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逝1-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掌柜滔滔说下去:“另加看菜糕点十盏:
第一盏:素蒸音声部。
第二盏:生进二十四气馄饨。
第三盏:御黄王母饭。
第四盏:曼陀罗蒴果。
第五盏:单笼金乳酥、玉露团。
第六盏:冷蟾儿羹清凉碎。
第七盏:水晶龙凤糕。
第八盏:火盏焰口。
第九盏:红羊枝杖。
第十盏:金铃炙、升平炙。”
他听得头晕,抬起手:“等等——”
掌柜没听见似的:“还有水果时香四行:
绣花高饤一行:葡萄、扁桃、安石榴、八果垒、香橼、鹅梨、乳梨、榠楂、花木瓜。
乐仙干果子一行:龙眼、香莲、榧子、榛子、松子、银杏、黑枣、青梅、白果仁、核桃仁。
缕金香药一行:胡荽花儿、甘草花儿、朱砂圆子、木香丁香、水龙脑、使君子、官桂花儿、白术人参、苜蓿。
雕花蜜饯一行:蜜汁红薯、桂花楂糕、雕花笋、蜜冬瓜鱼儿、雕花芸苔、木瓜大段儿、雕花金桔、青梅荷叶儿、蜜笋花儿。
咦,公子——人呢?”
“这儿呢~~”一只手无力的举了起来:今儿个真是撞枪口了,这个金掌柜肯定是N年没有炫耀过,难为他还记得那么多!
金掌柜伸长了脖子往高高的柜台外一望:“公子,您怎么倒下啦?”
“嘿嘿,嘿嘿,”少年心想,还不是托你的福。一边道:“这该是不传之秘吧,你就这么说了出来?”
“这您就不知道了,人家即使知道,也做不出我们这味儿来!”
“好了好了,这四楼我也上不了,你还是介绍别的吧。”
“那就来道‘全月宴’吧。有乌云托月半月沉江群虾望月洱海映月皎月香鸡——”
“行行行,”少年慌不迭打断他:“就来这个就来这个。”
金掌柜眯眯一笑:“小二,带路!”
边上楼梯边左右张看:“喂——”咦?何时自己声音变得这么大?
抬头望了望,四楼楼梯口正站了一人,原来他也是同时叫的,难怪!
他用力看那人一眼,岂知不看还好,一看便后悔起来。
齐王李元吉。
元吉也看到了他,眼睛两转,笑道:“原来是史公子啊,幸会幸会,上来一起坐吧。”
“谢齐王美意,我还约了人。”
“没关系。待会儿一起叫他过来坐好了。”
他想了想,一笑:“也好。那就谢过齐王了。”
抬步上了四楼。
开阔的空间令他心神一振。
足可容纳二三十桌的整层楼,竟只设一桌!
当中圆桌已经坐了几人,此刻都站了起来。
元吉挥手示意大家坐下,朝他们使个眼色:“来,喝酒要行酒令,今天本王做回令官,每人各说一个典故,要和桌上的菜肴有关联。说得出来的,才可以端去吃,如果说不出来,就甭想吃了。长幼有序,我们按年龄一个个说,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齐答好。安逝只是笑。
元吉对安逝道:“你年纪最小,你最后才说。”
人有七个,菜却刚上了六样。鬼都明白他打什么主意。
安逝依然点头:“好。”
元吉得意洋洋:“本王是令官,便先说了。姜太公钓鱼。”说完就把桌上那盘鱼端到自己面前。
然后一个最长的留了撮白胡子的老头道:“彭祖寿鸡。”接着把香喷喷的鸡肉摆了过去。
第三人开口:“张飞卖肉。”当然猪肉就给他端去了。
“苏武牧羊。”羊肉被端走。
“庖丁解牛。”牛肉也没了。
这下,肉都被拿光了,只剩下最后一盘菜。
第六人道:“刘备种菜。”然后,最后一道青菜也被抢走。
元吉笑嘻嘻地:“大家都说完了,不用客气,赶紧趁热吃。”
他觉得摆了安逝一道,自是喜不自禁。其余五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就在他们准备各啖美食之际,安逝终于说话了:“各位且慢,我还没说呢!”
