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时代-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胜:小勇这会儿混得很油,昨天又在电视里看到他了!

    小武:嗯!

    更胜:听说还去了趟韩国!

    小武:啥韩国,北朝鲜。

    更胜:嗯,反正听说他出了趟国。”

    几句话很简单,就是说小勇出了趟国,这个褚青能明白。但把这段话放在整个剧本中,他就不明白了,隐约觉得这段话应该还有别的意思,又想不通。

    不光这一处,很多地方都类似这种情况。

    褚青挠着脑袋犯愁,越看不懂就越去想,搞得心情很乱,背台词的进度也不乐观。

    他的倔劲倒来了,拿出语文课学语段阅读的精神,可着劲的去理解作者的意思,哦不,是出题人的意思。

    不光是自己的台词,连镜头的运用,画面的处理,同期声、光线、音乐等等这些描述都看了好几遍。他不懂什么叫同期声,什么叫远景,什么叫长镜,只能根据字面理解。

    后来自己又用笔在纸上瞎画,照着剧本里的描述,一个一个的小人,和自己理解的镜头感,画了一张又一张,乐此不彼。

    如果贾璋柯看到这一幕,绝对会以为这是启灵异事件,一个屁都不懂的菜鸟,居然鼓捣出了一组山寨分镜头。

    褚青画了有十几张,然后惊喜的发现,把这些画联系起来,就是一幅幅完整的像小人书一样的故事。

    这个发现让他很兴奋。

    因为以前上学,每当学到散文时,那位神叨叨的老师总会让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作者描写的意境。

    特别是那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师说,你们的脑袋里要有这种情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也许他比较笨,从来没有一次成功的想象出老师要求出现的场景。歌倒是会唱几句:“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但此时的这些画面却像在褚青脑中推开了一扇窗,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逐渐呈现出来。

    他感受着这些画面,感受着本子里的故事,感受着这个叫小武的小偷的喜怒哀乐。

    不知过了多久,褚青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仰躺在床上。

    那个叫汾阳的小县城,他没去过,此刻却无比的真实。

    黄土路上碾过尘烟的破客车,街边喧闹的大音响放着流行歌,歪歪扭扭的电线杆被钢索固定着,上面拷着小武,小武蹲在地上。

    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冷漠的看着小武,小武冷漠的看着他们。

    这一切都像自己经历过的,褚青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他忽然很想哭,为了这个小武。

    关于表演,有一句话被很多人所推崇,叫“演员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的脸变成面具。”

    并且有无数的演员都在走这个路线,典型例子就是号称千面影帝,香港演员里戏路最广的梁佳辉。

    但内地的道明叔对此有过评价:我想一个能演千面人物的演员不是一个好演员,因为他演什么都只有三分像。

    梁佳辉固然不止三分像的程度,他演的每个角色虽然都能达到八十分,却很少有一个角色能达到一百分。

    那最高的表演境界是什么呢?

    道明叔自己的答案是:无语。

    很玄乎的概念,说白了,无非自然二字。

    表演,不是能表现出强烈的戏剧张力就是顶级演员,更难的是需要你松弛的时候,还能做到收放自如,举重若轻。

    比如葛忧,那种天然的松弛感,圈内无人能敌。

    还有姜闻,表面看着着气势逼人,却也拥有着一种绝佳的松弛感。《芙蓉镇》里演秦书田,那场用跳华尔兹的动作,耍着扫帚去扫街的戏份,正所谓返璞归真,方为天成。

    很多闲得蛋疼的人都给表演划分过层次,表述不同,本质相似。

    简单说,就是武侠小说里常用的那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做演员,褚青才刚上路呢。

    …………

    天空透净,云朵**。

    广袤的大地向四周延伸,空空无迹,西面隐约露出高出一线的灰绿山脉,那是吕梁山。

    一条歪歪斜斜的黄线极不协调的嵌在荒地上,就像手艺很差的裁缝缝补的衣线。

    “突突突!”

    “突突突!”

