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去的战地浪漫-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面又使劲拉,终于把杨静弄出了洞,耕耘手脚并用,也攀上了地面。只见杨静两眼紧闭,脸色苍白,米古尔跪着在给她做人工呼吸,可还是没有苏醒。这时其余五个人也过来了。有掐人中的,有晃悠手的,有打脸的。
  耕耘说:“不行,她憋太久了,要对着嘴吹气。小卓,你来帮忙吹。”
  小卓为难地说:“怎么吹?我不会呀。”
  “那让我来。”过去只是他父亲教过他,也从没有实用过。但现在救人要紧,也只得试一试。
  耕耘捏紧杨静的鼻子,嘴对嘴往里吹几口气,然后在胸口压几下,再对着嘴吹几口气,又在胸口压几下,渐渐地杨静舒出一口气来,慢慢张开了眼睛。
  “醒了醒了!”大家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杨静,你吓死我们了。”
  “以为你刚到朝鲜就光荣了。”
  “耕耘,你还真有一套绝招。”
  “小卓,你快拆开背包,用棉被包好抱住她,不要再让她受凉了。”
  “哎呀,快发信号弹!”指导员这才想起来。
  正是山上的同志呜呜咽咽哀悼的时候,突然从山下传来一声枪响。
  “万岁!”
  “乌拉!”(这是俄语的“万岁”)
  山上的同志,破涕为笑,欢呼雀跃。
  谢队长说:“整理好行装,跟我滑下去。”
  思秋紧跟在队长后面,脸上绽开了笑容,有耕耘在下面等着,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滑行。突然想起很小的时候,第一次滑滑梯,有点激动,有点紧张,但有妈妈守候在下面,就笑着往下冲,那是一种很愉快又很刺激的感觉。
  山下,米古尔守住那个洞口喊着:“往那边滑,往那边滑,这边危险。”
  二十来个人嘻嘻哈哈地从山上往下滚,像是一场游戏。
  

远去的战地浪漫 第三部分(18)
小羊羔拍了拍身上的雪,边笑边说:“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奶奶,奶奶不睬,叽里咕噜滚下来。呀,这里怎么躺着一个?”
  思秋滑下去站起来就找耕耘,只见他正和队长说着话。一看卓文瑶怎么抱着杨静。她跑过去问:“小卓,杨静怎么啦?”
  杨静有气无力地说:“没有事。”
  “还没有事呢,都已经看到马克思了,她阎王殿转了一圈才回来,这里还演了一出英雄救美女的精彩故事,要听的都过来。”卓文瑶卖起关子来了。
  卓文瑶是浙江萧山人,她父亲是个说书的,在当地还有点名气。小卓没有女孩子的忸怩,撒得开、又敢闯,学什么像什么。她会拉二胡、会跳舞,唱歌嗓子虽然是“莎士比亚”沙哑一点,可乐感很好,韵味很浓。演戏把握角色真是一流的,歌剧《白毛女》她演黄世仁的母亲,手捏佛珠,半闭着眼睛,一个小姑娘那语调,那步态,那神情,都极准确地演绎了一个狠毒刻薄地主婆的形象。她敢和一群男同志上台说数来宝,板儿敲得最溜;她还能说山东快书,那钢板打得脆脆的,一个南方小姑娘,把山东话学得极地道,讲起武松打虎,双目圆睁,那架势像个野小子。卓文瑶嘴巴尖刻,所以大家叫她啄木鸟。
  人越围越多,小卓这才开口:
  “实在太悬了,没想到大个子一个瞌睡,会带下我们这一群,我们稀里糊涂睁开眼,从雪地爬起来一看,五个人都完好无缺,倒十分地开心,只是离开了集体,像离开了娘,大家说赶紧找部队。正无路可走,飞下两个神兵天将来搭救我们,竟说上面少了六个人,问你们怎么只有五个?这一下我们慌了手脚,老天黑蒙蒙,大山白茫茫,上哪里找我们的杨静,我们又喊又找又刨,才在深洞里发现了一个气息奄奄的林黛玉,耕耘捆上背包带,下到十八层地狱托出了杨静,不料想这位玉女已魂魄悠悠要上西天找王母娘娘,脸色苍白,双目紧闭,不会出气儿了,大个子跪着做人工呼吸,还是救不过来;耕耘急了,嘴对上嘴,硬是用自己的元气,把一个美女亲吻醒了,这叫起死回生术。”
  小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说了一通,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只是思秋觉得非常别扭,心里结了一个疙瘩。耕耘把杨静亲吻醒了,这到底是真是假?过去有个童话故事,一个公主,中了魔王的妖术永远沉睡不醒,远道来的王子看见她这么美丽,吻了她,把她亲吻醒了,使她终于解除了妖术,他俩幸福地走上婚礼的殿堂。这会不会预示着什么?
