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果蔬青恋-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武帝道:“入京怎么了?正好可试探他有无野心、可能安分。皇儿不可像那些臣子一般眼光狭隘,只贪恋安国是块肥肉,也不管自己能否降得住。大靖如今疆土辽阔,安国更是遥远,想完全掌控太难了!”

    “……秦朝以前,帝王采用分封诸侯制,便同朕今日对安国一样。秦统一六国后,才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然秦时疆土尚不及我大靖今日一半……”

    “……秦霖这个青龙王,就等于朕分封在北疆的诸侯。看似养虎为患,然你切不可被这表象迷惑。以为杀了他北疆就能安定。之前的安国就是证明,那可是与我大靖比肩的大国!”

    英武帝十分耐心地为儿子分析天下大势,进退取舍间要考虑各方势力平衡、内外权衡掣肘等,运用手段不可拘泥于当时祖制,须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万不能生搬硬套……

    秦旷仰慕地看着父皇,连连点头道:“儿臣受教了。”

    因又问道:“父皇,那选妃之事如何,儿臣能不能选张三姑娘做太子妃?”

    一句话把英武帝问得出神起来。

    若是两月前,他还不能下决心;然他往北走了一趟。经历了情劫,至今尚未平复,禁不住就设身处地为儿子打算起来。

    试想。秦旷贵为大靖太子,那张三姑娘也未嫁人,这都不能让他如愿,他们父子还算这大靖的至尊吗?

    那张灵儿已嫁,这张水儿就不同,既然张家一定要送个女儿进宫,就是她了!

    连个女人都争不过来,这不是明君。这是窝囊废!

    圣君要做,男人的志气也不可丢,皇家的尊严更不容轻视!

    英武帝起了护短之心。斩截道:“朕决定:立张水儿为太子妃!”

    秦旷大喜,急忙跪下叩谢:“儿臣谢父皇!”

    英武帝挥手叫起,又道:“此事还需慎重处置。毕竟之前张王两家在议亲,不能寒了王家的心。回头朕宣王相来,讲明情势。”

    秦旷担忧地问道:“若是王相恳求该如何?儿臣还曾答应王穷,绝不使卑劣强逼的手段呢。”

    英武帝威严道:“皇家没有逼!撇开君臣纲常不论,以目前情势,张家非送女进宫不可。虽然张家还有两女,但太子妃将来母仪天下,岂能随便将就!张三姑娘身为玄武王亲妹子,比张家二房姑娘更合适。王爱卿身为宰相,当知轻重。”

    秦旷笑着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

    这下,他可真是称心如意了。

    不说英武帝父子三言两语就决定了香荽的命运,且说小葱散朝后,匆匆和葫芦说了两句,便回了将军府。因李敬文的爹娘弟妹来了,她自然要先回家拜见公婆,一面命人去王府那边送信,说稍后再过去给老太妃和爹娘请安。

    到家后,与公婆姑叔等见过,其寒暄热闹也不消细说。

    当下,早早陪家人用过晚饭后,小葱跟公婆禀告一声,往玄武王府看望爹娘,小姑子李慕棋也跟着去了。

    因外面下着大雪,姑嫂二人便坐车去。

    来到王府门口,却听见乱糟糟的吵嚷声。

    小葱纳闷:谁这么大胆子,敢在王府门口闹事?

    也等不及让随从去查看,忙掀开车帘自己瞧。

    却见一个罩着红色毛披风、头上戴着兜帽的小矮人正在王府西角门前的雪地里叫嚷,声音稚嫩,气势十足:“让我进去!我要进去!我是俘虏,我要进去!”

