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济世听了吴春秋的这一番话,真是有些哭笑不得,自己不过是想替国家保留一些瑰宝,没想到却连累满清皇陵遭了秧。这吴春秋更好,为了不让满清帝后的尸骨抛于荒野,居然把这些尸体也买了下来……

抛人家的祖坟,在中国可是一件会让恶名值飙升的事情,太平天国把这些尸骨都卖给了大明,岂不是要让大明和他们一起背这个骂名吗?看来保护文物的事情,真是吃力不讨好啊!

不过……太平天国怎么一边儿挖满清的祖坟,一边还和道光皇帝议和呢?这事儿是纸里包不住火,早晚会让满清方面知道的,无论道光还是奕欣,大概都要把太平天国当死仇了吧?

“亡国之恨岂有化解的道理?满清和太平天国的仇本是无解的,多一个刨祖坟的仇也没什么。”

大冬天还在摇纸扇子冒充诸葛亮的狗头军师罗泽南却不大以为然。他道:“臣下觉得,道光皇帝还是走了步好棋。”

“好棋?”朱济世一笑,回头看看罗泽南,“军师,你真相信杨秀清会放八旗兵出关?”

罗泽南摇摇头:“我也不相信道光真敢离开北京城,在城里面还能赖活着一阵子,出城就是必死了。”

罗泽南什么人啊,老狐狸一只,杨秀清和道光皇帝那点把戏怎么瞒得住他?

“王上,微臣知道杨秀清用的是攻心之计,如果北京内城的旗人都没有了死战之心,太平军的伤亡就能大大降低。从这一点看,这杨秀清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朱济世苦笑了笑,心道:“我早十年就知道杨秀清厉害了!不过没想到厉害成这样,早知道就该把他挖到手里面。不过还好,石达开还是在自己这头。”

“不过道光皇帝的如意算盘也不差……他一定是想借着同太平天国和谈的机会用转移嫁祸之计,挑起咱们和太平军的战争,好为盛京的恭亲王赢得重整旗鼓的时间。”

“转移嫁祸之计?”朱济世微微一怔,“军师,你的意思是……”

“道光皇帝一定想效仿战国时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故智,用河南之地为饵,引我们上钩。”

“河南之地?”朱济世吸了口气,“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道光真要有这样的决心,倒的确走了一步好棋啊。”他皱眉看着罗泽南,“军师,你说咱们当如何应对?河南之地,咱们要还是不要?”

河南是中原腹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送上门的河南之地,朱明怎么能拒绝?可是收下部分河南的地盘,就等于太平天国最后决裂!杨秀清在打完北京后,一定挥师南下和朱明决战中原——这可是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朱明有必胜之把握吗?

……

听到这个问题,跟随朱济世一起到上海的大明朝臣还有明军将领,个个都是凝重的表情,看起来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王上,咱们和太平军只在湖南打过一场,如果现在太平军洋枪队的实力还和那时差不多,问题倒是不大。”

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苏玉娘,不过她的秀眉还是紧紧蹙着。现在的太平军恐怕早就不是一年之前可比了。他们这一路北上,没有少打硬仗,而且有了越打越强的苗头。

“而且满清未灭,咱们汉家英雄就自相残杀,恐怕不妥吧?”苏玉娘紧接着又提出个反对的理由。“若给了满清喘息之机,就怕将来要追悔莫及!”

现在朱明一方,比较仇视太平天国的是以左宗棠、罗泽南为首的湘湖派士大夫——他们的老家让太平军祸害的不轻嘛。而苏玉娘所属的天地会一派,却是同情太平天国的。如果在满清灭亡后替朱明战太平也就罢了——这国无二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在,满清还没有亡!还想退往关外去休养生息,以图将来卷土重来!

“满清已经败到这种程度,哪儿还有将来?”罗泽南这话一出口,左宗棠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这话说错了!

“满清不就是女真吗?金朝是他们的祖先,被蒙古亡了几百年后不又复兴了?我看还须除恶务尽为上!”

