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完)-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襼~~O(∩_∩)O~~~~

正文 第二十八章 亲手调羹姊妹相会

    过了林如海的百日,这守孝就算踏出了第一步,家中白色的灯笼帘幔也开始收拾起来。除了每日茹素斋戒,家中一应大小事务也开始进入了正轨。

    期间,又值黛玉二月十二的芳晨,因为尚在孝期,她只是和致远各吃了一碗清清淡淡的长寿面,算是过了十四岁的生日。致远称明年除了孝,等黛玉及笄时再大办。

    虽是春末,但是为了迎接今年秋闱,学子们早就开始私下联系,到处寻访高人指点。

    致远是三年前的苏州榜首,明年又要去参加科考,自然是很多人上门来求教,一时间,林家大宅竟是门庭若市。黛玉并不是小气之人,但是也担心这些人频繁的登门,会耽误哥哥温书,便希望致远回书院避一阵子。致远只是笑着说自己已经看的差不多了,再过一阵子就领黛玉上京。所以现在能帮别人一些就多帮一点,对自己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如今黛玉管着家,看劝不了致远,就只能打点好每日的饮食住宿。严嬷嬷告诉自己,这些来访的不光有世家子弟,还有些寒门学子,难得的是少爷都是平等对待。黛玉听了越加的佩服哥哥,但凡前院里有客来,黛玉便叫人准备了好菜,虽都是素的,但样样皆是精品。这些来登门的都知道林家在守孝,又是有求于人,见主人家做的这样周到,都不禁称颂致远。黛玉偶尔听了小丫鬟的来报,心里也是高兴的。

    这一日,黛玉忙完了家事,正看着雪琪、荣泽描红,就见春纤送来一张帖子。

    “姑娘,这是刚刚罗大娘送来的。”春纤上前将帖子交给黛玉。

    黛玉在苏州呆了这些日子,致远知道妹妹爱读书写字,便常叫人送来些名贵的笔墨纸砚,所以现如今她对这些东西也了解了不少。帖子用的是松古斋上等的花笺,墨金色的隶书,字迹工整,下笔有神。

    东平侯府家的几位小姐知道黛玉守孝过百日,便希望能叫她出去散散心,正好现在天气也不错,就约她明日去寒山寺,一是为林家叔父祭拜,二是这些姐妹们都想见见黛玉。

    黛玉看时间约得急,便害怕出行不便,但是来了苏州之后,东平侯家的几位姐妹又是对自己百般照顾,虽未曾见过面,但是常送些吃食和开导的书信。黛玉心中感激,也早就想见一见东平侯家的几位闺秀。

    想到这里,黛玉便问春纤:“外面侯爷家送信的人还在吗?”

    春纤道:“还在,因为要等着姑娘的回信,罗大娘便叫那人去门厅休息,咱们家自然有人陪着。”

    “那好,你去问少爷,明日里东平侯府家的几位小姐约我去寒山寺烧香,问问哥哥能否安排出行?”

    春纤得了令,便急忙忙去看山楼。一刻钟的功夫就回来禀:“少爷说,姑娘准备一下就好,明日少爷和姑娘一起去烧香。”

    黛玉自是请了严嬷嬷教导自己该准备些什么。严嬷嬷想了想,道:“姑娘这是去上香,理应为老爷准备些祭拜的贡品,也不必太讲究,就拣老爷生前爱吃的几样糕点做就好。”

    黛玉有些犯难,道:“父亲最爱吃扬州老字号张家铺子的乳儿糕和如意酥,只是这么远的路,要是单为两种点心派人去一趟扬州,也没这个道理。”

    碧蝶在一旁听了,笑道:“姑娘,不必愁,虽不能去扬州的铺子买,但是碧蝶倒会做姑娘说的那两种点心。若是姑娘不嫌弃,我做了给姑娘尝尝?”

    “好啊,我倒忘记了咱们这里还有个美厨娘呢!你只管做,我们今天是有口福了,大家借势都尝尝。”

    碧蝶听了黛玉的应允,拉着紫鹃就去后院的厨房帮忙。

    严嬷嬷想了想,继而又对黛玉说道:“东西也不必准备的太多,四样足够,我一会儿再叫碧蝶多做几样让姑娘选一选。只是还有一件。。。。。。”

    黛玉忙道:“嬷嬷请讲。”

    “还有就是,姑娘若能自己做一种点心,那是最好的了。”严嬷嬷目光温柔的看向黛玉,“侯爷家的几位姑娘都是聪慧善良的,除了琴棋书画,更难得是的人人都会女红、厨艺。明日见面,若是姑娘也能带样自己亲自做的小点心给大家尝尝,岂不是美事?”

