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炮——施家一族的命都快保不住了,谁还在乎银子啊?

同理,施家人在这几个月里面是拼了老命训练,还请了英吉利教官,无论拼刺,装弹,射击,都练到了正经龙虾兵的水平。这可不是施德霖自夸,而是英吉利教官的评语。

“六十步!六十步就开火!”

施得虎高声地下着命令。由于铵油手榴弹的出现,英军现在也不敢玩近距离开火了。要不然人家一堆手榴弹砸过来,摆成密集横阵的龙虾兵还不要一堆堆的死?

可是,从城墙豁口涌进来的明军,却在二百步外就开始打排枪了!炙热的子弹如同可以割断空气的利刃,子弹射进身体的噗噗声此起彼伏,虽然倚着街垒,但还是有不少施家军兵丁中弹,惨叫声,叫骂声,枪声响成了一片。

“逆贼的枪怎么打得那么远……”

施标见机得快,整个身子一下就缩到街垒后面去了,不过他身边却有一个本家兄弟的脑袋开了花,倒在他身上,血水只往他的脖子里面灌。这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到了战场,生死只在一线。

“该死的街垒!”

刚刚黄埔二期(鸭脷洲一期现在被称为黄埔一期)毕业的大明陆军少尉冯子烨也在咒骂。本来以为轰开了福州城墙,福州城就算到手了。可没想到居然和清军打起了巷战!而且福州城内的这伙清军竟然是会打仗的!不但操着洋枪洋炮,还筑了街垒,生生把冯子烨所在的轻步兵连给挡住了。

“准备冲锋!列阵!”

冲锋的命令下来了,几阵排枪似乎已经压制住了对面的清军,指挥作战的一名明军中校下达了步队进攻的命令。

“上刺刀!手榴弹准备!”

冯子烨也大声下令,现在明军陆军当中,步兵、轻步兵、掷弹兵三个兵种正在渐渐混同。来复枪越来越普及,有些是最新式的贝色麦步枪,有些则是用滑膛枪拉上线膛凑合着当来复枪用。不过有效射程也能达到200步左右。另外,随着广州和兰芳的炸药工厂相继投产,铵油手榴弹的产量也迅速增长。因而手榴弹也成了陆军步兵的表配,而非掷弹兵的专利。

“前进!”

冯子烨抽出指挥刀指向前方,他的三十多名部下排着三列横队,开始起步向前。

“五十步!五十步就投手榴弹……”冯子烨在心中反复念叨着。敌人就躲在街垒后面!只要把手榴弹投过去,就赢了!

“六十步!六十步就开火!”

施得虎同样在心中默念。

“一百步、九十步、八十步……”透过一个观察孔,施标看见敌人正一步步向自己靠近。

“六十步了!”他大声吼道。

“第一排跪姿,第二排站姿,拿起洋枪……”

施得虎高声喊着,街垒后面顿时冒出二百多个脑袋,还有同样数量的洋枪,黑洞洞的枪口全都对着前方!

“开火!”冯子烨先一步喊出了开火的命令。二十多支贝色麦步枪同时打响,顿时就在清军的人堆里面炸起连绵的血线,正挥着腰刀指挥作战的施得虎也挨了一枪,右肩上开了个口,鲜血一下就飙出来了。

“开火!”施得虎的口中也蹦出了这两个字儿。他知道自己死定了……不过可能不是马上就死,而是几天后死于伤口感染。但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他家里面是绿营世将,而且家产丰厚,在福州城外有一千多亩良田,还有一个大宅子,还娶了五房妻妾,日子不知道有多好。

可是自打闹起了朱逆,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先是整饬绿营,他的参将虽然还在,但是实缺被整没了,只好回家候差事。这还没完,广东、湖南、湖北又接着大乱起来,亡国二百年的逆明居然诈尸了!一下子夺了三个省,更有什么百万粤匪一路打到了中原,要去打北京!福建大部分八旗兵都调走了,他们施家的老大靖海侯施德霖成了福州将军兼福建巡抚,自然大量启用施家子弟。不过谁也不认为这是好事儿,因为朱明那里还有一个什么延平郡公郑洪!

