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总统-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续航能力超强。它不是战列舰,又不是重巡洋舰,被叫做“袖珍战列舰”。它的设计思路很简单——海战之中,如果碰上敌人主炮200毫米口径左右的重巡洋舰或战列舰,它就上去用305毫米口径的主炮胖揍人家;如果碰上300…381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就拍拍屁股走人。这种战舰比较符合当时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又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巡洋舰打不过它。战列舰又追不上它。在1907年到1910年,中国海军一口气开工了十艘这样的怪舰。这些战舰甲最厚,防空火力最强。小身子,粗胳膊,像动画片里吃过菠菜的“大力水手”。
陆军方面,宋骁飞努力发展了当时各国还不太重视坦克部队。而且,能预知未来的宋骁飞还大力发展了各国没有的飞机空军部队。这样一来,中国就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能海陆空立体作战的国家。
因为当时飞机的技术还很有限,经常发生事故,对于欧洲列强,协约国的总参谋部认为飞机只有有限的作用。法国对航空的兴趣,只在少数民间运动员中持续下去,法国人认为飞行“对运动来说一切都很好,但对军队来说没有什么用处”。英**事当局对飞机作为一种武器的威力,也同样抱怀疑态度。德国人对飞机的军事用途有考虑,不过德国参谋长施利芬不过把飞机看作是个观察哨,在通信兵中给予空军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
欧洲进入战争时,德国有一百八十架适于执行观测任务的飞机,再加三百架教练机和十三只齐柏林飞艇。法国只有一百架,英国是六十架,这些飞机不是为军用而设计的,没有武装,全都用木料和金属线制造,机翼和机身用涂上胶的布覆盖。飞行员比飞机多,但即使如此,只有不到一百个军人懂得怎样飞行。航空军官提出支援地面部队,屡次遭到拒绝。当时侦察是骑兵的任务,他们抱怨说,低飞飞机发动机的喧声,使他们的马受惊了。
而且,空中观测是当时一种前所未知的技术。大部分观测员都是炮兵和骑兵的志愿军官,但飞行员往往是应募入伍的士兵,他们在看到地上的模糊轮廓时,完全不熟悉行进中的部队、大炮装置、弹药堆集等的形状。由于飞机设计上的原因,要准确地看出敌军集中或运动就更复杂了。观测员从双翼飞机上俯视的视线,常被下翼挡住。他向前看的视线,被发动机、排气管和散热器遮断。从其他角度观测,也被使双翼牢固的支柱和金属线的骨架构造弄模糊了。毫不奇怪,大战最初几周的航空报告几乎都是一致不准确的,在已经抱有怀疑的指挥官眼中,这对缺乏经验的空军是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的。
而德国的空战任务,主要还是由齐柏林飞艇来执行的。当时空战的效果很有限。德国齐柏林飞艇于1909年1月开始空袭伦敦,但只取得零星的战果。它们的任务是飞临英国大城市和投弹。企图迫使英国政府把部队和武器撤离法国,以保卫英国。伦敦在5月31日夜间,还遭到林纳茨上尉指挥的lz—38飞艇的第一次轰炸。探照灯不能照到飞很高的飞艇。德国炸弹使伦敦七人丧生和三十人受伤。还破坏了一些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建筑物。林纳茨在前一次进攻中,他没有能够飞到首都。袭击者丢下了一张纸片警告说:“你们英国人。我们已经来过,而且还要再来。不投降就是死。德国人。”
