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关云长-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这片茂密的树林足可以屯兵十万,如果真的有埋伏的话,大军一旦越过岂不危矣?

    但他又无法确定到底又没有伏兵,如果没有那么越过树林直击韩遂可以一举消灭韩遂,如果有伏兵的话那么大军从此旁边经过必遭埋伏,那样的话大军会损失惨重,关云正在迟疑,就在这时却见天空中飞来一大群鸟飞进了树林,然而刚一进树林就突然间再次腾空而去,没有做丝毫的停顿和等待全部都再次飞走了,关云见状顿时觉悟开来,看来这片树林一定有情况啊!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汉武大帝》的片子其中有一剧情就是大将军卫青征讨匈奴,匈奴王伊稚斜埋伏大军在树林里,结果惊动了树林里大批的鸟儿全都飞走了,卫青看到了这个情节就明白了真相,遂派李广出一部分兵做先锋前去进攻匈奴引树林里的伏兵尽出,然后卫青摔汉军主力围剿匈奴,这就是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结果这一仗汉军大败匈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部电视剧的情节十分的生动所以在关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没想到今天他却真的遇上了,没错!这个树林里一定有伏兵而且还是韩遂的主力所在,前番他的挑战不过是个诱饵,志在引蛇出洞,等到了这里才是他发挥的时候,关云想到这顿时明白了一切,但此时的大军眼瞧着就要过树林了,他一骑绝尘飞到董卓旁边对此耳语了一番,董卓闻后不觉大惊道:“这该如何是好?要不我们先退兵?”

    “万万不可!一旦退兵不但韩遂会卷土重来追击我们树林里的伏兵更会倾巢而出出其不意的攻击我们!”关云荐道。
正文 第二十章 美阳决战
    董卓焦急道:“云长之意若何?”

    “主公须派一支军做先锋冲过树林,待这支军将树林中的伏兵全部引出之后然后主公再后出大军击之,一举可成!”关云继续道。

    董卓闻后点了点头道:“可在军中找一士卒扮作我的模样,汝与李傕护卫摔一支精锐部队冲过树林前去追击韩遂,我与诸将断后,只待树林中的伏兵尽出,便从后面包抄过去,然后汝再翻身杀回我们里应外合,给韩遂大军来个拦腰折断,彻底吃掉!”

    “主公此计甚妙!”关云言罢便与李傕护卫着一个假“董卓",前去追击韩遂而去,二人带有一万人马大部分皆是骑兵,很快就飞奔树林而去,他们这次要来个将计就计,将树林中的伏兵彻底引出,说白了就是一个诱饵一个引子,这一万精锐很快就追击韩遂而去,当路过树林时,树林中埋伏的韩遂四万大军早已看在眼里,年公英以及杨秋、梁兴、马玩等人看的清清楚楚董卓在关云与李傕的护卫下飞奔树林这边而来,年公英见这队人马就要从树林旁边过去,董卓正要经过此处,见时机已到,遂招呼埋伏的弓箭手,瞄准经过的董卓大军便放起箭来,霎时间树林中万箭齐发,雨点般的弓箭射向了就要经过的董卓大军,董卓大军皆是起兵虽然明知这里有埋伏,但还未来得及做充足的准备,所以很多人都应弦倒地,关云一边用大刀拨开弓箭一边用罩袍抵挡弓箭,这突如其来的射击还是很厉害的,中箭倒地者不计其数,关云见状遂给李傕失了个眼色,李傕立马会意起来,二人便招呼大军后撤,这时只听林中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整个树林一下子涌出了千军万马开来,当先为首四员大将分别是年公英、杨秋、梁兴、马玩。

    四人只道是董卓大军经过树林,放过冷箭之后便掩杀开来,在年公英看来他的这一计策已经成功,董卓已经中计,这一回他要来个瓮中捉鳖将董卓收罗,四人携伏兵尽出只向李傕、关云杀去,此时的李傕、关云大军被射杀者众多,大军岂能抵挡?年公英大军如同洪水般从树林里涌出,直奔关云大军厮杀,韩遂见伏兵尽出也调转马头携阎行、李戡、候选、翻身再次杀来,当下两军夹击包抄李傕、关云所部,诚如年公英料想的那般,此时的李傕、关云成了瓮中之鳖。。。。。。。。。。。。。。。。。。

