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州藩的倒幕军“奇兵队”以此为借口,开进京都,攻击皇宫,和守卫宫门的会津藩激战。正在相持不下,萨摩藩从侧里杀出,“奇兵队”大败,真木和泉、久版玄瑞等大头目或战死、或自杀。史称“禁门之变”。



  屋漏偏逢连夜雨,英、法、美、荷四国联合舰队恰在此时第二次进攻下关,长州藩屈服,派倒幕派的首领高杉晋作前往联合舰队,与舰队司令巴库签订《下关条约》,正式放弃“攘夷”。



  幕府想趁热打铁,以追究“禁门之变”责任为名,宣布大举讨伐长州藩。



  就在这个点儿上,关卓凡来到了日本。



  表面上看,幕府正在得势,“反叛”几乎都压了下去,这个时候和日本人谈什么“交易”,如果对象是幕府一方,不算一个特别好的时机 。



  还有,长崎虽然在佐贺藩境内,但属幕府“直辖”,长崎奉行是幕府直接任命并只对幕府负责的。



  徐四霖陪着竹内四郎进来了,和竹内四郎同行的,还有一个一身黑衣的人,戴着斗笠,面罩下垂。



  关卓凡微笑道:“竹内大人,咱们又见面了。”



  竹内四郎说道:“竹内四郎见过关公爷。”然后恭恭敬敬鞠了一躬。直起身来,抬手伸向那个黑衣人,说道:“这位是一桥庆喜大人。”



  黑衣人摘下连着面罩的斗笠,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面目清秀。



  一桥庆喜?关卓凡含笑道:“德川庆喜大人,你好。”



  德川庆喜,原时空第十五代、也是最后一代幕府将军。



  *RS
第七章 请公爷救幕府
  “一桥庆喜”就是“德川庆喜”,这在日本并不是秘密,但这位中国公爵能够如此迅速反应过来,还是让两个日本人吃了一惊。竹内四郎不必说,德川庆喜脸上的神情显示,他也是听得懂中文的。



  不奇怪,这个时代的中文之于日本,和后世的英语之于中国差不多。



  德川庆喜开口了:“关公爷,你好。”声调发音听起来略略有点别扭。



  此时的德川庆喜,还不是幕府将军。



  第十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定没有子嗣,为他挑选继承人成了一个头痛的问题。候选人有两个,一个德川庆福,出身纪伊藩,拥戴他的称为纪伊派;一个德川庆喜,因为继承了一桥家,也叫一桥庆喜,拥戴他的便称为一桥派。



  德川庆喜年纪较大,身体素质也较好。本来天下动荡,国赖长君,但纪伊派的势力较大,终究把庆福推上了台,改名家茂,是为第十四代幕府将军。



  德川庆喜在幕府中的地位,套句戏词,就是“一字并肩王”。



  开始的时候,庆喜自然颇受警惕和打压,但近年来尊王攘夷风起云涌,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德川家的人意识到必须一致对外,德川庆喜的幕府第二号人物的位置才算真正坐实了。



  关卓凡想,幕府派了这么一位人物,从江户微行至长崎来见自己,心思如何,不消说了。



  然而口头上,日本人却是另外一套说辞。



  竹内四郎说道:“徐大人说,关公爷和贵国政府,愿意出兵助我国平叛,原是美意,将军和庆喜大人都是心感的。只是现在我国的叛逆都已打平,嗯,这个,庆喜大人特来向公爷致达谢意。”



  说罢,又是深深一躬。旁边的德川庆喜没有出声,对关卓凡微微欠身颔首。



  都已打平?致达谢意?你妹的,日本鬼子讨价还价的功夫,甫一张嘴,我就领教了。



  关卓凡微笑道:“都已打平?我听说这次长州征伐,幕府向各藩征兵,各位大名都不大起劲啊?”



  两个日本人脸色一变,此事刚刚开始着手,这个情况,这个刚到日本的中国人是怎么知道的?



  幕府原打算征六藩共十五万兵力,由“御三家”之一的尾张藩主德川庆胜率领,出征长州,“大张天讨”。不想众藩个个叫苦喊穷,既拿不出银子也派不出人。



  关卓凡说道:“我还知道,横滨锁港,筑波山举兵,下野、常陆暴动,烽烟处处,这些算不算‘叛乱都已打平’?”



