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幸福一点点-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家人在她心中的位置。平日里她一直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想念,用学习和练习淡化自己的思乡之情,但是当跨入心机的那一瞬,所有的感情都涌了出来,恨不得马上就能回到父母的身边。
余晓菲靠在坐椅上,手中拿着离别时外婆给自己求的平安符,慢慢的闭上眼睛(这娃困了,出发前一天晚上激动的没睡着觉)……
在机场的出口,余晓菲一眼就看到了来接机的父母和外公(外公果然最疼晓菲),高兴的拉着行李箱,快步跑了过去。爸爸妈妈高兴的抱住回家的女儿,外公在一边欣慰的笑着。一家里互诉离别之情,一起往家中而去。
余晓菲将行李放好,看着干净明亮的房间。爸爸妈妈一定是经常打扫,房间跟自己离开时一样。房外父母正的忙碌的着准备午餐,外公坐在沙发上正在看自己带回来的相册。
吃过午餐后,余晓菲向家人描述着自己在国外的生活,并把自己存下未用的钱还给了父母(之前父母给的和自己卖绣品的钱,除去一学期的费用还有存下了一些)。当父母得知自己的女儿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以卖绣品来勤工俭学时,拿着手里的钱眼眶忍不住红了。一直以来都知道女儿很独立,却没有想到在异国他乡也如此为家里着想,怕女儿为了省钱亏待自己,将钱又放回女儿的手中。余晓菲当然是不收,本来家里就不富裕,为了自己出国拿出了多年积蓄。当时是因为自己对国外的生活还没安排好才收下父母的钱,现在生活已经进入了正轨,当然不能再用父母的钱了。最后,还是外公发话,父母才勉强把钱起来,心里却琢磨着女儿回去的时候要多准备点儿东西。外公的想法很简单,外孙女一直是个很有计划的孩子,既然她说可以自己勤工俭学,那一定是没问题的,虽然自己也很担心,但是更想信外孙女(外公,嫩就是个孙女控啊!)。
晚上的时候,余晓菲拿着准备好的礼物,跟外公一起回去。外婆一直在门口坐着,邻居也知道焦家在国外读书的外孙女要回来了,几个老人一起陪着外婆在门口边聊边等。余晓菲向邻居的爸爸奶奶问了好,扶着外婆回到屋里。
姨妈一家早早的就来到外婆家,连在外地的舅舅一家也赶了过来。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向余晓菲询问着学业和生活。余晓菲将礼物拿出,耐心的回答着大家的问题。
两位表哥高兴的拆看着自己的礼物。大表哥焦奕的礼物是一支精制的钢笔和一套精装版英文世界历史(大表哥喜欢历史文化),二表哥陈昊的礼物则是一双名牌篮球鞋和一只名星签名的篮球(蓝球是迈克小哥去看比赛时帮余晓菲要的的。)。礼物很和表哥们的心意,就连平时不怎么爱笑的大表哥,可高兴的合不上嘴。
外公的礼物是一双手工休闲牛皮鞋,这是在手工店中淘到的,纯手工,穿起来特别的舒适,非常适合外公健身穿着,即保暖又舒适。
送给外婆的是一件新款的外套,鲜亮却不艳丽,很适合老人穿,外婆虽然年纪大点,但还是很爱美的。
姨妈和舅母都是一套护肤品,姨夫和舅舅则是两款不同的皮包……
晚餐是外婆亲自下厨,老人家一直念叨着外孙女的小脸都瘦成什么样了……其实那只不过是因为余晓菲到了长个子的年纪,脸上的婴儿肥也不那么明显了。不过,在老人眼里,外孙女一定是在外国吃不好饭,所以在餐桌上一个劲儿的往余晓菲的碗里夹菜放肉,最后吃的余晓菲暗暗决定,晚上回家一定要围着马路跑几圈……
第二天一早,余晓菲随父母来到了奶奶家,同样也受到了一家人的热烈欢迎。
余晓菲给爷爷奶奶买的都是营养品,爷爷直说浪费钱,不过还是很高兴的收了起来。奶奶拉着余晓菲的手,不停的说孩子瘦了(要是现代人的审美都能像老辈人这样,该多好啊。),让儿女们中午多做点儿饭菜。姑姑们的礼物同样是化妆品,叔叔们的则还是皮包(娃,你是一次性批发来的吗?果然,这也是遗传吗?!——请参考第二章的大堂哥)。
