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5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杖铡

到了1841年11月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更是爆发大起义,被宗教狂热煽动起来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英国人的据点,发挥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战斗力,势不可当,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战至11月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的全部据点,后又击毙英国公使麦克诺顿,英军被迫撤退。英军残部及随行人员和家属1。6万人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跑回贾拉拉巴德,报告了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

之后,不甘心失败的英印当局又发动了第二次入侵,还在1842年9月重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不过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却因此更加高涨。英军唯恐再遭惨败,只得在10月20日撤回印度。这场历时三年半的英阿战争让英国人损失了将近四万人耗费了超过1500万英镑。

相比之下,同时期进行的鸦片战争,英国只损失了几百人(水土不服病死者居多),其中战死不过六十人……而现在,作为满清继承人的西清居然要出兵阿富汗!也难怪威尔·海明把这事儿当成笑话来看了。

“上将,中国人或许会拉拢阿富汗人和他们一起出兵印度河流域。”伊夫林·伍德有些担心地提醒。“历史上他们可不止一次入侵印度!”

威尔·海明一笑:“唔,但是在入侵印度之前他们需要先把自己统一起来,至少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这样才能将各自为政的阿富汗部族联合在一起,就像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杜兰尼王朝创始人)和马哈茂德苏丹(伽色尼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一样。但是我不认为西清的金载复有这样的才能,而且据我所知,西清已经将佛教奉为国教!”

西清尊佛崇儒是朱济世的意思,虽然他和真神教的哈里发联姻,但并不等于他不忌惮真神教日益扩张的影响力。为此,大明实行的宗教政策一直都是压制真神教的,比如禁止拥有大明国籍的真神教徒(也包括其他教徒)效忠任何除大明皇帝以外的自然人,禁止在大明国内开始面向青少年的宗教学校等等。这样的政策一开始只是在大明国内实行,但是很快,五华诸夏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就开始效仿。而西清和太平国更是遏制真神教向西华和大明西北地区扩张影响的屏障,自然成中亚真神教激进分子的眼中钉。而阿富汗又是真神教势力特别顽固的地区。

“上将,那么孟加拉会战呢?”伊夫林·伍德现在知道威尔·海明在孟加拉会战分出胜负之前不会采取任何增援印度西北的行动了。“我们是不是要加快决战的步伐?中国人已经占领了婆罗门巴里亚和沙赫巴兹布尔,距离梅克那河只有十几公里了。”

“不,不用加快决战步伐,我们继续等待。”威尔·海明走到了地图台前,望着一张五万分之一的东孟加拉军用地图。地图上面,沿着梅克那河、达奴河和加尔尼河,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部队番号和军用符号。20万大军和超过200公里沿着河道构建的堡垒封锁线已经构筑完毕。

……

雨水哗啦啦的在朱国卫面前落下,织成了一道雨墙,雨中的世界变得模模糊糊,远处就看不清楚了。但是蹲在河堤上的大理国王还是举着望远镜,努力的观察着梅克那河对岸的一切。那里是英印军的防御阵地,但是形制却非常奇怪,不是连绵的堑壕、铁丝网和鹿砦拒马所构成的防御体系。而是一个个好像坟头一样的低矮堡垒。

“英国人构建了一个由堡垒组成的防线?”朱国卫放下望远镜,低声问。

“是的,职部已经带人过河侦察过,是一个个堡垒组成的环形防御阵地,堡垒外围还有壕沟保护,也有堑壕,不过只有一道呈环形布置。每个环形防御阵地大约包括十到十五个土木碉堡,查看防御阵地的面积估计可以驻兵一个营。每两个环形防御阵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00米,可以用机关枪加以封锁。”

一个大理军的营长就蹲在朱国卫身边,指着对岸一个个隆起的堡垒介绍道。

“他们的大炮在那里?环形阵地里面有大炮吗?”朱国卫问。

“试探过几次,他们没有开炮。”

“守军的战斗力怎么样?”

“我们攻击的时候他们没有出来过,只是守在那里,和普通的印军没有什么不同。”那位营长答道。

“士兵都是印度人?”

