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梦红楼-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玉也有听到传闻,说是太子自从知道自己的情况之后,便多次试图自杀,精神状态已经有些不稳定了,不过她还是在看到太子的具体情况时,才明白精神状态的不稳定有多不稳定。在北戴河落脚的第一天,他便试图跳海自杀,结果当然是没能成功了,康熙震怒地前去抚慰他时,太子哭着说,“身为大清的太子二十多年,没料到会是这样的下场,如果再苟且偷生,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地下的母亲,如今只有求父亲让我一死了!”
  身为阉人,不管怎么说他都不能再和国家大事有什么关系了,这么多次的自杀,应该是发自肺腑的轻生而不是一种手段吧。当晚,这句话就传遍了整个从驾人群中。宝钗和探春都极为嗟叹,黛玉心中就是一动,大概已经猜出了赵子静来此的目的。
  难道太子还真的想玩出点弯弯绕绕来?都已经去了男性雄风的根源了,还在出幺蛾子吗?不然赵子静也不会来补上这一刀的吧……反正事不关己,黛玉也不过是想想就抛诸脑后了,剩下的日子里大部分时间都和女眷一起行动,男人们也很识趣地没有前来招惹。毕竟康熙明显心情不佳,这时候还甜甜蜜蜜地就实在是没眼色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不可能再当太子了,然而他现在毕竟还是太子,随驾的阿哥们有一个算一个,全被康熙打发到行宫里去侍奉汤药,康熙这也是在宣泄自己的不满。不管是谁刺杀太子,最终目的就是要换个人当未来皇帝么,就算你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如何,你们心中属意的人选,现在多半还是屈服在胤礽之下嘛!很多人已经猜到了他的用意,因为留京的阿哥也很快地奉召前来了,康熙这是要给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最体面的退场啊。
  既然你心气这么高,那我就送你体面的离去吧!黛玉猜测康熙是这么想的,同时也知道赵子静不需要再下手了,太子应当活不过今年冬天。在石明珠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以后,他应当就要以大清朝太子的身份长眠了。
  也许是因为已经接受了这件事,康熙的心情反而更差了,动辄对随驾的大臣们大发雷霆,一时随扈人等都胆战心惊。探春和宝钗在黛玉规劝下也深居简出,只是时而到海边散散步,黛玉倒在那里遇到过胤禛一次,他却是为太子捡几个海螺回去玩的,亲自来捡以示虔诚。黛玉帮他捡了个超大的贝壳递过去,胤禛忍俊不禁。只是这个忍俊不禁,黛玉便知道,老四从来没有真正服气过太子。不过想到太子的所作所为,也就不讶异了。她又在闲话时和胤祯碰了个面,胤祯面上满是戚容,然而私下和黛玉说话时则一丝难过也无。黛玉只觉得康熙实在是难做人,如果是胤祯指使刺客去的,看着太子越惨,他岂不是越开心?些许服侍的事情,谁还忍不得这一刻啊。就是太子,被这些将来注定在他之上的兄弟们包围着又很开心吗?
  此后便是无风无浪,她们想要熬到九月份就行了,屈指算来,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已。然而就在八月末,三人不得不提前回京,并且一路快马加鞭地赶路——
  贾母去世了。
  这件事把所有人都打得猝不及防,贾母虽然今年已经快七十了,但素来精神健旺,身体也很健康,怎么突然就去世了呢?是染了时疾还是?虽然板子早几十年就预备下了,一应身后事贾母也有安排,但贾家上下仍然十分慌张,飞马派人去接姑娘们回来的同时,也派人向扬州报信,据说贾敏悲痛非常,数次哭晕过去,现在已经在林如海的陪伴下上京了。
  黛玉虽然只和贾母一起生活了总共不到半年的时间,然而心中一样不好受,血脉相连,想到再也无法向贾母请安了,她心中就空落落的。更别提探春了,在回家的马车上,她终日以泪洗面,不到几天就瘦了许多,倒是宝钗还好,一路便扛起担子张罗事情,照料两个悲痛的妹妹。
  到得贾府,只见里里外外都换了素色,探春的脚步就一个踉跄,她的乳母亲自来接,宝钗和黛玉的丫鬟也都在下面候着,脸上全是悲色,三人一下车,同时放声大哭,一时门里门外大放悲声,怎一个凄惶了得!
