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此法看似增加了朝廷的岁入,实则是官~逼~民~反的恶政。陛下难道害怕天下间黄巢、黄巾还不够多吗?”邓芝忿忿不平地道。说到激动处,指着司马懿破口大骂。
司马懿一甩袖子,反驳道:“哼!妇人之仁能成什么大事。赋税乃国家之根本,怎能轻忽。微臣最近研究了一下我朝赋税,发现陛下废掉了“算赋”、“口钱”(人头税),且田赋也降到三十税一,如此薄赋简直闻所未闻也。
这固然体现出圣天子的仁慈,百姓也因此得到实惠,可是诸位有没有想过,如此低的税率,如何有足够的钱粮养几十万大军?去哪里找钱发放百官俸禄?还有赈灾、安置流民、修整驰道、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等等等等,无处不需要用钱粮。
可是钱粮从哪里来?微臣粗略算过一下,以我们朝如此之薄赋,根本无法支撑整个朝廷的财政支出,收上来的田赋堪堪够养起全国的军队而已,更不要说还有其他支出了。诸位难道不需要拿俸禄吗?
邓大人,难道你不拿俸禄吗?你呢?你呢?”司马懿先是指着邓芝,继而指向郭攸之等人,大声喝骂道。
众人纷纷侧身躲避他的指责,不过并没有反驳他。他的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现在在战争期间,部队就是一架烧钱机器,花钱如流水,特别是刘厚的军队,士卒待遇好得令人发指。
不但有饷银拿,伙食也好得离谱,一般士兵的伙食都比得上一些乡下土财主了。还有衣服被褥,训练用品等,无处不需要用钱。关键是hong军使用了很多火器,这占了军队开支的大头,这些火器烧起来,和烧银子也没差多少。
第二百八十章 昏招
蜀国的开支的确是很大,远远超出田赋的出产范围,不过司马懿并不知道,蜀国还有两大经济来源。其一是“工业部”的产出。“工业部”在这几年间规模一再扩大,现在里面的人员已经超出十万,“工业部”的范围也堪比一座中大型的城池了。
“工业部”的产出除了烧钱的火器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民用商品,例如各种纸张、书籍、美酒、酒精、水泥、四轮马车、玻璃及其制品等等。这些产品行销各国,收获颇丰。
令刘厚意外的是,利润最高的产品竟然是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能将人照得很清楚的玻璃镜自然深受天下女同胞的青睐,而各种玻璃工艺品则纷纷被各国贵人收藏。吹玻璃法经过左慈的转述传授后,现在已经有不少工匠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艺。
尤其是那些或亮晶晶或色彩斑斓的玻璃工艺品,甚得蜀南、蜀西地区和藏地的少数民族贵人喜欢,他们甚至认为这些是上天赐予的宝石,奉为无价之宝,甚至愿意拿出部族一半的牛羊出来换一件玻璃工艺品。
这也是为什么蜀军就连普通士兵也能保证几乎每天都能吃到一小块肉的原因,蜀西、蜀南散落着很多少数民族部族,藏地现在也还没有建立吐蕃国,只有一些藏~民先祖和羌人在活动。
这些部族大部分都是以部落的形式散布在广袤的密林与高原上,生活困苦,除了牛羊外几乎一无所有。他们大多数没有形成国家,就算像兀突骨的乌戈国,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部落,根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蜀国汉人肯和这些穷得叮当响的部落做交易,他们是一万个同意的,他们什么都缺,什么都想要,别说这些玻璃制品,就算是一口铁锅、一石米、一袋盐也能和他们交换不少牛羊。
当然,大部分部落的牛羊也不多,蜀国需要的牛羊数量很大,就只能联络无数个这样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个部落交易几十只,那个部落交易几百只,采取聚沙成塔的方式获得大量的肉食和皮革。
这些牛羊一部分运回成都,再通过水路运到荆州,继而转向北,去供应北伐军队的口粮。不过活的牲畜要长途运输并不容易,所以,刘厚在蜀西蜀南各设立了一个大型的肉类加工厂,和皮革厂。牛羊就近在这里进行集中屠宰,抽皮剥骨,皮送入皮革厂,经过鞣制后,做成各式皮具。
