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能躲过,而嫁祸给一个个忠臣。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伤他不得又要连累朝中的忠臣,这才是这几年刺客越来越少的原因。要是你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的话,不用你说,我都会请你去刺杀这个奸贼。可是严世蕃身边不但有高手,而且有一支装备最精良的火枪队,任何刺客都不能伤害到他。只能等上天来收拾他,等到一个绊倒他实证的出现。这就是我急着破案的关键所在。要是我没有估计错误的话,这件事情一定和严世蕃有关。说不定利用这件事情,可以拿到严世蕃勾结倭寇,出卖大明的直接证据。这样的话真的是功德圆满了。”

第二十九回 借尸还魂二十九

    正在秦泰和展小小说话的这会工夫里,外面秘密调查的马明已经大冒冷汗。马明以为自己已经够仔细了,接任的时候不但清点了账簿,而且实地察看了一些库房。没想到下面的人依然动了手脚,而且动的特别厉害。昆山军营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了。

    马明急急忙忙的回到自己的营帐里,当然临来的时候不忘记嘱咐大家不得泄露只字片语,更不准私下议论这件事情。

    秦泰和展小小也算是人精了,看见马明急匆匆的样子,就知道马明查出了什么。他们也不着急,等马明换上一口气之后再说。

    马明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如果换上平常人家这种岁数的话,早就在家享福,身边儿孙绕膝了。可是马明不但是一个太监不会有后代,而且是一个没有钱的太监。马明一生之中不是帮助别人,就是过着艰苦的生活,不但没有时间捞钱,更是没有机会捞钱。自从到了昆山军营之后,也不忘记积极备战,安定士兵,所以这个监军太监是昆山军营建军以来最不会捞钱的一个监军太监了。

    马明抓过一杯茶水,灌了几大口之后,就说:“秦大人,您果然料事如神。不但张敬在的时候有大批物资不见了踪影,而且这些年也有问题。看来军中真的有不良分子,还在暗中盗卖军用物资。”

    秦泰早就想到了,不过现在他最想知道的事是什么物资短缺了。

    马明恨恨地说:“昆山军营属于恭维南京地卫戍军队,军中不但备有步兵,还有水兵和战船。必要的时候可以兵分两路,由陆路和水路齐头并进赶往南京城。昆山军营的水军虽然每一年轮训一次,但是战船和一些军用设备是南方水军中最好的。现在杂家暗中一清点发现不但战船少了大半,而且留下的战船都已经被调了包,换成了一些普通水军都不用的淘汰破船。这批战船如果正常使用的话,可以装载两到三万水军,在大海里不间断的航行七到十天,属于大型战船。战船上不但装备精良,而且每艘战船上都配备八到十二门神武大炮。加起来总数超过一百多门,这个数量太惊人了。还有陆路上的,火炮、火铳、刀箭、战甲、攻城车、弩箭、连发箭等等,大批物资和实际数目大大不符。要不是这些年昆山军营没有什么战事,有的话将士们拿什么和倭寇打仗?”

    展小小也很气愤地说:“恐怕到时候是倭寇拿着你们的武器来打你们,弟兄们死在自己人生产出来的武器上,这些武器本应该是他们的,是应该他们拿来杀倭寇的。这些汉奸真的该杀,真的应该千刀万剐。”

    秦泰却有点更担心了,首先昆山军营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物资储备?一个总人数不过一万多的卫戍军队,竟然有大规模的战船队,还有这么多武器装备。要是这批物资落到了某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手上,或者落到了一个有野心的藩王手上的话,就可以直接割据一方了。这批物资一定不简单,说不定藏有什么其他秘密。

    其他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他的表情已经告诉马明,秦泰心里有疑问。

    马明也不隐瞒,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这个秘密原来这么惊人,吓得秦泰和展小小都有点觉得不应该来这里,更不应该知道这个秘密。

