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傻女励志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熙儿家的新房子因为人多,建的很快,外围墙早就垒好了,很高,小偷不太容易从外面翻进来。
井也打好了,在院子里,灶房的旁边,用东西盖着呢,这样就不发愁每天打水的问题了,几乎可以尽情的享用。
主屋一层已经建好了,鸡窝啊,猪圈都已经搭好,建在房子的后面有些距离。
猪圈搭的不大,熙儿本就没想养多少头猪,只想养个两头,供自家吃的就够了,鸡舍反而搭的很大,养个百来只鸡不成问题。
另外熙儿还要求搭了两个茅草顶的棚子,棚子不高,也就一个成年人的高度而已,但是很大,这个熙儿打算种些大棚的蔬菜,供冬天食用,天冷时可以用围挡把四边遮挡起来,如若天气温暖,再把围挡拿掉。
在这个时代没有塑料薄膜,没有玻璃,只能这样做个简易的,先试验个一季,再慢慢的改良。
厕所搭在猪圈的旁边,离屋子远些。整个这么多建下来也就只占了半亩多的地而已,所以还有大片的空地都会按熙儿的想法,一部分种些蔬菜,供家人食用,一部分用来实验新奇的种子,如若成功,再大面积的推广。
家里的地,秋收也不用自家操心,原主家会有人收好,只需收的时候在旁监督就可以了。
家里忙碌了这么些日子,王氏明显的瘦了许多,但是人显得很精神,眼睛里时常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柏三柱几乎都在新屋子这边忙碌,柏老头家的地只能大早的时候去帮忙一个时辰。
福子和禄子带着喜子偶尔会去花秀才家听会子课,四儿跟在熙儿屁股后面忙的屁颠屁颠的。
山上的毛栗子成熟了,熙儿前世可喜欢吃栗子了,可惜,栗子太贵,养父母也不会常买给她吃,不过熙儿可是研究过糖炒栗子的做法的,虽然麻烦了点,但最终味道超级好吃。
这两天,熙儿和四儿就常常背着背篓进山,每次都能采满满的,福子和禄子有空也会来帮忙。
栗子可以糖炒当零食,可以烧菜,做法很多,这又给熙儿家增加了一个财路,王氏现在是不太有时间来帮她忙了,只能靠兄妹几个。
他们对熙儿对吃食方面怪异的想法已经很习惯了,反正就是熙儿怎么指挥,他们就怎么做。
这次一下出来了一个系列的关于栗子烧菜的菜方子,糖炒栗子是在喜瑞酒楼的外面售卖,栗子红焖鸭、浓香栗子鸡、栗子粥、栗子蒸酥肉、栗子鸡球汤以及餐后的点心栗子酥,关于配方以及调味的比例都细细的记下,并口述步骤和要领告诉了厨子,栗子由熙儿家来跟四里八乡的收,除了一部分做成糖炒栗子,其余的都送货给宋掌柜。
这么一来,在栗子身上,熙儿就大大的发了一笔,光菜方子就六百两,代买的糖炒栗子专门有个伙计在门外售卖,每日那是供不应求,再加上收栗子的差价,差不多赚了有一千多两银子。
宋掌柜一看这糖炒栗子能卖这么好,当即跟熙儿又签了授权买卖的契约,就是说熙儿家的糖炒栗子专门由喜瑞来卖,喜瑞除了拿取一部分的提成银子外,其余的都归熙儿所有。
这宋掌柜的生意头脑让熙儿不得不佩服,这单生意接下后,熙儿兄妹看实在忙不过来,招其他不相熟的人又不太放心,只得让舅舅去把两个舅妈接了过来,帮忙加工糖炒栗子,总归是自家人,做起来也安心了许多。
这糖炒栗子工序说多也不多,说少又不能少了那项,先是要浸泡,浸泡的时间还是有讲究的,不能过长,不能过短,都会影响后面的口感。
而后是吸干并擦干水分,每个栗子上面剪开豁口,炒的时候才能入味,
炒的过程和火候也很讲究。
刚开始舅妈吴氏和任氏很不得要领,都是熙儿在旁边手把手的教会,适应了些日子,才放开了手脚,所以炒栗子的工作就交给了吴氏和任氏。
熙儿想,待舅妈们完全熟悉炒栗子的过程和方法后,以后这个赚钱的路子就给舅舅家。
第三十七章 胳膊肘往外拐