老施家的子弟谁还不晓得这个延平王郑成功这个海贼?郑施两家是近两百年的世仇啊!朱明那里有郑家的子孙担任复国重臣,那么施家就只能和朱明对抗到底了。

噼噼啪啪的排枪声把施得虎从自己的思绪中拖了出来,他向前看去,明军已经被击退了!还留下十几具尸体,那往手持军刀的军官也中了弹,让部下抬下去了。

“好!打得好!不愧是靖海施家的人!”施得虎笑了起来。

“大清威武!施侯万胜!”

街垒后面的施家军发出了欢呼。不过他们并没有高兴太久,受挫的明军很快拉了一门大炮过来……

此时郑洪站在福州城西南的城墙上,眺望全城,到处都是袅袅升起的黑烟还有冲天的火光,巷战在福州城的各个角落上演着。

“公爷,不如由下官去劝降施侯吧。”

向郑洪提出建议的是向荣,原先的清军方面的四川提督,朱济世给了他一个参议的虚衔没有打算重用。郑洪却觉得此人是个将才,因而让他当了自己的参谋长。

“施侯不会投降的,大明没有他们施家的一席之地啊……”

郑洪摇头慨叹。

施家的抵抗,激烈到了极点,福州之战竟然打成了大明复兴以来最激烈的城市攻防战了。双方从8月30日上午打到8月31日下午,枪声、炮声、爆炸声仍然响彻全城!绝望中的施家军又在城内到处放火,焚烧民居商铺,这一战打下来,福州城只怕要元气大伤了。

“可是咱们不要俘虏……”向荣还是不肯死心。

“施家要成就满门忠烈的英明,我们何苦去破坏啊?”

郑洪负手望着远方乌石山的方向:“我年少时曾经在福建各地游历,见过不少施公祠、施侯祠、施将军庙,也见过施家的豪门大宅和万倾良田……风光如此的武夫,别说是汉军旗,就是正经的满洲八旗也找不出几个吧?而我郑家却凋零凄凉,到了我这一辈,真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不得不下海当了莠民!家父家严更是连块葬身之土都没有。

因而我年少时常想,晦堂公(郑克塽)若知子孙潦倒如此,定然会在东宁死战到底,即使兵败族灭也好过世世代代都忍辱偷生吧?我虽和施家是世仇,却也不忍施家子孙遭人轻贱,凄苦潦倒,毕竟施靖海也是一号顶天立地的人物。”

一方面已经决心一死仰报君恩,搏个万世流芳的忠名;一方面也愿意成全宿敌世仇的忠义。福州之战,是注定要打出一门忠烈来的……

第355章 战福州,共和派

“好啊!打得好……”

“打进去了,老施家这下可完了!”

“活该!作威作福那么些年,凭什么啊?”

“听说老施家是朱家天子御口钦定的三大逆,是要灭族的,等打下福州城大概就要一个个砍脑壳了吧?”

“这可热闹,那可得去瞧瞧……”

和福州城一江之隔的仓山岛的闽江岸边,这个时候挤满了前来瞧热闹的老百姓。大清本就是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的,何况天地会、小刀会在福建闹了一百几十年,反清的社会基础不亚于广东。现在这些福州近郊的老百姓自然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聚在这里看打仗,还不时地叫好。

“哼!都是逆贼,他们个个都是逆贼,朝廷恩养他们二百年,就换来这等回报?”

在靠近闽江岸边的一座属于美国圣公会的教堂塔楼上,正有一老一少两个衣着鲜亮的中国人倚着塔楼的窗户,焦急地望着对岸的福州城。发出评论的是一个面团团脸的青年,不到二十岁的样子,讲一口好听的京片子。神情极为激动,说着话就转身想下楼去。

“振儿!”那老者这时开口道:“你想去哪里?”

“父亲!儿子要去福州城,去和大伯一起打逆贼!为朝廷效死!”

“大伯?”那者转过身,这是一个四十来岁的胖子,紫面皮,小眼睛,吊梢眉,颌下留着撮修剪整齐的山羊胡子。

“谁是你大伯?”胖子用闽南语问。

“靖海侯施德……啪!”年青人的话还没完,胖子就扇他个大耳刮子,被老爹打了的年青人却捂着脸不敢说话了。

“你姓胡,名振国,是台湾府人。”胖子淡淡地道,“同施靖海家没有一点关系!”

没有一点关系当然是不可能的!这胖子就是施德露,靖海侯施德霖的弟弟,历史上也继承过靖海侯爵位,那年青人是他的长子施振。这对父子,并没有留在福州城内死战,而是早早地在美国圣公会牧师文惠廉的掩护下,躲进了这座小小的教堂里面。

“君子报仇,数十年不完!振儿,还记得文牧师是怎么说的?”

