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一切顺利,未来几年中,盐票占领整个河北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听了苏木这一通**、野心、上进心之类的话,太康公主初听还觉得荒谬,可仔细一想,却真的是这个道理。自己当初若不是穷得要去敲诈苏木,也不可能开创现在这个局面。
  至于为什么穷,那是因为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为什么大手大脚,那是因为自己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手头没钱,就经受不住。其实,那也是**的一种。
  而要想为自己在结婚钱攒下一大笔嫁妆,甚至成为天下第一富有的女人,却是实实在在的野心了。
  没错,野心,才是一个成功人士特有的素质,苏子乔的理论虽然邪,却直指人心。
  “做了天下第一富有的女人又如何?”太康公主喃喃自语:“最终也不过是一个皇族,依旧是一个普通女子,就算有太后和皇帝哥哥宠着我,却也不能太过。就荣耀和风光,未必能比得上管辖一县的知县。十里侯,十里侯,封建一方,那才叫人生的滋味。可惜我不过是一个女子,不像苏木,将来若是中了进士,还有入阁的可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现在只不过是长芦盐场,就有这么大利。将来若是将两淮和浙闽也拿到手上,发行盐票。这大明朝的命门就算是握到我手头了。真到那个时候,百官会答应吗?到那天,以我太康的性子,自然是要争上一争的。这一真,只怕就罢不了手。又会是什么光景?
  太康公主想到这里,身子突然颤抖起来:“不甘心啊!”
  “殿下在说什么?”苏木停了笔,疑惑地抬起头来。
  外面雨声轰隆,满世界都被这声音笼罩着。
  “没……没什么……”太康公主的声音大起来:“苏木,说句实在话,本殿对你的才学还是很佩服的。先帝在时,就经常在太后和本殿面前提起你,说你是他留给皇帝哥哥使的人才,也许你别的地方不是那么突出。但光那份眼光和见识,却是我大明朝第一份的。本殿心中有一事还想请教你。”
  她难得地如此正经,苏木点点头:“殿下谬赞了,请讲。”
  太康公主静了片刻,道:“野心这种东西是你们男儿特有的,可本殿却是个女子。”
  苏木还没意识到太康公主心中有一只野兽正蠢蠢欲动,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很多思想观念和古人也不太一样,就随口道:“女人又如何,和男人相比起来,只不过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女人,一样有她们自己的世界,她们自己的上进心。再说,殿下是普通人吗?”
  太康郑重地看着苏木,良久不语。
  苏木有些莫名其妙:“殿下怎么了?”
  太康突然微笑起来,嗲声道:“谢谢你解我心中疑窦。”
  雨停了,被雨水冲刷过的街道光滑干净,城里次第点起了灯。
  苏木也懒得理睬太康,这女子就是个神经病,依旧低下头去写信。
  太康公主掌了灯,轻轻放在苏木面前:“苏公子,你写什么呢?”
  “给陛下上的密折。”苏木回答说。
  像他这种皇帝近臣,太子东宫旧人,自然有他自己一套和皇帝联络的渠道。
  “沧州银行已经理顺了,两百万两赈济银子解送京城,必然要引起朝廷的注意。难保不会有人来查,所以,沧州发展银行一事是时候据实禀告陛下了。”
  苏木道:“我已经在沧州呆太长时间,该回去了。这一场雨之后,就入秋了。我明年的会试还没有准备了,也是时候将手头的活先放到一边。当初万岁可以答应过臣,说只要凑够两百万两款子,就诏我回京的。”
  太康公主却冷笑道:“可你答应我的事情还没办到啊,难道你就不怕我去太后那里告你的状?”
  苏木苦笑:“银行事务殿下只怕比臣还清楚,自然知道你就算不在沧州,到年底也能分得百万两利润,到明年,这个数字还会更多。殿下还有必要在沧州呆下去吗?”
  “怎么没必要,太有必要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 皇家开支

      “怎么了?”苏木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一想起自己找到太康公主之后,本来就能顺利了结差事的,结果这个小丫头竟然不肯回家;后来又因为破了盐司贪墨大案,本有机会作为人证回京城去的。结果还是被太康公主搅了局面。
  现在,赈济银子也凑够了,为太康攒一份家产的事情也告一段落,这家伙怎么还不走呢?