    旁边两丫头不住劝,王府门房也不住哄,矮人只是不听。

    小葱听得大奇,命人唤门房来问。

    那门房见了小葱的马车,又见跟随的人都是熟面孔,知道是姑奶奶回来了,大喜,急忙迎了过来。

    听小葱询问缘故,他急急忙忙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是高凡的女儿高雁,自从被青莲带回来后,张家将她送去她外祖杜家。谁知小姑娘不肯住杜家,要住张家,说她是小苞谷哥哥的俘虏,要给他当丫鬟,赖在张家不走了。

    “王妃命人将她送走了,隔日她又来了。来就来了,玩一天,到了晚上也不走。老王妃觉得不妥,便命小的们不放她进来。她就闹上了。一天一闹,直到放她进去为止。杜家也不管,说管不住。”

    如今两国结盟,这小丫头是安国宰相的闺女,那是外宾,哪能把人家真当俘虏呢;放她进去也不成,她赖着不走,若有一点闪失,玄武王府难辞其咎;不放她进去也不成,这大冬天的,她能在门口耗两时辰,回头冻病了。更麻烦。

    打不得,骂不得,赶不走,又不能放进去,真真是为难死门房了,所以说。在哪当差都不容易。

    正说着,那边高雁又喊:“小苞谷,你出来!你说带我玩的,又不管我了。出来……张苞谷……出来——”

    王府守卫道:“我家小少爷去国子监读书了,不在家。”

    高雁一点不怕。掐着小腰反驳道:“你胡说!我去国子监问过了,他没上学,我才找这来的。”

    王府守卫听了干瞪眼。

    高雁便跳脚嚷道:“让我进去!我要进去!我要进去!我要进去!我要……”

    有一堆弟妹、还生了两个儿子的小葱听得很无语:高凡那样一个人。怎么养个闺女这样?

    高凡后来对人道,他闺女之所以变得这样,全拜张家小苞谷所赐,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且说眼前,小葱觉得不能任由高雁闹了,心思一转,把脸一放。跳下马车,喝命王府侍卫“既是俘虏,那就把她带进去关起来。”

    侍卫们都愣住了。

    高雁也愣住。转头仰脸看向小葱,问道:“你是谁?”

    小葱威严地喝道:“我乃玄武将军,是小苞谷的大姐。按照军中处置俘虏的规定。现将你关押!”

    转脸对侍卫们吩咐道:“带进去交给王妃,派几个婆子看押起来,不许她到处走动,也不许随便见人。当然,我大靖对俘虏一向优待,饭还是要给她吃的。还不快去!”

    随同高雁来的两个丫鬟慌了,急忙恳求。

    高雁却“哼”了一声,小嘴一撅,不屑道:“关就关!我不怕。我能吃苦。等我长大了……哼……”

    斜了小葱一眼,分明说“到时候要你好看!”然后不等侍卫来押,自己就跑进门去了,十分的有胆色。

    两丫鬟只得一齐跟进去。

    小葱望着小不点背影使劲咬牙。

    她转身上车,进入内院,先去见大嫂周菡。

    寒暄已毕,将高雁的事说了,又如此这般说了一番话。

    周菡拍手笑道:“这主意好!妹妹出面也更好。”

    商议安排妥后,两人才结伴往老太妃院里去,正是晚饭的时候,一家人都在那边呢。

    见了面,长辈兄弟姊妹们都开心不已。

    “大姐姐,怎么二姐没回来?”

    “她现在哪能随便回家呢,当军营是什么地方了。”

    “那我们找一天去瞧她。”

    ……

    说笑间,大家入席吃饭。

    因小葱吃过了,便在奶奶跟前伺候。

    饭后,兄弟姊妹闲话说笑,喜气非常。

    这是有缘故的,因紫茄平安归来,且意外得了好姻缘,大家自然转怒为喜,此其一。

    其二就是,两国结盟,安皇要亲自来神都迎娶王妃,张郑两家最近都在预备紫茄出嫁的事,上下都喜气洋洋。

    其三便是为了张家姊妹入宫待选的事了。

    原来,长辈们心里虽不愿送女进宫,面上却不曾透露一点——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被人知道了,便是对皇家大不敬之罪,所以小辈们只觉得新奇。

    再加上年关已近,大姐出征回来了,大哥年后也要回来,诸事赶在一处,老老小小都乐得合不拢嘴,总是未语先笑,不笑也像在笑;主子们如此,王府属官和下人仆妇更不用说了,自然与有荣焉!

