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6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济世瞅着自己的这群各怀心思的儿子和干儿子(德川家幸和郑隆算是朱济世的义子),微微一笑,又道:“大中华帝国不是大明一家的,而是大中华诸国共同的,大家应该一起出力维护,而不是事事仰望大明。”

对于朱国雄抓住海军,而推卸陆上防御责任的做法,朱济世是非常满意的。这才是聪明人!称霸世界是利益但同时也是包袱,大明如果把所有的包袱都背在身上,而让其余四华诸夏搭顺风车发展实力,早晚会被它们中的一个取而代之的。

顿了一下之后,朱济世又对诸王道:“想必皇帝已经和你们讨论过《大中华共同防御防御条约》的事情了。”

“已经讨论过了。”“讨论过了。”“都已经议过了。”

朱国杰、朱亨和朱国轩带着诸王一阵点头。这个《大中华共同防御防御条约》是用来规定大中华诸国各自需要承担的军事国防义务的。条约将大中华诸国分成三个类别。

第一是前线国家,如东华、北华、西华、新日本和东辉,这些国家都是位于防御或进攻的前线。因而有义务保持相应的陆上兵力和动员体制,遇到战争和冲突,他们自然要打头阵了!

第二是后方国家,如果南华、日本、朝鲜、暹罗、吕宋、琉球等国。他们的周围已经不存在敌对国家,理论上已经不需要维持常备陆军了——当然,南华和吕宋、琉球等国还面对着内部治安战的问题,想要成为真正的后方国家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也是早晚的事情。而后方国家并不等于可以免费享受大中华帝国给予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义务是保持一支数量有限的精锐陆军,走精兵路线,一旦前线国家发生战争,他们的陆军就必须要立即增援!另外,后方国家还需要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担一部分前线国家的军费开支。

第三当然就是大明帝国这个核心国家了。大明周边基本上也没有敌对国家了。但是大明还是必须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和一支可以称霸世界的海军。并且有义务在前线国家遭遇战争时给予有力的支援——包括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支援。但是不需要在和平时期分担前线国家的军费。

第1479章 好一个大中华(下)

“朕觉得,这个《大中华共同防御条约》的大原则都是好的,现在需要讨论的只是具体之细节。”

朱济世环目一扫殿中诸王,说出了一锤定音的话。关于这份条约的主要争议,也就到此为止了!今后大中华各国都必须依据条约的规定维持相应的武力,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出兵作战。诸王当然没有谁敢站出来提出异议。

见没有人反对,朱济世便接下去说道:“对于不遵守《大中华共同防御条约》华夏诸国,朕觉得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朕的意见是,将由大中华帝国议会所选举出的大中华委员会负责监督诸国履行条约。凡是未能达到要求者,大中华委员会有权扣发该国在大中华关税同盟中应该享有的关税分配金以示薄惩。”

提到“关税分配金”就不得不提一下《大中华关税同盟条约》了。这是关系到“大中华四原则”之一的重要条约。根据这项条约,大中华诸国之间的贸易不仅将是自由和零关税的,而且诸国的海关也将统一管理,海关关税(包括物税,零关税并不等于零物税)将会根据大中华诸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的多寡进行分配。

一听到要扣发海关关税,在座就有几位国王把目光投向他们的大哥朱国杰了。在大中华诸王当中,现在能和朱济世稍稍讨价还价一下的,也只有朱国杰和朱胡安了。

“父皇,如今大中华诸国贫富不均,如东华、北华、东辉等国,【】是很难靠自身财力维持大军的。”

对于长子提出的问题,朱济世早就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国杰,朕自有安排。大中华帝国的存在,自然就是要让诸国团结互助的。后方国家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和贸易规模,向大中华委员会提供经费,然后再由大中华委员会向前线国家中确实有困难者提供资助。另外,今后大明的藩属各国也将成为大中华帝国共同的藩属,它们所缴纳的贡赋也会用于补贴前线诸国的军费。”

