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后的法兰克统治者都只是称做“神圣罗马皇帝”,国家却不叫“神圣罗马帝国”。

  德国脱胎于东法兰克王国,因此得到“神圣罗马皇帝”这个头衔自然是德国国王梦寐以求的。有了这个称号,德国称霸西欧的正统性就等于得到教廷的认可,罗马文明这盘大餐算是到嘴了,谋取这一称号的伟大任务落到了奥托身上。

  【神圣罗马帝国】

  当时的教皇是若望十二世(Pope John XII),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皇,继位时只有十八岁。

  意大利国王贝伦加尔二世是个不识时务之徒,他早在多年前就臣服了首次攻入意大利的奥托。面对坐在教皇宝座上的小娃娃,他贪心顿起,想把罗马教会的财产纳入囊中,同时也想抑制不断在意大利中部扩张的教皇国。

  面对意大利军的挑衅,朝不保夕的若望十二世只得求救于强大的德国,他许愿只要德军来援,就加冕奥托为“神圣罗马皇帝”。

  奥托觊觎这个头衔很久了,听到教皇求救的消息,他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意大利军对付教皇国还行,对付如日中天的德国那是白瞎。连凶悍的马扎尔人都打跑了,还会怕你意大利人?没抵抗几下,贝伦加尔二世就被德军击败,一逃了之。

  962年2月2日,罗马城圣彼得大教堂里,若望十二世加冕奥托为“神圣罗马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962—1806年)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它一直存活到1806年才宣告结束。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建立的“德意志帝国”被称作第二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的国旗很有特点,奥托沿用罗马帝国的雄鹰标志,其国旗是一面绘有黑色雄鹰的黄旗,鹰的爪子是红色的。

  现代德国国旗上的黑、红、黄三色正是取自神圣罗马帝国国旗上的颜色。

  为了不致混淆,后文用“德国”这个名字代替“神圣罗马帝国”。

  【君权和神权之争】

  加冕后的第11天,奥托就和教皇签署著名的《奥托特权协定》,从而确定了皇帝是教皇,乃至所有罗马人的保护者,相应的,教皇绝对效忠皇帝,教皇的人选由皇帝决定。

  就这样,君权和神权紧紧搂抱在一起,欢快地跳起探戈。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奥托和若望十二世的舞蹈跳得并不怎么合拍。

  从《奥托特权协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君权明显高于神权。威风不可一世的奥托开始对教皇的行为指指点点,若望十二世和贝伦加尔二世一样,也是个不识时务的家伙,他对奥托的“敦敦教导”心生厌烦,感觉自己是前门趋狼、后门进虎,于是他乘着老虎回德国的机会,把皇位转给了恶狼贝伦加尔二世。

  奥托是什么样的人物,岂能让人在眼皮底下捣鬼。面对奥托的讨逆,若望十二世吓得差点尿了裤子,收拾收拾细软逃之夭夭。

  963年,奥托主持召开宗教大会,批斗若望十二世。虽然批斗对象不在现场,可还是被搞得声名狼藉。大会上,很多证人出庭作证,拿出证据指证若望十二世的种种劣行,有的更应该说是兽行。

  “教皇若望卖官鬻爵,出售神职。”宣读罪状的神职人员大声诵道。

  台下一片嘘声。

  “教皇若望和多名女子有染,包括他父亲的情妇,还有他的两个姐姐。” 

  台下一片哗然。

  “教皇若望弄瞎了自己精神导师的眼睛。”

  台下一片惊叫。

  “教皇若望……竟然……阉割了一名红衣主教!”

  台下一片寂静。与会者各个捂着嘴巴,诧异地发不出声音来,有的更是下意识地站起身子,表示对教皇行为的惊愕:这是教皇吗,简直是畜牲。

  意犹未尽的奥托又写信敦促若望十二世回罗马城,若望十二世自然心有不甘,但是他又不愿回去送死,便写信警告那些站在奥托一边的主教,如果他们任意妄为,就把他们逐出教会。

  若望十二世果然是个不识时务的家伙,事到如今,自己和丧家之犬无异,还想发号施令,谁还肯听他的。主教们宣布除非他返回罗马城,否则被赶出教会的将是他自己。若望十二世对这个最后通牒置之不理,结果他被扫地出门。