    李傕、关云身陷韩遂、年公英的包围之下情势万分危急,关云左突右冲,然敌军势力庞大很难抵挡,假董卓很快死于乱军之中,三军混战开来,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涌动天地,如此大的动静早已被十里之外蠢蠢欲动的董卓大军所知晓,董卓知道前方出了战事,他遂指挥大军向前方大肆冲杀过去,很快七万大军从背后对年公英的大军形成了包围之势,年公英见后面尘土遮天蔽日,尘土起处却见大队人马杀来不觉大惊,显然这队人马人数众多,马嘶不断,旌旗摇摆,整个天空都换了颜色一般,一见这动静就能断定这是一支数目不菲的大军,难道是:董卓大军的援兵杀到?还是什么别的队伍?直觉告诉来者不善,潜意识危险正在向他靠拢,一步一步,步步紧逼。

    很快这支大军便杀到了近前,年公英定睛一瞧不禁后背直冒冷汗,当头一人金盔铠甲人马簇拥而出,上书大字“董”字,身边赫然而立五员大将分别是:郭汜、樊稠、张济、李肃、牛辅,分列两边,整兵带甲而出,威风凛凛,这如同神兵天将一般的大军让交战的三方都不禁一震,尤其是年公英和韩遂,显然他们现在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董卓大军已经彻底的对他们形成了包围之势,尤其是年公英所辖的四万大军深陷两军的夹击之下处境可想而知,关云见董卓大军杀至,遂谓将士们道:“弟兄们我们的太阳已经升起,让我们尽情的欢乐吧!”手下士卒见援兵杀到顿时精神倍增,情绪高涨,来了劲头,斗至陡增,整个局势也渐渐开始发生变化,整个中军开始在里面激起浪花开来。

    董卓见时机成熟遂拔出宝剑对着前方一指,七万大军如同一股逆流涌动整个战场,势如猛虎一般,更像是疾风扫落叶,吹动年公英的大军,年公英大军一下子由高峰跌入了低谷,之前高涨的士气顿时衰落下来,年公英见状遂道:“弟兄们现在我们已经深陷重围了,是坐以待毙还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就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现实,弟兄们我们唯有破釜沉舟一战方能有生存的可能,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现在唯有以死相拼,让我们同敌人来个鱼死网破吧!”说完手下弟兄纷纷雀跃欢呼一致拥护,遂开始反扑开来,但严酷的事实让他们的反扑,霎时灰飞烟灭,双方大军很快混战开来,董卓那边五员上将挂帅,铁骑铮铮,势如破竹,年公英的伏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却已经是为时晚矣、回天乏力,李傕关云分头行动一路截断年公英的归路一路抵挡来自韩遂的攻势,关云带领所部前去抵挡韩遂的进攻,他手下的兵士虽然只剩下区区不到四千人马,而此时的韩遂尚有万余人马,但好在自己所部大多是骑兵,关云纵马提刀,他将人马分成三队,向着韩遂大军冲杀,三路人马皆是铁骑,当即冲入韩遂阵中如同三股激流势难抵挡,韩遂大军顿时乱作一团,关云一马当先直取韩遂,韩遂见状不觉大惊失色,不禁大喊:“谁人救我!谁人救我?”说话代是一个勇于亮剑的时代,间一将应声而出,视之乃是阎行也,阎行拍马舞矛,来战关云。。。。。。。。。。。。。。。。。。。。。。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战败韩遂
    阎行明知不是关云对手,但如此情急之下,他挺身而出忠心护主,这是没有退路的选择,这个年代是一个勇于亮剑的时代,两军阵前更是如此,当即二马相交,刀矛并举,厮杀起来,量阎行如何是关云对手,战不到30合,阎行渐渐力怯便要退去,关云奋起直追,阎行不觉大惊,但前方依然战事不断,混乱的局势一下子阻碍了阎行退却的道路,而后面关云渐渐逼近,他却无力拨开前面挡住的人马,阎行急的满头是汗,浑身不禁打起了寒颤,眼瞧着退路没有,大敌临前,阎行进退两难,只见他咬紧牙关,调转马头,一反常态向关云发起了进攻,既然横竖是死不如死在冲锋的路上,关云见阎行倒逼自己杀了过来知道他是穷途末路做狗急跳墙,关云跃马挺刀继续与阎行过招无十合关云砍翻阎行战马,阎行遂翻身落马,阎行翻身落马还未等起来关云大刀已至,阎行脖子一挺做等死状,然关云没有杀他而是叫士卒将他捆绑起来,阎行遂成了俘虏。。。。。。。。。。。。。。。。