“父皇,这些都是远水,恐难解近渴。”朱国雄微微摇头。现在后方诸国只有日本、暹罗比较富庶,不过能够替前线诸国分担的军费也就是几千万华元,绝不会超过一个亿。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嘛!至于藩属国,西清和太平天国没有什么钱,印度又进不去,爪哇的开发还没有开始,波斯王国就算拿下来估计也没有太大利益。

“近渴可以通过发行国债解决。”朱济世明白朱国杰的意思,他是想让大明帝国拿钱出来补贴前线诸国。但是朱济世却不想这么做,因为东华、北华和西华的困难都是暂时的。这三国需要的不是长期的补贴,而是长期的融资和投资。

特别是东华、北华还有将要落入朱国杰之手的南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都将是大中华经济圈中的投资和移民的热土!国民人均收入大大超过大明本土是肯定的,这样的富国根本没有理由让大明补贴。现在的经济困难应该通过借贷解决,让将来富裕起来的东华、北华和南华国民慢慢偿还就是了。哪怕现在借个几百亿,将来还起来也不会太费劲儿的。

朱济世看到大殿中的国王大都面露难色,微微笑了笑,道:“经济上的事情朕可要比你们精通的多,东华、北华、南华,其实才是真正的富国,都是沃野万里,资源丰富,现在的困难只是因为人口太少。而大明不过是六亿穷人积少成多才看着比较富庶。只要东华、北华、南华的人口增长上了,很快会富的流油。如今不过是将来的富人在向当下的穷人借钱罢了!穷人肯借,富人还怕自己还不出?”

朱济世说得通透,殿下的诸王也都没有话好说。朱济世的这些儿子们都不是学帝王术长大的,而是学法律、学经济、学军事的专业人才,对社会和经济都是有所了解。当然知道大明的经济是怎么回事,东华在战前有多富有,粮食多的吃不完,土地多的分不完,每年从地下挖出来的黄金、白银、黄铜还有其它稀有金属就价值10亿华元!现在又拿下了辽阔无垠的北美中部大平原,以及五大湖区和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南部的煤铁资源。整个就是端着金饭碗在讨饭!

朱济世接着说:“为了加快北华、东华、南华这等资源丰富,土地辽阔,但是目前存在一定困难的大中华诸国的发展速度。朕才会提出发行统一的大中华货币和建立统一的大中华金融市场。尔等应该知道什么是金融市场吧?”

“就是投资融资的市场。”

“就是发行债券、股票的地方。”

很快就有人给出了答案。在座的诸王当中,还有人曾经在汇丰银行任过职,自然知道金融市场的价值——这是一个会变钱的市场!朱济世早年造反之所以那么容易,就是因为先利用汇丰银行掌控了整个东亚和南洋的金融,几亿几亿的银元往下砸!而满清和太平天国,拿个几百万出来都满头大汗,还凭什么和朱济世打仗?

而那个时候的朱济世,是根本没有几亿银元的身家,他是在用金融业“变”出来的钱把满清和太平天国砸垮的。而现在,同样可以用金融市场“变”钱出来发展大中华诸国的经济——对打赢了世界大战的大中华帝国发行的货币,就是理所当然的国际储备货币,完全可以像后世的美帝一样,用美联储和国际金融控制权制造或消灭货币!而这个金融市场,还有大中华银行的实际控制权的重要性,自然是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

朱济世扭头看了一眼大明皇帝朱国雄,“雄儿,关于大中华银行和统一金融市场,你有什么想法?”

朱国雄微微一笑,“大中华银行自然应该由大明银行合并东华银行和新日本银行后组成的。东华银行和新日本银行的股份,就由大明银行高价收购。东华银行的股份可折合成5亿华元,新日本银行的股份可折合成3亿华元。”

现在整个大中华经济圈内,除了由皇室基金控制的大明银行之外,只有大中华银行和新日本银行是有发钞权的,它们是东华和新日本的央行。用8亿华元买下这两家央行自然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而且这8亿华元不过是账面上的数字而已……

“家幸,3亿华元可够?”朱济世笑盈盈看着自己的干儿子德川家幸。

“够了,够了。”家幸哪里敢说半个不字?而且新日本土豪国有的是钱,根本不需要用央行变钱。

“东华那里,朕替他们允了。”朱济世笑着说。东华王现在还是朱胡安,他还在指挥北美的收尾之战,自然没有功夫到应天来开会了。不过朱济世还是有足够的权威代替东华做决定的。

“不过将来的大中华银行,还是应该由大中华诸国共管的。”朱济世顿了下,又补充了一条。一架没有监管的印钞机可不是一架好印钞机!

