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不可能尽数获得金银币兑价变化之利,不过数百万银元还是可以筹集到的。”朱济世掰着手指头给德川家庆算了笔账。“在采取国际标准的金银比价之后,光是幕府所掌握的金矿每年所产的十几万两黄金所铸金币的价值就相当于三百四十万到三百五十万银元……即使扣除汇丰行发行货币的利润和成本,幕府也能得到相当于三百万银元的收入!如果再算上白银铸币的所得和汇丰行上缴的铸币税,幕府每年便能从发行货币上获得至少四百五十万元(扣除开采金银的成本)的纯收入,比现在多出一倍都不止啊!”

四百五十万元!!!

德川家庆很有一种被幸福砸中脑袋的感觉。这些年幕府从铸币中的收益可从来没有超过160万两,顶天就是200多万银元吧?这个朱济世还真是德川家的福星啊!

当然,朱济世的汇丰行也不会做赔本买卖的,德川家能获利450万,汇丰行的铸币量肯定超过500万,即使只有一成的铸币收益,也能获利50万……这还只是新铸货币的收入,而且不包括铜元。如果要将目前在日本国内流通的金银币全部改铸成统一规格统一纯度的机铸金银币,汇丰行每年获利100万元是毫无困难的。

而且,通过替德川家发行货币,汇丰行毫无疑问就成为了日本国的中央银行,也是最强大最有信誉的商业银行了,其中的利益有多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德川幕府得到了这450万银元的收益会怎么花?还不是要拿去搞先军政治的?这样一来,朱济世又能向幕府销售武器,从中再获利一回。而且幕府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之后,对外可以抵御英美的入侵,对内可以压制强藩倒幕。明治维新什么的,大概是不会在这个时空出现了。

……

朱济世和德川家庆共乘的马车缓缓驶进了江户城下町的街道,这是一条直通江户城的大道,所以比较宽阔。街道两旁都是低矮的两层房屋,沿街一面都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非常繁华。

大概是因为传说中的“明国圣人皇爷”到来,街道两旁都挤满了欢迎的人群,一律拜服在地动也不动一下,所以朱济世看到的是无数个背部。德川家的足轻拿着长枪在街道两旁维持秩序,都是古人的打扮,和德川家康那会儿没有什么两样。护卫在马车两边的就是“赤母衣众”和“黑母衣众”,这些人都是旗本身份,是将军的亲卫骑兵。穿着打扮极有意思,背后有一个大的离谱的“背包”,就是所谓的“母衣”,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看上去就像是背着个大包袱一样,非常搞笑。

将目光从搞笑的母衣众身上收回,朱济世接着忽悠德川家庆道:“将军阁下,相信您已经看过在下所著的《先军开国论》了吧?”

“已经拜读过了,极为佩服。”德川家庆说的是真心话。

朱济世微笑着点点头,道:“那您对日本是否应该开国的问题,相比有些想法了吧?”

将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开国是大势所趋。日本国上下其实早有共识,之前还死守着闭关锁国的祖制,其实是担心开国之后遭到西洋列强的侵略。现在有了朱济世出版的那些介绍西洋各国虚实的书籍,还有《先军开国论》这个理论做指导。日本国上下都知道应该先强军,再安内,最后开国了。

而且,日本人还意识到,锁国是用来防敌,而非防友,更非捆住自己的手脚。

“明公阁下,济世行、汇丰行、南洋行、兰芳行等四大洋行在江户设立商馆和济世大学在江户开设医院之事,幕府可以答应。不过商馆当中,不能有西洋人,只能有明人或日本人。”

家庆将军斟酌一下,又道:“另外,汇丰行还可以在大阪、京都、长崎三地开设专营钱币和借贷、汇兑的商馆。”

允许汇丰行在大阪、京都、长崎开设分行绝对是极大的优待。因为现在只有清国和荷兰商人能够在长崎出岛同日本进行贸易,根本不允许进入日本其余地区。

“不过汇丰行必须让负责金座的后藤家和负责银座的大黑常家成为代理人。”家庆将军又道,“另外,未经幕府允许,汇丰行不得在日本经营钱币和借贷、汇兑以外的生意,不得向幕府和亲藩之外藩或藩主、藩臣,还有朝廷和公卿发放贷款。”

