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8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乎小家伙也认同赵弘润的这个观点,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冲着赵弘润咯咯直笑,那模样逗得芈姜与雀儿眼眸中都不觉浮现几丝笑意。
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际,忽听到车窗附近传来笃笃笃的轻叩声。
将怀中的小家伙递还给芈姜,赵弘润挪到车窗旁,撩起帘子,看向驾驭坐骑并行在车外的宗卫高括:“什么事?”
“殿下,自打王府出来,就有人跟着咱们,跟了一路了。”高括朝着后方歪了歪脖子,对赵弘润说道。
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他既不会怀疑高括的忠诚,更不会怀疑高括在这方面的敏锐直觉,否则,他也不会将双鸦交给高括负责。
想了想,赵弘润说道:“静观其变,不必理会。”
“是!”高括点了点头。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后,马车缓缓停在一家悬挂着肃氏楚金匾额的店铺前。
待等赵弘润下车时,店内的伙计早已瞧见了卫骄、高括等人,一脸惊喜地迎了上来,与卫骄等宗卫们打招呼问候。
原来,这间肃氏楚金店铺里的伙计与账房,皆是当初小夫人羊舌杏从商水县带来的多年的家仆,除此以外,还有羊舌杏的兄长羊舌。
等到赵弘润与芈姜、雀儿二女一同走入店铺时,正在店铺内室的羊舌得知此事后,便急匆匆地奔到了前堂,向赵弘润与二女行礼问候。
对于羊舌这个小舅子,赵弘润了解地不多,只知道是羊舌杏的二哥,据说文不成、武不就,为人又木纳,在家中并不是很得宠,正巧羊舌杏那时候即将嫁入肃王府,不方便再抛头露面,遂将这位次兄请到了大梁,将城内的两三家店铺委托给后者。
“兄,别来无恙啊。”赵弘润笑着与这位内兄打着招呼。
见赵弘润称呼自己为兄长,羊舌面色涨红,着实有些不知所措,看得出来是个老实人。
见此,赵弘润遂也不与对方开玩笑,岔开话题询问道:“最近生意如何?”
没想到听到这句,羊舌拱拱手说一句“殿下稍歇”,便转身跑向了内室,看得赵弘润莫名其妙。
直到片刻后,羊舌捧着一本厚厚的账簿回到前堂,赵弘润这才恍然大悟。
恍然之余,他又好气又好笑,心说:本王得了博浪沙河港两成的收入,还在乎这点东西?
不过这这一点也能够看出,羊舌不管有没有才能,确实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
看在这位内兄特地捧来了这本账簿的份上,赵弘润随意翻了翻,随即便将这本账簿随手放在恶一旁,转而询问羊舌最近城内的状况。
但很可惜,羊舌也是个不太关注外界事物变化的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让赵弘润略微有些失望。
就在这时,店铺门外传来一阵喧杂声,赵弘润好奇地走到店铺门口,往街道上望去,正好瞧见一辆马车正在一队禁卫的侧护下缓缓驶向远处,方才的嘈杂声,正是因为那些禁卫在喝令街道上的百姓向两旁避让。
瞧见这一幕,赵弘润倒也没有什么这辆马车的主人是谁?、好大的排场!之类的想法,毕竟自从当年前刑部尚书周焉遇害一事之后,朝廷就愈发重视官员的安全问题,只不过以往负责护卫工作的是兵卫,而如今则换做了禁卫罢了。
而此时,羊舌亦走到了赵弘润身边,瞧见在店铺前路过的那辆马车,随口说道:“是杨尚书的车驾。”
“杨尚书?哪个杨尚书?”赵弘润听了不由有些惊讶,因为在他印象中,朝廷六部尚书并没有一位姓杨的尚书。
见赵弘润发问,羊舌淡定地解释道:“户部尚书杨宜、杨尚书。”
赵弘润皱了皱眉,疑惑说道:“户部尚书不是李粱李大人么?”
“李尚书被革职了。”羊舌淡定地说道:“去年的时候,有人弹劾户部账目不清,李尚书引咎辞官。”
发生这么大的事,我方才问你城内变化,你却告诉我,大梁并无什么变化?!
