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整合下,帝国建立了更加高效精简的国防常备军体系和民兵预备役体系,每年的军费开支仅仅只有12%的财政预算额度。为了分权,穿越众也搞了一个类似后世的多头分管局面,仅仅抓住军费的来源就掌握着几乎所有的军权。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负责一切具体工作,有名无实的国防部仅仅只是一个按照军事委员会批复的款项发钱的出纳部门和递交预算申请的会计部门。加上陆军部、海军部、正在筹划的空军部、预算浩大人数不明的特殊军部和人数浩大预算几乎可以忽略的预备役军部等政府部门,有这么多要喂养拨款的下属军事委员会必须负责。工作量大,又因为预算相对前宋大幅缩水,审批工作困难的军事委员会几乎被参议院众多议员视为苦活累活,被参议员评选为年轻人锻炼最佳委员会。

    科教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结构和各个著名大学的校董事会差不多,全部都是有教职的著名教授和学术大师担任,依靠教授治校的原则,每个教授都是名利双收的典型代表。

    每年只有教育部和帝国科学院两个部门的预算审批工作,轻松又不得罪人,相当于礼部中的仪制清吏司(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相当于教育部和组织部;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相当于皇家厨房节日庆典服务机构。)。

    学术贡献加持的参选道路自然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当官熬资历、打仗探险开疆拓土和结党营私说服众多县议员支持自己担任参议员要容易多了。(未完待续。。)
第185章 如何运用资本征服一个部落
    东南亚是什么气候,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者大概以北纬10°为分界线,整个东南亚的经济也可以说以北纬十度为分界线。北方是农业发达的李氏大越、高棉吴哥王朝和占城王国,一直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人口密度相对于海南和两广大得多,虽然国力不强盛,但是文明发达,经济繁荣。每年有规律的降水和发达的灌溉系统可以保证中南半岛上的这些国家基本没有饥馑和天灾之虞。但是北纬十度以南的热带雨林气候就难以一样幸运了,刀耕火种是绝大部分室利佛逝境内农夫的生产方式,及其落后的生产力导致了室利佛逝竟然在主场作战中屡屡败给战斗力不值一提的朱罗国。

    缺乏中央集权的王朝几乎无法建立起像吴哥王朝一样的灌溉系统,自然税收、军队和组织力都十分稀烂。佛教虽然带去了道德和伦理,但是没有带去组织制度和民族观念,热带雨林气候的民族难以树立起有效的组织不仅仅是很容易养活自己的气候和土地导致的懒散风气和湿热气候带去的虚弱,还有微弱到几乎没有的竞争和国际环境。

    在没有远洋航行技术之前的时代,这里一直都是落后且和平的,当大食人大量进入这一地区之后,这里还是落后且贫穷的,因为中国的富裕和发达就像一颗太阳一般吸引着大食人,他们根本不会对这个贫穷的连货币都没有的地方产生兴趣,最多也就是哪一些刀剑、布匹和西亚特产的香料与珠宝换取一点丁香豆蔻到中国贸易。这里还是一如既往的穷困。国王所在的都城也不过是木头做的水上浮着的房子多一点而已,没有任何文明国家的特征和繁荣的标志,没有高楼广厦。没有石质的码头和灯塔,在初次到室利佛逝的商旅看来,这个传说中经常进献方物给中国的国家比那些在东方诸岛的马来人土著部落强不到哪去。

    以苏门答腊为核心的室利佛逝根本没有任何底气成为东南亚的大国,造船最大吨位不超过200吨的国家在穿越众眼里仅仅只是一个殖民地台面上的傀儡罢了。

    按照张博的原话,一顿饭的功夫,三艘工艺级(用吨位和战斗力划分的船舶级别,万吨级的只能是全钢制造的用学科命名的科学级战列舰。还只是停留在图纸上,5000到8000吨级的用各种行业命名的产业级巡洋舰还没有下水,正在船台上的3艘就是派驻到三个海外基地的杀手锏。以地区命名的郡县级战舰属于2000到4000吨的护航舰,和后世的驱逐舰差不多,不过也只有20多艘在海上保护商船队,1000吨上下的工艺级飞剪船仅仅只能算是大一点的武装商船。虽然只有700吨左右。也足以横行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了)的飞剪船战舰的大炮和随船的3000名水兵就能征服这个国家。

    名义上这个国家有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就连国王都不知道那些手下的诸侯有多少土地。就连这个国家的版图都是穿越众在签订友好贸易条约之后赠送的势力范围划分海图之后,才正式的被诸多室利佛逝王庭了解的。

    这个稀烂的王朝还能在百年后征服广大的疆域,建立一个拥有15个属国的庞大帝国?说出去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相信,但是穿越众就相信。因为穿越众知道,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的竞争可以和中国北方的长城周边地区的竞争相比。东南亚的诸国国力和竞争激烈程度和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相比无异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旁边的屋子里小孩子在过家家。

    在鸡窝里只要比其他的鸡强壮一点点就能横行霸道,但是在人类的眼中就会被忽略,东南亚诸国的斗争连进入中国士大夫耳朵的资格都没有。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力连面积比它小上百倍的楼兰都比不上。一只强壮的鸡能够在窝里大摇大摆的原因不是因为主人没有杀鸡的能力,而是没看到鸡窝里有多少鸡蛋。