外交部尚书李鸿章这时插了句话,明显是站在苏玉娘一边的。他们合肥李家现在是显贵了,可是心里面总是空落落的。他们毕竟不是跟着朱济世一起创业的老臣……也没有湘湖派那么大的势力,谁知道这个尚书能做到哪一天?不过这李鸿章却有一个寻常士大夫所没有的优点,能和一帮子粗逼打成一片,历史上的淮军就不大用书生,多是淮上的武人。所以李鸿章和天地会系统的勋臣相处的很不错,似乎要以这票勋臣为后盾的意思。

朱济世沉默着点点头,他知道苏玉娘的观点同天地会系统的勋臣是基本一致的。现在朱明的文官是以湘湖派为首——他们学的是经世致用的实学,的确能办事,而且不迂腐。而军官却是天地会兄弟遍地走的,包括郑洪、韩四、苏玉娘、任怡江、黄植生、刘炯、罗大纲等诸将,都有天地会的背景。朱济世不能不考虑这批大老粗的“朴素感情”。这些人都是极端反清、仇清的。

可是现在太平天国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也让朱济世不敢等闲视之……而且打下北京建都,并且将满清势力逐往关外的政治意义,同历史上建都南京的意义完全是两码事情。太平天国已经露出了定鼎天下的苗头,可不能让他们再把中原地区安安稳稳收入囊中。

“中原有林穆翁在,已经不是道光皇帝一张圣旨能够左右的了。”左宗棠道。

他自然知道“大佬将军”们都是怎么个想法,他顿了下又道:“王上,臣下也觉得,对满清一定要斩草除根,而且这反清复明的大旗无论如何不能放下。现在北京将被太平天国所取,破灭满清的大功他们至少占了一半,剩下的满洲老巢可无论如何不能让太平天国取了。这关外之土,可是沃野万里啊。若北太平天国所取,杨秀清就用不着没收中原士绅的土地了……”

“出兵关外?”朱济世皱皱眉,“大明国内的事情还没有理顺呢,而且满清已经向俄罗斯求援了。”

左宗棠笑了笑道:“那咱们就更该尽早出兵满洲了,可不能让俄兵在满洲站稳了脚跟……当然了,这仗怎么打,可得仔细斟酌。像滑县决战那样的打法肯定是不行的,依着臣下看,还得循着立硬寨、打呆仗的路子,稳扎稳打经营满洲。”

稳扎稳打经营满洲的行动,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海参崴方面日前传来消息,满洲远征军先遣队在去年12月上旬便在海参崴登陆,并且在海参崴半岛(石达开起的名儿,就是后世的阿穆尔斯基半岛)的最南端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要塞,并不是石造的,而是用当地丰富的木材为建筑材料。

另外,朝鲜特许贸易公司的舰队不久前也和朝鲜水师打了一架,自然是大获全胜。还夺取了靠近朝鲜首都汉城的江华岛作为前进基地,不过朝鲜的朝廷并没有屈服,而是兵曹判书金左根统兵在江华岛对岸的朝鲜半岛西海岸布防,准备抵抗“明寇”的入侵。

第418章 谁是诸葛亮

瓜尔佳·长寿是在道光28年12月29日(不是西历),小年夜这天,带着自己13岁的儿子瓜尔佳·荣禄一块儿离开北京内城这个险地的。在之前一天,穆彰阿代表道光皇帝和杨秀清达成了和议,满清让出北京内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全军退往关外,今后同太平天国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

而瓜尔佳·长寿则是作为道光的钦差去给山东巡抚孔繁灏和河南巡抚曾国藩,还有奉命大将军绵愉等人传达撤军退往关外的谕旨的。

这份谕旨当然只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真正“衣带诏”是他的儿子荣禄贴身带着,而荣禄则扮成一个下人跟着长寿一块儿出了北京内城,而太平军的人连看都没多看他这个小孩子一眼。出了城以后的长寿一行人没敢走陆路去河南,他们大清朝的兵刚放水淹了直鲁豫三省的几百万老百姓,正是民愤极大的时候。要是路上遇到大股的灾民,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啊?

好在天津的水路已通,这座城市已经被太平天国控制,成了太平天国的唯一一个对外贸易港。长寿他们到天津大沽口的时候,这里的港口已经恢复了战前的繁荣,从江南北上运粮的沙船、广船,洋鬼子的西洋帆船,挤满了港口,足足有好几百艘之多!

