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伤心咖啡店之歌-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真不幸,该不会是改行程了吧?” 
  “只有等碦。”吉儿抛下手上燃到尽头的烟蒂。她始终没有抽上一口烟。 
  “真不知道海安他现在会在哪里。嗳,小叶!” 
  小叶戴着一双防热手套,端出一只庞大的沙锅,锅沿还滋滋喷着油沫。马蒂闻到了三杯鸡之类的酱油混合九层塔的香味。小叶的腋下还夹着一只纤长的瓶子,看来是葡萄酒之类的饮料。 
  “嗨,素园,你迟到了喔。饿了吧?你们先吃。藤条,你也吃一点吧?”小叶很利落地摆好了食物。 
  现在马蒂知道了那原先趴睡着的女子叫吉儿,方脸的男人叫藤条,新来的女子叫素园,他们等待的人叫海安。但这群人是什么样的组合则令人好奇。说是同学或朋友,看来年龄差距太远。亲戚的可能性也不大。吉儿长相纤长清秀,藤条则浑圆粗壮,素园是典型的东方女子面孔,稍嫌短的面孔上有一双圆圆的眼睛。小叶则像是雷诺阿油画中走出来的秀色少男。他有些撒娇地挨近素园,素园干脆像个姐姐一样揽着他的手臂,逗引似的拨乱小叶额前的短发。 
  “怎么?今天店里这么冷清?” 
  “很自然的啊,客人为什么要来?”吉儿正嚼着鸡肉,皱着眉以一杯葡萄酒送下咽,“我早跟小叶说过的,店要有生意,第一要有好咖啡,第二要有好音乐,第三要有好风景,也就是海安。海安既然不在,人们为什么要来?” 
  “嗳,看清楚,我们小叶也有票房的。”那叫藤条的男人笑着说,一边用拇指朝近门处那三个女孩摇了摇。 
  “哇操。”吉儿吞了一口开水,“这鸡真辣。” 
  被这桌的笑语吸引,三个女孩齐望向这边,太年轻的眼睛还显不出媚色,只有单刀直入的热情,全数倾注到小叶的身上。 
  他们桌上的食物香味诱人,马蒂不禁想起,自己除了在中午吃了一点冷盘小菜,可以说是一整天粒米未进。她挥手招了小叶。 
  “小叶,麻烦你给我点餐的Menu。” 
  “啊,我们不卖餐的。” 
  马蒂马上泄了气,饥饿之外再加上了尴尬。小叶却盯着她认真盘算着。 
  “不如这样,你很饿吧?我把我们的食物盛一些请你吃好不好?我亲手做的哟。” 
  “不不,我不太饿,只是问问罢了。真的不用。” 
  小叶耸耸肩回座了。马蒂却陷入饥饿的深渊,与心情上孤单的绝境。事实上,她很清楚此刻在台北的另一端,有一桌晚餐正在等着她。那里是压抑她的阴暗所在,是人们一般称之为家的地方。 
  她的丈夫,两年前随着公司到南美洲那叫做玻利维亚的国家,在崇山峻岭里建筑伟大的水坝,从此家就成了主人弃守的城堡。偏偏他留下了一双忠心耿耿的守门人,也就是马蒂的公婆。他们日夜忠实地看守城堡,并且非常关心皇后的贞操。 
  当年在马蒂坚持不与公婆同住之下,丈夫煞费苦心地在公婆的房子顶楼加盖了他们的住所,就此开始鸡犬相闻的生活。公婆有一副他们的钥匙,不择时皆可开启他们的大门入内,有时来看看电视,有时竟来打扫他们的厕所,有时来将他们收藏在柜顶深处的皮衣摊开暴晒在阳台,有时什么都不做,只是盘据在沙发上静静地像两只猫头鹰。 
  丈夫出国之后,公婆很快地就适应了新的情势。婆婆说,反正一个人的饭难煮,干脆三个人一起开伙好了。于是,每天晚上,公婆端着煮好的菜肴进驻马蒂的饭厅。婆婆的北方菜做得相当精彩,只是样样菜非酸即辣,公公每餐尚佐以一碟拍碎的生大蒜,说是杀菌养生。那大蒜公公每月初搭公车到迪化街采买,颗颗硕大肥美,侵略性的辛气常使马蒂食欲全消。马蒂辞职赋闲在家,公婆什么也没说,只是自动将每日聚餐延伸到午餐与早餐。以一种老人家的耐心与执拗强迫马蒂规格化她的生活。   
  《伤心咖啡店之歌》04(2)   
  马蒂所有的资产都铺陈在床上,庞大混乱的一堆杂物,总的组合起来是一个贫穷女人的廉价生活。马蒂突然又觉得她什么都不想要了,包括滚在床沿的那只厚实的黑色马克杯。多少个夜里她捧着这只杯子,啜饮着滚烫的即溶咖啡,凭窗眺望松山机场起落的飞机,这几乎是她在此地最惬意的回忆。但她连回忆也不想要了。 
  马蒂又忙了一阵,将所有的物品归位,只将一些贴身用品和衣物整理成一箱,把其余的亵衣与日记另打成一包,钱则放进提袋中。换上了舒服的运动装,关了灯,她步下铁梯走出后门。又返身将后门反锁,钥匙从墙外抛了回去。这个地方,没有一件东西她将留恋。问题不在公公和婆婆,而是杰生的死讯。从听到杰生的死开始,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在马蒂的内在断了线,整个人就此飘飘然荡向无所谓的方向。 
