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群英三国-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

    当然,这些并没有告诉考生,毕竟大家都希望,考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把精神投入到这次公务员考试之中。

    两刻钟的时间,足够单福看完试卷,这个时候正式考试的钟声也开始响起。

    单福顿时提笔,开始认真的回答起来……(未完待续。。)

    ps:  其实公务员考试,何尝不就是科考?

第139章 徐庶遭落榜

    在这次公务员考试之前,天下根本没有这种选材的考试。

    一般来说,这不仅仅是对于考生而言,甚至对朝廷来说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举办才好。早期的科考也很不规范,选拔人才很多还是得靠当朝官员的举荐,实际上也比《九品中正制》高明不到哪里去。

    在方云这里却完全不是这样,他或许没有考过公务员,但过程也算是耳濡目染。再加上看过一些电视剧或者小说里面关于科考的描写,最后这种带着古色和现代色彩的公务员考试就顺利出炉。并且在戏志才等人的帮助下,不断的将其完善。

    于是乎,这次科考对于朝廷来说其实已经算是相当成熟的东西,最多就是管理经验方面的不足,只需要多举办几次就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

    反而对于考生来说,这次考试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这年头考生们除了大学生以外,大部分的士子知识并不丰富,甚至于学习过于片面,接触过的书籍更是稀少。难得在考试前,在图书馆里面恶补了一番,但效果只怕不是那么明显。

    比如单福,也就是徐庶这厮,算学多少接触过一些,但并不深刻。兵法韬略方面他或许比较擅长,武艺方面一手剑法也算达到了晋级级别。在这次考试里面,却主要考的是逻辑思维、基础常识和规律分析什么的,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姑且不说,长期的逃亡生活,也使得他对以前的知识,也开始生疏起来。

    一天下来,他只能试着把自己会的都给写上。对于那些不会的题目,却是老老实实的什么都没有写。实际上若是那些大学毕业的考生。只怕考试前老师都会告诉他们:“不管知不知道,都胡乱写一些答案进去。填空题不管知不知道,好歹都给选一个进去。运气,何尝不也是考生的实力之一?”

    这年头的考生,却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思想,虚心面对这些不明白的问题。结果却不知道在那些大学生面前,他们其实已经傻x了。

    到了下午五点钟,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这个时候不管你是否还没有答完试卷,都必须要停下笔来,等待监考员收卷。这个时候最好放聪明一些,若是依然奋笔疾书的话,考官说不定会因为不耐烦,而直接就走开,到时候这一科就是零分了。

    不过真要算起来。这一门考试从早上十点考到下午五点,算上中午休息一个小时用来吃饭或者睡觉什么的,一天下来也有七个小时的答卷时间。那么多的时间,就算是用毛笔,也不至于写不完吧?要知道,在现代,也就给你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答卷而已!

    再说今天的考卷里面,也没有作文题。最多就那么一点简答题。若是这还要长篇大论的话,首先就得判定‘不会审题’。再说。需要审核的考卷那么多,一道简答题还写得那么长篇大论的,没有零分就已经算是很给他面子了。

    毕竟这年头,可还没有机械批卷那么便利的东西。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徐庶想着那张自己回答得不是很满意的答卷,连晚饭都没什么心情去吃了。最后浑浑噩噩的躺在床上。几乎整晚都闭不上眼睛。

    那些世家子弟和寒门士子就是这点,比不上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他们非常清楚第二天考试的重要性,所以哪怕知道这一科考得不是很好,也必须要吃好睡好,保持足够的精神。来面对第二天的考试。

    于是到了第二天,整个考场立刻变成了两极分化。大学生自然都是精神饱满,而那些前来应考的世家子弟和寒门士子们,不少人都是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样子。甚至于,两眼还有一圈淡淡的黑眼圈,显然是熬夜熬的。

    用过早餐,眼看到了上午九点半的时候,第二科的试卷开始发下来。

    这一科《申论》却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办公的考试,在这方面世家子弟就占据了不少的优势。只因为他们家的大人多多少少都当过官。这类经验自然会每天多多少少教给他的子嗣们,于是这些二代们的公务处理能力,自然比一般的人要高明许多。

