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时代-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多时,灯光黯淡,全场安静,大荧幕缓缓亮起。

    汤维和吴琇波头回看到成片,既紧张又兴奋,一个刚刚出道,一个混迹多年。或青涩或沧桑,而此刻在这座电影殿堂,心里揣着的东西都情不自禁的迸发出来。

    在片子开头,管琥故意没给出男主角的背景交待。只是展现他回到家中,和前妻碰面,知晓孩子去向,然后踏上旅途。

    吴琇波蓄着薄薄的胡碴子。看起来更加落拓。他的身量不高,也很瘦,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坦然与坚执。这种反差,顷刻间就抓住了观众的情绪。

    他表演上的天赋不算很强,完全靠自己丰富的阅历,以至人情通达。

    汤维恰好相反,非常非常的有悟性,那个穿风衣系围巾的林帆一出来,瞬间HOLD住整个画面。

    “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褚青坐在她旁边,瞧着那双亮晶晶的眼睛,不禁笑问。

    “我,我……”

    姑娘支吾了半天,愣找不出什么形容词。

    “是不是很神奇,很兴奋,心里还有点小得瑟?”他直接给出答案。

    汤维偏过头,特惊讶的道:“青哥,你怎么说的这么恰当?”

    “因为我看《苏州河》的时候就是这样。”他耸耸肩。

    “……”

    姑娘懒得理他,继续盯着大荧幕,已经被十足的吸引。即便抛开自己的因素,这也是部很棒的电影。

    而那些外国观众,更是全神贯注的,跟着张扬和林帆的旅途一路悠荡。看他们路过淳朴的小镇,看他们滑稽的争吵,看他们戒备又互相依赖,看他们在美妙的边疆风景中前行。

    终于,当画面中出现大片大片的长角羊,在荒原肆意奔跑,天苍野茫,风吹草长。

    “哇哦!”

    观众顿时沸腾起来,克制又高涨的惊呼议论。

    “……”

    汤维和吴琇波对视一眼,意在不言中。

    这段可是实拍,在新*疆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全剧组足足等了五天,都特么快疯掉了,就为了十多秒钟的镜头。

    当时他们俩就在路边,真的看到了那群长角羊,残霞落日,震撼无比。

    而不大不小的高*潮过后,男女主角便在沙漠中迷路,林帆也发现了对方是服刑人员的身份。

    与开头的悬念相呼应,管琥很熟练的制造了一段紧张气氛,又在夜晚的篝火旁,俩人的互相倾诉中自然化解。

    可以说,《在路上》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片子。

    什么叫完成度?

    故事上,有头有尾,逻辑贴合。形式上,画面舒服,声音清晰。情感上,松弛有度,表达明确。

    说着特简单,但相当一部分的电影都做不到这点,明明残缺不全还特么自鸣得意,各种突破,各种酷炫,各种大制作……巴拉巴拉的就为了忽悠观众掏钱。

    趁早死去!

    至于这片子,如果让贾璋柯拍,必定会闷得要死,如果让楼烨拍,也会矫情的不行。管琥在第六代的那批人里,算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从头到尾都明白商业元素的运用,只是经常失去平衡。

    比如说,他想拍一部纯正的小众片,那往往会很好看,像《头发乱了》和《西施眼》,以及后来的《杀生》、《斗牛》。

    但是,他若想拍一部商业作品,却总莫名其妙的塞进一些文艺元素,强行让它更有内涵。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最典型的就是那部《痞子戏子厨子》。

    幸好,《在路上》属于前者。

    能把一部公路片拍的不闷,甚至有滋有味。对国内导演来说,绝逼难得。

    ……

    电影不太长,约莫一个半小时。

    最后的五分钟,林帆和男朋友下了火车,从对话中知道,俩人是去男方家里,婚期已近。男人去找推车,女人在等。

    “轰隆隆!”

