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大船遮挡了视线,后面还有多少船根本看不清,具体数量也无从估计。

    船只有大有小,大的有比荆州号还大的楼船,一共有三艘,远远看到船首挂着的旗号分别是“长安”、“飞云”、“盖海”,应该就是这三艘楼船的名字。刘厚数了一下,不由得暗暗咂舌,这种楼船竟然有5层楼,这么高的船即使是后世他也只在电视上见过。

    刘厚不知道的是,“长安”号正是孙权的座驾,如果是熟悉东吴军事的郭攸之在场,看到“长安”号就可以确定是孙权亲征了。这些楼船每层楼上都建有防御性的女墙,第一层女墙上还有剑孔、矛孔等,既可远攻,又可近防,还设有礌石、铁刺等防御性武器,不愧为一座战争堡垒。

    由于距离很远,小的船看起来和后世那种撑竹竿的渔船大小差不多,船型狭长,外表蒙着牛皮,估计就是郭攸之说的艨艟。若走近看的话,这种船其实也不小,足有5丈长(11。5米)。

    刘厚想看清楚更多的细节,可惜距离还是太远,这个时候他前所未有的渴望有个望远镜。暗暗下决心,回去一定叫人收集水晶先磨几块镜片做个出来玩玩先。

    东吴船队似乎对前面溜走的一艘船毫不在意,那怕这只船样子有点怪异,速度有点快。看他们行驶的目的地就是荆州码头,明显就是想在荆州码头登陆,然后包围荆州城。

    站在刘厚旁边的是副舰长李球,乃益州别驾从事李恢的侄子,二十多岁,其人颇有眼光谋略。前几年西蜀各位大人物纷纷往“工业部”的学院、研究院塞人时,李恢将自己的儿子李遗(wei)和侄子李球也塞了进去。

    这个李球是个好学之人,短时间内就学了不少数理化知识,对“大汉龙腾学院”传授的各种科学知识也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后来他引起了刘厚的兴趣,刘厚通过和他接触,惊讶地发现他对军略也很熟悉,甚至对水战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由于有李恢这位叔叔,李球自然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李恢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是很重视的,不但请先生教育他们传统的国学,还教授他们行军布阵的知识。因此,李球和李遗都是能带兵上阵的干才。

    再后来,荆州号建成,组建水军时,刘厚自任舰长,考虑再三最后选了李球出来出任副舰长。刘厚只是挂个名而已,事实上平时水军的管理、训练什么的统统归李球管。

    李球也做得很好,接手之后学习了很多水战的知识,而用火炮进行水战是全所未有的战斗方式,除了刘厚时不时提点一下他之外,没有师傅可以教他,他就自己去摸索。

    通过大量的实战演习,他现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火器水战经验,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炮舰舰长。

    “准备炮击。”刘厚对身旁的李球道。

    “诺!”李球应道。随后,他转身对自己身边的通讯兵道:“命令左舷第一、第二、第三炮组、船头、船尾炮组做好炮击准备。”

    “诺!”通讯兵应诺后,小跑到后面一堆铜管前,对着相应的铜管说出命令。在舰长室这个区域,密密麻麻开口着不下20个空心的铜管,每个管口边上贴着纸条,写着船里各个主要部位的名称。

    例如:左舷第一第一炮组、瞭望塔、动力机舱、主桅杆等等。舰长可以对着这些铜管口发布命令,这些铜管一直通到相应的地方,在那边也有专门的通讯兵负责聆听命令。

    通过这样的方式,舰长可以非常快捷地将命令传达到船体的各个部位,传达效率直追无线电。当然,船体各个部位发生什么事情需要汇报给舰长的,也可以通过这些管道说出来,第一时间就能让舰长知道,为舰长的决策争取时间。

    左舷正是对着东吴水军的那一侧,只见三层楼上各自都有一排的窗户被打开,露出三排黑洞洞的炮口。炮兵们忙着给这些大炮灌火药、上炮弹、压实。不一会而,三排火炮全部完成弹药装载,传令兵通过铜管将情况反映到舰长室。

    刘厚听着传令兵的报告:“第二炮组完成装弹。”、“第一炮组完成装弹”、“第三炮组完成装弹……”刘厚眯着眼向远处东吴舰队看着,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这时候,负责在铜管旁边聆听的传令兵又跑来一个,报告道:“瞭望塔报告,东吴前锋船队,距离400丈(约920米)。”

