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刀枪不入的藤甲,大大增强他们的生存率,在敌人冲撞过来时,他们甚至可以放弃抵抗,全力顶住冲撞过来的魏军,就算刀剑加身,他们也完全可以不管不顾,只要专心和人顶牛就行了。

    第一排顶在前面,第二排人顶在第一排的后面,如此类推,一排顶一排,整个军阵就像无数颗钢珠挤在一起,你想敲烂它们又敲不动,用力去撞它们它们个顶个的,很快就将撞击力消弭于无形。

    于是,藤甲军的阵型比火器部队的阵型更难被冲散。就算偶有被冲散的,他们的下场和火#枪兵也截然不同。

    火#枪兵若被冲散,不被撞跌倒还好,或许可以被乱兵裹挟着不知冲到那里去,一旦跌倒,被人踩上两脚,通常就会痛得站不起来,只要耽搁一会,无数只脚就接踵而来,他们顷刻间就被踩成肉酱。

    而藤甲兵得益于身上刀枪不入的藤甲,就算跌倒也没什么事,他们身上的藤甲很坚固,藤条还有一定的弹性,就算被人踩了几脚,也不会觉得有多痛,可以很快就站起来。

    就算一时不能站起来,只要护住头脸,就算给无数乱兵踩踏而过,也多数能捡回一条命。

    刘厚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憋屈的仗,伤亡在急剧增多,他不得不佩服这个曹仁,这的确是个百战名将,他这一招犹如盲拳打死老师傅,三十万大军没头没脑地全力冲杀,使得hong军不得不仓促应战,根本没时间构筑防御阵地,也没时间合理调度军队。

    虽然大部分魏兵都被格杀于阵前,不过还是有少部分人得以逃出生天。hong军的统帅部在混乱了一会后,就已经镇静下来,立刻命令空中的热气球分散到几十里长的阵线上,监视各处的战况。然后根据各处战况调度后备兵马到危急的地方充当救火队的角色。

    这支救火队就由朱褒的第四师来担任。朱褒的第四师除了每个士兵带了几个霹雳雷外,基本上还是一支冷兵器部队,考虑到他们不但战力低下,而且防护能力也低下,刘厚一开始没有将他们摆在前线,这有保护他们的意思。

    但是现在见情况不妙,刘厚不得不将第四师当做救火队员来用,一旦热气球报告那个地点出现险情,马上从第四师抽调一只队伍开拔过去抢险救灾。

    只不过这个抢险救灾不是去堵真正的洪水,而是去堵截滚滚的魏兵人#流。现在的魏军十足洪水猛兽,hong军就是一条破破烂烂,布满了筛眼的堤坝。

    黄#色的魏军洪水不断地从这条堤坝的筛眼中溢出来一些,但是大部分的黄#色洪流还是被死死遏止在堤坝的另一侧,再也无法冒头。

    战斗由中午一直打到旁晚,双方士卒都已经疲惫不堪,十几里路的战线上死伤枕籍,hong军迎来了成军以来最大的考验,也是单天火力输出最大的一天。

    很多支火#枪的枪管都被打到过热,有热到枪管变形的,甚至有少量炸膛的。打到最后,很多火#枪兵不得不按上刺刀,化身为长枪兵,拿刺刀去捅人。

    这次大战因为开始得仓促,蜀军那些大威力杀伤武器都没能用得上,克秋杀、愤怒的小鸟这些相当于大炮的东西统统没来得及运送到前线,等后来好不容易运到了,大战已经接近尾声了。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曹仁被俘
    第二百三十七章曹仁被俘

    这一场莫名其妙的战斗,魏军只跑出去两万多人,俘虏的不足五千,其余二十多万全部在大逃亡中被hong军打死。↖頂↖点↖小↖说,。。而hong军牺牲的人也不少,足足有两千人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受伤者更是多达几千人。

    这样的战果让刘厚对曹仁恨得牙痒痒的。他不但为hong军伤亡的接近一万人心痛,同时也为魏军死去的二十多万人感到痛心,毕竟这些人也都是汉人,而且都是青壮年的汉人,一下子就没了二十多万,这如何能让刘厚不心痛呢?

