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个受过良好教育和穿越众悉心磨练的书院派新贵和众多暴发户一起组建了新帝国的上层。那些旧时代的地主阶级和前朝勋贵们要么改换门庭,要么泯灭在这滚滚大潮中。

    朝气蓬勃的新帝国没有天灾**,没有内忧外患。也没有方向性的错误和内在不稳定因素的温床,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好的时代,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幸福,但是原材料价格的维持需要很大的资金,为了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经济循环网络和稳定贸易网络,在人才严重不足的前提下。穿越众使出了浑身解数保持在高速扩张时的全面性立体型。从进出口结构到宗教等意识形态输出,殚尽竭虑的保证了文化、政治、军事和人口与经济的同步发展扩张速度。

    尽可能的减少短板在习惯了不对称发展的后发国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穿越众心中中十分困难,这种全方位贪大求全的做法在心理层面就受到从小被教育主席这个失败案例产生的习惯的抵制。

    但是对现实把握的非常到位的赵守忠和李基等少数人还是对故宋国力十分了解的前提下力排众议。上马了很多在刘蛟等人看来不现实的项目,比如十万吨级产能的天然气化工基地,百万吨级煤钢联合体,万吨级电解铝工厂。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电站就是专门修建起来为兰州这个高科技中心城市供应电能的。

    在兰州这个东亚的心腹地区。周围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灾害很少,最适合发展很多见不得光的黑科技了。穿越众将电子科技和现代高精度制造业的所有研发机构都搬迁到这个城市集中资源提高效率。这里的一切基本就和穿越众来之前的现代都市没有区别,地下有共同沟网络和预留的地铁规划区,地面上的马路都是八车道的大道,预留的高架桥和地下人行通道也很多,各个住宅小区对应的就是一个大产业的科研机构的员工住宅区和家属区。供应各个机构人员的消费和娱乐设施也都按照每个小区平均分配安排了。

    这个几乎梦幻般的都市规划的总人口是一百万。但是实际上现在只有2万常住人口,5万周围保持军事封锁警备区的军人可不能算进去。随着不断有外来人口的加入。每个新建设的小区都逐渐建立起来完善的监控和封锁制度。

    就连其他穿越众看到兰州上马浓缩铀元素的离心工厂时都认为李基疯了的时候,赵守忠也力挺他。兰州集中了几乎所有帝国理工科人才的精华,只有政审合格的精英才能加入这个一进去就出不来的监狱式科研中心。

    李基在这个跨时代的科研中心花费了整个辰基集团十年来分配给穿越众的现金分红,全部都是最顶级的建材和施工技术。诸如预制板、全钢制结构框架、铝合金门窗、防盗门、分配到每一户的卫生间和浴缸、每栋楼集中制冷供热的中央空调和锅炉、最先进的包裹物流体系等等。

    生活在这个穿越众重金打造的城市的居民不是科研人员就是家属,每个研究所及其社区和配套的水电、燃气、日用品、文化娱乐消费等产业足以容纳所有适龄人员,小的有育儿所和学校,老的有养老院和棋牌室。有发挥余热的老人到学校任教也是欢迎的。

    这个几乎封闭的城市几乎可以绝对的自给自足,所有的消费品都是按照人口计划好了在保密的前提下运进来的,这个城市产出的各种精密仪器和电气化产品都秘密分配给力辰基体系的各个保密部门。

    这种不能公开的循环和黑科技研发只能在默默无闻中经行,被划为军事禁区和封闭无人区的兰州方圆200公里内都是闲人莫入的。铁丝网和大量巡逻的军士将这个城市变成了外界口中的军火基地,实际上兰州生产军火的工厂仅仅只是掩人耳目的一个研发机构。

    到了1954年,兰州就成为了整个帝国的最核心的科技中心,和神京(中都)、新京(东都)、广州(南都)、北京(北都)等大都市一样成为了法定的首都(西都)。

    逆天的投入和资源集中之后,这个吞金巨兽终于产出了成果,大型晶体管计算机、装机容量100万瓦的超大型发电机组、等同于v2火箭水平的推进器系统和超音速飞机、杂交水稻、克隆羊、底吹转炉炼钢工艺、合成染料、合成橡胶、万吨级乙烯产业基地、煤焦油科技树被点亮了……

