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雄只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沈青云已经完了。虽然没有死,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能再当官了。就算将来严嵩父子倒台了,沈青云也不能再当官了。沈青云当年满怀希望的参加“大比”,希望利用自己的所学报效国家。但是他忘记了朝中依然是严嵩当道,严世蕃更是对自己沈家恨之入骨。沈青云的一篇好文章,却被严世蕃诬陷为反对朝廷政策的反书。虽然徐阶等人奋力抗争,嘉靖皇帝也觉得沈青云是一个人才,取了沈青云的文章。可是到了分配职务的时候,严世蕃又在父亲严嵩的授意下,指出沈青云是犯官沈炼的侄子,不能委以实缺。严嵩不但是内阁首辅,更是主管吏部的尚书,像沈青云这种小官的任免不需要通过嘉靖皇帝,他这个吏部尚书兼内阁首辅就能拍板了。就这样沈青云报国无门,只好投笔从戎去东南前线抗倭。可以严嵩授意胡宗宪,不得重用沈青云,胡宗宪一来不想和严嵩直接翻脸,二来也不想沈青云这种愣小子破坏自己的布置,所以沈青云不但没有被胡宗宪重用,更是不能上战场杀敌。后来只好去找戚继光,可是戚继光需要胡宗宪的支持和后勤保障,不敢得罪胡宗宪。沈青云又去了俞大猷部,俞大猷没办法,只好命沈青云随一小队士兵一起出发。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队士兵在路上和大部队失散之后,遇上了一股倭寇。整队士兵壮烈牺牲,沈青云也伤重归队,一个马虎的军医不知道沈青云的身份,为了尽快治伤竟然将沈青云的子孙根给切了。沈青云醒来之后,整个人都傻了。叔叔沈炼因为得罪严嵩父子,虽然命是保住了,但是身上多处暗伤。沈炼的三个儿子,一个夭折,两个儿子被严世蕃秘密处死了。沈青云是沈家这一房唯一的后人了,现在他又断了子嗣,沈青云觉得真的对不起沈家。自此之后,大家谁也没有了沈青云的下落。有人说他会浙江绍兴府的老家了,也有人说绍兴府没有沈青云的下落,他没有回绍兴府。

    秦泰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他真的不敢相信他的沈大哥会有这么样的下场。沈炼的忠勇,沈青云的侠骨柔肠,换来了沈家的这种下场,不得不令人有点失望。不但对当今的内阁失望,也对胡宗宪为首的江南官员失望,更是对嘉靖皇帝失望。怪不得当初沈炼离开京城的时候,面对京城皇宫,大呼“大明危已”。看来当年的沈炼已经对嘉靖皇帝失望,对朝中官员失望,对天下官员失望了。

第九回 白兔戴冠九

    秦泰有点烦躁地喝了几口茶,真的又想喝酒了,又想用酒麻痹自己。

    而此时的石雄说出了更令秦泰意想不到的话,令秦泰直冒冷汗。

    原来石雄是来劝说秦泰的,劝秦泰不要去福建。石雄原来在江西南昌府下属的一个小县当一个代理知县。后来终于摘掉了“代理”的帽子,成为正式知县大老爷。石雄虽然不算什么惊世之才,也算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好官。但是好景不长,一个严家的下人不但在自己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更是向石雄敲诈钱财。石雄大怒之下,打了这个不知道廉耻的家奴。事后才知道这个严家不是其他人,就是留守老家的严嵩家丁。严嵩是什么人?当朝的首辅,嘉靖皇帝最倚重的臣子,身兼吏部尚书。他的儿子严世蕃更是一个很“小气”的人,所有敢得罪他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石雄就知道自己美好日子了,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不久之后,一纸调令将石雄调往福建莆田当一名知县。虽然说同样是知县,但是要去的地方管辖地比这里大近一倍,石雄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调令。可是到了福建才知道,他不但上了当,而且被严世蕃害死了。莆田县衙门里什么也没有,官家库房里的东西早就被倭寇抢光了,官府里的其他东西也被老百姓拿走了。一些门窗,还有桌椅板凳,也被衙役们抵工钱拿走了。就连后衙里的住房里的床板也被人拿走了。衙门里空空如也不说,就连住人都成了大问题。