    一股强烈的噪音从土路上传来,紧跟着是一辆快散架的拖拉机,车头和车厢绝对不会往同一方向摆动,左摇右晃,苟延残喘的慢腾腾开着。

    后面,跟着一辆灰色的面包车。

    褚青坐在车厢边上,半拉屁股悬在空中,无轮拖拉机怎么晃,身子仍然稳稳的,让同坐的另外三个人好生羡慕。

    除了贾璋柯和王红伟,又多了一个人叫顾正,也是他们的同学。

    “我说导演啊,那摄影大哥不行啊,太娇,坐没十分钟就吐了。”褚青夹着根烟,抽了一口,看着空旷的原野,不见春天的绿色,还留着冬日的肃静。

    这让他觉得很亲切,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又狠狠吸了一口,随着烟草味进去的还有几丝干冷的空气。

    “人家香港就没有拖拉机,能坚持十分钟不错了。”贾璋柯笑道。

    顾正性格很大咧,刚认识就跟褚青称兄道弟,跟着道:“就是!人家放着香港电影不拍,跟我们来这穷乡僻壤,那是这个!”说着竖了竖大拇指。

    《小武》的资方是一家香港公司,摄影师也是香港人,叫余力威。整个剧组人员加上主要演员,一共才十几个人。

    褚青自然演小武,原定的人选是王红伟,这会儿给他换了个角色,演小武曾经的好兄弟,后来变成民营企业家的小勇。

    演胡梅梅的,也就是那个歌厅小姐,说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叫左文璐,副导演则是顾正。

    这六人,就是剧组的核心主创。

    因为全片在汾阳拍摄,表现的也是这个小县城的故事,所以大部分演员都要用汾阳话演出。

    左文璐不用,胡梅梅本来就是外地妹,说普通话也能理解。贾璋柯本来也想让褚青讲普通话,褚青说不用。

    他比不了那些一心多用的聪明人,他一直都只能专注做一件事,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

    既然在拍电影,那自然就得拍到最好,所以一路上,他就让贾璋柯用汾阳话跟他聊天,自己再对照剧本练习。

    方言这东西,不像外语,相互间都有相通之处,只要神似就可以了。褚青语言天赋居然不错,照猫画虎,说的也像模像样的。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居住地,无论是什么时期,都是大同小异。

    国内来说,九十年代的县城,几乎都是一样的,脏乱的街道,来来往往的小贩,低矮不平的房子,偶尔可见的高楼。

    后来经济发展了,到了褚青重生时的那个年代,那时的县城长得又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模子。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实环境并没有变得陌生,只是心态的改变和迷茫。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章 表演

    一行人住进一家在县城算是中档的旅店,两人一间,褚青和那个香港摄影师余力威同住。

    这人是剧组中年纪最大的老大哥,普通话说的不太标准,人很热情,褚青半蒙半猜,聊得也挺好。

    余力威一直在国外上学,回港后入行也好几年了,运气不好,正赶上香港电影工业体系的滑坡期,没参与过什么像样的制作,一直在一些低成本的三级片、鬼片、屎尿屁喜剧片里做摄影助理。

    这些电影,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到后期制作,十几天就能搞定。然后扔到院线里忽悠一圈,通常上映不到一个礼拜就下线,心安理得的赚下几十到上百万的收益。根本不管背后骂名,反正做的就是一锤子买卖。

    这他妈也叫电影?!

    余力威愤愤说出跟褚青刚看到《小武》剧本时相同的一句话。

    他对大陆一直很感兴趣,老想来看看,来拍点东西。直到两年前获得了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辅导资金,来京城拍了一部讲述流浪艺人的短片《美丽的魂魄》,并拿到了去年香港独立短片展的一个奖。

