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宜家-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瑜打量了一眼让捆成了一个棕子一样的沫菲儿他们,便喝道:“走,回驿站。”

    众人押着沫菲儿等人才从这树林里离开以后,开始躲在林中的那些过路的小百姓们,才路路续续的哆哆嗦嗦的走了出来,继续赶着他们的路,大约过了近一个时辰以后,那林中又出来了一个浑身是伤的人,正是华秀,只可惜他来晚了一步,错过了沫菲儿他们一群人,只不过,就算刚才他在这里,又能改变什么嘛?恨,却不忍,怨却难消。

    萧瑜似乎却认识勒武,他轻叹了一口气,然后望着他说道:“请车上的人下来吧。”

    沫菲儿再不愿意也只能和勒瑞儿一起移下了车,两个曾经的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相遇。萧瑜看了一眼沫菲儿,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然的望着她,一侧的黑大兵喝道:“来人啊,给我捆了。”

    恨,却不忍,怨却难消。

    萧瑜似乎却认识勒武,他轻叹了一口气,然后望着他说道:“请车上的人下来吧。”

    沫菲儿再不愿意也只能和勒瑞儿一起移下了车,两个曾经的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相遇。萧瑜看了一眼沫菲儿,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然的望着她,一侧的黑大兵喝道:“来人啊,给我捆了。”

    萧瑜依然不说话,只是看着官兵们上前利落的捆起了沫菲儿,她一句话也没有问,因为知道,萧瑜会在这里,只能说明华秀的事已经败落了,她不敢去想像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她只是望着萧瑜,眼里慢慢涌出了泪,她说不出话,萧瑜同样说不出来,可是萧瑜却连泪也不能流出来,他只是默然的看着发她,好半天,才听到士兵们的回应:“捆好了。”

    萧瑜打量了一眼让捆成了一个棕子一样的沫菲儿他们,便喝道:“走,回驿站。”

    众人押着沫菲儿等人才从这树林里离开以后,开始躲在林中的那些过路的小百姓们,才路路续续的哆哆嗦嗦的走了出来,继续赶着他们的路,大约过了近一个时辰以后,那林中又出来了一个浑身是伤的人,正是华秀,只可惜他来晚了一步,错过了沫菲儿他们一群人,只不过,就算刚才他在这里,又能改变什么嘛?

南山卷 171 愁红添人憔悴

    171 愁红添人憔悴

    华秀看到了萧瑜对沫菲儿的关心,他心里也觉得安心了几分,最少在路上,沫菲儿不会吃什么大苦,他只是安静的像一只等候猎物的狼一样,在后面远远的缀着萧瑜等人,而在同一条大道上,华秀发现现在不只是只有这一小队押送着沫菲儿等人的小队伍,迎面而来的主力军、地方预备队、增援队、辎重队,无数的部队汇成了一支支阵容庞大的部队,这只队伍踏起的灰尘遮天蔽日。他们正在从长安往相反的方向赶去,华秀凭着自己的经验判断着人数,这样的队伍每一只都不会少于三千人,一路上,华秀无数次看到了大队步兵从身边经过,靴底踩在被雨浸得发软的泥泞道路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大衣下摆扑打在裹着绑腿又瘦又小的腿上。这些高矮不齐的步兵们装备很差,他们很少有萧瑜部下那么锋利精良的武器,而是拿着一些显然是仓促打造的大刀长矛标枪,到了这样情况,华秀猜想到现在已经暴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到了傍晚朦朦的春雨下,草绿色的军大帐覆盖了整个原野,成千上万的士兵如同蚁群般在辽阔的平原上簇拥,日夜兼程地奔涌向火红朝霞的前线方向,犹如飞蛾在扑向烈火。从林间的间隙里注视着前进的军队,华秀感慨万千,依据自己的经验得知,在这种惨烈的举国大战中,第一批上战场的军队很少能活着下来的,也就是说,自己所看到的都是即将死去的灵魂。为了捍卫这个国家的尊严,付出代价的却是这批根本无人知晓姓名的普通士兵和家庭,那些失去丈夫和父亲的孤儿寡母们。在这时候,华秀知道为什么汉人会这般的痛恨突厥人,可是他也为自己的族人感到无耐,一到了荒年,他们不以战养战,便没有办法可以活下去,那为什么,汉人可以一生下来便占着这样一大片肥美的土地,而突厥人却要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去讨生活。而现在,他的国家发生了这样惨烈的战势。

    败则必是亡国,胜则可以掠夺到更多的土地,让自己的族人过上几年安生的日子。

    可是,他应该何去何从?

