帖题做得再好,也是毫无用处。
  “也不知道这一期的八股文会出什么题目,老天保佑啊!”
  他是最后一个作完的考生,还没等他吃点东西,八股文的题目纸就下来了。
    
    
第五十六章 这就是名师啊

      这次府试对苏木而言自然是誓在必得,问题是难度实在太高,不拿第一就是失败。
  经帖题作得完美,这一关算是过了。关键是八股文,这种题目才是科举最重要的部,多少高手名士在这上面沉沙折戟,多少人一次次在半夜中被提笔难成文的噩梦惊醒过来。
  后人一提起古代的科举,首先想到的就是八股文章,而不是经帖、试帖诗、策问,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问题是,对八股文,肃穆是完全没有信心。
  作完经帖已经很迟了,肚子饿得咕咚响,等题目纸下来,苏木也顾不得吃东西,立即拿了起来,定睛看去。
  也不知道怎么的,上面的字他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却死活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内心中一片空白,就好象被人全部掏空了一样。
  那两道题目在眼前也逐渐模糊起来,慢慢旋转,连成一片。
  眼前的景物也忽近忽远,无法对焦。
  这感觉非常不妙,苏木知道自己太紧张,以至于无法静下心来。
  这情形他当年参加高考时也曾经遇到过,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无法思考,在考场里坐了大约三分钟才恢复过来。
  忙深吸了一口气,将头扭到一边。
  等心绪完全平静下来,再将目光再次落到题目纸上。
  这一看,总算是看清楚了,也看明白了,内心中猛地一震,如同有雷电在身体里一闪而过,将身体内外都照得通亮了。
  “实在是太……”
  “太简单了!”
  事情果然如韶先生事前预料的一样,两道题目都是来自《论语》。
  和县试相同,也是小题。
  第一题是:其媚于奥。
  出自《论语》八佾篇,上下两句已经被考官给截去了。原句是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大意是说,与其讨好离我们日常生活十万八千里的神仙,还不如和管我们吃喝拉撒的灶王爷的搞好关系,县官不如县管嘛!
  从这一句看来,儒学其实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学问。
  第二题是:孰为好学。
  出自《论语》雍也篇,原句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是孔子晚年时,鲁哀公与孔子之间的的一段问答。这段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好学”的定义是“不迁怒,不二过”,完全是偏重在品德修养方面的认知和实践。
  第一句还好,一般的现代人大约没多少见到过。不过,这句却是《论语》的精髓之一,体现了孔子和儒家与时俱进的变通精神。
  第二句则是《论语》中的名句,不迁怒这三个字只要是中国人基本都知道,也作为做人做事的准则。
  这两道题目苏木都做过,就在韶先生出的那二十道题目之中。
  不但他苏木反复增删修改,就连韶先生也亲自捉刀批阅数次。到最后,这些范文已经被他修改得面目全非。可以说,这二十道题目中苏木只给出了一个思路,其中的字词句都是韶先生一手一脚作成的。
  “竟然全部打中了!”苏木惊得目瞪口呆,脖子后面的一丛寒毛顿时竖了起来:“这个……这个韶先生也太神了吧!”
  题目都猜中了,范文也几经修改,苏木现在只需要把已经提前背熟的文章抄上去就是。韶先生八股文的水准放在全天下究竟属于什么等级苏木不敢评论,但就整个保定府来说,应该算是第一等的吧。
  人家可是两举人功名都拿到手的,又在县学当教谕多年。
  放在这一群童子当中,如果还拿不到头名,只能说柳知府是瞎子。
  “这就是名师啊,这就是名师啊!”苏木欢喜得几欲手舞足蹈,如此一来,这场考试也彻底失去了悬念。
  一颗心彻底放松下来,苏木也不慢着写卷子,反掏出林老板事先给他准备好的馒头,不紧不慢地吃了起来。
  馒头早已冷透,可吃在嘴里却分外的香甜。
  等吃完午饭,又磨了一池墨汁,这才提起笔,定了神,一字一字地抄了起来。
  府试也就这样了,只要不犯低错误,比如写错别字,在卷面上留下污垢,就是妥妥地稳拿,此刻保持心境的平稳最为重要。
  苏木刚才的一举一动都落到柳知府的眼里,经帖题已经读问,其中的断句非常精到准确,很多地方同柳知府所学不谋而合,也有些许细节有写出入,却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
  越读,柳知府对韶泰一门师生的学问越是喜欢,对苏木接下来的八股文自然而然地有了兴趣,急欲一睹为快。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忘记了让苏木必须拿第一的念头,这个转变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可一看到苏木拿八股文题目纸时手微微一颤,然后捧着卷子发呆时的情形,柳知府心中一个咯噔:今科府试因为是本府第一次主持,对保定的读书人的水准也不太清楚,这才有意降低难度,没有出生题怪题。这么简单的题目,苏木缘何一脸的为难,难道他做不出来?没道理的啊!
  又等苏木再次看题时,柳知府见苏木脸上露出激动的笑容,心中没由来的一松。知道这两道题苏木会作,只不过刚才太紧张而已。
  可苏木接下来的表现却让柳知府心中微微有些恼火,这个苏木却不急着写卷子,而是吃起饭来。吃完饭,还不紧不慢地磨墨,写起字来也是磨磨蹭蹭,没写完一个字都要停一停,上下左右端详半天,才肯再次落笔。
  就算是绣花,也不过如此啊!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很快就到了第一次放牌子的时间,大殿中,就有大约百人将卷子交了上来。
  柳知府只能放弃关注苏木,提起笔批阅起考卷。
  他本是同进士出身,差一步补了庶吉士,胸中学问自然了得。卷子一抓到手中,只三两眼下去,就能判断出其中成色。
  只一个时辰,这一百多张卷子就看完了。
  不过,北方文教程度低,卷子上的文章都作的不太好,看了这么长时间,其中还有些意思的文章也不过区区几篇。其中大多是不堪入目的胡编乱造。
  果然是童子试,要想找一篇让人精神一振的好文字,却如同那沙里淘金一样。
  而且,这种狗屁不通的文章读得多了,整个人就好象在闹市中穿行而过,从头到脚带着浊气。
  柳知府不禁有些羡慕那些能够主持乡试和会试的考官,读到好文章的几率比起童子试却要大上许多,那才是一种享受呢!
  不过,别说会试、乡试,就算是童子试的最后一关院试都要从中央派下大员主持,却不是他这么一个小小的四品知府可以觊觎的。
  看完卷子,第二次放牌的时间又到了,这次提前交卷的人更多。等卷子收完,殿中只剩下稀稀疏疏十来人。
  柳知府这次已经懒得在看卷子,实际上,他觉得也看不到什么好的文章,童子试也就这样了,能写出一手好八股的早已经得了功名。而最近几年,保定好象也没出现什么新晋才子,除了苏木……苏木……咳!
  苏木还在慢悠悠老牛拉破车一样写着,顿时把柳知府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忍不住咳嗽一声,道:“本期府试还有半个时辰就要结束。”
  话刚一说出口,他心中却是失笑,暗想:苏木能不能写完,又关本府什么事情,我倒是操心上了,奇怪,奇怪!
  不过,这个苏子乔做卷子也是奇怪。别人答卷子,尤其是时文,都会先打草稿,修改完毕,这才誊录上去。而他却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往上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