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人还做得很大。比如鲁南来的谢九五,靠私盐得利起家,如今已经垄断了山东南部的棉花和麻纱,生意做得极大。这样的人物谁手下不是几百上千人马,早就不亲自出马走盐。你要拿人,根本就没有证据。
  况且,来的时候苏木也同他说明了,这次盐票是否能够顺利发行,还得着落到这群人头上,沧州的盐商,却是靠不住的。
  至于其他正经生意人,就算像他们推销盐票,只怕心坏疑虑观望者众。
  苏木这次如此大手笔,第一炮必须打响。
  只要这一炮打响了,以后根本就不用自己去推销,有的人是抱着银子找上门来购买。
  为此,吴大人只能强自忍了。
  但看到这群剽悍匪徒,老先生还是心中烦恶,说了这两句话,之后就匆匆离去,再不肯多呆一刻。
  苏木这次叫吴世奇来,主要是想告诉盐枭们这张盐票乃是长芦盐司所发,具备法律效益,又有官盐担保。他只要露一面,就算完成了任务。
  等吴世奇离去,苏木就喝了一口茶水,清清嗓子将盐票的用处和好处说了一摆弄。
  他本是大学老师出身,口才了得。
  侃侃道来,亦庄亦谐,不时引得众人一阵低笑,心中都道:这个梅师爷好生能说,不过,他说的话咱们却都能听懂,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介绍完这个盐票之后,苏木道:“首先,这次盐票由沧州发展银行包销,由我来承头,宗真协理。初期准备拿出一百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
  听到说他拿出这么多钱来,一众盐枭都抽了一口冷气。
  苏木:“这次销售的盐票以盐司明年所产的官盐为抵押,盐票可随时来沧州盐司提取官盐,作用等同于从前的盐引。”
  听到他说可以用官盐来做抵押,众盐枭的心里塌实了些。
  要知道,天下官盐共分为十纲领,每纲二十万引。而长芦盐司作为天下三大盐场中派名第二的地方,独得三纲,就是六十万引。
  以每引盐三百斤计算,就是三亿斤,又如此巨额的食盐作为担保,还怕什么?
  不过,还是有人兴趣不大。所谓盐枭,很多人在干这行之前不过是心眼活胆子大的农民或者泼皮,目光也没那么长远。
  他们畏惧吴大人,在他面前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但等他一走,却恢复了正常,也不惧怕区区一个梅师爷。
  就有人大声问:“梅师爷,的确咱们手头的现银是多得没个去处,放地窖里每年变黑发霉,一万两银子过得十几个月一秤,总要少上百余两。若是用来做其他生意,一年下来,赚上几千两应该不成问题。若是买了发展银什么……”
  “银行。”
  “对,若是买了你们银行的盐票,也不过是一成利,这个也没什么意思啊!”
  “就是,就是。”就有几个盐枭点头附和。
  苏木也不急,微笑着等大家说完,就开始解释这种盐票的便利之处,又详细介绍了若是将盐票用于商业交易中又能节约多少成本。
  并展望未来,说,将来发展银行的规模一旦做大,还将在河北各大城市设点,到时候,可以凭票提取现银。当然,要提食盐,还得来沧州盐司云云。
  按说,道理已经说得很分明了,可先前提问的那个盐枭还是摇头,说:“一成利实在太少,如果我将银子投到其他行当,运气好,翻一翻都有可能。”
  苏木也不急噪,将目光落到白老大身上。这人是连山会的会长,在众人中经济势力颇大,威望也高。此人并不是粗鲁武人,很有心计。
  刚才苏木发现自己在说话的时候,这个老盐枭一直在低头盘算着什么,估计是听懂了。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间,有人喝了一声:“我买五万两。”
  “丝!”满厅的人都抽了一口冷气,同时转头看过去,却是从鲁南来的谢鹏谢九爷。
  先前那个质疑苏木的盐枭喝了一声彩:“九爷好气魄。”
  谢九五站起身来,哈哈一笑:“老林,你就不是嫌利润少吗?是啊,是啊,一成利在你看不过是蝇头小利,怎么可能放在眼中。实话同你说吧,老九我手头的棉布和麻纱生意,一年投下去几十万两也不过六七分利,正经生意都这样,却比不得其。老九我最近有意将生意发展到河北了,这个盐票有一成利,且携带交易都方便,正合我用。”
  那个叫老林的怒了:“九爷,谁做的不是正经生意了?”
