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一个营剿灭了据守梧桐山的地主武装,斩杀了几个不开眼的士绅。东莞、宝安两县之地,现在可以说是没有反抗大明的武装存在了。至于实际上的人心,隔着肚皮谁也搞不清楚。

“两万四千对四万……咱们至少占了八成胜算,大王,我看可以打了!只要一举将僧格林沁的四万大军粉碎,广东就是大明天下了!”

韩四这些天督军在东江以南和僧格林沁对峙,两军之间虽然没有大打,不过小规模的接触战还是打过一些,基本上都是济世军获胜。所以韩四现在信心十足,觉得可以决战了。

“如果僧格林沁肯离开大营和咱们摆开来打自然是必败的,不过结寨死守就不大好对付了,要硬打的话,伤亡肯定不小,不如再等一等。”

朱济世似乎还在犹豫,好像不肯和僧格林沁来一场硬碰硬的大战。他现在已经得到了洪秀全在紫荆山扬旗的消息,他的历史知识再贫乏,也知道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是怎么回事儿?只要这位洪教主挥军北上,无论是打下长沙还是打下武昌,僧格林沁的四万大军肯定不可能再在东江北岸趴着不动。只要僧格林沁的大军离了硬寨,明军就能轻松击破他们了。不过这个想法他没有同旁人提起过,因为包括左宗棠在内,谁也没有把洪秀全这个装神弄鬼的神棍太当回事儿。

“不如来个以硬寨对硬寨吧,派一个旅从清军上游渡江,在距离清军大寨十里远的地方立一个小寨,然后再搭浮桥沟通南北,说不定可以把清兵引出来攻这个小寨。”

左宗棠用手指戳着地图,提出了个在他看来最保险的建议。

“也好。”朱济世思索了下,抬眼看看自己手下的三员大将,最后把目光落在韩四身上,“破军,这场怕是硬仗,你来打吧。”

“好嘞!”韩四拍拍胸脯,“包在末将身上了。”

“报告!”

担任济世军第一军副参谋主任的任怡江这个时候兴冲冲从外面进来,给朱济世行了个抬手礼:“刚刚和白云山上的郑侯联系上了,他手里还有不下四千之众,士气高昂,可以一战!”

“现在清军解了白云山之围了?”左宗棠问了一句。

“已经解了。”任怡江答道。

“清军在广东的主力已经被僧格林沁带到了东江北岸,只在广州城里留下了叶名琛的抚标和赛尚阿的督标约8000人,根本不可能包围白云山,只能勉强守广州城了。”

“可让延平侯督军下山,扫荡广州城以北各州县,沿途发动天地会起义,如此僧格林沁可能会离寨与我决战。”左宗棠斟酌一下,又道,“不过要延平侯严格约束义军,不可劫掠士绅商民。”

朱济世点了点头,对任怡江道:“就按军师的吩咐去传令吧。”

……

“涤生兄,你多虑了。朱逆之军,已经被僧王爷阻于东江之南,僧王拥数倍之军,即便不能胜,总也能压得贼军不敢动弹。这朱逆不过两县之地,再怎么折腾也敌不过拥有天下的大清,只要拖延些时日,朝廷调集的大军汇集广东还怕不胜?至于白云山上和广西紫荆山上的贼寇,不过是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两广总督衙门的签押房内,留在广州赞襄军务的白斯文正安抚着满脸忧虑的曾国藩,后者是林则徐推荐到赛尚阿幕中的。而赛尚阿也没有地方安排这个翰林学士出身的曾国藩,眼下是打仗,又不是做文章,一个翰林学士能有屌用啊?不过赛尚阿的为人并不坏,没有太落井下石,而是让曾国藩也挂个赞襄军务的名义,好让他分润一些功劳,早点官复原职。不过这个曾大学士,却很有一点皇帝不急急太监的意思,看着各方面送来的军报,只是摇头叹气。

“不好说,不好说。”曾国藩摆摆手,脸上的忧虑更浓了几分,“这朱逆的兵在大屿山只用几个时辰就灭了广东水师的提标,这等战力岂容小觑?现在朱逆顿兵东江以南只怕并非是被僧王所阻,而是在仔细梳理地盘!这是广积粮、高筑城之法,听说现在东莞、宝安两县附逆的士绅已经有好几百,这可不是好兆头!这大清天下是靠满汉一家在支撑的,朱逆是直铲大清根基啊!”