  苏木有种气急败坏的感觉,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殿下,再留在沧州已经毫无意义,要钱,苏木已经替你赚到了。等你回了京城,什么也不用做,银子就会自动飞进你口袋中,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况且,你们因为有难言苦衷,已经被沧州士人视为骗子。说句不好听的话,苏木现在在街上都有些抬不起头来的感觉。这两月,殿下也是深居简出,这样的日子难道殿下觉得很有趣吗?”
  “不是啊,苏木你想的差了。”太康公主幽雅地掏出手绢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汗水,长吐一口气,娇嗔道:“你发起火来好怕人。”
  苏木急了:“殿下请注意皇家体统。”
  太康笑颜如花:“当初本殿留书出宫时,不是说要寻找我心目中的宝玉吗,没找着,总归是不甘心回去的。”
  “你!”苏木霍然站起身来。
  “跟你开玩笑的!”太康大笑:“算了,不跟你闹。我这就写信回京城去给太后和皇帝哥哥,将沧州发展银行一事禀告。”
  苏木大为惊喜:“君子无戏言。”
  “我是女子,可不是君子。”
  “殿下……”
  太康继续得意地笑着:“对了,过完年,皇帝哥哥就要大婚,以本殿看来,内库可没多少钱。户部那群官员一个个都是吝啬鬼,估计哥哥现在正为银子一事头疼吧。我替他赚了这么多钱,怎么这也得在他面前表表功不是,自然要写信回去的。”
  苏木:“是是是,确实是这个道理。”
  心中却唾了一口:你就得瑟吧。
  对于皇帝大婚,和皇家各项开支一事,苏木非常好奇。以前在东宫的时候,因为是正德的家务事,他也没好意思问:“你究竟赚了多少?”
  太康拿起一本帐本,道:“皇帝哥哥拿银行利润的四成,本殿拿三成,苏木你得两成,剩余一成作为银行的各项开支。这两月,我行所吃的利息和各种利润,算下来,大约有将近八十万两。”
  苏木吃了一惊:“这么多?”
  “废话,我们贷出去的款子也只比高利贷好些。”太康白了苏木一眼:“这样下来,皇帝哥哥就有二十多万两,给他凑个整数,三十万两吧。苏木你拿十四万。至于本殿,二十五万好了。”
  苏木抽了一口冷气,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钱过。
  而且,这才是两个月的利润。一年下来,一百六十万还是可以看到的。虽然比不上盐商,可驾不住这笔生意可以天长地久地吃下去啊!
  为了打听皇家的各项开支,苏木故意地摇摇头:“三十万两,陛下富有天下,会看在眼里吗?”
  太康:“三十万两虽然不多,可关键时刻却能派上用场。比如皇帝哥哥这次大婚,怎么这也得耗费一百万两银子吧,节约些,八十万是必须的。这其中,最大头的开支是赏赐给未来皇后的各种金银首饰,毕竟关系着皇家体面,马虎不得。一般来说,三五十万总归是需要的。依本殿看来,户部出个二三十万就算是好的,多半是要逼皇帝哥哥自掏腰包。”
  太康公主来了谈兴,就开始同苏木聊起天来。
  原来,这皇家的开支还真是不小。紫禁城中那么多太监和宫女的工资,就不说了,就连皇帝、皇后、太后等一干人等的吃用都要从内库支出,户部一概都不负责。
  至于这比钱的来源,其实说来也简单,皇帝手头自有皇庄和土地。数目说起来吓人,一个皇帝有个几百万亩地也不是什么怪事。皇帝说穿了,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主。
  但问题是,土地的产出毕竟有限,怎比得上工商业。碰到天时不好,弄不好还要陪进去一些。
  每个月下来,皇宫光各项开销,就得十几万。
  遇到如婚丧嫁娶这种大事,使出去的银子更是海了去。
  比如皇室嫁公主,各种首饰、陪嫁的土地庄园,加一起上百万两都有可能。
  还有一笔大开支,就是修建皇陵。
  一般来说,皇帝一继位就要开始修陵,修个几十年都有可能,投进去的钱更是海了去。
  比如去年弘治皇帝的丧事,就花了两百多万。
  苏木听得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暗暗点头:确实,婚丧嫁娶这种事,别说是皇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只不过,普通老百姓办红白喜事,有礼金可收。皇帝却没处问客人要钱。在历史上,清朝的慈禧太后修陵十多年,耗费白银好几百万,临到入葬,又花去三百万两。可见,这确实是一笔就算是皇帝,也有些承受不了的负担。
  丧事如此耗费巨大,皇帝马上就要大婚,大婚之后又要亲政,估计所需费用比起皇帝入葬也少不了多少。
  这个时候,搞不好皇帝正在为钱的事情头疼呢!