  白老大回头喝道:“老林坐下,听九爷把话说完。”
  老林这才悻悻坐下:“白老大,你看这事?”
  白老大笑了笑,突然站起身来朝苏木一拱手:“老朽认购六万两,明日就解银子过来,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众人同时一振,他们都知道白老大是一个慎重之人,话虽不多,却非常有分量。
  实际上,听了苏木刚才话,大家都没什么兴趣。不过是一成利而已,还得先拿银子出来。哪比得上走私盐,跑上一趟,立即就是一倍利。
  白老大之所以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来,相必这其中定然有让人无法拒绝的好处。
  “好说。”苏木笑着拱了拱手。
  白老大:“梅先生,别人不晓事,但小老二却明白其中的道理。要不,容我同各位再解释解释?”
  苏木一点头:“好,那我就先回银行去,静候白老大你的佳音。”
    
    
第四百六十二章 等待

      依旧是好大的太阳,热得人五股汗流。
  如此天气,再加上劈啪的鞭炮声,气氛异常的热烈。
  空气中弥漫着青色的烟雾,呛得人不住咳嗽。
  今日正是沧州发展银行开业的日子,宗真家的院子自然被苏木直接当成了银行的总部,连带这他家的两个店铺也成了银行的分理处。
  至于伙计,宗真的二十来个手下可以暂时充任。当然,这群野惯了个汉子也不好使。苏木早已经给京城的《风入松》林老板写了信,叫他帮自己雇十几个伙计。至于帐房,也叫他一并推荐两人,目前暂时由太康公主担任。
  还别说,这个女文青并不是后世那种眼高手低的文科僧。这家伙骨子里就是个财迷,对数字非常敏感。
  朱家的人骨子里有两套基因,一是任性,一旦使起性子来,就天不管地不管,只图自己高兴。什么国家大事,什么民族危亡,统统见鬼去。也因此,出现了诸如朱厚照这个的功夫皇帝、朱瞻基这样的蟋蟀天子、和天启这种木匠万岁;二是贪财,从嘉靖开始,以后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爱钱,到万历时,甚至还发生过皇帝直接让太监出京收税的奇事。
  爱钱的人都有一个特长,非常会算帐。
  坐在帐房里,看着太康公主纤细的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拨弄着,直如那穿花蝴蝶,叫苏木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
  那劈啪的算盘珠子声音渐渐地连成一片,如同暴风急雨,偏偏还跌荡起伏,好象带着一种特有的韵律。
  见苏木这么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太康公主娇柔地叫了一声:“本殿的手指好软啊,苏木,见到此情此景,你是不是有种诗兴大发之感。你也是我朝一等一的才子,要不,作首新诗出来听听。”
  说起诗词,太康公主殿下眼睛就亮了。
  苏木气恼:“公主殿下,你还是给京城去封信吧,就说一切平安,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回宫。”
  “下来本殿会写的,说起来,出来这么长时间,还真有些想念太后了。”太康公主难得地叹息一声:“等见到钱,本殿才能走。记得保密,不许说我在什么地方,否则,哼哼!”
  “臣有新诗了,殿下请听。”苏木气恼,故意学着天津话,道:“算盘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咱太康殿下算帐顶刮刮!”
  太康笑倒:“苏木你真有意思,本殿还真舍不得离开你回京城去。”
  笑毕,太康才道:“苏木,昨天嘉乐楼那么多人,总共才两家认购咱们的盐票,一共十一万两。那姓白的却叫你先走,说是要说服其他人出钱,结果呢……到现在了,根本就没人过来。”
  其实,两人是怎么想的,苏木也懒得去多想。白老大是沧州本地人,身家也大,六万两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拿出来买票,并不指望吃那一年六千两的利息,多半不过是给个面子,试试水。
  至于谢九五,他要将手头的正经生意拓展到河北来,拿五万两出来买条路而已。
  至于其他盐枭,一来是看不上这一成利,二来也是不理解这种盐票究竟意味着什么。
  因此,除了这两人,其他人都在观望。
  苏木:“这不过是才开始,殿下不要着急,之所以叫盐枭认购,主要是起到一个广告作用。这种生意在历史上冲来没出现过,推广起来确实有些难。但只要一铺开,发现这票号的便利之处,商家就会掏腰包的。如今的关键是如何叫人相信这种盐票,信用,信用才是关键!”
