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果蔬青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年从背囊里摸出一支竹笛,往嘴边一横,吹出一缕清越乡音。

    秦淼听了眼睛一亮,也不管他吹得是什么,随音哼唱。

    树荫夹道,两匹马儿并列漫步,如行在秋岚远景图画中。一缕笛音盘旋在山野上空,又夹杂着稚嫩的歌声,引动暮归的鸟儿跟着鸣叫。

    一时峰回路转,走过的农居被甩在身后,杳然深远了!

    山外跑来几个六七岁的小娃儿,均是布衣垂髫,背着各式奇怪的书袋,闯入这诗意图画中。

    看见两人,他们都好奇地放慢脚步,竖耳倾听了好一会,待葫芦停下了,才对着他行礼道:“表少爷!秦姑娘!”

    他们都是张家佃户或雇工家的孩子,在张家私塾上学的。

    葫芦对他们点点头道:“下学了?赶快回家去吧。”

    小娃儿们忙答应了,待他们走过了,才哄闹着各自归家。

    葫芦收了竹笛,道一声“走吧”,和秦淼相视一笑,催马小跑,沿途洒下欢快的笑声,春子乐呵呵地跟在后边追赶。

    出了山,只见山前依地势建了许多青砖小瓦的农家院子。各家房前屋后,道旁空地,种了许多桃树和柳树;往南则是大片田野,旱地接着水田,远远望去,待收的庄稼青黄夹杂。

    这里是清南村的新村,老村则位于东面田野中间,近些年好些人家都搬到山边来了。

    两人穿过好几户石墙青瓦的院落,又不时招呼从田野归家的农人,不一会,就来到秦家院门口。

    木槿栅栏有大半人高,院子前方一箭之地有好大一片池塘,青青的荷叶、绿色的莲蓬婷婷挺立,旁边园地里各色蔬菜和玉米山芋等作物,连绵一片。

    那池塘和园地都是郑家的。

    连秦家的院子也是当初郑家和张家划出地方帮着盖的,为的是感谢秦淼爹娘。

    葫芦见秦淼到了门口,等她跳下马背,又帮她搬下背篓,就要告辞回去。

    秦淼忙扯住他衣袖道:“葫芦哥哥,你来,我包些玫瑰酥给你,带回去给紫茄和青莲吃。”

    求推荐求收藏求评价……感谢书友们的支持!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005章 亲事
    不等葫芦说话,从院子里出来个美丽少妇。穿着象牙白彩绣蝶纹云锦春衫,下边是散花百褶裙,头上随意挽了个堕髻,插一只碧玉凤簪,样貌与秦淼有七八分相像。

    她对少年招手道:“葫芦,到门口也不进来瞧瞧云姨,枉我小时那么疼你。进来,云姨跟你说个事儿。”

    葫芦听了,忙转头吩咐春子拴了马,在院门外等候,自己跟着秦淼进去。

    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院子,正屋、东西厢房都齐全。

    院门东边,靠近木槿栅栏附近,种了一片葡萄,又搭了一层木架,支起一条绿色走廊。廊下有张石桌,配着几个木墩子。

    西边空空的,只在木槿栅栏底部种了些野菊。

    云影招呼葫芦在葡萄架下坐了,打水让他洗手,又喊张嫂和小丫头端茶张罗点心吃食,一边让他吃一边问他些家常话,又让张嫂送了些出去给春子吃。

    葫芦跟她熟悉的很,也不矫情,再说云姨做的点心吃食味道很好,他又饿了,于是大口吃起来,一边等她问自己正事。

    谁知等了半天也不见她说其他,只问些过日子读书的话,又说他这么小,还在读书,却要跟着爹管事,还要习武,也太累了云云。

    葫芦吞下一块小点心,再灌了口茶水,才笑着对她解释道:“我也没管太多事儿,就是跟着爹学习。学管事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多接触些人,免得读了一肚子书,于世事人情一点也不通。”

    云影听了又是心疼又是欣慰:这娃儿越出息,自己不是越放心么!

    她看着憨实的少年抿嘴笑道:“一晃眼都长这么大了。你小时候,我常抱你,把屎把尿的,各样习性都做了录案呢!”

    “噗”的一声,葫芦将刚喝的一口茶全喷了出来,红脸哀怨地看着云影道:“云姨,你录那些干啥哩?”

