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道士-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求道、问道、懂道、明道、入道、学道、悟道,以及成道、得道、行道、证道、合道、守道。你没入道,还没有学道之心,这个以后你自会经历具备。你说,在这十个月,你读过很多书?除了我要求外,还看过其它书籍,确实超过我的预料。不知,你对神仙?妖魔?鬼怪?道,儒,佛,诸子百家怎么看?你给我说说?我看你参悟体会出什么?”

    张继承答应一声,回答一声:“是前辈。”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神仙一派,主要是关于精神和思想,他们认为天地也好,万物也好,所有一切都是由精神,思想构成。神领于天,仙主于地,他们观察天地,看天变化莫测,地生生不息,自然威力无穷,故而效仿,拥有超能力,称之为神。传说中的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而传说中的仙,指的是一些具有特殊能力、并且可以长生不老;通过修炼得道,而获得神通,并得到惊天的能力,而且参悟天地造化,无所不能。”

    这时停上一下,咳嗽一声,接着说道:“古书说:神仙,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他们能够预测预言,无牵无挂,逍遥自在,灵性极高,且行善事。他们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死,逍遥自在,这是他们思想:如浩然天地,正气长存,天心至仁,正道不孤,他们认为只有光明,才是最神圣的。”

    谭世仁看着他,满意一笑,答应一声“哦,这样啊?”,稍一沉思,然后问道:“这是神仙一说,还有什么是妖魔呢?”

    张继承咳嗽一下,清一清喉咙,对他说道:“关于妖魔,泛指一切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超出常识范围的异常行为,或能发挥出不可思议力量的个体,这包含各种鬼怪变化之物,属于一种超自然的存在。他们是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属于邪恶势力,有魔王、魔怪、魔鬼、恶魔、妖魔、魔兽,主张通过邪恶,用黑暗来征服世界,以专吃血食,吸取精血,为长生目的,他们认为这样才是神圣的。”

    谭世仁答应一声“是的”停上一下,然后问道:“啦?什么是鬼怪呢?你对我说说?”

    张继承看着他,舔一舔嘴巴,吞一口口水,接着回道:“关于鬼怪,传说人死之后化为鬼,古书中说:鬼者,归也,其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油膏归于露,毛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化为亡灵而归于幽冥之地。”

    说到这里,他稍一停,接着说道:“怪,首先是物,不过它们跟人不同,是让人害怕的物。对于人来说不熟悉、是不解的物、平常生活中几乎没见过的物,或者见过同类的物,但跟同类的物有很大差别,让人产生怎么会长成这样的疑惑?因为对这些不熟悉,因为对这些不了解,不免让人产生神秘感、恐惧,种种奇怪的百物和许多人没见过的物,让人害怕的各种动物、植物、天气现象,这便是鬼怪,他们主张通过残暴来统治这个世界,他们信奉邪恶,他们认为这些才是神圣的。”

    谭世仁看着他,听他说完,满意一笑,带着和蔼,对他说道:“这些是神仙,妖魔,鬼怪,下面还有道,儒,佛,以及诸子百家,你有什么看法?给我说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016章 再说儒学 墨家思想
    张继承沉吟一下,稍一思索,回过神,然后说道:“道家虽奉李耳为祖,但真正能体现道家思想的庄子,他却信奉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无论于个人还是于社会来说,都有其有益之处。但后世道门中人却追求虚无缥缈的成仙和长生,先有徐福为始皇帝海外求仙,后有张道陵传丹鼎之术,越发背离李庄之道;更有东汉张角借道门之名愚弄百姓,并且举事造反,令大汉国本动摇,生灵涂炭。所以,在我看来今日之道门早已不是先秦之道,它各种流派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于世,若以一字概括的话,那就是一个‘杂’字!不知道我说的对是不对?前辈?”