  其实奥托在这场斗争中稳操胜券,所有的一切只是在作戏,目的就是名正言顺的把政敌赶下台。不过,这也拉开了此后德国历代帝王和教皇长期斗争的序幕。

  新教皇利奥八世(Pope Leo VIII)被奥托拥立登基,可是罗马人对利奥八世担任教皇非常不满,也厌恶奥托这个外国佬干预国政。

  奥托刚回德国,若望十二世就返回罗马城。曾经反对他的主教们遭了殃,有的被割去舌头,有的被砍掉双手,有的被痛施鞭刑,被打得皮开肉绽,欲活不成、欲死不能。若望十二世的残酷手段与还乡团相比,也是毫不逊色。

  利奥八世闻风逃走,不久便得到自己被逐出教会的消息。

  【不知死活的若望十二世】

  若望十二世重新坐上教皇的宝座,可是他色性不改,继续和年轻漂亮的女子缠绵。

  教皇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使者,魅力相当高,很多有夫之妇主动投怀送抱,这令若望十二世*万分。

  一个气愤填膺的丈夫找到若望十二世,揪着衣领子要揍他。若望十二世还挺横,说你丫松手。这个掉进醋坛子里腌了半年的丈夫大怒道,我揍你丫的。他挥起拳头便打,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

  “哎吆哎吆”若望十二世和着拳头的节拍不断喊着劳动号子。三天后,饱尝老拳的若望十二世一命呜乎,做他的*鬼去了。

  有趣的是,若望十二世的死标志着历时六十年的“娼妇政治”(pornocracy,904—964年)的结束。

  塞尔吉乌斯三世(Pope Sergius III)谋杀前任教皇及其政敌以后,于904年即位教皇。

  他有个情妇,名叫马洛吉亚(Marozia)。马洛吉亚是个地地道道的*,她十五岁起就跟着塞尔吉乌斯三世鬼混,以后又嫁了很多人,还有很多情夫。

  她使用手段,让自己和塞尔吉乌斯三世的私生子当了教皇,即若望十一世(Pope John XI),因此教廷威信扫地,政治肮脏无比。

  自塞尔吉乌斯三世开始的十二位教皇都和这对奸夫*有关系,不是他俩的情人,就是后代,若望十二世就是马洛吉亚的孙子,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娼妇政治。

  若望十二世继承了奶奶“荡”的本色,遗传真是厉害。

  【攻入意大利】

  准备起兵*若望十二世的奥托得到对头驾崩的消息,哈哈大笑,这下自己省事了。利奥八世重新回到罗马城,结结实实地坐在宝座上。

  尽管依靠教皇的力量加冕为皇帝,奥托对教皇却不怎么信任,特别是若望十二世的作法更令他坚定了这一信念。

  奥托曾这样说过;“如果今天朕在圣彼得教堂祈祷,那就有一支剑悬在朕的头上。朕很清楚,诸位先王都对罗马的忠诚表示怀疑。明智之举是尽管敌意也许还在远处,但要考虑抢先行动,方能避免我们可能遭到的突然袭击。” 

  利奥八世没当几年教皇就over了,若望十三世(Pope John XIII)被奥托拥为新教皇。罗马人对奥托三番四次干涉教皇废立之举忍无可忍,群起反对。奥托再度挥军意大利,击败这些乌合之众,武力扶持新教皇。

  德军乘势南下,在意大利南部横冲直撞,把那里当自己家后院,这无疑触及到拜占庭的利益。

  966至972年,德、拜两国因意大利问题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973年,奥托在皇权无比鼎盛中谢世,享年六十一岁。

  【奥托大帝的功过】

  虽然奥托和查理曼有很多相似之处,可是他建立的国家比查理曼的小很多,而且他在立法和文艺方面缺乏功绩,所以其历史影响力逊查理曼一筹。

  另外,奥托开了德国武力扩张的先河,对意大利的入侵更是开创了一个传统:几乎每个强势的德国国王都要进军意大利,并在那里加冕为皇帝,这给德、意两国人民带来无比灾难。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德国国王认为意大利是他们的地盘。

  在内政方面,奥托颁布的影响力最大的政令是宣布主教教区为采邑,主教和封建领主一样享有世俗的所有权利。

  为了维持帝国对东部新征服的斯拉夫人的长期统治,奥托除了残杀斯拉夫人外,还在这些地方建立奥尔登堡、迈森、梅泽堡等主教辖区,借助宗教力量进行统治,这极大促进了斯拉夫人的基督化进程。