  竹内四郎额上微汗,不再说话,偷偷地觑了德川庆喜一眼。



  德川庆喜终于说道:“然则计从何出?请公爷教我。”说罢一躬。



  关卓凡想,年轻人还是懂礼貌的嘛。



  他微笑着说道:“庆喜大人客气了。以在下的愚见,这次征伐长州,未必需要大动干戈呢。”



  德川庆喜愕然,这话怎么说?他又是微躬,说道:“请公爷明示。”



  关卓凡说道:“现下长州藩主政的不是尊攘派,而是俗论党,对朝廷尚算恭顺。在下以为,长州藩多半会找几个家老出来切腹,以示扶正去邪之意。”



  德川庆喜将信将疑,如果真是如此当然好,幕府的面子有了,可以就坡下驴,撤兵回江户了。



  关卓凡继续说道:“这一层揭过去并不如何为难,可是之后呢?”



  之后?



  关卓凡道:“请问大人,萨摩藩为何转而拥戴‘公武合体’?”



  如果这个时候还硬着头皮说什么“忠君爱幕”“幡然悔悟”就太没诚意了,德川庆喜老老实实回答:“鹿儿岛一役,萨摩藩不敌英人,审时度势,乃向朝廷恭顺。”



  关卓凡说道:“着啊,而且,恕在下说句不中听的话,萨摩藩恭顺的是天皇陛下,不是幕府。”



  德川庆喜默然不语。这是幕府的隐痛,萨摩藩虽然不再“倒幕”,但只肯驻防京都,不肯直接受幕府指挥,也不肯主动攻击其他倒幕的大名。“禁门之变”是长州主动攻击皇宫,萨摩藩尽守卫之责而已。这次征伐长州,萨摩藩就全然地不奉召。



  更大的隐患是,萨摩藩借支持“公武合体”、禁卫皇室的机会,大肆发展自己在中央机枢的势力,已隐然有和幕府分庭抗礼的势头。对于幕府,萨摩藩即便不是一杯毒酒,也是一杯苦酒,但口渴无计,不能不喝。



  关卓凡再问道:“再请教大人,这次朝廷得以征伐长藩,得益于什么?”



  这还用说?德川庆喜答道:“英、美、法、荷四夷合攻下关,长藩力不能支,所以,所以……”



  关卓凡说道:“在下听说,长州藩已经和联合舰队签了《下关条约》,从此不再‘攘夷’了。”



  德川庆喜知道他还有下文,屏息静听。



  关卓凡说道:“萨摩藩不再‘攘夷’,长州藩不再‘攘夷’,‘尊王攘夷’就剩‘尊王’了;不但不‘攘夷’,还要‘开港’,大人请想一想,这以后,夷人会支持幕府呢,还是会支持‘尊王’呢?”



  德川庆喜目瞪口呆,额上见汗,半响,突然一揖到地,大声道:“请公爷救幕府!”



  嗯,这个态度对头,接下来才好谈嘛。



  直到这个时候,几个人才坐了下来,勤务兵——不是婉儿,端上茶来。



  关卓凡说道:“最为幕府心腹之患的,不过两藩,一个萨摩,一个长州,所以维持大政的关窍,在于不叫此两藩勾连在一起。”



  德川庆喜叹了口气,道:“这个将军和我又如何不知?对萨藩,幕府一再曲于优容,真不知道还能再做什么了。”



  关卓凡摇头道:“做是做了许多,不过恕某直言,只怕是做反了。”



  德川庆喜一怔,连忙道:“如何‘做反了’?请教!”



  关卓凡说道:“幕府召请萨藩入卫京都,时间久了,中枢权柄渐移,在下说句不中听的,这是何进请董卓进京的故技!”



  德川庆喜悚然而惊。萨藩进京的弊端,幕府早有感受,但从来没有像关卓凡说得这般明白。想到董卓的种种恶行,庆喜不由如坐针毡。



  德川庆喜低声道:“不如此又能如何?请公爷赐教。”



  关卓凡说道:“终究还是要将萨藩请出中央机枢的。”



  他啜了一口茶,微笑道:“如果天皇陛下下旨,封萨藩一个‘萨摩国王’,会如何呢?”