  沧州银行将来搞不好要成为皇帝的一笔非常重要的财源了。
  听太康说完,苏木点头,笑道:“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倒将太康公主引得笑了半天。
  她这才道:“我写完信,就同你的信一道转呈驾前。如果一切顺利,估计最多一个月就可以回北京了。”
  “到那个时候,也许京城已经落雪。到时候,我们再在京城办一场文会。”太康道:“到时候,本殿一定遍邀京城所有名士,让苏木你当着众人的面承认《红楼梦》一书中的诗词都是出自本殿之手,还我一个清白。”
  苏木大汗:“这个,这个……”
  太康:“怎么,你不愿意?”
  苏木:“不是不是,殿下,京城不是沧州,可由不得你胡闹。”
  太康:“不怕,到时候,本殿说不定已经成亲了,离开了皇宫,太后和皇帝哥哥也管不着我。”
    
    
第四百七十七章 提亲队伍来了

      苏木一呆,半天才讷讷问道:“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太康公主斜了苏木一眼:“苏木,你我什么关系,有话但说无妨。”
  “咱们可没任何瓜葛,只是普通的业务往来。”
  “随你怎么说。”
  苏木小心道:“公主殿下,依臣看来,那顾三公子顾润人品甚是不堪,常年流连于风花雪月的场所,只怕不是殿下佳偶。”
  一说起顾润,苏木就一阵来气。这家伙好象是摆明了要同他作对一样,两人在盐司里经常为了公务争执。而且从来不理事,将手头的活一概丢给苏木和吴世奇,搞得翁婿二人倒像是他的书办和幕僚。
  苏木这段时间忙着银行的事情,也懒得同这个小子至气。
  今天听到太康公主提起她的婚事,苏木看了一眼小姑娘,心中突然一动,暗道: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面。
  说句实在话,太康公主是苏木穿越到明朝之后所见过的女人当中最漂亮的一个,而且文化素养高,比起吴小姐来说也就差上一点点。而且,人家会赚钱,又有一种皇家特有的雍容大气,相比之下,更像是一个现代女强人。
  只性子古怪了些,搞不好什么时候就能弄出点叫人大跌眼镜的事来。
  这样的女子若不是因为是公主身份,确实是一个男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
  倒是便宜顾润了。
  作为一个男人,即便对太康公主毫无好感,苏木还是觉得有些酸溜溜的,大叹老天不公。
  太康不以为然:“他一驸马,相当于入赘我们皇家。佳不佳偶的也无所谓,本殿答应这桩婚事,也就是给太后一个交代罢了。就算他顾润是瞎子瘸子也好,都一样嫁了。苏木你放心好了,以后这银行的事情跟他顾润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皇家生发的路子,他一入赘的驸马敢插手,就算皇帝哥哥容得了他,本殿也容他不得。”
  婚姻是婚姻,事业是事业。
  说着,呼一声挥了一下袖子。
  苏木心中一凛,这才突然发现,以前精灵古怪的太康公主今天却带着一股凛然之威,让人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他一恭身:“那……臣就没有话说了。”
  太康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眼睛里波光荡漾:“你吃醋了?”
  苏木闹了个大红脸:“殿下慎言。”
  “要不,本殿和皇帝哥哥说说,叫他下一道圣旨,让你顶替顾润做皇家驸马。皇帝哥哥一向喜欢你,估计会很高兴的。”
  苏木大惊:“不可!”