“……”看着羊舌那淡定的表情,赵弘润气不打一处来。
他终于相信,羊舌这个家伙,这已经不是木纳不木纳的问题了,这明摆着就是脑袋少根筋。
暗自摇了摇头,赵弘润转头对高括说道:“高括,去打听一下。”
方才的这一幕,高括在旁瞧得仔细,忍不住亦暗自好笑,听到自家殿下发话,他笑着说道:“殿下,我有个合适的人选,我把他带过来,保管他对大梁的事一清二楚。”
赵弘润知道高括交友甚广,尤其是大梁,三教九流都有涉及,因此毫不怀疑。
趁着高括离开的工夫,赵弘润也懒得再跟羊舌这个缺心眼的家伙继续闲聊,索性就带着芈姜、雀儿二女到附近的店铺逛逛,看看有没有合适买给小孩的辟邪饰物。
没想到这一条街逛下来,适合的东西还真不少,除了长命锁、桃符、手环、脚环之类的,赵弘润还看到了产自三川的骨制手链、羊角雕刻,甚至还有狼牙串成的帘子。
不过最渗人的,还得数那些芈姜称作巫毒娃娃的丑陋木雕就是那种刻上名字后专门用来扎人泄愤诅咒的玩意。
眼瞅见芈姜瞧见那东西双眼发亮,赵弘润一边与雀儿一同将前者拉走,一边在心中大骂那个缺心眼的店主,这种渗人的东西居然堂而皇之地摆出来出售。
事后据芈姜所说,那种巫毒娃娃也不是全然用作诅咒的,事实上也是可以用来辟邪的,不过任凭她如何解释,赵弘润与雀儿还是无法接受这种东西作为府上小孩子的辟邪物。
走走逛逛估摸有一个多时辰,宗卫长卫骄好似瞧见了什么,走了上来,指着临街一家酒楼的二楼,对赵弘润说道:“殿下,您看。”
赵弘润抬头望去,正巧看到高括站在那家酒楼的二楼窗口,冲着这边挥手。
他心中顿时会意:高括已经把人给带来了。
见此,赵弘润便带着芈姜与雀儿走入那处酒楼,来到了高括已订下的厢房。
此时高括已等候在厢房外,瞧见自家殿下,说道:“殿下,卑职已订下了这两间相邻的厢房。”
赵弘润点点头,示意种招与穆青二人跟着芈姜与雀儿,而他则带着卫骄与高括二人,来到了隔壁的那间厢房。
待等赵弘润走入那间厢房时,厢房内已站着一名身穿枣服的男人,那人瞧见赵弘润,一脸欢喜地抱拳说道:“肃王殿下,可还记得小人?”
“孙?”凭借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赵弘润立刻就认出了来人,那不就是大梁城内有名的游侠头头之一孙么?
记得当初,孙还帮赵弘润监视大理寺监牢内的动静,事后还协助垂拱殿御庭卫右指挥使童信揪出了不少混迹在大理寺内的萧逆余党。
“肃王殿下竟还记得小人。”见赵弘润一口道出自己的名字,孙脸上堆满了笑容,随即他舔舔嘴唇地说道:“据高爷说,殿下是想了解大梁的现状吧?”说罢,他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我孙别的本事没有,但是在这大梁,有什么风吹草动,也绝难瞒得过我。”
赵弘润微微一笑,见屋内的桌上已摆上了菜肴与酒水,遂示意孙入座。
“那你就说说大梁最近有何变化吧。”给孙斟了一杯酒,赵弘润微笑着说道。
孙受宠若惊地双手捧过酒盏,随即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殿下想问的,莫非是雍王抓权的事?”
话音刚落,就听高括咳嗽一声,不耐烦地说道:“让你说就说,少打听。”
“是是。”孙连连点头,在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后,他舔了舔嘴唇,压低声音说道:“殿下,要说大梁这一年多来的变化,莫过于雍王抓权这件事……”
说着,他便将他所知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赵弘润,只听得赵弘润频繁皱眉。
在返回大梁之前,赵弘润只知道太子弘誉接管了兵卫、禁卫,收编了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组建了一支号称二十万、实则十万人左右的大梁禁卫军,却万万没有想到,朝中的格局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吏部尚书贺枚辞官告老,由右侍郎郑图出任尚书之职;吏部尚书李粱,因户部账目不清被弹劾,而遭到罢免,由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杨宜出任尚书之职;兵部尚书徐贯,被兵部库房内兵械数量与账簿不符而遭罢免,由职方司郎陶嵇出任兵部尚书。
除此之外,纵使是各部侍郎、司侍郎的职位,亦有若干人员调动。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本身就心向雍王弘誉的刑部,以及礼部、工部这两个不太要紧的部府外,朝廷最重要的吏部、兵部、户部这三个部府,已然落入雍王弘誉的掌握。
听到这里,赵弘润不由地暗暗吃惊:因为太子弘誉的魄力,完全超乎他的预计。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你这……未免也太操之过急了吧,雍王兄?