  这就是说准许萨摩藩完全从日本独立出去,只和日本天皇保持一个名义上的藩属关系。



  萨摩藩能够抵御这样一个诱惑吗?



  德川庆喜心中怦怦直跳,这样一来,自然不存在萨、长联合的可能性,幕府的统治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稳如磐石。但,兹事体大,太大了!



  关卓凡缓缓说道:“萨摩藩本来就是一个外样大名,羁縻之地,封他一个‘国王’,既为酬功,也不失春秋之义。”



  这是在教德川家如何为封建萨摩制造“理论根据”。



  日本的大名,分“亲藩”“谱代”“外样”三种。



  “亲藩”是德川家的同族,最为亲信,以有“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为重要。德川家茂即出身纪伊家,德川庆喜则出身水户家。



  “谱代”又称“世袭”,是德川家忠心的家臣,“关原之战”之前便追随德川家康,地位仅次于“亲藩”。



  “外样”是在关原之战中被迫臣服的大名,不得信任,封地都是在最偏远的地方,关卓凡因此指为“羁縻之地”。萨摩、长州都是外样大名。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些个“外样大名”理所当然成为倒幕的主力。



  德川家康设计的“幕藩体制”,“亲藩”“谱代”掌控中央机枢,“外样”是不能参预的,萨藩的入卫,已经打破了这一曾经牢不可破的“祖宗家法”。



  *RS
第八章 吾之所欲
  因此,封建萨藩,既“不失春秋之义”,也符合“祖宗家法”。当然,“幕藩体制”才是真正的“封建”,关卓凡的“封建”,其实挂羊头卖狗肉,本质是“裂土”。只是双方心照,不说破罢了。



  关卓凡说道:“如果长州举兵作乱,别的大名不肯奉召讨逆,在下自然上奏朝廷,渡海而来,助将军和大人一臂之力。”



  德川庆喜细思关卓凡所言,若真能成事,倒幕势力被釜底抽薪,永失一臂,剩下的幕府自己未必对付不了。即便幕府力有不逮,这关逸轩公爵连美国的叛逆都打得平,区区一长州逆藩,岂在话下?“幕藩体制”可以千秋万代下去了!



  而且,萨摩藩主虽然封建“国王”,到底不是卖给哪个外人,不能说幕府“卖国”。



  关卓凡说道:“至于夷人,别的国家在下不敢说,这美利坚是绝对不会和在下为难的。英法之流,只要德川将军也答应‘开港’,咱们以正讨逆,夷人最多私下接济叛藩一点军火,断乎不会直接出兵干涉的。”



  德川庆喜愈听眼睛愈亮,愈想愈觉四角俱全。只是关某和中国伸此援手,不知要索回多少报酬?如果割地相酬,得看地方大小,地方太大,可就为难了。



  这个问题,郑重地问了出来。



  关卓凡微笑道:“只为敦睦两国兄弟邦谊,哪里索要什么报酬?嗯,只是有一点,琉球自古以来,为我中国藩属,成事之后,日本的势力,除了商人,需全部撤出琉球,并承诺永不再染指。”



  德川庆喜暗暗出了一口气,这个要求不算过分。而且,对幕府来说完全惠而不费。因为琉球的征伐,一向是萨摩藩所为,萨藩“封建”,琉球就完全不关幕府的事情,到时候叫中国人和“萨摩国”打去吧,此时倒也不必说破。



  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关卓凡心中说,我要什么,你大概想不出来。



  我要的何止一个琉球?又何止一个“萨摩国”?



  我要把日本分成十七八块,叫它永远也不能再拼在一起。



  送走德川庆喜、竹内四郎,关卓凡又和徐四霖密密议计了一轮,徐四霖领命去了。



  这时候才有时间和利宾细叙别后温寒。之前电报往来,毕竟只能谈最紧要的事情。



  晚上,关卓凡和许庚身两人把酒小酌,关卓凡叫婉儿取了两个“罐头”出来,以为佐酒。



  这可是“新鲜事物”。罐头这东西美国内战期间首度问世,还很粗糙,味道也怪,不过吃个新鲜罢了。



  许庚身说道:“有一些事情,朝廷怕干扰爵帅的军务布置,就没在圣旨里说。两宫是希望轩军能放一支到京畿附近的。现在北京周围那些旗营绿营,别说对付捻子了,就是几百个马贼,都剿灭不了。如果轩军分得出人手来,说句实在话,两宫才睡得了安稳觉。”