  说穿了,苏木所弄的盐票就是盐本位的纸币。而银行就是古代的钱庄,钱庄在这个时代还是一件新鲜事物,最早的票号要等到万历年才会出现,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钱庄对古代商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在苏木的心目中,发展银行第一步是用长芦盐场的官盐作为担保发行盐票,吃铸币税;用吸纳的储蓄放贷,吃贷款利息。也就是说,发展银行就是未来大明朝中央银行的雏形,而他在中进进士入阁之后,就是大明朝的格林斯潘。
  沧州只是一个试点,若可行,并看到巨大的利润,将来他计划以这个成绩说服正德皇帝,以天下所有的盐场为抵押,将发展银行在全国推广,网络遍及所有的商业城。
  并通与食盐挂钩,建立起初部的信用货币,逐步将市场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贵金属货币和贱金属货币给淘汰掉。
  信用货币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人为制造适当的通货膨胀,使用金融杠杆刺激经济,遇到国家有事的又实在拿不出银子的时候,只需开动印钞机向老百姓借钱,以后再慢慢还就是了。如果操作得当,又有物资做为保证,倒不怕有什么后患。
  苏木本是一个文科生,对于经济上的事情也是一通半通,不过他从来不会小看古人,以后,具体操作的时候,还得找一些此中好手来帮忙。
  太康公主娇喘一声:“好热,苏木,要不这样,反正我们手头也有十几万两银子了,干脆都拿出来花掉吧,买座院子,买条画舫,好好玩乐万乐。”
  苏木大惊:“这……荒谬!”
  太康公主正色道:“至于姓白和姓谢的将来若闹起来,大不了本公主将身份一表明,他们还敢追进宫里去讨帐,不怕诛三族吗?我堂堂公主使他们的银子,按是他们的福气,别人想给钱,本殿下还懒得伸手去接呢!”
  苏木额头上渗出汗水来。
  同皇族的人打交代,尤其是朱厚照兄妹,你得时刻提防他们做出疯狂举动来。
  ……
  银行的事情说穿了,关键在于信用。人家将大笔银子存进你的银行来,换谁都不会觉得塌实。
  太康公主斜了苏木一眼:“其他两个点情形如何?”
  苏木:“都挂牌开张了,先前我出去走了一圈,看热闹的人倒是不少,掏银子的却没几个。”
  太康叫了一声,忧愁地说:“这可如何是好,干脆,咱们将手头的十一万两银子连夜装了船回京城去吧。到手,我可以见到太后,你苏木又可以回到皇帝哥哥身边了。”
  苏木苦笑:“那感情好,不过,你早一个月若是说这种话,苏木二话不说马上跟你走,还求只不得呢!不过现在嘛……我们若是一走,岂不将吴大人和宗真一家害苦了?殿下你也别急,在等上几日,应该就有好消息的。这世界上笨蛋虽然不少,但总归有聪明人能够敏锐地感觉到这其中的利益,免不了有吃螃蟹的人,此乃人之本性。到时候,咱们得抓住这个机会。”
    
    
第四百六十三章 困窘

      “这贼老天是要饿死我肖家一门四口啊!”
