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富翁-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百,行就拿出来看看,不行我就走了。”说着苏景祯就抬脚往外走,根本不给老板考虑的时间。
    没走开两步,电器店的老板就喊住了苏景祯,实在是这个东西不好卖,外形坑死了爹,真是想个固定电话一样,一排的数字键,从一到九,一模一样的。
    苏景祯从老板的手里接过才用抹布擦干净的随身听,打开盖子看了眼就问:“镭射头是原装的吧?你没换过?”
    “没,真没,不信拆开看看焊点。”老板猛摇头,眼前这个少年难道是个行家?这么清楚二手店的内情,连换原配件的内幕都知道?
    苏景祯把随身听翻过来看了看,上面细小的固定螺丝果然是没有咬痕的,没被动过。
    “给电池我,你这里有光碟吧?我试一试,能听我就给钱带走。”苏景祯也不废话了,表示这玩意能点亮他就给钱。
    当苏景祯拿着一个袋子,走出了店门很远很远才轻轻的笑了起来,这玩意可是一代神器,索尼的光碟随身听d…350dbb,就算是到了二十年后,在日亚,这东西都能卖三千一台,备受国内外发烧友的欢迎。
    这回是捡到宝了……
第十九章 亲戚
    “咦,景祯你干嘛买台旧货?没钱了表舅帮你买啊。”袁光华说这话这不是摆显,而是真的心里就这么想的。
    苏景祯嘿嘿一笑的打开盒子,指着里面的d350说道:“这玩意可不好买,当时出的时候要六千多港纸,你猜我这台花了多少钱?”
    这台箱说全的索尼随身听也就是卡子坏了,外观倒是保存得挺好,袁光华被自家外甥唬住了,眨巴着眼睛伸出三根手指说道:“三千?”
    苏景祯听了嘿嘿嘿的笑个不停,特别的奸诈,袁光华一看就知道自己上当了,用手指一敲饭桌就说道:“好啊,你小子居然敢开表舅的玩笑,信不信我今晚不介绍美女给你认识。”
    “别啊,表舅,你可是说好了的啊,我等今天都等了好长的时间了,義姐的电影我看过了,真人我还没见过呢。”昨晚袁光华他们几个人看球加上商量赚钱大业,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今晚袁咏義很给面子,约了袁光华吃晚饭。
    袁光华这个亲戚真心是对苏景祯不错了,大明星约他吃饭,结果他要多带一个人,把苏景祯这个外甥给带来了。
    叩叩……叩叩叩……
    敲门声响起,服务员领着两个戴墨镜的男女进来包间。
    “这就是你那外甥吧?你好,我是袁咏義。”爽朗大方的高挑美女首先跟苏景祯打了个招呼。
    “義姐,你好,张生,你好。”苏景祯赶紧站起来,顺带把袁咏義带来的那个男的也认出来了,袁咏義选美出身,身材高挑,张志林更是大帅逼身高一米八的他站在袁咏義身边那叫一个相衬,可苏景祯站起来比张志霖更高,从袁光华的眼里起码比张志林高三四厘米。
    袁咏義跟张志霖可能是香港娱乐圈最早公开恋爱关系的娱乐圈恋人,从九二年认识,到九四年公开,可以说当时是一群人都跌破了眼镜,因为这两位都是当红炸子鸡,袁咏義出道就是香港小姐加最上镜小姐,第一部电影就拿最佳新人奖,红到发紫。
    张智霖歌手出声,一张合唱大碟《现代爱情故事》红遍香江,同名主打歌更是唱爆了所有的卡拉ok厅,而且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唱爆到二十一世纪,到了苏景祯重生前,去卡拉ok也还有相当多的人唱这首歌。
    就这样两个人,冷不防的就公布了恋情,这让迷恋他们的粉丝情何以堪?要知道这还是有粉丝为偶像自杀的年代,远的有成龙,近的有刘德华。
    “既然你都认识,我就不介绍他们俩了,这是我外甥,苏景祯,内地铜关镇人,没意外的话年底会到美帝那边读书。”袁光华见苏景祯站起来打招呼,很满意外甥这么有礼貌的行为。
    “等等,我们算一下亲戚关系先,他可未必是叫我姐的。”爽朗的袁咏義贼兮兮的坏笑了一下,看来是不想做袁光华的小辈。
    “啊?”苏景祯有点蒙,这个亲戚关系还真没算过,他头一回就看向了表舅袁光华。
