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大规模就很容易破产的。你造太多出来到报废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李基对李飞这个建议建造88舰队的巨舰大炮信奉者吐槽道

    “虽然横渡太平洋只需要12天的飞剪船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奇迹了,但是征途是大海的你怎么可以容忍这种小船作为你的座驾?根据你的身家。起步起码要达到泰坦尼克号级别的吧!”

    “老白你就别调侃小飞飞了,他就是到海上颠簸的命,你们还不知道吧!这个家伙在执教海洋学院的时候偷偷乘船混到琉球群岛去考察了一次呢!他的考察见闻都还锁在帝国海洋大学(海洋书院建国后升级了)资料室里面。

    你也是的,心急什么,一个周边势力都是臣属和直辖地的荒芜群岛有什么考察的,还搞了几百页的总结。你不累啊。等到我们统一亚太后,第一岛链有什么意义?不就是我们的菜园子吗?谁还有本事抢走?”赵守忠看着李飞的脸色都青了。毕竟不是谁的计划被别人无情的否决都能没事的,只好出言侧面安抚。

    “好了,不用多说了。你制造全钢战舰甚至舰队的计划就是和20世纪制造宇宙空天舰队的计划一样没有必要。我们虽然有技术,但是人才和配套不够,更不要说需求和时代背景了。我们搞好飞剪船物流网路就足够几十年内的需求了。等到你儿子结婚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全钢战舰的。你要不要那你那个刚刚满月的儿子起名叫李海军啊!很霸气的名字,怎么样?”

    “我说老周。你怎么不给你老婆肚子里面的那个小子起个名字。叫周树人怎么样?也很霸气啊!”

    “别又这样啊!干什么,炫耀你们结婚了啊!有儿子了不起啊!让我这个未婚青年情何以堪啊!”李飞作为穿越众当中唯一还没有娶妻的自然比较敏感。最早结婚的赵守忠和经常来往的文彦博家亲善,亲善到亲成一家人了,文彦博八个儿子三十九个孙子。希望多子多孙的赵守忠娶了他家的孙女,如今生了二个儿子一个女儿是穿越众子女最多的。大儿子赵语文都四岁了,可以成为打酱油的主力军了,虽然这个神二代(穿越众几乎就是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不可能去打酱油。

    “别歪楼了,继续讨论原来的话题。既然飞飞的提议被搁置到20年后。现在就讨论一下怎么短期内增加哪些船厂的产能。飞剪船虽好但是配套不足也不可能凭空出来。”

    “多建几个配套厂不就够了吗?”

    “现在的那些老牌造船家族和生产木质耗材、油漆、零配件的小作坊主都很狮子大开口啊!各个最低要价都是十倍于净资产的要价。我们提议入股的方案和合作的条件几乎都没人表示同意。这些条款都是以前我们和合作伙伴的长期合作愉快的平等条款嘛!看来建国以后不少人还没有认清形势啊!”

    “你要是想搞垮他们就直说!”

    “无非就是让合作伙伴不给他们订单,饿死他们嘛!你又不是不知道造船业的利润。以他们的贪婪和泉州那一带的情况。短时间内还是不可能搞定这些混球的。”

    “什么情况?”

    “很多船厂的东家都是在海外游商船队的大海商,断掉他们的资金流有点难啊。”

    “我们的欲取先予的计策可能要启动了,我有预感!”

    “废话!你这和看到鸟,然后说我预感有鸟要飞过有什么区别。银行在我们手上,流动性和资金流就是我们的大棒。”刘欣杀气腾腾。

    “你还是要给他们十倍产能的订单,等到他们借钱扩大产能之后撤掉订单,虽然左手的下订单企业损失一点定金,但是右手的银行可以要求他们偿还贷款,榨干他们的资金流,甚至直接搞到他们破产?”技术宅钱进不由得问道。

    “这么老套的招数我都不想用了。”主管兼并业务的孙昌都不好意思。

    “不管招数老不老,管用就好。没看见21世纪的美国人照样用这一招恶意兼并嘛!白猫黑猫无所谓。”白佳强调猫论。

    “搞定这种脆弱的反收购联盟连进入老陈的眼睛都困难,还要拿到会上说?你们看老陈都要睡着了。”周立坚看着陈冠先昏昏欲睡的表情调侃起来。

    听到自己的名字的陈冠先自然要有点反应,睁开眼睛看着盯着自己的同事们不好意思“我这几天审批了2000多万技改资金贷款,加班到很晚,没睡好!不过这些不开眼的家伙还是少数,真正的反对者都是心存畏惧才会这样要价。那些做油漆的小作坊有什么底气反对收购?还不是几家大海商在后面捣鬼。只要搞掉几家大的船厂,这个联盟很快就会瓦解。”

