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一九九八-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些已经种下去或者准备种下去的希望商量一些可以采取的办法。

    “我靠!我这是给你见证一个神作诞生的机会呢,我跟你说,就我完善的构思,这必须是一个神作。你不来拉倒,以后别后悔啊,别说我没叫你。”从李伟这里没有得到该有的响应后,蒋靖翻了个白眼,带着自己从学校带来的几个师兄师弟投入了自己的创造神作之路。

    舌尖上的湘南,这是李伟丢给蒋靖的一个构思,抄袭李伟记忆中的一个节目,准备用来做宣传自己这个市的形象并拉来游客用的。这个构思已经被蒋靖这个家伙完善好了,李伟看了后觉得不错,就让蒋靖寒假开始录制,所以蒋靖现在就拉来人手开始录制了。

    当然,这个节目全部录制好没那么快的,周期有点长,有一年的跨度,还得加上后期的制作。因为整个构思是按照一年四季来布置的,中间有美丽的传说,有漂亮的风景,有湘南各种各样的民俗和节日,当然还少不了一年四季湘南各种特色的美食。

    这个构思比起李伟的升学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正好给蒋靖试手用的,也有宣传自己家乡的意思,拍好后到时会考虑送去市里或者省里还有京都去播放的,这个到时要看蒋靖弄出来的玩意到底怎么样了。

    因为是试手的东西,所有的设备什么的就显的比较简陋了,财力支援不会太多。人也就那么几个。虽然人少了点,蒋靖对自己的班底还是很满意的,只是偶尔看着自己的班底,这家伙就会吼两声“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深蓝科技那边在年前就找到了几个合适的管理人才过来,还有技术开发的,这是老钟利用了自己家里的一些资源招揽过来的,显然他对李伟搞的这些东西还是比较上心的。不过虽然那几人只是过来上了几天班。但是李伟觉得这些人的表现不错,能力也确实可以。

    同他们沟通了一段后,这些人的一些理念让李伟这个穿越者觉得放心不少,这让李伟好好的松了一口气。自己这边又可以少了一些工作负担了,以后深蓝科技这边自己只需要负责大方向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丢给招来的这些人处理就好了。

    技术开发的人李伟也很满意,里面还有两个海龟。把他们找来的目的就是准备开发一个免费的杀毒软件出来,然后配合专门的浏览器。完全抄袭后世360的模式。这些东西现在不是挣钱的时候,但是对于李伟来说却很重要。

    他准备到时把杀毒软件。自己的那个导航网站,还有浏览器再结合自己即将要推出的淘包旺旺,以及那个支付宝,加上微薄和微信,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李伟这是准备和tx到时分庭抗礼的。在国内的网络方面也狠狠的咬下一块大的蛋糕下来。

    “我准备在市里成立一家农贸公司,主打的产品就是镇上正在发展的天然绿色食品,还有家禽畜牧。”老钟和李小琳他们在小年二十四前就回市里了,这时黄燕还在市里这边,所以几个人此刻就坐到了一起。对李伟的新计划展开一些商讨。

    “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这些东西只要加工出来,销路完全不用担心。而渠道就更容易了,我们超市的生鲜档能吃下不少,还有餐饮连锁那边的消耗,我估计就镇上现在的这些东西恐怕还会不够我们自己消耗。”李小琳第一个就响应了李伟的建议,这个建议对她的连锁饮食很有帮助,天然绿色食品的概念早就开始盛行了,如果自己店里的所有食材都采用这些,那价位和档次又要高上一些,而且还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过来。

    “量这个东西不用担心的,第一年的产量低一点,第二年周围的百姓看到先搞的人挣到钱了,到时肯定会跟着一起搞这些的,那时就不用担心产量了。”老钟笑了笑“我觉得我们更需要担心的品质,我们应该需要跟乡镇那边拟订一个协议,所有的食材必须达到合格的品质我们才要的,而那些不按要求生产的我们必须不要,这样才能保证食材的品质。”