凝视着手中的酒盏,赵弘润皱着眉头,暗自说道。
第1379章:山雨欲来风先起
当日回到肃王府后,赵弘润独自坐在书房内思索着孙所讲述的那些。
做最坏打算想,如今的大梁,已然落入了太子弘誉的掌握,这让赵弘润难免有些担心甘露殿的父皇。
原因很简单,似太子弘誉这般撤换六部尚书,那是多么大的事?可是在甘露殿内养歇的父皇,却始终没有出面,这让赵弘润不由猜测起来,莫非他们父皇已遭到太子弘誉软禁?
而对此,赵弘润简直难以置信。
他父皇那是什么人?
那可是夺嫡上位的君王,岂会不防着一手?
按理来说,不至于会遭到太子弘誉软禁要知道,哪怕赵弘润再是认可太子弘誉的才能,但与他们父皇相比,赵弘润仍然觉得相差一大截。
至少,自从魏天子认真以后,赵弘润就再也没有从这位父皇身上占到上风,那所谓的父子战争,他依旧是两胜四负的局面。
不是赵弘润不想扳平,甚至取胜,问题是他实在抓不到机会。
然而那样的父皇,却居然被太子弘誉软禁了?
这让赵弘润不由地暗自猜想:难道父皇果真老了?
当然,关于软禁的事,这还只是赵弘润的猜测,毕竟在亲眼见到他父皇之前,他也不敢保证他父皇是否遭到软禁,万一他父皇的确是将国家与社稷交给了太子弘誉呢?
更何况,赵弘润实在也想不出太子弘誉有什么理由软禁他们父皇,毕竟太子弘誉明摆着已经是承接皇位的储君,按理来说根本没有理由做出这种事难道只是为了早几日执掌大权?这太可笑了。
想到这里,赵弘润按捺心中的猜忌,等着青鸦众的汇报。
而与此同时,在皇宫内的东宫,太子弘誉正坐在内殿,手拿着一张纸,若有所思。
只见在这张纸上,清楚地记载了赵弘润今日一整天的行程,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刻。
良久,他长吐一口气,将这张纸递给在旁的张启功。
张启功接过那张纸扫了两眼,正色说道:“看来肃王多少已有些起疑,正在四处打探……”
太子弘誉闭着双目沉思了片刻,问道:“赵弘疆、赵弘信、赵弘宣三人,还未表明态度么?”
“至今还未收到他三人的回应。”张启功摇了摇头,随即又补充道:“不过,据细作送回来的消息称,阳翟王赵弘曾私底下前往宋郡,与庆王赵弘信相见。”
“赵弘……”太子弘誉微微睁开双目,眯着眼睛喃喃念叨着这个名字,语气中仍旧充满了杀气与恶意:“他不过是一只丧家之犬,我迟早将他生擒,将其凌迟处死、碎尸万段!”
听闻此言,张启功低声说道:“太子殿下不可轻敌。……关于赵弘,在下左思右想,总感觉有点不对劲。”
“什么?”太子弘誉脸上露出几许疑惑。
只见张启功面色凝重地说道:“赵弘当初封到阳翟,阳翟乃贫瘠之地,何以赵弘竟能私底下凑起一支私军?他的粮饷哪里来?军备哪里来?”
“不是前兵部尚书徐贯与前户部尚书李粱私下挪动么?”赵弘誉皱着眉头说道。
张启功闻言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户部的账目清点不清,这是正常的,当年我大魏遭受五方势力围攻时,户部耗尽国库的存金,一方面流入市集填平市集的米价差额,一方面又向国内贵族借贷,如此庞大的数目,会有出入在所难免,并不能肯定就是李粱截取了税金……殿下别忘了,当初赵弘还在大梁时,虽然主持户部,但李粱与他的关系并不融洽。当然,那位李尚书与咱们也并不融洽就是了……”
“唔。”太子弘誉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兵部也是相同情况吧?”