    “哈,你是想景祯叫你阿姨?不怕叫老了?”袁光华以前可是真算过这个亲戚关系的,有依凭,不怕。
    张志林笑眯眯的拉开椅子,先让袁咏義坐下,自己再坐到袁光华旁边,不吱声的看着他们玩闹。
    “嘿,我昨晚还叫你哥的,现在他叫我姐,难道我一会要叫你叔?你问问julian肯不肯。”袁咏義可是有着相当充足的理由的,顺手还把男朋友带上了。
    “我本来就是你叔父辈,老侄嫩叔没听过吗?景祯的妈妈是我表妹,你爸是我表哥,你说你俩是不是一辈,他是不是应该叫你姐。”袁光华没好气的瞪了袁咏義一眼,把辈分一摆开,袁咏義跟苏景祯果然是同辈。
    “而且从你奶奶那边算也是这样的,景祯的妈妈应该叫你奶奶表姑,也就是说景祯的外公跟你奶奶是表弟表姐的关系。”俗话说孤证不立,袁光华不但从自己这边算亲戚关系,还从袁咏義的奶奶那边算,看来这个亲戚关系是真的不能在真的了。
    “真的?我怎么没听我妈说过这个事?”苏景祯听了真是有点不信,这未免有点巧,他可从来没想过真的跟袁咏義是亲戚,之前还以为这是表舅为了拉近关系才这么说的。
    袁光华嘴角一撇说道:“铜关镇以前就那么大一点的地方,谁家的亲戚是谁跟谁,一问就知道,这又不是什么难查的事情,你们回去一问老一辈的人,立即就能把关系理清楚。”
    “義姐!”苏景祯一回头就立即叫上了,还特别的有感情。
    “唉……你亏了啊,本来我是想着做了长辈,这见面的红包就能给一个大的,现在同辈,就只能给你个小的了。”袁咏義摇头装作叹息状,从随身的古姿包包里拿出一封红包,递给了苏景祯。
    “多谢義姐,祝義姐青春常驻!年年拿影后!”拿了人的红包,嘴上必须多说吉利话,往后还能拿好多年呢,苏景祯可不能败家。
    “我这也有一个。”张志霖也笑眯眯的递上来一封红包。
    “多谢霖哥,祝霖哥年年上劲歌十大。”苏景祯虽然有点不理解,不过也赶紧接过红包。
    一般来说,张志霖是不用给他红包的,毕竟他跟袁咏義还没结婚,不是亲戚就没这个见面给红包的规矩。
    “别叫他霖哥,他澳籍华人,你直接叫他英文名字就行了。”袁咏義听了苏景祯叫霖哥,手臂上的鸡皮都起来了,这称呼有点陌生。
    “喂,我祖籍番禺的,跟你们铜关镇也不算远啊,为什么要把我扔到澳洲去。”张志霖不开心了,虽然他国籍是澳洲的,但华人心底都是想认祖归宗的,这桌上的三个是一家子,就自己一个歪果仁?那不是当自己外人么?
    “咦,julian是番禺的?我可是正宗南沙人啊,这妥妥的是老乡啊。”苏景祯反应快,一下就接住了张志霖的话。
    “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啊,我去叫服务员上菜,今天我们吃烧鹅,这里订个包间可不容易,在外面吃还要排队呢。”袁光华见大家都认识了,起来出门叫服务员去了,这间是香港著名的酒楼,其中以烧鹅这道招牌菜出名。
    “那今晚我们有口福了。”张志霖也不是真的生气,只不过是开个小玩笑而已。
第二十章 新厂确定
    七月下旬
    当苏景祯回到铜关镇的时候,苏况夫妻俩已经选好了新厂的地址。
    “爸,你们怎么想到把厂开到南沙去的?”苏景祯一脸好奇,这一般人的想法吧,总是想着把厂开在货运发达的地方,而苏家的新厂却不是这样。
    “我跟你爸核算过成本的了,新厂因为不是在铜关镇这边,所以费用很低,然后我们在这边可以租一个小仓库,要是有货要出的话,就把货拉过来,这钱加起来都没在铜关镇租厂的费用贵。”蒋秀霞在自家儿子的熏陶之下,现在也学会了做什么都那数据说事。
    “可是以后人工会越来越贵的,搬运货物的成本会变高。”苏景祯对于未来的薪酬水平有着相当清晰的认知,所以先把困难说出来,让父母早做准备。
    “儿子,这个你可能错了,对于技术工人的薪水会越来越高这没错,但单纯的人力成本的话,应该不会涨得那么快,毕竟这个行业没有门槛可言,就纯粹是力气活。”苏况在一边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嗯?难道父母现在已经看出了未来快递行业的本质?
