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了飞舟,李元兴才意识到了古怪。

因为王语烟等人也似乎早就作好的准备,她们连行李什么的都全部搬到了飞舟上,而且这行李……,当时搬下去了吗?还是刚刚搬上来的。

坐在飞舟为自己准备的小雅间内,李元兴问道:“本王感觉到非常的古怪,总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本王一样,好象是你们都知道,就本王不知道。”

王语烟的脸先是红,又是白,可却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倒是崔燕燕反应的快些:“殿下,所有的都是皇后殿下的信中。”

“惊喜?好吧,就等这个惊喜了。”李元兴也不想再多问了,虽然事情有所古怪,但是瞒着自己的人全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大唐皇帝李二不会害自己,心得极为善良的大唐长孙皇后更不会。

似乎,真的是为自己准备什么惊喜。

王语烟看李元兴不再问,立即将早就准备好的一份资料双手递上:“殿下,这是十二卫调兵的情况,是圣上交给雨烟的。”

翻开调兵资料,李元兴的心思立即就从那所谓的惊喜之上转移到了兵事上。

这不是普通的兵事。

李元兴想提高大唐军士的地位,洛阳对抗洪水之时,百姓对士兵还有一种抵触,或者说是警戒的心态。

可现在却不同,李元兴已经经营了两年了。

特别是近半年来,报纸的出现,在河东,河北两地大力的宣传过了。

“殿下,镇远号也已经被召回长安,明天皇后殿下将会带着二百女道以及一些药品巡视河东道一些受灾极重的州县。”崔燕燕在旁边小声的汇报着。

“本王要小睡一会!”李元兴真的是有些累了。

让长孙皇后亲自出来,选择某一个灾区宣传一下皇室的仁慈。飞舟再把李二拉到国内城,李二祭祀天地。这似乎是一个争名声极好的机会,只是这士兵们参与救灾,增加大唐的国家威望。

看似准备的极是详细了,可似乎还少了点什么?

李元兴真的是累了,动一动脑子就感觉头发晕,只是选择先休息一会。

也不知道是睡了多久,李元兴被王雨烟叫醒,飞舟似乎正在降落,只听王语烟说道:“殿下,陆校尉在外报告,已经到了汾州。”

“你们休息一会吧,这时不需要你们出面!”李元兴吩咐了句,套上外衣就走了出去。

陆毛锋就站在外面,见到李元兴出来后施了一礼:“殿下,按照原先的要求,各州县都不得出迎,州县的官员把心思放在救灾上。汾州这边只有一个主薄负责迎接,城外聚焦着大量的灾民,大约有八百军士正在组织发粥!”

李元兴微微的点了点头:“飞舟停在人少的地方,本王不打算进城!”

“殿下……”陆毛锋很想说,是不是应该先巡察一下,至少让百姓们知道大唐的秦王过来关怀过他们,这样也可以挣一个好名声,至少在前隋,或者是武德年前。奉旨出来救灾的官员绝对是作足的面子活。

可转念一想,却又不对。

李元兴把这个面子活给了朝廷,给了军方。那么秦王殿下自己不要,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陆毛锋决定还是不要自己再多话了。

飞舟停在人最少的一侧,李元兴就站在飞艇的窗口用望远镜远远的观察着。

“陆毛锋,你知道本王想知道什么,听到什么。你进城之后立即拿到资料,本王等着你的回报。”李元兴说完,陆毛锋不敢怠慢,赶紧施了一礼带着人下了飞艇。

陆毛锋下了飞舟之后,站在李元兴身旁的秋香这才轻声问道:“殿下为何不下飞舟呢?”

“上位者禁小善。本王已经安排救灾了,没有必要再去表现的非常关心这些灾民们,他们失去了家园,任何的关心都没有一碗粥实在。更何况,本王要关心,也关心的是天下民生,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是十几个人的死活。”

听到李元兴的解释,秋香将头低下去了。

“有些意外本王的心狠了吗?”

