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这些俘虏都是老弱妇孺,所以,特种兵们之前一路上都比较优待他们,没有对他们进行捆绑和塞嘴,只是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已,直到了临近税关的时候,才对他们采取了捆绑措施。

    司马昭这个小屁孩虽然年纪小,但是鬼得很,他先是可怜兮兮地央求押解他的特种兵不要捆绑他,说捆起来绳子勒得太痛了,又赌咒发誓自己不会乱来。

    特种兵自然不会听他的,依旧把他绑了起来,不过照顾他还是个小孩,就没有将绳子勒得太紧,那个特种兵心想有自己在旁边看着,谅他一个小屁孩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可是,没有想到这个司马昭人小鬼大,他是屈膝坐在车厢中的,他的手被捆绑在背后,可是膝盖却是屈着顶在胸前的,只要俯下头膝盖就可以够得着嘴巴。

    当商队到达税关后,特种兵全神戒备,虽然他们有派人去打点那些衙役,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些衙役会不会一时脑袋抽风,干出点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

    所以特种兵们要戒备,一旦发生意外时,他们就会全力出手,杀出税关,杀出一条血路回到蜀国境内。

    司马昭就是趁着押解他的特种兵将注意力转移到马车外的衙役身上时,慢慢地俯下头,用两个膝盖夹住塞在嘴里的布团,猛然将它拔了出来,然后大声呼叫。

    他希望通过这声呼叫引起外面魏国衙役的注意,然后再调动大队人马围过来救回他们。不得不说,司马昭虽然聪明,但现在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考虑问题还欠妥当。

    其他大人就算不捆绑他们,不塞他们的嘴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呼救。很简单,现在每个人旁边都有两个手持利刃的彪形大汉,只要他们敢有任何异动,腰间多两个窟窿出来那都是轻的了,搞不好瞬间就给人摘了脑袋。

    他们可是亲眼看过这些特种兵在司马府后门怎么砍瓜切菜地屠戮那些家丁护院的,他们绝对相信那些杀神杀他们也会像杀鸡一样,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所以,爱惜生命的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司马昭这个小屁孩想事情没有想到那么深入,不知道有这样的危险,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这就是无知者无畏,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说,也许他不是想得太简单了,而是思虑得太周全了,或许他算计到,那些特种兵根本不敢杀他们呢?

    也许他觉得,自己这些人还有利用价值,而且这个利用价值是巨大的,否则这些贼人也不会费那么大的代价将他们从许昌弄出来,既然自己这些人那么重要,那么他们一定不会轻易杀死自己等人。

    当然,这涉及到很高深的博弈论知识了,不是司马昭这个小屁孩可以想得明白的,事实上一般人也想不到那么深,只有一些智谋高深之士才有可能想得明白。

    可是偏偏今天这个小屁孩司马昭误打误撞撞对了,即使这次司马昭弄出这么大的乱子,守着他的特种兵依然舍不得杀他,只是用手刀将他敲晕过去而已。

    不过,司马昭这一声呼喊,的确惹来了麻烦。那些衙役一听就愣住了,如果是普通人,就算呼救他们也可以不理,既然这些壮汉都给过银两打点过了,自己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就算遇到拐卖人口、绑架人口这样的黑社会才会干的事情,他们也同样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年,各种非法的买卖他们见的还少吗?就算是偷运人口他们也没少见过。

    可是事情涉及到司马懿那就不一样了,司马懿那是什么人?那是魏国的大都督,统领着二十万大军和蜀军作战的超级大牛,在魏国朝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如果马车里真的是他的家眷,那这件事就大条了,而且是大得没边的大事件。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这些人捉了司马懿的家人想要干什么。