    “那家里除了开厂,还必须要多买两台货车了,不然每次运货都在外面找的话,成本太高。”苏景祯摇摇头,这事都定下来了,租厂的合同都签了,还说个蛋。
    “那要看明年的效益如何了,不过儿子,你没看到咱们家的新厂风景一流么?”苏况拍了拍自家儿子的肩膀,有点得意的笑着说。
    “哦?我以为你们选这里是因为离家近呢。”苏景祯一边说,一边跟着父亲走向了新厂的深处。
    新厂坐落在一个山岗边上,整个工厂呈七字型,靠近路边的一侧比较长,另外一边探进了小山岗里面,而整个工场还包着一个大池塘。
    “这个池塘也算在工厂的租地合同里面的,有一半的租金是承包这个池塘的费用,要是没灾没害的话,一年下来光这个池塘里面养的鱼,就能抵消掉工厂的租金。”蒋秀霞也跟着这父子俩走进来,指着里面的大鱼塘说着。
    苏景祯可没想到这里面居然还有个鱼塘,他一开始以为自家父亲说的风景,是围墙外面对的郁水呢。
    “这厂不错啊,光是风景就非常不错了,外面是江边,里面还有池塘,依山旁海的,别的不说,风水就一流了。”苏景祯对着父母竖起了大拇指,这景色真没说的了。
    “一开始这里的管理处当我们是来租鱼塘的,后来我跟你爸说这外面的铁棚能不能改造,他们还莫名其妙的问要改成什么,我跟你爸没说,然后先把鱼塘跟这地给租下来了之后,再说要改建成工厂,他们直接就被我们的想法惊呆了。”蒋秀霞也很得意的对儿子炫耀。
    “那年限是多少?可别到时候给管理处收回去了啊。”苏景祯刚才没问,现在看见这里景色这么好,就算不开厂也可以租来当别墅住,就赶紧问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二十年,我们租了整整二十年,而且合同到期还有优先续租的条款。”苏况伸出两根手指,在儿子面前晃了晃,非常的得意。
    “还真不错,要不是运费贵了,这里真的值得租一辈子。”苏景祯也有点感叹了,这块地真没说的了。
    “那当然,我跟你爸可是把这里的景色也算进了成本里面的了,别的地方你想找一个差不多的地,租金起码翻三倍。”
    苏景祯进来就问了租金的,可是爸妈一直没说,现在忍不住再次问道:“那这里总共花了多少?”
    “每年一万五,光鱼塘就二十三亩了,一亩五百的价格,也得一万一千多,加上外面的空地,加起来就这个数了,管理处还包了农用地改工业用地的费用。”苏况也不再卖关子了,直接把租金说了出来。
    “这有点贵啊,你们要是想要用养鱼的费用抵消租金的话,还得投钱买鱼苗。”苏景祯听了眉头皱了皱,这价格可比铜关镇那边纯粹租一间工厂要贵很多。
    “不贵,这里可以免税,管理处还给了五年内不涨租金的承诺,这个是写进了合同的,以后涨租金的话,要双方协商,最高也不能超出8%每年。”苏况作为一家之主,当然要把这里面的东西给解释清楚了,不然怕儿子有压力,会有抵触。
    “那这块地能买下来不?”苏景祯听父亲说完,第一时间不是反对租地,而是问能不能买地。
    苏况俩口子有点不解了,好奇的问道:“你怎么想要买地?这价格可不是我们能出得起的。”
    “就问问,你们以后问问管理处那边,要是能买,咱们就存钱,这地风景不错,要是以后不在这里开厂了,咱们可以把这里改造成别墅,咱们家就安在这了。”
    苏景祯的想法跟父母是不一样的,他想到的是在这里安家,这里风景这么好,依山傍水,还有池塘,后面就是小山岗,绿化也是一流。
    而且这里距离他们的老家也不过是几百米的直线距离,交通也方便,好处这么多,不把家安这里,难道去城里买房?要知道过不了几年省城的房价就会突飞猛进,涨到一个令人生畏的价格。
    “这还真得问问,不过我们把厂建在这里,以后肯定住在这里面的,买不买都无所谓吧?”蒋秀霞不理解儿子的想法,犹豫着说道。
    “万一以后管理处把这地收回去呢?”苏景祯一张嘴就把蒋秀霞的犹豫打压了下去。
    “怎么可能,我们签了合同的。”对于驳嘴的儿子,蒋秀霞立即就拿出了家长的气势出来。
    苏景祯笑了笑说道:“他们要是说这是政府行为呢?他们赔偿损失也要拿回去呢?”