    也正是在这个短片展上,余力威认识了同样凭短片《小山回家》获奖的贾璋柯。

    俩人一拍即合,惺惺相惜,合组了一家小电影公司,余力威还帮老贾拉来了《小武》的投资。

    褚青在跟他的聊天中,从他身上看到了跟贾璋柯一样的东西,那是种对电影最单纯最真诚的一种热爱。

    “导演,你从哪儿找的这衣服?”褚青苦着脸问。

    “老乡家借的,别给穿坏了,还得还呢。”贾璋柯忍笑道。

    这是件超大号的西服,褚青身板很瘦,个子又高,穿着这件至少大两号的西服,晃里晃荡,就像根竹竿挑着件衣服,走起路来都呼呼带感。

    开拍之前,贾璋柯让褚青把胡子刮了,戴着副没度数的黑框眼镜,头发仍然鸡窝一样。

    这个造型,就显得他处于一个很奇妙的人生阶段,看着年轻,又说不准是哪个年龄段。

    “各人员就位!”顾正扯起嗓子喊。

    贾璋柯没有坐在监视器后面,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啥叫监视器,就抱着胳膊站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

    “摄影机OK!”余力威道。

    “Action!”

    兼职场记的顾正兴奋的一打板,“啪”的一声都带着回音。

    他的心情和在场的所有人都一样,妈的!老子也拍上电影了!

    镜头扫过脏乱的小街,然后给了个近景,对准桌上的一盘茶鸡蛋。

    褚青看着这盘土豪蛋一时间心情很奇妙,默默数了数,1,2,3……

    六个蛋,在后世怎么也能换两套带院子的大屋吧!

    他伸出一只细长的手,拿起一枚鸡蛋,在桌上磕了磕。

    “停!”

    刚开拍不到一分钟,贾璋柯就喊了停。

    “青子你过来一下。”他叫了一声。

    褚青跑了过来问:“咋了,导演?”

    “把手伸出来。”贾璋柯道。

    褚青不知道出了啥事,把两只手高高的举起来,就像抗日剧里鬼子投降的姿势。

    贾璋柯脑袋冒出三条黑线,道:“不是让你这么举,低点低点!”

    不是你让伸手的么?

    褚青心想,又把手放低了些。

    贾璋柯看着这双手,好一阵,才道:“你说你一个老爷们,手长的这么好看干啥?”

    褚青翻了个白眼,心道没办法,我也不想的,我特么连自己为啥长成这样都不知道。

    他的手真的很好看,骨骼匀称,肌肤紧致,手指纤长又不显得单薄,一双手就像精雕的艺术品充满了美感。

    刚才他的手一伸,贾璋柯就觉得不对,这哪是用来剥茶鸡蛋的手,分明是握着高贵酒器酌饮美酒的手。

    贾璋柯四处望了望,发现一处地方,道:“去,到那边和点泥,指甲别这么干净,要黑黑的。”

    褚青偏头一瞅,不远的路上有一小处低洼,里面积水掺和着沙土,一坨坨的散发着“你来咬我呀”的贱人气息。

    他眼角一抽,也没说什么,让做就做呗,走过去捞起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在手上蹭啊蹭,直到指甲里全是污垢。

    然后拿毛巾擦干,这下两只手就变得黑一块黄一块的,一年都没洗的样子。

    没办法,剧组连个化妆师都没有,连女主角左文璐都是自己化妆,自然做不来这种手妆。

    “那个,导演,一会鸡蛋还用吃不?”褚青小心的问道。

    贾璋柯道:“吃,当然得吃!”

    “Action!”

    褚青剥开一枚鸡蛋,用那双黑手拈着,面色平静,心里却犹豫了下。

    随即狠狠心,一张嘴把整个鸡蛋都塞进嘴里,随便嚼了几下就吞进肚子。

    “停!过!”贾璋柯喊道。

    他没说什么,只是拍了拍褚青的肩膀。

    褚青也没说什么,这是拍戏,吃个鸡蛋而已,屁大点事都算不上,说了反而显得矫情。

    …………

    《小武》的镜头不多,充满了大段大段的空镜和长镜。贾璋柯把镜头一共分了十二组,资金有限,时间很赶。

    褚青不知道怎么去表演,老贾也没给他说过戏,只告诉他,就记着自己演的是一小偷就行了。

    这叫什么破导演!

    褚青只好自己琢磨,演小偷该怎么演呢?