    一旦让他们得逞,那不但是司马懿和他那二十万大军危矣,自己这些和襄阳城近在咫尺的渣渣们肯定马上就要面临蜀国铁蹄的践踏。

    到时候甚至整个魏国都危矣,因为如果失去了这二十万大军,魏国国力必然大损,那时候,离亡国也不远了。

    衙役们暗恨那个呼救的小孩,他们宁愿从来没有听到过这句呼喊。现在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底是救还是不救这些司马懿的家人?tobeornottobe,这真是个问题。
第一百八十八章 税关
    第一百八十八章税关

    上回说到,章陵县令想尽办法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搜刮民脂民膏,他不满足于土地的那点产出,将主意打到商人上面去。

    可惜章陵县并不在正常的贸易线路上,大部分商家都走襄阳那一条线,那里有官道,有大马路,而且沿线也较安全。

    以前很少有商家会走章陵县一线,这条线路没有大路通到吴国和蜀国,或者说线路都不对,走这里需要通过一些弯弯曲曲的山间羊肠小道,既崎岖又危险,一般商家谁愿意走?

    这也导致章陵县令想通过正常的贸易收取税款变得很困难。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想到了,没有正常贸易那是不是还有不正常的贸易?

    说得没错,那些放弃官道不走而走这些崎岖山道的人,多数是从事非法生意的,也即是走私。

    所以,在以前,章陵县这一条线是从魏国走私到吴国和蜀国的一条重要通道。鄂焕当时正是从这条走私通路悄悄潜到章陵城下的。

    那些人从事非法贸易的人,自然会将章陵县衙门上下都打点一番,好找一把遮阴挡雨的保护伞。而章陵县令又上赶着捞钱,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臭味相投,一方行贿以谋求保护和便利,一方索贿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官商勾结形式,当然,也可以将章陵县衙门看成黑社会,他们收了保护费就不给那些走私商捣乱找麻烦。

    鉴于他们还会提供一些便利,也可以将他们看作服务性行业,或者服务型官府,他们收了钱,提供服务,走私客付了钱享受到服务,双方互利互助,又为gdp作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

    服务于走私行业就是章陵县之前的重要收入来源,不过,最近章陵县的这种“服务业”迎来春天,来了个井喷式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章陵县令应该感激刘厚,因为让他生意激增的原因是襄阳正在打仗。

    由于刘厚第二次领兵北伐襄阳,使得这条正规的商路断绝,那些商队不得已只好放弃宽阔易走的官道,改走章陵那边的崎岖山道。

    这些做正当生意的商队数量比做非法生意的多得多了,章陵县令见有大量商队涌入境内,大喜过望,于是派人在必经之路上设置关卡,对过往的客商收税,这就是税关,和后世的海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他又在城内开了几家客栈、车马行、青楼、赌馆等服务性行业的铺子,一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样子。

    如果被刘厚看到他所做的一切,一定会惊异地称赞他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发展经济的弄潮儿。

    那些过往的客商不缺钱但旅途苦闷,有机会给他们放松放松自然不会放过,于是,章陵县令提供的这些服务项目一时间生意大好。

    章陵县令最近可是赚钱赚到手软,真正的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生财有道的章陵县令直接将章陵县的gdp翻了几翻,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做到后世改革开发放提出的在若干年内将gdp翻一翻再翻一翻的目标。

    这些日子里,章陵县一个县的财政收入都赶得上人家一个郡了。当然,gdp的大部分收益都进入了章陵县令的口袋,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好处有限得很。

    特种兵和司马懿的家眷到达章陵县的税关后,交了不少的税金,隆兴行的人又提前上下打点了一番,成功地使那些衙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什么要让那些守关卡的衙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因为他们这一行看起来就不像做正经生意的。

    他们那几辆马车都被布幔遮挡得严严实实的,从外面根本无法看见里面是什么东西。他们甚至宁愿缴纳巨额的税金也不愿意衙役们上车去检查里面的货物。

    这种可疑的举动充分表明,他们在走私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不过衙役们对这种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在襄阳没打仗前,这种偷偷摸摸、神神秘秘的东西多的是。