所谓满汉一家不过是个骗人的画皮,无论满汉都不会相信的。不过满人和汉族士大夫联手刮普通汉民的油水倒是真的,这个才是大清王朝的根基!之前的历次汉民起义,都是在士绅和满清朝廷的联合镇压下失败的,而这一回,汉族士绅却明显发生了分裂!一部分投靠到了朱济世一边,去和大明共天下了。一部分虽然没有公开投明,却因为满清朝廷对汉族士大夫的冷淡态度而趋于中立。只剩下一小部分仍然坚定站在满清一边。

因而现在支持满清江山的基础异常薄弱,可朱济世这个敌人却比以往任何一次汉民起义军都强大!甚至可以同三藩之乱时候的吴三桂相比了!

“至于紫荆山和白云山上的两股乱匪……恐怕也不是乌合之众!白云山上的三元里变民在道光二十一年是打败过英夷的!这一回又和广东八旗绿营的两万多人打了几个多月不落下风,怎么能说是乌合之众?紫荆山上的那个什么拜上帝会的听着有点像白莲教。这等乱匪虽然终究成不了大气,然而迷信邪教之徒往往悍不畏死!等闲官兵怕也胜不了。而且现在广西又有多少能打的兵?不过是抚标、提标万余人,也不可能全都派去紫荆山剿匪,万一让这股匪做大了,极有可能会祸及湖南!如果湖南一乱,两广局面还不糜烂?”

曾国藩越说越脸色越难看,最后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目的炯炯地看着白斯文。“恩铭老弟,不如我俩一起去向赛制台建议,让他尽速调兵封堵住韶州、永州、郴州,千万要将乱局限制在两广地方啊!”

第246章 渡东江

东江是珠江的两大支流之一,广东降雨量大,因而东江的水面宽阔,无法涉渡。不过对于已经打垮了广东水师,拿下了虎门的明军来说,渡过东江并不存在什么困难。因为明军不仅在虎门俘虏了上百艘清军水师舰船,而且那里还是清军广东水师督标家眷的集中地。这些水师家眷都没有撤往广州,大部分落入明军手中。有了这些“人质”,被圈在大屿山的清军水师俘虏自然可以放心录用了。所以南洋贸易公司的水手队伍在很短时间里就扩充了一倍,虎门的大部分船只都配了水手开动起来了。

明军在刚刚开始同清军夹东江对峙时就调集了两艘由香港船厂打造的广船,开进东江,用船上的12磅炮压制河对岸的清军。稍后又将大屿山上的6门32磅长炮运到东江南岸,用以控制江面。而满清广东水师最后的一点残余力量则都退往了广州城附近,以防明军从水路进攻广州,因而东江水面完全是明军的天下。

所以韩四指挥的渡江行动根本不考虑突然性,而是大大方方在清军的眼皮底下进行。明军第一军第一旅的约五千官兵,携带着6门12磅洋炮和6门9磅大炮和大量的辎重,分乘数十艘大小船只,在两艘广船和6门32磅长炮的掩护下,分三批渡过东江。而渡江的地点,就在清军大营以东约10华里处。

“王爷,逆贼渡江了!”

跟随僧格林沁南下的一等侍卫傅方风风火火地走进了中军大账,脑袋上裹着纱布,是在白云山之战中负的伤,身上穿着棉甲,显然是刚刚从前线下来。

“哦?有多少人?朱逆本人是否一同渡江了?”

僧格林沁抬起头,低声问道。

他正和乌兰泰、祥麟还有几个绿营总兵围着地图在议论战局。广州方面刚刚飞马来报,盘踞在白云山上的贼匪昨天晚上分兵下山,约有3000人突破了清军巡逻部队的阻扰后急速往北而去,目前还不知他们的去向。

“渡江的贼匪约有5000人,拉着12门9磅或12磅洋炮,队伍极为整齐,看来是精锐之军。渡江后便开始修筑营寨,江南似乎还有人在搭建浮桥。朱逆的大旗没有出现,应该还在江南。”

“王爷,看来朱逆是有大动作了。”祥麟皱着眉头说道,“东江方面和白云山上的贼寇几乎同时行动,看来他们之间还有联络。一定是广东天地会在搞鬼,这些会匪历来就是广东地方巨患,搞不好还会有人起兵响应朱逆的。”

“不必理会!”僧格林沁摆摆手,“广东之战的关键就在这里,在东江!其余皆不必理会。”

僧格林沁脸上表情极有信心,对左右道:“朱逆遣5000人过江是想探我虚实,若我不敢战,他便能在江北立一寨,然后以浮桥沟通南北,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迫我军离开硬寨同他野战。可我偏不让他如愿!”他看看祥麟,“祥军门,你速去点齐20000绿营兵到贼匪阵前5里处掘壕立寨!”

