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珠宝首饰鉴评-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
2。翡翠饰品评估
翡翠成品是指琢磨成型和抛光镶嵌饰品,其评估要素主要有材质品级、加工工艺和市场行情等,这些要素对于翡翠成品(饰品)来说,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综合分级评价系统。
(1)材质品级评价
1)评价条件。在对翡翠质量分级评价之前,应满足以下条件:
a。光源。不同的光源对翡翠质量分级评价结果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传统工艺要求,白天应在晴空无云的正午前后两个小时的时段内,于阳光下进行;或者在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室内,配备有色温为4 500~5 500K、显色指数不低于90的照明光源的条件下进行。
b。背景。翡翠在不同色彩的背景(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感观效应。因此,分级评价环境的色调应为白色或中性灰色,并以无荧光、无明显定向反射作用的中性白(浅灰)色纸(板)作为观测背景的条件下进行,以减少环境对评价的干扰。
c。评价人员。在对翡翠质量分级评价时,应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分级,并取得一致结果。
2)评价要素。
a。颜色。翡翠的颜色十分丰富,可分为无色和有色两类。无色类包括白色及颜色彩度极低的翡翠,有色类包括绿色、紫色、红…黄色等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翡翠的色质(色调、彩度、明度)、色形(点、线、带、块、片)、色相(多少、深浅、疏密、走向),极为复杂。有色翡翠中以绿色和紫色最有价值,若红绿白紫等色和谐搭配,则可溢价。
对颜色的准确描述,至关重要。如翡翠的绿色分级可根据颜色的色调、彩度、明度的差异进行划分(表4…1至表4…3)。
b。透明度。翡翠的透明度是指翡翠对可见光的透过程度。翡翠的透明度因有无颜色而不同(表4…4、表4…5)。
c。质地。质地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大小、形状、均匀程度及颗粒间相互关系等因素的综合特征。根据翡翠质地的差异,将其分为5个级别。质地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极细(Te1)、细(Te2)、较细(Te3)、较粗(Te4)、粗(Te5)。质地级别及表示方法见(表4…6)。
d。净度。翡翠的净度是指翡翠的内部特征及外部特征对其美观和耐久性的影响程度。所谓内部特征,包括在或延伸至翡翠内部的天然内含物和缺陷;外部特征是指存在于翡翠外表的天然内含物和缺陷。净度也称瑕疵和裂绺的有无程度,瑕疵如内部存在的角闪石等黑色矿物呈丝带或点状分布的黑色体及白色的硬玉与长石等呈块状、粒状分布的包裹体;裂绺是玉石中的裂隙、解理、纹理等。净度影响玉石的完整性和利用率。
在评价翡翠时,应观察这些内、外部特征的大小、分布、特征、位置、深浅和对饰品质量影响程度。根据净度差异,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净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极纯净(C1)、纯净(C2)、较纯净(C3)、尚纯净(C4)、不纯净(C5)。净度级别及表示方法见表4…7。
e。不均匀性。若待分级翡翠的颜色、透明度、质地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不可忽视时,应对不均匀因素存在着显著差异的部分进行评价。
若颜色不均匀,应对颜色特征(形状、比率、分布特征、与基底的对应关系)进行描述和评价(表4…8)。
若翡翠的透明度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不可忽视时,应对其透明度特征进行说明。
若翡翠的质地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不可忽视时,应对其质地特征进行说明(表4…9)。
f。质量。翡翠的质量单位为克(g)或千克(kg),以克为单位的质量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以千克为单位的质量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2)工艺评价