  【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

  神圣罗马帝国是奥托的杰作,可是这个国家的根基并不牢固,中央政府势力微弱,国内各位爵爷依然我行我素。

  帝国缺少严格地王位继承制度,帝王驾崩以后,各路爵爷争先恐后地争夺王位,导致国内有组织无纪律,政局动荡,民不聊生。

  上台的帝王必须像刚出窝的蜂王一样,要么战败其他爵爷,要么赢得多数爵爷的支持,爵爷们始终是安放在帝王身边的炸弹。

  神圣罗马帝国大一统的局面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它只是一个类似独联体的国家。

  正像伏尔泰评价它的那样:“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

31  远征!武士公爵的呐喊
【大公之死】

  972年的一天,一名罗斯人打扮的贵族带着一小队扈从乘船沿第聂伯河北上,他们从巴尔干而来,去的地方是基辅。他们这是要回家,回到乌克兰广袤草原上的家乡。

  为首的罗斯贵族身材魁梧,三缕胡须洒于胸前,头发向后梳在一起。他们弃舟登岸,骑上战马,一路向基辅前进。

  突然,一队骑兵呼啸而来,冲向这队罗斯人。贵族举目观瞧,来者不是佩切涅格人,又是何人。佩切涅格人是他们的宿敌,贵族知道这次不是偶然遭遇,而是中了敌人的埋伏。

  罗斯武士立刻拔出腰间马刀,一边喊着“保护大公”,一边簇拥在贵族坐骑周围,将其紧紧保护起来。佩切涅格人纵马疾驰,霎时间冲到眼前。

  马刀撞击之声不绝于耳,私心裂肺地喊杀声此起彼伏,第聂伯河水也被嗒嗒乱蹚的马蹄震得泛起道道涟漪。

  那名被称作大公的贵族将手中马刀舞动如飞,“咔嚓”砍倒数名敌兵。罗斯武士越战越勇,和佩切涅格人纠缠在一起。

  他们毕竟寡不敌众,大公身边的扈从一个个栽落马下。最后,大公也身负重伤,滚鞍落马。佩切涅格人看准时机,冲上前来,将他一刀砍死。大公口吐鲜血,瞪着俩大眼,气绝身亡。

  一名佩切涅格人跳下马来,面带喜悦之色,一手抓住大公的发髻,一手举起马刀,将首级砍下来。

  他高高举起人头,其他佩切涅格人仰天大笑,笑声穿过九霄,直达天堂。

  上帝拨开云雾向下看了看,捋着胡子微微一笑,点点头说道,这就是异教徒的下场啊。

  不久,佩切涅格首领的餐桌上多了一个阴森恐怖的酒杯,它是用那名大公的骷髅头骨作成的。

  这位惨死的大公名叫斯维亚托斯拉夫(Sviatosl*;962—972年在位),他是基辅罗斯大公,伊戈尔之子。伊戈尔就是那位两次进攻君士坦丁堡,怒目而来、笑呵呵拿着钱而去的基辅罗斯大公。

  【罗斯人】

  罗斯人这个概念涵盖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瓦良格人,也包括以瑞典人为主的维京人。其中的瓦良格人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的人种五花八门。

  反正大家记住罗斯人是很多种族的通称,后来发展成为现代的俄罗斯人就可以了。

  【基辅罗斯的起源】

  在历史学家眼里,基辅罗斯(Kievan Rus';880s—1240年)的历史就是俄罗斯的早期历史,所以你在翻看任何一本介绍俄罗斯通史的书里都会在前面见到介绍基辅罗斯的章节。

  公元7至8世纪,东斯拉夫人定居在以诺夫哥罗德(Novgorod)为中心的斯拉维亚,和以基辅(Kiev)为中心的库雅巴。斯拉维亚各部落内战不休,相持不下,为了解决纠纷; 各部准备寻找一位大公来当他们的领导。

  他们认为罗斯人聪明能干,便对罗斯人说:“我们的国土广袤无垠,物产丰富,但毫无秩序,来统治我们吧。”