堂哥余晓刚的礼物是余晓菲特意选的:一套精制的瑞士军刀(余晓菲小的时候,大堂哥曾经送给她一把小鱼形状的水果刀)。堂弟余晓晖的则是一个最近款的游戏机,小晖弟弟包着游戏机就到里屋去玩了(余晓菲:弟弟,姐姐就没有游戏机吸引人吗?!早知道不给你买了~)。送给表哥马浩楠是一辆新款轿车模型,楠楠哥的梦想是成为开名车的精英人士……
当然,午餐也是非常的丰富,再一次让余晓菲感觉了爷爷奶奶的热情……当然,回家的时候余晓菲选择了步行一段路程(离家太远,只好走一半)。
剩下的日子里,余晓菲将学习的时间安排好,坚持每天的晨练,休息时间拉拉二胡,然后又安排一定的时间去李老师那里学戏。
李老师很高兴自己学生的到来,之前余晓菲已经专门来过一次,来看望老师,并送上了礼物。除了在美国买回的礼物外,余晓菲还送上了自己的新作品——梨园□。同样,也是一幅双面绣,一面是京剧中的各种角的精典扮相,或妩媚、或娇美、或端庄、或华贵……有忠、有奸、有文、有武……各种扮相齐聚一堂,组成一了幅“梨园□满人间”。
余晓菲向李老师表演了一出戏,并将平时练习中遇到的难题向老师请教。
李老师对余晓菲出国后并没有放松练功感到很满意,详细的向余晓菲讲解问题,并打电话给大师。程师傅在电话中对余晓菲寄给自己的那把古剑表示了满意(那把剑是余晓菲无意间在美国跳蚤市场发现的,卖家只把它当做一件旧物,价格标的并不是很高。余晓菲在程师傅那里也了解了很多古剑的知识,感觉此剑应该不错,就买下来准备送给程师傅。没想到,居然还是一件古董!程师傅对于外国人不懂中国古董而让余晓菲捡了便宜这件事很是满意,语调也带了点儿喜意,最后嘱咐余晓菲不要把功夫拉下……
假期很快就要过去了,余晓菲将物品整理好,准备在回国前陪家里人好好玩一下,放松放松自己。
一家人来到了近郊的农家乐,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13旗袍
终于到了离开的日子,余晓菲依依不舍的向亲人告别……
一路上,余晓菲的情绪都很低落。虽然出国上学是自己的选择,但是远离家乡的感觉真的很难受。余晓菲是个很恋家的人,如果可以她更想一直呆在家里,在家人最近的地方,哪里也不去。上辈子她可是一直呆在父母身边,不过这辈子想要改变的太多,很多事情不得不去做。余晓菲不知道自己出国的选择能对自己的命运改变多少,但只要有机会她都想去试一试,不想因为自己的放弃而再失去什么,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
回到马丁森家,看到马丁森夫妇和迈克小哥迎接自己的笑脸,余晓菲的伤感之情被冲淡了很多。
跟父母打电话报过平安之后,余晓菲将家人让自己带给马丁森一家的礼物拿了出来,对于马丁森一家对余晓菲的照顾,家里人都很感激,虽然礼物不是很贵重,却都是精心准备的。除了礼物,余晓菲还带来了很多中国特色产品,其中就是外婆亲手做的肉松和一直给余晓菲留着的腌肉(两位表哥好几次想吃,外婆都没同意,最后怕两个偷吃,悄悄的藏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余晓菲准备做点儿小肉饼。这是外婆经常做给自己吃的,松脆的面饼包裹着鲜美的肉馅,烤出来的小饼只有小孩儿的手掌大,一个个金灿灿的散发着香气。还没等着端出厨房,就被迈克小哥抢了过去。饼是刚刚烤出来的,余晓菲刚想开口说话,迈克小哥就已经咬了一口,结果,很不幸的感受了下小肉饼的“热”情。随后而来的马丁森夫妇看着被肉饼烫到的儿子,哈哈大笑。
吃过午餐,余晓菲将肉松和腌肉收起来一部分,留下在家(马丁森家)慢慢吃,另外一部分分成几份,准备送给邻居们。奶奶也腌了很多酱菜让余晓菲带着,清脆可口的酱菜很得马丁森一家的喜爱,要不是咸了一点儿,恐怕一小坛酱菜就得下去大半。将分好的腌肉等再加上几个小肉饼包好,给几个相熟的邻居送去,其中有一份是送给手工店老板的。
这次回家,不只带了特产,余晓菲还借机又充实了一下自己的“库存”,购置了很多丝线材料等物品。将腌肉和小饼子和回国前接的订单物品交给老板,聊了几句正要离开,一位身穿旗袍的中年华人妇女走了进来。这位夫人是唐人街旗袍店的老板,姓苏,大家都称她“苏夫人”。
苏夫人看到余晓菲笑着打了个招呼,走上前拿起一件绣好的富贵牡丹欣赏起来。这牡丹绣是一位老夫人要订做的,老夫人在手工店中看中了牡丹的图案,便请余晓菲将图案绣在自己的一件中式外衣上。暗金色的底衣配上色彩艳丽牡丹图,使这件外衣有了一种华贵的感觉。放下手中的外衣,苏夫人微笑着问了问余晓菲回国的情况,便说起了今天来此想谈的事情。