不过多数被做成军用品和作为生产热气球、愤怒的小鸟的原材料,流入民间的皮革少之又少。而屠宰后得到的大量的肉类,则被制作成风干牛肉或者风干羊肉,再作为军粮运输到前线去。
牛肉干源于蒙古铁骑的战粮,携带方便,并且有丰富的营养。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
这些肉干制作方法很简单,先用油、盐、醋、糖等调料腌制,然后风干十天左右,使其重量只剩下百分之四十左右,然后再用烤炉烘烤三小时就算制作完成了。这样的肉干不但制作简单,而且味道鲜美,耐饥、营养丰富、运输方便,简直就是一流的军粮。难怪蒙古大军会用它做军粮。
除了“工业部”出产的各种商品能带来巨大的利润外,刘厚还有一道“杀手锏”可以迅速聚拢财富,那就是占领区的府库。蜀军一路攻城掠地,占领了无数城池,每占领一处城池,蜀军就差不多搬空了府库里的钱粮。一般来说,每座城池都有一些存粮用以应付灾荒,蜀军一来,这些存粮就全部便宜了他们。
当然,也有些城池的守将会负隅顽抗,在城破之时焚毁粮食,不过毕竟是少数。蜀军攻势一向凌厉,往往能迅速攻破城池,又有热气球预先侦察到粮仓所在地,甚至空降特种兵保护粮仓。所以蜀军经常能赶在敌人放火前分出一支部队去守护粮仓,使敌人的烧粮计划落空。
更多的情况是一些城池望风而降,这种情况下,地方官自然会自觉保护好府库,尤其是在曹丕迁都后,长江北岸很多城池都在刘厚一纸诏书之下选择了反正。这些城池中的府库保存得很完整,它们的存粮使得蜀军的粮草供应完全没有压力。
司马懿显然并不了解蜀军所有财政来源,所以才会产生那样的困惑。他以为蜀国的财政状况已经破产了。所以才出面提出这两条策略,以求能为皇帝分忧。谁知道事情竟然往那个方向发展,现在邓芝和郭攸之都以为他是佞臣,是来祸害百姓,祸害大汉朝廷,祸害天下的,所以联起手来,全力打压司马懿。
刘厚这时候也终于醒悟过来了,司马懿这一招真是大大的恶法、昏招。蜀国由刘备开始,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仁厚的作风,轻徭薄赋,因此也甚得百姓的拥护。现在刘厚收的赋税只有三十抽一,这是在历代皇朝当中前所未有的低。
汉代~开国初是十五税一的,后来才改三十税一。三十税一,就是约百分之三~点三三。十五税一就约等于百分之六点六七。后世随便开张发票,交的税点都起码六、七个点。
所以说,三十税一的税率甚至比后世的税率还低。但是,请大家千万别以为朝廷实行这三十税一的税率,百姓就能生活得很好,很富足。事实是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旧社会的税赋不止一种。除了要交田税外,还要交所谓的“算赋”、“口赋”,也就是“人头税”。另外,青壮年人还要服徭役和兵役。
所以,旧社会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其实过得一点也不好,要面临着重重压迫、剥削。但是,刘厚实行的三十税一不同于以往,这是真的三十税一,因为刘厚废掉了“人头税”、和徭役,百姓除了交粮税和商税外,无需再缴纳其他的赋税。这样的政策下,百姓如果还不能过上幸福生活,那就真的只能怪地方官无能、怪自己不够努力了。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一章 皇帝的六策
刘厚终于弄明白了司马懿的计策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是后患无穷。↖頂↖点↖小↖说,。。如果换一位枭雄人物做主公,正处于攻伐天下,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而且他也不像刘厚那样有“工业部”的出产作为财政支撑,那么他很可能会采纳司马懿的意见。
他一定会觉得司马懿是位不世出的天才,轻轻松松一个计策就解决了他头痛已久的财政困难问题。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一定可以将自己统一天下的时间大大提前,又或者在劣势中反败为胜。
可是,他可能没想到,司马懿最后的这条计策,等于是强行让所有没土地的穷苦百姓勒紧裤腰带,将钱粮奉献出来供他去打天下。如果这位主公打天下的时间很短,百姓还可能可以忍受,毕竟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困苦的民族,可是时间一长,势必又会弄得民不聊生,继而反旗四起。
