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吧?咱俩谁跟谁啊!”李思明追上去笑着道。

李思明父母早就张罗着一桌好菜,父亲破天荒地多喝了几杯。杨月倒是不拿自己当外人.表现得比在她自己家里还要熟.父母对她比李思明要亲热得多。看来她来得很勤快。

“这到底是给谁接风啊?”李思明不满地问道。

杨月下牛没课.李思明主动陪她去逛街。两人在街上漫无目地的闲逛,李思明今天倒是不觉得累,只是两人之间必须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让他感觉得挺别扭,这好像自己成了跟班。他倒是尝试过搂着杨月的肩逛街,但是对方条件反射似地躲开。周围的路人指指点点的.有碍风化,李思明索性放弃。

百货大楼里的货品比以前丰富了,但是上海货仍是紧俏的商品。缝纫机是“蝴蝶”牌地.自行车是“永久”的.手表是“宝石花”.收音机是“红灯”牌的.而食用油、盐、肥皂筹日常必须品,,每过一段时间.仍会掀起抢购热潮。

两人很是享受午后的阳光和微风.在夕阳西沉的时候,两人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学校。在那里和李思明关系很好的人都到齐了:徐大帅、张华、陈诚、徐丽四人。

徐大帅两年没见.一见到李思明便当胸给了他一拳.但这一拳却被李思明巧妙地躲开了。徐大帅这两年在学生会里很是吃香,这不出乎李思明地意料,是金子放在哪里总会发光的。张华这两年似乎变得成熟了。那张胖乎乎的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成熟坚毅的脸,那双眼睛中的浮躁已经消失不见。而陈诚这个自封的知青联谊会地会长.还是那个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据他自己说是让钱给愁的,很显然他有着为公益事业献身的味道。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宇,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六人在饭桌上聊着北大荒的峥嵘岁月,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似乎给他们留下了欢乐与悲伤,而今他们都已经成熟了.激情似乎还在心中燃烧,只是更加炽热和内敛,因为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催人奋进地年代.一个理性回归并不缺少激情的年代。现在他们仍然风华正茂.还有更大的事业等着他们去开创。

“对了.阿明.前两年你干嘛去了,你真不够意思,一封信也不写.我们还以为你叛国了。”大帅问道.其他几人也盯着他看。

“这个嘛.是公事。我还真想出国呢,可惜咱没收到邀请。你们知道的.我研究的是电子学。南方有家国有大厂有一个重大项目攻关.工作太忙.没时间。各位真对不住了!”李思明解释道。暗说自己真的出了国,只不过是不邀自到.还是特招人恨地那种。

杨月手捧着汽水.掩饰着嘴角的笑意.她笑得是李思明撒谎不打草稿.张口就来。

“一句对不住就行了?哥几个,咱们是不是应该罚他三杯啊?”张华接口道。

“对、对!”陈诚也同意。

李思明也只好痛快地自罚了三杯。此时他地心中真得十分歉疚,这里都是他最好的朋友.但他不得不撒了个谎。

“阿明.我可想死你了!”陈诚拍着李思明的肩膀叹息道。

“你可真够肉麻的!”李思明抖掉他搭在自己肩上地手。

“阿明,你还真别说.他那个知青联谊会成天到处募捐.我可是个穷学生,这都不放过我。你看到没有?”张华指着自己的脸说道,“都瘦成了这样了,他还不放过我.我感觉我成了奶牛,吃得是草根,挤出来的牛奶全让他给弄走了。他说他想你,是想你口袋中的钞票。”

“那有说得那样不堪!阿明不要听他胡说.主要是78年的那次演唱会举办的太成功了,你不在北京这几年.我和大帅也搞过两次,可这个导演水平太差,跟你真的无法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你要是想工作了,我觉得你改行当导演得了。所以我说我特想你嘛!”

“感情是拉苦力的。你这从北京高校学生中募捐可不是正事,大家可都是穷学生,没油水啊。社会上就没人捐一点?”李思明问道。

“谁说不是呢?”大帅说道,“现在谁有那个风格,家家有本难念地经。没有知青的经历就不会有太多同情心。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还在打呢,大家的心思都放在战斗英雄的身上。谁还会去关心返城知青的困难呢?”