“秋香不敢,只是秋香实在不懂。”秋香轻声的回答着。

李元兴坐在椅子上,将望远镜交给了秋香:“你仔细观察那些灾民,你知道本王看到了什么?在本王的眼中,看到许多。比如正在赌博的人,他们用发下的小袋粮食作赌注,因为他们不怕饿死,因为官府已经正式发文,声明了不会饿死一个人。”

秋香依李元兴所说,看到正在赌博的人不止一处。

“当然,大唐百姓九成九是好的,这些人原本就是闲汉。”

“应重罚!”秋香气呼呼的说着。

“这不是本王要管的事情,教化百姓是当地官员的责任,如果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本王去操心,去提醒的话,要地方官员作什么。本王更是没有必要去提醒,本王眼中看到的却是这灾民的营区的管理,没有章法,没有规矩。而且救灾也仅仅只是发粮,这才是本王真正关心的问题。”

李元兴其实也没有说完,他还关心的一点就是,百姓对大唐士兵在观念上的改变。

现代的救灾条例根本就没有办法拿到大唐来用。

礼教、文化、社会等阶等等……大唐与现代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殿下,有位老者自称是汾州柴氏,名烈。看到飞舟上落下之后,立有秦王府旗帜,特请觐见。”亲卫进来向李元兴报告着,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观那老者,虽身穿布衣,却身体极为硬朗,那感觉象屈突将军。”

军人对军人有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或许是担心李元兴不见,所以亲卫就多说几句。

柴烈!李元兴心中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猛的跳了起来:“列队迎接。”

“等一下,着甲!”李元兴又补充了一个命令。

亲卫愣了一下,赶紧下去传令了。

一阵快速的战鼓声,让站在外面的许多老者都是心头一紧,这里来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身上有素色丝绸,其余的全是布衣,他们看到秦王府的旗帜,只是想来表示一下他们的感谢之情。

听到战鼓声,自然让普通的百姓心中紧张。

倒是为首那位年龄已经几乎百岁的老者,却是努力的要挺直腰板。

清脆的精钢甲叶响动,更是让这位老者的身体微微的颤抖了起来。

两队各十六名秦王府亲卫穿着新式鱼鳞甲,快速从侧面的梯子下来,然后在正面的楼梯处列阵两侧。

李元兴这才从楼梯上来,快走几步之后长身一礼:“柴公亲临,小王失礼了。”

“秦王殿下安!”老者回了一礼。

李元兴笑着迎了上去,伸手一扶老者:“姐夫在外征战,家中却少有照顾。来到汾州本应是小王上门拜见长辈,让长者来见晚辈,却是失礼了。”

李元兴说话的当口,亲卫们快速的在飞舟下面将帐篷搭了起来。

这老者是谁?

北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按现在说起来,这是皇亲。而且他柴家在大唐反隋的战争中是立下大功的,当年也与李家非常的亲厚。他的嫡亲孙子,就是柴绍,所以李元兴依礼是应该持晚辈礼的。

只是大唐秦王这个身份太高,长身一礼就已经是极重的礼节。

长身,就是身体弯下九十度,双手抱住长长的伸出。

坐在帐篷之中,柴烈说道:“大唐盛世,圣上仁以天下,秦王殿下英明。此次蝗灾暴发,去年已有公文发至各州县,世家。可无奈世人愚昧,明知有灾却不知防,亦不知自保,以至一夜之间,田地荒芜。一片绿色转眼之间变成黑黄之色,触目惊心,老朽惭愧!”

“百姓还不了解蝗虫,了解就不可怕了。大唐是不会不管大唐百姓的。”

众老者同时站起来,齐身一礼。

第668章 民心、军心!

在座的都是老者,老有宝。无论是大唐,还是后世的现代,尊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十几个老人向李元兴施礼,李元兴立即起身回礼。

“殿下,天下四大灾,地动、洪水、蝗灾、瘟疫。殿下在洛阳战天灾,我等原以为这是一个不尽其实的传闻罢了,至于说十八宿老抬棺这样的大善之人,甚至以为是为新皇登基而粉饰的太平盛世!”

好一个粉饰之词呀。

不过,能在这里说出这样的话来,却也是真诚之言。

另一个老者拿出一个卷轴来,向这些宿老们点了点头,所有宿老一起点头回应。那老者才将卷轴翻开,缓缓念道:“四月二十九,蝗灾初现,庄东二十里,八百亩田地受损。四月三十,青苗尽毁!”