如果说满清的主要精力是用来防汉人的,那么德川幕府的主要精力就是用来防备一票外样大名和京都的朝廷的。

“没有问题,汇丰行既然在日本经商,自然要遵守幕府的法令。”朱济世连声应允,接着又道:“另外,我的兰芳行希望能在江户湾内寻找一个合适地点建设一座商港,作为太平洋贸易航线的中转站,同时也作为输日军火的卸载地点。”

第223章 德川家的萝莉

朱济世懒洋洋地盘腿坐在榻榻米上面,仔细地打量着一个恭敬跪坐在对面的和服女孩,真的是个小女孩,最多就十三、四岁,粉嫩粉嫩的萝莉一只。不过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肌肤赛雪,五官细腻,两只大眼睛一闪一闪也在端详着我们的朱大皇爷,忽然还绽放出了少女的如花笑颜。

这个可爱的女孩子名叫德川明子,又名松姬,是水户藩主德川齐疆的妹妹。不过却不住在水户城,而是同几个姐妹一起住在江户的水户藩邸之内。今天下午,她和几个姐妹忽然被父亲德川齐昭一一唤到一间和室,拜见从香港过来的“明国圣人”朱济世大叔。

唉,真的是大叔了!朱济世来到这个时空已经有五年了——五年时间居然还没有推翻满清恢复大明,真是愧对列祖列宗了——加上他前世的年纪,转眼就是奔三的人了,还是两个儿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也很快便要出生,不是大叔还能是什么?

朱济世在心里面感慨了一番后,又把心思转到眼前的萝莉身上。虽然丰胸肥臀的欧罗巴美女是朱济世的最爱,不过水灵灵的日本小萝莉他也是喜欢的。既然在享受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又何妨换换口味呢?

而且这也是为了明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为朱家和德川家的同盟关系。我们的朱大皇爷这回必须要在一堆日本萝莉当中选择一个带回香港的!

这是今天在江户城内参加午宴的时候,德川家庆提出结盟的条件。这位将军大人认为,朱济世属下的四大行在日本拥有“特权”之事肯定招来效仿者——英法美等国一定会援引此例要求日本开国。而且日本国内对德川家族不满的强藩,也肯定会以“违反祖制”口实对幕府进行声讨。为了让各方面都无话可说,德川家族和朱明皇族之间,必须要有那么一点特殊关系!

比如联姻……又回到婚床政治的故事上来了,真是太让人汗颜了。我们的朱大皇爷原来是走后宫救国路线的。可是这个日本特色的权力游戏就偏偏喜欢搞婚床政治的。

德川家庆的话是这么说的:“如果明公阁下迎娶德川家的女儿为妃,那么身为德川家的女婿……按照日本的说法就是‘一门众’了,拥有一点商业上的特权是天经地义的。至于在江户湾里建设港口的事情更不是问题,你看中哪块土地,我便将那里作为嫁妆即可,这也是日本通行的惯例。”

纳一个德川家的女儿为妃,便可以获得在日本经营商业的特权,还能捞到一小块“领地”用于修建港口。这买卖,怎么说都不算亏本吧?而且眼前这位明子小萝莉还是颇讨人喜欢的……

看着盈盈十三四的萝莉朝自己绽放出甜美的笑容,朱济世便觉得自己同这个小萝莉是极有缘分的。话说这个时代的日本成年女性真的没法看,都是秃眉毛、黑牙齿,面孔上涂的粉至少有一寸厚,脸颊两侧还画着两个红太阳。刚才在江户城里面吃饭时见到的那些“奥女中”全都是这个德行,被这么一帮女妖怪包围着,想想这个德川家庆还真是够可怜的。

以后这个德川明子可不能打扮成那副鬼样,最多花点淡妆,不过她穿和服的模样倒是挺讨人喜欢的,以后让她天天在家里这么穿,最好是真空穿和服!对了,听朱简煜说,这日本人在房帷之术上是极有创意的,特别是日本女子极为柔媚,而且又放得开,什么玩法都能接受,只要男人喜欢,也不知道眼前这个小萝莉是不是这样的?

心里所想,眼神就忍不住变得邪恶起来。小萝莉看着眼前这位大圣人好色的模样,脸儿顿时涨得通红,低下脑袋不敢再看朱大圣人了。

“明公阁下,您对小女明子还满意吧?”