“说到打仗.上次我们新闻专业申请组团去前线采访。做个战地记者.大家都很踊跃。只可惜.全国各新闻单位去的人太多,我们这帮学生没去成。”徐丽惋惜道。解放军在这年月的社会地位可不是吹的,绝对是排在前三位地,战斗英雄包括后来的老山英雄鼓舞着一代人的成长。

“去不去倒是无所谓。我觉得吧。你们在后方搞好本职工作、学习,宣传一下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也是最好的慰问方式嘛。”李思明倒是不忘站在军人的立场上表明观点。

“阿明,你这几年都在南方,就不去边疆看看?我可听说有许人自发地去前线慰问呢。”张华问道。

“我工作太忙没空。我听说有不少烈士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倒是捐了不少钱。你们在北京大后方就没捐点?”李思明说道。

“想,不对啊。阿明.你可是我们知青联谊会的常委,你不要挖自己的墙角!”陈诚说道。

“我什么时候成了常委?我怎么不知道。”李思明不解地问道。

“这个嘛.是我提名的.大家全体举手通过的。”大帅解释道,“就在去年国庆节全体会员第三次会议.当时你不在。”

“你们这样是不是有点拉壮丁的嫌疑?”李思明不满.“我还有没有人身自由了?”

“反对无效!多数人的赞成,那就是真理。在这点上你无权质疑。”陈诚一本正轻地说道。

“你们搞得还真像那么回事!”李思明举手投降,“那两位会长大人.能不能告诉我,作为一名常委,有什么样地权利?”

“权利就是你必须带头宣传本会的伟大宗旨,带头捐款,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务我们的知青朋友!”陈诚一字一句的念道。

“全是义务啊!”李思明叹道。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三章 一个人一个活法

李思明在家里呆了两天,他就被校长叫去了。

“小李啊.你回来了怎么不来我这里啊?”校长直接问道。

“这个嘛.我刚回来,还没适应过来,这不,你要见我,我不立马从家里赶过来了吗?”李思明道。

“是吗?我要不是听别人说起,我恐怕还不知道你回京了呢?怎样.在南方工作得还吧?”

“还好.还好!”李思明连忙道。

“现在回来好啊.你是立即回来工作还是另有打算?”校长关切的问道.因为他知道李思明身份的特殊性,不过从他的角度来讲,他倒是十分希望李思明能留在学校里教书或者搞科研。

“这个嘛.校长.我还没想好。“李思明说道.他理解校长的期盼.但有些不忍打击他的良好愿望。

“说实话.我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讲,我是不赞成你从事与教育或科研无关的事情,我认为大学里是做学问最好的地方。我们也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校长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并不清楚李思明这几年在南方到底在做些什么,他也不是那么好奇。

“校长,谢谢您的关心、请允许我多一点时间考虑一下?”李思明小心的提出自己的要求。

“没问题。我尊重你的任何选择.假如你要离开,我说的是.你有哪一天要是想回来了,随时可以过来。”校长点头同意,“其实我觉得你离开本校,去其它研究所,并不需要辞职转移档案什么的。”

“谢谢校长!“李思明向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鞠了一躬。

离开校长室.李思明去了一趟他曾经短暂住过的宿舍,现在那里还空着一张铺,那是留给他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总是过着集体生活,在北大荒如此,在军队里如此.在大学里也是如此。也许不久的将来.这种集体的生活将离他而去。当一个人成为集体中的一份子的时候,集体的影响总会在他身上留下记忆。

老叶和陈剑都在.李思明注意到老叶那本常翻的英汉字典,如今已经处于甲等残疾状态。两人见到李思都十分开心,他们俩人现在都是大四的学生,明年初就要毕业了。两人都准备考研,而且还都想让李思明做他们的导师。李思明倒是无所谓,这两位绝对属于那种勤奋好学的那一类学生。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带研究所的资格,更何况他还不一定会在这座象牙塔里呆太久地时间,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他只想让自己充分的休息。