  黛玉已是换上了白色粗布做的孝服,云霁和水明把她搀到灵堂,饶是她再不轻易落泪的人,看到那红得耀眼的棺材一角,眼泪不禁也夺眶而出。当下在灵前尽了全礼,到后堂休息。
  因为李纨有了胎,丧事里里外外是熙凤料理,王夫人等只在后堂说话喝茶,黛玉进门,先看见邢、王二人脸上虽有戚容,却也带着喜意,心中就不高兴。再看李纨,倒也有些哀意,迎春也在抹泪,知道隔代的才亲,做媳妇的怕都盼着婆婆死呢。虽然能够理解,但止不住还是十分不悦。她是小辈无法开口,想来若是等贾敏到了这些人还是这个样子,贾敏少不得要发火的,因就先把一腔怒火放下,去劝两位伯母节哀,不必伤了身子。又到灵前啜泣一番,焚香祝告。
  晚间回到潇湘馆,黛玉见丫鬟们都不当回事的样子,只是垂眉,面上无甚戚容。心里有些生气,旋又冷静下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再正常不过了,自己从扬州带来的这四个丫鬟和贾母本就没感情,不能强求她们也发自内心的悲痛。只是她心中十分奇怪,贾母怎么好端端的就去了?在外头一问王夫人,王夫人便哭着含糊过去,在她离京前也曾吩咐过水明勤快着和熙凤走动,因此便看向水明。
  水明是个精乖的,低眉顺眼到黛玉面前,黛玉端一端茶碗喝口茶,天方便下去把小丫鬟子都遣散了,四个大丫环一字排开跪到黛玉面前,黛玉不愿受别人跪的,皱眉道,“起来吧,跪着说我听不安稳。”
  水明磕了个头,坚不起身,说出一番话来。

  欺人太甚黛玉终动怒

  贾母的去世确实不是没有来由。然而这来由却被王夫人下了禁口令,是以水明才要等到了大家独处的时候才肯说出原因,这些倒都没有让黛玉讶异。只是水明的这番话,却让她挑起了眉毛,半信半疑地盯着水明不挪眼。
  “丫头们都敢以性命保证,府里流传的的确是这番话,姑娘,俺们也觉得此话疑点甚多,只是这些事姑娘须亲自出头做主,因此也都没有吭声,就等着姑娘回来再做计较。”云霁等人也都跪下了,黛玉松眉笑道,“谁都会骗我,唯独你们几个不会,都起来吧,我只是想事儿。”
  原来这贾母前些日子递牌子进宫给孝庄请安,才进了宫就碰见了年轻时候不是很处得来的老相识,因孝庄这些日子较为贪睡,两人便在太后宫中坐下谈话,这位老姐妹也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马尔汉的母亲,当年顺治帝在位时,兆佳氏和贾家有过几场交锋,但孝庄有意无意地偏向了贾家,怨仇就这么结下了,如今两个阿哥,一个中意贾家的孙女,一个中意贾家的外孙女,还有一个在宫中炙手可热,这位兆佳夫人心里便有些不快,言谈间多有讥刺之语,贾母虽然不放在心上,但唇枪舌剑难免费神,兼且回来的时候刮起大风,老人家不耐寒,回府后就发烧了。
  这本是小病,按理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在家中静养几日的事,却不料也真赶巧,因李纨生病不能视事,家务是王夫人在管,多年没照管家务了,王夫人难免有些不上手,王子腾夫人也染了时疾,那一日又到王子腾家去了,就没人拦住马尔汉家来的媳妇子,被她混到贾母院子里不阴不阳地拿宫里做幌子,见着了贾母不知道说了什么话,当晚贾母就痰涌昏迷,现出了下世的样子来。
  事发之后,这婆子被马尔汉家的家丁强要回去了,前几天贾珍贾珠领着一帮子武师家丁堵在马尔汉府门口,出来一个人就拉住臭打,轰动了全城,应天府尹愣是不敢出来拉人——这贾家老祖宗当年可是当过皇上的乳母!马尔汉家的人把她气死了,这事玩儿大了,他敢动手拉人吗。好在贾政就在直隶一带巡查,闻讯星夜回京,这才把事情压下来,饶是如此,听说回京的贾敬、贾赦都还嚷嚷着要找马尔汉家的算账。
  这就是云霁等人身为丫鬟所能打听到的极限,绿梅等媳妇也在外面听到了一些流言,云霁等也一五一十给黛玉说了,倒是都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黛玉在太师椅上坐着,手指一下一下地点着红木书桌,脸色阴沉得可怕,天方乍着胆子开口,“姑娘,您……节哀……”
  节不节哀那是小事,说实话,这没朝夕相处过的血亲并不是很上心,只是贾母也不能被人就这么欺负了去,黛玉心里有数,这笔账不但贾家要讨,她也要讨,是和兆佳氏至死方休的一场鏖战,胜算还不分明呢。只是这贾母在太后宫里遇到了兆佳夫人的这件事,透着十分的蹊跷,不能不让她疑到孝庄身上,若真是孝庄下的手……那这件事就大发了,连她林黛玉的至亲都敢算计,就别怨她……
  她忽然坐直了身子,左右张望了一下,几个丫鬟都在附近关切地望着她,黛玉心中淌过一道暖流,冲云霁招招手小声道。
  “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四个大丫环都长出一口气,黛玉又道。
  “我不管谁在兆佳夫人身后,反正是她派出来的人,不让她以命偿命,我心中是不服的。紫梨是不是还没走呢?”
