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看来,日本的封建社会就是西欧式的,大领主哄着小领主,把整个国家分成了近300个藩国和上万个武士领地。在这种体制下,封建势力虽然强大,但却是分散和互相牵制的。商人虽然处于被统治地位,但他们还是能很容易的在一个分裂的封建社会找到突破点——某个只要在300个藩国中找到1个藩国愿意提供庇护,就不大容易被封建势力摧毁了。

而且日本的德川幕府一直以来,都在不遗余力削弱各个藩国的财力,久而久之,财力枯竭的藩主们不得不向商人借贷度日——因为藩国太多,许多商人都“跨国商人”,往往和多个藩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所以没有哪个藩主有力量单独吞噬一个大商人。因而商人和藩主之间的关系,也从依附转向了合作,豪商阶层也由此产生。虽然这些豪商所拥有的财富根本不能和中国的皇商、行商和官商相比,但他们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可以非常容易地转型为资产阶级。

而在中朝这样集权化的官僚士大夫统治的国家中,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商人却要面对整个集权国家。官僚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国家!虽然商人也可以寻求某个官僚的庇护,但是这样庇护根本不能和一个藩国的保护相比,而且代价也高昂了许多。而且在官僚之上还有一个朕即国家的皇帝,在中国,许多大商人都是直接被皇权摧毁吞噬的。所以很少有豪商可以传承数代乃至十数代。而商人一旦发达,就会千方百计想挤进官僚队伍,或是买官或是让子弟参加科举。因而不会将全部精力和财力用在扩大经营上面。

所以中朝两国的商人,是很难转型为资产阶级的。这大概也是历史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非常不成功的原因吧。

两人正在用德语低声交谈的时候,两条飘着日月旗和团龙旗的蒸汽帆船已经缓缓靠上了码头。码头上早有一些人在等候。那些红袍乌纱,气度俨然的,不用说都是大明驻日本大使馆的人物,为首的正是大明的日本通朱默,朱大侯爷。

和这些红袍子站在一起的,还有不少和服打扮的家伙。和服上面,还有各自的家纹,还有一面面五花八门图案的旗帜竖在那里,处在最中间的赫然是一面三叶葵旗帜和一面日之丸旗帜还有一面十六瓣八重表菊纹的旗帜。还有一些穿着蓝色和黑色军服的明日两军士兵站得笔直,在军官的率领下,都如临大敌一般的戒备着。这些士兵当中,穿蓝色军服的是驻扎日本的明军海军陆战队。自打第二次琉球战役之后,大明就在日本的横滨港和函馆建立了两个小小的海军基地,驻扎有两艘蒸汽铁甲舰、四艘风帆巡航舰和另外几艘轻型舰艇,并且还驻扎了四个营海军陆战队以保卫港口和要塞。这次为朱皇帝访日担任警卫的,除了朱济世从国内带来的一营近卫军,就是从横滨基地抽调的两营海军陆战队了。

两艘蒸汽帆船才停下,几个水手就熟练的抛锚下缆,跳板也飞快的放了下来。朱济世已经换好了龙袍,德川明子则抱着德川家幸跟随在他左边,淑子女王则在他的右边站着,一身黑色的丧服,眼睛又红又肿,显然是哭了一路。朱济世、德川家幸和淑子女王一个是大明天子,一个是日本征夷大将军,一个是琉球国女王,下面一干人等迎接的,也就是他们二位。当下朱皇帝就和明子一先一后走下船去。岸上的德川齐昭等人连忙迎上前来,朝着朱皇帝和明子手中的家幸跪拜行礼。

朱济世上前一步把德川齐昭搀扶起来,微笑道:“朕和孝明上皇只是神交,未能谋面,本来还想在打败俄国之后再访日本,和上皇一会,不想上皇竟然英年早逝,真是让人惋惜啊。”

德川齐昭苦笑一下,还未曾说话。淑子女王已经板着脸道:“右府,我在中国留居多年,非常思念家乡,想要尽快见到上皇的灵柩和天皇陛下还有和宫内亲王。”

德川齐昭看了眼朱皇帝,皇帝点点头,齐昭道:“好的,臣这就安排人手护送殿下去京都。”他又望着朱济世,“皇帝陛下……”