  大家顺利地滑下了山,算是抄了近路,天有点亮了,离宿营地已不是太远了,队伍走得比较轻松。但杨静刚从昏迷中苏醒,全身发软,没有一点力气。因为离开了大部队,没有担架,只好拖着她走,思秋在旁边想帮忙,又无能为力,这个任务又落在班长耕耘身上。
  耕耘搀扶着杨静,杨静的头就依靠在耕耘的肩上。
  “耕耘,这次幸亏了你,不然,我已经埋在这里了。”
  “上级把你们这四个女同志交给我们班,你要是埋在这里,我可不好向上级交代了。”
  “这个大个子会睡得这么死,大概做梦又在他新疆骑马了,会从山上睡到山下。我也在打瞌睡,开始糊里糊涂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天旋地转,眼睛还没有看清楚,就掉到洞里了。要是就这样死了,你说有多冤。这个大个子,还没有找他算账呢。”
  大个子米古尔原在杭州浙江美院学习,跟随大家一起参加了部队。据说他是新疆一个头人的儿子,他在新疆经常骑马,那个部落里的人,看见他骑马过去,会跪倒一片,而且不敢抬头看他,可见他在部落里的威风。可是在部队,他和大家一样风里雨里,跋山涉水,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也从来不张扬他部落的事。
  “米古尔也不是故意的。还是他先发现了你的帽子,又和我一起把你救上来的,他也吓坏了,还跪着卖力地给你做人工呼吸。要说米古尔参军以后能吃这样的苦,表现真是不错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远去的战地浪漫 第三部分(19)
“反正没有你,我这条命就送在他手上了。你对我有救命之恩。”
  “都是自己同志,怎么说这个话。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就是生死与共,大家都是阶级兄弟姐妹。”
  他俩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走着,感到他们很是亲密。思秋在一旁插不上嘴,也帮不上忙,心里有点酸。想起在上海她腿坏了耕耘也是这样搀扶着她,靠在他宽宽的肩上,那感觉有多美,一下子让两颗心靠在了一起,两个人就是那一次的亲近,才觉得彼此比一般的同志有了深一层的关爱。她情愿这次摔到雪洞里的是她,小卓摔下去也好,怎么偏偏是杨静。她非常后悔,应该早一点把自己和耕耘不一般的关系暗示给杨静就好了,她俩是最要好的朋友,思秋还是有所顾忌。可是暗示什么呢?说耕耘像我哥哥,革命队伍的战友,本来就是同志加兄弟。他们谁也不曾说出那个爱字,谁也不敢表白那点爱,如果有那点明确爱的表白,即使没有人知道,自己就有了犯罪感了,还敢对别人说吗?
  思秋警告自己:男女战士一旦相爱,在部队就是进入雷区了,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思秋庆幸自己,情感把握得还是不错的;但又遗憾,没有一点明确表白,就是没有底,自己在耕耘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位置呢?耕耘对杨静不是同样亲近体贴吗?他们的关系真像那条红纱巾,轻扬飘浮着,宛如梦幻一样不踏实。
  天已亮了,大雪还在继续地落着,宿营地就在眼前。
  7
  部队又走了两天,到达这次行军的目的地——昌城。
  联合国军的俘虏营在昌城,文工队就住在俘虏营附近。
  听说这个俘虏营关押了很多美国兵,大家都很想看看,耀武扬威的美国俘虏会是什么样子。可是上级有命令,不准单独随便靠近俘虏营。这一天,文工队接到通知,要为俘虏营演出,大家觉得又新奇又兴奋,全队二十几个人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地方。
  过去看外国电影,法西斯的俘虏营都是在层层的铁丝网、瞭望台、炮楼里面,壁垒森严,可这里的俘虏营却像野营勘探队,四周是一圈树枝编的篱笆,中间一条笔直的公路,两旁有许多整齐的小木房,空地上有篮球场,有单杠双杠运动场。所有的俘虏都穿深蓝色的棉袄,有几个俘虏在打球,有几个人在玩单杠,也有在下棋的、打扑克的,有的俘虏抱着吉他坐在大石头上唱歌,很多人都躺在草地上懒懒地晒太阳。这段公路的两头各站着两个穿绿军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余就再也见不到带武器的军人。
  当文工队员列队走进俘虏营,俘虏们都很好奇地围过来,嬉皮笑脸地向女同志吹口哨。奇怪,他们当了俘虏还会这么放肆,这么无所谓。
  大家进了一个很简易的木支架的礼堂,里面有一个用土堆起来的舞台。俘虏管理处的同志们都热情地过来欢迎。
  一个女同志从人群里跑过来抱住了思秋:“思秋,怎么是你们呀!”
