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施家好几百口人命就这么算了?”

胡维新摇摇头,苦笑道:“不算了还能怎么样?民主共和什么的,你也宣传了好几年了,有几个人相信?”

“还是有几个的……”胡维新的脸色一黯。真的只有几个,大概就是学医的孙汶,学法律的孙珠,已经入了英国籍,还搬去新加坡居住的白恩铭这几个人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比较热心。其他参加宪政研究会的同学,在毕业以后都各奔东西,忙自己的事业去了。至于《清流报》的李宗羲等人,本来就对共和制嗤之以鼻,认为是无君无父,不值一提。

“靠几个人能成什么事儿?振儿,我看你还是早点娶个老婆,再纳几房姨太太,生一堆儿孙,也让为父享受几年天伦之乐吧。”

“父亲,儿子……儿子不想成家。”

“不……不想成家?振儿,你该不是有病吧?”

“我没病……”

“那你不喜欢女人?”胡维新的脸色有些古怪,“儿啊,那你就娶一个,给为父添个孙子,这总行了吧?”

“爹,你胡说什么?儿子……还想干大事!”

胡维新脸色一沉,“振儿,你怎么还在做梦啊!如今的大明已经是铁桶江山,连俄罗斯帝国都打不过大明,你们几个人还能成什么事儿?趁着没有闹出什么逆案,还是赶紧收手吧!”

“爹,儿子我自有分寸。”

“你打算怎么干?”

“儿子想先在大明各处转转,考察一下社会。”

“社会?什么东西?”

“就是这天下,儿子要看看这大明天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

这大明天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朱济世现在也想看清楚。

这会儿他已经脱去了龙袍,换了一身寻常的棉袍,拢着袖子,神思不属的在大马路的人流当中挤来挤去。

一百多年前的老上海,历史上大概还是开埠不久,刚刚开始繁华起来的局面吧?现在却已经有了那么一点东方大都市的苗头。现在正值新年之前,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各处的商店都已经张灯结彩,琳琅满目的年货堆满了橱柜,都快要摆到街面上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集体农庄和下南洋两条出路,上海的街面上也没有什么饥寒交迫的叫花子——他是昨天清晨的时候突然到访上海的,乘着大清早就拉着小千叶美人和三井薰还有几个大内高手下了船,四下一逛,居然没有看到有“倒卧”的死人。现在可是大冬天,那些露宿街头的叫花子,是很容易被冻死的。再一转悠,连叫花子都没有看见。今天他又一大早从下榻的远东大饭店出来,还带上了恩格斯,在大街上逛来逛去。

一群背着书包的小孩子你追我赶的从一旁的小马路上窜了出来。那条小马路上有一所新式小学,他们估计是那所小学的学生。现在马上就要放寒假了,这些小学生应该是刚刚参加完期末考试的。

这些小学生都是男孩子,有几个一边跑还在一边喊着:“为了大明,为了皇帝,前进,前进……”

朱济世让小千叶美人去拦住一个孩子,问问他那口号是怎么回事儿。

“大姐,这是先生教的,每天做操的时候都要喊,国文课上也教的。”

朱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看来宣教部是用心思在编教材的——其实这是宣教部的官僚从欧洲抄来的创意,这个时代欧洲民族国家多多少少都有点军国主义,课本上面总能找到这样的内容。法国人是为了皇帝前进,俄国人是为了沙皇前进,英国人是为了女王前进,普鲁士人是为了国王前进。总之这样给小孩子洗脑的国家都不是好惹的主儿……

第876章 勤工俭学运动?