原来,苏夫人做旗袍的手艺是家传的,后来随丈夫来美国发展,自己便在唐人街开了家旗袍店。因为做工精美和旗袍本身的中国特色,生意一直很不错。自余晓菲来这里代卖绣品,苏夫人就注意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苏夫人发现余晓菲的绣品应该就是“中国四大绣”中的苏绣。尤其是后来看到余晓菲绣的肖像绣和双面绣,更是既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个中国女孩的绣功已经达到了一个专业水平,从绣品的精细度来看应该已将传统苏绣的技法基本全掌握了。得到这个答案后,苏夫人很兴奋。自己的旗袍虽然是做工精美,但画面的选择比较单一,如果可以在上面加上精美的绣样,不但可以增加旗袍的花样,还可以提高旗袍的品质。不过,当苏夫人想找余晓菲谈谈合作事宜时,余晓菲正好回国。这次听说余晓菲回来了,自是第一时间来到手工店。
余晓菲了解了苏夫人的想法,也很有兴趣。这样即可以将自己的绣工展现在旗袍上,又是一个新的市场。现在很多外国女子都很喜欢中国旗袍,不但可以修饰出完美的曲线(虽然说有些骨比较大的女子的感觉会没这么好,但还是有很多高个儿美人儿喜欢穿旗袍的感觉),还能有一种古典美的。初了又能开发一个新市场,还能给自己一个新货源。自己做绣品的材料都是靠每次回家补充,邮寄的话费时又费钱;而苏夫人的布料则都是从专门的渠道进货,货源很充足,如果合作,以后自己也不用每次到回家的时候再补充材料了。
苏夫人和余晓菲又就合作细节方面谈了一下(唐人街中的华是都是很团结的,经常相互帮助,余晓菲又是个小女孩,所以苏夫人给的条件很优厚。再加是余晓菲本身的目的是为自己争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对合作的条件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两个人很快达成了协议。
达成协议后,余晓菲看天色还早,便随苏夫人去店中参观。苏夫人的旗袍店在唐人街的东边,名为“羽衣霓裳”。虽然这名字是出自唐代,不过反正是在美国嘛,再说,现在中式服装也被称为“唐”装嘛。
店中装饰的很精美,很富有中国特色,衣架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各种花样的布料整齐的摆放在一边供客人挑选。店的一边是休息区,红木的靠椅前放着一个同色的古式茶几,一本旗袍样册放在上面,便于客人欣赏选购。店另一边还有一个玻璃柜,里面放着精美的盘扣和古典饰品。
苏夫人从衣架上拿下一件白色的短式旗袍,这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华裔女名星订做的。本来苏夫人想在上面加些点坠,正好余晓菲回来,便想让余晓菲在上面绣上些花色。
余晓菲又参观了苏夫人的工作室,将自己常用的丝线和布料类型列了一份清单,并请苏夫人帮忙看能不能订做一个大型的绣架,然后拿着旗袍离开了“羽衣霓裳”。
回到家(此后文中在美国时的“家”就是指马丁森家)后,余晓菲将旗袍平铺在床上。这是一件新式短款旗袍,大概是因为订做方是演艺界女星,所以旗袍的下摆相对要短很多,无袖,开领。考虑到女明星是准备在庆功会上穿着,余晓菲决定在白色淡雅的基础上增加上一些比较亮丽的色彩。最后她选择了在领口处开始绣,一簇粉白花的牡丹从领口处一直延伸到前胸,腰部以下以银丝绣帕出淡淡的花纹,在下摆的与上身花纹的分叉处又绣上了略小一些的同色小花,让整个旗袍的色彩看起来不再那么单一。
绣好旗袍后,余晓菲活动了下略感僵硬的身体,站起身将旗袍收好,准备明日再给苏夫人送过去。
晚上的时候,余晓菲做了自己刚刚学会的南方菜肴——松鼠鱼。整个鱼身呈金黄色,质地焦脆酥嫩,味道甜酸鲜香。看到马丁森一家很喜欢吃,余晓菲还将松鼠鱼的传说讲给他们听。不过可惜的是没有买到鲑鱼,只能吃上“松鼠鲤鱼”。