虽是每年就秋冬两季忙些,但这收入是源源不断的,加上舅舅舅妈本就是劳作惯了的人,而且,这么些年两兄弟家也一直拧成一股绳,谁有了好处都不会忘记对方,所以这糖炒栗子给他们做是最合适的。
如果让柏家来弄的话,估计累活都是熙儿家做,钱永远是没熙儿家的份。
熙儿的原则:有恩报恩,谁对她好,她会加倍奉还;谁给她家使过绊子,那么对不起,有仇报仇。
这才没一个月,光糖炒栗子,熙儿就赚了个钵满盆,按事先讲的,三分之二的利润给了两位舅妈。
除去收栗子的银子和人工材料费,一共赚了八百多两,三家每家分了有两百多两,舅舅舅妈们都说沾了外甥和外甥女的大便宜了。
在赚银子的同时,也被柏老头那房恨红了眼,直骂熙儿家是胳膊肘往外拐的白眼儿狼。
看着每日一箩一箩来送栗子的人,再看每日来拉栗子的牛车,孙氏和小孙氏气的牙根儿痒痒的,但又无法。
熙儿几个小的,每日负责把栗子切了口子,但这么长时间下来也确实感觉很累,于是就在村里找了品行端正,人不多言且手脚勤快的两三个妇人来做小工,每日工钱也按十文银子算。
喜得几个妇人恨不得日日能有这样的好事来做,王氏只要新屋子没啥事要帮忙,就拉着郑氏也来做,多赚些外快也好,郑氏现如今也不做刺绣的活计了,光在熙儿家帮忙,每日就能拿的银子比绣东西高多了。
因为熙儿的糖炒栗子,石沟屯村乃至周边几个村子都掀起了采摘栗子的风潮,大部分是卖给熙儿家赚些碎银子,又不累,就只要去山上摘了就行,还有一部分人是想仿着熙儿家做的。
集市上已经有些人也卖糖炒栗子,卖价便宜很多,可是只做到了形似而神不似。
如若糖炒栗子有那么好模仿的话,它也不值钱了。
而且这秘诀就在泡制和炒的技巧和流程里面,每一步的做法如果有出入都会影响糖炒栗子的味道。
不但是别人想仿制,就连小孙氏和孙氏也特别想知道具体的做法,可炒制的灶台可是又重新改良过的,来掌炒勺的是吴氏和任氏,她们是想来偷窥也不成。
每天闻着那栗子的香味,小孙氏急的是抓耳挠心的。
小孙氏本想跟吴氏或任氏中的任何一人套套近乎,从而炒栗子时可以站边上详看,可不管是谁不是对她冷言冷语,就是视而不见。
相反的孙氏到不是那么激动,她是这家的长辈,如若孝敬,还能少了她的不成,实在不行,就跟三儿子要啊,量他也不敢少给了自己的。
就跟一个多月前才过的八月十五一样,柏三柱和王氏还是买了上好的糕点和两身衣料孝敬过来了,可自己是长辈,想对他们使什么脸色就使什么脸色,再不高兴也得受着。
柏老头独自一人时也暗自垂叹,这老三不该啊,怎地带了岳家赚银子,就把自家兄弟丢了呢,这是跟柏家离了心啊。
他们心里的小九九,熙儿可是管不着,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恶,哼,我也不让你舒坦。
柏二柱最近也整天脸挂着,这个老三,先前赚的银子被柏大芬设计全套进去了,自己也暗自占了一半的便宜,现下,这银子赚海了,比自家要有钱的多,要不也想个计策来算计老三一家?
建本建弘兄弟俩则是一直央求他们娘,去跟三婶要些栗子来吃,闻着这味道,哈喇子都流湿了衣裳。
被小孙氏发泄似的敲了几下脑袋,打了屁股几巴掌,“吃吃吃,就知道吃,吃死你们两个兔崽子,给老娘滚一边儿去。”
建弘何时受过这等委屈啊,当即哇哇大哭,四儿听到,在那一边忙着泡栗子一边讲:“二伯娘这是拿自己的儿子发泄给咱看呢,傻不傻。”
家人帮忙的人也都到了,兄妹们总算是可以歇了歇,大家都累倒在炕上。
熙儿除了想光忙栗子,这时候也是山核桃成熟的季节,真是太可惜了,早就该采摘了。
这一样都忙不过来,哪能再忙一样呢,看来以后自己还是当个指挥者,把只要能赚的银子都赚进来,有技术含量的自家做,一般的还是请些固定的小工。
发家致富,不是梦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熙儿家来说,银子还是非常重要滴!