    黛玉听了严嬷嬷的话,笑着牵着她的手:“嬷嬷处处为黛玉着想,黛玉感激不尽。只是我手笨,怕做不好,少不得要嬷嬷帮衬着,看看几位姐妹喜欢什么,嬷嬷好教教我。”

    严嬷嬷道:“这个不难,姑娘只要肯用心学,就一定能成功。咱们先一点一点的来,等将来姑娘及笄之后,怕是能做上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了。虽说大家族的小姐们该学些诗词歌赋,但是总不好拘于成规,家事上一点不懂将来也被人小瞧,姑娘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二人边说边往后院的小厨房去,屋子里只留下雁蓉看管两个孩子。

    碧蝶和紫鹃正忙得起劲儿。一边的小丫鬟香珊、香卉、香雪等在那里探头探脑,倒不是这几个人嘴馋,而是她们知道碧蝶姐姐的手艺好,若是能学上一些,将来也是项本领。人人都知道少爷最疼姑娘,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往访梅阁里搬,在姑娘院子里当差,伺候的婆子又多,活计最少,逢年过节的赏赐比谁都多,哪个小丫鬟都愿意去。香卉她们能选到访梅阁里做事,一是自己有本事,二是家中或多或少的使上了力,找了门路才进了姑娘的院子。

    越是因为如此,几个人才越加的珍惜这样的机会。

    黛玉和严嬷嬷进了小厨房,这还是黛玉第一次来。小厨房全部是由碧蝶掌管,黛玉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蔬菜架子上摆放的笸箩整整齐齐,调味罐子擦得干干净净,灶台上见不到一点儿油星儿,地面干干爽爽没有污点。一只水缸里养着四五尾的活鱼,另一只水缸里面放着大大的竹篓子,黛玉也瞧不清里面是什么,便问碧蝶。

    碧蝶笑道:“是刚刚外院送来的一篓子活虾,咱们少爷说表少爷、表姑娘爱吃,就叫我炸了给两位小主子当零食。我想着刚刚吃了午饭,现在就做,吃了也不可化,就放在水缸里养着,等过一会表少爷和表姑娘读完书再给她们做。”

    黛玉就想到昨日晚上那道油闷大虾。也不知道哥哥是从哪里弄来的那么大个儿的虾,哥哥和她自然是不能吃的,只给两个小的补补身体。荣泽年纪小,又是男孩子,丫鬟给他剥了虾皮,小家伙直接上了手,好生养了几日,脸上的肉也多了,白白胖胖的,小肉手圆乎乎的,抓起大虾仁,两口就是一个,吃的红红的小嘴儿油腻腻,腮帮子鼓鼓的,看得哥哥和自己一个劲儿的乐。

    致远哥哥还调侃自己,说她什么时候也这么能吃就好了,闹的黛玉成了个大红脸。

    雪琪还好些,到底是女孩子,这几日又跟着黛玉读书写字,性子也慢慢的调理了过来。

    黛玉想到雪琪,心中便不由得酸楚,这孩子比荣泽还要命苦,她母亲是小舅舅的丫鬟,后来做了姨娘,生她的时候难产没了,荣泽的母亲待雪琪也不好,想来也是,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意要的女人,又怎么能善待庶女呢?

    这两个小的就在丁家相依为命,还好哥哥接了他们,否则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命运。

    黛玉对碧蝶道:“你明日找罗大娘,就说以后常送些这样的青虾来,你多多的换几种样式做,炸的到底油腻些,做些清淡的给那两个小的也是好的。”

    碧蝶笑道:“姑娘放心,碧蝶知道了。要说,最喜欢吃虾的人应该是咱们家少爷,还偏偏喜欢辣的,像是干烧的、香辣的、蒜蓉的、椒盐的。。。。。。哎呦呦,没有咱们少爷不爱吃的。”

    黛玉一乐,怪不得昨天见荣泽吃的香喷喷的,哥哥也多吃了一大碗的面,还骗自己说是借荣泽吃的香甜劲儿下饭,胡说,明明是他也馋了。

    黛玉打定主意要好好地和碧蝶学学这灶上的手艺,不为别的,就是将来给哥哥做点下酒菜也是好的。

    。。。。。。

    众人一商量,由碧蝶做了乳儿糕、如意酥、青团子和镜面糕。

    黛玉选了梅花糕来做,严嬷嬷指导,紫鹃打下手。

    小丫鬟香卉去库房找了梅花的模具,碧蝶又帮着和好面粉,剩下的就简单多了,等模具烤热后,黛玉只需要将面灌到模具中,再加上豆沙、玫瑰、果仁、枣泥、果酱、小元宵、松子仁等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严嬷嬷又帮着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