已经改名叫胡振国的施振好像咬钢嚼铁般的一字一顿道:“欧罗巴洲,凡君主之国,皆以共和党人为最大威胁,保王党人、共和党人,恶斗不已,君主政体,摇摇欲坠。而共和制度,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放眼未来,必将取君主专制而代之……”

施德露看着儿子,神色说不出的阴狠:“振儿,咱们施家已经是满门忠烈,对得起大清二百年的厚养了,这恩,就到你大伯还有我这一代!和你没有一点关系了。你也不要再去想什么报君恩的事情,咱们施家落到现在这步田地,罪魁祸首固然是朱逆是郑逆,但是你也要想想是谁派咱们来福建的!”

“可是爹爹……”

施德露一挥手,打断儿子道:“恩已经报了,可是这仇还没有报!施氏一族的血海深仇,还没有报!这个仇,是咱们施家的,和大清朝没有关系,要报仇也只能靠你,不能指望已经是过河泥菩萨的大清朝。儿啊,你现在就把辫子剪了,文牧师已经帮你安排好了船,送你出国,去欧罗巴、去美利坚,看看他们那里的共和是怎么闹的,将来照猫画虎和逆明闹去!至于银子,阿爹这里有的是,都存在汇丰银行了!”

“存……存在汇丰银行了?爹爹,你怎么能把咱的钱往朱济世的银行里存?”胡振国跺跺脚,一脸地焦急。

“废话,不存汇丰银行还能存哪儿?”施德露瞪了儿子一眼,“难道存进大清银行?将来能取得来出吗?”

……

就是施德露父子准备溜之大吉,为将来的中国共和运动保留革命火种的时候。福州城内的血战还在继续,整个城市已经被打得百孔千疮。清军曾经据守的街垒,大多破破烂烂,尸体横七竖八地堆在一起。有灰色军服的大明官兵,也有穿着清军号衣的施家军官兵,许多尸体还扭打在一起,保持着生前最后那一刻的姿势,凛凛如生。

福州城内,到处都冒出了火光,一开始是绝望的施家军官兵纵火想要焚城和明军同归于尽。结果风向不利(明军从西南开始打,此时正好是夏天,多南风),大火边向施军盘踞的街垒烧去,烧得一大片城区成了白地。守在那里的施军不是被活活烧死,就是毫无遮掩的平地上面被明军用来复枪和9磅大炮发射的开花弹打死,一小部分往北面的乌石山退去。那里是施德霖中军的所在,也是福州清军最后的大据点。

明军第四军的三个师都已经进了城,还有约两万人的“民军”和他们配合,后者是起义的福建天地会、小刀会弟子,和广东的“洪兵”差不多。等打完这一仗,都是要裁撤整编的。施家在福建的大片土地还有福建驻防八旗的旗地正好用来安置有功的“民军”官兵,所以这些人现在的战斗意志都颇为高涨。而施家军本来就人少,如果城墙还在或可倚仗着坚守一阵子。可现在,被几倍的对手圈在福州城内混战,还有什么生路?只是找块爱新觉罗家的土地赴死而已。

最后的战斗就在乌石山展开,这里是福州城内的制高点,算是个险要,还有不少寺庙祠堂,都是坚固建筑物,现在全都成了施军顽抗的据点。明军已经突进到了乌石山下,将这座小小的山头团团围住。先不忙着攻打,而是分出兵力肃清福州城其余部分的零星施军,免得他们再纵火焚城——之前被烧毁的主要是福州满城靠近满城的房子商铺,都是原来福州旗人的家当,再烧可就烧到汉人的房子,等打完了这一仗还不多出好多难民要安置?

刘炯穿着灰色军服在一票参谋卫兵的簇拥下大步赶了过来,他是这场福州攻城战的实际指挥者。一直都在第一线指挥,一路跟着先头部队到了乌石山下。虽然已经是胜券在握,不过他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因为福州之战的伤亡实在有些出乎意料的多了!

施军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武器很好,而且抵抗意志坚定,比之前遇到的所有清军都要强!打到现在,也没有抓到多少俘虏,而且没有一个是姓施的!当然明军也杀红了眼,看到哪里有穿着号服的清军,不是用排枪就是用大炮招呼,根本没有人想要劝降。反正郑洪一早就下过不要俘虏的命令了!