    石雄来不及多想,就被一大群人围住了。有的是原来的衙役,要求石雄发放拖欠的工钱,有的是衙门的债主,要石雄尽快还债。有的是附近的老百姓,要向石雄还多交的税收。石雄不知道,打听了才知道因为要打仗,因为要给士兵发军饷,莆田县已经把税收收到了十年之后。也就是说石雄不但不能再收税,还倒欠老百姓近十年的钱。

    石雄只不过在莆田县呆了三天,三天里粒米未进,身上所有的东西被抢光了。不但银子没有了,而且身上所有的吃的用的都没有了。唯一没有人要的是他的官印还有腰牌,就连委任状也被一个大妈抢走了,说是给自己的孙子擦屁股用。

    石雄去找了附近的士兵,军官告诉他,老百姓没有杀官就不算造反。再说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杀倭寇,没工夫管地方上的“小事”。

    石雄只好用自己的官印,换来了一袋杂粮,化装成一个乞丐连滚带爬的离开了莆田,离开了福建。回到南京城后,和他一样遭遇的福建官员不少,谁也不敢再回去了。他们宁愿不干了,也不愿意再回福建去受苦。石雄听说一个傻瓜一个人接下了大家都不要的职务,就留了一个心眼,问衙役这个官员的名字。石雄听说这个人姓秦,是原来刑部的,就已经怀疑是他的小老弟秦泰。打听清楚住处之后,找来看看果然是秦泰。

    秦泰听了石雄的话后,双眉皱得死死的。难道福建的情况真的这么糟糕吗?不是说胡宗宪已经在组织人马反攻倭寇了吗?这么说来福建应该是安全的,而且是越来越安定才对。可是福建怎么还是这么乱?

    石雄给了秦泰明确的答案,胡宗宪因为福建已经不行了,所以把主战场放在了浙江。他命戚继光镇守浙江,俞大猷镇守福建。戚继光的军队不但军纪严明,而且适合大规模作战。胡宗宪给了戚继光最好的武器和最好的装备,要戚继光坚守浙江这道防线,找机会反攻倭寇。俞大猷的军队不但人员复杂,而且大多数都是福建当地的老百姓,他们不但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也是桀骜不驯。胡宗宪给予俞大猷自主权,在福建地区自主组建民军,抵抗倭寇,牵制小股倭寇。

    俞大猷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从小练得一手好棍法。从军之后更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新创了一套更适合士兵杀敌的棍法。他将一些亲信集中起来,教授他们自己的棍法,再由他们传授给更多的人。棍是民间的一种武器,军队里的棍有一定的样式和规格,但是一般的棍民间随处可见。栓门的门棍可以用,锄头把子,扫帚柄子也可以用。俞大猷给自己的亲信一个任务,每一个士兵必须教会一百人使用这种棍法。这种棍法不但简单而且杀伤力强,适合一对一的和倭寇交战。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合适集体交战,不能一起配合使用。后来这种棍法,被当地人叫成“南棍”,南少林的“工字伏虎拳”被称为“南拳”,成为南方学武人人人都会的两门基本功夫。

    戚继光是大规模作战,所以要做到赏罚分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所有的战利品集中起来一起分配。不但是战利品这样,就是一些从倭寇手上救回来的女人也一样。有家可回的女人回家,有男人的女人回家,没有家,死了男人的女人留在军营。士兵按年纪大小、军功高低,分配女人。这就是戚继光特有的“戚家军”军规。比起戚继光的军队,俞大猷的军队可野蛮多了,他们不但抢老百姓的粮食,还杀人,杀一些不愿意资助他们的富人。他们的理由是为百姓杀敌,当然要吃百姓的。为富人看家护院,富人当然要付工钱了。所有俞大猷的军队名声没有戚继光的军队好,一些军队的士兵没仗打的时候,经常滋扰地方。不但欺负老百姓,而且经常抢大户人家的女人过夜。俞大猷一来管不住他们,二来要这些士兵打倭寇,只好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

    石雄劝秦泰不要去福建,福建现在是一个大火炉。秦泰去了不是被倭寇杀死,就是被地方上的老百姓困死,再不然就是给无法无天的俞大猷的士兵们做弄死。秦泰才二十岁不到,不能这么早就离开了。