    其次就是大学生,他们多少教导过这类的课程,至于到底多少人能够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就难说了。

    最糟糕的必然还是寒门子弟,不少人家中只怕都是三代贫农,大部分都是富农,少数是当过一些小官的家庭。这样的存在别说什么把经验传给后代,这些士子们的知识很多都是通过给别人当书童,或者在书院当杂役的时候偷学过来的,用起来更是生疏得紧。

    徐庶更是如此,要说他的家境也不算太差,但是早年他舞刀弄枪的,更热衷于军事方面。后来杀了人,才开始懂得一些道理,开始学习一些知识,一路游学多多少少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明显不够用。

    说穿了,他本身应该去考军官,然而却误入了公务员考试之中,结果就是一种浪费。

    没办法,如今才不过是194年,徐庶出仕刘备是在201年,相差六年的时间,少了六年的知识积累,自然和历史上那个文武全才的徐庶。

    今天的徐庶,本来昨天因为熬夜的关系,所以本身就很疲惫,再加上科目并非他擅长的。于是乎顿时开始不知所措起来,最后抱桌落泪,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这次是考不好了。

    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本来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却不想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居然连一个区区公务员考试都没办法合格,可想而知那么多年来,自己虚度了多少的光阴。

    最后,还是监考员路过,这才提醒他不要哭的太大声,会影响到周围的考生。他这才不得不停止了哭泣。本着能写多少算多少的想法,好歹是把考试完成了。

    两天的考试结束,考场自然也没必要再让他们留宿,甚至晚饭都没有给,直接让他们回去便是。反正对于那些自觉考得不错的考生来说,今晚绝对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时候。考场的那些粗糙的食物,如何是酒楼那些珍馐可以比拟的?

    “元直,可是发挥失常?”马良等人已经在考场外等候其他人,看见徐庶垂着头出来,自然知道他只怕考砸了,于是上前安慰到。

    “现在才知道,原来单某是如此才疏学浅!”徐庶苦笑着回答到。

    “这次考试前所未有,我们这些考生对此也是完全没有经验,发挥失常也不奇怪。说起来。某也是发挥失准,这次只怕也是考砸了。”马良也是苦笑着安慰到。

    徐庶其实此刻很想吐槽:你马良今年才七岁,考砸了就考砸了。但自己却已经及冠,十几年的人生居然还考砸,那么只能说明自己的确是没有这个才华了。

    “不说那些了,巨达,你那边怎么样了?”马良见徐庶苦着脸,索性转移话题。

    “考得不是很理想。若是今年不成,明年再来考便是。听说这里每年都有公务员考试,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再说这里找份工作也容易,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备战,今年不行明年就考个好成绩也罢。”向朗明着是在感慨,实际上是在安慰徐庶。

    显然,他的话还是有点作用的。徐庶也知道自己继续这样低落显然不是办法。索性也朝着两位拱了拱手,表示受教。然后三人在向朗的提议下,前往酒楼搓了一顿。

    期间向宠也前来报到,这位十二岁的小屁孩,军官考试果然没有过关。直接就被刷了下来。主要是他的体能和战术方面的基础不过关,尤其不少思想落后,不能达标。不过考官对他的天赋也表示满意,表示他若是愿意,可以保举他进入军校就读。

    至少三年后,就能够毕业,到时候参加军官考试可以享受加分待遇,这也是所有军校毕业生都能享受到的福利,毕竟军管嘛,还是用自己培养出来的更放心一些。

    向宠也表示同意,此刻他就是带着保举信过来的,甚至带着几分炫耀的意味。

    向朗见状,而且确认向宠的确有在这里读书的念头,顿时无语了。这次考试不管它成绩如何,显然也得为这个侄儿留在这里。否则交给别人来照顾的话,只怕自己的胞弟得先找自己麻烦了。再说,身为别人的族叔,连一个孩子都照顾不了,还指望可以治国安邦?