    当中国进入资本主义之后。封建时代士大夫的价值观、世界观就被新贵族和资本家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取代了,帝国的统治阶级精英在穿越众的培养下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财富和源泉。暂时和南亚东南亚的诸国相安无事的前提是为了最小成本的打开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但是在众多的精英看到室利佛逝基本没有购买力和原材料产能之后,嘴脸就变了。原本和和气气的以物易物磨尽了帝国商人们的耐心,大量的帝国钱币被运进室利佛逝和周边国家的港口。

    后果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钱币都被不懂经济学的土鳖藏进了地窖和箱子难见天日,可以购买各种天朝上国精美物产的天朝钱币自然越多越好,大量的购买力冲入生产力落后的原始部落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所有的部落财产都被购买一空了?那不会通货膨胀么?不,只要少量的可以供王侯消费的豪宅和消费品就能回笼绝大部分的钱币,室利佛逝君主甚至下令各地缴纳税款只能缴纳帝国钱币,室利佛逝彻底的沦为了帝国的经济殖民地。

    王侯们觉得没有多大产出的土地归了华夏帝国的农业资本家,他们会在新到手的热带红壤和沼泽上种植经济作物和水稻,大量的从不能住人的雨林里砍伐出来的巨木被用来来生产木板和家具,开垦出的土地施用土壤改良剂(石灰和废弃矿石颗粒、沙子来改变酸度和透气性、矿物质含量),铺上淤泥和泥炭增加肥力,用这些土地种植高附加值的橡胶、可可(种苗来自穿越众的秘密温室,巴西改良种)、咖啡、金鸡纳树、椰子、丁香、肉桂、豆蔻、剑麻和油棕。让没见过世面的土鳖们看看自己原来的土地在投入资金和技术之后能够提高多少倍的产值。

    内陆人迹罕至的土地被室利佛逝君主象征性的收了一点费用就甩卖给了华夏帝国的工业资本家,他们在这些还只是存在于地图上的矿山经行招标和运作,空手套白狼的筹得资金之后带着工人前来开矿开荒,兴建一个又一个的冶炼企业和新兴市镇。大量的劳动力缺口同样刺激了室利佛逝的军事贵族们,对外征服掳掠人口买给天朝来的大老板自然是最低风险高收益的买卖。

    大量无人定居沿海的优良港湾和河道归了华夏帝国的商业资本家,他们会在这些拥有极大空间资源的地区建立港口和物流基础设施,为殖民地单一经济的初级工农业提供必需的配套设施,不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受限于可悲的室利佛逝基础设施运不回去,赚不到钱,耽误了国内的企业生产,岂不是民族的罪人,自己家族的败类。(未完待续。。)
第186章 火山的馈赠
    张博曾经还和师傅们商量过,对于人烟稠密的爪哇岛是不是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潜力,穿越众明确的表示了支持。对于这个未来可以养活1亿人口的岛屿,穿越众还是非常希望掌握在手中的。和婆罗浮屠差不多的印度教奇观普兰巴南神庙也是一个重要的信仰工具,对于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没有好感的文明人自然对印度教也没什么好感,但是这仅仅只是局限在感觉上,一旦和钱挂钩,即使是原始祭献的杀人邪教也不碍于穿越众的热情。这个时代的爪哇岛是很落后的,没有公路铁路,成片的种植园和果园,没有任何大城市和港口,各个岛上的国家都处于封建时代早期,没有普及铁质农具和灌溉系统,大部分耕作区域是靠天吃饭。虽然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但是育种和施肥的水平和占城王国没法比。因此不可能养活像后世一样的1亿多人口,最多也就百万多的人口。

    爪哇岛现在有三个势力,班查卢、谏义里和巽他王国,各自拥有的武装力量最多不过相当于华夏帝国一个团的战斗力。基本可以无视,但是人口的稀少自然对应的就是开发程度低,到处都是雨林。婆罗浮屠百多年的废弃就彻底消失在世间,各个当地的势力如果不是人们口口相传,靠贝叶经一样的信息载体,简直就是坑爹。

    要想达到后世的繁荣,投入的开发经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南洋着这么多的荒岛和无人区,救赎这里最适合开发。原因无他,土地因为火山灰的覆盖,极为肥沃。这种天然的优势带来的成功不可复制。即这里的开发成本在大巽他群岛当中最低。

    火山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而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雄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软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活动能喷出多种物质,在喷出的固体物质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岩块、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喷出的液体物质中,一般有熔岩流、水、各种水溶液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喷出的气体物质中。一般有水蒸汽和碳、氢、氮、氟、硫等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动中,还常喷射出可见或不可见的光、电、磁、声和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有时能致人于死地,或使电、仪表等失灵,使飞机、轮船等失事。