    现在的他回到大唐的都城长安,又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唐主已经遣人拿了沫菲儿,是不是说明他已经要对自己不利了?还是从自己失踪开始,这一切就已经是一个局。

    华秀这些天里一直没有机会与沫菲儿他们沟通一下,也没有机会过多的接触到正确的消息,让他现在一直没有办法正确掌握到现在的信息,也无法判断这时候的局势。

    这日天气阴沉,苏若尘自在家里闲坐了片刻,终是有些受不得闲,只要一闲在家里,她便开始浮想连连,索性去了楼坊里看着帐,这些日子楼坊的生意也清淡了不少,必竟这时候已是战时,谁还有这样的心思,而且前几日,她将收买过来的粮食,都以低偷抛了一个空,把长安城里几大粮商也得罪了一个遍,所以这会子生意清淡的紧,好在刚卖了粮,手里还有闲钱,却也不是十分着急。

    苏若尘正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还又赋了一首词,当然是抄来的啦。是一首纳兰容若的词:东君轻薄知何意。尽年年、愁红惨绿,添人憔悴。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拚沉醉。天下事,公等在。

    他的词当然是好的,当下招来楼里有名的唱词的几个姑娘相传瞧了一遍,也是各自叫好,苏若尘只是带着笑的听他们称讼,却是一言不发,其实她现在很疲累,这些天,天天这样的忙着,忙的甚至让她都有些想吐了,苏若尘隐隐的感觉得到自己身体有些异样,心情却是更加沉浮不定了。正在她想着心事的时候,看见面前多了一个人,她抬起头来,看见长孙冲正望着她微笑着,就在这时候,其他的几个姑娘已经知趣的退了出去,两个幕后老板之间的对话,当然不是她们可以听的啦了。

    苏若尘瞧着他微微的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相处的久了,还是长孙冲真的成长了,现在的他已经没有苏若尘初见时的那种痞气了,而像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两人经常一起相议着楼里的生意,苏若尘其实只能做些细节上的补充,很多时候长孙冲拿的主意都比她说的还要好,这让苏若尘对他越来越信任,只是最近国事日忙,他来这楼坊的时候越发少了,苏若尘看见他来了,赶紧让小丫上了茶,又给他在座上加了一个软浦团,然后便打趣的说道:“你这位大忙人,怎么有空来了。”

    “我听说你把粮食都用低价甩了。”长孙冲只是说着话,瞧着她,眼睛亮亮的。

    苏若尘以来他来表扬自己的,赶紧得意的说道:“我可是只赚良心钱的。”

    话没说完,也不知道长孙冲从那里抽出了他的那个玉骨扇子,一下敲在了苏若尘的额角上,然后瞪着眼睛说道:“你知道这一下,咱们少赚多少嘛。”话虽然是在诉责的,但那眼眸却是亮亮的,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苏若尘只是瞧着他的样子,立时挑眉说道:“找你那皇帝姑爹报帐去,要不是因为我们压下了价,他的军粮可用不着这样的价格收上来。”

    “切。”长孙冲才不理会她呢,又敲了苏若尘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摆出一个嘴角下滑,苦着一张脸的样子说道:“你看我,皇上这些天,看见谁都这样子了,我那里敢去惹他。”

    说到这里,苏若尘也让他逗乐了,不由嘻笑了一声,长孙冲也没端住,两人一起相视而笑,笑声才落,长孙冲才想起了自己今天要来的主要目的,他看了一眼苏若尘的脸色,最终小心的说道:“我得了军报,突厥领兵大将便是华秀。”

    “好了,我不要听。”苏若尘立时脸色大变的喝止了长孙冲的话,这些天里,谁敢在她面前提这个人?为什么他要提。。。。。。

    “若尘。”长孙冲无耐的叫了一声,但终是看着苏若尘愁苦的脸色,不忍再继续说下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雪。

    长孙冲自楼坊里回家,见府中正门大开,一路的重门洞开直到上房正厅,便猜想着,若不是有旨意下来,便是宫里来了人,便转过花厅,正巧见着上房里的丫头,便随口问道:“是有上谕给老爷吗?”那丫头道:“是内侍省的人过来传旨,恍惚听见说是皇后娘娘病了,传女眷进宫侍疾去呢。”