“儿臣也是这个意思,大中华银行的董事和货币委员会委员应该由大中华诸国共同选举,大中华诸国根据各自的人口数量拥有相应的选举权。”

朱国雄连忙附和着,他顿了一下,又道,“儿臣还想组建一个为整个大中华圈服务的联合交易所,不仅负责债券、股票交易,还负责生胶、钢材、煤碳、棉花、羊毛、丝绸、粮食等商品的现货和期货交易。这个联合交易所就设在上海,就在原先上海联合交易所的基础上扩充而来。另外,还可以在东华的旧金山、新日本的东京、南华的南都(悉尼计划改名南都)、南洋的新加坡、西华的西京等地设立地区交易中心。”

“朕也是这么想的,”朱济世笑着点点头,“大中华银行的总部也设在上海吧。有了这个联合交易所,大中华诸国就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大中华诸国的私人或是官办企业,也能利用这个交易所融资。诸国的经济,将可以得到极大促进。”

朱济世说话的时候,大明宣武皇帝朱国雄则眯着眼睛,扫视殿中,满脸都是得意的笑容。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最发达的工业、最大的领土面积、最强大的海军都是大明的,现在又加上了五华诸夏的货币发行权和金融控制权,底牌多到如此程度,要是再坐不稳五华诸夏首领的宝座,那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笨蛋,根本不值得同情了!

朱济世这时已经说完了话,也意味深长地看了朱国雄一眼。到现在为止,这位大明宣武皇帝还算给出了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答卷。把最关键和利益最大的东西抓在手里是对的,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最强大的明帝国嘛!而最让朱济世满意的是,朱国雄并没有想方设法去削弱他的四个潜在竞争对手——东华、北华、南华和西华的削弱,其实就是大中华帝国的削弱,而大中华帝国的削弱,同样是大明帝国的削弱!大明要以其富强领导诸夏,而不是将自己的领导权建立在诸夏的贫弱之上。

第1480章 宣武皇帝的再保险

朱亨从大殿中出来,在殿前宽阔的广场中轻呼一口,浓白的雾气在初春寒冷的空中消磨不散。

诸王们一个个从朱亨身边经过,都很热络的和他招呼,还有人约他一起去喝酒。同性子有些孤僻的胡安不同,朱亨就是那种所有人都会喜欢他的人。不过这样的性格和形象,其实不是一个最高领导人应该具有的——人们只是喜欢他,而不是敬畏他,就像朱济世后宫的女人们对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的印象一样。到最后连一开始将她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罗香梅也和玛丽亚相处的非常愉快。

这个“床上政治家”只是一个好参谋和好伴侣,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因为她不大好斗。如果换成马蒂尔德拥有她的地位,罗香梅多半已经被赶下皇后宝座了!

这样的性格和比她母亲更加圆润的身段是朱亨成为北华国王的最大原因,同样也是让宣武皇帝朱国雄最担心的地方——北华在这位好人大王的领导下,早晚变成东华的跟屁虫!

“子恒弟,”朱国雄的声音忽然在朱亨身后响了起来,子恒是朱亨的字,不过很少有人这么叫,因为和朱亨亲近的人都习惯叫他的洋文名字亨利。“你什么时候动身回北华?”

“皇兄,”朱亨回过身,向独自一人走来的朱国雄躬身行礼,现在的大明不流行坐轿子,身为皇帝的朱国雄出远门都是坐车,在宫里就靠两只脚走路。“小弟打算去温泉宫拜别母妃后就回美洲去。”

“北华的情况现在怎么样?”朱国雄问,“破坏的不是很厉害吧?”