  两肩各背了一包行李,马蒂步出巷子。在巷口的垃圾堆前,她把装着亵衣与日记的袋子掷进垃圾车内,快步走进夜色中。 
  没有任何目标,马蒂又开始在台北街头漫行。夜的台北,还是铺满了台风后的残枝落叶,晚风一吹,满地离枝的叶子都像活起来一般向她盈盈招手。哪个方向都好,像是在梦中一样。 
  就这样不停地漫游,直到马蒂的两腿酸软得无法前行。现在她正在延吉街铁路边,再往前就是仿佛不夜的忠孝东路四段。打扮得相当华丽的男男女女与马蒂错身而过,看见马蒂却不再看她的落魄。夜的台北,人们并不作兴多看旁人。 
  终于,终于走出了这个家,还有杰生也死了。照理说,她应该了无牵挂,像风一样自由。但是她的心,为什么像叠满铅块一样沉重不堪? 
  因为人不是风。马蒂伸手进提袋摸了摸六万元的信封袋,这是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惟一凭借。马蒂在一个水泥矮篱上坐下。人不是风。在这个城市里,要活得像个人,就得要有工作,有钱,有住所。简单地说,要有一个身份,然后才成其为一个人,一个台北人。 
  水泥矮篱旁边,是一家二十四小时便利超商。超商门边躺着一只黄色、短毛、黑嘴的流浪狗,这只狗很自在地侧睡着,袒露出它曾经哺育过小狗的胸脯。进出超商的人不得不跨越过它,但杂沓的脚步一点也不惊扰流浪狗睡梦中沉缓的鼻息。流浪狗是卑微的,它就这么接近霸道地接受它卑微的命运,很舒坦地浪睡在街头。马蒂一直瞧着它,有一点心酸,有一点羡慕。人不是风,人甚至不是狗。马蒂想到为今之计,是尽快找到工作,找到住所,找到她在社会上的定位。 
  让自己在社会上定位。马蒂默想着,多少人因为这句话,同时就让自己在生活中定格? 
  马蒂看了看手表,十一点过四分,这混乱又漫长的一天还没有过完,但她非常疲倦了,疲倦得只希望找到一张床。马蒂再看一次手表,十一点零六分。她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只有去那个她最不想去、但如今最可能收留她的地方。她曾经付出一切代价逃离那里。多么吊诡,人们称那个地方叫家,她的娘家。 
  马蒂挥手招来一辆计程车。很快地,车子往台北的东南方疾驶,台北盆地渐渐收拢,黑暗的山脊隐约在前面。山的腹部穿透了两个明亮的窟窿,辛亥隧道。她从小就觉得,那隧道就像是黑色巨魔张开的巨口,人一进去,就会被无尽的黑暗吞噬,掉落、掉落,陷入一个没有出口的深渊,像往事一样,巨大的深渊。 
  夜里车少,计程车很快就穿过了辛亥隧道。深渊当然不存在,隧道内满是温暖的鹅黄色灯光,但往事却像只口袋,守在隧道的另一端,毫不留情地攫住马蒂。 
  那一年,妈妈抱着熟睡的马蒂,坐车穿出这山脊,离开了山的那边,只带着一只皮箱。从此,马蒂与妈妈过着时常迁居的生活。记忆中妈妈似乎做过一切的零工,总是那么疲乏,那么生气,那么贫穷。对于如何与为何逃离那个家,妈妈绝口未提,马蒂也从来没有想过问明真相,主要是她从没有理解到什么才叫做家。妈妈带她逃家那一年,马蒂三岁。 
  等到马蒂长到足够疑问这一切时,妈妈却又死得那么早。马蒂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殡仪馆简单的灵堂前,她很惆怅地披着麻衣,干坐着,一直不停地想,自己一个人住该怎么办?到底要不要继续上学?就在那时候,邻居帮忙的好心阿婆带来了一个人,她一点也不认识的爸爸。看起来很老的爸爸蹲下来搂住她,只是掉眼泪。那一年,马蒂十二岁。 
  爸爸带着马蒂坐计程车。那时是深夜了,马蒂看到黑漆漆的山越逼越近,辛亥隧道像是黑夜张开的巨口,车子直直地驶进去,穿过隧道,回到山脊的那一边。爸爸说,马蒂你不用怕,你有家了。家在一栋公寓的四楼,有雕着花与藤蔓的铁门,有三个房间,一个阳台,有一个阿姨,有两个弟弟。 
  之后,马蒂住了下来。直到考上大学,搬进宿舍。 
  之后,马蒂兜了一大圈,现在正坐着车穿过隧道,再一次回到那个地方。 
  计程车停在家门口,马蒂又看了表,十一点三十五分。付了车费后,马蒂站在家门口犹豫着。很晚了,但阿姨睡得更晚,现在上楼不免碰到阿姨,但怎么办呢?正在想着,一楼的铁门开启,马蒂看到一个瘦小的人影出来,回身很缓慢地把门轻掩但不扣上。那是爸爸,比上一次见面更老、更小,一手提着两大包垃圾袋。   
  《伤心咖啡店之歌》04(3)   
  “爸。”马蒂在黑暗中轻轻地叫唤了一声。 
  爸爸很惊悚地望过来。看清是马蒂,他皱纹的脸出现了柔和的笑。 
  “回来啦,马蒂?” 