    谭世仁在一边听着,等他说完,这才微微额首。

    张继承见状豪兴大发,忙喝口茶润润嗓子,然后,继续侃侃而谈:“佛家源自天竺悉达多太子,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截然不同。佛陀原本为解除人生八苦而冥思得悟,继而创立出释家学说,经后人演绎而成大小乘佛教,追求最终的空寂和超脱。可惜我无法领会空寂的境界,抛开这一节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轮回思想,佛家的学说充满智慧,它由人的内心出发,去感受和领悟世界的真相。不过它离世出尘的思想,以及因果报应的说法,又让人难以接受。它在所有学说中最难理解,也最难领会,不过它劝人向善的想法,倒也值得肯定。”

    张继承略缓一缓,继续说道:“相比佛家的离尘出世,儒家则完全是入世的学说,它的核心是道德教化加等级维护,这是从周公之礼延续下来的森严等级,在孔子那里得到发扬和深化。它的这种核心思想,对于历代皇帝有莫大益处,因而受到极大的推崇,所有帝王都希望自己的臣民遵照儒家的教导,来恪守君臣之礼,这也是它受到历代帝王扶持的重要原因。不过,在我认为这种道德教化的能力受到不该有的夸大,如果靠道德的约束能实现天下大同,那么律法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谭世仁听他说完,也不回答,这时想了想,突然问道:“为何自先秦以后?尤其汉代以来?百家凋零?唯有儒家一枝独秀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张继承听完,沉吟一下,然后回道:“这个,那是因为儒家的思想有利于历代帝王的统治,它尊君重德的核心思想,对于臣民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因而历代帝王都愿意重用儒生。人总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儒学得到有志为官者的追捧。可惜它宣扬的那套周礼,对帝王没有制衡和约束作用,一旦处于权力顶峰的帝王失德,整个由儒学建立起来的朝廷,会对之毫无办法。”

    谭世仁听到这里,不由额首说道:“不错,不过自秦以后的历代王朝,并非完全是以儒学为纲,你认为历代王朝最核心的思想是以什么为基础?你对我说说?”

    张继承看着他,听他问起,没有思索,立刻回道:“它是披着儒学外衣的法家思想,一部《商君书》**裸地写明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是如何用严刑峻法,把秦国变成一个没有人性亲情的虎狼之国。法家用酷法把所有权力集中到君王手中,虽然大大提高君王执政的效率,但把所有责任系于君王一身,使国家的前途命运始终处于不可预测的危险之中。秦国因始皇帝意外身亡而分崩离析,正因于此。自秦以后,历代王朝的统治俱是在法家和儒家之间交替摇摆,可以说是儒家与法家的混合体。这种统治的最大的弊端,则在于天下安危系于帝王一身,帝王英明则天下兴盛,帝王昏庸则天下衰亡,由此所形成的连锁反应,直接导致一个朝政的衰败,国破家亡,好像是历史的宿命?”

    谭世仁听完,思索一会,接着问道:“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可避免这种宿命?有哪种学说讨论过这个问题?”

    张继承想一想后,还是迟疑回道:“我还没有深入地想过这个问题,而在诸子百家中,好像只有墨家提到过选天子,可惜墨家流传于世的文字寥寥无几,我仅知道墨子推崇博爱、非攻和敬鬼神之说,除此之外,我对墨家是一知半解。”

    谭世仁端起茶浅浅抿上一口,淡淡问道:“这十个月来你看过不少书?不知你对哪些典籍或流派最感兴趣?”

    张继承想上一想,沉吟一下,对他说道:“诸子百家都有其独到之处,短短十个月只能略知皮毛,我还是第一次想要读更多的书,以便更多地理解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和学说。不过比较而言,我最感兴的只有墨家。”

    谭世仁眉梢一跳,淡淡问道:“为什么?”

    张继承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微微叹道:“因为这个流派留下的文字最少,我找遍整个藏经阁,仅找到一本《墨子》,但这本典籍,却让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世界,墨家令人景仰,它是我最感兴趣的流派,也是最崇敬的一个。”

    谭世仁只十额首,然后问道:“对,我明白了。只要是人总是对神秘的东西充满兴趣,这是人之常情,我能理解这些,但这墨家你为何对它也感兴趣?”