翡翠工艺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和加工工艺评价两个方面。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评价和造型设计评价,加工工艺评价包括磨制(雕琢)工艺评价和抛光工艺评价(表4…10)。有关玉雕工艺及其质量的评价,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已有论述。
1)材料应用设计评价。
a。材料应用评价。总的要求是:材质、颜色取舍恰当,翡翠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处理得当,量料取材,因材施艺。
b。造型设计评价。总的要求是:主题鲜明,造型美观,构图完整,比例协调,结构合理,寓意美好。
2)加工工艺评价。
a。磨制工艺评价。总的要求是:轮廓清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点面精准,细部特征处理得当。
b。抛光工艺评价。总的要求是:抛光到位,平顺、光亮。
(3)综合评价
按上述评价要素的优劣,在评估时可根据翡翠成品类型(首饰类、手镯类、花件类、摆件类)不同,有不同的要求。
1996年汪毅飞根据翡翠的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加工工艺等质量因素在质量经济评价中所处的重要性,分别进行百分值评分。满分100,再将各因素的各自质量级别的百分值乘以所对应的百分比(表4…11)。
最近,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标准》中,采用质量等级划分,将天然翡翠分为上品、精品、佳品和合格品等五档十二级。在合格品外,每个档次又分为三个级别,从质地、透明度、颜色、工艺和综合印象五方面进行详细评估,并采用千分制的“五加一评分法”,把翡翠饰品的具体全貌归属到具体品质的区间。另外,在鉴定证书上还将记述历次交易详情,详述它的外观、工艺,使消费者能从证书中看到。
总之,翡翠的品质因素是影响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加工工艺质量。由于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很多,而且每一因素都是变动不定的,因此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寻找因果关系,才能较好地把握翡翠原料及成品的评价与估价。一分价钱一分货,不同品级翡翠之间的价格悬殊,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价是成本价的2倍到2。5倍。只要是种老水足、色正、工精的翡翠首饰或摆件,其收藏价值和增值幅度一定是十分可观的。
俗话说:“黄金易得,翡翠难求”。高档翡翠仅限于缅甸伊洛瓦底江支流露露河一带几百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储量非常稀少。有数据显示,15年后,缅甸的翡翠储量将面临枯竭。因此近20年来,翡翠的价值上涨了约1 000倍,近几年来更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在蹿升。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仅23g重的小翡翠,竟拍出了1 200万港元的天价,贵过黄金2 000多倍(表4…12)。
二、和田玉
我国谓之玉,系指新疆和田白玉,孔子称其有十一德。
和田玉是一种以微晶隐晶质透闪石为主的玉石。欧洲称之为“软玉”,意为其硬度比“硬玉”(翡翠)软。根据原岩性质,和田玉(软玉)可分为由碳酸岩蚀变而成和由超基性岩蚀变而成的两大成因类型。通常所说的和田白玉、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我国辽宁、河南、江苏等地的青白玉等属于第一类;和田碧玉、玛纳斯碧玉、加拿大碧玉、新西兰玉和台湾花莲玉等属于第二类,即其成因为超基性岩蚀变而成。
1。和田玉的分类
(1)按地质产状分类。
1)山玉。山玉产于原地的原生矿。
2)山流水。山流水搬运了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磨圆度,呈次棱角状。
3)仔玉。仔玉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磨圆度较高,呈滚圆状,表面光滑。
4)戈壁滩玉。戈壁滩玉经大自然的地壳变动,搬运至戈壁滩中并经受风沙磨蚀形成有“沙痕”的片状石材,也称风棱石。
(2)按颜色分类。和田玉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七大类。此外,在和田玉矿区还新发现一种粉红色长石黝帘石玉(类似独山玉一种)。