    他想起来自己生活的小县城,有一个很大的农贸市场,自己经常去逛。市场里就有很多小偷,当然以他的身手从没被偷过,还顺手逮过几个小偷。

    以至于后来只要他出现,整个市场都安宁无比。

    他回忆那些个小偷的样子,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缩着肩膀,手从来不垂直放着,而且眼神游动不定。

    眼神的闪动,可不是左瞅瞅右瞅瞅,那是脑袋动,不是眼神动。

    他又想起跟爷爷搭手过招的时候,身子不动,眼睛却得紧盯着老爷子的动作,手到哪眼睛就得跟到哪,一不留神就要被揍。

    褚青试着找回这种感觉,两个眼球在眼眶里叽里咕噜的来回乱动,看着吓人。

    他自己玩了一会,觉着不错,挺靠谱。

    于是,在拍下一个镜头的时候,贾璋柯就看到了这么一副情景。

    一个穿着灰不拉几西服的年轻人,缩着肩膀,手指头时刻在张着,在小街上乱逛,这边瞅瞅卖鞋的,那边看看卖水果的,一转身,手里已经多了个苹果。

    然后,藏在黑框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左右闪动了下,似乎很得意的样子。

    贾璋柯看的忘了喊停,直到余力威喊了一声,才回过神,瞅向褚青的眼睛忽然变得很炙热。

    他不给褚青说戏,有俩原因。

    一是他几乎没有**演员的经验,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让演员有更好的发挥。

    二是他找非职业演员的目的,就是为了拍出那种极度迫近真实世界的影像,最好不要带有一点表演的痕迹。

    但其实,这只是众多导演一厢情愿的想法。

    无论演员还是非演员,只要暴露在镜头之下,一定就会有表演的意味出现。就算是最近乎真实的纪录片,也是如此。

    摄影镜头就像是一个魔法领域,在这个领域内,每个人潜在的表演细胞都会被激发出来。再真实的人,对着镜头不知不觉也会变得和平时不一样。

    不是自己,那就是表演。

    刚才褚青那番有意无意的表演给了他一种新思路,那种灵动似乎给镜头里注入了一股活气,尤其是跟背景那座麻木的小县城相映衬,更是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

    于是这便让他产生了一种,这样演下去也不错的感觉。

    说实在的,褚青的表演很生涩,他只是单纯的在模仿小偷的行为,但举手投足又不自觉的表露出自己的特点。

    对他的印象,贾璋柯最深的感觉就是平和。

    说话,做事,吃饭,甚至连走路都透着一种平和。

    而这种平和,和他生涩的表演,居然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很自然的状态。

    在刻意与呆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有些小得瑟,总体又是麻木无聊的,似乎小武,就该是这个样子。

    这无疑给了老贾一份惊喜,原生态的电影固然真实,但有了这种自然表演的支撑,无疑会让画面更加饱满和立体。

    “青子演的不错!”贾璋柯称赞了一句。

    他跟余力威都是菜鸟,根本不知道监视器是啥东西,俩人就头碰头瞅着摄影机的取景器看回放。

    余力威也对刚才的镜头很满意,道:“画面很棒,细看又有反差感,真的不错!”

    贾璋柯可以说给了他极大的拍摄自主性,而他掌控的镜头也很有特点,朴实平静,不张扬,能捕捉事物最原始的状态。

    这部电影,即是贾章柯给予了思想,余力威填充了内容。

    接下来就是一组镜头:小武在县城中闲逛着,脚步路过的,是在公交车站冷漠等车的人们,是街边的台球案子,是电视、舞厅、录像厅泛滥成灾的流行歌《心雨》……

    大段的长镜、中镜、远镜和街头群像,在余力威的掌控下都呈现出一种黄绿黄绿的色彩。熙攘的群众演员自行其是,仿佛根本不知道摄影机的存在。

    这种最真实的城市运动不是因为调度安排,而是从属于这座县城本身。

    贾璋柯盯着取景器里的画面,全身都在颤抖。

    他再清楚不过,对一个导演来说,这是最难得的幸运!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