“卑职遵命!”

僧格林沁又对傅方道:“春弘,随我出战,看看咱们八旗的儿郎是怎么收拾他们汉家弱旅的。”

汉家弱旅当然不是明军啦,有了白云山之战的教训,僧格林沁可不会傻到用他手中宝贵的八旗兵去和明军硬拼。这八旗看来还是应该用于震慑,只有到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赤膊上阵去和敌人拼命的!

呃,八旗兵当然是不怕拼命的,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都不乏和帝国主义拼命的八旗子弟,只不过拼命的效果很不好,比三元里的民团还不如……

当日中午,20000名绿营兵在不到8000八旗兵的驱使下,在东江北岸展开了阵形。而韩四指挥的一个步兵团则背靠东江构筑起了工事。虽然这个时代的陆军并不大重视野战工事,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构筑工事的战术。不过仓促之下,也不可能筑起什么太坚固的防线,就是一道用沙袋垒成的胸墙,胸墙前面摆放了一些木质的拒马。6门12磅大炮和6门9磅也安放在同样由沙袋构成的炮兵工事之内。

面对五里之外严阵以待的明军,僧格林沁并未立即发动攻势。他虽然在诸将面前极力表现出必胜的信心,但是在具体指挥当中还是务求谨慎。始终贯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因而同济世军展开对峙之后,他也立即下令一部分部队列阵和明军对峙,另一部挖掘壕沟,摆开了准备据守的架势。

而在此时,在东江水面之上的一艘广船后甲板上面,朱济世正领着左宗棠、丘胖子、海明、苏玉娘、罗军旗等人远远观察着战场。在这艘广船周围,还有几艘快船环绕,这些都是用来传达朱济世命令的。

在场的明军高级将领当中,苏玉娘同清军交手的次数最多,也最了解清军,远远一看正在排列的清军大阵,便知道他们的虚实了。她的表情中有一丝凝重,抬手指着清军的位置道:“明王,正在列阵的清军绿营是精锐,不是僧格林沁的军标就是祥麟的督标,寻常的绿营镇标是摆不出这等严整队形的。”

朱济世问道:“清军会主动进攻吗?”

苏玉娘和一旁的左宗棠一起道:“不会。”

朱济世摸了摸修剪整齐的络腮胡子,僧格林沁出动了近三万人,其中还有骑兵千余人,大炮不下60门,如果让韩四的一个旅主动出击恐怕没有办法取胜。

“明王……”苏玉娘建议道,“清军虽是弱旅,但依寨死守之时还是能力战的,如今僧格林沁防御森严,兵力又占优势,如果要强攻还需增加兵力。不如让我和军旗带两个旅并锦衣骑兵、军炮兵团渡江同韩破军会师。”

罗军旗皱眉道:“两个旅加上炮兵、骑兵有一万多人,现在浮桥还没有修好,如果要用小船驳运,怕是要一整天,对面的僧格林沁会眼睁睁无动于衷?”

“他不无动于衷不是正好?”朱济世悠悠地道,“他不无动于衷就会发兵攻击韩破军的第一旅,这样就碰个头破血流了!玉娘,军旗,你们去调兵准备渡江!”

同一时间,僧格林沁也正在向祥麟、乌兰泰布置防御事宜。

“还是深挖壕,结硬寨,白云山上的逆贼是怎么打的,咱们就照葫芦画瓢。把绿营鸟枪兵、抬枪兵都布置进壕沟,壕沟后面立起木栅、大盾,刀牌手、长矛手就摆在那后面,骑兵在最后头压阵……”

僧格林沁显然还是准备打守势,这倒也符合他的八旗、绿营的实际情况。白云山上几千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乌合之众都攻不下来,如果再去主动进攻数量多几倍的明军精锐,那岂不是在送死?

“王爷,逆贼又有大队过来!好像有万把人!似乎还有骑兵!”一个戈什哈骑着快马飞奔过来,就在马上高声报告最新的军情。

“又有万把人?”祥麟脸色苍白地看着僧格林沁,“要不要让弟兄们先打掉逆贼在东江北岸的据点?”

“打得动吗?”僧格林沁瞪了祥麟一眼,“还是防守!再从大营调1000八旗兵和3000绿营……不,把全军都移过来,还是硬寨死守,就让逆贼来进攻!”

第247章 湘军之始?

“还是在摆乌龟阵?”