  月圆点头应是,黛玉呷了一口茶,却是冷的,忙吐出来,微笑道,“去年听说,咱们酒楼手下有人和云南几个马锅头拉上了交情?”
  四人交换了几个眼色,均有些迷糊,云霁应道,“是。”却也无以为继,黛玉知道她们对烟土这东西没什么概念,看着天方换了个茶盏,便又喝了一口,是芬芳香甜的玫瑰露,她惬意地叹了一口气。
  “告诉紫梨,我眼下要找的东西至关重要,若被第二个人得了去,那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而用好了,我们会流芳百世。让她派司徒寒到云南找马锅头一起,找几株罂粟给我。这东西,用处大着呢。”
  %%%%%%%%%%%%%%%%%%
  贾敏是在第四天上头到的,先赶着摔盆哭了一场,和兄弟们彼此道哀,王夫人亲自出来接到后堂,大家喝茶叙话。黛玉坐在下手看着母亲,果然清减了不少,想来是哀痛过度了,心中更是十分愤怒,憋足了劲要收拾兆佳氏。
  因此事虽然是兆佳氏有错,但王夫人恰好出门,也有照管不力的责任,心中实是有愧,对贾敏便是有些迁就,府里上上下下此时也都知道了老太太去世的真相,便都意会。孰料贾敏反而没有责怪王夫人的意思,仍是和颜悦色的,众人都吃了一惊,黛玉却知道母亲这样做的原因——贾母是这个家庭的大家长,且是康熙乳母,和康熙关系亲近,身为她最宠爱的小女儿,贾敏自然可以摆小姑子威风。如今她既然去了,元春又在宫中当红,王夫人的身价是今非昔比了。
  她猜想得没有错,虽然贾敏对王夫人的失误也很愤怒,但却没有就此事过多计较的意思,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斗垮兆佳氏,而且要让天下人知道,兆佳氏是被贾家和林家一同搞下马的,不如此,怎能泄贾家人心中之怒!
  黛玉却有些忧虑,私下劝了贾敏好几次,还是让康熙做主较好一些,否则兆佳氏固然有错在先,但贾家也未能讨得了好去,贾敏只是不置可否,看来是真要为自己含冤而死的亡母出一口气了。
  黛玉十分无奈,遇到这么大的事,按照她以往的习惯,早就和三五个信得过的人商量起来了,可是如今没有厉害关系的朋友哪是那么好找的?大家不都围着皇家转吗,牵来扯去也是一张大网,谁和谁都有联系,只能自己想,没了提意见的人,还真怕会有什么遗漏的地方,也的确不大好办那。
  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得着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一样是姓兆佳的兆佳谧宁,赵子静。

  忘亲恩世态炎凉

  要见赵子静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先不说贾家正在丧中,黛玉根本不能外出,赵子静本身就是皇帝面前的红人,现在还和康熙一起在北戴河逍遥呢。黛玉也只得把心中的疑惑强压下来,先打足精神参与贾母的白事。
  按说贾母已经年过古稀,丧事也是喜事,但因为这蹊跷的死因,贾家上下的气氛还是比较悲戚的,贾珠悲痛得重病起来,和李纨成了同命鸳鸯,宝玉也清减了不少,三不五时也要请太医来看病。王夫人不以管家为能,里里外外张罗了几日,自己也病了,只得把家事暂委凤姐,自己勉强支撑起来对外应酬,连日里道士和尚来往不绝,众姐妹也在女眷棚里轮流守灵,虽黛玉是外孙女,但贾敏亦坚持也让黛玉和内孙女一样轮值,再加上饮食服饰必须遵守礼制,那些公子小姐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待到四十九日之后都是大为清减。