    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最常见的是硫磺矿的形成。陆地喷发的玄武岩,常结晶出自然铜和方解石,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常可形成规模巨大的铁矿和铜矿。另外,我们熟知的钻石。其形成也和火山有关。玄武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同时它又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熔炼后的玄武岩称为“铸石”,可以制成各种板材、器具等。铸石最大的特点是坚硬耐磨、耐酸、耐碱、不导电和可作保温材料。

    火山灰是指由火山喷发出而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在爆发性的火山运动中,固体石块和熔浆被分解成细微的粒子而形成火山灰。它具有火山灰活性,即在常温和有水的情况下可与石灰(cao)反应生成具有水硬性胶凝能力的水化物。因此磨细后可用作水泥的混合材料及混凝土的掺合料。

    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可以中和土壤酸性的碱金属盐,氮磷钾的含量超过绝大部分的自然形成的土壤,也就是说有火山的地区,土地都会异常的肥沃,不用施肥都能达到极高的产量。

    其他的岛屿几乎都是贫瘠的砖红壤和雨林土,开发成本高的惊人。因此爪哇岛是众多殖民者钟爱的宝地,为了争夺一个拥有112座火山(其中35座活火山)的岛屿,帝国内部的协商结果就是穿越众拿到了几乎所有的沿海港口城市用地,其他的合作伙伴拿到了几乎所有已经开发出来的熟地,剩余的资本家们瓜分了剩下的所有荒地和森林。

    即使这个拥有三个主权国家的岛屿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的经济作物种植园,没有一家帝国商行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和代理人买办公司,但是这里已经成为了注定要并入帝国的香料群岛总督区的最肥美的地盘。

    虽然香料群岛的行政中心在苏拉威西岛的望加锡(避免火山造成的影响),但是消灭周边群岛上的三个不足挂齿的王室之后,种植园主和矿业主还是云集在爪哇岛辛勤的开发这座火山岛的富源。并没有像本土一样集中在行政中心,在香料群岛实施的几乎免税的政策也让这个每年从帝国领取巨额转移支付拨款的行政中心没有底气。本土对香料和诸多热带经济作物征收的关税才是望加锡的主要拨款来源。南洋地区最好的耕地除了吴哥窟附近的水稻土平原就数爪哇岛的火山土平原了。

    到了建立的爪哇岛第一种植园的橡胶树可以割胶的1948年,爪哇岛生产的所有用于出口到帝国本土的货物贸易额(最大宗货物就是柚木,其次是椰子和麻制品)已经远远超过了进口自本土的货物贸易额,这种经常性项目的顺差会导致爪哇岛通货膨胀吗?不会,因为钱都被种植园主和矿主通过资本项目卷走了。商品和服务上的巨额黑字也最多只能和资本项目的赤字追平。

    一年的进出口额20亿,这个巨大的数字几乎让周边所有国家发疯,吴哥王朝每年向帝国出口20万吨大米300万吨硬木和水果(甘蔗和糖分高的热带水果),换取的帝国龙元还不到2亿(1945年货币改制,辰基钱全面退出流通,1比1按照面值和材质换成帝国龙元,新的帝国政府平稳运营了几年,信用超过了辰基银行,兑换基本没有什么动荡),而爪哇岛这一年出口1万吨的橡胶就高达3亿元。

    大陆的投资人不仅仅要拿走几年以来投资的利润,还要让爪哇岛背上沉重的债务,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控制爪哇岛的一切。很多种植园都是依靠大陆银行的贷款来扩张的,种植园投产前的几年是最难熬的时间阶段,没有产出只有不停的投入,不借钱怎么维持?好在政策的支持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价格一直很高,银行才会源源不断的借钱给评级良好的各个种植园。但是天赐的宝岛产出的这些橡胶一下子冲进市场,导致了橡胶期货价格的暴跌,原来一直依靠海南橡胶支持的帝国橡胶产业的原料价格一下子被数十倍的供给打压下来,也催生了穿越众计划好的世界第一场投机泡沫引发的经济危机。(未完待续。。)
第188章 橡胶投机泡沫始末
    1949年7月,新京股市期货市场因橡胶股票和期货狂泻而濒临毁灭。此次风潮迅速波及富庶的江浙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帝国工商业遭受重创,新政的成果毁于一旦。粗略统计,华商在新京股市和期货市场损失的资金在4亿至5亿龙元之间,而政府的可支配财政收入不过10亿元左右。如此巨款的蒸发,让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随后陷入破产的众多保守派和辽国投机商人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1940年初,随着公路业的大发展,橡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橡胶也成为众多工业产品的新兴材料,十分热门。马车、三轮车、人力车都换上了橡胶轮胎,各个大都市人在布鞋、皮鞋外套一双胶鞋,称“套鞋”,再穿上橡皮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门。橡胶医用手套、输液管、塞子、填充物、防漏涂层和粘合剂等等其它各种橡胶制品更是不计其数。1947年,帝国进口橡胶总额达1亿龙元,次年增加到1。8亿龙元。

    受到生长周期、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制约,橡胶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注定了在一定时期内橡胶价格将持续走高。期货市场上的橡胶价格,1941年每公斤2元,1942年底猛涨到每公斤10元,1947年4月达到最高峰,每公斤22。5元。新京的橡胶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家新成立的橡胶公司发行100万元的股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