从这些船上运下来的,大多是一包包的米粮,运走的却是一个个用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大箱子,有几个都有一辆西洋马车那么大,也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他要知道了准保嚎啕大哭。因为其中一个“大木箱子”里面装着他们大清朝的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遗体,这遗体带棺椁带陪葬品一共折价两万石江南大米……

瓜尔佳·长寿一行上的是一艘英国人的军舰,直接走水路去了烟台,这个时候烟台还是大清的土地。长寿在那里改乘马车,颠簸了一天一夜,才到了山东省会济南。

这时的济南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军事重镇,地形也变得险要起来——黄河改道后就从济南城北流过,太平军和清军的军事分界线也就是这条刚刚稳定下来的黄河河道。

不过此时在济南城内做主的,已经不是山东巡抚孔繁灏,而是刚刚率部北上“勤王”的林则徐林穆翁。并不是因为林则徐的声望有多高,而是因为他从江南带来的5万练军!这些兵都是一水洋枪洋炮,还有西洋军官训练,就驻扎在济南城西,依着黄河岸堤下寨。

说到底,现在的大清朝已经到了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候了,大约不用一两年,大清朝在关内怕就真没有立足之地了吧?

关于“衣带诏”的事情,长寿并没有对林则徐隐瞒,根本也瞒不住。孔繁灏和曾国藩,现在可都是唯林则徐马首是瞻的。

北京的情况,还有“衣带诏”的内容,瓜尔佳·长寿全都一五一十告诉了林则徐、曾国藩和孔繁灏三人。

林则徐听了长寿的一番话,却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思索良久,摇了摇头。

祸水南引,固然是给满清解套的阳谋,然而奉命投明的满清带兵官儿,也极有可能真的就顺水推舟向朱明效忠了。毕竟北京城是守不住的,届时满清和中华正朔可就没有多少关系了。

“这样一来,大清将来还回得来吗?”

“回得来,只要能把惠王的兵全都撤往关外,再请来俄兵相助,咱大清总有打回来的一日。”长寿信心满满地道,“穆中堂说了,白斯文借到俄兵的可能性极大,大不了咱们把新疆都割出去就是了。”

“唔……”林则徐眯起眼睛,脸色微微有些放沉。

“穆翁,怎么?”看到林则徐的这副神态,瓜尔佳·长寿才觉得自己可能有些失言,忙转个话题道,“穆翁,您瞧着让谁去当咱大清的冯亭啊?”

“不是谁当冯亭,而是中原民心属谁的问题。”林则徐捋着胡子看了看曾国藩。

他已经老了,李鸿章又留在了南方,北方这点局面将来只能交给曾国藩了,只是这曾国藩的心思,林则徐也看不大懂,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就试探一下。

“中原经此浩劫,没有几十年的工夫,怕难以恢复元气了。”曾国藩捋着胡子摇头道。

“涤生兄,这都是粤匪和朱逆的错,对吧?”瓜尔佳·长寿试探着问道。

“是粤匪和朱明的错。”曾国藩淡淡地说,“可是大清也有不对的地方,要不然皇上下罪己诏做什么?”

瓜尔佳·长寿一时语塞,沉默了下,才讪讪地问孔繁灏道:“伯海兄,皇上的罪己诏可曾激起山东士子的忠义之心?”

“罪己诏终不如黄河水。”孔繁灏瞥了长寿一眼,“直鲁豫三省有几百万人遭灾……真是造孽啊!”

如果没有僧格林沁掘开黄河大坝水淹直鲁豫数十县的事情,道光皇帝的罪己诏大约还有点用处。可是这黄河大水一淹,道光就是下一百道罪己诏也不灵了。

长寿默然无语,林则徐则冷冷地望着他道:“长平之战只是秦赵两国在争霸中原,无论谁胜谁败,弱韩都难免亡国!而且上党既然给出去了,就没有再收回的可能了。所谓覆水难收,用在这里倒是正合适啊。”

“这……皇上明察秋毫,谁是忠臣,谁是贰臣他老人家心中有数的。”瓜尔佳·长寿怔了下,吞吞吐吐道。

“皇上明察秋毫都让人围在北京内城了,那夺了大清江山的朱济世和洪秀全该英明成什么样?”林则徐冷冷回了一句,“想用嫁祸江东之计,就先得弄清楚谁是诸葛亮!”

瓜尔佳·长寿说不出话来了。

林则徐哼了一声:“还有杨秀清,他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你们在用计,他就在傻乎乎地上当?他要是傻,现在也不会打到北京外城了!”

被林则徐一提醒,瓜尔佳·长寿不由出了一身冷汗。这一回到底是谁上当受骗,还真不好说!

甚至北京城现在在谁手中,都不大好讲了!