    原来昆山军营一点也不简单,它的存在涉及到一个最高机密。明朝建立的时候,太祖皇帝洪武爷朱元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军事机构设置。除了皇帝身边的禁军之外,在各地设立了一个个的卫所。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地方,建立了永久性的屯兵机制。士兵们把守要道,士兵家属在卫所安营扎寨。这种军户在卫所永久的居住下去,只要士兵有男性后代可以继续当兵,他们就能领到一份粮饷,得到一块不大的田地。这种卫所屯兵的方式从本质上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但是实际上并不好用。后来洪武爷在晚年将天下的兵马分为十镇,边关四镇分别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大同镇、防守南边的镇南镇、防御东部沿海的登州镇、牵制西部的兰州镇。其中大同镇和兰州镇一部分,是用来抵御蒙古部落的残余势力。登州镇属于水军防务海域。镇南镇交与洪武爷朱元璋的义子沐英,由沐家永远为大明镇守南方云南。兰州镇的另外一部分,是防止西部各少数民族作乱的。除了边疆四镇之外,皇帝身边留有三镇人马,分别是禁军、近卫军、御林军。三军各有水陆兵种,但是分工不同,禁军属于皇帝的贴身军队,皇帝在那里进军就要跟到那里。近卫军是拱卫皇宫的军队,长期驻扎在皇宫周围,保护和拱卫着皇权的象征皇宫。御林军虽然也是皇家卫队,但是他们的功能有点杂乱,首先他们要保卫京师大大小小官员的安全,也要保护皇室成员的安全。第二,御林军还肩负着京师治安和巡逻周边地区安宁的任务。第三,当钦差出行的时候,御林军也要派人护送和保卫,充当钦差卫队的仪仗。第四,当边关吃紧的时候,御林军作为预备队,由皇帝亲自指派的将领带领下赶赴边关御敌。剩下的三镇就是各地的兵马了,但是其中有一镇是镇守祖陵凤阳的。

    明成祖朱棣为了从自己的亲侄子建文皇帝朱允手上得到帝位,发动了“靖难之变”。成功逼走了建文皇帝,自己坐上了皇帝宝座。当时成祖皇帝是在南京城登基做皇帝的,北京城的皇宫是后来建造起来的。当明成祖北京皇宫建造好之后,就下令迁都去了北方。这时候管理昆山军营的监军太监刚好是一个忠于建文皇帝的太监。他为了给建文皇帝留下一点资本,也是为了将来建文皇帝能够东山再起,故意留下了大批的军用物资。没想到这件事情不久之后被明成祖朱棣的锦衣卫发现了。明成祖也是一个能隐忍的人,知道消息后竟然按兵不动,希望利用这个为诱饵引出建文皇帝朱允。明成祖朱棣万万没有料到,他这个伏笔竟然挽救了自己的一个孙子。朱棣有三个出名的儿子,第一个儿子早年不但做过建文皇帝的人质,后来长期在燕京城的燕王府管理后方。后来成为了成祖皇帝的太子,后来的皇帝。二儿子跟随成祖皇帝南征北战,军功最强,手下的将领也拥戴这个二王子,但是因为是次子,所以没有做成太子。三儿子也就是后来的赵王,成为了直到明朝灭亡的时候,才被消灭的朱棣后代。太子过于文弱,二皇子过于强势,成为了成祖皇帝朱棣的一个心病。要不是太子的儿子,也就是说要不是皇太孙比他老子更像他爷爷朱棣的话,成祖皇帝朱棣真的会改立太子。后来成祖皇帝死后才一年,这个刚做皇帝不久的太子也死了。本来不敢有非分之想了的二皇子又开始联络旧部,企图推翻自己这个侄子皇帝,来一个“二次靖难之变”。新皇帝前去凤阳祭祖,刚刚回到南京城旧皇宫不久,他这个野心勃勃的二叔就包围了江苏。要不是皇帝身边的禁军拼死抵抗,早就兵围南京城,皇帝成为了第二个建文帝了。

    正当这个皇帝觉得大势已去的时候,驻守昆山军营的监军太监,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一个心腹太监,依然开启昆山军营里的大批军用物资。当时皇帝之所以处于下风,主要是军心不稳、装备不够、武器不精良。前来祭祖的皇帝怎么会想到自己的叔叔会联合一些地方将领造自己的反?所以禁军的装备不多,武器也虚有其表,只是图好看而已。有了这批实战用的军用物资,禁军军心大振。皇帝亲自披挂上阵,一鼓作气打败叛逆,活捉了自己的叔叔当年的二皇子。事后这个皇帝下旨,昆山军营属于北京皇宫御马监直属,里面的物资除了定期检查和更换之外,不得动用和调配。自此来南京城就藩的藩王安享荣华也就罢了,要是有异心的话,昆山军营就可以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控制南京城里藩王。原来昆山军营表面上是拱卫南京城,实际上是监视和控制南京城里藩王。要知道南京城是大明的陪都,能在南京城里就藩的王爷都是皇帝的弟弟或者叔叔。在民间兄弟、叔侄是最亲近的,可是在皇家这层关系也是最微妙的。好起来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好起来就是皇帝最大的敌人。