-------------我是吃饱喝足散步归来分割线----------------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迈克小哥和马丁森先生坐在沙发上看篮球赛,马丁森夫人则坐在一边准备着明天儿子出游的物品。余晓菲考虑到明天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便道了声晚安回到房间准备休息。
躺在床上,余晓菲回想着假期在家中的日子,想着爷爷奶奶的叮嘱,想着父母一直为自己保留的房间,想着外公带着自己爬上锻炼,想着外婆做的肉松(娃,睡觉还想着吃),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14返校
第二天,余晓菲将旗袍送到苏夫人的店中。苏夫人对绣好的旗袍很满意,除了佣金还多付了一部分钱,余晓菲没有多说什么,一起收下了(在国外收小费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表示对服务的肯定和满意度,余晓菲也经常收到顾客额外的小费,刚开始还不习惯,后来入乡随俗,感觉既然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认可也就欣然接受了)。
余晓菲今天出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买些返校节所需要的物品。
“返校节”是美国中学和大学的一项传统活动,一般在每年秋季开学后不久,是一年一度的校友集会,本校的毕业生校友和在校生都参加,庆祝活动通常会持续一个星期,为了庆祝老校友们回归以及新生和他们的朋友、父母的加入,大家在一起举行晚会、舞会以及晚宴。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是返校节“国王”与“皇后”的评选,由所有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男孩儿、女孩儿。当选者乘着车游行,并以此拉开体育比赛的序幕,一般来说是同学会橄榄球赛。
余晓菲需要买晚会舞会的礼服,本来打算直接在苏夫人这里订做一套旗袍,不过看了看自己的小身材,最后还是放弃了,想要穿出旗袍的韵味,自己这个年纪还差太远。
最后,余晓菲买到一件淡紫色的过膝小礼服 。衣料很柔软,穿在身上非常舒适和飘逸。再配上一双同色系的小跟皮鞋,将头发编松松的编成麻花状盘在两边,戴上马丁森夫人提供的一条紫水晶项链,余晓菲在镜子前,一个古典美少女出在里镜中(娃,嫩自恋了),在镜子前转了几圈,感觉没有什么遗漏的,便向楼下走去。
马丁森一家正在楼在等待。看到从楼上走下来的中国女孩,马丁森夫人惊叹一声站了起来“哦,我可爱的中国娃娃,真是太漂亮了!”马丁森先生也微笑的点点头。余晓菲平时的穿着比较朴素,一般都是比较舒适的棉质中式服装。这次刻意的打扮之后,余晓菲原本就很可爱的面容透出一丝俏丽,将少女精制的五官描绘的更加美丽,再加上多年培养出来的古典气质,的确可以称之为“古典小美女”。
迈克小哥乐呵呵的走上前,伸手做了一个夸张的邀请动作“嗨,美丽的小公主,请接受骑士的邀请吧。”
余晓菲被迈克小哥夸张的动作和搞笑的表情逗乐了,也装出一副高贵的样子,将下巴高高抬起,傲慢的把自己的手放到迈克小哥的手中,然后自己忍不住先笑了起来。
在一边的马丁森夫妇也跟着笑了起来,马丁森先生也学着儿子的样子,向妻子发出邀请,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走出家门,开车向学校驶去。
晚会在学校的大厅中举行,余晓菲他们来到时,已经看到里面站满了学生和家人。一个卷发黑人女孩看到余晓菲,跑了过来“玛姬(Maggie;余晓菲的英文名字),你来了!”余晓菲看到跑过来的女孩,微笑的打了声招呼。女孩是坐在余晓菲后的同学,名叫艾拉,是个性格开朗很热情的黑人女孩。两个女孩互相介绍了下自己的家人后,艾拉就拉着余晓菲向会场中间走去。而迈克小哥,也借这个机会,向不远处的一位金发美女发起进攻。马丁森夫妇则是在一边和几位相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