    “呵呵,这个不用担心,我们成立农贸公司后还要招聘一些农业技术人才,由他们来对周围的村的百姓进行技术培训和农产品的品质监督,这样从源头上面就开始控制的话,农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就比较少了,而且种什么养什么也能控制,避免到时出现单一产品过量烂价的现象。”

    老钟的问题李伟早就想过了,他这成立这个农贸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家乡这边的经济拉上去,挣钱的事情放在后面的。所以这些李伟还得跟几个人说清楚,他们想加入进来那就加入进来,自己不勉强的。

    “我对国内的农产品这块看好,李伟的计划虽然前期投入可能会有点大,但是一旦稳定后以后的收入完全能看的到,我愿意投资这个农贸公司。”黄燕等李伟的话一落下就率先同意了,李伟不觉得是因为自己和她发生了关系的原因才促使她那么快决定,他觉得黄燕的眼光确实挺超前的。

    前世的李伟重生的时候,南方一个畜牧公司一上市,就催出来四十多个上亿身价的富翁出来,那时那家公司在全国占的份额连10%都没超过。而且随着大量的耕地被某些领导以经济发展的模式而改建成高楼大厦,人以食为天,耕地越来越少,农产品的价值就会越来越高,未来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完全就是钢需,这么大一块蛋糕,李伟不上去啃上一口怎么甘心,更何况这些还能推动自己家乡的发展,一举两得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零四章 怎么挣钱?

    老钟和李小琳也没犹豫就答应了,李小琳对于李伟有一种近乎盲目的相信,老钟不一样,在南方呆了几年,尤其是自己做的还是零售这个行业,后对于一些东西未来的走势,他能看出非常明显的变化,加上李伟关于农贸公司的构想的计划想的十分周道,对于一些隐患或者漏洞都有相应的措施。出于对李伟眼光的相信,所以他也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等多年过后,老钟才发现,自己当年坚决的相信李伟的眼光是个多么英明的决定,仅仅就农贸公司一个项目上市,就让他们几个人的身价瞬间上升了几十亿,更何况他手里还掌握着集团下面分拆出去的多个项目的股份,那些在多年后都是红的发烫的项目了。

    几个人都同意了这个项目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合适的管理人手来组建这个农贸公司了。李伟原本的意思是想从自己的同学里面找一个人出来帮自己来管理,但是经过了方远的事后他就完全死心了。熟人固然好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象老钟和李小琳一样,懂得如何维持长久合作之道。

    李伟这边没有合适的人选,老钟直接给了一个建议,就是从本省来招聘。湘省是个农业大省,省里的农业技校也不少,这方面的人才不少。估计很多人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要么改行了,要么自己搞了起来。所以只要公司这边的待遇条件够好,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并不难。

    “这个淘包怎么回事?一个免费开网店的网络平台为什么投资还要那么大?这个到时怎么收回成本?”谈妥了农贸公司的事情后李小琳把目光放到了下一个议题,关于投资淘包的建议。看到计划书上面的一到两个亿的投资,真真的吓到了她了,这得把她所有的连锁店全部加到一起才差不多这个价值了。

    李小琳的反应李伟并不意外,网络这种东西这个时候还没完全兴起来。很多人对于网络这个东西还处于半知半解的层面,尤其是一些年纪偏大的人,而且01年的网络泡沫也吓到了不少听说过网络的人。

    先花了点时间跟李小琳解释了淘包的模式,让她明白这个项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项目后才开始讨论这个项目。李伟现在计划搞淘包这东西不仅是为了抢先,而且还是为了淘包以后的大火。

    说实在话,对于商人来说。淘包肯定是他们最愿意最需要的东西了,特别是支付宝作为淘包公司实现盈利的撒手锏后,七天的周转期创造了一个免费周转资金的网络银行,这简直就是给自己打造了一个随时调用资金的金库了。

    不过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结果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加速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态势。李伟之前没想到搞这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怕被人戳脊梁,怕人说自己拿老百姓的钱打造出一个供自己透支金钱的血库出来。