  “爸,我再也不回方家了。”马蒂一说完,眼泪就不争气地盈眶滚落。她也不拭泪,只是直直望着爸爸。 
  爸爸并没有什么表情,他像是个断电的机器怔了有几秒钟之久,然后很慢地点点头,走上前来伸手接马蒂的行李。“先住下来。马蒂,先住下来再说。嗯?” 
  马蒂阻挡了爸爸欲接过行李的手,帮他拿了一袋垃圾。两人并肩默默将垃圾拿去丢了,再并肩走回家门。 
  上楼时,马蒂又犹豫了:“爸,阿姨睡了没?” 
  “不要紧,不要紧,”爸爸说,“你不要操心,我帮你说去,你尽管住下来就是。” 
  打开雕有花与藤蔓的铁门,家很明亮,阿姨果然还没睡,只是一脸倦容,整个人看起来意外的浮肿。她对马蒂点头笑笑,爸爸就与她进厨房低语着。马蒂仍然背着行李,站在客厅,小弟马楠缩着脚坐在藤椅上,正在读一本很厚的参考书。他仰脸看到马蒂,叫了一声:“姊。”又低头继续读书。 
  “明天要考试啊?”想到这样站着很尴尬,马蒂就找些话说。 
  “没有啊。”马楠眼睛看着书,“毕业考都过了,哪来的考试?” 
  “噢,你要加油喔。”马蒂想到念高三的马楠正要面临大学联考。 
  爸爸与阿姨走出了厨房,爸爸很殷勤地来拿马蒂的行李:“来来,先到房间把东西放下,就住你大弟的房间。” 
  马蒂默默跟在爸爸背后走进房间时,阿姨开口了:“你大弟在当兵啦,很少回来,你就给他住不要紧啦。” 
  马蒂感激地对阿姨笑笑,阿姨却已转过身,一边揉着肥厚的腰,一边走进她的卧房。 
  大弟马桐的房间,以前就是马蒂住的地方,房间内布置已经大别于以往。马蒂感觉房间变小了,变拥挤了。原本放书桌的地方,现在竟摆了一个办公桌,上面还有电脑;窗帘换了;马蒂贴在床头的詹姆士·狄恩海报变成了迈克·乔丹;墙边多了一大套音响,还有一整柜的录音带。 
  马蒂坐在床上,她太累了,只想先睡,待明天再整理行李,但爸爸似乎没有出去的意思,他抚弄着马桐的音响,又逐一慢吞吞看着房里的家具。 
  “对了,你留下的一些个东西,我都给你整理了收在柜子里,看看要不要?” 