    韩遂见阎行被俘虏,吓得魂不附体,斗志全无,在李戡、侯选的护卫下向后面急撤,关云三路铁骑大肆砍杀,杀的韩遂大军顿时溃不成军,在说李傕率军截住成公英伏军厮杀,成公英大军正面与董卓作战已经失了优势,后面又遭到李傕大军吞噬,可以说是腹背受敌,情势急转直下,成公英谓杨秋道:“杨将军你看出来没有前面董卓军势浩大,后面只是诱饵,所我们这么厮杀下去恐怕没有出路不如放弃正面交锋,以前对为后对转而向后面进攻,或许还有生还希望!”

    “将军所言极是,就依将军之计!”杨秋应道。二人商量完毕便转向后面攻击,大军如倾泻的洪流向后面涌动,李傕区区的不到四千人马却要抵挡十倍于自己的大军这绝非易事,但董卓大军从后面急攻,年公英还需分拨出一部分人马抵挡,所以李傕的压力相对要轻松很多,此时的几路军马已经混战成一片,战斗从辰时进行到黄昏,杀的是血流成河,人仰马翻,日月无光。

    这一仗大败韩遂大军主力,大将年公英战死,阎行被俘虏,杨秋受重伤,韩遂在李戡、马玩、梁兴、候选的护卫下逃回了西凉,算算人马只剩下区区不到两万大军,折了副头领边章、大将年公英,阎行被俘,主力不再,一溃千里,这几年积累的“家当”损失殆尽,真是千日打柴一日烧,韩遂再也无力东进,也可以说他与边章的反叛也通过这一仗被平定了。

    董卓大军获得了完胜,通过三次决战全歼边章、韩遂大军主力,俗话说“歼敌一万,自损三千”,董卓为此也付出了三万大军的惨重代价,不过主力尚存,尤其是通过这一仗董卓发现了身边的一个重要人才那就是关云,关云在此次战争中凸显了过人的才能,他的职位也伴随着功勋一路飙升由出道之前的偏将到骑都尉再到典军校尉最后直升到后将军,位列李傕、郭汜之后位列董卓手下第三员猛将,一切都如关云之前设想的那般顺利,他的官位不仅得到了飞快提升而且他也渐渐取得了董卓的信任,并且这种信任还在不断加深。

    关云一战成名,坐上了将军的宝座,仅仅一年的时间他的地位便得到了飞快的提升,从一个偏将提升到了后将军,而且取得了董卓的信任,而此时的他年仅22岁,除此之外他也开始积累实战的经验和带兵打仗的经验,真正的走上了领导的岗位,与二爷的生平比起来他确实走了捷径,而且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对的,他给自己人生的定位也十分的准确,而且现在的他正一步步的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着,人生如大海航行没有目标的人生注定要在海上不断的漂泊考不了岸,而明确的目标就如同航行有了方向要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个重生了的现代人他少了很多古代思想的束缚,头脑也更加的灵活,外加上自己背负了上乘的武功,在这个乱世生存为官就显得如鱼得水一般,“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关云此番重生就要注定不走寻常路,他希望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不想浪费青春和年华,更珍惜自己的每一段有限的时光,他要将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自己所树立的理想中去,不管身处哪个时代都要有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人才能活得充实,活得精彩,活得有斗志,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好多时候人类的梦想会受到限制,但身处这个时代的关云给自己树立的理想跟他在现代就不可能一样,显然在这个时代他要有所作为有所抱负,而且他的抱负还相当的远大,所以他要走的路也相当的长也更加的艰辛,不过关云有充分的信心去做这一点,他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也懂得如何去争取这个更懂得为此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同样懂得享受这成长的快乐,这种打拼的人生让他有了太多的感悟,更明白了很多道理,当然也丰富了很多阅历。