六人都挂着笑意望她。
只见她双手一摊,大声道:“秦始皇吞并六国呐。”说完,把六碟佳肴全部揽到自己面前。
众人措手不及,面面相觑。
元吉眼看就要发脾气。
一个笑声传来:“史公子真是出人意表啊!”
她回头,挑眉:“李公子?”
后面元吉一声大叫:“大哥!”
接下来“刷刷”一片跪地之声:“臣等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李建成笑如春风:“在外不必多礼。”
“喂,见了我大哥还不下跪!”元吉瞪他一眼。
她才不怕他,回瞪他一眼,这只……原来是太子啊……还是跪吧!
刚做个姿势,李建成已一把扶住:“这是在宫外,史公子免礼。”
“大哥!”元吉叫。
“四弟,”建成正色:“史公子是治世安邦的奇才,你爱玩也要有个限度。”
她在一旁只想晕倒:今天怎么回事?先碰到这个郊外跟她讨论均田制的“李公子”变成了“李太子”,再来又是一顶高帽子压下,她什么时候变成“治世安邦”的“奇才”了?
元吉不情不愿的走到旁边坐下。
她赶紧告辞:“既然太子与齐王有事,那我就先行告退了。”
“没关系,大家随便聊聊。”
“可是——”
一个小二上来:“禀告各位爷,楼下有几人找史公子,这——”
“我下去!”
“让他们上来。”两个声音同时响起,二人对视一眼,人在强权下,不得不低头,安逝让步。
“咚咚咚咚”一阵脚步声传来,当先一人首先看到她,冲上来:“公子!”
“秦青。”她无奈笑笑。
“他们是——”秦青扫向众人。
“还不拜见太子殿下,齐王殿下,和众位大人。”
“砰”“砰”,秦青身后二人随声跪了下去。
秦青忙行大礼,齐道:“见过太子殿下,齐王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
建成看了眼秦青三人,问:“这是——?”
“这位叫秦青,是我朋友。另两位是他同学,一起在太常寺学习。”
建成点头:“原来是太常寺的人。”
秦青三人显是被他身份所慑,只管低头立在一边,不敢多言半句。
安逝了然:“太子殿下盛意史安心领了,只是我与秦青难得相见,不如改日——?”
建成是个聪明人,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好,那你们就下去吧。”
“谢太子殿下。”
下来楼来,同学甲擦了把汗,“想不到史公子识得太子与齐王这等大人物,实在失敬,失敬。”
同学乙露出一副谄媚样儿来:“秦青你也太不够义气,平日在寺里什么也不说,今日要不是我们同来,还不知你要藏到几时呢!”
“是啊是啊,”甲接道:“以前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今后可还盼兄弟你多关照点儿才是。”
秦青嗤笑在心。平日这两人在寺里倚仗身份作威作福,同学们被欺负了也不敢哼半句,上次公子来了寺里探望他瞧见了,当即决定想个办法让这两人收敛一些,便要他约他们来这一品香。原来竟是有太子齐王压阵。只是没想到权势这东西这么好用,两人变脸之快让他不齿之余,隐隐又有些得意感冒了出来。抬眼看着走在前头的公子,突然发现,除了知道公子为人极好之外,其它的,自己竟是半丝也不了解呢!
孔雀裘衣
刘文静死了。
罪名是谋反。
太原成了刘武周的都城,裴寂已经兵败回朝,关中危急。
太极殿上。
李渊坐在龙椅上,脸色不是太好:“刘武周依恃突厥之势,尽掠我关东之地。朝廷两次派兵征讨,皆为贼所败。如今贼势大张,眼看就要兵逼潼关,众爱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左仆射封德彝、户部尚书萧瑀等,皆隋朝旧臣,平日对处置政务、审理刑务诸事还算熟门熟路,但对这两军交战之事,却无言以对,只是默默看着秦王世民。
新擢拔为兵部尚书的殷开山、李靖等一班武将,早已义愤填膺,本欲请战,但见秦王没有开口,也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静静等着。
大殿里一片难堪的沉默。
世民平静的站在那里,一声不吭。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见文武群臣都不说话,李渊心中开始后悔了,大唐现在离扫荡中原群雄、一统南北的目标其实还十分遥远,天下尚未平定,怎么就对儿子起疑了呢?况且,世民现在这样,恐怕与自己草草杀了刘文静也脱不了干系。
但此时儿子不请战,自己一朝天子,难道还求他出征不成?想到这里,李渊长叹了一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既然众爱卿皆无良策,便只好放弃大河以东,我朝仅守关西之地算了。”
“父王!”建成出列,神情坚定:“此举万万不可!您一生雄才大略,大唐更是从没这么怯懦沮丧过。儿臣愿领兵出征!”