    不管如何,一群人倒是喝得痛快,只是心情各有不同罢了。这个时代也没有说小孩子不能喝酒的说法,至少今晚马良和向宠,算是彻底喝醉了。

    至于另外一个角落,居然是孤盏独饮的司马懿,却是看着窗外的天空,不知道想什么。

    五天后,便是公布公务员考试,还有军官考试成绩的时候。

    军官考试那边,位居榜首的是童渊的记名弟子彭程,他是彭脱的儿子;其次是却是吕蒙,这小鬼长大了,而且偷偷慢着他的姐姐和姐夫陈涛,前来参加军官考试,难得成绩上还是全部考生的第二名;第三名则是刚刚进修完毕的管亥之子管忠。

    公务员考试那边,马懿、马良和向朗三人都有上榜,但成绩各不相同,最高分的一个却是来自大学这边的应届毕业生蒋干,他今年毕业。那么多年的培养,在这一届参考的考生里面,就应试能力而言,却是最强的一个。

    马懿他们,到底还是年轻了一些,知识积累不足,而且这里又是大学的主场,所以考不好也不起怪。最糟糕的,则是徐庶,他落榜了,连合格线都没有达到。

    而这份成绩单,也被方云发现,顿时很奇怪,这个未来刘备的重要谋主的存在,居然连公务员考试都没有合格?他不相信,于是调来他的考卷查看,然后才发现,这厮的知识积累果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然后蓦然想起来,这厮早年似乎并不专注于书籍之中,而是舞刀弄枪。算来应该躲到了荆州那边,和诸葛亮等人接触到,这才慢慢的积累起了学识。如今距离他避入荆州不足两年,会有这样的结果也不奇怪。但似乎,还可以挽救一下吧?!(未完待续。。)

    ps:  徐庶落榜,但这并不是没有转机的可能性。

    最后还是惯例环节:

    感谢书友‘长青无悔’和‘sky1991’的打赏!多谢两位的厚爱!

    感谢书友‘世界只有你’的月票!多谢对本书的支持!

    感谢书友‘歸梦’的点赞!多谢支持!

    感谢各位订阅和投推荐票的书友!多谢你们的厚爱和支持!继续加油哦!!

第140章 放榜的种种

    今天便是放榜的日子,考生们纷纷怀抱着一颗期待和担心的心来到了放榜的地方。

    这次公务员考试没有设置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之类的,也没有什么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之类的说法,合格就好。成绩优异者优先安排就职,优胜劣汰,一切就那么简单。

    令那些别的州郡过来的学子不爽的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乎都是大学出身的考生。至少前十里面没有一个不是这样。对于这个情况他们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这些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要额外照顾一下。

    “某居然只是四十三名?这成绩还真是叫人不服气啊!”向朗看着名单上自己那排在四十三名的名字,心里也算是百感交集。

    有点高兴,毕竟在完全没有接触过类似考试的情况下,就能进入前五十名。有点不爽的是,原本他以为自己至少也可以是前十名的。

    “你就不错了,某还是一千名以外。”马良不爽的说到,这次考试公务员考试有四千多人参加,但合格的只有一千三百多人左右,他也就相当于在合格线周围打转的程度。

    他其实已经算是不错,就在两人就名次的问题在那里聊天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徐庶焦急的左右查看名单上的合格者,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和籍贯。

    经过至少两次的复核之后,他算是明白了,自己就在那二千多落榜者的名单之中。

    “元直,你莫非……”终于,马良发现了一旁低落的徐庶。

    “看来单某到底还是学疏才浅。”徐庶不由得摇了摇头,苦笑着回答到。

    “元直绝非才疏学浅之辈。只是这考试前所未有,算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发挥失常什么的也并不奇怪。”向朗也是第一时间前来安慰到。

    四千多人考试,只有一千多人能够合格,足见这次考试的困难。就算自诩天才儿童的马良,都不过是在合格线上。徐庶的才华他们清楚,天赋还是不错的。但是就是读书太少,缺乏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罢了。