蝗灾有多可怕。

李元兴没有见过,在后世的现代就算是想像也想不出来。

可在大唐,坐在飞舟上,农田不见绿色,这对于吃饱喝足的人来说,感觉不到了恐怖。可对于将希望放在这片田地上的普通百姓来说,只有绝望。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李元兴背诗,背到一半停下了,苦笑着摇了摇头。

“殿下这诗词似乎还有?”

“没有了,也没有必要有的。前隋有灾难,百姓会异子而食,大唐不能!”

李元兴用了不能这个词,而不是不会,这代表着上位者的决心。

“五月初一,山中无野菜,树无嫩绿,原本借粮度日之村民聚集庄门,求再借粮食。管家上报,家中存粮无几。秋后无收,冬无存粮何以度过。村民借粮,田地无收,秋后如何还账,保自家,还是与村中老少共生死!”

那老者念到这共生死之时,李元兴心中揪了一下。

没有错,古代田地产出本不多。历史记载贞观二年蝗灾,死亡无数。数百个村子变成无人的空村,拖家带口的逃荒者有多少饿死在路边,有多少人聚结为盗,有多少人异子而食。

大户,大户家中的粮食也不够整个村子所有人食用呀。

更何况,在没有副食,没有野菜,连树上的嫩叶都被蝗虫吃掉了。

“五月初二,村东赵家放粮,家中粮食仅够五日之食!”

“五月初三,某家中放粮,统计八乡七十六村之余粮,尚不足三乡七十六村十日食用。为自保,大户停止放粮,械斗,伤一百四十人,死七人。”

李元兴默默的点了点头,他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五月初四,县仓接上令放粮,县仓之粮仅够全县百姓七日之食。”

念到这里,那老者突然中断,然后说道:“殿下,这一日之食是以每人每天两碗粥计算的,可七日实为勉强之数。这些年来收成一直很普通,每年没有多少新增的存粮,而且州仓的粮食多为军粮,轻易也不敢动。”

李元兴微微的点了点头。

李元兴想开口问,县仓的存粮为什么会这么少呢。可话到嘴边停下了,这里是古代,仅仅只有长安与洛阳受到自己的影响而有了足够的粮食,不代表整个大唐拥有着足够的粮食,更何况这河东道,河北大部分,没有按自己的意思去种田。

也没有大量的养鸡。

最麻烦的是,他们不相信有蝗灾。

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发达,让长安的消息能传到州里,却不一定可以传到每个小村,许多村子的人几年都见不到一个陌生人。

“五月初五,村外十里出现军士,全村闭户,派青壮之人守卫要道!”

李元兴苦笑着摇了摇头。

柴烈说道:“灾时,兵亦匪。”

“大唐不是!”李元兴的语气带了几分严厉。

几位老者都没有开口,那位继续念:“五月初五晚,一军校要求上报村中人口数,村中存粮的情况,村人拒之!”

“五月初六,村口煮粥,粥香诱人,军士退离千步。”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者的眼圈红了,起身向李元兴施礼:“老朽代全村向秦王殿下赔罪,无知愚民不知秦王仁厚,不知大唐盛苠,不知我大唐军士之德!”

李元兴感觉心头有些疼,他不怪这些百姓,只怪曾经的世道太坏。

“五月初七!”老者的声调提高了许多:“五月初七,全村离家。赴县城,青壮者入编运粮队与除蝗队,运粮队赴汾水码头参与运粮。老弱者留在县城接受救助。些许闲汉不务正业,实为我三晋之耻,以责令各族宿老责罚。”

“五月初七,唐军开始放火烧村田,灭蝗。”

老者的声音几乎已经是在大喊了:“五月初八,粮种配发定额公布。各县大族宿老联名上书县公,闲汉不罚,人心不公。闲汉无种,省得浪费。灾时为乱者,流放千里。”

“殿下,五月初十。各村就可陆续带着粮食与种子回村,每村派出最优秀的农户学习新粮种法,最晚五月十八就可再次下种,秋收亦有希望。”

李元兴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个州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这时,每个老者都拿出一个卷轴来,每一个都感觉很粗。

“老朽先来!”这个老者开口之后,其余的人将卷轴放在自己的面前。那位老者打开卷轴:“五月初四,赵平村东赵三家老少六人进山挖野菜,夜无归。唐军无名军士十人夜入山林,救回滑入沟中赵家两人,将赵家老妇背回。”