眨眼,秋收了,这是庄户人家一年最忙的时候,所以在熙儿家建房的师傅,和帮工的,都让他们歇了几天,等忙完了这几天再来上工。
秋收后,过了农忙季节,很多劳力都是闲赋在家,外出寻短工的人多了,基本上都是想赚些银子回家过年的。
熙儿想等地里的粮食收割后,刚好请些短工来种些大白菜和白萝卜,天往下就渐渐的开始冷了,需要储存些蔬菜过冬,冬天蔬菜不似前世丰盛,品种也很少,一般大白菜和白萝卜是家里必须储存的。
地里收的粮食基本都收的差不多了,舅舅舅妈们也回家了几天,所以炒栗子的活计就由王氏来炒,给镇上供应的量也少了很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出现这样的情况,熙儿是很高兴的,说明她家的东西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是另一方面,这栗子都是野生的,也就是靠天收的东西,如果能自家种植,那产量方面都可以估计的。
再过些日子,板栗树应该就到了自身的休眠期,是最佳的移植的时间,当然移植后的板栗起码也得等两到三年才能开始结果,但一但从开始结果,那就是源源不断的财源。
熙儿决定乘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再买些上田,留个十亩先做个长期的试验,树苗就从山里挖,拣还没开始结果的树挖比较合适。
小麦已经全部收上来了,那户人家已经把十亩小麦的收成,均分了一半给了熙儿家,亩产量两担不到,一担按前世的换算为一百斤,一亩小麦产一百多斤,在当时来讲已经算是很多的了,如果换成中田,也就差不多一半的产量。
所以熙儿家分得了九百多斤的粮食,那边柏老头分家时说好的,地里的粮食共分五分,按这个算法,好歹也能分些粮食吧。
别人家都收完了,柏老头家才收了一半,柏二柱每天回家喊腿疼腰疼的磨洋工,柏建树和柏建本也是有样学样,只有柏老头是真的浑身酸疼,这时候才觉着柏老三的好来。
柏二柱他们爷三个,虽说喊疼,但是又不敢不去地里,这是有关银子的事,要是柏老头一动怒,这快到手的银子就泡汤了,所以每天出门前,小孙氏是嘱咐了又嘱咐,一切以银子为重。
柏三柱每天也去帮会忙,但最多是一个时辰,要不兄妹几个总有一个去地里,找各种借口让他不得不回去做。
时间一长,本还指望着柏三柱来帮着收割的柏二柱他们算是死了这条心了。
熙儿决定把收的这些小麦拣出一些好的出来留种,其余的全加工成面粉,都留着,自家吃。
也就是熙儿这一年银子没少赚,要按平常人家,谁舍得这种了大半年的麦子留自家吃啊,早就卖了换银子了,再买些品相较次的留着自家吃。
既然家里现在不缺过日子的银子了,熙儿还是想把日子过的舒舒服服,不是缺吃少穿的。
舅舅和舅妈们农忙完回来了,包括建房的师傅们都一起过来了,停了几日工的新房子又开始动工了起来。
预计也就一个月不到的样子,房子全能盖好,放眼整个石沟屯村,也只有熙儿家的屋子是盖的小二层。
这流言蜚语的也出来了,村里农忙过去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闲来无事就聊开了,说柏老三家的傻闺女其实是个贵人,以前没开眼,自从好了之后,柏老三每日都有银钱数呢。
还有的悄悄的说,说王氏娘家倒贴的其实是个借口,真正的银子都是那个三丫头赚的,这丫头神呢,这炒栗子的主意就是她想的,其他赚钱的主意是一个接一个,王氏苦尽甘来喽,就等着每日在家数银子玩吧。
又有说柏大芬骗了柏老三的银子,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柏老三家现在才是真正的发起来了呢,不过她也没啥脸回来了。