    “这不会吧?而且你想过买地要多少钱没有?”苏况也不理解了,这明显不符合管理处的利益,要知道这里可不是市中心,荒郊野岭的,没多大的利益可言。
    “反正我的意见就是能买就买下来,当然不是现在立即就买,但必须有这个准备。”苏景祯心里有些话在心里没说出来,怕吓着自家父母了。
    未来的房价,那就是个大坑……
第二十一章 山东渤海
    七月下旬。
    从香港回来后,苏景祯把赢球的钱存到了父亲的股市账户里面,一开始苏景祯想得非常美好,因为有袁咏義和张志霖给的红包,本钱增加了之后他以为最终的奖金会有十二万多,可是现实小小的打了他一巴掌。
    他没算这笔钱是要缴税的,在马会投注不会遭遇庄家跑路这样的坑爹情况,投注资金得到香港英殖民政府的保护的同时,也意味着它是受到监管了,所以赢的每一分钱都要缴纳利得税。
    所以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税务局都是一个让人讨厌的政府部门,各种偷税漏税的行为更是层出不穷,但这跟苏景祯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得到奖金的时候,已经被扣税了,任何的手段都使不出。
    十万,这是苏景祯从香港回来之后存进股票账户的金额,如果不是要自费出国留学,在国内读书的话,这笔钱是足够他挥霍好几年了,当然前提是不奢侈。
    本来原计划苏景祯还会问父母再拿一点钱的,四月份的时候,苏况可是答应了自家儿子,会赞助他一点点资金,试水一下股市投资。
    不过在苏家的新工厂租赁合同签订了之后,苏景祯就不好意思再问父母拿这个钱了,因为这时候家里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分花。
    新工厂原本只有一个七字型的大铁棚,原本是给养鱼的渔民居住的,里面还包含了一个储存鱼饲料和放置一些杂物的仓库,按照苏景祯的想法当然是把这些推到了重建,建一幢几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顶层设计成空中花园小别墅那就更完美了,出门在阳台就能看见江面,妥妥的一线江景花园别墅。
    可这个方案被苏况跟蒋秀霞毫不留情的驳回了,都不用苏况这个六十年代毕业的知识分子给他讲道理,蒋秀霞这个高小毕业的就足够说服苏景祯了。
    苏景祯非常清楚的记得,妈妈当时只问了他一句话:钱呢?
    苏景祯哑口无言,要建造这样一幢厂房,加上每一层的管线铺设,简单装修,至少要几百万,而此时苏家在国内的全部资金加起来也没一百万。
    卖了之前的小作坊,小赚一笔得到三十八万,苏况两口子之前存了点老本,大概有二十万,五六十万,就是苏家的全部资金了,当然要是算上在香港表舅那里的美刀,那大概就有一百三十万。
    可就算这一百三十万砸下去,也建不了苏景祯想的那幢厂房,钱不够。
    在苏景祯哀嚎着空中别墅梦破碎的时候,蒋秀霞笑话自家儿子,现在连地皮都不是苏家的,要是真的盖了这样的厂房,管理处把合同撕毁了,把地皮回收了怎么办?
    “那我们要住在铁棚里面么?这越活越回去了啊,以前好歹也是红砖盖的楼房。”苏景祯装模作样的摇着头。
    “这有啥?别人还住在泥砖屋呢,住集装箱的也不少,你住铁棚就不行了?好歹也能遮风挡雨啊。”蒋秀霞装着一脸的嫌弃,一副自家儿子不识人间疾苦作为母亲好伤心的样子。
    当然这也是母子俩在装模作样,这时候创业的人们,几年前都还是农民呢,刚洗脚上田,有什么苦是受不了的?苏景祯家里几十万的家产,之前不也是吃住在小工厂里面,更别说那些来打工的农民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