    前方,有一列火车驶过,当车尾移开。露出了对面站台的张扬和他的儿子。父子间做着小游戏,其乐融融。

    两个人都一转头,同时看到了对方。

    吴琇波和汤维的眼神特棒,深,且静默,就像那两处站台的距离,近在咫尺,却无法跨越。

    “唉……”

    全场都是一叹,又安静的看着荧幕变暗。闪过一行行的制作人员名单。

    这个结尾,褚青和管琥讨论了好久。

    他们起初的想法,是汤维在盐湖边痛哭,然后一收。显得干净利落,回味无穷。可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加了一段戏。

    因为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你昨天碰到一个人。觉得他很有趣,也很投缘,但是。你们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这叫天涯相逢,江湖相忘。

    而比相忘更悲伤的,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不经意又碰到了他,却不能上前道一声:“嗨,你还好么?”

    人生无奈,莫过于此。

    《在路上》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之前那如水般的流畅与伤感,似乎让观众觉得,哦,他们俩以后不会再见到了。

    可偏偏在结尾,管琥又无声无息的捅了一刀。俩人在站台上的相望,仿若时间流转,物是人非。

    以至于片子放映结束,全场都沦陷在某种难以诉说的惆怅中,半分钟内,没有任何的响动。

    “怎,怎么……”

    汤维只觉黑压压一片,心里发慌,忍不住要回头看。

    “哎,别急。”

    褚青一把拽住她的胳膊,笑道:“再等等!”

    “哗哗哗!”

    他话音方落,现场就像打碎了玉狮子,清脆,激荡,而又动听的声音于霎时间响起。

    没有全体起立的大场面,更没有疯狂的欢呼高喊,但每个人的掌声和脸上的愉悦,皆是无比真诚。

    他们看到了一部真诚的电影,纵然谈不上经典,思想和手法也没有多么惊艳,可重要的是,自己被打动了。

    情感共鸣,才是电影叙事之外的第二大要素。

    当掌声渐歇,所有的观众都没离场,在等待主创们的交流采访。而褚青见那俩货傻乎乎的样子,连忙唤道:“快上去,别愣着!”

    “啊?哦!”

    汤维和吴琇波反应过来,精神还很恍惚的走到台前。程颖比他们淡定多了,特大气的戳在旁边,准备翻译。

    褚青没凑热闹,只坐在台下,瞧着男女主角被记者包围,心里特欣慰。

    “嘿,褚!”

    趁着身侧无人,皮埃尔里斯安拧着胖胖的身子凑了过来,笑道:“恭喜你,你又带来了一部优秀的作品。”

    “皮埃尔,我总觉着很抱歉。”

    他十分不好意思,电影代表是当了,嫡系的小灶也吃了,但是没干事啊!划拉了大半年,结果就推荐那么一部,还特么是自己投资的。

    “哈哈,不必介怀!”

    老头儿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好电影可遇不可求,不能以数量去衡量,我相信你的眼光和专业精神。”

    “托你的福,希望明年会好些。”

    褚青也笑道,随意瞄了眼台前,又问:“对了,你等下有没有时间?”

    “我大概有一个小时的空闲,你有事?”皮埃尔奇怪道。

    “嗯,想了解一下法国的电影基金制度。”(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戛纳随想(3)

    一个小时不算长,但足够让皮埃尔对法国的电影基金制度有个大概的讲解。

    他们有一项电影扶持法案,就是从每张电影票(5…6欧元)中提取约11%的特别附加税,用于扶持本土作品。

    而随着电视业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原本单一的税源已经扩展至DVD销售、网络视频点播、电视台放映等等。

    这一大笔款项,由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电影中心(简称CNC)负责掌管和运行,主要的途径有两种:自动性资助和选择性资助。

    前者,是将片方在电影放映时所缴纳的税款,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由CNC为其设立的个人账户。当片方在拍摄下一部作品或偿还债务时,就可以直接申请使用。当然,这有个时间限制,5年内不使用,视为自动放弃。

    后者,类似于银行贷款。CNC每年在全国接受几百个候选剧本,再从中挑出几十个,给予不超过50%的资金支持。如果影片可以盈利,片方需将资金还给CNC,如果票房失败,则不必还钱。

    这两种途径的针对群体非常明确,前者支持商业片,后者支持处女作和艺术电影。更重要的是,它激励电影人的多样化创作和坚守品质,争取更多的票房,为今后发展积蓄资金,由此产生滚雪球效应。