    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实实体经济带来的效益肯定远远强于淘包的,因为一个店或者一个工厂的繁荣很有可能带动一条街,甚至一片地区的消费的,比起那种连面都不用见的网络交易,这种利益对地方的经济发展的帮助明显看的见的。

    而且虽然淘包喊着免费的口号,让更多的年轻人不用起步资金就能自己做生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李伟一直觉得这个模式大力发展似乎有点畸形的意义,当然这是他个人的想法。并不能当作真正的参考的。

    反正直到李伟重生的时候,这个国家还在为这个虚拟网络经济呐喊。李伟并不觉得这个东西真的很好。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它实际的意义也被过分夸大了。反而有种因为这个东西牵涉了太多人的利益了,所以才被捧起的感觉。

    李伟他们要搞这个东西,想要发展起来,捆绑太多数人跟着自己一起摇旗呐喊,这个是必须的。要不然很有可能就会成某些人嘴里的肥肉,直接连皮带毛一起吞了。而把这个东西搞起来后,自己将会成为前世的自己诟病的那种人,这是他最纠结的事情。

    如果贺建华的女友不来那么一手的话,李伟或许还下不了这个决心。现在他反倒能接受搞这个东西了。在李伟心里,与其让这个东西掌握在某些人手里圈钱,还不如让它掌握在自己手里更好点。

    “在网络上,其实往往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我们使用免费的目的是通过免费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市场的真实需求,来证明企业和业务的价值,同时也是一个跟客户的磨合过程。通过免费我们能吸纳更多的人气,让我们在对手还没壮大起来的时候抢先把资源垄断到手,然后迅速的壮大起来,这是一个网络企业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最好捷径。

    至于你说的收回成本就更简单了,拥有足够的人气后,支付宝设置的资金周转周期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利润点。你可以想象下,假如每天有一亿的资金留在我们手上,七天里能产生的利益就可想而知了。而实际上等淘宝被大众熟悉后,它每天留到我们手上的资金远远不止如此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开店商家竞价排名,钻石展位啊,增值服务以及广告等等来收取利润的。这也是一笔不少的来钱方式,单单就这笔收入,在我们的平台拥有足够的人气后,你会发现,我们曾经的投资可能只需要一年就能完全收回还能获利了。”看着李小琳,李伟把一些计划上面没有列举的东西说了出来。

    “其实我不担心这个东西挣不到钱,我担心的是这个东西以后挣到的钱太多了而让人眼红,如何守住这块大蛋糕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我们可能被某些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的。”(未完待续。)

第两百零五章 家里来的电话

    “这个好说。蛋糕太大了我们可以分些给别人吃嘛,只要舍的放弃一些东西,拉入更多的人进来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在当今的环境下,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代表了保证,这个计划我愿意加入。”

    老钟听了李伟说的这些后第一个就点头同意了,作为一个商业家族出来的人,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项目的巨大利益,他甚至有了把自己家族的人拉些过来一起分蛋糕的想法。有了他家族的加入,这个国家敢打他们主意的人就不多了,不过这要看李伟到时是什么意见了。

    “我也没意见,其实国外早就有这种模式了,不过国内能发展成什么样我挺期待的。”黄燕也同意了,剩下的李小琳不用说了。同样是睡过,李小琳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的会从李伟的利益考虑的,所以李伟决定做什么,只要是对的,她就会去支持的。

    但是黄燕不一样,虽然也和李伟啪啪了好几次,她做什么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的。对于自己有利的事情她才会去做的,没有利的事情她绝对不会插手的,最多提出自己反对的意见,跟和李伟睡过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感觉。

    这让李伟有点蛋痛的感觉,总感觉自己和黄燕之间似乎就是炮友的关系了。其实他也明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东西方不同的教育模式和人文环境造就出来的结果,跟两个女人有没有喜欢过自己似乎并没多大关系。