    在主桅杆上方,有一个像鸟巢一样的藤筐,有两位眼力超好的观察员在上面观察敌情,并通过铜管不断将观察到的情况反映到舰长室。

    刘厚依然不为所动,“350丈。”又有传令兵报告。

    “300丈(约690米)。”在传令兵报出这个数字时,刘厚终于下达命令了:“命令所有炮组散射,三轮打击,目标“长安号”,距离290丈。”

    命令马上被传达到各个炮组。每门火炮的炮兵都在紧张地摇动摇杆,标定诸元,瞄准目标。这些火炮的被固定在炮架上,可以通过两个摇杆将炮口左右摆动或者上下摆动,从而对目标进行瞄准。

    不一会儿,各炮组陆续报告已经完成诸元标定,刘厚命令各炮组开始轮番射击。荆州号上每侧船舷有3排装弹量12公斤的火炮,每排15门,一共45门,加上船头和船尾两门装弹量达到18公斤的超级大炮,火力非常惊人。

    命令刚下达,就听到“轰、轰、轰……”接二连三的轰鸣声,只见左侧船舷一个一个黑色的烟圈冒起,然后一个个大黑丸向东吴船队飞去,同时震得船身剧烈晃动个不停。

    之所以让大炮散射而不是齐射,就是怕这么多大威力大炮齐射时,后座力太大了,导致船体侧倾幅度太大,容易引起船的侧翻。毕竟平底船抗侧翻能力远比不上尖底船,刘厚不得不防这一点。

    这些原理刘厚早就通过左慈灌输给李球,李球也针对这点在平时做过很多训练,所以,说是散射,其实所有的炮弹也在大约1分钟的时间内全部射完,和齐射的效果也差不多,但是却能有效地分散后坐力。

    “命中‘长安号’楼船一颗,命中中型船只3艘,命中小型船只5艘。”听着瞭望塔报来的数据,刘厚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47颗弹丸,真正命中预定目标的只有一颗,命中率低得都不好意思算了。虽然也命中了几艘其他船只,那不过是因为东吴的船太多太密集,自己数量众多的炮弹好运气命中副车而已,这当中讲究的是运气而不是技术。而刘厚最不喜欢依赖运气,最喜欢依赖的是技术。

    “‘长安号’未破船底,3艘中型船只状态未知,5艘小型船只有下沉迹象。”接着,瞭望塔又报告。

    “长安号”有5层楼,炮弹由上层一路砸下去,先破开一层天花板,再破开一层地板,再破下一层地板依次类推,即使是12公斤重的实心弹,飞行了600多米远,动能也不足以连续破开6、7层木板,何况用来做船底的木板还是加厚再加厚的。

    所以,这次“长安号”的中炮,只是引起了船上一通的骚乱,随着各级军官的弹压,很快就平静下来。倒是如艨艟斗舰这类的小型船只,在12公斤实心弹面前,单薄得和纸差不多,一炮就能将船底砸出了个窟窿,河水汨汨地涌进船舱,任凭船上的东吴将士怎么抢救也阻止不了船下沉的趋势。

    幸好这些倒霉的官兵们训练有素,水性极好,在确定船只无可挽救后好纷纷弃船,像丧家之犬一样游到就近的船上。因此,这轮炮击造成的伤亡寥寥可数。

    说话间,所有炮组已经完成复装弹药,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散射。东吴船队还没从刚才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就惊恐地听到西边那只怪船上又传来“轰隆隆”的声响,抬头一看,果然又是一堆黑色圆球飞过来。很多东吴兵都被吓得大声嚷嚷着在甲板上东奔西走,远处看上去就像一群无头苍蝇在乱转。

    这一轮炮击效果好了一点,“长安号”中了两弹,其他中型和小型船只中弹数量和刚才差不多。

    每轮炮击之间只相隔不到一分钟时间,就在上一轮炮击带给东吴船队的混乱还没结束时,东吴人绝望地发现,天空中又飞来一堆小黑点,原来以为是鸟群,很快就变成大圆球。随后这些黑色的大圆球纷纷掉落到水里,溅起了老高的水花。少数打到船上的黑色大圆球则给船造成巨大的破坏。