    秦淼洗了一把脸,也蹦蹦跳跳地冲过来,挨在娘身边坐下,闻言笑道:“我也看了呢。葫芦哥,录案上说,你小时候想尿尿了就使劲蹬脚,还有,虽然不爱说话,一点不肯吃亏的,想吃东西了,就把那东西使劲往自己面前拖……”

    她一边说一边笑,葫芦听了越发脸红。

    云影见他尴尬的样子,笑道:“这有什么好丢人的,我不是还帮李敬文也录了么。录这些对小葱和淼淼他们刚入门的学医者了解小儿习性大有用处。你该觉得幸运才是,旁人可没这好福气让云姨照顾他呢。”

    葫芦见她看着自己,目光温柔宠溺,又瞄了眼靠在她身边悠闲吃点心的秦淼,不知为何,脸上一阵发烫。

    云姨和秦伯父一直对他很好,他心里是明白的,但从不觉得有什么,因为他们对村里人都很好,可今天他却觉得有些异样,想到些别的东西,让他满心局促和羞涩。

    云影一边跟葫芦说话,一边让人装了各样点心吃食,让葫芦带回去给弟妹们吃,“跟你娘说一声,那腌豇豆今年我多要两罐子。我自己腌的总不如你娘腌得爽脆,真是怪事。”

    葫芦一一记下了,刚要起身告辞,院门外窜进来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娃,梳着两个小羊角,跑得满头是汗,冲着云影大喊道:“娘!我饿了。”

    云影见儿子这时候才下学回来,呵斥道:“疯到哪去了,怎到现在才回来?不是早就下学了么?”

    秦瀚站定,笑嘻嘻地对他娘道:“我在黄豆家跟他一块写字来着。没调皮。”又对葫芦叫道,“葫芦哥哥,你们从山上回来了?抓到野鸡了么?”

    葫芦跟秦淼相视一笑,道:“抓倒是抓了两只,不过晌午烧了吃了。”

    秦瀚听了心里痒痒的,无比惋惜,转眼瞄见桌上的点心,伸手就要去抓,被他娘挡住了。

    云影接过小丫头递来的热手巾,帮儿子擦脸擦手,一边问他郑家婶婶在干嘛,再取下他背上的书袋丢到桌上。

    秦瀚拣起一块点心丢进嘴里,边嚼边含糊不清地说道:“在……在跟人说闲话呢。葫芦哥哥家来了亲戚,跟郑婶子说,要帮葫芦哥哥说媳妇儿……”

    儿子后边说些什么云影已经听不见了,她怔住了,狐疑地看向葫芦。

    葫芦忙道:“别瞎说!不过是她们说闲话,又不当真。”

    随着年纪渐大,家里来了亲戚总喜欢说这些话题。第一回他听见还有些不自在,听多了也知道不过是说说而已,他的亲事没那么容易定下的。

    秦瀚吞下嘴里的点心,争辩道:“怎么不当真了?我听见那个人跟郑婶子说,要亲上加亲呢!”

    秦淼忽闪着大眼睛问弟弟:“真的?是说葫芦哥的表妹么?”

    秦瀚摇头道:“不知道!我就听见一句就回来了。”

    云影见女儿一副不知世事的模样,满心发愁。

    葫芦见秦瀚和秦淼说个不停,尴尬不已,提着云影为他准备的篮子准备走人。

    但见云影敛容沉思的模样,不知为何,他鬼使神差地红着脸解释道:“云姨,我爹娘说不会那么早帮我定亲的。我还小,要读书习武,还要学管事,忙得很,哪里就要说亲了。”

    云影立时眼睛一亮,追问道:“真的?”

    葫芦用力点头道:“嗯!”

    见云影瞅着他笑,少年脸更红了,扭头就走,一边道:“没事我先回去了。谢谢云姨!”

    “嗳!天晚了,小心点看着路。”云影冲着他背影叫道。

    葫芦也不回头,嘴里答应着,就迈步出了院子,将篮子交给春子提着。他刚要翻身上马,却见秦淼蹦蹦跳跳地跟了出来,便问她还有什么事。

    春子最乖觉不过的一个娃儿,见此情形咧嘴一笑,上马先走了。

    暮色下,秦淼笑嘻嘻地望着葫芦,两眼亮晶晶的,却不说话。

    绞了半天衣襟,才脆声道:“葫芦哥哥,你什么时候去山上玩打仗,记得要叫我一声。”

    葫芦点点头道:“嗳!”