“北华本就荒凉,也没有什么好破坏的。”朱亨笑道,“而且北华也没有什么人口,小弟就是个光杆国王。”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口,而是没有多少华人。现在五华诸夏中,北华的面积是名列前茅的,仅次于大明。不过国力大概是最弱小的,根本不可能对东华构成什么威胁。

朱国雄慢悠悠地问:“子恒弟打算怎么发展国家?要不要朕安排十万大明的军人在北华退伍安置?”

将参战的大明官兵退伍安置在东华是一早就定好的计划,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北美中部和五大湖区的地盘。上百万青壮会按照部队原有的编制,以连、营、团、师为单位,填充进原先属于美国人的城市和村庄,成为那里的主人,接管那里的政权——各级军官都变成地方官员,士兵则变成农场主。同时他们还要负担起照顾在战争中失去丈夫和兄弟的上百万白人妇女的国际义务——如果她们还没有逃走的话!

呃,又要制造出很多混血儿了,真是让人讨厌!

不过按照大明陆军总参谋部的看法,育龄妇女是“民族的财富”,因为她们能够制造出民族的未来!如果不让大明的退伍军人去操这些白人妇女,那么当她们逃亡到美国东北部后,一定会有白人男子干同样的事情……

如果按照一个白人育龄妇女可以养大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半是男孩计算。一百万白人育龄妇女可以制造出一百五十万东华的混血男子,或是一百五十万美利坚的纯白人男子……在下一次战争,这些白人男子将会成为美利坚的战士!所以尽可能“夺取”北美白人的育龄妇女,也是一场关系到下一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因而,大明陆军总参谋部才会给北美军发布训令:尽一切可能将有生育能力的白人女子或将会有生育能力的白人女孩留在华军占领区。这份训令就是被后来的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历史学家称为“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强J训令”。

当然,这些历史学家并不知道大明陆军总参谋部的冷血参谋们其实还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处决所有占领区内的白人,不分年龄和性别……不过这样冷血的计划吓着了大部分陆军总参谋部里面的精英参谋,因而没有敢向上面提出。朱国雄和朱亨都不知道。

“多谢皇兄了。”朱亨恭敬地道。其实北美军司令部早就安排了类似的计划,将一部分明军官兵安排到加拿大。不过朱亨还是一幅感激的表情。

“北华开发的资金可够?”朱国雄在广场中踱起了步子,朱亨则在后面跟着。一样是混血儿,朱国雄却觉得朱亨顺眼多了——当然,朱亨的姐姐朱伊莎更顺眼!

“暂时是够的。”朱亨回答道。

钱的事情难不倒朱亨,他母亲给了一笔巨额北华开发基金,朱亨还用这笔钱购买了大明的兵工厂、钢铁厂和造船厂的股票以及战争债券,现在已经赚了不少,有20亿市值了!另外,他在大明金融界有不少关系,融资能力是很强的。而真正让他头疼的,还是如何吸引大明的移民去北华定居。

“有钱就好办事了,”朱国雄说着,与朱亨一起在广场里走着。“补贴船费,再多做些宣传,一年几十万人总有的……朕再让工商部派考察队去北华考察,如果能找到金矿、银矿就不愁没有人去了。”

要让北华将来有力量牵制东华,当然就要增强北华的国力。现在这两国力量相差太大了!如果计算上将会留在东华土地上的白人和“明军移民”,东华的人口估计在2200万到2300万之间(其中华人约1700万)。

而且,东华还拥有几乎无边无际的北美中部大平原和五大湖区的大平原,那里富庶的土地对中原地区少地无地农民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大明汉地这些年一直都在推行扶植富农的“百亩农庄计划”,土地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贫下中农真的很难得到土地。而东华王国手中,至少拥有10亿亩可供免费分配的肥沃土地——根据大中华“封闭”原则,这些土地只能分配给大中华诸国的人民,实际上就是大明的贫下中农。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000万甚至是2000万大明农民肯定会蜂拥而去。相比之下,北华虽然也有辽阔的土地,但是气候毕竟寒冷,基础设施也差,没有那么多的铁路、城市和可供大型船只通过的河流。对移民的吸引力肯定不如东华,补救的办法只能是大规模的建设和宣传。

“对了,北华首相的人选可定下了?”朱国雄想了想又问。

朱亨摇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