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王死了,他的一系子孙当然也被剥夺了继承权。正德皇帝将宁王的地位给了同一个太爷爷英宗皇帝的后代,历史上称这个宁王为小宁王。小宁王虽然和正德皇帝同一辈,但是年纪已经四十好几了。当他看见二十几岁,文不行武不就的正德皇帝的时候,他心里实在看不起这个皇帝弟弟。想代这个弟弟做皇帝的念头,从那时候开始有了。后来这个小宁王利用关系买通正德皇帝,也就是威武大将军朱寿身边的江彬,准备内应外合之下抓住正德皇帝,小宁王登基为帝的时候,江彬就是兵马大将军。没想到江彬提前举事,不但暴露了自己更加暴露了小宁王。小宁王被迫仓促应战,结果被正德皇帝给抓了一个正着。为了不想再引起藩王们的不满,正德皇帝将小宁王秘密关押,没有马上处决小宁王。没想到小宁王这么一关就是三四十年。已经八十好几的小宁王,在千秋阁里度过了他的一半岁月,至今还没有断气。

    还有一个名人也在这里,嘉靖皇帝的奶兄弟陆炳陆大人。据说陆大人的亲娘是嘉靖皇帝的奶妈,也就是说陆炳和嘉靖皇帝是吃同一娘的奶水长大的。陆大人的父亲是兴献王的侍卫队长,陆炳更是嘉靖皇帝最器重的手下之一。可他为什么会在这里呢?原因是一个看管陆炳的老太监告诉秦泰的。原来陆炳是一个锦衣卫出身,他的父亲还有他的爷爷都是锦衣卫出身,可以说是锦衣卫世家。他爷爷就是宪宗皇帝派来监视自己的儿子兴献王的锦衣卫。表面上陆家是世代效忠兴献王的,其实是朝廷派了监视地方藩王的工具。还好陆炳的父亲不是一个傻瓜,没有做出对不起兴献王的事情。当嘉靖皇帝小的时候,嘉靖皇帝就知道陆炳和他爸爸是锦衣卫,但是他们对自己很忠心。等嘉靖皇帝做了皇帝之后,嘉靖皇帝不顾大臣反对,封陆炳为锦衣卫副指挥使。陆炳成为了对嘉靖皇帝最忠心的特务头头。从朝廷到地方,凡是有不利于嘉靖皇帝的言论,陆炳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嘉靖皇帝。后来嘉靖皇帝将处置权给了陆炳,凡是有不利于自己的言论,陆炳有权利先处置后汇报。陆炳的权利一度比太监的权利还要大,成为了所有官员都惧怕的人。当时大家都知道,嘉靖朝里有两个老祖宗,**的老祖宗是大总管吕芳,朝廷的老祖宗是陆炳。就算是内阁首辅严嵩也对陆炳十分客气,称年纪比自己小一半的陆炳为小祖宗。嘉靖皇帝有一半时间都在闭关修炼,朝中的大事交给严嵩,**的事情交给吕芳,陆炳监管他们两个的同时,监视各地的藩王和将领。严嵩、吕芳、陆炳成为了三个最有实权的人物。后来嘉靖皇帝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陆炳暗中做着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原来嘉靖皇帝为了修道,越来越少接近女色,几乎一年之中临行不到十次女人。**有太多的怨妇,陆炳利用可以随意进去**的权利,和多名妃子,更多的宫女发生了奸情。更有一个妃子暗中为陆炳生养了一个孩子,偷偷地养在宫中。嘉靖皇帝不知道这是大内总管吕芳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除去陆炳这个碍脚石。嘉靖皇帝知道自己最相信的陆炳给自己带了绿帽子,而且是好几顶的时候,嘉靖皇帝气疯了。从来是他这个皇帝给其他大臣或者亲贵戴绿帽子,谁敢给他这个皇帝戴绿帽子?就这样陆炳失踪了,对外宣称陆炳误服带毒的丹药,为嘉靖皇帝殉国了。其实陆炳被送到了这里之前,早就被嘉靖皇帝命令吕芳他们阉割了。而和陆炳有关系的所有妃**女,以及那个为陆炳生孩子的妃子,一起被活埋了。而那个在皇宫里剩下来的孩子没有死,嘉靖皇帝要留着他做一个小太监,报复陆炳给他戴绿帽子的事情。陆炳不但每天只能喝清水,五天一次稀粥,更是隔三差五地有人来打他一顿。这是大总管吕芳给陆炳加的料。谁叫这个陆炳当时看不起他们太监,敢对吕芳指手画脚的后果。