    秦泰以前是有点犹豫,是不能决定去还是不去福建。可是听了石雄的话之后,他的心越来越坚定。福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后,倭寇侵扰他们,破坏他们的家园,俞大猷的士兵更是不把他们当人看。看来福建真的需要法治,需要一个敢于出来稳定民心的官员。自己的父母是人,那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也是人。就算不是为了皇帝,不是为了朝廷,不是为了国家,为了那里的老百姓也要去。

    石雄是知道秦泰脾气的人,知道自己来错了,不应该把福建的实情告诉秦泰。秦泰是一个不怕死的官员,一个把低贱的老百姓看做比皇帝还要重要的另类官员,这样的人怎么能坐视老百姓受苦呢?当年在京城,石雄说了一句“江山为重。”马表说了一句“君民同心,其利断金。”沈青云说了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泰却说“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当时大家就知道秦泰是一个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人,他心里只有众多人都看不起的黎民百姓。石雄的忠告,只有过是一种规劝皇帝的话。马表的思想停顿在皇帝重视老百姓,双方合力抗敌。沈青云算是大胆了,说出了当年魏征劝告唐太宗李世民的话,要皇帝注意民间动向,善待老百姓。秦泰的思想简直忽视皇权,老百姓的意愿就是最大的要求,老百姓觉得明朝不好,就可以换了这个朝廷,更不用说是一个嘉靖皇帝了。这种理念现在已经没有人敢提了,特别是嘉靖皇帝当政的几年里,多疑、猜忌心很严重的嘉靖皇帝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观点。

    石雄知道自己不能说服秦泰了,就默默地离开了秦泰的房间,没有打搅正在思考的秦泰。临走的时候,石雄留下了两张纸条。一张是一千两银子的银票,是石雄最大的援助了。石雄觉得自己不应该叫“石敢当”,比起秦泰石雄只是一个懦夫,一个只顾着妻儿的无用之人。他已经准备离开南京,弃官不做回家务农,终生不再经历官场。另外是一张忠告,忠告秦泰要去福建的话,一定要做好所有准备。去福建必须准备三件事情,第一,带上足够的人手,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稳定地方。第二,带足所要的银子,有了银子就可以买武器,招收人手,恢复地方经济。第三是带足粮食,福建经过倭寇和俞大猷部士兵的清洗,已经没有粮食了。石雄离开福建的时候,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吃人了。一些人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把别人刚埋下去亲人挖出来吃。估计不用多久,死人吃完了,就会出现活人吃活人的现象了。所以有了粮食才能稳定民心,才能使老百姓听秦泰的话。士兵、银子、粮食缺一不可,哪一样没有准备好的话,都不能上路去福建。反正秦泰现在兼任着福建兵备,管招兵。兼任着福建粮道,管征粮。兼任着布政副使管银子。兼任福建按察副使管刑狱。等召集了人手,有了足够的粮食,带上足够的银子,就能上路了。只有手上有兵,口袋里有钱,身后有粮食,秦泰就是福建的“土皇帝”,福建的老百姓才能认秦泰这个“父母官”。这就是现在福建老百姓“有奶便是娘。”的现实情况。

第十回 白兔戴冠十

    秦泰面对着这张石雄留下的银票,好久好久没有说话。这一千两银子的银票,就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堵在秦泰的心里。这比千斤大石还要重,比刀子还要伤秦泰的心。秦泰好像想起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大家,刚刚第一场发榜之后,得知自己中了进士之后,大家相互恭喜着。随后几个脾气相投的新科进士老爷们,相约去附近的酒楼喝酒聊天。

    就是在京城的酒楼里,年轻的秦泰遇上了这些年纪比自己大不少的“同年”。正当秦泰红着脸,不好意思叫大家“年兄”的时候,就是这个豪迈的石雄上来一把抓住秦泰,首先喊起秦泰“小老弟”。当时的秦泰对石雄的第一映像是这个“同年”不像文质彬彬的文人,倒像一个豪气万丈的武将。秦泰他们四个人也是在酒楼第一次正式结交的,沈青云来自浙江绍兴府,石雄来自山东泰安,马表原籍四川后居江苏,秦泰来自山西。大家结交的时候,戏称沈青云为“南兄”、石雄为“东兄”、马表为“北哥”,最小的秦泰只好是“西弟”了。

    四人之中沈青云年纪最长,当时三十八岁,石雄三十二岁,马表刚好三十岁,最小的秦泰十七岁多一点,不到十八岁。四人虽然没有正式结拜,但是他们心里已经把对方当作了自己的兄弟。