    如果不是曹仁驱使这些士兵疯狂地突围,这些人未必会死那么多,就算曹仁不肯率军投降,两军正常交战的话,可能死个几万人,这些魏兵就会崩溃,就会投降,怎么都不会像这次这样,hong军被逼打死了二十多万人。

    刘厚很痛恨的曹仁却没有死,在突围过程中,他很不幸运地遇到了一支火器部队,他的亲兵全部被打死,他自己本人身中两枪,一枪打在肩膀上,一枪打在大腿上。这两枪使他丧失了大半的行动力,最终力竭被擒。

    当曹仁被押到刘厚帐前时,刘厚还在盛怒中,他狠狠地将曹仁骂了个狗血淋头,曹仁却不服气,道:“哼!曹某忠君爱国,作战勇猛,宁死不屈这有何过错?陛下要杀要剐,悉随尊便,可是陛下这样骂曹某似乎很是不公。”

    刘厚大怒,吼道:“你觉得不公?你还有脸觉得不公?那请问,谁能为死去的这二十多万士卒鸣不平?他们有何过错?可是你为了成就自己的功绩,为了一己之私,却驱使他们去送死,这对他们公平吗?

    再者说,你忠的是什么君,爱的是什么国,你那曹魏君国,不过是篡汉逆贼,你忠于这样的逆贼,就是附逆,还好意思说什么忠君爱国,不知廉耻的家伙。”

    曹仁怒道:“汉帝无道,腐朽无能,朝政**,外戚、宦官专权,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这样得朝廷还要来干什么?天下为有德者据之,汉室既然无德,自然要让位出来给有德的曹氏。”

    “哈哈,这就是乱臣贼子的一贯借口,你说你们曹氏有德,有什么根据?朕也可以说我们刘氏有德你们曹氏无道啊。这各说各话,谁对谁错有谁能评价?想朕的父皇,一向以仁德闻名于天下,朕继承他的大统,也延续其仁德的作风。

    好,如果你真的说仁德者就可以为君,那么你现在是不是应该效忠于朕这个仁德之君?按照你的说法,你现在应该马上转投朕这个明主,怎么样?是不是现在就宣誓效忠于朕?”

    “我呸,你真会胡说八道、异想天开,想我曹某,乃太祖从弟,魏国宗亲,岂会屈身去侍奉你这个满嘴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坏水的虚伪小人。人都说蜀国小皇帝巧舌如簧,善于强词夺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就凭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就说想服曹某归降,恐怕你道行还不够。”

    “哈哈,你看你看,刚才朕说你害死二十多万人,你就说你忠君爱国,朕说你忠错了君,爱错了国,你又说天下有德者据之,朕说我们刘氏就是有德者,你又给朕说你是曹魏宗亲,不肯轻易屈服。

    那你何必一开始绕那么多弯呢?之前说的忠君爱国、有德者据之什么的全是屁话、废话,说到底,就是因为你是姓曹的,所以你对曹氏死心塌地,完全是因为你要保障你们家族的利益,和什么大义,什么道德毫无关系。还说朕虚伪,朕看你才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呢。”

    “哼!黄口小儿,多说无谓,曹某但求一死而已。”曹仁兵败早已心灰意冷,他没想到自己征战一生,最终却落在一个毛头小子手上,灰心之下,失去了和刘厚继续打嘴仗的兴趣,直接求死。

    “呵呵,你以为朕不舍得杀你,或不敢杀你吗?你以为朕会留着你,想办法劝你归降吗?又或者朕会留着你,作为威胁曹丕的筹码吗?你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属于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留着你对朕根本毫无用处。”

    刘厚见曹仁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他虽然记不清曹仁具体是哪一年死的,却也知道,他的寿命不可能太长了,无论多厉害的猛将,终究是敌不过时间这个大敌。当年跟随曹操东征西讨的大将,基本上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几个也没多少年好活了。

    所以,就算能招降这个曹仁,他也没有多少价值可利用了,可能为自己工作一、两年就要去见阎罗王了,还没来得及榨取他的剩余价值,就要付出一大笔抚恤金,那么亏本的买卖刘厚是不愿意做的。

    更何况,曹仁属于曹氏宗室之人,是曹丕的叔叔,这种血缘关系带来的忠心是最牢固的,别人或许会归降蜀汉,但是他是绝对不会背叛曹魏政权的。所以,刘厚根本没有打算白费心机去招降他。