    秦泰仔细地听着这些犯人的名字和经历,他总觉得外面这些装备、武器和战马说不定和这里的犯人有关。正德皇帝的皇后应该最没有可能,她娘家没有势力,有没有朝中的人支持她们,这个不得宠的皇后娘家人早就被边缘化了,应该没有能力准备这么多的物资。要是有这能力的话,不如直接穿上这些装备,杀进千秋阁救出皇后就好了,没有必要拿这么多的东西陷害千秋阁里的太监。

    万敬妃在**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这一切都是嘉靖皇帝给的。现在嘉靖皇帝已经收回了权利,万敬妃的人应该也没有能力这么做。

    最有可能的就是小宁王和陆炳,但是他们又不太可能。小宁王的后代虽然还有,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大量的朝中暗探监视着,他们怎么能暗中调集这么多的装备和武器?再说救出一个八十几岁的老头子有什么用?陆炳的家人应该不会知道陆炳在这里的消息,再说为了一个已经被皇帝说成死人的陆炳,他们陆家真的肯放弃现在的地位和权势?他们这么做的话,不就是直接和嘉靖皇帝翻脸吗?一个陆炳值得整个陆家这么大牺牲吗?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不顾一切的傻子吧?

第二十七回 秘密四

    秦泰一边想着问题,一边暗中观察着几个老太监的表情。一个老太监有点犹豫,谭大也好像欲言又止。看来他们没有说真话,至少没有把所有的秘密都说出来。

    秦泰其他方面可能比不上这些老油条,这些在**和官场历练这么多年的老太监。但是在审讯和观察犯人的心态上,秦泰的经验一点也不比这些老太监逊色。可惜他现在身边没有“老酒鬼”师爷这种煽风点火的配角在场,也没有“马三刀”这种专门吓唬人的恶人作衬托,效果上会打点折扣。

    秦泰发现所有的老太监即使给他们知道了那堆要他们老命的东西后,还是不怎么齐心协力。至少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没想到马上同舟同济一起解决问题。这几个老太监各自心怀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这里面谭大相对比较直接。但他绝对不是一个知道最多秘密的人,在一些事情上他真的不知道。他在千秋阁的威信也不会太高,至少会有一些老太监在暗中不服从他或者给他使小性子。

    秦泰想到了一个过去舅舅仇民用过的妙计,当初秦泰家乡发生了一件离奇的命案。一个面馆的老板突然死在了自己的家里,报案人是他的两个老婆。仇民当场查验了尸首,发现死者并不是报案人所说的发急病而死,而是误服了一些大补大燥的药物而死的。仇民暗中将这一事实告诉了县官大老爷,县官大老爷不但相信仇民的报告,而且听取了仇民的建议,将一个个死者的家属叫进去分别问话。马上知道了所有真相,更挖出了一些陈年旧案。原来老板原来是做黑买卖的,就是专门将一个人行商的,或者过路的人,请进临时的面摊,用加了料的面蒙倒对方后,盗取他们的财物。其中也犯过好几条命案,尸体被老板处理了。后来老板觉得钱够多了,年纪也大了,就在城里正正式式地开了一个面馆做正当生意。可是他的两个老婆不但知道他的过去,而且希望自己能得到丈夫的所有家产,所以她们两个女人在人前人后不停地吵架。老板不厌其烦,就决定将家产的大部分给将来给他生儿子的那个老婆。为了得到家产,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能衣食无忧,这两个女人想尽了一切办法。老板的致死原因就是吃了双份的大补壮阳药物而死的。两个女人为了能怀孕,暗中都买了不少的壮阳药物,每天加在老板的饭菜里,希望自己能一炮的中,没想到就这么要了自己丈夫的命。县老爷最后判定两个老婆虽然无意但是已经吃死人命,判她们两人入牢三年。老板虽然已死,但是他的杀人抢劫等多项罪名仍在。念其已经身亡,从轻判处,没收所有家产,并且当众杖打尸体八十。秦泰的舅舅仇民的方法,提醒秦泰一件事情,当大家都不愿意说实话的时候,分开问话比较能问出一点真话,比较能找到突破口。

    秦泰对大家说:“大家也受惊了。我也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现在时间不等人,我估计那个设计者,不会直这样算了。应该不久之后,会有更多更大的官员在千秋阁。到时候这个秘密谁也保不住,将大白于天下。我们必须要在没有公开之前,找到关键所在,找到幕后黑手。希望大家多多配合。”