“是尼泊尔人。”那营长道,“抓到过几个他们的巡逻兵,经过审问发现他们都是英国人从尼泊尔雇佣来的士兵。”

“廓尔喀雇佣军?”朱国卫听说过廓尔喀雇佣军,那是英国人在尼泊尔招募的佣兵——尼泊尔这个国家一直是在中英之间一脚踏两船的,现在虽然在私底下向大明称臣,但是并没有撕毁和英国签订的条约,仍然允许英国在其境内招募士兵。不过大明的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官们也不认为英国人的这支外籍雇佣军是什么精锐,在打过俄国和美国的大明军官们眼睛里,除了明军和他们的法国老师,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军队算精锐了。

“英军的防线纵深有多大?”

“在第一道防线之后约2000米还有另一道相同的防线。”

‘不过是两道由堡垒工事组成的防线……后面或许还有一些预备队和炮兵,实在不算什么坚不可摧的防线。’朱国卫想到这里,就收起望远镜退了下去。这里可是在河对面印军炮火的威胁之下,他这个一国之君犯不着在这里一直冒险。

他们一行人静默无声的退了下去,到了一个印度村庄,在一栋被用作前敌指挥部的大屋子里张开地图,和随行的大理军、第18山地军的参谋们议论起来。焦点就是要不要集中兵力突破印军的防线?达卡就在70公里外,梅克那河已经是达卡城外的最后一道险要。如果达卡被华军占领,印度的王公一定会立即发动大起义!不过反对的意见也有人提出,现在华军在孟加拉平原是无后勤作战,虽然粮食不难筹集,但是弹药却越打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避免与敌进行阵地战,可以采取在梅克那河以东进行机动的战术,只要维持在东孟加拉的存在,印度早晚会乱起来!或者,干脆挥师南下,向吉大港进军,同暹罗王合兵打下吉大,然后再北上和威尔·海明决战。但是这个参谋的意见却被大多数人所反对,朱国卫也不同意,倒不是因为达卡近在眼前。而是这一路打过来实在太过顺利,谁也不认为一道碉堡防线就能挡住华军的脚步。再说了,就算攻击不利,再南下北上也来得及嘛。

第1394章 果敢营

公元一八七六年,四月十五日,孟加拉,梅克那河前线。连日的阴雨暂时告一段落,决战的时刻也因此到来。

一门门的火炮缓缓摇动,将炮口放平。炮手全部就位,弹药手抱着炮弹,紧张的等候着装填发射的命令。沿着梅克那河东岸,大明第18山地军和大理陆军第一军已经建立起长达15公里的出发阵地。二百八十门75mm山炮连夜上了一线,准备用抵进直射的火力摧毁对岸的印军碉堡。大大小小的木船也征集了数百艘,都提前隐藏在河滩上,还盖上了伪装物。无数的突击队员就隐蔽在木船旁边,都在屏息静气地等候。

朱国卫大步走进了一个土木搭建的掩蔽部,这个掩蔽部位于一个微微隆起的低矮山头上,只不过三五十米高,但是在好似桌面一样的平原上已经是至高点了。这里距离河对岸不过三四千米的直线距离,中间全无遮挡,不用望远镜也可以将整个战场全部收于眼底。

掩蔽部内许多军官在等候,济济一堂。看到大理国王进来,都立正行利。吴长庆、罗安阁,还有若干参谋,都在等候最后攻击的发起。

天气虽然已经放晴,但是地面却依然泥泞,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本来梅克那河上浮动的雾气已经完全消失。

之所以选择在白天能见度相当良好的情况下发动攻击,就是为了用大炮直射对岸的碉堡。在之前的锡尔赫特战役中,华军已经吃过这些碉堡的亏。虽然只要华军士兵靠近,守在里面的印兵多半会溃退,但还是给华军造成了一些伤亡——锡尔赫特战役中,华军的阵亡、重伤、失踪人员总和已经超过了2000,另外还有4000余人(包括民伕)在这一路行军中病倒。

这样的减员在后勤通常的情况下实在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无后勤也无法补充兵员的这支孤军来说,也不算一个小数目了。所以朱国卫再三考虑之下,决定用火力摧毁印军碉堡。

‘大概需要一个五六千发炮弹,再加上两千人的伤亡就能撕开一道10公里宽的缺口,然后印度人就该崩溃了。’朱国卫心里这样想着,然后又看了看手中的怀表,时针眼见就要指到了八点的罗马数字上面。大理王重重点了点头,沉声命令:“可以开始了!向达卡进军!”