    “没想到你这么仁厚,搞垮那几家四川钱庄的时候怎么没见你这么好说话?”李基点点头,然后就说“先开始就搞几家大海商,老虎不打打苍蝇算什么回事?我又不是老蒋。就拿在贸易上和我们有过三次合作的蒲家开刀,这个阿拉伯人的后裔在中国赚个盆满钵满,不放点血对得起广大消费者吗?”(未完待续。。)
第171章 东方甜岛的大亨(上)
    “下南洋,就能分田地、住大屋、发大财,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大侄子,你可要抓住这次机会啊!你看看老叔我这身缎子,十年前可是老爷才穿得起的上等丝绸呢!我去了东夷岛晚了点,要是像你三叔那样在前宋元祐八年,也就是八年前去了东夷岛,现在那还有时间回乡祭祖,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挣大钱呢!这次他托我带了500元辰基钱给你大伯修祠堂,2000石的各种谷物丝麻、笔墨纸砚给家族蒙学做给先生的工钱和子侄儿孙辈的晚辈进学耗费,这可不得了呢!这天大的一笔钱不过他三个月挣得零花钱、你想想南洋的生意有多挣钱?像你这样的壮劳力一年就能挣一间大屋,三年就能挣下十年一家老小都吃不完的粮食。有老叔担保,你可以直接去南洋任何有三叔参股的产业的港口应聘码头工人。干得好,一个月就能干到当地土著工人三个月的工钱,半年就能当个头头。我三个儿子都在东夷岛的南港做文书,当年可是和你一起尿泥巴玩的发小,如今各个都娶了好人家的女儿成家立业有房有田了,我大儿子包有田都想在娶两房小妾给家里开枝散叶呢!”一个穿着富态的中年老头对着同乡同村和后辈劝导到。

    “老叔,南洋真的有这么大的利!”一脸老实像的年轻后生犹豫不决的问道。

    “这还有假,虽说新朝建国之后。君明臣贤,减税免役,大家伙比前朝好过了许多。但是咱么这福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狭乡那养得活这许多人口。你爷爷那辈都是三十多了还梳着总角,装成小孩子逃避人丁税和劳役呢!哪有今天这么好过的日子。这二十年间天下升平,人口日渐滋生,光本村的丁口就增加20多人这还算少的,本乡的50多个村子起码1000多。要不是很多乡亲像你老叔和三叔一样到了南洋讨生活,不知道这地租、粮价、老婆本要涨多少。

    你小子运气好,不像老叔当年那么辛苦。我们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那真是那个一个什么来着,老先生教过。叫什么来着?筚路蓝缕,对,就叫筚路蓝缕。就是说开荒的时候住的都是木板房和茅草房,吃的都是粗糙的老米和腌菜。虽然有地方看病。但是拉肚子和蚊虫叮咬的高热天天都有。你小子如今去那些已经像模像样的港口就不是受罪而是享福了。我们都建好了大批的模板房,就是住进砖瓦房也是很容易了,那里的供水和防疫都做得很好了,你去那里也就是出出劳力,挣了钱就可以享福了,这样不比在这鬼地方混日子苦熬好上许多?”

    “老叔,那我现在还没娶亲,家里也有父母姐妹。就一个弟弟,实在是走不开啊!”