    “好吧,既然你们都同意了这个计划,那么明年春节一过我们就要上马这个计划,争取在年中的时候把平台推广出来。我们必须要快,抢在所有人都没发现这块蛋糕之前先把蛋糕占了再说。

    我这边还有一个合作伙伴,年后到时需要他过来一趟。银行那边就需要老钟去跟进了。我们可以把银行也捆绑到一条战线来,其他的人,如果有足够影响力的我们也可以把他们拉入进来。”

    李伟见三人都同意了,立刻就把这个计划安排下去,同银行和官员打交道的事情就让老钟去处理,他在市里和省里都有足够的关系。自己原本还在考虑张昭的事情。现在听老钟这么一说,让张昭加入进来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年后到时把张昭叫了过来让黄燕去跟进,拉人入伙的事情就交给黄燕来处理。李伟还特别的同老钟商量了下拉人的范围和规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进来的。特别是国外的资金,李伟对他们有种天然的抵制情绪,所以处理这些事情他不能做,只能让黄燕这个带着华侨身份的人去最合适了。

    谈妥了两个大计划后其他的都是一些小投资了,这两年商场还有餐饮连锁加上刚刚兴起的房产给几人挣了不少钱,这些投资下去对于现在的产业后面的持续发展并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几人正要继续讨论下去。李伟的电话响了。跟几人说了声抱歉,拿起手机一看,电话是自己老妈打过来的,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找自己有什么事情。李伟连忙起身走出房间,然后接了电话。“小伟,你能不能回家一趟?

    电话那头李伟妈的声音有点急促,让李伟的心一下就紧张起来,这年尾的几天时间了。如果家里出了点什么事情就挺麻烦的,而且按照家里的风俗来说。年头年尾出事预兆也不好。“家里有什么事情吗?”

    “不是我们家里,是你们小学时候的那个姓郑的老师。他得了很严重的病,需要动手术。他们家条件你知道的,两个小孩还在读书,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他做民办教师的那点钱全部都给掏干净了,所以家里面现在拿不出那么大一笔钱出来做手术,正在到处借钱。”

    李伟妈说到这里的时候有点犹豫“我叫你回家就是想问问,你在市里有没办法帮下你们的老师,毕竟郑老师教过那么多年你们三兄妹的书。人也不错,家里刚刚借了一万块钱给他们家。”

    李伟妈说的那个郑老师李伟印象挺深的,就是村里小学的一个民办老师,教了十几年的书,对学校里面的每个学生都挺好的。拿着电话稍稍考虑了下,李伟问向电话那边“妈,郑老师得病的事情你怎么知道的?”

    不是李伟无情,而是经过了元旦那件事情后,他现在本能的就对某些事情和人心有了戒备之心。有些东西如果被有心人利用了那就不值了,很可能自己钱白花了,或许还讨不到好。

    “我原本也不知道郑老师生病的事情的,周围也没听人说过。前两天他家小孩放寒假了来我们家买鸭蛋的时候,我和他随便聊了几句知道的。今天在路上碰到郑老师的老婆,才知道他们家正在到处筹钱给郑老师治病。”电话里面李伟妈似乎有点感叹“郑老师在村里的小学教了十多年的书了,没想到到头来一场病的手术费用都不够,以前我还一直以为做老师的工资很高呢。”

    听了老妈的话李伟扯了扯嘴巴,没有吭声。民办老师的工资能有多高?李伟最清楚了。再晚两三年,李伟自己前世的时候曾经就去附近的一个小学代了一学期的课。一个月五百块钱,而且还经常拖欠,李伟代了一个学期的课生生的拖了半年才发。

    “妈,郑老师人现在在那里治疗?”没有同老妈讨论民办老师的待遇问题,李伟直接问起了郑老师呆在那个医院。

    “好象在市人民医院,你直接去医院那边看看他也好。郑老师是个好老师,小伟,咱们家有条件帮就帮帮他们一家吧?”李伟妈在自家富起来后并没自觉的把自己划到高人一等的行列去,依然还是那个勤劳善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