    张继承看着他,此时正色说道:“我对墨家感兴趣,其实是因为我无法理解墨家的理想和追求。墨子把自己一生都献给帮助弱者的义举。他是一个圣人,但是他的思想已经违反人性自私的天性,注定很难找到追随者。这个世界偶尔出现一个圣人不算奇怪,但像墨家弟子这样都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在令人不解。我想知道墨家学说究竟有何魔力?它能令无数弟子以命追随?它不像儒家能给人荣华富贵,不像道家能给人成仙得道的希望,也不像佛家能给人许诺一个极乐世界,更不像法家给人一种号令天下的满足和成就感,它是完全不求回报的纯粹奉献!很难相信这世上竟有这样的人?我无法理解这些是为什么?更不知道他们想的什么?所追求的是什么?”

    谭世仁嘴边泛起一丝微笑,看着他额首说道:“张继承,你的聪明超过我的预料,或者,你不适合修道,应该进入仕途,在世俗从政为官,但你应该能做这之外的很多事情,你身为松山弟子,神仙传人,天师后裔,主定是要走这样的路;而且你名字又叫继承,这个或者是你一生断语。正因为你继承道家之学,又有为正道之心,将来肯定会为这些拼搏一生,但这样人往往没有好的下场,你在求道之时要想清楚?”

    说到这里,他苦笑一下,接着说道:“还有你推崇墨家,对他们感兴趣,这更说明你是个怀有正义感之人,但是现在道统没落,邪魔歪道尽是,小妖小怪都出来溜达,取道门之名出来招摇撞骗,愚弄大众。你如果要走上正道这条路,那是死路一条,不过,你还没到问道阶段,现在也说不好,这也说不定,究竟会如何,以后要看你怎么选择知道吗?”

    张继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也没想自己是否真的属于正道,如自己名字一样,要继承什么,去为正道做些什么,他甚至在问:“什么是正道?”想到这里,不由问道:“前辈,墨家它可是公开收徒?又大肆在宣扬其平等、博爱、互助和自律的思想?但是自秦以后?为什么?却再难见墨家弟子的踪影,而且它的典籍也只有零星不全的残本流传于世,不知这又是为何?你给我说说好吗?好像这里面有很多隐情?”

    谭世仁听他说完,不由叹道:“这个不好回答,因为墨家只敬鬼神,不敬天子,与儒家宣扬的森严等级一锋相对,甚至还提出选天子的思想,自然被历朝历代帝王视为叛逆。秦二皇一统天下后,实行商鞅传下的贫民、弱民、辱民的政策,对民众实行奴化,对所有开启民智的学说和流派皆行禁绝,不尊帝王、妄图平等墨家自然是首当其冲,所以才有震惊后人的焚书坑儒。”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017章 根本不懂 睡梦之中
    谭世仁略微顿上一下,继续说道,“自秦以后,百家学说都得到一定的程度恢复和发展,唯有墨家依旧为历代帝王所忌,墨家弟子只得改头换面,自命为侠,以**自由的姿态游走于江湖。不过,由于汉武帝严厉取缔和镇压各地游侠,混迹于江湖的墨家弟子再次遭到残酷和打击,墨家因而式微,最终绝迹于江湖。墨子的著作也多为历代帝王销毁,最终,仅有残缺不全的几篇,混在道家、儒家或杂家的典籍中,才得以流传。这也是居正道者,必然的下场。所以,你立道时要考虑好?”