说话的是水户藩的太上藩主德川齐昭,明子是他的六女。齐昭也是极有学问之人,水户学派又以朱子学为核心,因而他是能说一点中文的。

对于联姻朱明的事情,在朱济世抵达日本之前,德川家庆就找他谈过。朱济世早晚都是中华之君。而且中华在驱除夷狄之后,必然会恢复往昔的地位,重新称霸东亚,德川家只能与之为友,不可与之为敌。因而最好在朱济世还没有当上大明皇帝的时候,就同他建立婚姻关系,如此德川家的天下就安如泰山了。

可是家庆的女儿们都早夭,无人可以用来同朱明联姻,因而只能收养水户德川家的女儿了。

“明子小姐我是非常喜欢的,如果能将她带回中国,我一定会将她视为明珠。”

“那就太好了。”德川齐昭也恭恭敬敬朝朱济世行了一礼,起身领着他的女儿离开这间大屋子了。

“明公,您和德川家联姻之后,是不是可以在日本招募一些骑兵?”

德川齐昭父女刚刚离去,同样盘腿坐在朱济世身后的左宗棠便低声提议道:“那些背个大包袱的日本骑兵看上都挺精悍的,如果能招募上三五百,打广东就更有把握了。”

现在朱济世已经有了大屿山和澎湖两个靠近大陆的岛屿作为练兵基地。鸭脷洲一期的600名学员再有几个月也将完成学业,就算留下几十人担任教官。剩下的500多名军官也能勉强支撑起两三万人的大军。想在眼下的两广福建再招募一万多苦大仇深的汉人壮勇之士是毫无困难的,由于满清朝廷变本加厉地搜刮压迫,两广福建现在是人心思乱,非常有利于造反。但是容易招募的是步兵,骑兵却不大容易招募到。因为两广福建没有什么人会骑马,这优秀的骑兵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训练出来的。

所以缺乏骑兵已经成了济世军战斗力的一个短板,因而左宗棠才会提出在日本招募骑兵。这事儿似乎也顺理成章,朱济世都是德川家的女婿了,让德川家出个几百骑兵有什么难度?顶多出点银钱便是。

可朱济世却摆了摆手,低声道:“军师,你大概不了解日本……日本人表面看起来温文知礼,内心却狡诈凶残,而且悍不畏死!这个民族其实是恶狼!只是被德川家族圈养了几百年,所以看着才像是狗。我现在之所以要支持德川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继续把狼当狗养,再养个十年二十年,就什么都解决了。所以不要在日本募兵,更不要把日本兵带出日本列岛,一旦让狼尝到了血腥味,它们就不会再变回狗了!”

左宗棠愣了愣,对于日本民族,他还真的没有啥概念。对于朱济世支持德川幕府的行为,他只以为是想获得一个太平洋贸易的中转站,根本没想过其他。

“明公,您是想在恢复大明之后,将日本变成大明藩属吗?”

把日本变成藩属?朱济世缓缓摇头,这个问题……他也没有想过。日本不是朝鲜,这个国家一直孤悬海外,虽然是大中华文化圈的边缘成员,但自隋唐以来便没有再向中原王朝真正称过臣。把日本变成藩属是不大可能的,而且朱济世也不想搞一大堆没有什么用处的藩属国来浪费中国有限的财力。

“日本不会成为藩属的,现在肯定是平等相交,将来……”朱济世摇了摇头。

吞并吗?很麻烦,三四千万日本人不大好收拾。殖民地?这么几个破岛有啥好殖民的?有这个闲工夫还是想想怎么把夏威夷搞到手,然后在北美洲圈块地比较实在一点。

第224章 人才的竞争

山之手(地名)的水户藩邸,院子外一排高大的日本枫树上,夏蝉儿正吱吱呀呀叫个不停。

七月的阳光,透过敞开的窗户,照射进了一间铺满榻榻米的和室当中,屋子里面坐着几个人,却都是青布斜领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都是明朝儒生的打扮。

之所以穿成这样,是为了向日本人显示朱明所代表的中华正朔,在日本的这些天,朱济世就没有再穿过西式服装。

“明公请看,这个地方叫做‘横滨’,是江户城西南的一个小渔村,德川宗家的领地,算上周围的几个村子,名义上的石高大约有三千三百石。”未来朱系四大洋行驻日本的总管朱默,指着一幅地图说道,“都是明子小姐的嫁妆。虽然石高有限,不过地盘却不小,有好几万亩的样子,大多是海滩,用来修建港口是非常合适的,另外还可以修建一个町,就是城镇的意思,那里将来会非常繁荣的。”