    小船不用说了,会被直接砸穿船底,河水汹涌而进,船只顷刻间就要沉没。大、中型船只也会被连续破开几层甲板,运气好的,铁球从顶层依次砸下来还不至于砸穿船底,运气差的,从船的侧面砸进船里,铁球的入点离船底很近,同样会将船底砸出个大窟窿。
第二十一章 单船出战
    上回说到,郭攸之追问刘厚谁是欧阳锋,刘厚不得与,只好解释道:

    “呃,这个,这个欧阳锋嘛,是左师傅认识的一位武林高手,他武功极高,可以说是天下第一高手,更恐怖的是,他善使毒药。又一次,他毒杀一条鲨鱼,毒药可以将鱼身转化成新的毒药,其他鲨鱼吃了死的鲨鱼后又中毒变成新的毒药,如此循环下去,结果将海里所有的鲨鱼全部毒死。

    还有一次,他毒死了一只乌鸦,结果乌鸦同样变成了毒药,其他乌鸦吃了这只死乌鸦后,也中了毒变成新的毒药,结果把附近所有乌鸦都毒死了。”

    费祎和郭攸之听后,不由得毛骨悚然,天下竟有此等奇人!真是闻所未闻,左仙翁果然非等闲之辈,竟认识此等奇人异士。

    “不知左仙翁可否请得此人出山辅助小公子,如能得此人相助,小公子无异于如虎添翼,到时候要对付东吴和曹贼就更容易了。”郭攸之听到刘厚说得那么详细,根本没有怀疑这个人物是否是个虚构的人物,他马上想到关键处,即刻建言道。

    刘厚撇撇嘴,心想,要是当世真有欧阳锋这个老毒物,我肯定第一时间有多远躲多远了,还请他来帮忙,嫌自己命太长吗?

    “请不了,这个人恃才傲物,根本不可能受任何人的管束。而且这个人心肠歹毒,一不小心就会被他背叛、反噬。所以见到这个人只能有多远躲多远,而不能想着和他亲近,更不可能让他为谁效力。”刘厚连忙推托道。

    “喔,那着实可惜了。”郭攸之道。

    “算了,不要扯远话题了,赶紧想对策了。”刘厚道。

    费祎和郭攸之互相对望了一眼,最后由郭攸之道:

    “其实我们过来找世子的路上已经商议过。”

    “喔,你们已经有对策啦?太好了,快快道来。”刘厚开心地道。

    “请世子将守御的大权交给我,我必为世子守好这座城池,攸之誓与荆州城共存亡。”

    “没问题,我这就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你,你全权负责这次防守任务。嗯,不过你是不是先将你的计划跟我说一下,好让我心里有数。”刘厚显然没明白郭攸之的弦外之音,很兴奋地答应将指挥权交给他。

    “请世子与文伟先行一步,马上坐‘荆州号’回返益州。”郭攸之继续道。

    “呃,什么?什么意思?”刘厚一时反应不过来,刚才还兴冲冲地想着怎么守城,怎么给东吴来犯之敌一次沉重的打击,怎么转眼郭攸之就让他和费祎回去了呢?自己才来没几天,还没玩够呢,况且,自己来荆州的目的不就是力保荆州不失,救回关公的小命吗?现在荆州面临大军来伐,自己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请世子和文伟先回益州,攸之愿留下与城池共存亡。”郭攸之又说了一遍。

    这次刘厚算是明白他的意思了,肯定是郭攸之和费祎商量过,认为这一次荆州城的危险系数太大了,被攻破城池的可能性太大,自己留在荆州城太危险,所以想先送走自己,再由比较擅长军事的郭攸之留守城池,擅内政的费祎则陪同刘厚回成都。

    “哈哈哈哈……你让我走?你不是开玩笑吧,为了救援荆州城和我关二叔,我准备了多年,你让我就这样撒手不管?”刘厚一时气结,被郭攸之气笑了。

    “世子,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东吴10万大军来攻,到时候兵凶战危,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世子一身系于西蜀千万百姓的安危,怎么可以如此意气用事。况且,东吴倾巢来袭,非区区几千人可以抵挡,还请世子尽快搬来救兵,早日解荆州之围。”费祎也劝道。