  太阳已经从窗户射进来,落到席子上。已经入秋,秋老虎肆虐,天气比起伏天还要热上三分。小屋正对着东面,被晒了一个时辰,里面早热吓人。
  但肖秀才却一身冰冷,看着窗户外的阳光,他喃喃地叹息一声,肚子里却传来咕咚一声响,一种饥恶感如潮水一般袭来,让他一身都轻飘飘地,仿佛要升上天去。
  从昨天早晨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多个时辰了,自己就没正经地吃过一顿饭。
  肖秀才家位于沧州城东,在以前他家也算是中等人家。可惜早年为了供养自己读书,家产已经折腾得七七八八。去年,父亲重病过世,为了给父亲治病,为了他的丧事,肖家将最后一点家底子都填了进去。
  按说一个有功名的秀才,享受国家一系列的免税免徭役的优惠政策,加上又读书识字,怎么着也能混口饭吃。无奈他正处于三年受孝期,不能参加科举。且读了一辈子书,将脑子读得迂腐了,竟不知道该以什么维持生计。
  就这样坐吃山空,家中的日子渐渐困窘下去。
  因为有读书相公的面子,他也不好意思同其他人一样上街做工。只能将家中的家什一点一点变卖换成米粮,到如今,不但妻子陪嫁的那点首饰,家中甚至连吃饭的桌椅子都没有一件。
  他记得上一次吃饱饭还是在半个月前,接下来十五天都靠着野菜稀饭对付。
  就在昨天晚上,最后一把米也下了锅。到现在已是日上三杆,家里却没有动火的迹象,估计是彻底断炊了。
  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也许,至多三日,我肖家一门四口就都要咽气了。
  饿死我一人不要紧,可男子汉大丈夫,上不能奉养父母,下不能叫儿女吃一口饱饭,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虚弱感越发地强烈起来,抬头看了看空荡荡的屋子,肖秀才有将头无力地落到枕头上面。
  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传来,抬头一看,妻子柳氏那张清秀而瘦小的面容出现在自己面前:“相公,孩子已经饿得受不了啦,昨天你不是去阳大官人家求职吗。昨夜你回来时一言不发,奴家也不好问,却不知道阳大官人答应没有?”
  “别说这事。”肖秀才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焦躁,“什么阳大官人,也就是一个商贾而已。士农工商,商人乃是四民之末,我好歹也是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岂肯去给他做帐房,没得丢了士人的体面!”
  见丈夫不快,妻子柳氏低声道:“相公不愿意去阳家不去就是,不过,家里今日已经断粮了。我们大人不吃,一顿两顿也就罢了。只是,娘一把年纪了,孩儿还小,若饿出个好歹来……要不,我去娘家一趟,看能不能借些米粮?”
  肖秀才娘家是沧州的一个小地主,家中有百余亩旱田,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却不想,肖秀才一听到这话,却勃然大怒:“住口,你嫁给我就是我肖家的人,岂可一味向娘家求助,传了出去,我读书人的体面何存?还有,你那几个哥哥市侩得紧,我若上门,岂不平白被他们羞辱?”
  “相公……”见丈夫如此恼怒,柳氏叹息一声。她知道丈夫自重秀才身份,不肯低声下气去求人。她生性柔弱,也不再说:“奴家还是去城外寻寻,看能不能找些野菜回来。”
  正要走,肖秀才突然叫住她:“娘子……这些日子可苦了你。”
  柳氏眼泪夺眶而出,再说不出话来。
  “娘子,其实……阳家还是雇了我的,只不过……”只不过,肖秀才不愿意去吧。
  柳氏惊喜地转过头来:“真雇你做帐房先生了,阿弥陀佛,也不知道一个月多少薪俸?”
  “一个月二两。”肖秀才苦笑着坐起身来,“其实,为夫并不喜欢帐房这活儿,不过,为了娘和孩儿……娘子,替我打盆水来,待我梳洗完毕,这就过去上工。放心,到晚间定然能够给你们带些吃食回来。”
  洗完脸,肖秀才强提起精神朝阳家走去,大约是饿得狠了,着一走起路来,脚下一阵阵发飘。
  没错,他要去的地方正是沧州第一大盐商阳建忠的商号。
  阳建忠身家巨万,商号里的帐房、掌柜多是读书人出身,其中还有不少是肖秀才以前读书时的同窗。
  见他生计艰难,就有同窗推荐他去阳家做帐房做工,阳建忠也答应见上他一面算是面试,时间就定在昨日。
  按说,肖秀才好歹也是秀才出身,在阳家商号的一干人乃是高学历,如果混上几年,未必不做到首席帐房甚至掌柜的位置,到那个时候,每月薪水就不是二三两的问题了,年底还有分红。到那个时候,他肖秀才也算是妥妥的高官。阳建忠为人大方,对手下也不薄,只可惜肖秀才去的不是时候,正碰到阳大官人心情恶劣的时候。
  原来,盐司搞了一个什么发展银行,又发行了一种叫盐票的票据。这玩意儿以官盐做抵押,同以前朝廷所发行的宝钞也没什么区别。
  可不知道怎么的,阳建忠却大发雷霆,说什么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