很快就要成为德川家姑爷,被普通日本人称为“朱圣人”的朱济世,盘腿坐在榻榻米上面,看着地图,极认真地点了点头,心里却在琢磨着:明子小萝莉的脸蛋、皮肤都没话说,就是矮了一些,还不到一米五,不知道还能不能长高?而且还是张娃娃脸,怎么看着都像个小女孩,这就成了自己的姬妾?真是太邪恶了!

心里面想着邪恶的事情,面孔上却还是一本正经的。朱默所说的“横滨”,他在一百多年后就听说过,那是日本最大的商港,于是便满意的点点头,“横滨港,很不错的,少言,这个横滨奉行就由你来做吧。”

“明公,横滨奉行我可做不了。”朱默忙摆摆手笑道,“因为这横滨虽然是明子小姐的陪嫁,但不会转给明公,还是要留在明子小姐名下,将来由明子小姐的孩子继承。而且德川家族还为明子小姐准备了八十八个陪臣,大多文武兼备,非常能干,奉行一职该从他们当中选择。”

所谓“陪臣”就是跟着德川明子一起到朱家,给朱济世当家臣的意思。眼下日本的武士爆多,德川家也想尽办法安排,所以一下就发给朱济世八十八个——大概是知道朱济世有钱,让他帮着养一点。这些人大多是下级武士或是旗本家的末子,不过却都精通剑术,还受过良好的“国学”和“兰学”教育——江户时代的日本武士阶层非常重视教育,各藩都开办有教育武士的藩学,培养出大批“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有志之士,而且大多文武兼备。

因为武士本身就是军人,所以他们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军事教育,学的东西虽然过时,但是军人素质的养成却是极好的,大多还有相当不错的文字和算学功底,不少人还有一定的西学知识,很容易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军官或是士兵。

的确比只会写八股文章的中国儒生和只会“卖艺”的中国武官强太多了!

历史上的日本,能够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新兴列强,人才济济便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想要阻止日本崛起,最好的办法不是除掉几个所谓的“英杰”,这几个“英杰”背后还有无数个候补,根本砍不完!只有尽可能维持德川幕府,延长日本的锁国政策。

同样的,历史上中国在清末的衰弱,其实是八股取士造成的儒家教育体制的失败!实际上,宋朝和明朝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儒家教育的失败。想要使中华真正振兴起来,还得从改革儒学,使之同西式教育和近代军事教育相结合入手——未来大明帝国的军官当然是要“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儒学教育绝对必要。毕竟朱济世是要当皇帝,不是要当总书记的。如果手下军官们不被儒家的忠君思想洗一下脑,而是信奉了马克思主义,全都造反精神十足,我们朱大皇帝还睡得安稳吗?

“明公,明子小姐的八十八个陪臣我都一一同他们见过面了,的确都文武兼备,其中有几个真是可大用之材。”左宗棠摇着纸扇子建议道,“应该让他们为我所用。”

朱济世苦苦一笑,国际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有几个人才可用?晚清的区区几个名臣能同那么一大堆维新英杰相比吗?就是自己麾下的那堆文武,又有几个能比得上朱简煜和西乡隆永(朱大皇爷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位爷就是日本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

“都有些什么人啊?”朱济世做出一副感兴趣的模样。这六十八个陪臣他是一个都没有见过,这几天他的应酬多的要死。不仅德川家的人要和他见面,就连居住在江户的各个藩的藩主都蜂拥着来拜访。

左宗棠想了想,就给朱济世推荐了个人才,他道:“有一位名叫胜义舟的人就很不错,不仅精通儒学和禅学,对西学和西方军学也十分精通,还在江户城外开设了一个锻造铺,会自己设计制造洋枪!虽然不如贝色麦枪,但比起褐贝斯枪是丝毫不差的。”

“唔,可以把他安排到兰芳去和贝色麦学习些时日,将来可以去管理兵工厂。”朱济世斟酌着道。现在他手下的武将并不缺,文官可以延揽些儒生先凑合着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