2。和田玉特征
和田玉的主要感观鉴定特征,在自然光下按颜色、光泽、手感、水头、声音、质地进行鉴定。
(1)透闪石化学成分:Ca Mg Si O(OH)。
(2)常见颜色:白、青、墨、黄四色,这些颜色当中有若干过渡色,此外还有次生糖色、皮色等。羊脂白玉因玉色白润,其价高昂。
(3)物理特性:脉理坚密,细腻温润,适宜雕刻,抗压度高;油脂光泽…蜡状光泽,摩氏硬度6~7,密度2。98(+0。15,…0。05)g/cm3。
(4)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折射率Np=1。600~1。614,Nm=1。613~1。630,Ng=1。625~1。641;光洁柔和,秀雅端庄。
(5)透明度(水头):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所区别,总体呈微透明…半透明。
(6)声音:和田玉器碰撞声音清脆悦耳悠长,仔料玉器尤甚。
(7)手感:较沉重,光滑滋润(与石英岩相比)。
3。质量分级
颜色好坏、原材料质地及块度的大小,是划分和田玉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1)颜色分级。
1)上等:羊脂玉、白玉、黄玉。
2)中等:青白玉、碧玉、墨玉。
3)下等:青玉。
(2)质地分级。按原料质地特征,可分为五个等级(表4…13)。
(3)块度(质量)分级。按和田玉的块度大小,分为5个等级(表4…14、表4…15)。
(4)工艺质量。玉不琢不成器,工艺乃评价玉器的重要因素,故有“三分料七分工”之说。评价工艺的要素有:
1)意境。因材施艺,发挥出玉质最佳艺术效果,意境高或立意新。
2)题材。大题材,价值高。
3)造型设计。器形布局合理有层次,形象是否生动,各部分之间比例是否协调,对应关系是否明确等。
4)做工。刀法是否干净利索或圆润滑厚,地子是否够平,抛光是否细腻,人物花卉的细节是否有表现力等。
5)裂绺及包体。特级或一级品中一般都强调有无裂绺,如何处理俏色,可否改瑕为瑜。
6)产状及来源。新疆料最好,仔料尤优。通常情况下,青海料、俄罗斯料次之,韩国料再次(表4…16)。
近些年来,和田玉每年增值幅度达50%左右。帝王玉玺、名人玉章涨势惊人,屡创拍卖纪录,领涨藏市。2009年11月5日,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一方清乾隆“八征耄念之宝”御宝交龙钮和田碧玉玺,以折合人民币4 000万元左右拍出,创造当下拍卖纪录;2008年发行的奥运玉玺也从5。6万的发行价一路涨到55万,一年中足足上涨了10倍。正如央视所报:“和田玉被称为‘疯狂的石头’”。
三、独山玉
早在八千年前已被开发利用的独山玉,是指仅产于河南省南阳市北郊独山的以黝帘石和基性斜长石(An55…An100)为主要成分的蚀变辉长…斜长岩类玉石,简称独玉。
1。基本特征
(1)化学成分。独山玉化学成分按岩石学分类属硅不饱和(SiO2<45%)的超基性岩。不同类型玉石的化学成分,随其组成矿物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表4…17)。
(2)矿物成分。独山玉主要由钙铝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种属近40种。以其含量及生成世序可分为主要矿物(黝帘石、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铬云母、透辉石、钠长石、黑云母)、少量矿物(绿帘石、斜黝帘石、铬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榍石、金红石、含铬白云母、珍珠云母、磷灰石、锆石;铬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磁铁矿)和次生矿物(沸石、葡萄石、蒙脱石、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蛇纹石、绿泥石、褐铁矿等)4类。
(3)质地与产状。
1)结构。多数品种为溶蚀交代结构、细粒(变晶)结构、变余碎斑…糜棱结构或隐晶结构,部分品种为碎裂结构、中粗粒(变斑)结构或花岗变晶结构、辉长结构等。玉石中矿物粒度不均匀。平均粒径小于0。05mm。
2)构造。多数品种为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条纹状构造;部分为弱定向条纹状…条带状构造,角砾状(碎裂)构造。
3)产状。玉矿呈脉状(占70%)、透镜状(占20%)、团块状、网脉状、树根状、对称条带状等形态,沿辉长岩或斜长岩的断裂破碎带分布。成玉热液活动具多期多阶段性,因而玉石品种多而复杂。
(4)光学性质。
1)颜色。独山玉颜色丰富,色调有30余种。单一色调出现的玉料不多,多由两种(以上)色调组成大致平行的多色玉,自脉壁向脉中心呈现出“淡…浓…淡”的渐变过渡关系。基本玉色有:白、绿、青、蓝、紫、黄、红、黑。玉色变幻主要取决于致色元素及带色矿物的组成。