这个时期被英国媒体称为“齐柏林大恐慌”。可是,德国人所指望的这种恐惧,来使得英国人从法国退兵,那打错算盘了。齐柏林飞艇的施虐能力,被它们固有的不利条件所抵消:齐柏林飞艇只能在最有利的天气飞行。而且,德国总参谋长施丽芬认为,他们的比飞机飞得高的齐柏林飞艇。是英国战斗机攻击不到的。实际上,这些“超级武器”完全是没有防御能力的。追击飞机不可能达到硬式飞艇的高度,但在巨大的飞艇能高飞到安全的高度之前,它们能够轻易地用燃烧弹把它打得满是窟窿。一点火星碰到了非常易燃的氢气,就会使飞艇变成地狱,连铝制框架都要熔化。
德国大飞艇还不能在大风中维持稳定。1909年10月20日夜间,德国十一艘齐柏林飞艇于飞往伦敦,有三艘一去不返。强风使它们毁灭了。一艘飞艇丢下炸弹未获效果,被吹往法国,在那里被高射兵器的火力打落。另一艘在皮卡迪利广场丢了一颗炸弹后。也被吹得失去控制,在法国南部摔毁。第三艘被阵风刮过法国森林,切断了前吊舱及其乘员。然后它被吹往高空。最后看到它在地中海上空失去了控制。
当时欧洲各国也有飞机,不过飞得也比较低,可以用手枪或者机关枪扫射的,有时甚至是拿砖头砸。1908年9月的一天,一位法国驾驶员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游戏,拔出他的手枪,向一架飞过去的德国飞机射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招招手。此后不久,双座飞机的法国观测员开始携带步枪。但烈风和发动机的剧烈震动,大大地损害了它们的准确性。其他观测员带了砖块去扔德国的螺旋桨——甚至去扔驾驶员。有些观测员则用一筒筒的投箭——铅笔形的小钢箭——武装起来。去投掷敌机飞行员。试用小炸弹和手榴弹获得有限的成功。那时还没有投弹瞄准器,驾驶员或观测员是在飞机边上拿着发射物用眼睛瞄准的。没有考虑到速度或风力影响。
当时。气球观测员用降落伞,但飞机的飞行员和他们的观测员没有用过。飞机座舱太小,容纳不了降落伞,也没有人想到把飞机的座舱设计得大些,足以容纳它们。如果一架损坏的飞机不能平安地滑行到地面,驾驶员往往就死在飞机残骸里。为了保护飞行员不受低飞敌机或地面部队的子弹射击,他们坐在铸铁的火炉盖上。
但是,中国当时的飞机,因为有了冯如、莱特兄弟,还有罗朗。加罗斯、安东尼。福克等一批优秀工程师的加盟,基本上飞机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
历史上,提起飞机的发明者和制造者,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的莱特兄弟。但一位与莱特兄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也曾在美国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冯如。他的成功仅比莱特兄弟晚5年。
1883年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一个贫农家庭。冯如的父亲是一个朴实憨厚的庄稼人,靠耕耘一小块土地养家糊口。他从小热爱手工,经常用泥土、木棍等物制造成一些小车、小工具等模型。由于无钱求医,冯如的四个哥哥相继病逝,他也因家中无钱,中途辍学,帮助父亲务农。冯如12岁那年,在美国旧金山做小生意的舅舅回家省亲,见冯如一家生活困苦,想把冯如带到美国去谋生。
冯如善于钻研,在美国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精通36种机械原理,发明了抽水机、打桩机,制成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成功后回国效力。
在1906年,宋骁飞就亲自去天津码头接见了回国的冯如,冯如见了宋骁飞后,说:“制造一艘军舰,要耗费数百万金钱,不如造数百架飞机,价廉省工,用处更大。飞机已经成为军事上不可缺少的装备,如果中国能够制造出千百万架飞机,分别驻守在中国的各港口,足以使中国的国防强大起来!”
宋骁飞点点头,说:“我知道空军对未来战争的意义。我希望将来你能领导中国的空军,有没有信心?”
冯如大为感动,坚定地说:“我发誓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中国的飞机事业。苟无成,毋宁死!”