李渊勉强一笑:“太子乃国之储君,怎能轻易出征?更何况现在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都在拟订之中,你就撒手不管?”
话说到这个份上,世民知道自己该说话了,避嫌也好,赌气也罢,都该适可而止。按下自己复杂的心绪,他上前一步:“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太原乃我朝王业之基,国之根本,而河东历来水甘土沃,为富庶殷实之地,乃京师所资。今若拱手让与刘贼,儿臣窃为愤恨。臣愿率精兵三万,殄灭武周,克复汾、晋!”
他所说的道理,李渊与群臣何尝不知?太原及河东既是李唐王朝的发祥地,又是京都长安的大后方,无论过去、眼下,还是以后,都具有国祚之“根基”意义,如同大树的根本啊。
李渊暗自舒了一口长气,世民总算还是主动请缨了。他露出几日来第一个真心笑容:“吾儿既肯出征,必能大获全胜。但三万兵马太少,朕就悉发关中之兵,朝中战将亦任由你来挑选!”
世民拜倒:“谢父皇恩准。但京畿重地,亦不可无大军戍守,儿臣最多提八万人马,扫荡刘、宋足矣。”
“吾儿乃国之砥柱,大唐安危,在此一战。你先行准备,十日之后,朕亲至华阴长春宫,为你送行!”
“谢父皇!”
阴玉真将她带至王府后院。
寒塘倒影,一人负手立于岸旁。
阴玉真低声道:“殿下回府后尚未进食……公子您劝劝他。”
她应了一声。玉真低身一福,轻轻走开。
隔了许久,她缓缓上前两步,注视着那道挺立的背影,又凝住不动了。
也许,还是让他独自静一会儿好吧。
她想着。
正欲退回,那人出声:“安弟。”
想了想,举步上前,打个哈哈:“大哥看这月色可好?”
世民瞥她一眼,看看高空一抹残月:“哪里好了?”
“心情好呢,自然看什么都好;现在大哥说它不好,心情看来不爽呀。”心中加一句,废话!
他看着月亮:“当初在太原筹划起义时,是他最先定下了西取长安的非常之策,后又数年如一日,出生入死,随我征战西秦……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刘兄啊刘兄,这就是你对我们李家的最后一句话?”
她默默听着。
“早知事情会闹到如此田地,我就该从长春宫早早赶回来,而不是只上奏折。父皇也太听信裴寂之言了!”
这该是他回来后第一次透露他悲愤的情绪吧。刘文静与他,有着亦师亦友之谊,他身为秦王,不但没能救得了他,还要深深压抑住对李渊作法的不平,即便对裴寂,也打压不得……
“斯人已逝——”话刚出口,才发现安慰之词说再多,也是没什么大用。
索性什么也不说,干脆做一回垃圾桶罢。
正在她做好准备听上一大段发泄之词时,他突然又回复到了先前的沉默,半个字也没有了。
月光在地上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
“那个,接下来,你就要做出征准备了吧?”
他应了一声。
偷窥他一眼,看不太清面容,只觉神色稍冷。
“祝大哥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他唇角似是勾了勾,过一会儿道:“你和我一道走吧。”
“啊?”
“元吉回京,你便与他结了梁子。我这个四弟,脾气可不好啊。”
她淡淡一笑:“惹不起总躲得起。实在不行,离开长安也就是了。”
“你别小看了齐王的本事。真要给你编排个罪名,到处一张捕,天涯海角也跑不了。到时我在外地,万一赶不及——”余下的话他未说,她却明白,万一赶不及,像刘文静这样,可就真是做了冤死鬼了。
当日所为,她并不后悔。那刻如果自己不出手,倒霉的就变成了红拂。她不愿看见那本该铮铮铁骨的女子受到侮辱。
更关键的是,她不喜欢李元吉。
不过,她好像忘了一点。现在自己所处的并不是原来那个世界,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完全可以明白的说出口,即使有人想报复,终究还是个法制社会;而这个时代,阶级分明,李元吉是齐王,是皇子,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她一个平民,拿什么去与他斗?