    等掀开铁板的时候,小厨房里充满了浓郁的糕点味儿,甜丝丝的,还有股花香。烤熟的梅花糕呈金黄色,形状恰似一朵朵娇艳的梅花。

    黛玉先拿来一块给严嬷嬷,严嬷嬷尝了尝,笑着点点头,“不错,味道啊不比碧蝶做的差。”

    黛玉听了严嬷嬷的赞美,也是喜不自禁。拿起一块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

    这是黛玉第一次下厨,能做成这样怕是自己也没料到。她赶忙对香卉说:“拿一个食盒来,将这些先装上,给少爷送去。再装上点送到前院表少爷和表小姐那里。”

    严嬷嬷看着黛玉指挥着众人忙碌,心里稍感欣慰,林姑娘现在越加的能办事,不再是自己刚刚见到时那个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千金小姐了,她也总算没辜负公主殿下对自己的嘱托。。。。。。

    PS:弱弱的问一声。。。。。。能把PK票投给惊荷吗???惊荷会努力更新的~~~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游寒山寺枫桥赏春(上)

    次日清早,吃过了早饭,致远便打发韩胜准备车马出发。家中留下了雁蓉和春纤照看雪琪姐弟俩,又请白姨娘和钱姨娘两位长辈多去访梅阁照应着,黛玉才安心出发。

    黛玉和严嬷嬷、紫鹃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碧蝶、雪雁、春蕾坐在后面的青绒竹帘三驾车。后边有十几个家丁骑马守卫,致远和小厮们打马在前。街边人群中不时有人观望,又不知谁人说,是林家少爷和姑娘去寒山寺给林家老爷上香,众人又口上称赞这兄妹俩孝顺。只是人群中尚有一少年,名叫卫桓的,正是林致远的师弟,因听说书院中很多今年赴考的同门师兄弟都去了林家老宅向瑾瑜师兄请教,自己心中也不禁向往。今日得了空闲,向书院请了假就往城中赶,却没想到林师兄一家竟是要去寒山寺。卫桓有心想要上前打招呼,但是看到人家有女眷,便只能守在一边,以期待明日再会。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五公里外的枫桥镇,与白马寺、少林寺、灵隐寺、栖霞寺等并列十大名寺。从林家大宅到寒山寺不到一个时辰,致远和沈修杰一商量,大家干脆就到寒山寺的钟楼会合就好。

    黛玉等人到的时候,正是午时,寒山寺内香客云集,人来人往,善男信女比比皆是。

    致远携了黛玉等人进入大殿,二人分别给已故的林家长辈添了长明灯的灯油,又捐了香火银子,将做的几样吃食放到供桌上,虔诚的向菩萨拜了几拜。

    今日是十五,殿中参拜的人不少,虽不是摩肩接踵,却也差不离,黛玉便有些受不得,致远见了急忙领众人往后走。

    致远道:“咱们往后面的钟楼去,大殿上人多,怕是修杰家的几位姑娘都在那里等着你呢。”

    黛玉忙问:“哥哥说的可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楼?”

    “正是。若是到了寒山寺却不去钟楼看看,实在是可惜。”

    行至不多时,黛玉便见前方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两旁的古樟已经是半吐绿蕊,正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上书:

    钟声明慧眼,

    月色照禅心。

    黛玉心中将对联默念了两遍,越发的觉得有滋味,不禁笑着对致远说:“哥哥在家总说这里好,妹妹就想到底是个什么样儿?今日果真是见识了,景色倒在其次,只怕是千年古刹的内蕴才是最重要的。”

    “说的真好!”一阵笑声从黛玉等人的身后传来,正是哥哥的挚友东平侯世子沈修杰。

    致远问道:“不是说在钟楼里等着吗?你怎么还跑到我们身后去了?”

    沈修杰无奈的笑着:“还不是我那几个妹妹,见林姑娘还不到,着急的要命,非催着我去迎你们,没想到咱们还是走岔了路,若不是刚刚遇到了吴泓,我只怕是还在大雄宝殿苦找呢!”