    “那样更好。你老父就在乡下种地,姐妹都可以在城里做活,弟弟也可以送进城里开的书院开蒙,家里出了秀才公那可就一飞冲天了。南洋就是缺整家整口的,你们一家全部都去就可以免去船费,要是你姐妹嫁人生孩子,还有补贴,要是嫁了南洋的大公司里面的佣兵安保或者种植园的小头头,你三叔和宗族都要沾光。

    一块300亩的甘蔗田一年挣多少银钱(辰基钱主要为银币,5克一元面额的使用的最多,可以买到100铜圆或者200前朝铜钱的一斗约10公斤粮食,购买力稳定且流通量大,类似后世的袁大头一元面值的银元),你知道吗?一亩甘蔗田就是10000斤的产量,可以出糖1200斤到1500斤,现在市面上的糖价就是一元3斤,300亩就是按少了算12万元,按多了算就是15万。你小子要是在这里种粮食一辈子都挣不来这笔钱。

    你三叔开始就是一个人种了承包的300亩荒地,然后赊款买了熬糖榨糖的锅炉和滚筒压榨机,一家子现在一个月挣的钱都赶得上咱们村300多户一年的钱粮产出了。

    你小子要是赶上了好时候,像你三叔那么机灵,自个发现了财路可不要忘了老叔的提点啊。”

    “那是啊!到时候绝对忘不了老叔的恩情!您给详细说说移民到南洋怎么个分田地、怎么个章程啊!”

    “这就是你没出去见见世面的坏处了,这十里八乡的哪个村像咱么村一样闭塞。一年都没人出去一次。每次都是外面的税吏货郎进来办事卖货,他们哪有功夫介绍这等好事给你们这些憨货。让自家人去都忙不过来呢!移民的章程是这样的,先到县衙那里去办户口登记和移民登记,消了你们身上的户籍,成了移民目的地的户籍之后才能离开本乡本土…………

    就在包守金在侄子面前吹嘘自己见闻加上鼓动族人移民的时候,他的三堂弟,也就是那个种甘蔗榨糖发家的包松辉已经和东夷岛开发公司这个土皇帝签订了统购包销协定,无论糖价在未来如何波动,全部都按过去三年内的平均价(出厂价批发价约0。275元一斤)在未来的三年内购买,每年收购的最低数量就是如今的包家糖厂的最大产量(一个小作坊也就是十几万的产值,就算未来产量翻十倍也不过达到辰基合作伙伴的最低标准,也就是百万辰基钱的销售额才能由辰基旗下的公司参股,让其登上辰基的战车绑在一起。)。

    没想到这个精明的家伙转个背就拿着自己的经济作物种植补贴领取单、耕地等级证书、土地购买合同、糖厂经营所需的证件、税单、产品质检报告、过去的销售合同和这个刚刚签订的包销合同等等一系列资料到东夷岛最大的北港兴业拓殖银行办理贷款。

    “包老板(这个词刚刚流行起来),您的所有贷款条件都符合我们的要求,只是这个额度是不是大了一点?您所有的财产不过278万元,就算估价比较低,也就刚刚能抵押贷款300万。而且您的土地购买贷款还没全部还清,还有将近20万的尾款没有还清,所以我们不能贷给您所需要的500万。按照我们的规定,最多只能贷款200万。这已经是您房产加上糖厂所有资产的极限了。没到手的土地证可不是这土地购买合同和一堆土地购买收据就能代替的,合同又不是土地证,不能抵押给我们,要是您付完尾款拿到土地证就可以多抵押200万了。”

    “这样啊!我能不能见见你们的银行主管,我想可以通过这个和东夷岛开发公司签订的包销合同争取点信用贷款。”(未完待续。。)
第172章 东方甜岛的大亨(下)
    “这样不行啊!包老板,您的信用记录刚刚才升过级,额度内的都用来支付半年前拖欠的肥料款,您忘了?在争取信用贷款的话,您的资产负债率就要达到我们银行的80%警戒线了。”

    “怎么办?我还想多承包点土地呢!这要是不能扩大产能多可惜啊!这么优惠的包销合同不是浪费了嘛!”

    “要不您等等,三天以后,本行的年终审议和贷款审查委员会会议就要开了,明天行长在监事会和董事会上可以帮您提一提这个项目扩建计划,只要您能拿出合理的预算表和计划书,相信贷审会不会放弃您这样的优质客户的。”

    “好啊,贵银行真是最好的及时雨,我马上去拿预算表和计划书,我为了这个扩建计划可是准备了好久呢!贵行长要是从新京回来,就麻烦他多费点心了。我们以后还有更好的合作项目要搞呢!真是多谢了。”包总就急忙离开银行回家拿那些以为用不上的东西了。原本指望一次就能凭借自有资产办好扩建糖厂需要的抵押贷款的,没想到柳暗花明的有了办理信用贷款的机会。”