……

时间拉回到道光29年正月初一,新春佳节。

北京城,正阳门外。现在正是天色蒙蒙亮的拂晓时分。杨秀清看着城头上被火把照亮的“穆”字大旗,摇头冷笑。

“传令!总攻开始!”

他头也不转地对身边的李开芳、曾天养道,后者立即兴奋地行礼而去。

北京外城之战打得非常艰苦,原因就是守城的清兵以为没有活路,拼死抵抗。因而杨秀清在取得北京外城之后,立即改变了策略,用和谈以及释放部分俘虏的办法,告诉北京内城里面的守军的旗民——太平天国无异将他们赶尽杀绝。在为期近半个月的谈判之后,杨秀清还煞有介事地和穆彰阿在天坛会盟,还放了满清的钦差出城去给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清军传旨,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给北京内城的十几万守军和旗民一个假象,他们是有生路可走的。

而就在太平军和满清议和的同时,杨秀清还密令自己的亲兵——聩营挖掘一条直透正阳门左侧城墙的地道,将1000磅铵油炸药,全部埋在了正阳门左侧城墙之下。

最后,总攻发起的时间也经过了反复推敲,最后确定在了道光29年的正月初一,前一天是大年夜,这一天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太平军现在是不过春节的,不过老北京的那些旗人200年来养成的习惯,可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改得了的,哪怕是在围城之中……

第419章 道光的战斗

或许是为了消解忧愁,大清道光皇帝在这个晚上多喝了几杯,喝得是法兰西国“进贡”的葡萄酒——这个酒是添加过可卡因的,饮了之后会让道光皇帝感觉良好。不过喝多了照样是要醉的。眼皮才一合上,道光就觉得自己置身在光怪陆离的虚幻当中,无数似曾相识的事务在他眼前闪电般掠过,有他的皇阿玛嘉庆皇帝的音容笑貌,有大清列祖列宗的画像,有他的几个阿哥的影像,还有两军厮杀的场面。而战场的背景就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紫禁城!

“二阿哥,不好啦,不好啦,贼兵打进紫禁城了,已经攻进了隆宗门,正在爬养心门的墙头……”

一个太监打扮的人连滚带爬到了道光身边,告诉他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有贼兵进了紫禁城!

“大明天顺、顺天保民……”

隐约间还有喊杀声传来!这是嘉庆十八年的癸酉之变?道光皇帝不确定地想着。

“二阿哥,把守午门的护军都跑没影儿啦……”

“慌什么!护军跑了,还有我呢!”当年的二阿哥用力挥了下手,“去,把皇阿玛赐给我的火枪取来!”从太监手中接过一支已经装好子弹的鸟枪,道光就大步走出书房去迎敌了。这时他发现,有两个贼寇已经爬上了养心门的墙头,正挥舞着钢刀要朝自己这边冲来!道光就在养心殿台阶下举起鸟枪,瞄准墙头的贼寇就是一枪,那个人的脑袋立时就开了花,惨叫都没有来得及发出就翻滚着掉落下去了。然后道光又接过另一支鸟枪,对准又一名贼寇就是一枪,对方也应声而倒。

“二阿哥,贼寇,贼寇又上来啦!”太监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道光换了支上了弹药的鸟枪,再次对准墙头。

这一回上来的都是红布裹头的贼寇,口号也变了,喊起了:“杀清妖!上天堂!”

而且数量多得要死!忽然整个场景都变化起来,红布裹头的贼寇几乎布满了整个旷野,还列出了三列横队,人人肩上都扛着洋枪!

这是……太平军!?

道光皇帝连忙将手中的鸟枪对准了前方,这时前方的太平军也同样站定,无数支洋枪全都放平了枪口。

“轰……”

一声惊天巨响,道光就觉得脚下的大地也随之晃动起来,一个没站稳,噗通一声就滚到了地上。

“主子,主子……”这是个公鸭嗓子的叫唤声。道光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真的倒在地上,一身衣衫已经被汗水浸透,他的贴身太监崔大福正跪在他身旁惶恐万分地喊着:“主子,主子,大事不好,粤匪攻城啦,粤匪又开始攻城啦……”

粤匪又攻城了!?

道光一呆,轰隆隆的炮声。“杀清妖,上天堂”的喊杀声已经传进了九重深宫。

崔大福哭哭啼啼地将还在发呆的道光皇帝搀扶起来,口中好像自言自语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