    制作、发行和放映,这是三个环节的自身造血过程。

    此项制度,自然利于本土电影发展,却被好莱坞深恶痛绝。因为他们的附加税也包括外国片,但税款不返还,而是直接纳入基金账户。

    就像《泰坦尼克号》,当年在法国缴税1200万欧元,至少够拍5部本土电影。

    再说回国内,那个地球人都知道。偏偏官方死不承认的国产片保护月,被大批量的观众吐槽,乃至冷嘲热讽。

    可其实,抵御好莱坞全球化是每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只是人家做的很有智慧,且真正有利于自己的电影产业。

    我们就简单粗暴,用比较LOW的手段去抵抗,初衷是好的,可对整体产业的促进与发展,并没什么卵用。

    看不到改变。始终陷在烂片与伪大片的泥潭中,一步希望,一步失望。

    褚青想起问这些,不是闲的蛋疼。

    刘德桦说了那个亚洲新星导之后,他就在琢磨,因为扶持新导演之类的活计,自己从2000年就开始做了。起初是迫于无奈,可几年下来,他也惯成个毛病。看着那些好剧本就想给它拍出来。

    丫就是运气好,没赔过,还赚了不少,但不可能一直走野路子。总拿自己做演员的收入去搞投资。早晚得亏死。

    所以,先抛开能否合作的问题,褚青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件事情规模化,正式化。

    皮埃尔讲的很清楚。他也有些启发,不过在国内肯定扑街。甭提别的,那么一大笔资金放在某局手里。谁敢保证能分毫不差的批给片方?谁敢保证能客观公正的挑选资助对象?

    好吧,道路仍然漫长。

    ……

    转眼,戛纳影展过半。

    大多数的参赛作品已经亮相,虽然评论有好有坏,但总体上有个共识,本届片子的质量比去年强出百倍。

    两大场刊《银幕》和《综艺》,邀请了15国媒体组成非官方评审团,给这些电影打分。

    迈克摩尔的《华氏911》,王佳卫的《2046》,库斯图里卡的《生活是个奇迹》,乔纳斯诺西特的《蒙多维诺》,排在前四名。褚青很喜欢的日本片《无人知晓》,排在第五。

    而让昆汀“看得流泪”的《老男孩》,却很不受媒体待见,有五家给出了最低分:一个调皮的鬼脸。

    至于影*帝影后的热门人选,张蔓玉几乎以压倒性的口碑一枝独秀,梁朝韦、杰弗里拉什、加西亚贝纳尔、崔岷植、柳乐优弥共同竞争最佳男演员奖。

    其中,梁朝韦的优势似乎最大,以至于难得的张扬一次,放言道:除了杰弗里拉什,皆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好莱坞的各路明星也不安份,变着法儿的为新片做宣传。今天安吉丽娜朱莉骑着鲨鱼皮艇亮相,明天布拉德彼特和安妮斯顿大秀恩爱,后天昆汀搂着乌玛瑟曼出现在《杀死比尔2》的首映场,但他的女友却是索菲亚科波拉……

    当然,这些纷扰跟褚青无关,他依旧过着繁忙有序的评委生活,若有空闲,便去拜访一下朋友。

    比如巩丽,比如王佳卫,比如焦雄屏,以及和焦雄屏一起在路上偶遇的欧洲电影大咖,安哲罗普洛斯。

    他能够沉下心来,去感受那些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接,有一种很满足的奇妙感……除了满大街的韩国代表团,确实有点吵之外。

    5月22日,下午,会议室。

    明天就是闭幕式,十八部参赛作品已全部放映,按照惯例,今天晚上主办方会对那些获奖的剧组表示挽留。

    所以评审团齐聚于此,到了见真章的时候。

    戛纳的评审程序和金马奖不同,金马奖是先看片,最后统一讨论,再投票。戛纳是看一部就讨论一部,先把大家的意见定下来,让每人心里都有个大概。

    这样到投票环节就会很轻松,不必浪费时间去争吵。

    一般来说,戛纳的奖项比柏林要固定,较少出现临时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本届主单元的奖项有九个,一种注目和导演双周单元都有独自的评审团,不产生交集。而投票采取不记名方式,由主办方统计。