    马明被安排到昆山军营当监军的时候,曾经收到过一份密旨,是嘉靖皇帝要他严密监视南方那个战事的旨意。前任南京城的王爷因为妄议朝政,已经被嘉靖皇帝捉拿回京治罪,南京城里已经没有了王爷。马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监视和制衡两江总督,也就是现在的江南总督胡宗宪。只要胡宗宪敢贪赃枉法,或者贻误战机的话,马明就有权利上报**。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兵控制胡宗宪,暂时接管东南沿海军务。看来嘉靖皇帝真的很狡猾,明面上是贬斥马明,其实是利用自己最信任的马明监视胡宗宪。只要手上有装备和物资,马上就可以招兵买马,也可以控制周边的军队,昆山军营马上就会成为一个新的权力中心。可是谁会想到这个未来可能是权力核心的昆山军营,因为前任监军太监张敬的贪污和通敌,手下将领的瞒报,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军营都不如的破烂军营。还好发现得早,要是等到事情发生了在出手的话,绝对会对昆山军营有毁灭性的打击。到时候作为管理昆山军营的监军太监马明,就会第一个被拉出去砍头。

第三十回 借尸还魂三十

    秦泰也很吃惊,就对马明说:“公公,不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现在要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出来。您能不能最快速度联系**,请到皇上的圣旨?”

    马明略带怀疑地看了看秦泰,才说:“大人,您要什么样的圣旨?”

    秦泰说:“您就说在调查军营的时候,发现物资有所短缺。请求皇上给与您全权处理昆山军营舞弊案的权力。有了这道圣旨之后,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控制军营,抓捕嫌疑人。”

    马明马上说:“不需要请旨,杂家手上有皇上的手谕,还有司礼监的公文。有全权处理应急事务的权力。”**就是**,办事效率真的比朝中正式官方快多了,也灵活多了。

    秦泰眼睛一亮,连忙说:“那好,我们的胜算有多了几分。我们坐下来商量,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三个人在一起,各自发表自己的建议之后,秦泰总结了一番。马明一拍手,出来几个心腹小太监候命。马明写了一些条子之后,把条子交给秦泰,并把这几个小太监交给秦泰使用。秦泰带着展小小和几个小太监马上出了军营,带上外面等候的李丁一伙人离开了昆山军营。

    就在秦泰离开军营的同时,还在准备反击的邓同、邓辉、张明,以及他们的亲信,马上被马明的人包围了起来。第一营将官张明企图反抗,马上被手拿弩箭的士兵射成了一个刺猬。马明冷着脸,上来不管不顾的扒下张明的裤子,在大家充满疑问的时候,马明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张明穿着倭寇才穿的“尿包内裤”,证明张明不但不是一个汉人,而且是一个倭人。“通倭”在大明是一个和“欺君”一样的大罪,在大明军队里更是一项天大的罪。所有的士兵都傻了眼,马上逼着邓同等人当众脱裤子。邓同他们一共二十三人,穿这种裤子的竟然有八个。一两个倭人可以解释,**个倭人利用汉人身份在军营就是大大的有嫌疑了。邓同一伙人“通倭”的罪名坐实了,接下来就是马明亲自审讯他们了。

    马明是太监,一个有手段的太监,一个曾经在东厂受过专门培训的太监。对于审问犯人,怎么问出自己想要的口供,很有一套。邓同这几个汉奸本来就骨头软,马上就招供了。几个倭寇很硬气,但是也坚持不了多久之后,开始大冒冷汗,一个个开始说出自己知道的秘密。要知道马明一来痛恨这些汉奸和倭寇,二来关系到自己的性命,三来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他直接跳过一些简单的,一上手就是一些能要人命的手段。这种刑具和手段就连硬汉,铁骨铮铮的大英雄也受不了,何况是他们。