“军门,这是清鞑在福州最后的据点!咱们终于要大功告成了!”一个军官大声地向刘炯报告。

刘炯瞪他一眼:“老子知道!他妈的,死了老子好几百弟兄啊!老子就是要看看,这施德霖到底长什么样子?怎么就能狠心带着一族的人和咱们死拼!”

另一个军官又大声汇报:“军门,突击队已经准备就绪了,一共八百名弟兄,分四路攻山,职部亲自带队攻击南路。”

刘炯看了这名军官一眼,原来是第九师第九团的团长石达开,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少年团长现在头上也裹着纱布,显然是在作战中负伤了。

“小心一些,”刘炯拍拍石达开的肩膀道,“施贼的人已经是穷途末路,咱们犯不着和他们换命,就是这个乌石山了,一天打不下来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反正咱们有的是时间,知道了吗?”

第356章 今日施公祠,明日紫禁城

公元1848年9月1日凌晨,福州乌石山。

血战已近尾声,大明总督福建军务事宜,延平郡公郑洪咬着牙齿看了看面前紧闭的施公祠大门,在火光映照下,这里已经如同一座残破的坟墓。不知道是弹药打光还是完全绝望,施家军连一发子弹都射不出来了,只是从里面传出了颤抖而悠扬的凄惨吟唱。

“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到如今只落得兵败荒郊。恨北国萧银宗打来战表,擅抢夺我主爷锦绣龙朝。贼潘洪在金殿帅印挂了,我父子倒做了马前的英豪。金沙滩双龙会一阵败了,只杀得血成河鬼哭神嚎……”

郑洪闻之大笑起来,这是京剧《两狼山》的唱词,也不知道是不是施德霖在唱?还别说唱得真是不错,看来这位靖海侯在北京还是个票友。只是他一个为鞑子卖命的汉奸,竟然自比杨继业,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慕林,引火之物准备好了吗?”郑洪一下收住笑声,回头问刘炯道。

“回公爷的话,已经准备好了!”

引火之物主要是洋油,当然不是西洋来的,而是兰芳行用从兰芳大公国开采出来的石油提炼的——婆罗洲很早就有石油开采的历史,兰芳公司时期也曾经开采过石油。不过当时的石油运用不广,所以开采也不多。但是现在鲸鱼油的价格越来越高,利用石油提炼的火油的需求也就不断增加。眼看着石油开采又要成为兰芳的一大收入来源了。

刘炯的军中本来没有多少洋油,不过福州已经开埠,城外的仓山岛上新开了许多洋行,其中就有卖洋油的。这些洋油现在都被明军征用来泼在施公祠四周,另外还弄来了许多杂七杂八的可燃物。刘炯一声令下,就直接点燃,周围的士兵还将一个个点起的火把,流星一般的扔了过去。转眼之间,施公祠四下就熊熊火起。石达开还大呼小叫地指挥士兵,在施公祠周围列阵,举起洋枪,随时准备射击冒死突围的施军。他指挥的800人在攻打乌石山的战斗中伤亡了一小半,所以打到施军最后盘踞的施公祠前,已经无力再硬攻了。只好用火攻这个玉石俱焚的办法,也不管什么名胜古迹(施公祠能留吗?),一并放火烧了就是!

大火很快就燃起来了,噼噼啪啪的传来木材剥裂的声音,还有就是哭声惨叫声叫骂声,那个《两狼山》的段子也在继续唱着,越唱越是凄苦。这是一个风光了快200年的侯门的挽歌,大概也是满清王朝挽歌的序曲。

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历史上的民国,不能指望什么《优待清室条例》的,这场大明复国之战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既是民族革命,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可不是请客吃饭!

……

紫禁城,养心殿。

“唉……施靖海这是何苦啊,整整一族的男丁就这么没了……”

道光皇帝看着两江总督林则徐用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唏嘘不已。虽然施家一族就是被他本人送上绝路的。但是真的看到施家兵败族灭,还是难免慨叹上几句。

此时在他的两边,各有一个屁股挨着个绣墩坐着的少年,都用有些忐忑的目光瞧着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已经六十多岁,在后世这个年纪还不算老,可是在这个平均年龄不三四十岁的19世纪,六十多岁的老人可真是到了风烛残年了。况且道光皇帝的身体一直不算好,这两年又备遭打击,前不久还吐血昏厥,想来离龙驭宾天的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