朱济世笑了笑,“朕一路风涛劳顿,有些乏了,想在大阪城休息几日再去京都。”自打孝明上皇去世后,他和淑子女王的关系就越来越不和睦了,夫妻二人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几句话好说。这一次干脆各行其是起来,淑子急着去京都探望自己的妹妹和外甥,而朱济世则要留在大阪和日本各方面的人物见面。参加孝明上皇的葬礼,本来就不是他前来日本的目的。

德川齐昭已经感觉到了什么,尴尬一笑,才将自己带来的幕府大老、老中,一一介绍给了朱济世。然后又将朱济世请上了一辆鎏金四轮马车,在层层护卫之下,往大阪城而去。

第867章 朱大忽悠和日本财阀(上)

朱济世抵达大阪城,乃是大明光复八年一月十一日。大淀川两岸,芦苇和芒草一片枯萎,不过大阪的市面却极为繁荣。因为开埠而生活日渐宽裕的大阪百姓争先出来迎接,欢乐的气氛甚至将国丧的悲哀一扫而光。马车从夹道欢迎的百姓当中驶过,朱济世则仔细观察着这座商人之城。

大阪的街上,当真是商馆林立,拜伏在地上的百姓,无论男女,都穿着体面的丝绸衣服。这固然是因为幕府的特别安排,但也显示出这座城市的富足和繁荣——和中国的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不同,大阪并不是一座工厂林立的城市,因而也没有多少赤贫的无产阶级,所以更多的展现出了大城市富庶安乐的一面。打破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过渡并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在生产力和国力飞速上升的背后,往往是底层劳动人民承受着比以往更加残酷的剥削。不过这样的残酷剥削,也将很快落到日本人民头上了。

“目前日本的大商家,是分成大阪豪商和江户豪商两大商帮的。江户豪商是以德川幕府御用商人相模屋政五郎和横滨商社为首,大都是和幕府关系亲密的御用商人。

相模屋是关东老字号的商家,什么生意都做,不过主业还是米商。他们家早在德川家康时代就是德川家族最信任的御用商人,负责将德川宗家天领收入的大米出售,并且为幕府采购大阪、京都出产的奢侈品。他们本身却是没有什么实业的。

横滨商社是横滨藩直接投资开设的商社。在日本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在日本的传统上,武士是不会直接经营商业的,何况是10万石家格的大名之家。不过眼下在私底下经营商业的藩主其实也不少,只是生意做得没有横滨商社大而已。

而大阪商帮则是由京都和大阪的豪商构成的,其中最大的两家是三井家和住友家。这两家也是幕府的御用商人,前者是从银钱业起家,类似咱们国家的钱庄票号,现在还是汇丰银行在日本的最大合作伙伴,三井家族自己也效仿汇丰行,开设了三井银行,是和横滨银行、住友银行并列的日本本土三大银行。三井家族的掌门人叫三井八郎右卫门,这个名字是三井家族总本家当家人世代承袭的。另外,三井家族现在还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大掌柜,名叫三野村利左卫门。

住友家族则是靠经营铜矿发家,拥有日本最大的别子山铜矿,这座铜矿的精铜年产量高达500万斤,占到日本全国铜产量的30%。这些精铜全部都卖给了皇上的汇丰银行,用来铸造铜元,而铜元(铸币的利益当然是汇丰行的)也是目前日本最大的出口品之一。汇丰行每年发行的全部铜元中的80%,都是由设在日本的铸币工厂铸造的。”

入住大阪城西之丸的朱济世,这个时候手中正捏着三份长长的礼单,在听横滨藩家老,同时也是横滨商社大掌柜胜海舟介绍日本豪商财阀们的情况。

这个时代,日本一共有三大都市,江户、大阪、京都,日本豪商的总部,也都集中在这三座城市中,不过豪商数量最多,财力最为雄厚的,还是以三井、住友为代表的大阪豪商集团。

不过这些豪商再怎么富有也够不上朱济世这个资本家皇帝,论起权势,朱皇帝好像是在天上的玉皇大帝一样,而这些豪商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比起财富,全日本所有的豪商加一块,资本也未见得有皇室财团那么多,他们能够见到访日的皇室财团总经理已经可以感到荣耀了,如何敢求见大明天子?但是朱济世主动提出召见,又另当别论了。