当年,宋骁飞给冯如特拨了100万美元的科研启动资金,办起了中国人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公司。
罗朗。加罗斯之前以表演特技飞行的驾驶员闻名,被席慕嫣的国际公司高薪聘请到中国。他的主要贡献,是将飞机装备一挺霍奇基斯机枪装在座舱前面,径直向木制螺旋桨瞄准,面向着枪口的叶片,用楔形的钢片保护着,使打在螺旋桨上的子弹转向。
安东尼。福克,他当时被公认为那时欧洲最好的飞机设计师,席慕嫣的公司给的薪水是一年20万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有诱惑力的年薪。安东尼。福克从来没有处理过机枪,更不要说射击了。然而在规定时间内,福克和他的机械士试制了同步机枪,能够射过螺旋弧而不致击中叶片。他的发明包含一个凸轮系统,容许武器只在螺旋桨不和机枪成一直线时射击。福克和他的助手都从未进过机械工程学校。每个问题都是靠高度的机械才智解决的。1909年3月,他制造和驾驶当时最快和最坚固的单翼飞机。这种飞机经过中**方的验收后,宋骁飞承认他的能力,还单独接见了他,在沈阳为他提供生产场地和设备。六个月后,福克e…1型单翼飞机及其同步机枪出现。
所以,中国在战机方面的领先,大部分归功于福克,他在1907年和1910年间,设计了近六十种不同型式的飞机。英国人迟迟地认识了他的才能,向他书面提出,如果他到英国来为皇家飞行队设计飞机,就送他一千万美元,但福克直到大战结束后才知道这件事。中国情报机关截获了这封信,理所当然把它扣留了。
到1910年中国准备参战时,中国已经拥有了各种成熟的战机200架,其中一百五十多架是能直接参加作战任务。相比较以前较多事故的原始飞机,这些战机的各项性能基本稳定了,宋骁飞将已经成熟的中国空军单独建了编制,编为飞鹏、飞鹰、飞虎等三个飞行大队,实际都交由冯如指挥,当然,作为三军统帅,宋骁飞自己挂着中国空军司令一职。(未完待续)
正文第三十六章 俄国的“嫪毐”
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世界大战继续到第三个年头,也就是1910年,原本就虚弱不堪的沙俄政权,到了奔溃的边缘,英国和法国这时自身的消耗也特别大,没有余力再给沙俄援助,沙皇尼古拉二世自己也感觉到,压死300年诺夫曼王朝这头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快出现了。
战争持续到1910年,刚开春,东线的战斗就格外惨烈,德军和奥匈军队在之前反攻占领华沙后,又攻克了新格鲁耶夫斯克,俘虏俄国将军30名,缴获大炮700门,俘虏俄军9万人。五天后,德军又攻克科夫罗,这一次缴获大炮1300门,俘虏士兵23万,至此,德军已经俘虏俄军70多万俄国士兵。奥匈帝国手中的俄军俘虏也差不多是70万。沙皇的军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尼古拉二世对如此多的士兵投降极为震怒,他颁布了严峻的律法,宣布投降的士兵家属不能获政府补贴,而投降者本人战后将流放西伯利亚。在国内,尼古拉二世激起了民族主义的仇恨,派遣讨伐队,到处枪杀革命者,鼓励黑帮蹂躏犹太人,大约58万犹太人被赶出了家门,财产被没收。但是,前线的俄军,溃逃如潮水一般,势不可挡。事实上,世界上没谁是傻子,底层的士兵,没有谁真正愿意为一个独裁政权卖命。
沙皇尼古拉二世撤掉了尼古拉公爵的俄军总司令职务,自告奋勇宣布他担任俄军总司令。尼古拉二世在给他堂兄的革职信中这么说:“担任俄军总司令一职,是上帝赋予我的责任,与军队共度时艰保护俄国免受德军的攻击,是我的职责。”
尼古拉公爵接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赞美上帝。我终于解脱了!”同时被尼古拉二世罢免的,还有无能的战争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他是个为了讨好女人而可以不给前线士兵发炮弹的混蛋。
这个决定。符合尼古拉二世一贯的做事风格:有勇气,无私。但十分愚蠢。就像任性胡为的明朝正德皇帝一样。沙俄的大臣们在圣彼得堡的冬宫里跪倒一片,请求尼古拉二世收回这一愚蠢的决定。自从中国拆迁了莫斯科后,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国的新首都。冬宫也成了沙皇的办公场所。
沙皇的大臣们哭喊劝道:“一旦俄*队彻底失败,皇帝将受到人民的直接指责。这会动摇沙皇的权威和帝国的根基。”
尼古拉二世坚持自己的决定,说:“或许俄国这时正需要一只替罪羊才能得救,我就是那只替罪羊,这是上帝的意志!”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定为“赎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赎罪祭。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沙皇的大臣们还是接受不了尼古拉二世这样荒唐的决定。布尔什维克被彻底赶出而过后,尼古拉二世又恢复了宪法和国家杜马。国家杜马否决了尼古拉二世对自己的任命。
尼古拉二世闷闷不乐地回到宫里,盛装以待的皇后亚历山德拉问:“陛下,你怎么啦?脸色那么难看?”