  爸爸费力地拉开墙角一个塑胶衣橱的拉链,里面是马蒂大学离家时留下的杂物。马蒂凑过来看,主要是一些衣物、书,一些连她也记不起了的小用具,还有那只皮箱。 
  那只皮箱,是妈妈带着她逃离时所用,她离家读大学时也带着这皮箱,离开杰生家时带的也是它,大学毕业后最后一次回家暂住,她把这只皮箱带着,从此却留在家里了。 
  在爸爸的帮忙下,她把那只皮箱从衣橱底拖了出来。整个衣橱和皮箱都泛着浓浓的霉味,摸起来有一种湿润的触感。爸爸转身拿来了一块干的破布,马蒂很轻缓地擦拭起皮箱,箱子有点沉,她想起来里面是装了一些东西,自己永远也舍不得丢,却又不想轻易回味的东西。 
  孤零零的皮箱,承载她命运流转的一只方舟,如今也孤零零地搁浅在衣橱底好几年。马蒂用破布抚去箱子上灰色棉絮状的脏污,箱顶多缝了一层加强皮的提把,也仔细擦了。提把下面是弹簧扣,上面有一个小小的钥匙孔,钥匙早就丢了,匙孔左右两边还各有一道皮扣,马蒂小时候总觉得多余,现在她温柔地擦拭皮扣上锈迹斑斑的铁环。爸爸就在这个时候走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午夜了吧?马蒂身体上的疲累已经超越了极限,变成一种感情上的抑制,手指下面的皮箱不再引人感伤,反而陌生得有些奇异。她打开皮箱。 
  两只不太慌张的蠹虫反方向爬离,各自绕了一个圆弧回转,又相遇,交头接耳,再各自隐逸到皮箱的最深底。马蒂取出箱子里一个浅绿色的铅笔盒,微笑了。铅笔盒是软软的塑胶亮面充棉里的质材,盒口以一对磁铁封住,很方便。马蒂不能了解为什么现在买不到磁铁开关的铅笔盒了。铅笔盒上面印了一个坐着的幼年公主,她身边歇着一匹白色小马,马的额前有一支白色犄角。这幅画面年少时的马蒂总觉得非常美。铅笔盒开启太多次,侧边都绽裂了,用透明胶带黏着。从小学开始,这个铅笔盒就一直跟着马蒂。她轻轻打开铅笔盒,里面用品俱在。两支玉兔铅笔,一支黑色圆珠笔,一把绿色小尺,还有一个草莓造型的橡皮擦。马蒂把橡皮擦拿到鼻端,可惜那甜甜的草莓香味早已挥发殆尽了。 
  铅笔盒底下,是一张印有味全奶粉标志的旧浴巾。妈妈告诉过马蒂,这就是当年包裹马蒂的襁褓。不论冬夏,马蒂一直保有手里握着这浴巾一角才睡得着的毛病,不知道挨了妈妈多少骂。这习惯直到十五岁才改。 
  一叠水彩画对折存放在文件夹中,马蒂并没有打开它们。那是她大学后两年赁屋独居时,排遣寂寞的作品。 
  一本英文字典,小学毕业时获得校长奖的礼物。 
  一个三棱镜,国中时物理老师所赠。他说:“马蒂,你仔细看,镜子里面有一个不同的世界。”透过三棱镜看出去,所有的事物都镶了彩虹的边,马蒂爱不释手,一直缠着老师要买,结果这老师竟送她了。马蒂喜欢一个人擎着它静静地坐着,看着,进入一个只有她才能想象的秘密世界。   
  《伤心咖啡店之歌》04(4)   
  几本马蒂高中时主编的校刊。 
  一张陈旧不堪的对开世界地图,背面横竖贴了十几道胶带才保持它不四分五裂。马蒂将之摊开,一个已经不符时事的世界铺在眼前,上面还有用彩色笔打的星星记号,都是些马蒂梦想要去的地方。尼泊尔、新西兰、象牙海岸,上面打了红星星;加拿大最北的包尔登岛、南极洲的罗斯冰原,这些地图上最边陲的地方,马蒂感到陌生、荒凉又浪漫,她也打了红色星星;最大的一颗红星星,还饰以立体黑边,落在南半球,非洲边缘,汪洋大海中的马达加斯加岛。 
  啊。遥远的,遥远的马达加斯加…… 
  一只像海水一样湛蓝的骨瓷红茶杯。非常的贵。大学毕业那一年,她去机场给琳达送行,在机场的昂贵礼品小店中,看到了这只杯子,杯子的价钱,正好是她买了回台北车票之后所有的余钱数。不知道为什么,平素非常节俭的马蒂花钱买下了它。 
  皮箱的最底层,是多本马蒂的手记。她向来有信手涂写东西的习惯,多年来已写满了不知几本笔记。马蒂顺手抄起一本,又从铅笔盒里取出一支铅笔,爬到床头坐了下来。 
  马蒂一直喜欢这张床,因为床边靠着窗户,坐着就可以仰望天空。虽然与隔邻的栋距那样窄,窗口的天空被遮掩了一半;虽然台北的天空看起来总是那样脏,马蒂还是最喜欢抱着膝坐在床上,看天空。 
  附近的光害太多,此时看出去的夜空很混浊黯沉,看不到一颗星。马蒂将前额贴在纱窗臆想着。星星都还在,她知道,只是超乎视线之外。 
  马蒂翻开手记本,开头是一篇她十八岁时呕心沥血创作的小说,篇名还用蓝色麦克笔书写:《风的故乡》。这是一篇孩子气的、极度缺乏写实精神的爱情小说,故事中的少女主角一个人独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