“海舟,去带他们三人进来吧,朕就在西之丸接见他们。”朱皇帝将礼单递给了身边的明子,然后盘腿坐好,等待着三大豪商的掌门人进来拜见。

“皇上,礼物很丰厚啊。”胜海舟刚一离开,明子就咯咯笑了起来。

这个女人和一开始跟随朱皇帝时候也不大一样了,不知道是不是给惯坏了,反正朱济世觉得她现在很有一点败家娘们的意思。这次访华的排场就大得惊人,回国之前又大肆采购了不少中国产的或是从欧洲进口的奢侈品,花销总在两百万元之上!得到清漪园之后,又命人回日本挑选1000名女官和侍女,负责清漪园的日常打扫、维护,光是这笔开销,每年恐怕就不下10万元。在得知朱济世要陪她一起回日本参加孝明上皇的葬礼之后,她又命人将大阪城和二条城修缮了一番,又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而这一切的开销,当然不可能由朱皇帝买单,德川明子当了皇贵妃后,每年可以从朱济世那里领到30万元年金,她和她的女官、侍女和居住的宫殿的所有开销,都要从这30万元里面出。

很明显,这个女人,现在在乱花德川家的钱。

“可惜没有送女人,皇上,据妾身所知,这些豪商世世代代都纳绝色女子为妾,生下漂亮女儿就当成礼物送给各藩国的藩主家老。”

朱济世笑着撇了明子一眼,“这倒不错,朕得向这三个豪商讨要三个女儿,一个给家幸,一个给幸义,一个朕自己留着。”

“给家幸和幸义?”明子一愣,笑了起来,“他们俩还小呢。”

“那就先预订下来。”朱济世压低了声音,“明子,家幸和幸义不能光有武士支持,还需要有财阀相助。事实上,家幸和幸义自己也应该变成财阀。”

“变成财阀?”明子还是第一次听到“财阀”这个名词,有些不解地看着朱皇帝。

朱皇帝摆着手指头道:“现在日本国内最大的豪商就是横滨商社,相模屋、住友家和三井家,其中横滨商社是我们的,将来要留给幸义,开发新日本也要靠横滨商社出钱出力。”

明子赞同地点点头:“嗯,这两年妾身一直在想尽办法扶植横滨商社。”是啊,她可以没舍得花横滨商社一分钱,那都是要留给自己亲儿子的……

“另外,还要成立一个德川产业商社。”朱济世又道,“日本的藩主大多都是穷鬼,不过德川宗家是非常富有的。拥有400万石的天领,还在江户、大阪、京都拥有大片地产,还有大量的矿山和工场,而且还拥有虾夷大部分的土地和库页岛上的一个城市(就一个港口、一个町、一个城堡,占地面积不过几百平方公里)和千岛群岛。其中虾夷岛的开发价值很大,说不定将来能有200万石收入。不过德川宗家的财富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朕觉得应该成立一个财团,全盘掌握德川宗家的财产,使之利益最大化。”

“对,对,应该要利益最大化。”明子听得连连点头,现在德川宗家被她掌握着,德川宗家有钱,她当然可以花得再舒服一点。

朱济世点点头,继续道:“除了横滨商社和德川产业商社,日本就是相模屋、三井家和住友家最有钱了,这三家虽然都是御用商人,但是和德川家的关系还不够紧密。并没有被牢牢捆在德川家身边,这对德川家掌握日本,对幸义将来掌握新日本,都是不利的。所以朕想通过联姻,将三家豪商中的一家和幸义捆在一起,帮助幸义经营新日本;另一家和家幸捆在一起,帮着家幸打理日本的经济。”

第868章 朱大忽悠和日本财阀(下)

朱济世说得头头是道,德川明子的心里面却出现了个大大的问号。听朱皇帝的意思,要在日本扶植五个大财阀,其中一个给家幸,一个给幸义,一个辅佐家幸,一个辅佐幸义……这都是很不错的安排。武家和商家的联合,一手洋枪一手银元。可是,还有一家把女儿献给朱皇帝本人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家财阀是和谁联合,难道是和大明皇家财团吗?