  于是,罗斯人选了三兄弟做他们的领导。三兄弟带着家眷和所有罗斯人不远千里,来到这片土地。

  老大留里克(Rurik)在诺夫哥罗德定居,老二西纽斯在贝耶卢热罗住下来,老三特鲁沃尔住进了伊兹波尔斯克。

  上面这段罗斯人定居乌克兰一带的说法取自《编年纪要》,但是这种说法遭到史学界的质疑;此学说看上去总有点儿为入侵者涂脂抹粉的嫌疑。另有一种说法,留里克率领军队攻陷诺夫哥罗德,强行占领了这块土地。

  不管哪种说法正确,总之,留里克入主诺夫哥罗德,建立俄罗斯国家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Rurik Dynasty;862—1598年)。

  留里克死后,继任者奥列格(Oleg)认为诺夫哥罗德地处偏隅,不利发展,便起兵南下,横扫斯摩棱斯克、柳别奇和基辅,收服了属于东斯拉夫人部落的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拉迪米奇人、谢维利安人、德列弗利安人,和非斯拉夫部落的楚德人、麦里亚人和维西人。

  约880年,奥列格定都基辅,建成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奥列格死后,留里克之子伊戈尔继任基辅大公,他被认为是留里克王朝的第一位实际统治者。(伊戈尔和留里克的关系记于《编年纪要》,但古代文献中关于伊戈尔的记载却很少)

  奥列格和伊戈尔都是扩张主义者,他们把势力伸向拜占庭,并双双和拜占庭签署过条约。

  在伊戈尔与拜占庭签订的和约中,他精心草拟的条款涉及罗斯人在君士坦丁堡的旅居,与君士坦丁堡居民的贸易以及两国的总体关系。另外,条约还规定在君士坦丁堡的罗斯人不受当地法庭管辖,并有权出任拜占庭的公职。

  与文化先进的拜占庭发展关系扩大了罗斯人的声望和利益。

  伊戈尔还是第一个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发生联系的罗斯王公,他与佩切涅格人发生冲突,后与之缔结和约。

  【巡行征赋】

  基辅罗斯是中世纪实行巡行征赋(Poliudie)的国家,也就是王公到各地巡游收税。说好听点是收税,其实就是明抢明夺。

  当时俄罗斯地面上文化经济很不发达,为了维持国家运转,王公们就想出了这种收税方式。

  每年冬初,俄罗斯大雪盖地,正是王公到处搜刮的时候,在亲兵卫队的前呼后拥下,王公在辖区内连征带抢,到处索取贡物。所到之处,就像蝗虫过境,十室九空,百姓苦不堪言。

  王公在外洗劫一冬,迨至来年春季,把抢来的部分物资财宝和奴隶装上独木舟,由武装商队押运,沿第聂伯河南下,到君士坦丁堡的集贸市场变卖。

  这种方式是基辅罗斯初期的主要经济来源,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百姓的不断抗争,巡行征赋逐渐被实物地租和税收所取代。

  伊戈尔就是死在巡行征赋上,他比以往的王公更加贪婪。当他在德利弗利安人的土地上收取贡金,并想拿到双倍贡奉时,被愤怒的德利弗利安人杀死。

  伊戈尔死后,他妻子奥莉加(Olga)执政。奥莉加为了替夫报仇,严惩德列弗利安人,并加强了基辅在其他东斯拉夫部落中的权威。

  因此,奥莉加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杰出女性。不仅如此,她还是俄罗斯历史上东正教的一位圣徒,被尊称为圣奥莉加。

  她于954或955年皈依东正教,还去了趟君士坦丁堡,会见当时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我们的大文豪君士坦丁七世津津有味地把这次会晤的盛况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不过,奥莉加的皈依并不代表其臣民的皈依,也不代表她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的皈依。

  【武士公爵】

  斯维亚托斯拉夫以典型的“武士公爵”形象名载史册,他为人朴实、严厉、勇敢、不屈不挠,不但身经百战,而且和部下同甘共苦。他的长相、衣着以及生活方式无不散发着一股草原气息,使人一看到他就能想到草原是什么样子。

  在他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体制和在东欧平原的地位被确定下来,标志着基辅罗斯历史的第一个高峰期。

  斯维亚托斯拉夫靠着数次远征确立了基辅罗斯的历史地位,他就像一个赌徒,率领军队进行一次次冒险,他执政的十年被精辟地称为“大冒险”时期。

  下面就让我们体验一下“大冒险”吧。

  964年,斯维亚托斯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