    长孙冲点了点头,便径直往长孙夫人的房里去,远远就听见长孙无忌面前有些脸面的妾侍于夫人的笑声,她带着笑的说道:“您没听着那王公公说,说是娘娘亲口说想见一见您。”紧接着又是另一个姨太太秦夫人的声音道:“皇后娘娘待夫人,那真真是长嫂如母一般的看顾着的。”

    长孙夫人却只说道:“只是说病着,却不知道要不要紧,我这心里可七上八下的。”

    于夫人笑道:“我猜想并不十分要紧,只看那王公公的神色就知道了。您才刚不是也说了,皇后娘娘这样的人儿,那自是有皇上的鸿福庇佑的……”话犹未完,却听丫头打起帘子道:“夫人,大少爷回来了。”屋中诸人皆不由一惊,见长孙冲进来,长孙夫人立时说道:“我的儿,外面必是极冷,瞧你这脸上冻的青白。”

    长孙冲这才回过神来,行礼给长孙夫人请了安。长孙夫人却笑道:“你必也累了,回房去歇着吧。过会子吃饭,我再打发人去叫你。”

    长孙冲应了一声,回到自己屋中,侍女们见他面色不好,只道是回来路上冻着了,忙打发人去取了一壶温了的梅花酒,酒方烫热了,便端进暖阁里去,见长孙冲负手立在窗前,窗下所植红梅正开得极艳,点点沁芳,寒香凛冽,此时入到他的眼里,却是一片愁红颜色。只能悄声劝道:“大少爷,这窗子开着,北风往衣领里钻,再冷不过。”长孙冲只是恍若未闻,只是转过身来,拿起那梅花酒壶来,慢慢向那杯中斟满了,却是一饮而尽。接着又慢慢斟上一杯,这样斟的极慢,饮的却极快,吃了七八杯酒,只觉耳醺脸热。摘下壁上所悬长剑,推开门到得庭中。却拔出长剑,将剑鞘往她那方一扔,她连伸手接住了。只见银光一闪,长孙冲舞剑而起,自仰天长啸:“东君轻薄知何意。尽年年、愁红惨绿,添人憔悴。”吟毕脱手一掷,剑便生生飞插入梅树之下积雪中,剑身兀自轻颤,四下悄无声息,唯天地间雪花漫飞,无声无息的落着,绵绵不绝。

    其时风过,长孙冲身上一寒,却禁不住打了个激灵,黯然伫立在风雪之中,雪花不断的落在他衣上肩上,却是无限萧索,直如这天地之间,只剩他一人孤伶伶。

南山卷 172 长孙皇后离世

    172 长孙皇后离世

    长孙夫人与长孙无忌一起进了宫里见过长孙皇后,到了夜里,雪渐渐的停了,那夜风刮在人脸上,直如刀割一般。李丽质,李泰,李治等几个公主皇子却站在檐下,望着那巍然挺立宫殿发呆,这风雪的夜冻的他们几个孩子不停的哆嗦着,他们还是孩子,又自小锦衣玉食,那里吃过这样的苦,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只能在这里候着。

    就在这时候李世民走至殿门前,眼睁睁瞅着他木然一脚踏出去,一侧的从人忙低叫一声:“陛下,门槛!”亏得他这一声,李世民才没有绊在那槛上,他抢上一步扶住李世民的手肘,低声道:“万岁爷,您这是怎么啦?”李世民定了定神,口气倒似是寻常了些,只是淡漠的说道:“朕没事。”目光便只瞧着廊外,廊下所悬的风灯极暗,一侧的从人只依稀瞧见他唇角略略往下一沉,旋即面色如常。

    他看了一眼还缩在那里的孩子们,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让他们进去瞧瞧,这些孩子们,居然在母妃病重的时候,还大刺刺的给李丽质过生日,所以李世民大怒,罚着他们在这里站了小半天,但这会子看着他们的小脸冻的通红,心又软了,这必竟都是他与她的孩子们啊。

    李世民让孩子们进去以后,自有从人上前为他围好了风兜,他开始慢慢的顺着长长的回廊向他的两仪殿走着,走不多会,大家才觉出不妥来,李世民的步子越走越快,众人在后面气喘吁吁的跟着,那冷嗖嗖的夜风直往口鼻中灌,喉咙里像是钝刀子割着似的,剌剌生了刺一般。李德全见李世民径往北去,心下大惊,直连赶上数步,喘着气低声道:“陛下,宫门要下锁了。”