    这份成绩足以和21世纪制造空天战舰相媲美,也是穿越众赚取无数金钱的终极追求之一。(未完待续。。)
第213章 植物贸易的时代
    第213章 ;植物贸易的时代

    “这就是你说的上等胡椒?”买买提看着手中的胡椒不满的说道。

    “是啊,大人,这就不错了,自从华夏帝国封闭了高昌到我国的商路,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到来自热带的香料的了,除了食盐和印花布,我们几乎得不到任何进口的货物,这些破碎的胡椒颗粒还是小的托了很大的关系才从伽色尼搞到的陈货,要想拿到今年的新货起码要花4倍的高价呢。”香料商人满脸赔本赚吆喝的样子也不能体现此时东西喀喇汗国进口贸易的困境。

    “这个价格已经比三年前涨了12倍了,胡椒的价格已经比等重的白银还要贵了,难道丁香和肉豆蔻都涨了10倍了还能涨吗?这袋子肉桂以前最多300个银币呢,现在竟然要价5000,你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了吗?”

    “不是这样算的啊!大人,这些香料都是从伽色尼翻山越岭运来的,到港的价格虽然只有200,可是这些胡椒都是伽色尼进口配额里面挤出来高价转卖给我们的,在伽色尼和我们国家之间还夹着一个塞尔柱,过关费用就高达1000了,加上贿赂塞尔柱海关官员的1000银币,我们批发的进价就高达3000。从南方过来还要经过西喀喇汗国,光运费就高达200银币,加上我是从阿里那里批发来零售的,这袋子肉桂卖低于4500我就亏本了。”

    看着总督讨价还价的神情根本不为所动的香料商是很有底气的,在实力说话的突厥人地盘上。没有后台可是做不了这等暴利的买卖的。

    “香料价格仅仅因为华夏帝国的禁运就涨了十倍以上?难道我们抢了一个商队的后果这么严重?我已经很久没有来市场看看了,家里的开支一下子增加很多我才来看看是不是管家贪污了,结果竟然是这样。”

    “东方的那个领主仅仅只是抢了一队蒙古方向过来的商队。据说都是大饼脸的蒙古人,又没有杀多少人,把大部分都放回去了,为什么华夏帝国还这么大动干戈的搞贸易封锁呢?”

    “我虽然是总督,但是具体的情况也不了解,你们香料行会没有情报吗?”

    “好像是咱们东喀喇汗国违反了和华夏帝国很久之前签订的一份贸易协议,这次封锁就是协议里面的惩罚条款。”

    “是这样啊!看来我要和东方的几个城市总督联系一下了”

    ………

    在举例帝国本土遥远的埃及。情况截然相反,为了得到埃及的大量特产,帝国开始了有史以来最震撼埃及的倾销和购买行为。在1950年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埃及很多地方的封建主都收到了巨额的订单和定金,以法雍地区为例,这两个地方的商人拿到帝国的订单都在颤抖。相当于当地20年税金的埃及长绒棉订单就被刺激的不轻的诸多地主瓜分一空。一份高达200万元的鳄鱼皮订单就让当地的鳄鱼销声匿迹。包括如同傀儡一般的哈里发阿米尔的封地管家都得到了价值五万元的椰枣和果干订单。埃及消费最多的进口自帝国的货物就是廉价且量足的鱼肉和食盐。精美的陶瓷器和钢铁制品迅速的淘汰了土产的陶器。

    出口引进的水稻品种和蔗糖、各种高糖度的本地产水果和果干,棉花、皮革、烟草、纸浆、磷矿、锰矿、铁矿、特产动物产品(河马皮鳄鱼皮等等),进口食盐、五金产品、煤油、玻璃制品、印染布匹、陶瓷器、木材、水泥等货物。

    帝国与埃及的贸易额每年都高速增长,而且是埃及处于出口大于进口的出超地位,源源不断的帝国钱币流入埃及,成功的取代了粗劣的埃及钱币,原本即将陷入内战的法蒂玛迎来的不是混乱和饥荒,而是十分给力的超强营养剂加兴奋剂。