  “哎呀,大姐,原来你在这儿,我们都以为你失踪了。”这个女同志原来是思秋的大姐思春,两个妹妹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大姐姐在哪里,宛如她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因为志愿军作战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十六个国家,除了少数国家的俘虏,都可以用英语交流,所以把部队英语基础好的同志都集中起来,由志愿军总部统一调配,没想到思春被分配在这里,她比较早地先入朝了。姐妹俩能在异国他乡的战场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这次演出除了开头的合唱,节目以舞蹈为主,加了两个独唱和一个独奏给舞蹈演员换服装,所有说书说唱类的节目,外国俘虏们听不懂,全部去掉。
  杨静现在队里跳舞是最拔尖的了,除了参加所有的集体舞蹈,还有她自己的独舞、双人舞。因为她在雪山上摔了一下,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谢队长怕她吃不消。
  “杨静,你和耕耘的《勋章舞》是不是琢磨琢磨让思秋来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远去的战地浪漫 第三部分(20)
“队长,我身体能行,思秋这个舞是排过,可一次也没有正式演出。观众虽然是俘虏,但毕竟是外国人,出了洋相多不好。”
  《勋章舞》是一个双人朝鲜舞,表现夫妻俩人在前线不期而遇,当看到对方胸前都挂着勋章,俩人非常高兴。丈夫告诉妻子自己英勇杀敌得的荣誉,妻子告诉丈夫自己修公路、送弹药、抬担架积极支援前线得的勋章。舞蹈语言很丰富,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
  队里的独舞几乎都是杨静跳的,剑舞、新疆维吾尔族《手鼓舞》,技巧很高,一直是保留节目。到朝鲜之前,队里派杨静到朝鲜舞蹈家那里学了朝鲜舞,《勋章舞》就是新学的节目。这个双人舞杨静与耕耘搭档,已经演出过几场。由于考虑到在前线要到坑道演出,人员更加分散,所以每个节目,都要两套人马。队长曾交代思秋,把杨静的舞蹈全部学下来。对于跳舞思秋觉得自愧弗如,只有这个双人《勋章舞》,她是特别下工夫学的,她很想和耕耘在一起共舞,表达夫妻恩恩爱爱并肩战斗,这正是思秋向往的最高境界。杨静体质这样虚弱也不放弃,是不是有意的?思秋心里有点不高兴。
  俘虏们都拿着板凳,虽然排了队,可都是稀稀拉拉、松松散散地进了礼堂。
  第一个节目是中国傣族民间舞《孔雀舞》,八只花枝招展的孔雀一出台,把这些洋人全震了,掌声非常热烈,美国俘虏还站起来吹口哨。下面是男声小组唱,反应平淡。接下来好几个女演员的集体舞蹈,无论高山族的《杵舞》、哈尼族的《扇子舞》、朝鲜族的《在泉边》都非常轰动。杨静和耕耘的《勋章舞》俘虏们的反应并不强烈,但他们俩人跳得很认真,非常投入,尤其是杨静,思秋看到她那双眼睛,含情脉脉,真诚地喜悦,喷发出少有的激情。真的是进入了角色假戏真做,让思秋心里酸甜苦辣全是滋味,以至于演出结束,思春跑来搂住她,她才惊醒。
  思春吃惊地问:“思秋,你是不是太饿了。”思春又抱歉地说:“大家一定饿了,还要一会儿才能开饭,请再耐心等一等。”
  文工队的同志都围过来问思春,俘虏看了我们演出反应怎么样?