    工作人员先发的是最佳剧本奖的投票卡,大家的观点集中在《如像一般》和《老男孩》两部片上,褚青写的是《如像一般》。

    之后是金摄影机奖、最佳短片奖、最佳短片评审团奖,这些比较次要,但众人本着负责的态度,也都认认真真的填上了心目中的名字。

    然后是评审团大奖,这个不限于一部电影,主要是安慰那些没希望拿到金棕榈的作品。他考虑片刻。写上了《生活是个奇迹》和《摩托日记》。

    接着,褚青顿了顿。

    他不知道要不要写《2046》,从情感上,那是部华语片,理应支持。但从自己的观感上,真的不喜欢,王佳卫就像个精神病人在胡乱呓语。

    “嘿,褚,你在想明天的晚宴吃什么吗?”

    此时大家都已交卡,昆汀见他迟迟不动笔。便开了句玩笑。

    “哦,SORRY!”

    他连忙抱歉,把卡片交给工作人员,到底没加上《2046》。

    再往下,最佳导演写的是日本人是枝裕和,最佳影片是《华氏911》,最佳女演员毫无疑问,是张蔓玉。

    等到男演员的时候,他又犯愁。

    梁朝韦的演技固然有保障。但缺乏突破,跟《花样年华》的套路完全一样。柳乐优弥是惊艳了,可才14岁。

    这个年龄,肯定不是靠绝对的表演。而是某种心灵的迸发,或许惊鸿一瞥,又迅速沉沦。

    其他的,崔岷植、杰弗里拉什等人也很出色。拿影*帝却差了一点点。总之,没有太服众的家伙。

    这轮耗费的时间最长,九个人全部陷入纠结。而褚青思量再三,还是写上了柳乐优弥。不管以后会不会滑落,起码他在《无人知晓》里的水准,是值得赞赏的。

    至此,投票环节结束,众人皆松了口气,经过二十来天的劳心劳力,都有点支撑不住。

    “HEY,我亲爱的伙伴们!”

    待工作人员离开,一向痞里痞气的昆汀忽然感性起来,叹道:“我很荣幸能与你们共事,一同经历这段美妙的过程。”

    “艾曼纽尔,你是最迷人的小妞儿,不要介意我们的争吵。”

    “蒂尔达,虽然你在开幕式上与我针锋相对,但我爱死了你的坚硬和个性。”

    “彼得,你冷静的视角对团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让我们不至于感情用事。”

    “凯瑟琳……”

    “杰瑞……”

    “褚……”

    昆汀最后转向褚青,笑道:“我喜欢你安静的样子,你有一种很奇妙的吸引力,希望我们有机会可以合作。”

    “谢谢,你也是很棒的老师和领导者,虽然我不喜欢你多说话的样子。”他也笑道。

    “哈哈!”

    昆汀点了点对方,随即站起身。

    “刷!”

    另外八人,同时跟着起身。

    “我们的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但愿我们没有辜负戛纳,辜负电影,谢谢诸位!”

    ……

    当晚,组委会给《在路上》送来两张邀请函,以出席明天的闭幕式。汤维和吴琇波很兴奋,这意味着片子获奖了。

    而褚青也临时接到一个任务,给最佳女演员颁奖,这番暗示就忒明显了,彼此心领神会。

    许是太紧张,俩位菜鸟一夜没睡,次日都顶着浓浓的黑眼圈出现。他特头疼,勒令他们去补觉,等到下午时分才开始各项准备。

    服装,造型,感言,记者会等等,把俩人搞得乱七八糟,亏得有位经验丰富的老板跟着,不然妥妥抓瞎。

    很快便到了晚上,戛纳的气氛骤然升级,铺天盖地的涌向电影宫。

    褚青此次没走红毯,很低调的从侧门入场,程颖也没陪同,扔下汤维和吴琇波手脚僵直的通过星光大道,通过采访区,一路心惊胆颤。

    七点半左右,闭幕式开场。

    先是评审团上台,亮相致谢,又下来坐到专席。即便有投资的作品参与,但褚青从头到尾,都觉着自己在旁观。

    那种很克制的,好像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完整个影展。

    第一个颁发的是金摄影机奖,由以色列的一部作品摘得。其实,如果《在路上》是管琥的处女作,那绝对是这个奖的有力竞争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