说柏老头和孙氏傻的也有很多人,甚至有些人还上门来挑拨孙氏和王氏娘家的关系,他们想看看孙氏用什么法子来作贱王氏。
一时间,熙儿家依然成了村里喜欢嚼舌根人士的谈资,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妒忌羡慕,都与熙儿无关,自己日子过好了才是真的。
柏老头几个人好不容易把麦子收上来了,别家都休息了好几日。他思量再三,还是把它们全卖掉,再换些品相次的,留着自家吃。
就在去卖麦子的前一晚,柏老头在估算总共能卖多少银子,一家分得多少,孙氏在旁边插嘴了,算那细干啥,大儿子家分些,二儿子家少分些,反正他们跟着我们吃,老三家就别分了,人家大把的银子赚着,还瞧的上眼这鸡毛蒜皮的。
第三十八章 柏文成亲
柏老头想想也是,那老三家炒栗子是卖了一拨又一拨,也没说拿些栗子给他和孙氏俩尝尝,有赚钱的路子没说给自家人,反而倒贴给了岳家,真是离了心啊,柏老头想想心都拔凉拔凉的。
就这样,分家时说好的,熙儿家该分得的粮食泡汤了,一直到柏老头把地里的番薯全收回去,熙儿家也没等到,柏老头承诺自家的那份儿粮食。
柏三柱是不会到他爹那儿去要的,王氏更不会,熙儿兄妹可在意了,但不会现在去要,但是如若哪天,你柏老头和孙氏来跟自家要东西,可没那么容易了。
先前让本村的木匠师傅打的,每个房间的衣橱、柜子、饭桌和椅子等,都已经打好了,就等着熙儿过去瞧过,如若没问题就准备刷些漆,再透透气,等房子完全建好就可以搬过去了。
木匠师傅也姓卫,四十多岁了,是卫里正的爷爷兄弟家的后辈,虽说同姓卫,但这支也远了。
但卫木匠手艺不错,所有的接缝都是榫头接榫头,不像后世用钉子,衣橱柜子的雕花真是栩栩如生,边边角角那是做的很是圆润,打磨的非常光滑。
柜子的隔间是熙儿设计的,有挂衣裳的隔断,有摆放的隔断,专门放内内的抽屉也做了几个,另外还让卫木匠做了不少衣架,留着晾晒衣服。
光这个衣橱的设计就让见过的人非常的好奇,一般的衣橱子就是两扇门,哪有这隔板那隔断的呢,这闺女脑子里咋净出些稀奇古怪的点子呢。
卫木匠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衣橱,能理解熙儿的设计并做出来,连他都暗暗的佩服自己。
熙儿很是满意这些个家具,恨不得什么也不刷就直接用上,但后来想想,怎么地也得做些防虫措施吧,就让卫木匠单给刷一层防虫防蛀漆,还要保持木头的本色。
这个屋内的门都是用的原木色,比满屋全是红色好的多了,又显得很温馨,很田园。
等房子建好,通个十天半个月的风,再把家具用牛车拉过去就行,到时直接拎包入住了。
睡觉的棉絮被子,熙儿去镇上时都已经定做好了,老的破被子一个都不带,从垫到盖的全换的新的,还多买了些棉被,留着姥爷舅舅他们一家来做客时盖的,光棉被就整整拉了一牛车,凡是见到的人都是羡慕的眼神,这年头棉花产量本就不高,所以棉被价格不菲,光一张就得二三两银子,何况这一牛车。
每张被子熙儿又配了不薄不厚的棉布回来自己做成被套,这样洗洗晒晒也方便,不像先前的棉被,都是一个布面子,一个布底子,一针针缝在被子上,要洗时每个布面布底都得拆下,很是麻烦,邋遢的人家估计盖一辈子也不拆洗。
日子就这么忙碌中,眨眼到了柏文成亲的日子,据说柏大柱早就帮柏文买了先前看中的小院子,女方也很满意。
柏大柱前些天就过来带信儿了,让柏老头和孙氏务必出席,小孙氏和柏二柱一家六个人也打算过去,熙儿家就柏三柱和王氏过去,熙儿几个得照看着家里,也就没打算过去。
关于出份子的事情,柏老头找柏二柱和柏三柱兄弟俩商量了一番,柏老头的意思,老三家现在富足,多出些,他和二儿子家少出些,加上先前柏老头贴了部分柏文买房的银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