    几人说说笑笑就进了钟楼。

    东平侯家的家将早将钟楼内的闲杂人等请了出去,楼中三个女孩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穿着一水儿的鹅黄春衫,只是花样各有不同,倒和黛玉今儿穿的这件豆绿色的春衫相映成趣。

    侯府中最长的姑娘叫沈嫣然,另两个叫素嘉,婧琪,都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儿,黛玉心中便猜那位七公主殿下想必也是位绝色,听哥哥说,东平侯从不纳妾,和公主的感情让人艳羡。

    沈嫣然最长,见了黛玉便扶住她的手道:“今日可算是见着妹妹了,”又转头笑着对自己的两个妹妹说:“平日里几个婶婶总是夸你们,现如今怎么样?看到比你们两个更讨人喜爱的了吧!”

    素嘉和婧琪年纪虽小,但是性格和善,也是笑着围了上来:“林姐姐可不要听我姐姐乱说,我们年纪小,家里就这么几个姐妹,总想着能多多的结识些江南的名门闺秀,如今见了林姐姐,才知道咱们江南果然是才女辈出。”

    黛玉被说的有点不好意思,频频看哥哥致远。

    众人说笑着就进了钟楼,其实寒山寺的钟楼并不高大,几乎就是个亭子,两层高,黄墙碧瓦,香雾缭绕,隐隐透着佛家的禅意。

    黛玉忍不住上前仔细打量着钟楼内这口远近闻名的大钟,体大厚重,青铜锻造,上会有精美佛家纹饰,黛玉好奇的问致远:“张继说‘夜半钟声到客船’,莫非是只有半夜时分才会敲钟?”

    “是啊,寒山寺的钟声一敲,周边的人家都能听到的。而且,每年除夕的时候,寺院里都会敲钟一百零八下,一是为了回顾旧岁,迎接新春;二是为了纪念佛门长者;这三嘛。。。。。。”致远转头笑着对沈嫣然道:“这三嘛。还是请沈大妹妹来说吧!”

    沈嫣然等人皆是和致远熟悉的,小的时候也没少和致远淘气,致远和自家哥哥交好,没事的时候也带着她们去游园踏春,侯爷和公主也觉得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只要不失了礼节就好,所以也不大拦着。东平侯家的三姐妹自然是将致远当做第二个亲哥哥一般。嫣然笑着对黛玉说道:“这三嘛,是因为佛家说,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佛经上有云‘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敲一百零八下钟声,就可除尽所有烦恼。”

    黛玉惋惜的说道:“可惜我们家离着远,竟是一点儿声音也没听到。”

    “不怪姐姐没听见。除夕的时候家家放鞭炮,外面的声音轰天震地的,就是我们也没听出来!”婧琪年纪最小,但是很是活泼,见了黛玉也是跟亲人一样。

    嫣然见黛玉的样子,知道这女孩子心思细腻,连忙领她出了钟楼,“妹妹莫急,咱们这次虽然听不到钟声,但是还是能见到枫桥的,哥哥已经在枫桥边的素斋馆定下了席位,咱们啊也不学张继的伤感,姐姐只领着你去好好看看咱们苏州的好风光。”

    说罢就率先领着黛玉往前走,早有护卫在前方开路,免着来祭拜的香客冲撞了几位娇客,素嘉和婧琪紧跟在后,竟是沈修杰和致远二人悠闲的在后尾随。

    出了山门,再走百步余,就见到一座横跨于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造型古朴简单,众人来到桥上,运河中船影穿梭,好不热闹。

    黛玉哪见过这样的场景,忍不住赞叹道:“‘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古人诚不欺我!”

    嫣然见黛玉喜欢,便说:“可不是嘛,这枫桥镇啊了不得呢,现如今还好,等到了粮食丰收的时候,这枫桥镇就热闹了,我们家有个丫头家就是这里的,说是他们这里还有句话叫‘枫桥塘上听米价’,讲的就是这里的繁华。”

    婧琪听了姐姐的话,撅起小嘴,回头去瞧哥哥沈修杰,不高兴的说道:“可惜哥哥总不肯在收粮的时候带我们来见识见识,这么好的景致,我们竟不能见一见,实在可惜。”

    沈修杰和致远二人苦笑,他们再胆大,也不能再那么乱的时候带几位妹妹出来不是?

    黛玉从桥上望去,寒山寺尽在眼前,趁着青松翠柏,伴有鼎盛的香火,竟是神仙般的境地。

    致远在一边见了,对沈修杰说道:“我记得上次和你来的时候有一位笔法了得的画工,好像给你画了一幅‘六月寒山图’?我可要厚着脸皮向你讨要来给我妹妹了!”

    “这有什么难的?要是早知道林大妹妹喜欢张继的诗,我今日就将那画带来了。”

    三月的苏州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但是每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