尼古拉二世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性格强势的皇后亚历山德拉大怒,她严肃对尼古拉二世说道:“陛下,请别理会那些臣子们的愚蠢之见。我早就跟你说过。解决俄国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殿下像你父辈那样独裁,绝不容忍改革和自由。只有独裁,你才能在俄国历史和自己的皇位写下光辉的那一页。”
尼古拉二世摇摇头,说:“没用的,现在这个世界,人民不会接受一个独裁的君王,他们的怒火会将我们烧死。”
皇后亚历山德拉说:“那你作为一个君主,也不应该屈从于那些臣子的想法。他们那是在怀疑你作出决定的智力。还有你作为君主的权威!”
尼古拉二世在臣子面前就感觉到自己的懦弱,回宫又遇见强势的皇后来斥责。弄得他回头土脸,他面色苍白。说了一句“我太累了,需要休息”,就径自去床上睡觉了。
皇后亚历山德拉的气还没消,拖着长长的裙子就去找“普京”了。这个普京,这时也在沙俄帝国呼风唤雨,皇后想借助他的力量,搞定国家杜马。这个“普京”,全名叫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又译拉斯普钦,是皇后的宠臣——俄国的“嫪毐”,他下半身的“小和尚”虽然不能像嫪毐那样以之为轴,穿入用桐木做的车轮中绕庭狂奔而不坠,却也是奇大无比,他死后的尸检中,“小和尚”被取下,医生发现居然长达29厘米(西方男性正常长度也只有为10到18厘米)。现在拉斯普京的“小和尚”,还被放在圣彼得堡的一家博物馆里,所以,很多女人对他的超强性能力也非常迷恋,包括皇后亚历山德拉。
拉斯普京原名格里高利,于1869年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省的农家,父亲叶菲姆。维尔金早年好赌,后携家移居西伯利亚秋明地区的波克罗夫斯科耶村,成为富农,后因妻子、长子、独女相继去世而家道中落。
拉斯普京少年时是个无赖,还偷过马,所以被同村人称为“拉斯普京”,意为“淫逸放荡”。二十岁时以东正宗教为名,以“长老”、“先知”、“神人”自居,出入大户人家,骗取钱财。他有着超强的性能力和体力,他每天上午起床开始祷告和信徒接触,收取他们给的钱物。下午就开始跟好几个女人同时狂饮,这种状态,他持续了好几年。据说丝毫没有疲倦。
拉斯普京的相貌虽说不上英俊,但一把大胡子。一翘一翘的,他刻苦学习了高超的催眠术,他那双淡蓝色的眼睛,炯炯有神,当死死盯着人看时会泛出淡蓝色的光辉;再加上他的声音,故意令人感到恐惧,昏昏欲睡。他的这种催眠术对女性特别见效,加上神父的袍子作掩护。算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夸夸其谈间,好像总能在女人面前,尤其是中老年女人面前打开一扇通往神殿的大门,让她们很想跟去窥窃里面究竟是什么模样。所以他的周围,总是有一些中老年妇女围着,他对女人的态度是照单全收,不管美丑老少。
他还刻苦学习了催眠和医药,在30多岁的时候做了神父,以散播预言和施展神医为绝活。由于拉斯普京预言出俄罗斯某地的三月干旱,以及治好尼古拉二世叔父尼古拉大公的狗。因而名声大噪。拉斯普京的名声传入了皇宫之内。
皇子阿列克谢因患血友病,病源显然是从亚历山德拉的家族遗传过来的,首位带病成员正是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血友病在20世纪初期被视为是致命的疾病。经由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遗传。血友病传染了许多欧洲王室家族。亚历山德拉的次兄、以及舅舅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