  这人的悲戚,自然是随着时间递减,贾母已是去了一个多月了,众人心中大多也都平静了下来,他们都是少年男女,手中丝毫权力没有,什么事都要等着大人去做,不添乱就是好的了。宝玉见姐妹们都面有哀色,便强打精神说笑话,众人都微微的笑。黛玉在靠壁旁坐着,心里也是感慨,任何一个人去世之后,只能在最亲近的人心中留下一点阴影就算好了。比方她自己,到了后来为了生活奔波,还有什么空闲想起过去的人?甚至连悲伤都渐渐褪色了,要不怎么说笑到最后是笑得最好呢。
  经过一个多月的全盘考虑,她也大致对这件事有了几种看法,兆佳氏和贾家并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就算是有,朝家里的老太太下手,固然是能对贾家造成沉重打击,在皇上那儿影响也很不好,据说这件事传到北戴河的时候,康熙大发雷霆,踹折了一把椅子,可见老太太在皇上心里挂着号呢。不是背后有人在指使甚至是陷害,兆佳老太太应该不会故意在贾母犯病的时候和她过不去。
  那么,在兆佳氏背后的那只黑手是谁呢。
  怀柔第一个成为了怀疑对象,但她也很清楚自己的性子,念大学的时候,李云藻的表妹来看她,被班上几个混混调戏了几句话,小女孩脸皮薄,掉眼泪了,一直到毕业那几个人和班上的大小事务都沾不了边。要真的是她在背后动手动脚,那就是下半辈子死磕的事,不把她弄出来的这些事打压殆尽,她也就不是这个护短的性子了。更何况老太太也没得罪过她,这么做百害而无一利,应该不会是她吧……
  太后,这个一直非常沉默的宫中贵人,近来渐渐地活跃起来了,想来是盼着孝庄早死,她能够名正言顺地接位吧,黛玉对此是没什么意见,但她好像不太喜欢贾元春,也有可能是她对贾家几个女儿都得到皇室喜爱的情况不太满意,在暗中做了这件事?但是把老太太气死,这个好像不是一封信能做到的,再说那封信上写的是什么还不知道呢,老太太亲手把它烧了。这样看来,估计不管是谁下的手,可能都没想到会把老太太气得去世了吧。
  到底是没想到要争什么,手里的那些酒楼虽然开得多,但也就是搜集一些和商机有关的信息而已,顶多为父亲着想,再吩咐管事们留意和盐务有关的信息,官场上的事并不是重点,现下连勾勒出个轮廓都难,只是现在再布线也晚了,这件事问过赵子静之后,再问问……
  再问问纳兰性德好了,横竖自己有他的把柄,不怕他不开口。黛玉垂下眼和众人一道轻笑起来,耳边宝玉还在问她。
  “林妹妹还没大好么?”
  “还是有些头疼,别的都不碍了。”她抬起头问探春,“三妹妹,你的腿不疼了?”
  探春是瘦的最多的,蜡黄着脸儿,显得十分可人怜,精神头倒还好,摇摇头笑道,“我好多了,最近横竖出不了门,在家静养也就是了。”
  黛玉会意,也是微微一笑,对于探春来说,在家守孝要比被九阿哥纠缠要好多了。迎春更是无所谓了,她现在就等着选秀之后找个夫家,虽然也愁着找不到好夫家,但这是父母做主的事,她乐得不出门。正好等过了十四个月的孝期就是选秀,倒是也不耽误。
  头三个月是热孝里不好出门,那就等十月圣驾回京了再找机会吧,也就正好把人品测试找了地方做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外婆去世,和兆佳氏打官司,她倒要看看谁在雪里送炭上门!
  %%%%%%%%%%
  果然到了九月份,康熙便返回京城了,这个多事之夏显然让他很是不悦,甫一回京便把马尔汉叫到宫里一顿训斥,坊间流传,马尔汉跪在地上苦苦央求,皇上这才没赐兆佳老太太自尽。贾家人多少也气平了些,接下来,皇上又派人赏赐了许多东西,并且给贾母上了封号,看来是不准备再对马尔汉家开刀了,贾家人颇识大体,已经不准备再和兆佳家继续为难了,贾敏却仍未服气,黛玉苦劝了十数日,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扬州去了。
  到了十一月份孝庄的生日,皇上下旨请了不少素日里喜爱的女眷们进宫陪伴孝庄,黛玉自然也被记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