    “朕之所以还留你一命,是因为你和朕的二叔可谓是一对宿敌,当年襄樊大战,因为你的坚守,最终等到援军过来,导致朕的二叔功败垂成,朕想,二叔一定很恨你,也很不甘心就这样输给你。他一定很想见你,所以,朕想将你送给二叔,由他来对你作出处理那最是合适不过了。”

    “哈哈哈哈,曹某平生佩服的人不多,关公恰好就是其中一个,能死在关公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好吧,曹某且随你去见一见这个‘老朋友’,如果能临死前和他再好好切磋切磋武功,那曹某此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曹仁哈哈大笑,虽然满身血污、盔斜甲乱,但是大笑之下,也能表现出几分豪迈之气,竟给刘厚一种睥睨天下,顾盼自雄的感觉。

    刘厚看着他这副既落魄又豪迈的样子,心底浮现出“虎死威犹在”这个俗语,这个曹仁明明身受重伤,失手被擒,可是却依然能威风凛凛,实在是个不容小觑的人物。

    刘厚也不多说,唤来一个亲兵,让他去挑选一队人马出来,连夜将曹仁送回荆州,交给关公处置,他相信关公看到曹仁,一定会很高兴,一定想着能一雪前耻。
晕,又请假
今天有事,只能再停更一天,抱歉了各位。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两军会合
    第二百三十八章两军会合

    大战过后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打扫战场就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接近三十万具尸体,真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要是不将他们处理好,这一带非闹瘟疫不可。》,。。

    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所有尸体身上的衣甲、武器、钱财、饰物全部被取了下来。这样做虽然有点恶心,也很不尊重死者,但是经年战乱,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财富还很贫乏,能回收利用的一切物资还是尽量回收利用的好。

    蜀国虽然靠着“工业部”生产出大量商品,大力发展商业,经济情况大大改善,但是毕竟经济腾飞的时间还很短,底子还很薄,加上这几年又不断打仗,而且经常是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战争物资如流水般消耗,所以,蜀国的军用物资供应还是挺紧张的。

    现在有将近三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可以捡,刘厚当然不会放过,虽然这些魏军的衣甲可能大多数已经破损,可是,破损是可以修复的,修复的花费怎么都比重新制造一份少。

    这就如打怪掉宝物,辛辛苦苦将怪物干掉,掉落了一地宝物当然是不能客气的,否则这个怪就白打了。

    虽然这些士兵普遍穷得很,掉落的东西也廉价得很,不过耐不住数量够多。就算每个人身上的东西只值一贯钱,三十万人就是三十万贯,这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了。不过要收集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真是很耗时间,大军忙了一天,直到张飞、庞统率军追到,还没完全完成打扫战场的工作。

    张飞只好派出一些人手帮hong军打扫战场。又一天后,才将所有死掉的魏军尸体剥个干干净净,并且挖坑掩埋妥当。在这片埋葬了二十多万人的土地上,相信明年会长出美丽的花朵。

    这次打扫战场不但收获了很多物资,还收获了三万多伤兵,很多魏国士兵受伤倒地后,并没有死去,而是混杂在尸体当中,在蜀军打扫战场时被找了出来。

    刘厚当然不可能将这些敌人的伤员一杀了之,于是,这些人成了蜀军沉重的负担。不但要供应他们粮食,还让蜀军的医疗系统一下子超负荷运作,甚至差点崩溃。

    刘厚将蜀军的医护营调过来,就地搭建临时医院救治这些伤员。蜀军的医护营虽然规模很大,能力很强,但是一下子涌现三万多伤员,而且很多是重伤员,他们也是疲于应付。很多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死掉。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人手有限,他们遇到刘厚算是幸运的了,换了其他人当这个主帅,这些人不要说得到救治,多数是被一刀帮他们解除痛苦的下场。

    这些魏国伤员当中有几千人重伤不治,救回一命的又有几千落下了残疾。最后剩下有约两万健全的人。刘厚给残疾的人每人发了一点钱,遣返他们回乡,那两万健全的人被编为地方部队,让他们分布在新城郡各县守卫地方的安宁。