    最常见的情景是这样的:当衙役们要去检查某支有问题商队的货物时,就会出来一个管事模样的人,给衙役们塞上一锭白花花的纹银。于是,这些衙役会意,说上一些不咸不淡的话后,就挥挥手放行了。

    这次也不例外,当衙役说要打开马车上的布幔检查里面的“货物”时,就来了个壮小伙,给他们每人塞了一锭足有十两重的纹银。这一下,衙役们都知道,马车上的“货物”肯定非同小可了。

    十两纹银有多少?差不多是这些衙役一年的工钱了。他们平时发工钱都是发铜钱的,这白花花的纹银少见得很。这帮人出手那么阔绰,如果不是在走私一些价值很高的东西,他们怎么舍得出这个本钱?

    明白归明白,衙役们也知道规矩,他们知道,自己不能赚走了所有的利润,总要给人家也赚上一点,否则,没利可图人家干嘛还走这条路,要知道像章陵县这样的走私通道可不止一条。

    他们还知道,有些钱不该他们赚、有些货不该他们碰,如果他们赚了或碰了,不但会使以后少了客户,甚至可能为他们带来灾祸,因为首先,这些走私客都是亡命之徒,逼急了他们什么事都敢干。

    其次,干这行的人都会打点到县令。如果自己不开眼破坏了规矩,他们有的是办法整治自己,甚至到时候连县令都不会帮自己。

    于是,衙役们收到好处后,照例挥挥手,就要让他们通过关卡。可是,正在这时候,突然听到一个稚嫩的童音从一辆马车里传出来:“救命啊,我们是司马大都督的家人,我们被绑架了,快救……”刚说这里,就听到“噼啪”一声,那童音就嘎然而止了,显然是呼喊的人被打晕了。

    那呼喊的人正是日后成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故事中男猪脚的司马昭。这个日后的巨枭现在不过是一个任人揉搓的小屁孩,给人一个手刀轻轻磕了一下后脑勺就晕了过去。

    ps。今天一早赶快来补上昨天的,省得有人骂我老断更,其实我这个月只断了这一次,不算过分吧?

    感谢一下各位支持我的朋友,特别是风之幻蜥、longtu168168、生产队长121、小小紫精灵、无聊的人761等等,不一一列举了,他们给我投了很多月票,我从来都没求过什么票,无论是月票还是红票,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沦落为2k党,真没什么脸面求票了。可是他们依然很支持我,这令我很感动。我意外地发现,我这个月竟然有30张月票,在历史类月票排行榜上到了12名,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我一向秉承着“因其不争,所以莫能以之争”的原则,很少求票、争名次,这次也不例外,我继续不求月票,也不说要冲击月票榜前十名那样的话。但是朋友们的一番心意我还是要感谢的,要不显得我多无情啊,我的刀是无情的,但是我的人很多情那。谢谢各位!
正文 今天停更
为了让纵横省下这个月给我的全勤奖,我决定停更一天。

    好吧,其实我是今天有事要忙,身体又不太舒服,熬不了夜,只好停更一天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许屯长的脑补
    第一百八十七章许屯长的脑补

    上回说到许屯长率领精锐骑兵追击司马懿者的家眷和特种兵们,却被“中情局”的人将其误导到错误的方向。

    这件事虽然有很多疑点,但许屯长却没有足够的智慧,也没有足够的冷静去想清楚那些事情。他怎么都想不到,所有事情都是有人专门策划的,都是精心安排的。

    他要追的人在出城五十里后的那个村庄就已经混入商队走了,引着他们一路向西走的人,其实都是“中情局”的人假扮的。为了这次行动,在魏国的“中情局”人员几乎倾巢而出,除了在许昌城内的行动人员外,在城外也部署了不少接应的人。

    其中有一批人员就负责装扮成许屯长追击对象的样子,故意误导他。而且误导他的人做得很专业,设置了连环套,让他钻完一个环又遇到一个环,让他掉进一个坑还接着有第二、第三个坑。