为什么会那么严重呢?因为地租和正常的赋税相差很远,朝廷正常收的田赋就算是十五税一也不过是百分之六点几的税,这样的税其实并不高,百姓收获粮食交税后,他们自己能得到收成的大头,他们会有足够的口粮吃。
但是租地耕种的话,就算是好心的地主一般都收四、五成的租子,也就是百分之四、五十,黑心的收到七、八成也不是没有的事。也就是说,租子是国家正常赋税的十倍左右。
这种情况下,很多百姓即使是在丰年,交完租子后剩下的粮食也不够一家大小的口粮。百姓势必要饿肚子,甚至饿死人。所以,地租其实是一种很残酷的剥削佃户的方式。那些什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啊,在这种地主剥削佃户的方式面前简直就是个渣。
工人的工资再低,起码还能吃饱两顿饭,佃户干着更累的活,却连饭都吃不饱,遇到不好的年景,就连吃糠咽菜都不一定能填饱肚子,乃至于饿死人。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就顺理成章了。
刘厚当然不会放任自己治下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他拒绝了司马懿的提议。司马懿并不甘心自己精心设计的增加财政收入计策被皇帝否定,于是力陈增加收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按他的说法,现在再不着手去布置这件事,很快蜀国的财政就无法承担蜀军的开销了。
到那时候蜀军就不得不退兵,北伐大计就会比中断,统一天下的大业也将要被推迟。而时间拖得越长,敌人就能恢复更多的元气,将来收拾起来就越困难。所以应该一鼓作气将敌人收拾掉,长痛不如短痛,暂时让那些流民咬紧牙坚持一段日子,等统一天下,他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刘厚知道空口白牙劝服不了他,于是,叫郭攸之将“工业部”产品赚钱的账目、收商税、关税,还有从各地府库抄没钱粮的账目给他过目,毕竟现在司马懿也算自己人了,有些事情可以对他解密了。
司马懿这才知道,蜀国家底竟然有那么厚,怪不得他们能连年用兵,打完东吴又打魏国,甚至两国一起打。
打仗就是打钱粮,这个道理司马懿懂,以前他还疑惑为什么蜀军一直不缺钱,仗能一直打下去。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既然蜀国没有破产之虞,那自己就无需枉做小人了。要知道,他如果真的劝谏皇帝成功,执行那项租地政策,自己一定被天下人唾骂,甚至在历史上留下污点。
见司马懿终于肯放弃了那个租地计划,刘厚又道:“虽然说我们不能像地主那样租地给百姓,不过也不能太便宜他们。如果人人都能那么轻易得到田地,那么谁还愿意当兵。当兵不当兵又有什么区别?朕有几个想法,大家一起参详一下,看看到底可行不可行。”
听了几位谋士七嘴八舌的谈论,刘厚对他们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他后世的一些经验,逐渐完善出六条意见:“其一,各地的地方官仍然要对治下百姓登记造册、编户齐民,丈量田亩,厘清赋税,同时将所有无主荒地收归国有。
其二,以后原本有地的人,仍然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收税。其三,那些本来没有地的流民,官府可以安排一些荒田给他们耕种,但是收税标准变成十税一,一直到他们耕种够十年,那块地才能属于他。
其四,官府给了地这些流民耕种,这些流民就有义务出来保家卫国。所以让这些流民每十户人家,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壮丁参军。而出了人参军的人家,因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劳动力,所以,其他九家要帮他们打理田地,直到该名士兵退伍。
如果该士兵牺牲,则他们要一直帮下去,直到他们的父母去世,子女成年。其五,士兵一旦应~召入伍,官府就给他们家送二十亩地,而且免赋税十年。
其六,伤残和牺牲的士兵,就按上面说的加倍抚恤,也即是每个牺牲士兵的家人都会分到一百亩田地,而且这块地可以免交赋税五十年,而残疾的士兵退伍后,则可以得到五十亩田地,免赋税三十年。”