    邓同交代了许多,倭寇也说了许多连邓同都不知道的秘密。马明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下令把邓同等人分别关押,不得任何人接近。至于手铐脚镣的钥匙由马明亲自掌管。他们的一日三餐也由马明的一个干儿子亲自做好、送达、监督士兵喂饭。

    在他们的证言里,马明发现了不少秘密,都是一些连秦泰也不知道的秘密。马明第一时间抄录下来,一份留下,一份快马送给秦泰。送信的人是马明的亲信,保护他的更是一队昆山军营最好的士兵。

    秦泰还在赶往南京的路上的时候,就收到了马明的证供。秦泰临时下马,在一边休息的时候,一口气看完了马明的信。马明在信里说了好多秦泰不知道的事情,也证实了一些秦泰的猜想。当年带队去江口剿匪的就是邓同,邓辉是先锋。等消灭了盘踞在江口的山贼之后,邓同带着一部分人先回了军营。邓辉带着一部分人,留在江口,不但监督平时关在江口一个秘密地方的原居民继续疏通河道,更是在事后以勾结山贼的名义全部杀死了这些无辜的居民。原来这些居民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他们到死也不知道他们是在为倭寇做事。这群居民真的太可怜了。

    马明的信里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张敬的事情。张敬来昆山军营之前,已经有人勾结倭寇,私下偷卖一些物资,但是数量不大。张敬来了之后,不但全盘接受买卖,而且扩大交易量。邓同和邓辉本来是堂兄弟,也是张敬发展来的。张敬和已经死了的四个倭寇属于同一个地方,后来来了张明等人,他们和张敬并不对路。张敬在的时候,不断打压他们,不准他们插手昆山军营的生意。张明也只好隐忍,直到张敬调离昆山军营。

    张敬离开后不久,张明重新掌握这里的交易主动权。但是新来的监军丁白不但不合作,而且准备全面调查昆山军营的库存。张明就威胁邓同等人,逼着他们害死了新任监军太监丁白。邓同他们利用人际关系,还有一些钱财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成功的控制了昆山军营的库房管理。虽然马明上任后严格管理,但是架不住他们人多势众,上下其手联合作案。就在秦泰来军营之前不久,张明已经接到上级指令宣布放弃军营。要不是因为监视秦泰的人手没有全部回来,要不是打听张敬的人延误时机,被秦泰堵在军营门口的话,张明他们已经分批离开了昆山军营。

    这时候展小小突然看见一队人马,他们一边赶路一边观望。展小小就迎了上去,发现竟然是郑益民。原来郑益民在押送张敬的尸体和张敬的随从的时候,意外发现一个小太监偷藏了一些东西。郑益民逼问这个小太监,小太监才说东西是自己偷偷留下的,东西都是张敬生前用过的东西。郑益民不管理会那些小古董,却一眼看见了一本精致的册子。打开一看,里面的文字郑益民一个也不认识。郑益民多了一个心眼,想起“马三刀”的那些石刻拓片,马上想到会不会是重要证据,就亲自带人赶上来给秦泰。展小小接过这本册子后,马上嘱咐郑益民赶回去继续监视小太监们,并暗中一一对他们进行搜查。一有线索马上上报。

    有了马明的消息,又有了张敬的小册子,秦泰下令在附近休息一晚,明天继续赶路。这时候展小小什么事情都不用管,只要专心翻译张敬的小册子就好了。展小小经过几次翻译,速度明显快了不少,不到天黑就已经翻译出大半内容。展小小每翻译出一张,秦泰就迫不及待地看一张。两个人谁也不说话,但是相互之间的默契越来越熟练。

    秦泰看着这份翻译,心里的激动越来越激烈。这是一本张敬用倭文写的“大事记”,上面写着张敬一些重要的事情。张敬是一个混血儿,他的母亲是中国人,他的父亲是倭人。他的父亲占有了她的妈妈之后,还算有良心,把这个女人带走了。张敬出生在浙江舟山一个倭寇占据的小岛上,从小和妈妈在一起受大家的白眼。因为张敬只有一半倭人血统,所以就连张敬的父亲也不大关心这个儿子。在张敬六岁的时候,他的便宜爸爸不幸战死了。她们母子失去了唯一的依靠,成为了和所有抢来了中国女人一样的待遇。为了自己的母亲好受一点,也为了换回一些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