    一个出身卑微的布衣就这样一下子成长为了将军,这是个了不起的事情,最起码在常人看来这绝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关云这么一个**丝来说,不过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关云所付出的努力也可想而知,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坐等天机而来的,任何结果的发生都有他的过程,哲学上讲道:量的积累方能促成质的飞跃!的确这是个真理,关云深信不疑,他还要为自己的人生继续的打拼着。。。。。。。。。。。。。。

    通过这一次战争关云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残忍的杀戮,横尸遍野的惨状,血流成河的场景,这一幕幕,都让他这个重生的现代人感到震惊,他的心很长时间都久久不能平静,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征服?难道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是为了太平?。。。。。。。。。。。这一个个问号在关云的脑海里回荡,他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美阳一战董卓击溃了韩遂大军主力,原地整顿之后,便开始乘胜追击,向西凉进兵,大军一路挺进,势不可挡,很快便收复了安定、广魏等地,开始进军凉州,韩遂再也无力与董卓争锋,凉州乃是西凉第一大郡,是中心所在,拿下了这座城池就等于占领了西凉的一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董卓率大军七万余众将凉州城团团围住,韩遂则率众三万余人死守凉州城,双方再次进入相持阶段。

    这凉州城乃是整个西凉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战略位置更是不言而喻,经过多少年来不间断的修筑,城池坚固,工事完备,韩遂退到凉州之后更是加强了城防工事,对于韩遂而言这是他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智取凉州
    这凉州城乃是整个西凉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战略位置更是不言而喻,经过多少年来不间断的修筑,城池坚固,工事完备,韩遂退到凉州之后更是加强了城防工事,对于韩遂而言这是他的最后一道屏障了,也是他的最后一道保险,所以此城的得失十分的重要,一旦失了凉州,他便再没了退路。

    董卓见凉州城防工事严备,易守难攻不禁犯了难,郭汜谓道:“主公切不可让其养成气力,意在速攻!”

    董卓遂道:“看来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这是韩遂的最后一道屏障,拿下了他就等于彻底消灭了韩遂,即日准备攻城,就是用人堆也要给我拿下!”

    第二日却见整个董卓大军七万余人整装待发,军士们抬着云梯、木桩、弓弩集结在凉州城外,整个凉州城下被人海所淹没,韩遂在凉州城上望着如此威严的董卓大军不禁心生一种寒意,更感到即将爆发的战事,死亡的气息愈加弥漫,连空气都似乎变得困难,不过他没有退缩,他要凭借着凉州城防的工事将董卓大军挡在城外。

    这凉州城乃是西凉的门户,整个城池不仅高大威严,更是雄伟壮观,城门也格外的严实,城墙也十分坚固,而且进行了一番修补,城上每隔一段距离便设了一个观望口埋伏了弓弩手以及滚木礌石,而且陆陆续续的还有人在不断的搬运东西。

    董卓大军在城下就要准备强攻凉州城,这时关云谓董卓道:“主公且慢!这凉州城防固然坚固,但纵观其整个布局西北角乃是整个城池的薄弱之处,主公只需如此如此!”关云便在董卓耳边耳语了一番,董卓连连点了点头。

    董卓遂招呼整个大军集结重兵向凉州城的东北角方向移动,东北角乃是整个凉州城的要害之处,所以韩遂在这边加强了工事,布满了鹿角,以及弓弩手,董卓大军绕到城门东北角,开始在这里打量起来但就是不进兵,而是在城下不断的观望着,韩遂见状甚为奇怪,对董卓的行为有些不解:既然都已经准备好了却为什么不攻城?而要跑到这东北角上转悠来?莫非他董卓又有什么勾当不成?还是想从这里打开缺口?不管怎样我得防着他点,韩遂便看边想边安排人手在东北角上布防起来。。。。。。。。。。。。。。。

    董卓带领手下的士兵不急于攻城却在城下转悠起来,韩遂见状心中甚疑,倒是董卓手下的大将郭汜按耐不住了:“主公为什么不下令攻城啊?弟兄们都等着呢?”

    董卓却不慌不忙的望着,眼角间丝毫看不出任何的焦虑和着急,取而代之的是微微一笑,无论郭汜如何着急,他却稳如泰山一般,不下任何进攻的命令,郭汜见状急的向热锅上的蚂蚁,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