    三天后,东夷岛北港的北港兴业拓殖银行宣布和西日本兴业拓殖银行、登州开发银行、新京开发银行、浙江殖产兴业银行合并改名为东方兴业银行。这次兼并案震惊了整个华夏帝国金融界。最大的赢家自然是资本运作的神灵——穿越众陈冠先同志了。他名下的新京发展银行就是辰基银行绝对控股的,通过对母公司的融资渠道。借来了2亿元资金的新京发展银行对其他四家银行展开了杠杆收购。这四家都是运转良好的优质银行,其中西日本银行更是平家的重要产业。没想到财大气粗的穿越众直接以开发南洋需要大银行为由强行收购了这四家上市的银行所有流通股。直接通过私有化条款让这四家银行退市。私有化的新京发展银行一下子规模扩张20倍。其早就安插在各个银行的卧底和内线一下子就成为了主要的干部。

    五天后,急需政绩的新任北港分行行长就在贷审会上强行通过了这笔包总的信用贷款。原本的行长反对这笔高风险的信用贷款。本来没有在贷审会提过。但是接待包总的银行大堂经理就是新任行长的心腹,将这个事情汇报之后,新行长马上就为了和辰基旗下的东夷岛开发公司搞好关系,作为关联企业和互为最大合作伙伴的双方自然没有为难包总这个合作伙伴的动机。

    拿到支票的包总看到了让他眼花的数字,不是自己财产抵押加信用贷款总数400万的支票,而是一张高达1000万的新的东方兴业银行支票。银行对包总的解释就是顶头上司——辰基银行的负责人陈冠先总长大人看中包总的闯劲,为了千金买马骨的效用和鼓励东夷岛开发。特批了这笔千万元的贷款,按照最低的利息7%来算。

    十年定期存款利率就有6。8%的辰基银行可谓几乎免息的贷款给了包松辉这笔钱。

    有钱了的包松辉拿着支票直接回了一趟福建,在曾今提点了自己经营蔗糖产业的恩公。那个主管销售移民需求的建材和生活消费品的王建同的指导下购买了最先进的大型蒸馏和过滤设备,准备开设一家樟脑工厂,然后将家里的白糖产量提高十倍(甘蔗汁出来的原糖还有大量色素和杂质,所以是棕色的。价格只有白糖的一半。为了多赚点钱自然要将红糖全部脱色为白糖了)。

    王建同告诉包松辉,这个樟脑就是辰基公司下属的化工体系急需的重要化工原料,利润很大,一根70个立方的老樟树主干可以生产1个立方的樟脑。老家临江的一个亲戚就是江南化工的一个头头,每天急得要死,总是在各地求购樟脑,王建同打听到东夷岛有很多樟树,就希望包松辉这个做榨糖的新开一家樟脑厂帮帮老家的亲戚解决燃眉之急。

    包松辉对恩公的话简直就是言听计从。自从听从王建同的话,水稻和豆子改种甘蔗之后。家里的生意就日渐红火起来。前三年去时服从移民部门的管理种了水稻,没想到三季稻一年收获竟然达到亩产1000斤,存够了口粮,将余粮卖掉之后还清了移民费用和土地购买和住房购买贷款,到第四年就该种耗水耗肥的甘蔗,没想到利润这么大。五年就挣下了200万的身家。贷款买下的2000亩土地全部都还清了。

    一个新兴的产业就出现在东夷岛的土地上。这个岛屿的樟脑产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原因就是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樟树森林。这里将会一直保持产量最高的记录。

    一年之后包松辉的樟脑就热销整个江南地区了。每户家庭至少每年一两的消费量就足以让他那个产量不到200吨的小厂满负荷运转20年了。

    “这个樟脑工厂是怎么回事?”恼火的东夷岛开发公司主管,刘欣的得意高徒卢兴智总经理看到包松辉承包了八座山9000亩坡地种植樟树,并且从高山族的诸多土著手中购买50年樟木树根或者树干。一个月就能收购200吨呢。

    “我们开金矿和采挖名贵硬木的下属没人注意到这个包松辉的大动作。他可是陈院长看中的人才,你可不要激动。据说陈院长特批了1000万的贷款呢!明显是要扶植一个标杆,证明自己人不光会高买低卖搞垮对手,或者投机倒把囤货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