两位好学生一脸失望,李思明只好许诺如果他可以带研究生的话,他一定会收他们俩。李思明心里有一些好笑.老叶的年纪比自己要大。虽然心理年龄比自己要小.但是他总觉得有些别扭,这么一个学生要跟在自己身旁,不知道地还以为自己是他的学生呢。

李思明每天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看着大街上或忙碌悠闲的人群,李思明感觉到这就是生活:小贩们仿佛一夜之间从地上冒了出来,跟着派出所或工商局的人打着游击:公交车售票员敲打着车身,大声呵斥着,让那些蜂拥而至的乘客靠边:街头年老的大爷大婶们站在路边聊着家带。今天粮食涨价了.明天盐涨价了:公园里的石桌上摆着的棋盘被围得水泄不通.看棋支招的比下棋的性急;某位男青年手中捧着电影票在电影门口,紧张又兴奋地等着恋人的大驾光临;小孩们最快乐,他们在老胡同里追逐着打着巷战。

李思明忽然想起小刀,眼前的一切应该是小刀希望过的生活。那个英俊帅气的年轻人不知道现在还是否常做着噩梦。小刀两年前转业,去的是家乡那座小城地公安局,仍然穿着制服。只是从来没有写过只言片语.李思明倒是有些想念,不知道他过得还好不好。

“瞧一瞧.看一看,正宗香港流行名牌牛仔裤,款式新颖质量好,小伙子穿上那叫帅气,女同志穿着,保准回头率百分百!”一个声音在身旁大声的叫卖着。

李思明听着有趣.香港的名牌牛仔裤什么时候跑到这个小街上来了。这个服装店在街边一个经过简单装修的房子内,外面还搭着塑料篷.地上和两侧墙体上一溜各种样式的牛仔裤,一张大白板上写着“正宗香港名牌”六个大字。

店主正夹着烟卷.对着路边的行人卖力的叫卖着,路人倒是真有不少人驻足,清一色的都是年轻人,牛仔裤同喇叭裤一样,绝对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成了“时髦”的代名词。

店主见李思明站在身侧,连忙转身热情的推销他的牛仔裤:“哥们.买牛仔裤啊;我这…”店主愣住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原来是李思明啊,我还以为……”原来是钱大海,李思明的兵团战友加好兄弟。

“大海.真是稀奇,你不是在服装厂吗?怎么做起了这个?”李思明接过钱大海递过的烟,奇怪的问道。这年月能进工厂当工人.是个很值得珍惜的机会,虽说发不了财.但是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要是有耐心或者更有门路.还有分房的机会.这要是换成了二十年后的年轻人.那要是羡慕死。

“别提了.我跟我们那个厂长不对付。他搞不正之风.大吃大喝.我看不惯就往上告.结果检举信又转到他的手里.三天两头给我找碴。咱兵团战士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骨气。我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钱大海找了个椅子,两人就坐在路边聊着。

“你丫的怎么想起来干这个?”

“咱总得吃饭吧,咱们知青一代不是有个顺口溜:生下来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来没工作。我还好了.现在家里不像前几年有负担,只要我肯干。不会饿死。”

“你这里真的是‘香港名牌’?”李思明怀疑道。

“什么名牌.全是仿地,要真是香港名牌,谁买得起?那也就是一噱头,卖的明白买的也明白。”

“你还真不容易!”李思明道。个体户最初出现,便为很多人所不齿。所以,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做的也大多是些不成气候的小营生。那时,很多人吓唬不用功的孩子常说:“瞧你这孬劲儿,再不用功,就让你到街上练摊儿,当个体户去!”还有一句流行语,叫:“大姑娘要想体验生活练吆喝.就赶紧找个个体户嫁过去。”后来.许多小打小闹地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款爷儿,人们的观念才转变过来,由开始的鄙夷变为满脸的羡慕。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实际上.远远不用三十年。