明子的心里是这么想,嘴巴上却不敢问。反正被朱皇帝宠幸过的和女都快超过10个了,再多1个又能怎么样?就算再生出一个有日本血统的皇子,也不可能威胁到幸义的地位,说不定还能成为幸义的帮手……

想到这里,德川明子也就释然了。女人嘛,总归把自己后代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明子当然也不会例外。

而朱皇帝,似乎也吃定了德川明子。她被自己调教大的,对自己的服从和敬畏早就入了骨髓。为了养子家幸和亲子幸义的利益,她也会容忍自己和某个日本豪商联姻,进一步加强对日本经济的掌控。

而且,这个德川明子虽然有点狠劲,也会些权谋,但毕竟不能和那些幕末英杰相比,充其量就是西太后这样的人物。没有什么深谋远虑,虽然会说两句英语,但是目光还是局限在德川家族里面。朱皇帝显然是德川家族、德川家幸和德川幸义的外援,在维持德川绝对体制上,她和朱济世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两个人说话的时候,胜海舟已经带着三个日本豪商走进来了。

三个豪商都是中年人,穿着最正式的武士和服,和服上面还绣着各自的家纹。日本的武士身份现在也滥了,三家豪商的当家人,全都通过不同渠道给自己搞了个武士身份。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下士或御家人而已,这样他们就能光明正大雇佣别的武士给自己当打手壮门面了。

不过三个人虽然穿着武士的服装,但是那种养尊处优多年的富贵气却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

三人在胜海舟的引领下,走到朱济世跟前三丈开外的地方才站定,然后同时拜伏在地。

“三井八郎右卫门(相模屋政五郎、住友吉佐卫门)参见大皇帝陛下,参见大御台所殿下。”

三个人的中文都很地道,说得是南京官话,显然受过良好的儒学教育,这些日本豪商都是两三百年的富家子,外表上都是一副徇询儒雅的模样,一点都闻不到铜臭味儿的。

朱济世打量着这三个豪商,除了相模屋这个“姓”之外,三井和住友的名号他可是如雷贯耳,那可是后世日本赫赫有名的大财阀啊!

看朱皇帝在打量他们,三人脸上的微笑表情更是无可挑剔,既不谄媚也不冷淡,不知道是练了多久才练出来的。过了良久,朱皇帝才微微点了下头。

“三位的大名,朕在中国就听说过了。你们的商社和朕的皇室财团,幸义的横滨商社,都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所以朕今天请三位过来,就是要当面感谢三位这几年来对皇室财团和横滨商社的支持。朕是以商人的身份,请你们过来的,你们也不必把朕当成皇帝。”

三个人听到朱济世这么说,一时都有些愕然。商人虽然富有,但总是四民之末,他们身为豪商都要千方百计搞个武士身份,而对方堂堂大明天子居然自称商人。

朱济世只是含笑看着他们,道:“三位想必也知道朕曾经游历欧洲多年,开创了济世行、南洋行、汇丰行和兰芳行等众多产业,的确是由商人而帝王的。如今虽然贵为帝王,但是商人的本分还是不敢放下。因为朕如果单纯去做一个帝王,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是穷皇帝了。”

玩笑话一出口,屋子里的几个人都应景似的笑了起来,气氛顿时和缓了不少。

“难道不是吗?日本的天皇就是个穷皇上,家产收入肯定不及你们三位的十分之一,全日本最少有一半的藩主都债台高筑,欠你们的债务,怕是一百年都还不清。这不就有不少藩主想把女儿送到朕的后宫,想靠朕的财力帮他们脱困呢。”

三个豪商不知道朱皇帝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所以都笑而不答。

朱济世瞧着开银行的三井八郎右卫门,“三井先生,你是全日本最大的银行家(其实是朱济世自己才对),知道全日本的藩主一共欠下了多少债务吗?”

三井八郎右卫门一愣,但还是思索着回答:“具体的数目是不得而知的,但是大约的数字三井家是知道的,日本300藩的债务总和已经超过了2亿银元。这个数字,是不包括旗本、上士、御家人和下士的。”

事实上,三井家还掌握着更确切的数字,大部分藩的财政状况,都被他们所掌握。

朱济世扭头看了看德川明子,吐了吐舌头:“2亿啊!日本全国的石高是多少?”

“截至去年年底,是3085万5204石。”

“能征收到多少年贡?”

“不到2000万石,其中220万石是属于德川宗家的。”明子算了一下,补充道,“德川宗家并没有欠债,也就是说1700多万石的收入背后,有2亿元的负债。”

当然,收取年贡并不是日本藩主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否则他们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