    一种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徒热爱的饮料——咖啡被挖掘出来。这种被虔诚的信徒视为通宵达旦做宗教仪式的神器的嗜好品也成为了整个红海沿岸地区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自从奢侈品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退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名单之后,农产品就进入了大宗商品和跨国贸易的主要名单。作为最强大的工业国,华夏帝国所有进口的商品都是农副产品和原料,出口的都是工业品和钞票钱币。在各地的商队和海上的商船基本都是满载而归轻装出阵,原因很简单,慢慢一船单价最高的香料,也只能换取半船的廉价印花布,为了维持入超的水平,帝国的贸易只能这样进行,而巨大的工业产能有五分之四都是庞大的国内市场消化的。

    在宋代以前,国际贸易最主流的都是质量小而贵重的奢侈品贸易,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都是建立在脆弱的物流网络之上的。比如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刀剑折扇等高级工艺品贸易经常被战乱和暴风雨中断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和印度东南亚的贸易也是以少量的奢侈品贸易为主,象牙、犀角、香药、宝石、金银和丝绸、瓷器、金属制品(包括铜钱)进行交换。

    这种小规模的贸易总体上只能起到满足士大夫阶层对舶来品的好奇攀比需求,对国家经济毫无推动作用,就连和高原草原少数民族政权茶马互市的贸易也无法起到预计的作用只能说聊胜于无。

    为了更加合理的优化跨国贸易结构,穿越众将日本高丽变成捕鱼和捕鲸的枢纽;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变成了水稻、橡胶和油棕的世界。把巽他群岛变成甘蔗、水果和香料的群岛。印度都是下的棉花、小麦、麻纤维和铁矿石,伽色尼供应皮革、羊毛和绒制品,地大物博的塞尔柱、埃及和欧洲诸国则提供杂物、金银和劳动力。木材、铜矿和其他矿产来自帝国的诸多海外直辖地和总督领地。

    在这样的格局下。最主要的贸易品是粮食,其次是香料和糖、再次是纺织用的动植物纤维(棉花、亚麻、黄麻、生丝、羊毛绒、皮革)。什么烟草、茶叶、咖啡、可可、奎宁、人参、红花、虫草、纸浆等都是被帝国商人垄断产地或销售渠道的暴利产业链,源源不断的为帝国发展提供着资金和必须的原料。

    这个时代就是短暂而辉煌的植物贸易时代,穿越众借助带来的良种和工业化的种子产业技术,垄断了几乎全球80%的商品粮和100%的经济作物上游产业(种业),同样也借助发达的深加工技术、物流网络、商标注册、广告宣传、批零业等武器垄断了其下游。

    这种垄断进口商品上下游的做法也有利于将触手深入到贸易对象国内去掌握其命脉的渠道。

    在帝国完成全面工业化之前,穿越众不打算开启工业品的大规模出口倾销。因此这种以大量进口农副产品出口少量工业品的模式可以维持国内物价的长期稳定和低价,有利于形成更和谐的世界体系。

    人类历史上的三个贸易阶段中利润率最高的无疑是第一个阶段的奢侈品贸易,来回一次可以得到千百倍的回报。但是这种贸易的风险极大,规模很小,无法成为影响历史的决定性力量。第三个阶段的近现代工业品贸易规模巨大,成为了全球化决定性的推动力。是塑造全球分工体系的核心力量。但是缺少暴利的传说来刺激和激发人们梦想的力量。对寻求扩张和激情的人们来说过于温和平静了点。

    只有中间的过渡时期才兼具前后两者的优点,既有暴利的吸引力将无数英雄豪杰推上贸易、战争和殖民者、海盗的舞台,又有巨大的规模来影响和改变卷入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

    一船满载印度西部索兰基王国出产大米和羊绒的商船航向延布港,船长正在船长室计算着此次航行前半段的利润。

    “一满船的广州产的价值3000龙元的铁钉和斧头等铁制品运到新加坡港免税区给那些运往室利佛逝各个岛屿分销商,售价5000龙元,收购新加坡出产的奎宁和铜币(作为三个海外直辖军事基地和直辖总督领地之一的新加坡被授权有铸造铜币和辅币与东南亚诸国贸易的特权)用了2000元,收购槟榔屿港出产的玳瑁和染料用了2000元,在加尔各答补给品用了100元。出售奎宁和铜币获得20000元的蕉麻和亚麻,航行到科伦坡出售麻料得钱30000。购买一箱宝石和半船肉桂花了27000。航行到孟买出售肉桂得到价值50000的天青石和胡椒……

    过了一天,盘点了船上的存货,船长和会计终于估算出这次航行的利润了。

    “ ;老张,这箱子鹿角珊瑚是你的私货吧!”