之前可以靠李密,靠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罗士信,现在靠谁?李世民?
不是任何人都有软弱的权利啊。
曾经她以为,只要靠自己,便不会再软弱。
但是……
扬起头,一笑:“那史安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出了秦王府大门,抬头看看残晕的月亮,叹口气。
没什么目的的随人潮流动,瞄到了一座灯火璀璨的建筑。
杨媚,上次解围时尚未谢过她,该去看看才对。
交了十两银子入门钱,找了嬷嬷过来去艳楼。
嬷嬷上下看她一阵:“可不巧哇,我们家媚儿正在招待齐王殿下呢!公子您再找一位?我们这儿——”
她挥手阻止她即将出口的长篇大论,听说李元吉自见杨媚之后就念念不忘,使尽了各种手段猛追,想来是真的了?
笑笑:“你只管对她说一声史公子来了,见与不见,说声便是。”说罢塞了片金叶子放到嬷嬷手里。
嬷嬷掂了掂,眉开眼笑:“那是那是。公子稍等,老身去去就来。”
过一会儿,她回来了,一身肥肉抖得厉害:“公子原来与齐王殿下相识,怎不早说呢。快请进吧,殿下跟媚儿都等着呢。”
仍然是上次那间香气四溢的房间。
齐王坐在卧榻上吃着水果,杨媚在一旁抚琴。
安逝刚一踏进房门,就听元吉懒懒道:“史安,咱们还真是有缘,何处不相逢哪!”
杨媚站起来朝她一笑:“史公子。”
她回以一笑。齐王在就不好提上次之事了,只答:“回殿下,我也这么觉得。”
元吉笑一声,不过凉飕飕的:“你——也喜欢媚儿?”
“杨姑娘天生丽质,谁不喜欢?”一个太极打回去,元吉一时住了口。
四处瞧瞧,看到桌上摆了棋子,她走过去坐下:“在下双陆?”
元吉过来:“你会?”
点头。
“那太好了!我们就来下一盘,以案上孔雀裘为注。”
安逝凝眸看去。房中一侧新置了张青玉案,案上摆了件色彩鲜艳的羽衣。
“那是——”
杨媚道:“是件以百雀之羽、百兽之腋衲成的裘衣,再饰以孔雀翎毛,据说珍贵无比。”
她笑:“可惜我没有同样珍贵之物做赌注啊。”
元吉道:“本王欲将此裘送给媚儿,媚儿只嫌贵重。本王瞧你口齿伶俐,破例与你赌一回,你赢了,这裘就归你;若输了,便劝媚儿心甘情愿将裘收下,如何?”
安逝看了杨媚一眼,后者朝她眨眨眼,显示对她有信心。
不由笑道:“好。”
元吉摆好棋:“那就开始吧。”
几掷之后。
元吉道:“史安,看来今儿本王运气好一些啊。”
杨媚在一旁点筹:“公子,好像掷的都是小点呢。”
安逝道:“起手几掷不要大点,也是没关系的。”
“是吗?”元吉笑:“只怕你到时赶都赶不及。”
又过几掷。
安逝拍额:“哎呀,此刻齐王殿下您五梁已成,我不扔个六点,就只好看你一人行喽!”
杨媚笑:“两个骰子还怕掷不出个六点来?”
元吉一声冷哼。
“所以说,这种东西,虽有偶然,其实于除大算小,是最有讲究的。”安逝边笑边扔了骰子,“滴溜溜”转了个七点,“殿下,不好意思啦。”
元吉一把夺过骰子,瞧见他笑嘻嘻的神态,心想这小子难道是故意的?
杨媚又道:“妾身还听见人说:双陆是为手足而设。不知是何寓意?”
安逝看元吉一眼,挤挤眼,示意要他答。
元吉凑到她耳边:“什么意思?”
她轻道:“这不是给你表现的机会吗?回答出来了,搏美人一笑啊。”
元吉退回去,咳了咳:“这意思好理解得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