  太康公主才笑道:“放心好了,就算我要你,皇帝哥哥也不会同意的,你是他将来要使的人才。若是做了驸马,不浪费了吗?”
  苏木心中叫了一声好险,才劝道:“殿下以后不可再同臣开这种玩笑了。”
  太康公主却不回话,只抬头看着外面的夜景,笑道:“其实成不成婚对本殿来说也没什么区别啊!反正到时候,本殿依旧住在宫里,至于顾润,叫他自己呆驸马府中好了。”
  说到这里,太康公主面上突然带着一丝怒气:“顾润浪荡,留恋风月场所,一想起来就觉得恶心,本殿才不会让他近身呢!就叫他在府中当个摆设吧!”
  苏木摇头:这个顾花少真是可怜啊!
  “倒是苏木你这人不错啊!”
  苏木不知怎么的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殿下不要再扯到苏木身上。”
  太康指着苏木道:“人说苏子乔诗酒风流,乃是浪荡不羁的才子。按说,如此人物,少不得有女子爱慕。可我见你却从来不去花街柳巷,平日里不是做事就是读书,严于自律。倒叫本殿佩服!”
  苏木心道:我并不是不想女人,实在是不喜欢去青楼,心理关过不去啊!
  这话自然不好对人言。
  两人说了半天话,苏木将折子写好,就拿起太康的信,放进一个熟牛皮盒子里,用火漆封好,通过秘密渠道快递去了京城。
  到这个时候,他才算是彻底地放松下来。
  赈济银子凑够了,又说通了太康公主回家,他想不出又有什么理由再留在沧州。
  这一场大雨之后,天气突然转凉。
  然后,又是接连十来天的小雨。
  时间已经到了弘治十六年九月底,一场秋雨一场凉,很快,街上就看到穿棉袄的人了。
  苏木计算了一下时间,自己和太康的信送去京城之后,等到陛下圣旨过来,大约还有十来天。如果一切照常,十月中旬就可以回到京城。
  回京之后,再等一个半月,就要过年。
  过完年,再等上两月就是进士科会试。
  也就是说,留给苏木温习功课的时间只有四个月左右。
  来沧州之后,俗务缠身,一直没有空闲读书,明年的进士科能中吗?
  老实说,自从历史发生重大改变之后,苏木自己也没有任何把握。
  现在,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好在,有内阁三老的教导,苏木觉得自己如果努力上一把,拼上四个月,还是有可能上榜的。名次也不需要太高,赐同进士出身就可以了,至少能够保证自己有个正经的出身。
  如果入不了翰林,那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至于盐司和银行的事情,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苏木也不想去管。
  银行这边有太康公主和孙臣,再加上一个宗真,红白两道通吃,绝对出不了乱子。盐司那边,苏木同吴大人一说,老先生深以为然后,正色道:“苏木你这话说得有理,科举才是正途,不要为了盐司的杂事耽误了功课,以后你也不用每日到老夫这里来,好好温习,争取明年考个进士出身。”
  其实,自从那两百万两赈济款凑够之后,老先生也懒得再过问盐司事务。他已经写了折子上奏朝廷,说是自己乃是举人功名,无德无能,资历不够。以前之所以答应代转运使一职,乃是为了替朝廷和天子分忧。现在既然差使已经完成,请回扬州依旧任推官一职。
  如果不出意外,朝廷的旨意应该很快就能下来。
  果然,又过了半月,一支庞大的宣旨队伍准备启程来沧州。
  而且,很奇怪的是,这群人并不是一拨。
  这个消息得自张永,张永派了个心腹过来联络苏木,说是,这群宣旨的人马中,一共有两批人马,两道圣旨。
  一批简单些,就一个传旨的中官,圣旨是给吴老先生的。上面说,吴大人在长芦盐司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扬州就不用回去了。着,免去他长芦盐司转运使一职,新的转运使不日就会到任。至于他吴大人,也回京城,去吏部候差。
  “估计是要大用了,应该能够去一个好地方。”听到这个消息,苏木也替老先生高兴。
  老先生在盐司的成绩有目共睹,明年皇帝亲政,又正好碰到官员政绩大考核的年份。各地的官员都会要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