    “是啊!船长,你看有哪一支看得上眼的就拿去把玩吧!”

    “我可不要,回家之后可不好向老婆交代,我的私货都是做了账的,凭空多出一根珊瑚怎么报账啊!”

    “这次咱们又发了一笔横财啊!这颗宝石就当做嫂子的生日礼物怎么样,我看她保证喜欢,不管是做个戒面还是吊坠都合适。她不会追究的,要是她问起,你就说是我送的不就结了,再怎么说都是十万元户了,收点上档次的寿礼算什么。”

    “那就承情了,这次到大食人的地盘去采购**和手工羊绒挂毯可以少载点补给,多装几桶没药吧,听说你上次没有买龙血脂回去差点被当医生的老丈人骂死了。我可不能亏待弟兄,你在索科特拉停靠的时候多买点龙血脂就好回去交差了。”船长看着宝石一副好兄弟的样子说道。

    “我们不是不准备停靠在索科特拉吗?”看着船长一副你懂的表情之后恍然大悟的会计马上说“看我都糊涂了,是不准备停靠在亚丁港,我都记错了。”

    “这次的航行利润远远超过股东的估计啊,8000的本钱(除了进货的钱还有船员薪资和补给费用,进港停靠交的泊位费等等),现在的利润就由9万了,回国之后都可以再买一艘船了。”等着机会自己买船跑跨国运输的船长看着这暴利的买卖,越来越觉得自己成为贵族的时间日益逼近了。(未完待续。。)

    ps: ; ;抱歉,前一章的注1忘记发在感言里面了,现在补发。

    注1 ;:白银海出自宋代早期官员陶谷的《清异录》卷一汴京附近,有一个名叫纪生的老圃“一锄芘(庇护)三十口。病笃,呼子孙戒曰:此土十亩地,便是青铜海也”。纪生用‘青铜海’来比喻他的10亩大小的菜园养活30口人表明菜园的收益是可观的。帝国使用银币,所以改为白银海。
第214章 解决好搞定的喀喇汗国
    第214章 ;解决好搞定的喀喇汗国

    1955高昌的西部边境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和前几年发生的抢劫蒙古前往喀喇汗国经商的马队被一个喀喇汗国贵族抢劫之后被贸易制裁不同,喀喇汗国的汗王被高昌派人刺杀了。华夏帝国身为高昌的保护国在军事同盟协议的框架下立即启动了驻守在昆仑山一带的边防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东喀喇汗国的都城,阿赫马德死后继任才一天的新汗伊卜拉欣二世躺在喀什的宫殿床上就被快速杀入宫中的特种兵俘虏了。高昌的骆驼骑兵和大批的攻城部队刚刚按照预定计划到达喀喇汗国东北部重镇八剌沙衮时,华夏帝国已经对外宣布东喀喇汗国已经灭亡,帝国接管了其首都以南的疆土,以北的疆土将由高昌占领。

    由于高昌西部最大的重镇阿克苏(帝国帮助其扩建的要塞)距离高昌和东喀喇汗国边境只有不到300公里,到东喀喇汗国的都城疏勒(喀什)不过500公里,这实在是没有战略纵深,这点距离,好一点的骑兵都可以3天之内跑完。作为亚洲最后一个没有拿下的大国,喀喇汗国的确是让穿越众心里牵挂的存在。

    在1952年的年度军事会议上李基用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两个喀喇汗国就像脚底板的两粒米,不拿掉不舒服,拿掉又不能当饭吃。’的确是这样的,东西喀喇汗国在经过数十年的相互攻伐和战乱之后早已不复当年哈桑可汗在时的那种繁荣昌盛了。此时的喀喇汗国控制下的地盘因为长期战争的破坏。已经满目疮痍的各个过去富裕的商业城市和水草丰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