“小弟弟,你家里是做什么的?”小千叶美人一边摸着这个男孩子的小脑袋,一边继续提着问题。

“我爹爹是开当铺的。”小家伙倒也老实,说完了就和小伙伴们一块儿喊着口号你追我赶的跑掉了。

小千叶美人接着有拦住几个男孩子一一询问他们家里面的情况,有当官的,有在洋行上班的,有当地主的,也有军人子弟,还有几个竟然是工人子弟。看来一部分收入较高的技术工人,已经能够承担孩子上小学的学费了——其实大明的小学还是可以得到政府的财政拨款的,所以学费也不贵,一学期不过几块钱,一年就是十块银元上下。但是这样的收费却也不是大明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轻松承担的,甚至是大部分百姓所负担不起的。

新学的学费还是有点贵啊……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学过一些新学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所以可以充当新学教师的人也少,薪水自然不低。一个小学教师,一年的工资总要好几百块,比大部分八品、九品的芝麻官都高。

又往前走了一会儿,马路上面忽然有人在排着长队,也不知道在买什么东西?难道是有便宜货?照例是小千叶美人上去打探,她容貌姣美,而且打小抛头露面和人打交道,所以也不害羞。

“大哥,你们排队是买什么便宜货?”

“不是买便宜货。”回答的是个文质彬彬的男子,穿着一身儒服,看了看小千叶美人,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里是报名考新东方书院。”

“新东方书院?”佐那子踮起脚往前看了看,队伍真的好长,在前面拐角处还打了个弯,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排队。“好多人啊……这个书院很难考吗?”

“可不是嘛。”那书生看到佐那子貌美,话也多了起来。“这个新东方现在越来越难考了……要是搁在两年前,根本不用考,识得几个字肯出学费就能上。不过现在不成了,人家一年才招15000人,而且大多都是培训匠人的,能让咱们读书人学的科目只招5000!”

5000也不少了,但是全中国年过28岁,或者对考上秀才没有多少信心的读书人可有好几百万呢!可是能为他们提供职业教育的新东方、兰香之类的书院,全国就那么寥寥几家,如果不算技工,总的招生数字也不过一两万,又不限年龄,所以现在考这几个书院,竟然比考秀才还难!

“既然有那么多人要学,为什么不多招一点学生呢?”

“没有先生啊!”那书生苦笑道,“现在这些书院里面总有上10万的学生,先生起码好几千……那得有真本事才行,要不然大家怎么肯出那么贵的学费?”

现在大明的新东方和兰香可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速成班,老师不是洋人,就是济世大学的在校生兼任,甚至还有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和专科学院毕业生。这些速成班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留校任教的可能——倒不是他们一定教不了,而是档次不够,说出去砸招牌啊。

……

就在朱皇帝微服私访上海的时候,处心积虑要推翻他的反动统治的共和派革命者胡振国,正在兰香书院上海分院的校长办公室里面和校长孙汶等人说话呢。和他们俩在一起的,还有几个穿着洋装的年轻人,都是二十多岁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书院的学生还是老师。谈话的内容,却不是大逆不道的民主共和。

“莱山,我看还是要让一批优秀学生走出去,去留洋,去美国,去英国,去法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直接去人家的学校里面求学。这对咱们兰香书院未来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咱们这一代人,说穿了就是先行者,就是栽树的人,不能指望乘凉,而是要为后人创造乘凉的机会。”

这番话,显然是话中有话的。不过在座的几个人,包括孙汶在内,都是频频点头。

“对,胡大哥说得有道理。咱们这些济世同学虽然自喻为精通西学,但是谁也没真的去西方学习过,不知道咱们济世大学和英国、法国的大学有多大的差距。”

“是啊,学了那么多年的西学,却没有去过西方,着实是个遗憾。”

“现在国内已经有了许多大学,还有许多西洋来的老师,可是出国游学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确实是个憾事。我们济世同学,的确该负起这个责任,站出来大声疾呼。”

“光是疾呼还不行,应该组织一批学生出国,或许可以成立一个西游学会吧?”