    李世民默不作声,可是脚下并未停步,夜色朦胧里也瞧不见脸色,跟着他的几个人皆是跟随在李世民身边多年的人,极少看见李世民这样失色,当下心里七上八下,交换了一个眼色,只得紧紧随着李世民,只是心里都隐隐的感觉到只怕长孙皇后是不行了。

    一直穿过花园,径直的向前闯着,内庭宿卫远远瞧见一行几个人,立时大声喝问道:“是谁?宫门下锁,闲杂人等不得走动。”

    李世民身后的人忙大声叱道:“大胆,御驾在此。”内庭宿卫这才认出竟然是李世民,直唬得扑腾跪下去行礼,李世民却只淡淡说了两个字:“开门。”内庭宿卫那里还敢说什么,只是慌乱的应了一声,命数人合力,推开沉重的宫门。

    众人心里都隐隐猜到了不对劲,可是却也知道,这时候万万不能劝,只得跟着李世民出了宫门,这样大的动静,立时惊动了当值统领,他远远赶过来,见着李世民正步出内宫门,只吓得率着当值侍卫飞奔迎上,老远便呼啦啦全跪下去,那统领硬着头皮磕头道:“小人大胆,请皇上起驾回宫。”

    李世民淡淡的道:“朕出来走一走就回去,别大惊小怪的。”那统领只得应了一声,率人簇拥着李世民上了城楼。雪虽停了,那城楼之上北风猛烈,吹得个众人的身上的斗篷扑扑翻飞。

    众人都只觉得风吹得寒彻入骨,只打了个哆嗦,李世民目光却只凝望着那漆黑的城墙深处,过了许久,众人伫立在城楼之上,风寒凛冽,直吹得人冻得要麻木了一般。

    侍卫们手里皆提着风灯,拱围在他身侧,那淡淡的光亮照着,李世民的脸色平静的极目眺望,寒夜沉沉,九城寥寥的人家灯火,尽收眼底,看着这样民生祥和的样子,李世民微微一笑,看起来倒似泰然自若。

    可是,李世民的心里却是说不出来的滋味,突厥扰边,而这时候陪伴了他十几年的长孙皇后,居然要离去了,他一个人迎着风站在那里,回忆起了这么多年的来与长孙皇后一起走过的时光,心里只余了愧,只余了悔,明明她身子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就不行了?还不是因为这些天来,他为了过去的那点旧事,一直没给过她一点好面子,所以小病变成了大病,才闹到现在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只是望着那黑夜里的明灯,知道那每盏灯后面都是一个家的温暖,他缓缓闭上眼眸,以前只要有长孙皇后在,他不管在多远,也不管在做什么,总是觉得还有家在那里等着他,可是现在,便是坐拥天下,可是他的家在那里?

    北风不停的吹过他的脸上,他却是黯然的立在北风之中,却是无限萧索,直如这天地之间,只剩他一人孤伶伶。

    第二天,长孙皇后离世的消息便从宫里传了出来,因为适逢两国大战,这丧事也不好大办了,李世民心里对长孙皇后就更生了几分愧疚,未及几日李世民在心力交憔之下,居然也病倒了,这一下便急坏了众臣,这时候外突厥,内有忧患,皇上怎么可以病倒呢?

    太子李承干正在江南征粮未归,虽然知道长孙皇后离世的消息以后,他便立时死赶慢赶的往长安去,但要回来只怕也得是几天后的事情,可是皇上现在就已经病了,众臣商议了一番,便让长孙无忌出面去对皇上。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都是心病,他走进李世民的内殿,见他正冷着一张脸坐在那里,一侧的太医正端着药,一脸的苦色,长孙无忌走到面前,赶紧接过药劝道:“陛下要保重自己个啊。”

    李世民倒似泰然自若:“朕不是好端端的么?”

    长孙无忌有些无奈的看着他,知道他正在执气,也只得劝道:“皇上,现在突厥小儿正在扰边,天上的苍生正在水深火热之间,您可要保重龙体啊。”

    李世民听到这句话,不由唇角上扬,倒似笑得十分舒畅,然后淡淡的说道:“不错,这天下全是朕的,朕为什么不保重朕躬?”长孙无忌听他口气中殊无半分喜怒之意,心里只是惶然到了极点,只得将药碗高举过头,又跪下磕了一个头,耳中却听李世民淡如清风的说道:“无忌,你起来吧,不用行这样大的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