    老太监们都忧心忡忡的样子,其实他们知道一些办法,但是又怕自己成为别人的工具,索性谁也不说。大不了到了最危急的关口,再各显神通,自己救自己。

    老太监们一个个都出去了,秦泰并没有叫住他们,他知道其中会有人会马上中途会转过来。现在叫住他们,问不出什么,不如他们自己回过来主动说出来比较好。

    当他们刚出去,小灵子就马上对秦泰说:“少爷,他们没有说真话。我刚才去了破屋子。里面是一个放死人牌位的地方,我找了好久才找到那包东西。里面是好几份盖有皇帝玉玺的空白圣旨。还有几块古怪的令牌,以及一把宝剑。我不敢打草惊蛇,所以把东西又放了回去。少爷,您要吗?要的话,我马上回去拿来给您?”

    秦泰也吃了一惊,但马上清醒地说:“小灵子,你做的很好。东西我们知道就可以,不需要拿过来。”

    小灵子知道自己家的少爷要想问题了,就在门口为秦泰守着。

    秦泰当然知道那包东西的利害,这代表千秋阁和皇宫大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绝对不是一个秘密监狱这么简单,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联络点。

    秦泰是一个正统出身,当然知道圣旨的整套程序。首先圣旨必须是皇帝亲自下达的,第二,圣旨必须加盖皇帝专用的玉玺,第三,在皇家档案里,一定有圣旨的内档,也就是一模一样的抄录。第四,圣旨必须由专门的宣旨太监宣布。圣旨根据里面的重要性,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有关江山社稷,军国大事的圣旨,必须由皇帝亲自手写。不但要加盖玉玺,而且还要有内阁首辅的签名。这是最高指令,又叫“大令”。第二种,对于一些官员和勋爵的重要任命。可以由皇帝亲自手写,也可以命翰林院待诏代为拟定,加盖玉玺后发出。这种圣旨不但**要留档,就是内阁也要留档。第三种是明发圣旨,由翰林院待诏拟订,皇帝口述,再加盖玉玺后传旨内阁。内阁抄录圣旨后,寄发各地各衙门。第四种,就是一般的圣旨,由翰林院待诏或者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手书,根据皇帝的意思写下圣旨。皇帝知道后,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加盖玉玺发出。所以秦泰知道圣旨无论怎么样一定要经过三个人,第一个皇帝,没有皇帝同意,所下的圣旨就是假的,下旨者和一切参与者要受到最严厉处罚。第二个就是写圣旨的人,一般都是翰林院待诏,但是现在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几乎已经完全代理了这项工作。第三个人就是掌管玉玺的大内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大内都总管吕芳。

    能够拿到空白的圣旨,能够在空白的圣旨上加盖玉玺,能够将这种可以让人没有脑袋的圣旨运出皇宫的人,只有一个人,就是权力大的几乎没有人敢管内廷大总管吕芳。可吕芳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嘉靖皇帝知道不知道?

    秦泰虽然和皇宫的人接触不多,几乎没有认识的太监。但是他在京城的时候,听说这个吕芳是一个相对安分守己的大太监。他没有刘瑾的专横跋扈,也没有王振的巨大野心,更没有什么家里人要照顾。在京城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知道,这个吕芳对嘉靖皇帝是绝对的忠心,什么事情也不对嘉靖皇帝隐瞒。这样的一个太监,怎么会在暗中背着皇帝准备这么多的空白圣旨呢?

    虽然秦泰没有亲眼看见,但是根据小灵子的转述,秦泰可以确定那把宝剑一定是一把尚方宝剑。尚方宝剑的作用更为吓人,它是用来诛杀一些朝中大臣的工具。大明自开国起,太祖洪武爷就放权给一些地方大员,凡是有贪赃枉法,罪恶滔天的不法官员,地方大员就可以用皇帝赐给他们的王命旗牌斩杀七品以下包括七品的现职官员,可以将五品以下包括五品的官员就地免职。而这七品官正好是一方知县,五品官是一州知府,可见拥有王命旗牌的权限相当大。但是洪武爷也留了一手,他将一些重要官员的任免和生死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除非自己的圣旨或者尚方宝剑,没有任何官员可以随便处置五品以上的官员。就算你是这个官员的直接上司,也只有责问,没有直接处理权。而来人有尚方宝剑在手的话,这个人就可以随意处置任何官员,只要他认为这个官员有罪有问题,他就可以随意处置。必要的时候,可以请出尚方宝剑直接将官员给杀了。所以尚方宝剑对于任何官员来说,就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谁见谁怕。