守候在这里的参谋立即通过电话线将命令下达给炮兵阵地。

二百多门山炮几乎同时抖动起来,火光先喷吐而出,然后才是如雷的炮声,烟雾弥漫,转眼间,对岸的印军阵地各处,就升腾起了青黑色的烟柱。

不过,炮击的效果并不好!75mm山炮的直瞄精确度不高,在接近2000米的距离上,确实很难击中构筑的相当低矮的印军碉堡。另外,因为连日阴雨,梅克那河两岸的土地变得非常泥泞,落入泥地中的炮弹的爆炸威力也狠打了一番折扣,冲击波和单片被烂泥吸收,很难造成敌人的伤亡。

印军的炮反击几乎立刻就开始了,那些环形防御工事内的确布置了大炮!都是5磅的阿姆斯特朗后装炮,数量不多,也不是新式的管退炮,而是老掉牙的架退炮。不过还是有不少炮弹落在了梅克那河对岸的华军阵地上。梅克那河两岸,顿时就成了炮弹飞舞的世界,但是双方的损失都不是很大。

查理·戈登现在就站在一个靠近前线的掩蔽部内,从内八字的观察口用望远镜入神地看着外面的炮战。他虽然吃了一大筐败仗,但是并没有受到降职处分——那些败仗本来就是威尔·海明计划的一部分。现在查理·戈登是印度军第一集团所属的第10军军长。朱国卫选择的突破点,正好在第10军防线的南部和第11军防线的北部。

‘看来今天的主角不是炮兵!’戈登心想,‘关键就是被摆在第一线的廓尔喀雇佣军和锡克雇佣军了!’

和华军打了几仗之后,戈登已经知道靠普通的印军是很难抵挡住华军的冲锋,这些印度人都很怕死,呆在阵地里射击还行,但是只要刺刀一交,多半就是一触即溃。所以在见到威尔·海明之后,他就强烈建议让廓尔喀雇佣军和锡克雇佣军上一线!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顶住华军。

双方的炮战持续了约半个小时,华军这边砸出去的75mm山炮炮弹超过了5000发。这样的炮击密度,对于没有后勤供应的孤军来说,已经是豁出血本了!华军出发阵地上响起了一阵阵的哨子声音,军官们都直起身子来,将红色的手旗举了起来,等着最后发起冲击的命令。

三发红色信号弹从后方升上天空,在空中高高地挂着。在这片印度的天空下,无数的来自川滇或妙香高原的军官跳上了战壕,扬着手旗,用西南口语的方言下着命令:“弟兄们,跟我上!”前沿阵地上还架起了机关枪,几乎同时吼叫了起来,道道火流向对面不停倾射,似乎就形成了一条条火的道路,指引着步兵冲击的方向。连战连胜之下,每个华军士兵都士气高昂,嗷嗷叫着端起已经上了刺刀的步枪,掀去掩盖住木船的伪装物,奋力将一条条冲锋舟推入水中,然后一跃而上,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拼命划水。

这是一次动用了二十个步兵营的冲击,其中九个营是牵制攻击,吸引印军的火力和注意力,从第五十五山地步兵团、第五十六山地步兵团、大理陆军第一近卫步兵团抽调的十一个山地步兵营是主力攻击。还有另外二十个营将用于第二波冲击或是在第一波冲击得手后迅速跟进。掩护他们的就有八十多门迫击炮,每门都在疯狂地发射着炮弹。士兵们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疯了一样滑动船桨。印军的反应很快,他们部署在堡垒或是堑壕里面的机关枪全都打响了,一道道滚烫的火舌就从华军的冲锋舟上扫过!加上马蒂尼·亨利连珠步枪清脆的鸣叫,将冲锋舟上面拥挤的人们一片片的打倒!梅克那河上射界开阔,几乎没有遮挡,非法方便印军发扬火力,这一阵的冲击,简直就变成了自杀!但是活着的,受伤的人们,还是不顾一切的奋力划桨。

冲在最前面的是十几条小舟都是属于大理国的近卫步兵团果敢营,他们的祖籍都是云南省的果敢县,祖先是前明的军官士兵。在过去的200年间,他们一直坚持在中缅边境,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武装,无论满清还是缅人的贡榜王朝都没有能让他们放下武器。二十多年前,当大明王朝的日月旗帜飘扬在神州大地之时,他们的父辈又手持着兰芳行生产的贝色麦步枪,向缅北高原挺进,成为了开拓大理王国的先驱!现在的大理陆军参谋长果毅侯罗安阁,大理内阁左丞相果勇侯杨春荣,曾经都是这个果敢营的营长。