“西游学会?听着有点像《西游记》啊……”

“那就叫留学促进会。”

原来这些青年都是济世大学的毕业生,济世大学毕业生现在已经有近5000人了!这个数字真是不少了。历史上,直到二十年代,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一万多人,而且大部分还是文科生。而现在,仅仅是1855年,包括六所济世大学、大明公教大学、应天大学、大明皇家陆军大学和皇家海军大学在内的10所大学,已经教育出了超过7000名毕业生,其中理科生占到了80%。

但是朱皇帝对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事情却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在他看来,这个时代西方大学的教育水平也就这样了,除了几所名校之外,未见得有济世大学那么高的水准。

另外,眼下欧洲各国个个都是革命摇篮!什么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自由邪说等等不利于大明帝国稳定的主义和思想简直泛滥成灾。虽然这种道理和主义在济世大学里面也能接触到,但是大明根本没有什么革命气氛,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又好找不过——朱皇帝的大学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文科生也就是和法律、经济、外语、国际政治、教育有关的科目(现在大明的大学里面是没有中文系和历史系的),毕业以后都有不错的去处。所以真没有什么人吃饱饭没事儿干去闹革命的。

“对,咱们应该成立一个留学促进会!”胡振国拍了拍巴掌,“可以向全体济世校友募捐,只要一人捐出一个月的薪水,就可以有上百万的款子,一个留学生赞助1000元就够了,这样一下子就能送1000人出去留学!”

“1000元能留学?”立即就有人算开了账,“1000元就是330英镑,去欧洲的路费起码花费100英镑,还剩下230英镑,到了欧洲又要读书,又要生活,怎么可能够啊?”

“够了,够了。”胡振国笑了笑道,“留学嘛,富有富的办法,穷有穷的路子。100英镑也300银元……这是三等舱、二等舱的价钱,坐统舱可没那么贵。实在不行,咱们包一艘帆船就是了。咱们济世同学里面有在船行做的吧?总能照应一下的。至于生活费和学费,那要看在什么地方,英国当然贵了,去德意志就便宜了。而且还可以边读书边做工,欧洲不少穷人家的孩子也是这么上学的。人家管这叫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几个济世同学互相看看,都点了点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中下之家出身,在济世大学念书的时候都在外面兼职教书(兰香书院),赚到的钱不仅可以应付自己的生活费和书费,还可以寄回家里去赡养父母,既然他们可以勤工俭学,那么去欧洲留学的学生,也一定可以的。

第877章 工人运动的萌芽

“臣上海知府盛康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皇帝再回到远东大饭店的时候,上海知府盛康已经袍褂整齐在那里迎候了。整个饭店周围,也都被黑色制服的上海警察给里三层外三层警戒起来了——警察这个行当也是新出来的。目前大明帝国只有南京、上海、广州、九龙、天津这等沿海商业重镇还有兰芳大公国成立了警察局,将原来的三班捕快改成了警察,还成立了几所警察学校。算是开了中国警察的先河,至于中国警察的各项制度,也都是抄的香港警察(还没有皇家)。

当然,盛康现在出现在远东大饭店,并不代表他才知道朱皇帝驾临。朱济世虽然没有通知上海知府衙门,不过锦衣卫上海卫所却在第一时间接到了命令,全体出动四下警戒,保护皇帝安危了。而且明子号皇家邮轮又是条特别显眼的船。凭着盛康的机灵劲儿,肯定早知道皇帝来了。

不过皇帝明显是来微服私访的,他也不好太早跳出来,所以就由着朱皇帝在上海大街上晃悠了两天,才姗姗来迟。说实话,这个时机把握的还是很不错的。

“起来吧。”朱济世笑着向这位“盛市长”招招手,把他叫进了自己的套房,面带微笑道:“你这个上海市长做得不错啊。”

“市长?”盛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知道皇帝是在说他的“上海知府”。忙笑着答道:“臣身为朝廷命官,理应尽心竭力,造福一方。”

朱济世点点头,“只是朕不会给你升官,你可知道为什么吗?”