    那几块令牌,秦泰没有看见过不知道作用。但是秦泰估计不会是调兵令牌,因为整个大明只有十块调兵令牌,而且这些令牌不是在镇守各地的大将军手里,就是在皇帝手里。应该不会出现在不起眼的千秋阁里才对。不是调兵令牌的话,会不会是钦命令牌?钦命令牌是皇帝专门发给一些秘密手下的,当他们行事特殊任务的时候,才亮出的令牌。据说钦命令牌一出,就算是朝中一品大员也要遵从。锦衣卫和东厂中好些人都有这种令牌。难道这千秋阁里也有这么多钦命令牌吗?

    不管怎么样,这些东西任何一样拿出来,都是可以要人命的。这些东西一定要弄清楚来历,如果真是嘉靖皇帝不知道的话,这些东西绝对不能流传出去。

第二十八回 秘密五

    秦泰一边想着问题,一边等着老太监。老太监们真的很能忍,他们其实也在等秦泰主动找他们。可是他们等不到秦泰对他们的邀请,而他们各自心里都有自己的担心和顾虑,终于有一个老太监实在忍不住了,他秘密地来到秦泰这里。

    秦泰命小灵子在外面把守,房间里只有老太监和秦泰两个人。

    可就是这样,这个老太监还是没有马上说实话。这令秦泰有点看不懂。

    老太监故意说一些客套话,他一边说一边四周看着。

    秦泰突然眼睛一缩,他也看出一些端倪。这间房间里有机关,有人在监视他们。

    还好刚才小灵子和自己说话的时间很短,有用家乡的土话混合一些暗语说的,一般的外人几乎听不出什么破绽。没想到他们故意把自己带到这间有监视的房间。

    老太监是一个人精,他有他的办法。他故意走到一边的书桌边,一边说着客套话,一边沾水磨墨。秦泰懂了他的意思,他们用写字交流。虽然麻烦点,但是绝对不会被监视的人知道他们的谈话内容。

    老太监和秦泰对面对坐下,虽然嘴巴里聊着一些无关的风土人情和一些奇闻异事,其实他们手上聊的更热闹。

    老太监姓岳,叫岳天养。今年五十七岁,在千秋阁已经近三十年了,是这里的老居民了。岳天养的级别不高,但是知道的事情不少。原来岳天养是一个孤儿,他的养父在自己家的铁铺外看见了这个孩子,就根据自己的姓氏给他取名为天养。这个岳天养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进过北京紫禁城皇宫的太监。岳天养没有被人阉割,他是一个天阉,也就是天生的阴阳人。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养父铁匠死了,不知道自己是天阉的岳天养被人招为了上门女婿。当这家人知道岳天养是一个不能生养的天阉后,将他脱了一个精光挂在城门上。岳天养受尽了大家的折磨和调戏,他忍着心灵和**上的双重痛苦,坚持着离开了这个给他曾经带过温暖和羞辱的家乡。

    岳天养来到了南京,在南京一个兵器制作局当一个铁匠。没想到他的身份还是被其他的同事发现了,他并没有被他们羞辱,而是被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带走了。后来他才知道,在南京的皇宫里,有好多像他这样的人,大家管他们叫太监。

    岳天养在南京旧皇宫里住了三年,在里面学习了好多**礼仪。但是因为他不是正常招进的太监,所以他不但不能去北京的紫禁城皇宫,更是不能外放到地方当镇守太监。本来岳天养应该离开旧皇宫,自己去找活路,但是一个机会从天而降。旧皇宫接到一个命令,紫禁城的皇宫要打造一批丹炉,专门供嘉靖皇帝和御用道士们使用。岳天养是一个铁匠,又是一个太监铁匠,所以被留了下来。

    在铸炼丹炉的时候,岳天养认识了一个老太监,老太监看见岳天养可怜,就想办法帮助了岳天养。当时总有一些太监莫名其妙地失踪,有的是自己逃走了,有的是被人抢劫杀害了,有的是因为知道太多,被人杀人灭口了。这些人死了,但是职位和名额还空着。老太监通过关系,为岳天养买到了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空额。岳天养成为了一个真正地太监,一个可以拿俸禄的光明正大的太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