    给他三年的时间,别说合格,前五十也不是梦,奈何时间太紧,徒呼哀哉。

    “不说那些了,大不了就如同昨天所言,单某就在这晋阳打工一年,顺便埋头苦读便是。某还不信。一年的苦读下来,明年还会落榜!”徐庶看着两人如此担心自己,不由得笑了笑着说道,姑且也算是自我安慰。

    “也是,今年不行明年再来也罢。反正也没有限制考生年纪,怕他什么?”马良也是拍了拍胸膛说道。

    既然两人中榜,而且本身也来自大家族,这次来的时候可带了不少的银钱。刚好在这个时候去搓上一顿庆贺庆贺。徐庶知道今天的大喜的日子,也没有继续愁眉苦脸。只是默默的庆贺两位友人考试合格,四人喝得也还算尽兴。

    另外一方面,在晋阳城外,一辆马车却是缓缓离去,车上的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

    这次考试他也合格了。而且还是在二十三名,就成绩而言也算非常不错了。要知道前面二十多名,几乎都是这一届的大学毕业生来着。

    “少爷,按照您的成绩,那绝对是外放为县令。要么就是在晋阳这边担任各部门科员的存在,真的不要了吗?”在车子上,他的书童如是问道。

    “本少爷此番过来,不过是要看看这所谓的公务员考试究竟如何罢了。至于方云,尚未够资格得到本少爷的效忠。”司马懿淡淡一笑,就冲着这个书童跟了他几年的时间,所以才稍微解释了一下,若是别人只怕他都懒得理会。

    方云这里,看似是当今天下最庞大的势力,而且占尽了舆论。然而在他看来,这个势力却充满了隐患,不过一艘在风雨之中惊险飘摇的小船罢了。再说,方云麾下的谋臣体系已经完备,可不是他一个后来者可以插入进入的。

    至于从小官或者小吏开始做起什么的,他司马懿却是对此不屑一顾。最重要的是,如今司马家举家迁徙到了兖州,如今就在曹操的治下。若是自己出仕了方云,只怕对家族来说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到时候因此家族受到了压迫,那就不好了。

    硬要说的话,还有那么点自尊心作祟的意味。

    本来,他是打算考前三名,至少也是前十名的,却不想放榜了才发现自己才二十三名。这个成绩让他很是接受不了,因此恼羞成怒一走了之什么的,也不奇怪。

    另外一方面,在晋阳诸葛山庄之中,诸葛诞也在接待自己的族人诸葛瑾,陪同的还有诸葛瑾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均已经在中学学习了一段时间,无论是数算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进步。这使得考校这个弟弟的诸葛瑾也是啧啧称奇。

    唯一可惜的是,在经学方面,诸葛瑾的进步不是很大,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学校并不是很看重这个。但老师有说过,若是有兴趣,可以在大学选修,专门有人教导这个,而且还是大儒蔡邕。

    弟弟若是能够得到蔡邕的教导,那自然是不错的事情。难得的是诸葛诞如今居然也成为了建武将军,而且已经在张辽麾下任副将,前途无可限量。

    “主公对我们诸葛家很是宽厚,虽然被迫迁徙到了这里,最初的时候多少有点怨言。而后,我们这些旁系子弟,有不少人也进入了学校就学。成年的,有才能的就出仕,没有的可以经商或者务农。

    如今家族却是承包了一片三百公顷农场,再加上两只商队,生活倒是比在琅邪的时候好了一些。最重要的是,出仕的人也有一批,说不得以后在官场上,他们多少可以帮衬一些。”诸葛诞就现阶段的情况下。向诸葛瑾汇报,毕竟诸葛瑾那边才是嫡系。

    当然,话语里面多多少少也有点炫耀的意味,如今他们这些旁系的日子,过得可比那些嫡系要好得多。

    “既然如此,那某也算安心了。”得知族人过得不错。诸葛瑾也不由得松了口气。

    “说起来,兄长不是考试合格了吗?听说还是五十七名来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