    说完也不走,只觉得还想要再跟她说些什么,保证些什么,又不知如何说,愣了会,才道:“我到时候来叫你。”

    秦淼将手背到身后,摇晃了两下小身子,高兴地应道:“嗯!我等你来叫我。”

    葫芦对她笑了一下,翻身上马去了。

    秦淼看他去的远了,方才蹦蹦跳跳地回到院子,却见娘坐在葡萄架下,两手撑住下巴,不知在想些什么,遂叫了一声“娘”。

    云影被女儿的声音惊醒,伸手将她揽过去,抚摸着她柔顺的头发,微叹了口气。

    她有天和菊花(就是板栗的娘亲)说起儿女的亲事,两人心疼闺女,都觉得一定不能让闺女嫁入权贵人家,就是一般有钱人家也不行——如今外面稍微像样些的人家,谁家不是妻妾俱全的。

    因此二人想着,最好就在村里找,知根知底的,又没有那一堆规矩礼法束缚,闺女嫁过去放心。再说,清南村小一拨男娃都出挑的很,如今又都进学堂读书了,一点也不比大户人家的娃儿差。

    正因为如此,她才不禁止秦淼跟葫芦和板栗等人接触。乡野村庄,礼法规矩并不十分严苛,小儿女们青梅竹马,不管他们哪一个成了自己的女婿,她都满意。

    她觉得闺女更喜欢葫芦些,她自然没意见,连夫君秦枫都对葫芦赞不绝口。

    谁知今儿秦瀚的话提醒了她:葫芦板栗这样的少年,那些人家还不上杆子往上求?就算她的淼淼很出色,可也挡不住人家爹娘亲上加亲的安排,刘云岚(葫芦娘)和郑婶子(葫芦奶奶)肯定会顾自己娘家的。

    再说,她的淼淼虽然出尘脱俗,可是,农家人找媳妇却是不看重这些的,他们自有一套相媳妇的标准,淼淼的长处并不能成为优势。

    因此,她思来想去的,就愁上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价,谢谢支持!
第006章 家人
    不说云影在家发愁,且说葫芦回到家,首先去见娘和奶奶。

    郑家宅院并不奢华,除了大一些,房子多一些,也就跟普通的农家院子一般,不过房屋都是青砖小瓦,院墙也是石头砌成的。

    暮色渐浓,但还能看清院墙外面爬满了扁豆藤蔓,上面挂着一串串弯月似的扁豆。青绿的豆身,镶一圈紫色的线条,老些的已经青中泛紫。茎叶末梢,尚开淡紫色的小花,夹杂在藤叶中间,给这薄暮增添了些许亮色。

    沿墙根下种了一溜野菊花,只还没到开花的时候。

    郑宅只有两层进深,分东西院落。

    东院是郑家老宅扩展成的,正房六大间,除堂屋外,偏房均分隔成前后两间;前后院的东西厢房也都齐全,如今是郑家老爷子和老太太带着小儿子青山、孙女紫茄在这边居住。

    西院原来是葫芦的姑姑家,即张家的房子,也是两进的院子,正房四大间,并东西厢房,后面连着三间抱厦。张家搬走后,郑家将这院子买了下来,将两家的院墙打通,各开了一道月亮门,中间的竹园依旧留存。

    西院是葫芦兄弟和爹娘的住处,读书习武歇息都在这边,吃饭却在东院。

    葫芦一进东院大门,就听见上房东面正中堂屋里笑语喧哗,人声鼎沸。待跨过门槛,只见灯火通明处,年老婆子年轻媳妇俊俏小女娃,济济一堂,各色人物各样装扮,加上丫头们往来穿梭,真是热闹极了。

    细一打量,原来是外婆、舅母和大舅奶奶都来了,还带了三个表妹。有两个是大舅奶奶的孙女,十一岁的是杨云华,九岁的是杨云燕;还有一个是舅舅的闺女刘蝉儿,才八岁。

    因郑老太太娘家和儿媳妇刘氏娘家同在一个村——刘家塘,所以这老少两代亲戚就相约一块来了。

    众人正说笑,郑家老太太瞄见大孙子回来了,急忙招呼他过去问话。

    五岁的妹妹紫茄飞快地跑过来,冲着他张开双臂,欣喜地叫道:“大哥,你咋才回来哩?我们都等你回来才吃饭,都等了好长时候了。”

    葫芦看见粉团团的妹妹心中一软,忙弯腰抱起她,笑道:“去秦伯伯家了。淼淼给你带了点心哩,瞧见了么?”