    沈青云失意离开京城的时候,石雄、马表和秦泰前来为他送行。当时沈青云嘱咐他们三个好好为官,石雄要为国家为百姓好好做一任父母官,马表做实心实意建造,造出一些惊世之作,秦泰要为民请命,查出真相,还大家一个清平世界。石雄当时再三保证,一定要像三国时候的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没想到才多久时间而已,石雄的雄心壮志已经没有了,他的豪气也不见了。一脸的忧愁和无奈,好像一个被生活所迫的人一样。这还是秦泰当年认识的“东兄”石雄吗?石雄不但不能像他当初保证的一样,为国为民作贡献,而且还弃官离职。文官弃官离职犹如武将临阵脱逃,这是一项很丢脸的事情,不光丢脸也是一项不可宽恕的罪行。武将临阵脱逃的话,主将或者直接上司有权利当场格杀。士兵临战退却的话,队长免职,退却的士兵集体杀头。队长带人退却的话,这个队长的上级校尉免职,队长以及手下杀头。这是军队的严令,也是军队为什么能稳定军心的办法。文官弃官离职的事情很少,所以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秦泰知道一点。凡是官员弃官离职的,此人将革去功名,终生不得为官。要是导致所管地区被暴民或者敌军占领者,此官员全家抄斩一个不留。秦泰真的为石雄担忧,要是战事平息后,追究其责任的话,石雄怎么善后?

    这一千两银子的银票能证明两件事情,第一,石雄没有完全失去做人的宗旨。留下银票不是给秦泰个人,而是希望秦泰用它去帮助福建的老百姓。第二,石雄这是在为自己的无能赎罪。他的家境也不富裕,这一千两银子可能是他全家大半积蓄了。他用他一半的家财来为自己赎罪,希望自己良心上好过一点。秦泰知道石雄用意后,在一本空白的记事薄上,首页记下“原福建莆田县知县石雄捐银一千两。”下面写上了捐银的日期和地点,作为将来为石雄将功抵罪的证据。

    秦泰看着这张银票,突然想起了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他自己是可以去送死,是可以为了福建老百姓不顾自己的性命。但是这么做有意义吗?能帮得上福建正在受苦的老百姓吗?能为福建的安定做出贡献吗?不能,石雄至少说对了一句话,福建那里缺兵、缺钱、缺粮。没有朝廷的兵马,福建治安不会好转。没有银子,老百姓只能铤而走险为匪为盗。没有粮食,福建的老百姓只能饿死或者等着被人活活吃了。

    还有一件事情,一件对于秦泰至关重要的事情。“老酒鬼”师爷、展小小、“马三刀”、小灵子怎么办?当初秦泰聘请他们的时候,是以刑部提刑司的身份,朝廷不但可以报销一部分财物,而且给予他们比较正式的职务,虽然是临时的,但是也很威风。如今秦泰已经不是提刑司,他们的临时职务也跟着一起失效了。如今要去福建了,秦泰总不能也带着他们去福建?首先要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再就是谈价钱。朝廷规定一个六品的官员最多只能带一个随从上任,就算是福建兵备,也只能带三个手下。朝廷不但不报销随从的一切费用,而且严格控制随从的身份,不能出示官方证明,随从只能以官员的私人身份出面办事。

    就算秦泰付得起大家的工钱,秦泰也不希望他们随自己去福建。“老酒鬼”师爷年纪大了,秦泰不是嫌弃他,而是不舍得他在和自己奔波。南下的一路上,“老酒鬼”师爷虽然没有说,但是秦泰看得出“老酒鬼”师爷的疲劳。一个已经上了一点年纪的老人,总不能大家这群年轻人一样整天爬山涉水。再说此次去福建,不光要查案,还要应付那里的战乱和突发事件,“老酒鬼”师爷真的不适合。秦泰早就把这个“老酒鬼”师爷当做了自己的长辈,当然不舍得“老酒鬼”师爷冒险受苦。

    “马三刀”家里有老有小,家里有老娘还有妻儿,当初秦泰是看在“马三刀”没有了工作的份上,才留下“马三刀”的。如今要去福建,又是生死未卜的,秦泰当然不想“马三刀”和自己去犯险。要是“马三刀”有个三长两短的话,秦泰怎么向马大妈和马嫂交代?怎么还马家一个“顶梁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