    他们在王大那个小镇就设置了两个坑,第一个坑就是卖掉车队,又安排人假扮商贩、旅客,诳王大做长途运输生意,使得那个车队可以继续故布疑阵,继续将许屯长他们引向西边。

    当许屯长追上车队后,得知“真相”的他眼泪几乎掉下来。他们在获得王大的口供后,不得已,他们只好折回小镇,改往襄阳的方向追,这样反复的折回,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而其实这个所谓的“真相”也是假的,这也就是第二个坑,那些假扮司马懿家眷和特种兵的人在小镇换乘快马,装成一副有人接应,换更快的交通工具加速逃跑的假象,这一切其实是有意做给人看的。

    许屯长回到小镇后,又找了一些目击者,他们都亲口证实了那些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往襄阳方向奔跑而去。他完全不知道,有人在特意制造目击者误导他。

    事实上,那些假装特种兵和司马懿家眷的人,骑着马出了小镇没多远便弃了马。他们将马藏在一处山坳中,消除了马蹄等易于追踪的痕迹,然后所有人化整为零,重新变成普通老百姓,从各处小间小路分散开去,回到他们来的地方。

    许屯长他们沿着襄阳的方向一路追击过去,由于他先入为主,认为贼人的目的地就是襄阳,所以,他们没有再一路寻找贼人的踪迹,而是拍马狂奔直奔襄阳而去。

    还有一点就是,他得知对方也是骑快马的,速度一定很快,所以,即使他一路上没有追上人,也想当然地认为,那是因为对方出发得比自己早,所以自己迟迟没追上。

    不得不说,他的脑补技能不错,目击者只是说他们往襄阳方向去而已,没有说他们一定去襄阳,许屯长自动脑补,将逃犯的目的地设置为襄阳,继而接着脑补,将这件事和司马懿关联上,甚至还进一步脑补,认为司马懿想造反。

    他怎么就没想到,自己这些人是训练有素的骑兵精锐,骑的又是军中骏马,他们骑行的速度远超民间之人骑马的速度。而对方是老弱妇孺,他们骑马能骑多快?恐怕能不摔下来就不错了。就算出发得早了一点,但怎么可能一直追不上呢?

    但是偏偏在急怒攻心之下的许屯长并没有想到这些,就这样埋头往前追。也许是他脑袋的cpu都被脑补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占用了,使得他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可以说,那是因为他的各种反应都被人算计到了,可见策划的人是懂得一定心理学知识的。

    可想而知,许屯长一直追到襄阳城下也一无所获。到了襄阳城,他也不敢去找司马懿较劲,人家可是拥兵二十万的超级大牛,要捏死他和捏死一只蚂蚁没多大区别。

    既无所获,许屯长也不敢多做停留,他立马调转马头,带着他的下属,风一样原路返回。他要尽快赶回许昌,向他的上司禀报他的猜测。

    他的猜测就是他脑补的内容:那些司马懿的家眷已经到达了襄阳。也就是说,这次事件很可能是司马懿派人干的。进一步推论就是,司马懿想要造反了!他虽然没有完成任务捉到人,但是如果将这件事情禀报上去,相信也可以交差了。

    这种说法不但不令人觉得荒唐,反而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很可能在朝中很有市场。相信司马懿的政敌们很乐意用这个理由一棒子打死他。

    他们在之前就一直向皇帝进谗言说司马懿不可靠,不应将这么多军队交到他手上,现在得到这样的一个理由,那有不可着劲折腾的道理。

    而这一切,只是源于许屯长听信了一个不靠谱的王大的所谓“亲眼”所见。而偏偏,王大“亲眼”所见的这一切是有人特意演给他看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他这个不知情人的口,将错误的信息传到许屯长耳中,继而传到朝中各位大佬耳中去。

    对于这点,刘厚是乐见其成的。也许当初郭长盛策划这一切时,就存着这样的目的,他想通过这样有意的误导,加重魏国朝廷对司马懿的猜忌,这有助于逼反司马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