张启功轻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当年朝廷允许国内贵族筹措私军,由于战况险峻,兵部在没有登记的情况下,就将军械库的器械发放给了国内的私军……既然前兵部尚书徐贯与太子殿下并未一路,那就索性让他背了这责任。”说到这里,他在笑了两声后,忽然严肃了表情,正色说道:“总而言之,兵部与户部,与赵弘多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可赵弘却能在短短半年前,凑足一笔钱财,私底下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私军,若非那日派了禁卫前往阳翟,我等还被蒙在鼓里……”
太子弘誉闻言,一边用手指敲击着桌案,一边沉思着。
张启功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有一伙人,在私底下给赵弘提供着资金,帮助后者积蓄力量。
至于究竟是谁,太子弘誉也不得而知。
不过无所谓,赵弘花费了大半年积蓄的那些可怜的兵力,早已被他派遣禁卫设法除掉了,如今的赵弘,只不过是丧家之犬。
唯一让太子弘誉感到顾虑的是,他至今仍没有找到赵弘的下落,因此他暗自猜测,赵弘是否有可能逃到赵弘信、赵弘宣、赵弘疆这三位外封的兄弟那边。
这三位外封的兄弟,与太子弘誉的关系并不是很和睦,庆王弘信就不用多说了,当年赵弘誉借金乡屠民一事将其一脚踹到宋郡,庆王弘信至今还未摆平难缠的北亳军,对他赵弘誉可谓是恨之入骨;而桓王赵弘宣,因为长皇子赵弘礼的关系,一直以来就对他赵弘誉抱持敌意;唯独剩下燕王赵弘疆,与他赵弘誉以往并未发生龌蹉,但是此人在北疆与桓王赵弘宣同进同退,因此与太子弘誉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不,邀请诸兄弟回大梁见证登基大典的书信发出去已有十日,唯独肃王赵弘润应邀来到了大梁,其余赵弘信、赵弘宣、赵弘疆三人,皆没有任何动静。
想到这里,太子弘誉沉声说道:“赵弘的事,暂且放在一边,如今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让赵弘宣、赵弘疆、赵弘信三人前来大梁……”
听闻此言,张启功摇摇头说道:“话虽如此,但正如在下当初所断言的那样……恐怕三人不会中计。”说到这里,他暗示赵弘誉道:“在下以为,太子当另做打算。”
听到张启功口中那句另作打算,太子弘誉的面色便变得凝重了几分。
因为当初张启功在向太子弘誉献计时,有两条计策。
第一条,无非就是借见证登基大典这件事,将肃王赵弘润、桓王赵弘宣、燕王赵弘疆、庆王赵弘信四人骗到大梁,解释兵权。
这条计策,合乎情理,毕竟历代新君登基,同辈的兄弟的确是要到场见证,拥护新君。
但问题是,赵弘宣、赵弘疆、赵弘宣三人又不是傻瓜,在得知大梁这一年多来发生的变化后,怎么可能轻易前来大梁呢?也只有以往就支持太子弘誉的肃王赵弘润,会如此干脆地前来大梁,虽然这位殿下此番前来,恐怕也是心存着某些别的想法。
至于第二条,那就是判定那几名兄弟的罪名,毕竟拒绝赴大梁见证新君继位,这是说不过去的,只要太子弘誉这边稍微运作一下,就能将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罪名按在那几名兄弟头上。
只不过,这样一来,兄弟几人也等同于彻底撕破了脸皮,搞不好那几个兄弟会矫诏起兵,联手对抗他,到时候,国内说不定就会爆发一场内乱。
不过庆幸的是,诸兄弟中最擅长打仗的肃王赵弘润,已于前两日来到了大梁,这让太子弘誉大大松了口气,否则若是这位兄弟亦拒绝邀请,太子弘誉还真不敢弄什么登基大典若是登基之后,镇守魏国四方的兄弟王侯依旧不尊君令,那岂不是徒惹天下人耻笑他赵弘誉?
“……太子殿下,在下以为,此事不易再拖,应当向那三人发出最后通牒。”
见太子弘誉似乎仍在考虑此事,张启功压低声音说道:“再拖下去,待等肃王那边亦察觉了不对,被他走脱,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太子弘誉沉思了片刻,眯了眯眼睛,沉声说道:“好!就依你的意思,于垂拱殿发布诏令,勒令赵弘宣、赵弘疆、赵弘信三人于五日内赶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