    “原来是这样!”张继承这才恍然点头,暗自佩服谭世仁的渊博学识,他对谭世仁恭敬一拜,接着说道:“多谢前辈指点迷津,晚辈紧记,此生不忘。”

    张继承现在自然也没有深刻去想过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佛家,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含义,更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样?这个世界如何?他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果不是松山祖师对他嘱咐,他现在可以说不知道为什么,应该去做什么,他但身为修道之人,以后自然要刻苦学习,好好修练,可以说这是宿命也不为过,没有选择。

    谭世仁看着他,接着苦笑一下,对他说道:“你先出去吧?先洗一个躁,在好好休息一下。”

    张继承看着他,满是恭敬,答应一声:“是前辈。”说完,恭身走出门去。

    谭世仁这才站起身来,看着他离去背影,这时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孩子真是看不透?现在天地?现在世界?如此环境?竟然还有这样人?这么有向道之心?求道之志?立道之心的人?他身为松山弟子,神仙传人,天师后裔,不知道他究竟能做什么?”也不多说,苦笑一下,走出藏经阁。

    张继承走出藏经阁,独自回到自己住房,接着在厨房打上几桶热水,开始好好清洗起来,他可是十个月没洗过澡,足足洗上四桶水,才洗干净,洗完头发,全部擦干以后,这才穿上新制衣服,梳好头发挽个道鬓,这才走出门去。

    十个月没走出门,没有见到过太阳,这时站在外面,真是舒服之极,说不出的自在。他回想起离开师父以后,这一路所经历的事情,从他离开师门,下山来到全真派重阳宫,再到破解循环阵,以及奇门五行阵,见到全真掌教谭世仁,并要他读上十个月的书,虽然没有什么物质上收获,但确实让他增长不少知识,收获一大笔精神财富,而这几个月的苦读和诸圣交流,这一结束以后,仿佛,如同,已经过上几世一样,这样的感觉,他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但多少有些感叹。

    在悟真观休息上三天,谭世仁没有打扰他,这一天,把他叫到自己房里,对他说道:“继承,这些天我想过你的事情,既然你师父安排你入世,那么先让你接触一下外面世界吧?外面世界,并非我们修真之人能适应,那里环境很糟。我准备把你送到中国道学院去读书,你先回去收拾一下东西,我们明早起程去陕西西安,再坐飞机到北京,顺便到中国宗教局,中国道教协会给你登记一下。还有你现在没有身份,还要去公安局给你上一下户口,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呢?恐怕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

    张继承苦笑看着他,这时听他说着,没有插话,他根本不知他在说什么,根本听不懂,这些是什么意思,接着问道:“谭前辈?什么是中国道学院?这中国是什么东西啊?还有飞机?那什么宗教局?道教协会?是什么东西啊?我到公安局上什么户啊?我怎么没听说过?你给我好好说说好吗?”

    谭世仁听到这里,只有苦笑一下,对他说道:“唉!你常年在深山,自小在封闭环境下长大,没有接触过外面,自是不知道这些。”长叹口气,给他解释道:“这个中国是我们国家,如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一样,是国家的名称。至于道教协会是道士成立的组织,他们负责管理道观人员,而宗教局是专门管理道教一样的教派机构。公安局就像以前的衙门,专门负责治安,管理社会人员的部门。你下山要入世,必须在他们那里登记上户,有个身份证明,才能在外面行走。没那东西寸步难行,你不介于上到我户口上吧?做我名份上的弟子吧?”

    其实,谭世仁自一见到张继承,再看到如此良材美质,他已经有收徒之心,但对方已经有师门,故而不好开口,何况见异思迁,没有经过对方师长同意,他自然不好意思说什么再拜在他门下的话,而这些日子相处,他和张继承可以说是誉师誉友,而他要下山入世,所以才说出名分上的师父,没有行过拜师礼,没有人证明,所以说是有名无实,只是把他户口挂在门下而已。

    张继承听到这里,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何况自己又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至于名份上的师父他完全没有意见,在下山之时,松山祖师,自己师父也曾经告诫过自己,这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如师之人,不要因为门户之见,而见到有本事的人,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不去向对方学习,这样做是很傻的事情,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己师父并不在乎自己多拜一个师父,学习更多的本事,有明师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这时说道:“如果前辈不嫌弃话?从今以后我便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