朱济世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轻轻嘀咕道:“这个僧格林沁怎么如此胆小?”

左宗棠笑道:“还不是给郑侯打怕了?两万八旗绿营拿不下郑侯的五千人,如今王上督军两万,皆是严整精锐之兵,僧格林沁哪儿还有主动进攻的胆气?”

朱济世沉默半晌,又问:“军师,如果广西拜上帝会之兵攻入湖南,僧格林沁会不会撤兵北走?”

“拜上帝会之兵?乌合之众而已……”左宗棠摇了摇头。

“我是说如果。”朱济世知道这个“如果”是一定会实现的!历史上洪教主和满清单练的时候,都由广西攻入湖南,再入湖北,克武昌,顺流东下取金陵为家了。如今满清的注意力都被自己吸引,哪儿还有余力防备太平军?这洪教主要打不进湖南才怪呢!

“王上想等僧格林沁退兵北走再趁势取广东?”左宗棠摇着纸扇子思索了下,还是摇头,“如此广东倒是易取,可湖南就不好打了。衡州、长沙、岳州都是坚城,而且天地会在湖南的势力不如广东,三湘士子对满清的愚忠也要超过广东士绅……”

“军师,你的意思是广东平定之后就立即出兵攻取湖南?”朱济世听懂了左宗棠的话中音,皱眉道,“难道不是先平两广、福建吗?”

左宗棠道:“应该先打湖南!一来湖南乡民朴素,士绅干练务实,若为我所用,长江以南早晚为王上所有。

二来湖南抵近长江,又居中游,顺流而下可取江南,渡江北伐可直指中原。湖南为我所有之后,满清便无力再顾及广西、福建,必然厚集兵力于湖北、江南两地。届时再取广西、福建就易如反掌了。”

“看来是得先取了湖南!”朱济世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很卖力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左宗棠。他知道历史上有个湘军,这个左宗棠就是靠着这个湘军去镇压太平天国,进而成为封疆大吏的!自己一定得尽快取了湖南,省得那个曾国藩再搞出个湘军来和自己为难!

“唔,如要先取湖南,就一定得打垮了僧格林沁的主力!”朱济世重重点头,下了决心,“传令全军,本王要亲自渡江,学楚项羽,背水同僧格林沁决一死战!”

左宗棠听了这话险些笑出了声儿,心道,就那四万多人的满清破军队,还用得着您老学项羽?有刘邦那点打仗的手艺就包赢了。

……

“调兵守永州、韶州、郴州……”赛尚阿看着眼前的白斯文和曾国藩,一脸为难的表情。“恩铭、涤生,要把乱局限制在两广的道理我也知道,可是现在哪儿有兵可派啊?广州城里面就万把绿营兵,能守城就不易了。”

“鹤翁,湖南的绥靖镇、沅州镇两镇援兵不日就将到广东了,可令绥靖兵援永州,令沅州镇守韶州。”

曾国藩是湖南人,对湖南的兵事自然了如指掌。湖南并非满清布防重地,只设了永州、沅州、绥靖三镇,加上湖南巡抚的抚标,湖南提督的督标,拢共就两三万之数。而永州、沅州、绥靖三个绿营镇的人数都不多,虽然其中的沅州镇素有悍勇的虚名,不过仅有四千多人,也没有洋枪洋炮,根本不顶什么事儿。如果两广的乱局波及到湖南,靠绿营兵顶多就守一下长沙、岳州、衡州等几个大城而已。不过明军手里有西洋巨炮,困守孤城只怕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

曾国藩沉默片刻,还是鼓足勇气提出组建团练的建议道:“另外,还得令湖南士绅招募团勇民壮……这湖南士绅同广东不一样,都是忠于大清,绝无二心的……”

“听闻逆明贼酋朱济世的军师左今亮就是湖南人!”白斯文冷冷地插话道。“还有传闻说,这左今亮极有可能就是所谓的三湘大才子左宗棠!林穆翁都看中他的才学,向皇上举荐过他的!”

“恩铭!不要说这些没谱的事儿!”

赛尚阿忙摆摆手打断了白斯文。他自己就考过举人,算是半个科举出身,对汉族士林的态度也比寻常旗人友好。虽然汉族士大夫常给人迂腐无用的印象,不过赛尚阿却知道满清不可一日无士大夫。所以在听到逆明军师左今亮便是三湘才子左宗棠的传闻后,他立即采取了辟谣的举动,公开遣人去湖南调查,然后查明左宗棠早在道光二十六年冬便染病去世。不过左宗棠假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