    张飞、庞统和刘厚汇合后很开心,第一时间就过来找刘厚拜见、叙旧。刘厚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张飞、庞统了,现在和他们重逢也很开心。

    刘厚小时候和这两人很有情分,可是这几年他们一直领兵在外和魏军作战,见面的机会极少,即使是刘厚在荆州登基为帝、后来夺回成都后,在成都举办婚礼和刘备的葬礼,他们都无法回来和刘厚见上一面。

    那个时候司马懿使了诡计,令吴懿、许靖作乱,扶持了刘理做小皇帝,魏国朝廷预料蜀国必然会发生内乱,所以加紧用兵,威逼蜀国,以策应在成都的许靖、吴懿。

    这种情况下,张飞和庞统两人不得不留下来应付那些蠢蠢欲动的魏军,不敢贸然回成都参加这几场重要的仪式。

    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两人又是蜀汉的重臣,特别是张飞,已经不止是臣子那么简单,还是刘厚的叔父兼岳父,刘厚自然要和他们两人好好叙旧,于是,刘厚招呼他们俩连续饮宴了两天才罢休。

    令刘厚没想到的是,在宴会上发生了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张飞对司马懿没什么好脸色,吹胡子瞪眼的几乎要暴打他一顿,谁让他使了诡计让蜀国吃了那么大的亏呢。

    他可没有刘厚那种要顾全大局的思想,恨一个人的话全部都摆在脸上。最后刘厚好说歹说才劝住了他,否则司马懿肯定要倒霉了。

    打扫好战场后,两支部队继续向东行军,hong军退回襄阳,而张飞、庞统部队则临时驻扎在樊城。

    司马懿提议乘胜追击,尽快北上,直捣许昌。可是刘厚还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为这一**战,hong军虽然取得很大的战果,但是消耗同样很大。火#枪弹药、霹雳雷基本上已经用完。

    其他那些冷兵器装备:藤甲、藤牌、长枪、大刀等都损耗了不少,急需补充。hong军的作战,非常依赖后勤,经常都是以绝对优势的火力压制、消灭敌人,这也是hong军士兵战损率非常低的重要原因。

    现在如果贸然北上,这支半近代化的火器部队就要沦落成为冷兵器部队了,那就只能拿着大刀长矛和别人肉搏了。

    中原地区一马平川,没有什么险峻的关隘是没错,不过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城池都修得比较高大坚固,想着前路上还有很多墙高城厚的魏国大城大郭要去攻打,刘厚怎么都不愿意让自己的部队白白被消耗在城墙下。

    如果光靠几条云梯,驱赶士兵像蚂蚁一样往上爬,被城墙上的守军用檑木滚石砸死一茬又一茬,最后用人命消耗掉城墙上的防守资源才能攻上城,那等杀到许昌,还不知道要牺牲多少条人命呢。

    自己的hong军那里经得起那样的消耗。刚杀死了三十万魏军他都心痛得要死,更不要说死的蜀军了。枉自己还经常说尽量少杀伤人命,为汉人保存多一点元气,转眼就命令人杀死三十万人,现在想起都感到很讽刺。

    按照刘厚的想法还是用大量的火器,将城墙轰塌,或者压制住城墙上的敌人,然后大部队从容入城这一招最好,这样的伤亡会降低到最少的限度。所以他打算先休整一段时间,等后勤物资补充完全再继续进兵。
正文 第二百三十九章 迁都
    第二百三十九章迁都

    司马懿见刘厚不同意马上出兵继续北伐,不由得着急了起来,数次找刘厚痛陈马上出兵的必要性。△,。。他认为,现在魏军新败,兵将胆丧,士气低落,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时机。关键是,如果时间拖久了,魏国朝廷肯定要迁都的,到时候曹丕逃到关中去,依靠关隘据守不出,那要收拾他们就要大费周章了。

    听了司马懿的话,刘厚犹豫不决,他虽然知道司马懿说得不错,时间长了曹丕肯定会逃之夭夭,可是让他拿士兵的生命去换这个战机,他老大不乐意。他总觉得,有了火器,这个年代什么城池什么关隘都不成问题,就算曹丕逃到天涯海角也没问题,三国时代,最贵重的还是人命,珍惜人命比什么都重要。

    司马懿苦劝无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