    喧嚷声中,张杨回来了。于是他兄弟妯娌和小葱将香荽姊妹三个叫去郑氏外屋议事。

    当下,张槐张杨在上首坐了,香荽挨着郑氏,绿菠依在曹氏身边,青蒜被小葱揽住腰,都坐定了。

    小葱便将来意说明:“我跟大哥本来想先问问你们自己的意思,然后再筹划,省得不想进宫的反阻住了想进宫的道路。可是皇家规矩森严,不容咱们自己做主,只好听天由命了。”

    她并没透露自己向英武帝恳求又被呵斥的事。

    三女都静静听着。

    小葱又道:“你们也别太担心。不论谁被选中,只管坦然面对,未必将来就不好。我张家保一个娘娘还是能的。”

    张杨也道:“皇上乃难得的英明君主,太子也德才兼备。不论你们谁被选中,那都是天大的福气……”

    郑氏看了他一眼,无意识地轻抚香荽的头发。

    福气不福气的,每个人看法不同,但不可否认,无论古今,无论什么时空,女人都希望嫁一个优秀的男人。

    英武帝恰是这样的男人,太子也不凡。

    香荽眼光在众人脸上转了一圈,才笑道:“爹,娘……你们放心,我们都准备好了。那些待选人家,谁不是费尽心机,希望被选进宫。咱们得惜福。只管担心,别人听了,要说咱们矫情呢。”

    青蒜和绿菠相视一眼,重重点头。

    绿菠天真地问:“皇上长得什么样儿?凶不凶?”

    张杨愣住,不知如何形容英武帝。

    曹氏对小女儿嗔道:“皇上龙颜,不可随意置评。”

    青蒜道:“五妹妹不记得了,上次二姐投军的时候,咱们在校场不是见过皇上?一点也不凶。”

    绿菠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没敢抬头瞧。我怕他也逮着我问许多问题,我可没三姐姐胆大会说。”

    众人都笑了。

    小葱想了下,将英武帝的形象描述了一遍,又将他登基以来所作所为、桩桩件件都说了一遍,证明他是少见的英明睿智之君……

    不管哪个妹妹被选中了,她都希望她能对皇上有个好印象,这样在宫里的日子才会好过些。

    青蒜和绿菠都认真听着,香荽眼里透着一抹深思,嘴角挂着一丝浅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果蔬青恋 第624章 圈钱
    正说着,小苞谷跑进来,劈头问小葱道:“大姐姐,是你让人把高雁妹妹关起来的?”

    小葱点头道:“不错!俘虏就该关起来。不然由着他们闹,会出事的。军营里都是这样。”

    小苞谷一肚子话被堵住,哑口无言。

    高雁这俘虏虽然小了点,这些日子闹得可凶了,大姐姐秉公执法,做得没错。

    郑氏等人听了,忙问怎么回事。

    小葱便说了缘故,故意道:“在军中,敢这样闹事的,那都是要打五十大板,再套上手脚镣关起来。”

    众人顿时明白了小葱的用意,忍住笑,对小苞谷道:“你大姐做的对,该这样。不然,人当咱们玄武王府没规矩。还有,当年她爹抓了你六哥,可不就是这么关着的吗!没听你六哥说,派‘斗鸡眼’和‘瘦竹竿’看着他呢!”

    小苞谷瞧着这群亲人,怔了半天,转头就走。

    郑氏急忙问:“要睡觉了,你还去哪?”

    小苞谷停下脚步,想了想道:“我去瞧瞧雁妹妹,劝劝她,省得她想不开哭闹。”

    小葱道:“那你去吧。不许放她出来。”

    小苞谷忙道:“大姐的人看着,我又使不动她们,放不出来。”说完就跑了。

    这里众人又说笑一回此事,方才散去,小葱也回府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小葱正吃饭呢,玄武王府来人请姑奶奶,说高雁吵着要见玄武将军。