“五月初四,河西村东李家族兄弟六人,下水抓鱼,落水两人。无名军士七人,找寻三十里河道,救回落水之人”

“五月初四……”

光是五月初四就念了已经十几条了,都是些很不算惊天动地,甚至不算是值得留名传赞的小事,可一笔笔,一条条却是被这些村中的宿老们记录在案。

终于在老者开口念着五月初五的时候,李元兴打断了他:“不用再念了,自家孩子为家中作些事情,不值得称赞。大唐的军士都是大唐百姓的孩子,也是大唐的孩子。他们吃的粮,穿的衣,均是来自大唐百姓的赋税。百姓养活了他们,他们为百姓作些事情,与情与理,与公与私都应当的。”

老头们一起站了起来:

“老朽等惭愧,曾经怀疑洛阳天灾那是不实之传闻,人力如何可胜天,人力如何可挡往洛水决堤,人力可让百里汪洋,千村尽毁之地不死一人,此时刻我等深感惭愧,特来向殿下赔罪!”

“本王不怪你们,亲眼看到的都未必真实,更何况传闻。”

“殿下所言甚是。想那颜回锅中抓米,圣师也曾经误会复圣偷食,却实为复圣颜回看到有草灰入锅,弃之可惜,将草灰与米同食,却是不想师尊食用污物。这几日在县城看到长安的报纸,更是深感我等眼光学识之浅薄,惭愧呀!”

终于,李元兴送走这些宿老们,留下的只是记载着军士善行的卷轴。

陆毛锋回来,带着更多的卷轴。

“不用汇报了,本王已经知道。通知各军,切记为善没有错,但不要傻善。发给村民粮食,远不如帮助村民自救更重要,清除蝗虫,复种田地才是要务。教化那些无德之人,可用重典!”

“是!”

“再以本王的名义通电皇嫂,灾后瘟疫一定要提前防备。既然是救灾,让各州县报上一个流程,交由六部共审,大唐要制订一个完整的面对天灾的应对之策,要从官员,管理,军队调用的级别,再到水井、河务。再然后是粮食,药品,以及对天灾之中作乱的小民,团伙。借天灾敛财的无良商人的处置。”

陆毛锋听李元兴说完,轻声说了一句:“殿下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不如直接下令就是!”

“事事要本王下令,百官有何用?”

陆毛锋不敢接话,赶紧退下去准备发电报去了。

李元兴离开帐篷直接就回到飞舟上,他不打算接触这里的官员,也没有打算亲自到救灾现场去。这是大唐朝廷的事情,不是某个人的。

无论是救灾,还是灾后重建,这都是一个需要上下协调,精准配合的系统化工作。

既然有了计划,自己就没有必要再插手。

李二叫自己过来看看,无非就是增加自己身为秦王的声名罢了。

“传令,莱州补给。改为巡航飞行速度,在莱州作好长距离飞行准备,飞舟人员班次调整,准备起飞。”李元兴在踏上飞舟的楼梯的时候已经下令,唐军已经严格的按照李元兴的要求去作了。

而大唐的救灾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莱州,李元兴没有下飞舟,飞舟的蒸汽机都没有熄火,仅仅是在莱州补充了水和煤,然后将几个货仓之中加了一些水桶,还有装煤的箱子。那个原本用于作饭的厨房是头一次打开使用。

在试用之后,又在莱州作了一些调整,然后搬入食物原料。

去那里,没有人问,就是秦王妃王语烟都没有问过,李元兴是秦王,有任何的命令是不需要理由的,也不需要借口,那怕只是图自己心情高兴。

飞舟再次起飞,飞到海上之后,李元兴在一张纸片写了一个作标。

“耽罗!”

第669章 耽罗国

耽罗有什么?

耽罗在那里?

飞舟上的人当真没有几个知道的,就是读书非常多的王语烟也不知道,甚至想不出来耽罗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李元兴把指挥仓的软椅放倒,叫人拿了一条毛毯盖上,示意王语烟等人回小厢休息。飞舟上的人轮流睡觉,飞舟的速度不要太快,从莱州出发只有两个时辰来能看到百济那边的陆地就算优秀。

不能不说大唐的军人优秀,许多人参加了长安的胜利大狂欢。

然后紧急出动,当时只是分成两组,一组休息,一组在控制着飞舟。可飞舟却几乎没有停,李元兴在汾州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