刘厚这六策一出,当兵的和不当兵的流民的待遇就拉开了一大截。而且当兵后有伤残的、牺牲的,将得到天价的赔偿与抚恤。这么优厚的条件,刘厚不信还吸引不了人来当兵。
几人对小皇帝的这几策展开了讨论,最后才发现,小皇帝这几个策略都很好,基本上不用怎么改动,于是纷纷称赞皇帝圣明。刘厚也很满意,讨论了那么久,终于解决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于是,刘厚让大家赶快将注意力回到眼前这场战争上来。君臣几人也够奇葩的,身处战场前线,己方还刚吃了大亏,几人竟然不去商量怎么去破敌,而是商议国计民生问题,简直是离题离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从他们那么从容的表现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蜀国君臣并没有将这样的一座城池看在眼里。以蜀军今时今日的手段,要破这样的一座城池,不说易如反掌,但也没什么难度。关键是要商量一个省力、省时间,少伤亡的最佳方案而已。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斜面
君臣几人又商量了一个时辰,中途还顺便吃了顿晚饭,终于商量出一个新的进攻方案。第二天开始,蜀军偃旗息鼓,不再进行攻城。城里一些无知的魏国士兵高兴了起来,以为蜀军吃了个大亏,胆怯了,不敢再来攻城了。
曹休等一干将领当然不是那种无知的人,他们都知道,现在越是平静,等待他们的攻势就越是雷霆万钧。他们一点也不敢放松,日夜派出人手在城墙上巡逻备战。
与城内魏军的紧张气氛不同,城外蜀军的气氛简直可以说是轻松愉快。大部分士兵在休整,毕竟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人还是需要休息一下的,不过也有些人没得休息。没得休息忙碌着的人主要是工匠,士兵则轮流被派出去协助他们伐树、搬运木料。
这一次,他们要做的是三个庞然大物——三个超级大的斜面。这个大斜面倾斜度约三十度,最高处刚好有城墙那么高,斜面上铺上约两丈宽的木板。这个大斜面的下面还加装了无数个宽幅轮子,使得每个轮子对地面的压强减少,而不至于因这个物体太重陷入土地里。由于有轴承将摩擦力减少,使得这东西虽然笨重,但是却很容易被推动。
只要将这些大斜面推到城墙边上,士兵们就可以从斜面的木板上一口气跑上城墙,这东西可比云梯好用多了。其实这种攻城器械就相当于简易的攻城塔,古代就有类似的攻城器械,只不过刘厚将之简化成一个大斜面而已。
这种器械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士兵源源不断地冲上城墙,继而和城墙上的守军拼消耗。这种器械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守城方居高临下的优势,创造出与守军相对公平的战斗地形。缺点是行动缓慢、制造麻烦,而且怕火。
不过这些缺点对于蜀军来说都不算个事。这个器械结构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用木材搭个架子而已,只要木材足够粗大,多做点三角形结构,这样的斜面就足够牢固,可以同时供几百人踩踏上去。
所谓的制造麻烦是指使用的木料比较多,这是由于体制巨大导致的。但是,蜀军人数众多,刘厚只要轮流派出一小部分人去伐木就足够使用了,大部分人还是可以休整的。人多力量大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电动工具,但是用人海战术,一样可以让建筑速度变得非常迅速,只是三天时间,汝南城外就竖起了三个大斜面。
第四天一大早,进攻开始了,这次还是克秋杀部队先发,不过进攻的地点不是四个城门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城池西北角的一段城墙。通过空中侦察,蜀军已经知道,这一段城墙防守力量相对薄弱,关键是,这段城墙的后面没有瓮城,而城墙外面有大块平整的土地,很适合大斜面行进。
克秋杀很快就将这段城墙上的魏军消灭,热气球部队和愤怒的小鸟部队接力压制性轰炸周围,使得魏军无法及时登上这段城墙,补充这里的防守力量。无数蜀国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