“这你可能不知道,前两年,工商局管警察逮,整天就是和他们打游击,猫捉耗子。我们有怨气.他们也累得够呛,吃力不讨好。再说了,二十七八岁待业在家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咱知青,吃过苦好不容易回来了又不给安排工作,难道不准自己在大街上做个小本买卖啊,人总要吃饭嘛。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现在好了。去年6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通知说。原来不准经营个体、工商业地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现允许经营,只是对雇工人数有限制。”

1952年.中国的个体户有750万人。经过20多年“兴无灭资”的改造.到1978年.个体户只剩下6万人。1981年底.个体户增长到101万人。但是.当时私营和民营企业仍不被承认.个体户也被限制在拾遗补缺的范围.百万富翁们也开始从倒服装、开饭馆、卖大碗茶、卖茶叶蛋中的人中生出了。

“你刚才吆喝得挺好啊,挺有水准,我都走出了好远,又返回来看看。”李思明笑道。

“那是被逼的!”钱大海有些不好意思,“我刚做生意的时候,真张不了嘴啊.想当年咱在万人大会上做过演讲,批斗过别人,从不知道什么叫怯场,那时候站在台上那是光荣。可这跟在街上做买卖吆喝可不一样.人人都盯着你看.我就像动物园里的猴子,被人打量三十遍。”

“我倒是挺佩服你的。”

“没法子.一个人一个活法。在我们这些人中.你是最有出息的.我相信你将来会更有出息。阿明.将来可不要见到我这个个体户装作不认识啊。”钱大海开玩笑道。

“哪能那样呢。你看我这不是和你在这里聊了大半天!”李思明道。

“前两年怎么没见到你,听大帅你去了南方?”

“是啊。你们常见面?”

“是啊.蒙他们看得起我,让我当了那个知青联谊会的常委呢!每年来收几次人头税。”钱大海骂道.可脸上却带着笑意。

“这么说.咱还都是常委.这到底有多少个常委啊?”李思明哈哈大笑。

“有一百多个吧.每次聚会我都参加。看到那么知青朋友,就像找到了组织,跟他们有那个什么.对,‘共同语言’!跟文化人接触接触,也可以将咱身上铜臭味去掉一些。”钱大海感叹道

“这就是你地不对了,个体户现在不招人待见,过几年你再看看,绝对让现在瞧不上的人羡慕。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李思明道。

“咱也等着翻身农奴把歌唱!”

“没你说得那么不堪。”李思明道.“要我说.要赚就嫌大钱,我瞧你这样也就是二道贩子。”

“阿明,你说怎么才能赚大钱。咱大兴的知青,谁不知道你脑袋瓜子好使.你给支支招?”钱大海连忙再递上一支烟。

“你应该……”李思明叽哩哇啦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将他的生意经描绘了一篇,拍拍屁股走人。其中的中心思想留给钱大海深刻领会。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四章 拜见岳父大人

李思明这些天处于极为放松的状态。

天天不是陪着杨月,就是在家陪着父母。杨月对此很不满.因为李思明不肯去她家里拜见准岳父母。

李思明对准岳父大人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他钦佩杨首长过去的辉煌,更钦佩他现在不亚于年轻人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位大人总是爱给自己找些事情来做,这让他痛恨不已。眼前他该休息的已经休息,长期未见的兵团战友也都见了.连特意为他举办的大聚会都参加了好几回了。所以他不得不随着杨月去拜见泰山大人。

杨月家里还是那幢挺古朴的楼房,房子的一面墙上爬了绿色植物,给古朴的房子增添了几分生机盎然的生气。客厅里坐着一个年轻的军人.这人李思明绝对认识.他只是有些惊讶。

“报告队……”许志强看到李思明,腾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举手敬礼.这才意识到对方已经脱下了军装将近半个月了。

“得了得了.举着手你不累啊?”李思明说道.“你怎么在这里,你们不是要去轮战吗?”

“命令是这样的。我这次回京是来接收一些新装备的,都是好东西。”许志强有些欣喜。南疆的战争还在继续.越南人吃够了苦头。现在他们又成了中国军队地练兵场,各军区派出部队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