2)光泽、透明度。独山玉具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呈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数为微透明。
3)光性。独山玉的折射率(RI)变动于1。57~1。70之间,主要受矿物组成影响;紫外线照射下,表现为荧光惰性,有的品种可见微弱的蓝白、褐黄、褐红色荧光。
(5)力学性质。
1)密度。2。73~3。71g/cm3。
2)硬度。摩氏硬度6。5~8。0。
(6)工艺性质。
1)质地细腻,凝腻柔嫩。
2)坚韧致密,硬度适中。
3)颜色丰富,色彩鲜艳纯正,浓淡兼备。
4)润泽明快,抛光性好。
5)独山玉为多色玉料,按“量料取材、依材施艺、巧用俏色”的琢玉规则,可雕琢加工成多种造型的工艺品。
6)玉种独特,举世无双,驰名中外。
2。独山玉分类
按照“玉以色分”原则,独山玉依其主色调可分为八大类(表4…18)。
(1)白独玉。白独玉以白为主色。依透明度及质地不同又可分出透水白、白、乌白3个品种。
(2)绿独玉。绿独玉以绿为主色,绿色与Cr3+离子有关。因致色矿物(铬云母等)含量不同,玉色可分为翠绿、绿、灰绿、蓝绿、黄绿色等色调,并常与白色相伴。
(3)青独玉。青独玉呈青色、灰青色、蓝青色,颜色主要与角闪石和透闪石有关,为独山玉中常见品种。
(4)紫独玉。紫独玉呈紫色,由富含Fe3+离子的黑云母所致。玉石为黑云母化斜长岩。
(5)黄独玉。黄独玉呈黄绿色或橄榄色,玉色主要与含致色元素Fe2+离子的绿帘石有关,属绿帘石黝帘石化斜长岩玉。根据色调变化可分为棕黄玉、紫黄玉、曙黄玉等品种。
(6)红独玉。红独玉呈芙蓉色、粉红色或淡褐色,因Ti4+及Mn2+离子所致,其内含有绿帘石、金红石、榍石等有色矿物。以其色调可分为芙蓉玉、褐独玉等品种。
新疆和田有一种粉红色长石黝帘石玉,与红独玉十分相似,粉白相间,半透明不透明,玻璃光泽,由粉红色黝帘石(含锰)(51。9%)、钠长石(33。3%)、石英(14。4%)及少量褐帘石、单斜辉石等组成。其密度为2。93g/cm3,折射率1。56~1。70。
(7)黑独玉。黑独玉呈黑色、墨绿色,玉色与次闪石化有关,不透明至微透明,常与白独玉相伴,是近些年开发利用的新品种。
(8)花独玉。花独玉为独山玉所特有的种类,约占玉石总量近半,为多期多阶段成玉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花独玉多呈白、绿、黄、青、紫相间的条带、条纹以及各种花色相互浸染渐变过渡形式出现于同一块玉料上。
3。玉料分级
独山玉质量等级划分,可根据独山玉的颜色分出品种,再按质地、绺裂、杂质、质量等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5个等级(表4…19)。
四、钻石
钻石俗称“宝石之王”。钻石是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全球产量不断下降,如无新的发现,40年后,全球钻矿将会枯竭。而钻石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我国市场需求量从2001年至今已翻了两翻,预计今后几年会再增加20%。由于需大于供,近几年来优质的钻石价格以每年10%的速度稳步增长,近年更是惊人,据报一个1ct H色,VVS级别的圆形裸钻在2003年的价格为4 000多美元,目前已达到7 700美元左右,涨幅达到92。5%,几乎翻了一倍。钻石估价可分为原石与钻饰两类。
1。钻坯估价
一般来说,宝石级金刚石钻坯的价格比同样产地平均的金刚石坯的价格要高出1倍左右,而比半宝石级的金刚石坯高20~30倍,比工业级或技术级的则高50~60倍,甚至百倍以上。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宝石级钻石的平均价值,约为170~176美元/ct。
(1)估价要素
1)原石外部特征。钻石形状特征是影响其加工出成率的重要因素。相同质量而形状不同的钻坯,其价格可能相差一倍或数倍。
在观察钻坯外形特征时,还应记录那些裂口、双晶纹、解理面等可能对成品裸钻的价值产生影响的特征。因为钻坯的形状对价格的影响主要是因成品裸钻质量及质量级别的影响而产生的。
2)原石的大小。无论是原料或是成品钻石,其价格和质量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对2ct以上的钻坯,应准确测量其大小。
3)钻坯的颜色。钻坯的颜色往往在加工前后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我国沅水流域的钻坯,一般加工后的颜色会变得稍高,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