“这个……臣不知道。”盛康有些发愣。

“因为上海知府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和广州府、应天府、天津府一样,乃是我大明经济四大重镇,寻常的一省巡抚,都不如你们四个知府重要。盛卿,虽然你只是一介知府,但是在朕心目中的地位,却不在大明任何一位巡抚之下。”

现在大明的地方政权结构和之前的满清不一样,乃是省——府——县——镇四级。没有道和州。所以府的地位相对较高,如上海、广州、应天、天津还有顺天府的知府,都是正四品文官,一般的府也有从四品、正五品。不过再大的知府比起巡抚,总还是差一截的。

“臣定不负圣恩。”盛康又施了一礼。虽然升官无望,但是上海府的油水的确不错,就是南直隶巡抚也有所不如。所以能够长久在上海知府的位置上坐下去,其实也是不错的。

“嗯,好好做吧。”朱济世抬起手,想让盛康告退,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对了,盛卿,朕来上海两日,只是在街头逛了逛,并没有去太多的地方。你有什么建议吗?”

“有有,”盛康想了想,满脸堆笑着道,“托皇上的福,咱们上海这两年真是发达了,各种各样的工厂开了总有上百家,其中最多的是纺织厂,有毛纺厂、纺纱厂、织布厂、缫丝厂、印染厂……有洋商投资的,也有华商开办的。”

在朱皇帝的推动和引领之下,中国现在已经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和欧洲一样,这场产业革命的重点也是投资少、收益快的纺织工业——实际上中国的纺织工业一直以来都很发达,只是在工业革命后被欧洲超过,不过差距也不太大。整个纺织工业的产业链,从棉花、生丝到纺纱、织布,都还比较完整,只需要升级到机器工业。这个过程当然不算平静,伴随着农村手工纺织业的瓦解和城市中大量手工工场的破产倒闭,大批机户沦为无产阶级。但是整个产业,总算是基本完成升级了。

“朕是打算去参观纺织厂的。”朱皇帝点点头,“除了纺织厂,还有什么可看的?”

“还有上海联合交易所。”盛康一脸自豪地道。“这个联合交易所是皇上的汇丰行牵头开办的,听上海的洋商说,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商品、证券和贵重金属交易中心。不仅有现货交易,还开设了期货交易,每天的成交金额超过500万元,光是印花税就日进万元啊!”

很多吗?朱皇帝撇了眼盛康,心说,看来大明的证券市场发展还是很缓慢的,每天才500万的交易量,一年也就是200多个交易日,不过10亿出头罢了。放在后世,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天的成交就翻它几倍了。

“好吧,今天下午就去工厂区看看,明天再去联合交易所……盛卿,朕上次来的时候,工厂区可是脏乱的很,现在可好些了?”

……

工厂区的环境,当然是不会好的。

苏州河两岸,烟囱林立,没日没夜在向大气当中排放着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气。另外,苏州河的河水颜色也越来越接近泰晤士河了!印染厂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成员,对苏州河水质的污染,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天都有数百成千吨的废水直接排入苏州河……

不过上海马路上粪便和垃圾的臭气倒是闻不大到了,也不知道是盛康临时让人打扫过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皇上,现在上海有了一些专门负责处理垃圾和粪便的商行,还修建了下水道,所以显得干净整洁多了。”

马车上,上海知府盛康指着窗外实际上也不大干净的马路,笑吟吟地道。

“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上海知府衙门买了块地,又雇佣了几家商行,负责把垃圾从城里面拉出去堆放。”

“那么粪便呢?”

“这个就更好办了。”盛康道,“这可是个宝,专门有人负责收集,拉到乡下去卖给农户浇地,用不着衙门出钱,只需要给些税收上的优惠就可以了。”

“是这样啊……”朱济世点点头,虽然他没种过地,但也知道粪便是有机肥,在没有化肥的时代可是个宝。

“这两年,上海的工人可有闹事的?”朱皇帝望着戒备森严的街道,问起了上海工人运动的事情了。

“闹事儿?这个……”盛康很想说没有,不过锦衣卫上海卫所又不是瞎子聋子,想来已经有报告送上去了。

“是有一些的。”盛康道。

工人运动果然已经起来了!朱济世皱起了眉头。盛康低声道:“最多的是码头工人!他们大多是漕帮弟子,上下一心,动辄就罢工滋事,码头的东主都拿他们没办法!上海府衙出动过警察去弹压,也没什么效果。皇上,对这等刁民,臣是真没有什么法子……”

“什么为什么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