    “搬救兵你去行了,何须我亲自出马。还有,你们千万不要小看我这五千hong军,他们人数虽少,但是装备精良,已经是全火器部队,对付10万冷兵器的东吴兵,未必没有机会守得住。你们对火器部队都不熟悉,指挥不当很容易发挥不出来他们的威力,所以守城还得我来。”刘厚道。

    郭攸之虽然熟读兵书,精通兵法,但是他刚从刘备那边过来,虽然也听说过火枪火炮和霹雳雷,不过由于刘厚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一直将这些压箱底的东西深深地隐藏起来,所以他对火器部队的了解只浮于表面,对于怎么指挥一只全火器部队作战完全抓瞎。

    费祎一直跟在刘厚身边,对火器部队的了解比郭攸之多得多,但是他一直是负责内政方面的工作,对军队的事情了解也不算深。他虽然见过各种火器的威力,但是他毕竟是文官,对于怎么指挥军队作战也是半桶水的水平。

    “两位先生可能不知道我这支hong军的战斗力,只要有充足的弹药,这5千人抵挡10万东吴兵并不是什么问题。现在关键是他们之前来得匆忙,并没有携带太多的弹药。不过携带大量弹药和大炮的船只也就是这一两天内就可以到达了。”刘厚道。

    如果弹药充足,刘厚还真不怎么怕这10万人,有高高的城墙阻隔,他的火枪兵只需要居高临下在上面打靶而已,还不是来多少杀多少。10万人,不过平均每人打死20人而已,古代攻城,往往一攻就是数天数十天,这样平均下来,一天需要打死的人也没多少。

    如果再考虑士气的因素,伤亡达到一定的数量,东吴军士气就会低落,孙权就不得不退兵。这样再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天射杀一个人就已经差不多了。

    这有多难?让这些训练有素的火枪兵在一览无遗的开阔地对着密集阵营的东吴兵打靶,射击成绩再差,每开10枪总能中一枪吧。一天下来轻轻松松开他100枪又能打中多少人?前提是,他们有足够的弹药和足够的备用枪管可以及时更换。

    当然,现实的战争不是即时战略游戏,不是靠数字推演就能推算出结果的,战场上永远会出现各种的意外,导致各种不可预料的结果。还因各种谋略、天气、心理、粮食、士气等等数都数不清的因素,甚至一些你想象都想象不到的原因出现一些戏剧性的结果。

    “只是恐怕东吴人不会给我们这一、两天的时间。”郭攸之道。

    “这样吧,我还是上到荆州号上去,上面有90多门大炮,火药也充足,我看能不能去威吓一下东吴的船队,迟滞一下他们的攻势,争取足够的时间,让后面的运输船队尽快将大炮和弹药送抵荆州城。”

    郭攸之和费祎刚开始听到刘厚说要上荆州号心里都是一松,后来听刘厚的意思是去阻击东吴舰队不由得又一紧。

    “不可!”费祎与郭攸之异口同声道。两人对望了一眼,取得默契,由郭攸之开口道:

    “世子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对方有上千艘大小战舰,我方只有一艘荆州号,正所谓,正所谓……”

    “正所谓螳臂挡车、蚍蜉撼大树是吗?”刘厚帮他将不好意思说的话说了出来。不过郭攸之不敢承认,只好叉开话题:

    “东吴不但有比荆州号更大更结实的楼船,还有速度奇快的艨艟斗舰,一旦给他们突击到身前,放火烧船,后果不堪设想。当年赤壁之战中,周瑜便以艨艟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了柴草、火油,点火后突入曹军船阵,一举烧毁了曹军舰队。世子不可不防东吴人故技重施。”郭攸之继续劝道。

    “呵呵,郭先生大可放心,你来时也坐过荆州号,知道荆州号的速度不会比这些艨艟斗舰差,再说了,我们有火枪和火炮,区区艨艟斗舰是靠不了身的。”刘厚道

    “世子切不可以掉与轻心,东吴的艨艟,外表覆以牛皮,起到防火的作用,每层船舱四面皆开有弩窗矛孔可作攻击各方向敌人之用。

    而斗舰,船舷上有女墙,墙下船舷开棹孔,甲板上有棚,棚上又有女墙,布有重兵躲于女墙后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