  妙极,此亦吾之所欲也。



  接下来谈到江苏为楚军支饷、左宗棠送礼的事情。



  许庚身说道:“左季高目高于顶,我从来没见过他这么厚币卑辞,都说左某英雄欺人,那也得看人,到了爵帅这里,就是英雄相惜了。”



  关卓凡笑道:“左季高的这份人情,我心领了。他想要什么,我大致猜的到,也许还真给得了他。”



  又谈到浙江人的感激和心思。



  许庚身含笑说道:“浙江这块地盘,乡亲们心意可感,爵帅其有意乎?”



  关卓凡沉吟道:“马谷山此人,听说操守还好,也能任事,请他走,不大容易吧?”



  许庚身说道:“爵帅不必过虑。上面把马谷山放到这个位子上,无非不想涨曾李师弟的气焰罢了。如果爵帅夹袋中有人,两宫一定是先要照应自己人的。何况,”他狡黠地一笑,“有一个好去处,可以安置马谷山。”



  “哦,哪里?”



  “西北。”



  关卓凡眼睛一亮,果然是好。



  此中妙处,只能意会。马新贻愿不愿意呢?一定愿意的。而且,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办差唯恐不力。



  而且,这种安排,对马新贻是真好。只是这种“好”,天底下永远只有关卓凡一人知晓,因为,只有他一人,是“大预言家”。



  好吧,马新贻,我就救你一命。



  关卓凡笑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星叔,这个浙江巡抚的位子,我要向朝廷保荐你。”



  许庚身连连摇手:“爵帅万万不可。”



  关卓凡愕然道:“为什么?”



  许庚身说道:“我是杭州人。做本乡本土的一省长官,虽至公亦有私。爵帅若作此提议,徒叫朝廷为难罢了。”



  关卓凡眉头微皱,说道:“可惜,可惜。”



  心里说,这些个情形规矩,其是俺是知道的。



  许庚身的语气变得凝重,说道:“有一件事,要禀告爵帅知晓的。”



  是关于德兴阿劫夺胜保吕姓姨太太的事。



  关卓凡的脸色慢慢变了。



  许庚身偷觑着,看到关卓凡眼睛中寒光闪过,那种狰狞凌厉,他从所未见,不由打了一个哆嗦。



  许庚身小心翼翼地继续说道:“这位吕氏,原是洪杨的‘英王’陈玉成的妻子——这个朝廷其实是知道的,只是一直装聋作哑罢了。德兴阿就是吃住了这一点,叫胜保和多隆阿都无可奈何。”



  他顿了一顿,说道:“德兴阿的官职是西安右翼副都统,但现在在山西当差,也算是爵帅你的下属。”



  又稍稍沉默了片刻,许庚身说道:“德兴阿的后面,是惇王。”



  惇王?那位“糊涂王爷”?



  就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了。



  关卓凡尽量把粗浊的气息平缓地吐了出来,看许庚身一脸担心的神色,微微一笑,说道:“星叔,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不过你放心,我从不害人,可如果有人要骑在咱们头上撒尿,”他狞笑了一下,“那也不成。”



  船队离开长崎,就得分成两部分,轩军主力北上天津,其余一部押运不是剿捻急需的物资军火赴上海。这部分辎重数量非常之大,占用了相当一部分运力。此外,就是轩军战没士兵的灵柩,也同赴上海。



  轩军各部知道要去剿捻,都大为兴奋。这是一种“习得了屠龙技”,转头便要去屠狮杀虎的快意。



  关卓凡在会议上反复告诫部下不能轻敌。但这其实是做不到的,此时的轩军,哪里还能把捻子放在眼里?包括关卓凡自己,也难免生出“碾压”的快感。



  关卓凡和各部主官在地图上反复研议,具体军事布置在抵达天津前就要做好,到了大沽口,下了船,便各自奔赴预定防区。



  许庚身素来知兵,国内情形又最熟悉,也参加了相关会议。



  至于婉儿,当然不愿意和关卓凡分离,但既已归国,不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