    小葱慢条斯理地用完早饭,才乘车回娘家。

    周菡不敢把高雁放在别处,就搁自己院里,关在东厢内室。外面是婆子丫头守着,里面则是小葱的贴身侍卫看守,要水要东西都有人送进去。就是不准出来。

    才过了一晚上,小丫头就受不住了,加上小苞谷昨晚劝她“好汉不吃眼前亏”,又说“你爹当时还打我呢,说我要不听话,他就把我杀了。后来我就慌忙听话了。”等许多话,今日一早,她便闹着要出去。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不是,我不要回家,我要去外祖家!我不是俘虏……”

    小葱才进三层仪门。就听见那熟悉的稚嫩声音,见她这时候还生怕人送她回去安国,忍不住又好气又好笑;在东厢外瞧热闹的张家兄弟姊妹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唯独小苞谷没笑。玉米则站在窗下不停劝。

    高雁终于被放出来了。

    她气呼呼地瞅着小葱道:“将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长大了肯定比你更厉害。”

    小葱沉脸道:“就会吹牛!你以为将军是那么好当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整天读书、习武、学医、学女红、学厨艺、学种田、学管家,你会什么?就会哭闹!就这样还说长大了比我厉害,你做梦吧?”

    高雁被打击,不服气道:“我也学了!我从前天天都学的,‘许多’年了。我回去让外祖父帮我请师父,我再学,天天学。一定比你厉害!”说着,转向两个丫头挥手道,“走。回去读书!还要学武,还要刺绣,还要……”

    说了一半说不下去了。她忘了小葱刚才说的一长串,那种田什么的,她听也没听过——哪有千金小姐学种田的!

    笑声中,玉米亲自带人把高大小姐送走了。

    此后,她也还常来王府找小苞谷玩,不过再不敢赖着不走了;而且,听杜府的人传,高姑娘读书习武可用功了,天不亮自己就起来了。此是后话。

    此后,张家和郑家越发紧张忙碌起来。

    主要还是为紫茄的亲事,还有预备三女进宫的事,并过年之事,将一应摆设动用之物全从库房搬了出来,另外还添置许多,偌大府邸整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回事报信、采买运送东西等,没个歇的。

    不说张郑两家,自英武帝归来,大靖京城沸腾了,除了招商、皇上选妃和安皇进京,还有一事:来年是大比之年,各地学子也逐渐云集京都。

    眼下且说招商的事。

    皇上免三年农税,令户部尚书赵耘想法子充实国库。

    赵耘会生儿子,但是不会生银子,虽也拟了不少经济对策,却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长远规划,解不了眼前窘境,便和黄豆日夜筹划。

    黄豆心中一动,就去找姑姑。

    郑氏想了想,道:“我是有点想法,也不知行不行。你先提出来请皇上定夺。等定了,先尝试着慢慢做,千万不能急。还有,你不许跟人说是我说的。”

    黄豆大喜,忙不迭点头。

    郑氏便如此这般告诉了他一番话,又取纸笔来,反复解说。

    黄豆本是灵透的,当即领悟了,越听越心惊。

    姑侄两个研商了两晚上,连张杨都瞒着。

    择日,黄豆便对英武帝提出了一项规划:扩建大靖神都!

    近几年,大靖连灭三国,又有边疆和海外诸国来朝圣,神都作为大靖天子坐镇之地,人流物流逐渐扩增,其繁华昌盛早超越从前,城内房价一涨再涨,最后有钱也难买。

    城内挤不进,商家民众便在京城外面买地建房,或搭个棚子经营过路生意。几年下来,京城四周竟聚集了许多人,形成了好大一片“外滩”。

    郑氏便针对这一情形,仿照她前世投资基本建设,让朝廷在“房地产”上捞一把之外,还能带动经济发展。

    征得英武帝初步同意后,黄豆和赵耘先去城外勘察,又请来园林名家、工程好手以及善画之人等。

    忙得人仰马翻,才将新城规划出大概,形成图纸和文字。所有款项来源和建造程序,也一一注明,然后才上呈皇上宰相和朝廷重臣商议裁决。

    不用说,大多数朝臣都反对,觉得不可行。

    英武帝却道,既不动用国库银子,试试何妨。

    当下,他便传旨大靖各州府:朝廷要扩建京都。现在东华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