    春子先回来的,应该把点心送进来了吧。

    小丫头橘儿忙应了声,说她刚接过来,便把那篮子拿给太太瞧。

    紫茄从大哥身上挣下来,欢喜地跟了过去——她可喜欢吃云姨做的点心了。

    这边葫芦就被老老小小一堆女人给围住了,寒暄见礼、长辈爱抚、同辈问候,直闹得他头晕眼花,加上听了秦瀚的话,心中有些芥蒂,很想逃跑。

    他不着痕迹地往他娘刘氏身边移过去,趁势将云影的话转告了。

    刘氏听了点头,吩咐他快去洗脸换衣裳,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郑家是地道的农户,平常时候,喜欢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桌吃饭,且没那么多规矩。今儿来了客人,刘氏将女人们都聚在正房东厢里间,摆了一席,而公爹他们的饭另摆在东厢房的正厅。

    葫芦外婆见了,忙笑道:“云岚,让她们几个小的也跟哥哥们去坐吧。兄弟姊妹们一处吃饭说话,也亲热,又不常见的,难得来一回。”

    刘氏含笑摇头道:“还是别过去了。黄豆他们淘气的很。这一去,还不晓得要闹出啥事哩。还是安安生生地吃顿饭吧!蝉儿,云华,你们过来坐。紫茄,你也来,陪表姐吃饭。要好好让表姐。你也不小了,该学着待客哩!”

    紫茄乖巧地点头,跟个小大人似的,招呼几个表姐坐下,又介绍菜色,请她们不要客气,只管拣喜欢吃的搛,要跟在家里一样才好。

    郑老太太乐呵呵地对葫芦外婆笑道:“亲家,甭管她们——她们有云岚照应哩,咱们吃咱们的。大嫂,你坐我旁边。”

    说着,将葫芦外婆让到上座,又拉了娘家大嫂坐自己身边,自己在旁陪着,举起筷子招呼起来。

    房里只留了个丫头听使唤,余者都不在跟前伺候,娘儿们吃喝谈笑,自有一番亲近热闹。

    而东厢房饭厅里就更热闹了。

    郑老爷子郑长河今年五十五岁,身子骨还算硬朗,就是头发有些发灰了。

    他带着大儿子郑青木和小儿子郑青山,以及长孙葫芦、二孙子黄瓜、三孙子黄豆、四孙子青莲,也坐了一桌子吃饭。

    农家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郑老太爷瞅着从大到小一溜儿孙,十分高兴,一边喝酒一边问葫芦今儿上山的事。

    “板栗也不来瞧瞧我,都把老头子忘光光了。整天忙啥哩?”老人家抱怨道。

    二孙子黄瓜十岁了,跟小叔青山同龄。在孙子辈里,他长得最像娘刘云岚,杏眼流波,齿白唇红,容颜十分俊美。

    他刚喝了口汤,闻言放下勺子,诧异地问道:“爷爷,板栗表哥不是前儿才来过么?小葱姐姐昨儿还在这吃晌午饭的;姑姑也是才送蜂浆过来没几天……”

    见郑长河瞪眼,青木忍笑,示意葫芦帮老人家添碗饭来,他则将酒壶塞上木塞,劝道:“爹,他们也忙。这不是又要读书,又赶上秋收了,事儿就多了些。来,吃饭吧!爹都喝了三杯了。秦大夫说这酒爹不能多喝哩。”

    一边接过葫芦递来的饭碗,帮他搛了蔬菜,无非是些茄子辣椒黄瓜等菜蔬,却没帮他搛肉。

    青山猛扫了一碗饭下肚,方才喘了口气,对侄儿们说道:“姐夫该要回来了。等姐夫家来,我们去姐姐家玩一天。姐夫答应帮我换匹好马的。”

    他说的姐夫是张槐,也就是板栗的爹,四月份去了云州,已经有好几个月了。算算日子,该回来了。

    郑长河白了小儿子一眼道:“就晓得给你姐夫找麻烦。”

    说起这个,小娃儿们都高兴起来,议论纷纷,这个说姑父肯定会带许多好吃的回来,那个说姑父肯定买了许多新奇的玩意,神色间都期盼的很。

    大家说笑不绝,只有最小的青莲充耳不闻。

    小娃儿正用一双小手抱着块红烧鸡脊骨,聚精会神地啃着,弄得满嘴满手都是油。又因为骨头缝里的肉用牙齿不容易啃出来,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