  “好极了,他们过去很少接触中国文化,以为中国人爱好的就是武术。有俘虏说,中国真是个文明古国,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这么差的舞台,能表演这么优美精彩的节目。路上美国俘虏与英国俘虏还吵了起来,英国俘虏骂美国人缺乏教养,这么优雅的节目,他们竟在台下乱喊乱叫,还吹下流的口哨,一点礼貌都不懂;美国人说英国人就是假正经,这么多漂亮姑娘的精彩表演,故意不动声色装绅士,没有一点朝气。他们倒是说出了两个民族的特点:美国人开朗、活泼、喜欢无拘无束;英国人很有礼貌、处处拘谨、一派绅士风度。”
  礼堂里有一幅很大的墙报,大字标题是《走向真理,走向和平》,下面贴着一排排写着外文的纸。
  思春对大家解释说:“这些全是俘虏自己写的文章。这篇是夸俘管人员怎么样和蔼可亲,把他们当成亲人;这篇是讲自己怎么被俘虏的,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伟大的朋友’;还有这个吉姆讲,原来听说中国志愿军个个都是青面獠牙凶神恶煞,被俘虏的时候非常害怕,想到的是自己将要忍受怎样的折磨,没想到志愿军竟有‘天使一样的心’‘给我们母亲一样的关怀’。”
  “你快给我们说说俘虏们的故事吧。”
  大家对这个话题都非常感兴趣,于是都围着思春坐下。
  思春说:“在俘虏营展现了一个和我们中国人思想、道德、文化、教养完全不同的社会。我们这个俘管营主要收容的是美国俘虏,还有少数英国、土耳其国家的士兵,军官关押在另外的地方。美国俘虏一般比较开朗调皮,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一些美国的平民百姓,他们普遍是不富裕的人,为了生活把当兵作为一种职业,他们到了军队可以拿挺高的薪金,并没有觉得当了俘虏有什么丢人的,他们之间很少有我们志愿军部队的同志爱,战友情,各管各的。我们俘管营很少岗哨,更没有皮鞭、警棍、狼狗,我们对战俘都很和气,开始他们都不相信,以为我们在搞什么阴谋,后来他们觉得我们确实是真诚地优待俘虏,才庆幸自己被俘是一只脚已跨出了地狱,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地去冲杀,只要美国飞机没有炸死他们,还可以活着回国。他们很少想从这里逃跑,因为朝鲜人遇到俘虏,恨得要往死里打,有的跑出去找不到吃的又回来了。有一次一个朝鲜小孩在放羊,他看见苞米地里有两个穿蓝衣服的人在偷苞米,孩子想起阿妈妮告诉他:志愿军、人民军都是穿绿军装;俘虏都是穿深蓝色的衣服。深蓝颜色在青山田野非常显眼,很远就能发现。小孩很机灵,他用羊鞭顶住蓝衣服的背后,大叫‘不许动’,两个俘虏乖乖地跟着一个小孩回到俘管处。”
   。 想看书来

远去的战地浪漫 第三部分(21)
另一位教员插嘴说:“美军飞行员身上还会带一块印着中、朝、日、俄、英五种文字的丝制品的‘求救书’,上写着‘我是联合国军的飞行员,现在遇到困难了,请求你们救救我,如果把我送回联合国军,一定重重地酬谢你们’。”
  这时候礼堂走过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思春叫住了他。
  “陈干事,请你等一等。你能不能给他们介绍一下那个英国军团长?”
  “好啊,好啊。”这位俘管处的教育干事谦逊地笑了一笑说,“那天战士们押来一位英国皇家军队的军团长。他六十多岁,雪白的头发,我找他问话,他抽着烟斗,理都不理我。他突然问我,你几岁?我说,二十一岁。他说,告诉你,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意思是说,我是他的儿孙辈。我也很骄傲地说: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我还没出生,可是现在你得听我管。原来这个军团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带的部队受到德意两国部队的夹攻而取得了胜利,被英国国王授予帽子前后戴两枚帽徽的荣誉。来朝鲜不久,在临津江被我志愿军四面包围,他们曾广播说,这一次他们的帽子要戴上四枚帽徽了,没料到全团覆灭。”
  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思春又接着介绍:
  “美国俘虏普遍不爱劳动,为了他们自己吃饭及烤火,要他们上山砍柴,很多人怕苦,不愿干体力活,情愿被罚关禁闭;四个人住一个房间要他们用纸糊顶棚,他们各糊自己床顶上一块,中间公用的地方就没人管;八个人一桌分菜吃饭,剩下一块肉骨头谁也不肯相让,要抓阄给赢的人吃。
  “他们最讨厌上政治课,我们给他们讲社会发展史、讲劳动创造世界,他们没有兴趣就睡觉。他们最感兴趣的第一是女人,第二是球星。有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