现在,果敢营的勇士又成为了大明挺进印度的尖刀!第一条冲锋舟已经靠上了梅克那河西岸,一个年轻的少尉军官抱着一听光复式空冷式轻机枪,从冲锋舟上一跃而下。但是转眼就被迎面射来的子弹打中了五六处,但他还是拼尽最后的力气扣动扳机,将炙热的子弹射向印军的阵地!后面紧跟着跳下冲锋舟的一名士官丢下手中的步枪,从倒下的军官手中接过轻机枪冲着前方的印军阵地就是一阵猛射!还发出了几乎要压倒枪炮声音的怒吼:“果敢营,跟我冲!”

第1395章 发现不对了

“冲上去了!冲上去了!果敢营果然名不虚传!”

守在掩蔽部里观战的朱国卫已经兴奋的手舞足蹈了,他的近卫步兵团果敢营的官兵第一个冲上了梅克那河西岸。冲进了印度人坚守的那些环形工事……冲上去了,还有不胜利的道理?刺刀一交,那些印度人还不逃之夭夭?

“这些印度人似乎比之前的要坚定!”吴长庆却低声嘀咕了一下,他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望远镜,硝烟当中的战斗还在进行!

肉搏已经在其中几个环形工事中展开了!来自果敢的杨文荣是果勇侯杨春荣的同族兄弟。杨家是果敢大族,祖先杨高学是追随永历皇帝的明朝将领,南明灭亡之后,杨高学就带着部署和亲族在一个叫“科干”的地方隐居,以待将来,还将“科干”改名为果敢,意思是要子孙后代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要果断勇敢的反对清朝。

不过当时机真的来临的时候,果敢几个大族的族长却一时下不了造反的决心。等待他们看清楚形势的时候,日月同辉旗已经席卷中原,显赫一时的大清王朝已经轰然而倒了。所以果敢的几个大族并没有在大明复兴的大时代中捞到什么利益。还好,朱济世并不是朱元璋那样眼睛只盯着国内这一亩三分地的开国之君。对于杨家这样果敢大族来说,想要立功的机会多的是!就连1850年出生没有正经上过军校的杨文荣,现在也是大理王国近卫军果敢营的一营之长了!他的这个营长,可是在妙香高原上和缅人一刀一枪搏出来的。

一个身材矮小的印军士兵怪叫着扑了过来,手里拿的不是上个刺刀的步枪,而是一种样子很古怪的砍刀!‘还有用刀的?’杨文荣稍稍一愣,在妙香高原打了那么些年,他不是没有见过舞刀弄枪的兵,一般都不是什么厉害对手。反而是用刺刀肉搏的新式步兵比较扎手。想到这里,他就毫不犹豫拔出手枪照着这个舞刀舞得很利索的尼泊尔人脑门上就是一枪,当然是枪响人亡!

只是还没有等他得意一番,又有两个舞刀的尼泊尔人朝他扑过来。杨文荣连忙举枪又射,这回没有打着脑门,而是将五发子弹都射入两人体内,才让两个嗷嗷叫的廓尔喀雇佣兵一命呜呼,不过杨文荣的手枪也打空了。他四下看了看,想寻一把丢弃在战场上的步枪。可是步入眼帘的,却是好一番苦斗的场面!整个堑壕里到处都展开了厮杀搏斗,矮小的印兵满是泥泞,面容狰狞,都在奋力挥舞砍刀,和使用步枪刺刀的大理兵战成了一团。看场面,似乎是大理兵处于下风!这些印兵不但悍不畏死,而且还善于肉搏!

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突然发现又有十几个挥舞着砍刀的敌人扑了上了,疯子一样的叫喊着要取他的性命。

“他妈的,这下要交代了……”

他脑子里面的念头还有转完,身边就响起了果敢口音的吼叫声音,一把把的刺刀越过了他,迎了上去,又有一些果敢兵已经冲了上来!

双方顿时碰撞在了一起,扭打成了一团。刺刀戳入人体的擦擦声音和大刀舞动的风声说牟欢舷炱稹<浠蚧褂幸簧涣叩牟医小K降氖勘丛床欢系挠可侠矗嗣路鹗橇鄣南钠芬谎欢纤鹗ё拧Q钗娜僦沼诩竦搅艘话焉狭舜痰兜1873式步枪,直直的就扑向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